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播州杨氏家世资料的考察
1
作者 陈季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4,23,共5页
播州杨氏家世比较原始的完整面貌,迄今可见者,是或多或少地被保存在元程钜夫《忠烈庙碑》、袁桷《杨汉英神道碑》、《元史·杨赛因不花传》和明宋濂《杨氏家传》等文字中的系谱资料。可是包含在这些资料中的系谱信息之间,存在着非... 播州杨氏家世比较原始的完整面貌,迄今可见者,是或多或少地被保存在元程钜夫《忠烈庙碑》、袁桷《杨汉英神道碑》、《元史·杨赛因不花传》和明宋濂《杨氏家传》等文字中的系谱资料。可是包含在这些资料中的系谱信息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互相冲突,值得予以清理和辨析。文章根据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对杨氏家世资料进行再梳理,反求诸己,以期研究更具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州 杨氏 世系
下载PDF
杨家将人物考略 被引量:5
2
作者 靳生禾 谢鸿喜 《太原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48-53,共6页
在我国历史上,"杨家将"父子祖孙、部曲僚属乃至巾帼女眷,满门历世以守土抗战为己任,同仇敌忾,百折不挠,视死如归,成为中国人民反对异族外来侵略、压迫的爱国主义经典。在诸家考证基础上,试图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 在我国历史上,"杨家将"父子祖孙、部曲僚属乃至巾帼女眷,满门历世以守土抗战为己任,同仇敌忾,百折不挠,视死如归,成为中国人民反对异族外来侵略、压迫的爱国主义经典。在诸家考证基础上,试图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手段与方法,着重就当年杨家将史地及人物生平事迹进行考略,以期为地方相关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之研究与开发推波助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家将 史地 考略
下载PDF
泰山羊氏源流考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郢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86-90,97,共6页
羊氏家族为泰山古代第一望族 ,对当时之政治、文化深有影响 ,本文便是对这一名族源起流变的一个考察。全文分为三节 ,“羊氏先世” ,考证羊姓源出及其先世羊舌氏本末 ;“羊氏始末” ,简述自秦迄唐之千余年中 ,泰山羊族的兴衰起伏与名人... 羊氏家族为泰山古代第一望族 ,对当时之政治、文化深有影响 ,本文便是对这一名族源起流变的一个考察。全文分为三节 ,“羊氏先世” ,考证羊姓源出及其先世羊舌氏本末 ;“羊氏始末” ,简述自秦迄唐之千余年中 ,泰山羊族的兴衰起伏与名人行迹 ;“羊氏后裔” ,则以各地谱牒所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姓 泰山 羊氏家族
下载PDF
杨大渊家族归降与宋蒙(元)东川战局 被引量:3
4
作者 蔡东洲 刘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8-55,共8页
杨氏兄弟原本为南宋四川战区的高级将领,帐前都统杨大全在叙州抗蒙中战死,金州都统杨大渊转战川北,修筑运山城,镇守大获城,却在蒙哥围攻大获城时带领其弟大楫,子文粲,侄文仲、文安等归降蒙古,成为最早归降蒙古的宋军大将之一。杨大渊和... 杨氏兄弟原本为南宋四川战区的高级将领,帐前都统杨大全在叙州抗蒙中战死,金州都统杨大渊转战川北,修筑运山城,镇守大获城,却在蒙哥围攻大获城时带领其弟大楫,子文粲,侄文仲、文安等归降蒙古,成为最早归降蒙古的宋军大将之一。杨大渊和杨文安是蒙古"据夔取蜀"战略的提出者和实施者,他们招降张大悦、李吉、蔡邦光等宋军将领,修筑虎啸城、蟠龙城等堡垒,攻略巴州、渠州、达州、开州、万州等要地,成为蒙(元)在东川战场的重要力量,既改变了蒙(元)东川战局,又配合了元军攻打襄樊,进而影响到宋蒙(元)战争的全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大渊 杨文安 杨氏家族 东川战局 宋蒙战争
下载PDF
夷夏之间:宋元明时期的播州社会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飞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8-164,共7页
宋元明时期的播州,地缘上处于"蛮夷"之地,出身"蛮夷"的播州统领者杨氏,却通过祖源的重构,完成了血缘上的华夏化。境内多数土酋都经历了这一历史过程。期间上层人士在华夏化的过程中,也保存了少量但较为重要的土著因... 宋元明时期的播州,地缘上处于"蛮夷"之地,出身"蛮夷"的播州统领者杨氏,却通过祖源的重构,完成了血缘上的华夏化。境内多数土酋都经历了这一历史过程。期间上层人士在华夏化的过程中,也保存了少量但较为重要的土著因素,这使得他们长期处在非夷非汉、亦夷亦汉的夷夏之间的历史状态。地形和文化的阻力,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央王朝于此边鄙之地推行羁縻·土司制度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州 杨氏 华夏 蛮夷
原文传递
黔北杨氏土司历史沿革考(三) 被引量:3
6
作者 罗宏梅 徐钰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1-46,共6页
杨氏家族统治播州长达约七百二十五年,根据其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自第一世杨端至第十世杨惟聪为第一期,自第十一世杨选至第十六世杨邦宪则为第二期,自十七世杨汉英至二十七世杨应龙则为第三期。论文梳理第三... 杨氏家族统治播州长达约七百二十五年,根据其不同阶段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自第一世杨端至第十世杨惟聪为第一期,自第十一世杨选至第十六世杨邦宪则为第二期,自十七世杨汉英至二十七世杨应龙则为第三期。论文梳理第三期历史沿革,认为这是杨氏家族在文化上对汉文化从崇尚到疏离、以致排斥;在政治上从亲近中央政权到疏远、以致对抗,从强盛走向衰落、终致覆灭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氏家族 播州土司 中央政权 对抗 覆灭
