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全新构建及其应用——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 被引量:83
1
作者 焦必方 林娣 彭婧妮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83,共9页
文章从城乡经济、生活和医疗教育融合三个角度,选取了10对城乡指标;对每对指标进行比值及修正处理以消除量纲;采取均方差决策法、AHP法和ANP法对指标赋权,计算城乡一体化评分。应用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2008年全国各省市城乡一体化水... 文章从城乡经济、生活和医疗教育融合三个角度,选取了10对城乡指标;对每对指标进行比值及修正处理以消除量纲;采取均方差决策法、AHP法和ANP法对指标赋权,计算城乡一体化评分。应用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2008年全国各省市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排序,并对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从1999年到2008年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尽管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从1999年到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 指标赋权方法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来自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7
2
作者 王林 顾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8,共5页
根据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1992~2006年的年度数据,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当前准入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产生... 根据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1992~2006年的年度数据,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产业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即使在当前准入门槛较高的情况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存量、资金流入规模等因素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增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长三角地区 经济增长
下载PDF
2013年夏季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中长三角典型城市O_3来源识别 被引量:57
3
作者 李浩 李莉 +12 位作者 黄成 安静宇 严茹莎 黄海英 王杨君 卢清 王倩 楼晟荣 王红丽 周敏 陶士康 乔利平 陈明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城市化、工业化、机动化的高速推进以及大气活性物质的大量排放,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秋季节面临严峻的以高浓度O3为典型特征的光化学污染问题.然而,O3与其前体物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反应过程使得其来源识别变得十分复杂,因此针对高浓度O... 城市化、工业化、机动化的高速推进以及大气活性物质的大量排放,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秋季节面临严峻的以高浓度O3为典型特征的光化学污染问题.然而,O3与其前体物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反应过程使得其来源识别变得十分复杂,因此针对高浓度O3的控制途径仍不清楚.本文以2013年7月长三角地区发生的一次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强度高的高浓度O3污染过程为研究案例,基于CAMx空气质量数值模型中耦合的臭氧来源追踪方法(OSAT),采用物种示踪的方法对长三角3个代表性城市上海、苏州、杭州近地面O3的污染来源开展了模拟研究,探讨了4个源区(上海、浙北、苏南和长距离输送)、7类排放源(工业锅炉和窑炉、生产工艺过程、电厂、生活源、流动源、挥发源和天然源)对上海、苏州和杭州城区地面O3的浓度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长距离输送以及区域背景产生的O3约在20×10-9~40×10-9(体积分数)之间;加上上海及苏南、浙北地区排放的前体物在长三角城区地区二次生成O3,可使O3上升至40×10-9~100×10-9(体积分数)乃至更高.模拟时段内日间8 h O3浓度的地区贡献分析结果显示,长距离传输对于上海、苏州、杭州的浓度贡献分别为42.79%±10.17%、48.57%±9.97%和60.13%±7.11%;上海城区O3来源中,上海本地污染贡献平均为28.94%±8.49%,浙北地区贡献约19.83%±10.55%;苏州城区O3来源中,苏南地区贡献约26.41%±6.80%;杭州城区O3来源中,浙北地区贡献约29.56%±8.33%.从各受点日最大O3小时浓度贡献来看,长距离传输贡献比例显著下降(35.35%~58.04%),而本地污染贡献上升.区域各类污染源贡献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对O3污染贡献最为突出的几类污染源分别是工业锅炉和窑炉(浓度贡献约18.4%~21.11%)、生产工艺过程(19.85%~28.46%)、流动源(21.30%~23.51%)、天然源(13.01%~17.07%)和电厂排放(7.08%~9.75%).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来源追踪 长三角 城区 OSAT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 被引量:32
4
作者 张振国 贾铁飞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6,共5页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 在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域概念和旅游圈形成的基础,以该地区十五个城市及其所属的48个4A级和9个3A级旅游景点为研究对象,利用旅游域模型和Mapinfo软件及其二次开发语言Mapbasic,构建并划分出以7个城市为中心的三个级别的7个旅游圈,其中上海旅游圈为“长三角”地区一级旅游圈,杭州、苏州旅游圈为二级旅游圈,南京、常州、扬州和绍兴为三级旅游圈。进而提出应当建设涵盖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大上海旅游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旅游圈 旅游域 旅游中心地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高铁站点地区规划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35
5
作者 宋文杰 史煜瑾 +2 位作者 朱青 张文新 丁俊翔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25,38,共9页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沿途城市将高铁站点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和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橄榄球模型,通过测算长三角地区26个高铁站点的节点(交通)价值和场所(功能)价...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沿途城市将高铁站点作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和建设给予了高度关注。基于贝托里尼的"节点—场所"橄榄球模型,通过测算长三角地区26个高铁站点的节点(交通)价值和场所(功能)价值,对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进行实证评估。结果显示:杭州东站、南京南站、宜兴站等8个站点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大部分高铁站点偏离可持续发展状态。因此规划建设主体应兼顾高铁站点建设存在的潜力与风险,规划中采取有效的方式促进高铁站点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带动城市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点—场所模型 高铁站点 规划评价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黄贤金 濮励杰 +4 位作者 周峰 葛向东 张晓玲 彭补拙 李宪文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0-676,共7页
