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岭南地区居住人群中医体质调查 被引量:41
1
作者 莫润田 曾勇 +2 位作者 吴定苏 苏济深 王树标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调查长期在岭南地区居住人群的体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自制的中医体质调查表,对3000名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平和质1 342例,占44.7%,痰湿质207例,占6.9%,湿热质1188例,占39.6%,其余占8.8%。结论:湿热质是长期在本地区居... 目的:调查长期在岭南地区居住人群的体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自制的中医体质调查表,对3000名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平和质1 342例,占44.7%,痰湿质207例,占6.9%,湿热质1188例,占39.6%,其余占8.8%。结论:湿热质是长期在本地区居住人群的主要的偏颇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湿热 岭南
下载PDF
2014年春季华南地区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吴风波 李岩松 苏丽蓉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6年第3期179-189,共11页
基于常规观测、气象卫星和雷达等资料,利用WRF模式对2014年3月31日和5月17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抬升触发机制、垂直风切变,以及分别造成不同程度灾害性天气的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基于常规观测、气象卫星和雷达等资料,利用WRF模式对2014年3月31日和5月17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水汽条件、不稳定层结、抬升触发机制、垂直风切变,以及分别造成不同程度灾害性天气的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均是在充足的水汽和不稳定层结条件下,由850 hPa切变线与地面锋面共同抬升触发而成。在移动过程中强对流前部和后部低层都存在有组织的上升和下沉运动,配合大气环境中有利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对流系统内部不断触发新的对流单体生成,从而维持了两次强对流过程完整的回波形态和较长的生命史。2)在低层0—3km高度,两次强对流均存在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垂直风切变,但3月31日过程的风随高度顺时针旋转更显著,风速增大更明显,垂直风切变更大。在移动过程中强回波后部均有冷池结构形成,但3月31日过程的冷池强度、分布范围和厚度都明显强于5月17日过程。这种显著差异,使得前者更有利于出现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归纳出的基于"配料法"的预报思路:在水汽条件充足、K指数大于38°C、CAPE大于1 400 J/kg、SI指数小于-2,有锋面、切变线等抬升触发条件存在的情况下,在华南地区需要考虑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当低层0—3 km高度出现风向强烈顺时针旋转、风速增大、垂直风切变增强,并出现强冷池中心时,还需要考虑有组织的强对流天气生成,这有利于提前做好冰雹、大风预警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风切变 冷池 配料法 华南地区
下载PDF
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骑楼建筑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浩 刘晓帆 陈桂东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18,共3页
以广州的骑楼建筑为例 ,介绍了其产生的背景及其组成部分。在分析了其优缺点的基础上 ,详细讨论了有关骑楼保护的规划和措施 ,指出了骑楼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骑楼建筑 岭南地区 人文意义 旅游价值 广州 文化内蕴
原文传递
华南地区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病原谱和肠道病毒71型的生物学特点调研 被引量:5
4
作者 洪珂 张弘 +1 位作者 李亚坤 陈建忠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8期2866-2869,共4页
目的调研华南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病原谱及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的生物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华南地区手足口病监测哨点的3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病例组,n=350),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 目的调研华南地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病原谱及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的手足口病的生物学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华南地区手足口病监测哨点的35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病例组,n=350),并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对照组,n=30)。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手足口病发生相关的主要因素;检测手足口病病原谱,比较不同季节各型手足口病患儿所占比例。比较EV71所致手足口病与非EV71所致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玩具未定期消毒、未饲养宠物、接触过类似症状者、接触过公共设施、卫生习惯差、家长不了解是华南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病原类型为EV71、柯萨奇病毒A16(CA16)、柯萨奇病毒A6(CA6)患儿所占比例分别为28.29%、21.14%、19.14%。华南地区夏季、秋季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冬季、春季(P<0.05)。EV71组患儿发热热程较非EV71组明显延长、体温较非EV71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夏季、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玩具未定期消毒、未饲养宠物、有接触史、卫生习惯差、家长对手足口病不了解是华南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手足口病病原类型占比前三位依次为EV71、CA16、CA6,EV71所致手足口病患儿发热热程较长、体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手足口病 临床特征 病原谱 肠道病毒71型
下载PDF
华南地区大型浅圆仓储藏散装稻谷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郜智贤 张爱强 +1 位作者 姚亚东 谢茹 《粮食储藏》 2013年第5期30-33,共4页
研究了大型浅圆仓机械入粮对稻谷整精米率的影响,探讨了储藏期间粮堆内粮温的变化和冷芯范围的大小,对储藏期间稻谷的脂肪酸值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浅圆仓机械入粮未对稻谷整精米率产生影响;大型浅圆仓密封性和保温性能优良,对延缓... 研究了大型浅圆仓机械入粮对稻谷整精米率的影响,探讨了储藏期间粮堆内粮温的变化和冷芯范围的大小,对储藏期间稻谷的脂肪酸值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浅圆仓机械入粮未对稻谷整精米率产生影响;大型浅圆仓密封性和保温性能优良,对延缓稻谷品质劣变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浅圆仓 华南地区 散装稻谷