下载PDF
传统乡村回族的家族与时代变迁——以红岸村杨氏族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文笔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8-75,共8页
中国回族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其家族文化也具有地域多元性和差异性,西北乡村回族家族有其自身的地域特征。本文以红岸村杨姓族人为例,通过对村庄杨氏家族的早期历史以及家族演变和发展的梳理,分析乡村回族家族认同的特性与维... 中国回族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征,其家族文化也具有地域多元性和差异性,西北乡村回族家族有其自身的地域特征。本文以红岸村杨姓族人为例,通过对村庄杨氏家族的早期历史以及家族演变和发展的梳理,分析乡村回族家族认同的特性与维持机制,以及在传统与现代间乡村回族家族认同的时代变迁,并对西北乡村回族的无宗族特性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家族认同 红岸村 杨氏族人
原文传递
宋蒙战争中播州杨氏的国家认同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红艳 冯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8-22,共5页
播州杨氏归宋后,产生对宋朝的国家认同,在宋蒙战争中,成为南宋抗蒙的重要军事力量。但南宋政权却把播州作为“天下”观念下的华夏边缘,难以对播州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南宋对播州的文化排斥及播州自身“世守此土”的异民族情结使得播州... 播州杨氏归宋后,产生对宋朝的国家认同,在宋蒙战争中,成为南宋抗蒙的重要军事力量。但南宋政权却把播州作为“天下”观念下的华夏边缘,难以对播州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南宋对播州的文化排斥及播州自身“世守此土”的异民族情结使得播州不能对华夏政权实现真正的国家认同。这种国家认同实际上是异民族情结与华夏政权直接控制管理长期斗争的体现。南宋对于播州存在文化排斥,并不热心于西南地区的直接管理,这恰恰是异民族情结占据上风的时期,播州最终降元顺理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州 杨氏 宋蒙战争 国家认同 华夏边缘
下载PDF
魏晋时期羊氏家族文化特色及启示
9
作者 公彦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9-83,共5页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魏晋时期的新泰羊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不仅族人之中家学世代相传,注重道德修养,形成独特的家族文化,而且孕育出羊侵、羊祜、羊侃、羊深等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都产生重...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魏晋时期的新泰羊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不仅族人之中家学世代相传,注重道德修养,形成独特的家族文化,而且孕育出羊侵、羊祜、羊侃、羊深等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文章主要从清德传家、重视家族教育、武德传家、经学传家四个方面,对羊氏家族文化作一简要论述,并试图从中概括出它的家族文化特色及对现代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氏家族 家族文化 现代启示
下载PDF
从“三门祭冬”看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当代意义
10
作者 罗敏 严千涵 +2 位作者 沈静涵 陈伊萌 叶钰铌 《科教文汇》 201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三门祭冬"是一场流传了700多年的文化盛宴,于2016年以亭旁镇杨家村的祭冬活动为蓝本申报了世界非遗项目。杨氏祭冬规模宏大,文化内涵丰富。杨氏家族与祭冬文化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背后更蕴藏着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价值,... "三门祭冬"是一场流传了700多年的文化盛宴,于2016年以亭旁镇杨家村的祭冬活动为蓝本申报了世界非遗项目。杨氏祭冬规模宏大,文化内涵丰富。杨氏家族与祭冬文化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其背后更蕴藏着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价值,有忠孝、谨严的礼法、家族的凝聚力、节日文化的传承等。"三门祭冬"作为一个饱含传统家族文化意蕴的民俗现象,是当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祭冬 杨氏家族 家族文化
下载PDF
贵州遵义市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被引量:14
11
作者 周必素 彭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100,2,共14页