在分析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产生背景及区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运行效果评价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根据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认为2005年这一地区是有可能实现耕地... 在分析中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产生背景及区域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运行效果评价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根据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认为2005年这一地区是有可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一政策目标的。但是,2010年该地区耕地拥有量将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相差9.12%,因而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度较大。同时,研究区域所属的11个城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具体有4种类型:一是可以实现平衡的,为江苏省泰州市和浙江省湖州市;二是较难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和浙江省嘉兴市;三是难以实现平衡的,有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和扬州市;四是实现平衡可能性不大的,为上海市。同时,文章还认为耕地质量的改善对于区域耕地保护具有实质性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土地政策 可能性分析 土地资源
下载PDF
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空间聚类与关联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帅 袁长伟 赵小曼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基于中国29个省域1996、2005和2014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及公路交通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空间异质性、凝聚子类、中介性等角度分析中国29个省域的网络结构演变、空间分布及聚集特征、中介性及角色。结果表明:(1)从... 基于中国29个省域1996、2005和2014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及公路交通网,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从网络密度、空间异质性、凝聚子类、中介性等角度分析中国29个省域的网络结构演变、空间分布及聚集特征、中介性及角色。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上看,1996—2014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关联网络密度不断提升,网络结构呈现复杂化态势,同时碳排放关联强度存在明显差异性;(2)通过交通运输碳排放网络TOP1、TOP5、TOP10及凝聚子类分析发现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大体可以分为6大区域: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及华中华东部分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北方地区、西北部分地区;(3)在不同的区域中,不同省份扮演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山东、贵州、广东、湖北等省份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与区域内部省份间存在着较强的空间关联特性,扮演着"中间人"角色,其余省份主要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碳排放 能源消耗 SNA 空间聚类 关联网络结构 长江三角洲地区
原文传递
合作博弈与集群发展: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宗晓华 冒荣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共5页
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过程中,面临着高校之间协作不足的困境。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协作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和无序竞争。根据合作博弈理论,高校之间的联合博弈和协调博弈将能有效增进整体收益。为实现长... 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协作的过程中,面临着高校之间协作不足的困境。长三角地区高校之间的协作不足主要表现在高校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和无序竞争。根据合作博弈理论,高校之间的联合博弈和协调博弈将能有效增进整体收益。为实现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实力提升,必须将其视为一个生态整体,重构高校之间的博弈规则和结构,创造高校之间合作博弈空间,推进区域集群发展,形成和谐共生的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高校 合作博弈 集群发展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测度 被引量:22
9
作者 甘甜 王子龙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88,共8页
采用BBC模型、超效率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24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了测度,运用Malmquist指数对长江三角洲24个城市2010-2014年环境治理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整体较高,各城市的环境治理效... 采用BBC模型、超效率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24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效率进行了测度,运用Malmquist指数对长江三角洲24个城市2010-2014年环境治理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整体较高,各城市的环境治理效率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长江三角洲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在总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各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变动情况存在差异,嘉兴、南通、宁波、扬州、镇江、绍兴6个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环境治理效率 超效率DEA MALMQUIST指数
原文传递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科技人才流动模式研究——基于国家科技奖励获得者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李峰 徐付娟 郭江江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以2000—2019年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2661名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一高端人才群体从出生地、教育地到成就地的流动轨迹总结出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的科技人才流动... 以2000—2019年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2661名高层次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一高端人才群体从出生地、教育地到成就地的流动轨迹总结出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的科技人才流动模式。研究发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的科技人才流动分别呈现为“单核吸引”“自产自销”和“创新吸引”模式。三个区域的科技人才均存在程度不一的在地化流动现象,区域内部人才流动不平衡、不通畅。为实现各区域人才的一体化发展,本文建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将科技人才流动模式分别转变为“单核辐射”“内循环”和“合力吸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长三角 粤港澳 人才流动 人才一体化
原文传递