下载PDF
论南方海相地层区石油物探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孟尔盛 《海相油气地质》 1996年第4期1-4,共4页
阐述了下扬子地区应用大地电磁(MT)方法和西南地区电磁方法找礁试验的勘探思路以及 MT 概查在苏皖南部的应用效果,说明电磁方法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中发挥了作用,同时针对灰岩山区地震方法的困难,提出了试用长排列高次覆盖... 阐述了下扬子地区应用大地电磁(MT)方法和西南地区电磁方法找礁试验的勘探思路以及 MT 概查在苏皖南部的应用效果,说明电磁方法在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勘探中发挥了作用,同时针对灰岩山区地震方法的困难,提出了试用长排列高次覆盖、互换位置放炮、利用震电效应三种方法。建议将南方油气勘探中的物探技术方法作为战略问题来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矿床 地球物理勘探 海相地层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华南地区进口玉米安全储藏的措施与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施国伟 翁胜通 李林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44-1845,共2页
进口玉米水分高、杂质多、破碎大,严重影响其安全储藏。本文从日常保管措施、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方面介绍了华南地区进口玉米安全储藏技术,可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华南地区 进口玉米 安全储藏
下载PDF
富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骑楼建筑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浩 刘晓帆 《房材与应用》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以广州的骑楼建筑为例,首先介绍其产生的背景及其组成部分,接着分析其优、缺点,最后详细讨论有关骑楼保护的规划和建设措施,探索骑楼街的发展启示,人文意义和旅游价值。
关键词 骑楼 岭南建筑 亚热带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华南地区温度铅直梯度变化及对降水量的影响
9
作者 董晓珊 千怀遂 《热带地貌》 2017年第1期45-56,共12页
本文利用NCEP/NCAR的逐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使用软件Panoply在create plot下读取air.mon.mean.nc数据,采取温度铅直梯度计算公式、距平、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华南地区1984—2013年近30年地面100k Pa到高空25k Pa的温度铅直梯度变化与突变... 本文利用NCEP/NCAR的逐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使用软件Panoply在create plot下读取air.mon.mean.nc数据,采取温度铅直梯度计算公式、距平、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华南地区1984—2013年近30年地面100k Pa到高空25k Pa的温度铅直梯度变化与突变及其对降水量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近30年华南地区温度铅直梯度变化反复,出现了由负距平到正距平再到负距平的波动;(2)近30年华南地区降水量距平与温度铅直梯度距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降水距平与温度铅直梯度距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同步起落;(3)在变化趋势的角度上,华南地区温度铅直梯度的变化特征与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十分相似,降水量的变化与温度铅直梯度的变化基本同步起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铅直梯度 变化趋势 降水量 回归分析 华南地区
原文传递
直流调制抑制南方电网区域功率振荡的研究 被引量:53
10
作者 荆勇 洪潮 +1 位作者 杨晋柏 王远游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57-60,共4页
通过分析南方电网的区域功率振荡模式以及对采用不同直流调制方式的系统进行时域仿真,设计了可以有效抑制南方电网内区域功率振荡的直流调制控制器,并将其应用于贵广直流工程中,从而提高了南方电网交直流并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词 南方电网 交直流并联系统 直流调制 区域功率振荡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时空格局变化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维京 左金清 +4 位作者 宋艳玲 刘景鹏 李瑜 沈雨旸 李景鑫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71,共11页
我国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异常主要包含三种优势模态: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呈整体偏多或偏少的一致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华南呈反相变化的南北反相型以及东南与西南呈反相变化的东西反相型。其中一致型是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变率的第一优势... 我国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异常主要包含三种优势模态:长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呈整体偏多或偏少的一致型,长江中下游流域与华南呈反相变化的南北反相型以及东南与西南呈反相变化的东西反相型。其中一致型是南方地区各季节降水变率的第一优势模态。总体而言,在1961—2013年南方地区平均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和长期趋势变化。其中,夏季和冬季南方区域平均降水具有相似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而秋季降水的年代际演变几乎与上述两个季节的相反。不过,在近30年南方各季降水量发生年代际转折的时间不尽相同:春季和秋季降水分别在21世纪初期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进入干位相,冬季和夏季降水则分别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之后进入湿位相。自21世纪初期以来,南方夏季和冬季降水逐渐转入中性位相。此外,南方春季和秋季降水均呈减少趋势;而夏季和冬季则相反,均呈增多趋势。对于西南地区,除了春季外,其他三个季节的降水均呈减少趋势,出现了季节连旱的特征,尤其是秋旱最为严重。不过,不管是季节降水量还是旱/涝日数,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其线性变化趋势并不十分显著,这与南方降水年代际分量对降水变率存在较大贡献相关。分析还发现,我国南方区域洪涝受灾面积具有比较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而干旱受灾面积则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近十多年来西南地区干旱和洪涝受灾出现了交替互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旱涝 时空格局 旱涝受灾面积 年代际变化 长期趋势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动态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27