2013~2014年,对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进行发掘,共清理墓葬3座。墓园布局清楚、墓葬类型多样、墓主身份明确、年代跨度大、出土遗物丰富,进一步深化了对播州杨氏丧葬制度及文化特征的认识,推进了对土司遗存的考古学探索。
关键词 贵州 遵义市 新蒲播州杨氏土司墓地 杨价墓
原文传递
“英雄气短”:论京剧《辕门斩子》中的“情理”秩序 被引量:3
12
作者 凌鹏 《民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7,158,共18页
民间戏曲中的很多经典剧目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超越士大夫文献的意义,能够说出百姓心中所想所思。细读这些戏曲剧本,可以探查到民间社会中最为深刻与隐微的行为模式。戏曲中的“情理”,正是民间社会最为重要的行为模式。但是,“情理”秩序... 民间戏曲中的很多经典剧目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超越士大夫文献的意义,能够说出百姓心中所想所思。细读这些戏曲剧本,可以探查到民间社会中最为深刻与隐微的行为模式。戏曲中的“情理”,正是民间社会最为重要的行为模式。但是,“情理”秩序的内部也蕴藏着僵化的危险。京剧《辕门斩子》中的杨延昭过于执着自己作为“官-长-男”的权威地位,将“理”与政治军事权威相结合,坚持要斩杨宗保。这一行为压制了“情”的作用,导致“情-理”秩序陷入僵化。而穆桂英通过挑战杨延昭的权威,重新将僵化的“情理”秩序带回协调状态。“情-理”之间的冲突,是亲亲与尊尊两原则之间张力的表现,但克服张力恰恰不能停留在原则上,而需要回到具体的人情关系之中,通过“情”来调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家将 辕门斩子 情理 僵化 协调
原文传递
梨花枪与杨家枪史迹考略——兼论明代杨家枪的技术特点 被引量:7
13
作者 周伟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111,124,共6页
"梨花枪"一名自南宋杨妙真的一句"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以来,明清文献中不乏记载。但究竟什么是梨花枪,长期以来未有统一的认识。根据宋明时期有关梨花枪的文献资料,首先可以认为当年杨妙真所言的"梨花枪&... "梨花枪"一名自南宋杨妙真的一句"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以来,明清文献中不乏记载。但究竟什么是梨花枪,长期以来未有统一的认识。根据宋明时期有关梨花枪的文献资料,首先可以认为当年杨妙真所言的"梨花枪"实为枪法名;其次,宋代的梨花枪发展至明代又称为杨家枪,但在百姓传统道德观念的诉求下,缘起于山东杨妙真的杨家枪被逐步演变为山西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花枪 杨家枪 武术史
下载PDF
明末清初闽南社会变迁与沿海家族发展探析--以霞山杨氏为个案
14
作者 邹君露 苏惠苹 《闽台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22-27,共6页
明末清初时期,福建闽南地区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海洋氛围的动荡和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家族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定居于漳州九龙江沿海赤岭地区的霞山杨氏家族,是一个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半农半商”的传统... 明末清初时期,福建闽南地区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海洋氛围的动荡和政治环境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家族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定居于漳州九龙江沿海赤岭地区的霞山杨氏家族,是一个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半农半商”的传统家族。明末清初的社会变迁打破了家族的平稳发展,迫使其举家迁徙南靖寻找生存空间,踏上适应、发展并融入新地域的发展道路。尽管突如其来的历史动荡对家族生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正是这一过程给家族生计发展与婚姻建构提供了契机,在动荡变迁中霞山杨氏家族反而实现了其社会经济资源的开拓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发展 社会变迁 霞山杨氏家族
下载PDF
贵州遵义播州杨氏土司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必素 李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8-97,2,共10页
近年来,播州杨氏土司遗存的考古工作在土司墓葬、关囤防御体系和田庄遗迹等诸多方面都取得许多新进展,突显出土司遗存在宋元明时期考古中所具有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提出"土司考古"的课题,对于阐明土司遗存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 近年来,播州杨氏土司遗存的考古工作在土司墓葬、关囤防御体系和田庄遗迹等诸多方面都取得许多新进展,突显出土司遗存在宋元明时期考古中所具有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提出"土司考古"的课题,对于阐明土司遗存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演变规律、全面系统地推进播州和其他地区土司遗存的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遵义 播州杨氏土司 土司考古
原文传递
明清青岛即墨家训的内涵及其教化机理
16
作者 葛亚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2-86,共5页
