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景区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研究--以北京颐和园为例 被引量:86
1
作者 黄潇婷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87,共6页
本文以景区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并通过实证研究在时空路径聚类要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时间、空间、活动和路径是景区内部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汇总的重要因素;差异度和显著... 本文以景区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并通过实证研究在时空路径聚类要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时间、空间、活动和路径是景区内部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汇总的重要因素;差异度和显著度可以作为聚类量化要素选择的指标;颐和园旅游者群体按时空行为模式聚类为6个类型。刻画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活动过程和需求情况,对优化景区产品和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地理学 旅游者行为 时空行为模式 颐和园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旅游者活动节奏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黄潇婷 马修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6-29,共4页
旅游者的移动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基于二手统计数据的宏观和中观尺度的旅游流研究较多,而关注旅游者微观个体时空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生物节律和时间地理学为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以2010年12月在北京颐和园完成的GPS调... 旅游者的移动很早就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基于二手统计数据的宏观和中观尺度的旅游流研究较多,而关注旅游者微观个体时空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以生物节律和时间地理学为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以2010年12月在北京颐和园完成的GPS调查数据和日志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旅游者在景区空间尺度内的活动过程、节奏和规律。GPS追踪数据真实准确地记录了旅游者活动过程,为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旅游者活动节奏和规律提供了数据基础。基于GPS数据的旅游者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能够为旅游者行为质量评价、旅游者行为修正与优化和旅游景区动态管理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追踪数据 旅游者行为 旅游活动节奏 颐和园
下载PDF
北京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晓燕 王晨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3-408,共6页
从颐和园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颐和园本身的承受能力出发,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测定了颐和园的空间环境容量和心理容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最终得出了颐和园的合理空间容量及入园速度.根据颐和园实... 从颐和园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及颐和园本身的承受能力出发,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测定了颐和园的空间环境容量和心理容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修正,最终得出了颐和园的合理空间容量及入园速度.根据颐和园实际容纳游客人数与其合理空间容量的对比分析,发现颐和园全年空间容量虽然处于未饱和状态,但在局部时间和地点上,超载现象严重.最后,从游客旅游行为及颐和园本身管理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局部超载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进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环境容量 颐和园 北京
下载PDF
颐和园、圆明园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与区域改造 被引量:18
4
作者 岳升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9-45,共7页
以颐和园和圆明园为核心的清代园林区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周边地区的改造 ,关系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 ,也关系到旅游事业的发展 ,需要给予多方面的关注。
关键词 颐和园 圆明园 历史文化 区域改造 中关村 文化景观 世界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颐和园信息基础设施方案 被引量:17
5
作者 常少辉 李公立 黄天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25,共4页
智慧景区是景区自身管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和信息化技术逐步发展共同催生的产物,物联网作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为智慧景区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在智慧颐和园信息基础设施现状分析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应... 智慧景区是景区自身管理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和信息化技术逐步发展共同催生的产物,物联网作为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为智慧景区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在智慧颐和园信息基础设施现状分析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应用趋势,提出了颐和园在构建智慧景区过程中对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分析与设想,最终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新一代智慧景区基础设施的构想,不仅能够提升颐和园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也为同行业高新技术应用及信息化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信息化 物联网 智慧景区 颐和园
下载PDF
历史与现代之间——北京海淀公园设计思路 被引量:7
6
作者 夏成钢 王智 《中国园林》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在历史风貌区与现代建筑群之间的绿地设计,景观风格如何定位、园林手法如何运用是传统城市环境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题。需要把握设计分寸,达到既延续历史文脉风貌,又具时代精神,茹古涵今的效果。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阐述相关的设计思想... 在历史风貌区与现代建筑群之间的绿地设计,景观风格如何定位、园林手法如何运用是传统城市环境建设中常常遇到的难题。需要把握设计分寸,达到既延续历史文脉风貌,又具时代精神,茹古涵今的效果。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阐述相关的设计思想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海淀公园 规划设计 传统园林 现代园林 颐和园
下载PDF
大遗址的数字传播与城市文化空间拓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白国庆 许立勇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4,共5页