12
作者 梁音 张斌 +4 位作者 潘贤章 李德成 史德明 穆欢 杨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4-539,共6页
利用水利部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结合实地抽样调查,分析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演变态势:南方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10.5万km2增加到2002年的19.6万km2,净增加了9.1万km2,1986年前呈增加趋势,之后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到1... 利用水利部3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数据,结合实地抽样调查,分析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演变态势:南方8省区水土流失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的10.5万km2增加到2002年的19.6万km2,净增加了9.1万km2,1986年前呈增加趋势,之后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到1996年实现了治理大于破坏的历史性转变。不同时段水土流失演变的趋势和增减速率各异,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减幅度在减小。抽样结果显示,2002—2005年的3年间,南方8省考察区水土流失面积共减少约4500km2,年均减幅为1.2个百分点,按此速度估算,南方8省区19.6万km2水土流失面积需要130年以上的治理时间,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演变趋势 南方8省区 南方8省考察区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邓梦达 游健荣 +9 位作者 李家湘 李雄 杨静 邓创发 刘昂 刘文剑 丁聪 谢勇 周国辉 喻勋林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6-1304,共9页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地处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中心地带,植被区划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亚地带。该区植被以次生林为主,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在南方红壤丘陵区现状植被中具有典型代表性,可为区域植被演替动态和植被恢复研究提供...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地处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中心地带,植被区划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亚地带。该区植被以次生林为主,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在南方红壤丘陵区现状植被中具有典型代表性,可为区域植被演替动态和植被恢复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该研究采用统一、规范的方法设置了50个样方,对区内主要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生境信息等进行调查。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重要值,运用《中国植被志》编研规范进行植被类型划分和命名,描述群落物种组成和特征,并提供10个植被型、22个群系、33个群丛共50个样方的原始数据,包括森林样方43个,灌丛样方5个,草地样方1个,沼泽样方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物种组成 植被恢复 南方红壤丘陵区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
原文传递
南方水土流失区马尾松林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妍 余坤勇 +4 位作者 姚雄 邓洋波 林灵辰 吴南锟 刘健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6,共7页
以我国南方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观测2018年5-11月降雨情况,分析马尾松林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以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林冠截留、树干茎流、穿透雨。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研究区共发生90次降雨,累计林外降雨量... 以我国南方典型水土流失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观测2018年5-11月降雨情况,分析马尾松林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以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林冠截留、树干茎流、穿透雨。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研究区共发生90次降雨,累计林外降雨量1191.0 mm、穿透雨1017.7 mm、树干茎流15.4 mm、林冠截留156.9 mm,且以低强度、小雨级降雨事件为主。林外降雨量与穿透雨、树干茎流呈线性正相关,与林冠截留呈对数关系。以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林冠截留量、树干茎流量、穿透雨量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1.38、0.15、1.34 mm,估测精度(RM)分别为84.53%、78.46%、98.04%。在-50%~50%变化范围内分析修正的Gash模型参数敏感性,模型参数敏感性顺序为平均降雨强度(R)>郁闭度(c)>林冠饱和下平均蒸发速率(E)>树干持水能力(S_(t))>树干茎流系数(P_(t))>林冠持水能力(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土流失区 马尾松 降雨再分配 修正的Gash模型 林冠截留
下载PDF
广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孔庆嫦 梁刚毅 《广西水利水电》 2019年第3期79-81,85,共4页
介绍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概念,分析了广西小流域治理工作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果。通过对部分典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的研究,归纳了广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3个类型,结合广西不同区域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情况,分析了不同小流域治... 介绍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的概念,分析了广西小流域治理工作的现状及取得的成果。通过对部分典型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项目的研究,归纳了广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3个类型,结合广西不同区域环境特点、社会经济情况,分析了不同小流域治理的需求。并针对南方红土区和西南岩溶区两种国家一级区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型小流域 治理模式 南方红土区 西南岩溶区 广西
下载PDF
岭南住区会所环境设计的探析
16