明清以来,即墨地区的家训文化日渐繁荣,有着悠久的历史、明确的目的、灵活的表现形式、有效的传承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即墨家训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的道德、读书,二是家庭和家族层面的关... 明清以来,即墨地区的家训文化日渐繁荣,有着悠久的历史、明确的目的、灵活的表现形式、有效的传承方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即墨家训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的道德、读书,二是家庭和家族层面的关系处理,三是国家层面的忠君爱国、为官清廉、体民疾苦。挖掘和弘扬即墨家训文化,不仅可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还可以为现代的家风家训建设提供宝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训 《杨氏家乘》 《家言》 《竹庐家聒》
下载PDF
秦腔唱词英译的互文性关照——以《杨门女将》英译本为例
17
作者 李庆明 张玉涵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秦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其唱词既涵盖了古典辞赋、民间歌谣、话本小说、说唱文学,又与西北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互文性特征。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基于秦腔《杨门女将》译本之化用、音韵、意象、典故、方言等英译的... 秦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其唱词既涵盖了古典辞赋、民间歌谣、话本小说、说唱文学,又与西北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互文性特征。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基于秦腔《杨门女将》译本之化用、音韵、意象、典故、方言等英译的互文性关照,尝试提出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秦腔互文性翻译框架,为秦腔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唱词 《杨门女将》 互文性 英译
下载PDF
隋观德王杨雄及夫人王妃墓志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应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8-69,共12页
隋观德王杨雄墓志详细记述了杨雄的生平历官,补充了《北史》、《隋书》杨雄传之不足。对杨氏世系的记载与史籍相关记载完全相同,也与新见杨绍墓志所载一致,从而表明杨绍碑、顺陵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在杨氏世系中"国&qu... 隋观德王杨雄墓志详细记述了杨雄的生平历官,补充了《北史》、《隋书》杨雄传之不足。对杨氏世系的记载与史籍相关记载完全相同,也与新见杨绍墓志所载一致,从而表明杨绍碑、顺陵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在杨氏世系中"国"与"绍"之间添加一代"定"是错误的。杨雄长子杨恭仁墓志对其世系记载也存在重大失误,杨绍碑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长孙淑信及王媛华墓志提供了史书缺载的杨雄婚姻资料,杨恭仁为长孙淑信所生。杨雄墓志是已出土隋志中规格最高、形制最大者,保存完好,书法优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根据清毕沅记述杨雄墓所在位置,推断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潼关县税村发掘的隋代王级大型壁画墓即是杨雄夫妇合葬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雄墓志 长孙淑信墓志 王媛华墓志 杨氏世系 杨绍碑
原文传递
试论《杨家将演义》作者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5期49-51,共3页
本文论述了在明代“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下,《杨家将演义》的作者通过塑造一批神采熠熠、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群像,表现出他的肯定女性自身价值、赞美男女平等的先进女性意识。
关键词 《杨家将演义》 历史环境 巾帼群像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成化《章萼夫妇墓志》所见章姓迁徙舟山考论
20
作者 楼正豪 孙峰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19,共5页
刻于成化十六年的《章氏考妣合葬墓志铭》中,有元代章明隐居昌国白泉,明初海禁后迁徙宁波的家族回忆。章萼一族并不显赫,但同鄞西高桥章氏关系甚近,与著名科举家族镜川杨氏亦有互动,由名宦杨守随撰写墓志。各种章氏宗谱都有关于章邦献... 刻于成化十六年的《章氏考妣合葬墓志铭》中,有元代章明隐居昌国白泉,明初海禁后迁徙宁波的家族回忆。章萼一族并不显赫,但同鄞西高桥章氏关系甚近,与著名科举家族镜川杨氏亦有互动,由名宦杨守随撰写墓志。各种章氏宗谱都有关于章邦献在北宋末任昌国令的记录,高桥章氏自明中叶起就有人口流入舟山,康熙展复后,成批入岛定居。将章姓迁徙舟山的零星史料串联起来,便形成一段特定人群组织跨地域流动于大陆与海岛之间的缩影,得出左右其移动的社会文化机制无外乎政治与经济原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萼 昌国 高桥章氏 镜川杨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