农村城市化影响下的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初探——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安旭东 高中贵 彭补拙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4,共5页
土地资源是作为中国二元城市化道路之一的农村城市化最基础性和最受关注的生产力要素 ,其协同效应驱动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 ,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系列问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 土地资源是作为中国二元城市化道路之一的农村城市化最基础性和最受关注的生产力要素 ,其协同效应驱动农村土地利用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与重构 ,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持续、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系列问题。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阐述农村城市化运行机制及农村城市化驱动下的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结构、模式变革 ,进而探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持续利用障碍 ,并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城市化 运行机制 土地资源持续利用 障碍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进程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国平 籍艳丽 马军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7-121,共5页
在考虑指标具有代表性、数据易得性等原则下选择了9对既可地区比较也能进行进程监测的比值指标评价体系,对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排序,并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2008~2013年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监测... 在考虑指标具有代表性、数据易得性等原则下选择了9对既可地区比较也能进行进程监测的比值指标评价体系,对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排序,并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2008~2013年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从2008~2013年间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尤其2011年以来,3省3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呈收敛趋势,表明我国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研究表明: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城乡一体化江苏表现最好,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较为缓慢的上升态势;而河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与其他3市2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且这种差距并无缩小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发展一体化 评价指标体系 京津冀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镇江地区长江南北两岸第四纪地层结构划分与沉积特征对比 被引量:16
13
作者 苗巧银 朱志国 +4 位作者 陈火根 宗开红 骆丁 武健强 潘明宝 《华东地质》 2017年第3期175-183,共9页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具有长江三角洲砂体和下蜀土2套沉积体系。通过介绍地貌分区、典型钻孔剖面及三条联孔剖面特征,探讨2套沉积体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2套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成因不同,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下蜀土沉积时代稍早于长...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具有长江三角洲砂体和下蜀土2套沉积体系。通过介绍地貌分区、典型钻孔剖面及三条联孔剖面特征,探讨2套沉积体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2套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成因不同,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下蜀土沉积时代稍早于长江三角洲砂体的沉积时代;下蜀土物源为黄土,后期经气候和水流冲积改造而成;长江三角洲主体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物源沉积而成。下蜀土沉积厚度为中部和东部较厚,西部和南部较薄;长江三角洲砂体沉积厚度为西部薄,向东逐渐增厚,北岸厚,南岸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平原 第四纪地层 典型钻孔剖面 连孔剖面 镇江地区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乡村植被特征与生物多样性保育策略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谢长坤 夏蕴强 +1 位作者 尹程 车生泉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7,共7页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乡村生态状况是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长三角城市群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需求展开研究,调研了28个乡村共256个植物群落样地,分别进行了科属种构成和生活...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乡村生态状况是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长三角城市群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需求展开研究,调研了28个乡村共256个植物群落样地,分别进行了科属种构成和生活型分析;通过群落聚类,划分出47个群落类型和8个植被型,分析了植物群落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物种生物多样性分析,并将长三角乡村植被特征与城市区域和自然区域的植被特征进行比较;最后,从物种保护、生境维护、群落保育和生态美学引导等方面提出了长三角乡村植被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构建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长三角 乡村 生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生态美学
下载PDF
长三角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15
15
作者 梁美玉 史春云 《旅游论坛》 CSSCI 2009年第2期229-233,共5页
基于1998年至2006年长三角15个地级市的旅游总收入,应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的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旅游城市的空间演变过程,得出结论:长三角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是均衡的,核心城... 基于1998年至2006年长三角15个地级市的旅游总收入,应用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的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揭示了旅游城市的空间演变过程,得出结论:长三角旅游城市空间格局在总体上是均衡的,核心城市上海的首位分布虽然很高,集中的力量依然存在,但等级系统发育较好,核心城市的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已经形成杭州、苏州、南京二级核心城市和无锡、宁波三级核心城市。