作者 谢志贤 《惠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3-76,共4页
住区会所成为开发商的重要卖点,同时也是人们追求时尚和地位的象征,这些导致现代岭南住区会所的异质化现象严重,忽略了岭南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们最根本的生活需求。本文对岭南住区会所环境设计进行探析,阐述了其发展历程,指出了现... 住区会所成为开发商的重要卖点,同时也是人们追求时尚和地位的象征,这些导致现代岭南住区会所的异质化现象严重,忽略了岭南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人们最根本的生活需求。本文对岭南住区会所环境设计进行探析,阐述了其发展历程,指出了现存在的相关设计问题与解决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了未来岭南特色的住区会所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住区 住区会所 会所环境设计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中华南农村婚姻与家庭幸福度实证研究
17
作者 王世斌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年第6期54-60,94,共7页
基于对广东80个村庄部分家庭的入户调查,以比较的视角来了解华南农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家庭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由于受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华南农村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圈扩大显著,婚姻自由度虽然有所增... 基于对广东80个村庄部分家庭的入户调查,以比较的视角来了解华南农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家庭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由于受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华南农村不同结婚年代的婚姻圈扩大显著,婚姻自由度虽然有所增强但保守成分依然存在,家庭关系等方面仍能体现宗族文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华南农村 婚姻家庭 家庭幸福度
下载PDF
南方缺煤地区找煤方法探讨
18
作者 宁树正 杨昊睿 +3 位作者 刘志逊 曹代勇 魏迎春 陈美英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12期1-5,共5页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南方煤炭缺乏,供需矛盾突出。基于南方缺煤省(区)煤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系统梳理了影响我国南方缺煤地区找煤的地质因素,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提出了在推覆构造发育地区、红岩发育地区、火山岩发育地区、原生成...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丰富,但南方煤炭缺乏,供需矛盾突出。基于南方缺煤省(区)煤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系统梳理了影响我国南方缺煤地区找煤的地质因素,根据不同地质条件提出了在推覆构造发育地区、红岩发育地区、火山岩发育地区、原生成煤条件差的地区、多矿种共伴生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地区相对应的找煤技术方法,为今后在南方地区开展找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缺煤地区 煤炭 找煤地质因素 找煤方法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及两侧的大地构造旋回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2
19
作者 何治亮 程喆 +2 位作者 徐旭辉 何明喜 郭占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 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经历了从大陆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加里东中期运动(中奥陶世中期)后从伸展体制转为聚敛体制,俯冲—碰撞山系与聚敛型盆地相间的格局形成。加里东晚期或海西早期,早期分离的陆块重新拼合,泥盆纪总体为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晚二叠世,南部部分地区形成了小规模裂谷群,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后转为挤压体制,它们经历了拼贴—碰撞—压榨的过程,并于侏罗纪末燕山主幕达到极致。白垩纪以来,形成了陆内伸展—走滑—弱挤压为主的盆地群,盆地再次被以伸展、走滑方式肢解。5大盆地旋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盆地原型及组合,形成了条件迥异的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纵向上构成了8套成藏组合。受构造演化和热体制控制的有效烃灶和有效保存是研究区成藏富集的主控因素。南北两侧盆地形成了众多勘探领域,除已建成油气工业生产基地的南襄、江汉新生代盆地外,北侧地区包括洛—伊晚古—早中生代残留盆地、太康残留盆地、周口叠加复合盆地、信阳复合盆地等,造山带内部的有南襄盆地深层的古生界,南侧地区包括江汉平原区前第三纪复合盆地、宜昌—当阳古生代的改造型残留盆地、鄂东南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大洪山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盆地原型 大地构造旋回 南华北 中扬子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方向及目标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建波 常大宇 +2 位作者 汤金虎 张扬 李秋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7,共5页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与鄂尔多斯盆地为同一大型克拉通坳陷,发育有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但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通过开展南华北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石油地质条件类比研究,明确了制约南华北地区上古... 南华北地区晚古生代与鄂尔多斯盆地为同一大型克拉通坳陷,发育有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但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通过开展南华北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石油地质条件类比研究,明确了制约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是后期的构造改造,在构造稳定区开展致密砂岩油气藏勘探是下步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洛伊地区上古生界残存完整、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适中,上覆直接盖层三叠系,且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区,有利于油气保存;区内已钻探井也于上古生界见良好气显示,综合评价为下步勘探的首选目标区,从而为南华北地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致密砂岩油气 区域类比 稳定区 南华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