文化遗址作为人类共同的文明策源地,连接着历史与现代,往往是一个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灵魂"所在,是构建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物。数字时代,文化遗址传播需要进行当代性"转化"。文化遗址的历史... 文化遗址作为人类共同的文明策源地,连接着历史与现代,往往是一个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的"灵魂"所在,是构建一个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物。数字时代,文化遗址传播需要进行当代性"转化"。文化遗址的历史属于"第一空间",遗址的当下属于"第二空间",文化遗址的数字化传播则对城市的原有空间进行拓展而在构建"第三空间"。数字时代下,将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当代科技创新等命题融为一体,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当代的文化创造以及民族文化走出去,现实意义明显。城市"第三空间"的拓展将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城市品牌的提升产生作用。圆明园、大明宫等作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大遗址的数字传播与城市文化空间拓展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遗址 数字传播 城市文化空间 圆明园
原文传递
颐和园夜景照明工程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马剑 刘刚 +1 位作者 刘淑娟 刘博 《照明工程学报》 2008年第2期33-36,共4页
颐和园不但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而且具有丰富的动物、植物生态环境。在该区域进行夜景照明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必不可少。目前国内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夜景照明工程环境影响研究极少,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分析方法。本文以《颐和... 颐和园不但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而且具有丰富的动物、植物生态环境。在该区域进行夜景照明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必不可少。目前国内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夜景照明工程环境影响研究极少,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分析方法。本文以《颐和园古典园林夜景照明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为基础,采用模拟实验、现场实测、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着重对照明可能影响到的颐和园三要素(古建筑、动物和植物)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考虑单个照明要素的照明保护分区图。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考虑多重要素的照明保护权重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环境影响 环境保护 古建筑保护 照明工程 绿色照明
下载PDF
颐和园和北京植物园水景植物应用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封蕾 韩辉 徐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29-32,共4页
本文调查研究了颐和园和北京植物园水景植物的使用种类与频率,对比分析了两种类型园林水景植物配置的特点,总结了两者水景植物配置的基本规律,最后针对水景营造原则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景植物 颐和园 北京植物园
下载PDF
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三个重要标志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秀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4-55,共2页
中国的近代可分为辛亥革命前的后清阶段和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阶段。这期间,中国的园林也被深深地打上了各种时代的烙印。分析了中国近代园林史上3个重要标志:一是北京皇家园林1860年和1900年经历的2次罹难,以及慈禧用海军经费重建颐和园... 中国的近代可分为辛亥革命前的后清阶段和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阶段。这期间,中国的园林也被深深地打上了各种时代的烙印。分析了中国近代园林史上3个重要标志:一是北京皇家园林1860年和1900年经历的2次罹难,以及慈禧用海军经费重建颐和园。二是租界和洋务运动带来的西方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的理论与实践同中国的嫁接、融合,出现了一大批西式的特别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和庭院园林,其平面布局、建筑风格和艺术特征都带有鲜明的所谓民国味。三是城市公园开始批量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近代园林史 颐和园 中西合璧 城市公园
下载PDF
入境游客对颐和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江进林 陈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在线旅游平台的“电子口碑”是游客旅行决策的重要参考,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营销和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选取TripAdvisor网站入境游客的1000条评论自建语料库,使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进行标注,以探究游客眼中颐和园的形象... 在线旅游平台的“电子口碑”是游客旅行决策的重要参考,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营销和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选取TripAdvisor网站入境游客的1000条评论自建语料库,使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进行标注,以探究游客眼中颐和园的形象。研究结果表明,入境游客对颐和园的认知包括“观光休闲目的地”和“历史文化遗迹地”两种形象且整体评论积极,具体呈现为对园内自然风光、园林景观、特色建筑和规模等的正面感知,对游览过程、休闲活动和历史文化意蕴的愉悦感受,以及对导游能力和品质的认可。同时,游客对人流拥挤、景观保护不力、设施安全隐患等问题存在诟病,对观光休闲活动的商业化与历史文化的“纯粹性”有差异化的“需求之困”。本文使用的跨学科视角可以丰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框架,研究结果也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游客 颐和园 旅游目的地 语料库
下载PDF
颐和园植物景观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 2006年第4期5-9,共5页
通过对颐和园三部分的植物景观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颐和园植物造景的特色。颐和园植物造景的成功经验可为北京其他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植物景观 颐和园
原文传递
北京颐和园景观与“三山五园”的构成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祝丹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91-295,共5页
遵循中国传统山水构成理论与思想,考察了北京西北郊以颐和园为中心的"三山五园"景观,并对其景观形成过程、构成特点和景观上互借与互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从中提炼出有关园址选择、地形改造、空间布局、景观搭配等方面... 遵循中国传统山水构成理论与思想,考察了北京西北郊以颐和园为中心的"三山五园"景观,并对其景观形成过程、构成特点和景观上互借与互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从中提炼出有关园址选择、地形改造、空间布局、景观搭配等方面的原则,为现代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三山五园 景观构成 相互关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技术鉴定颐和园彩画胶料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珍珍 王丽琴 杨璐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0-805,共6页