试图探索一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阶段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尝试解释其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力图拓展该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丰富该理论本身的内涵、应用及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空间结构演变 旅游城市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公元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台风频次序列重建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向萍 叶瑜 方修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使用历史方志资料,根据台风发生时风雨潮洪的特点和文献记录中对它们的文字描述,建立了台风天气灾害现象筛选词语表,提取了台风相关信息,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元 1644—1949 年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通过对现代台风过程中天气现象和可... 使用历史方志资料,根据台风发生时风雨潮洪的特点和文献记录中对它们的文字描述,建立了台风天气灾害现象筛选词语表,提取了台风相关信息,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公元 1644—1949 年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通过对现代台风过程中天气现象和可能造成灾害特征的分析,从历史台风描述词语、风雨潮现象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台风灾害链、风雨持续时间、台风风向、地形等方面制定了辨识历史台风的 4 条直接判别准则和 6 条辅助辨识依据,逐年辨识台风事件。与器测资料相对比,检验了历史台风事件重建的结果,公元1884—1949 年间共重建出 65 次台风事件,相当于器测数的 87. 8%,两者相差 1 次以下的年数为 55 a,占 83. 3%,说明利用方志资料重建台风频次序列的可靠性,为重建历史台风频次序列提供了方法支持,对研究长时间台风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 历史台风 长江三角洲地区
下载PDF
产业结构、金融集聚与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16个地市1994—2013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郭露 丁峰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5,共7页
本文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的改进模型对1994—2013年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分布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3年间,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 本文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的改进模型对1994—2013年长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的分布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3年间,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但区域分异现象仍较为突出;金融集聚水平较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且市域间差异逐步扩大。1994—2013年间,产业结构与金融集聚结构的协调发展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有限且呈现出局部极化、分异突出的现象;协调发展则依然呈现出以上海为龙头城市产业和金融协调同步发展较好,逐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金融集聚的态势。其中,北部江苏省的辐射能力优于南部浙江省的辐射能力,尤其在2006~2013年间,江苏省的经济结构与金融集聚的协调发展突破了南京和苏州的“点”状态势,逐渐呈现出南京、常州、无锡和苏州的“块”状的分布,而浙江省则依然保持着杭州和宁波的“点”状分布下的双城驱动模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金融集聚 协调发展度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长三角水网地区乡村空间的格局类型、演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徐谦 杨凯健 黄耀志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6-340,共5页
乡村空间格局反映了乡村地区真实的人地关系。本文借鉴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保护和更新乡村空间的有效途径。将长三角水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提炼乡村空间构成要素并分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水系网络为主导因素归纳出长三角水... 乡村空间格局反映了乡村地区真实的人地关系。本文借鉴类型学的研究方法,探索保护和更新乡村空间的有效途径。将长三角水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提炼乡村空间构成要素并分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以水系网络为主导因素归纳出长三角水网地区典型的8种乡村空间类型,并通过其演变机制及进程的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引导水网地区乡村空间在图底格局、城乡关系、聚落之间以及聚落内部关系等方面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水网地区 乡村空间格局 演变
原文传递
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的城市化发展态势、动力与趋势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雯 宋伟轩 杨桂山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1期28-38,共11页
文章在探讨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在20世纪80年代以"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双轨驱动为主;90年代开始,跨国资本... 文章在探讨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区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在20世纪80年代以"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双轨驱动为主;90年代开始,跨国资本成为驱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2000年以来则更多表现为多元要素驱动城镇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对长三角地区未来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镇密集区 新型城市化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变动与就业结构协调程度分析:1994—2013年数据 被引量:13
20
作者 戴志敏 丁峰 郭露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1994—2013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与产业内就业的分布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3年间,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程... 通过构建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指标体系,运用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1994—2013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三大产业结构与产业内就业的分布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3年间,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但区域分异现象仍较为突出;就业结构水平较产业发展则相对滞后,且市域间差异逐步扩大。1994—2013年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有限且呈现出局部极化、分异突出的现象;在对产业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构的相对发展度研究中得出,协调发展较好的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区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表现为同步发展,而就业结构发展相对滞后的南通、镇江、泰州等地区,其产业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发展度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