为了鉴定颐和园彩画的有机胶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 S)对3个颐和园建筑彩画YH-1、YH-2、YH-3进行了分析。样品前处理包括氨水萃取蛋白、固相萃取C4柱排杂,微波辅助盐酸水解蛋白质、硅烷试剂进行氨基酸衍生化。以我国古代常用... 为了鉴定颐和园彩画的有机胶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 S)对3个颐和园建筑彩画YH-1、YH-2、YH-3进行了分析。样品前处理包括氨水萃取蛋白、固相萃取C4柱排杂,微波辅助盐酸水解蛋白质、硅烷试剂进行氨基酸衍生化。以我国古代常用胶料动物胶、蛋、牛奶和不同配比的动物胶与蛋的混合胶作为标准胶料,以正亮氨酸为内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胶料中的丙氨酸、甘氨酸等14种氨基酸含量。在分析胶料氨基酸组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主成分分析,鉴定出颐和园3个彩画样品均属于动物胶与蛋组成的混合胶,并对混合胶在绘画中的使用及其稳定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该研究丰富了颐和园彩画的制作材料,为我国彩绘文物胶料鉴定和为后期"原材料"的修缮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氨基酸 胶料 颐和园 彩画
原文传递
北京颐和园西堤古柳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雅群 李辛晨 +2 位作者 陈玉珍 刘美芹 卢存福 《林业科技开发》 2009年第3期48-51,共4页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留传历史园林植物的宝贵遗传种质资源,以北京颐和园西堤古柳嫩枝为外植体进行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古柳树外...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留传历史园林植物的宝贵遗传种质资源,以北京颐和园西堤古柳嫩枝为外植体进行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取古柳树外植体带有侧芽的茎条切段进行组织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进行分化诱导,其中最适启动培养基为不添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2.0%蔗糖);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及激素配比为MS+6-BA0.8 mg/L+NAA 0.2 mg/L+3.0%蔗糖;不定根最适诱导培养基为1/2MS+NAA0.2mg/L+1.5%蔗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西堤古柳 茎段 组织培养
下载PDF
颐和园治镜阁复原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龙 高大伟 缪祥流 《中国园林》 2008年第2期37-42,共6页
治镜阁是清代乾隆盛期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中的一重要点景建筑,后荒废,在晚清曾有重修的设想,未果,目前仅存遗址。通过对遗址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档案和样式雷建筑图档的梳理、对比和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片断,同时综合清漪园时期诸点景楼... 治镜阁是清代乾隆盛期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中的一重要点景建筑,后荒废,在晚清曾有重修的设想,未果,目前仅存遗址。通过对遗址以及相关历史文献、档案和样式雷建筑图档的梳理、对比和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片断,同时综合清漪园时期诸点景楼阁的形象和乾隆皇帝标新立异的造园风格,得出治镜阁的整体形象。完成了复原初步设计,拓展了世界记忆文化遗产样式雷建筑图档的利用方向,为同类清代皇家建筑复原方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颐和园 治镜阁 复原 样式雷图档
下载PDF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姣影 《中外建筑》 2008年第6期66-67,共2页
中国古典园林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取胜。在私家园林中,为避免对称而采取借景而造的原则,而在皇家园林中,这种"自由"俨然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是一组矛盾。本文以颐和园和北海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 中国古典园林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取胜。在私家园林中,为避免对称而采取借景而造的原则,而在皇家园林中,这种"自由"俨然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是一组矛盾。本文以颐和园和北海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和对称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建筑的体量和形态,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来强化这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北海 中国皇家园林 轴线 对称
下载PDF
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与修复思想探索——以颐和园写秋轩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冬冬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1,共4页
为探寻适合中国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修复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相关国际公约前期研究基础,结合颐和园写秋轩案例的实地调查与史料分析,针对其植物景观空间视域和文化意境两方面的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复原依据、保护策略与思路,同时指出... 为探寻适合中国历史园林植物景观保护修复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相关国际公约前期研究基础,结合颐和园写秋轩案例的实地调查与史料分析,针对其植物景观空间视域和文化意境两方面的现存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复原依据、保护策略与思路,同时指出了历史园林中植物景观与建筑保护修复的差异等问题;最后,总结并探讨了在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适应时代与自身发展的园林遗产保护思想,以期为我国其他历史园林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历史园林 植物景观 修复 颐和园 写秋轩
下载PDF
颐和园古树内部异常的雷达波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伟林 文剑 +2 位作者 肖中亮 张京 韩红岩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71,共7页
采用雷达波树木无损探测技术与树木雷达分析软件,对颐和园内6棵古柳的内部异常情况进行雷达波探测成像试验.结果表明古柳内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3棵古柳异常程度较高.雷达波成像解析结果准确且与实际情况相符程度高,表明树木雷... 采用雷达波树木无损探测技术与树木雷达分析软件,对颐和园内6棵古柳的内部异常情况进行雷达波探测成像试验.结果表明古柳内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3棵古柳异常程度较高.雷达波成像解析结果准确且与实际情况相符程度高,表明树木雷达系统可以对树木内部异常分布情况进行高效无损的检测、成像和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雷达 无损检测 介电常数 树木异常 颐和园
下载PDF
北京市颐和园野生高等植物调查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之欢 简秋林 +2 位作者 刘克锋 苏振鹏 高丰年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44-152,共9页
作者于1992年~1993年,在颐和园进行了常见野生高等植物资源的调查,除按实用性质分类,并写出总名录。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排列,属、种按拉丁字母出现次序先后排列,经整理鉴定,颐和园常见野生维管束植物计有59科130... 作者于1992年~1993年,在颐和园进行了常见野生高等植物资源的调查,除按实用性质分类,并写出总名录。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统排列,属、种按拉丁字母出现次序先后排列,经整理鉴定,颐和园常见野生维管束植物计有59科130属167种5变种,其中木本植物13种,草本植物15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颐和园 植物分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