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西山岩溶洞系的形成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吕金波 卢耀如 +1 位作者 郑桂森 郑明存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9,共8页
形成中国北方岩溶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主要形成于雾迷山组中,岩溶洞穴发育在马家沟组和雾迷山组中。大石河南岸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 形成中国北方岩溶的地层主要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石灰岩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上新世石林与第四纪岩溶陡壁组合成的房山地貌主要形成于雾迷山组中,岩溶洞穴发育在马家沟组和雾迷山组中。大石河南岸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分布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清风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连为一体,称为石花洞系。石花洞系发育在北岭向斜东北扬起端的马家沟组顶部,与南面的周口店猿人洞系隔着房山闪长岩体。石花洞系中8层不同海拔高度的溶洞可以和永定河的8级阶地进行对比,也可以和8个华北地文期对比,代表了与之相互对应的北京西山新构造隆升的期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溶洞 新构造运动 石花洞系 房山地貌 北方岩溶 北京西山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空气环境主要因子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班凤梅 蔡炳贵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2-137,共6页
洞穴大气CO2浓度不仅是影响洞穴沉积物沉积(或者溶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在旅游洞穴,它关系到沉积物景观的稳定性以及旅游环境的舒适性。本文通过对石花洞洞穴大气温度、湿度及CO2浓度近4个水文年的观测,结果表明:(1)洞穴温度在1... 洞穴大气CO2浓度不仅是影响洞穴沉积物沉积(或者溶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在旅游洞穴,它关系到沉积物景观的稳定性以及旅游环境的舒适性。本文通过对石花洞洞穴大气温度、湿度及CO2浓度近4个水文年的观测,结果表明:(1)洞穴温度在15℃上下波动,夏季约高1℃,主要与洞内外温差的季节性变化和旅游活动有关;(2)洞穴CO2浓度随着大气温度上升而缓慢升高,至每年的7月上旬雨季来临时,气温、降水及土壤中CO2大幅提高,降水溶解大量的土壤CO2并渗入洞穴中,导致洞穴CO2浓度迅速上升,8月观测到的最高浓度可达到4 334ppm,在雨季结束后,随着大气温度降低,CO2浓度缓慢下降,2月份平均值达到最低,为360~458 ppm。另外,在5月份和10月份的旅游黄金周,旅游人数的增加,洞穴CO2浓度异常增高。在进行洞穴管理与规划时,应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洞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季节性变化 旅游活动 北京石花洞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第四纪钟乳石剖面的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吕金波 赵树森 +2 位作者 李铁英 汪训一 李红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93-1002,共10页
北京石花洞位于房山花岗岩体边缘向形带的东北扬起端,与北京猿人遗址南北相望。地层为460Ma前形成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洞穴大形态从25Ma前的上新世开始形成,洞内钟乳石从0.37Ma前的中更新世开始形成。在中国岩溶洞穴中,北京石花... 北京石花洞位于房山花岗岩体边缘向形带的东北扬起端,与北京猿人遗址南北相望。地层为460Ma前形成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洞穴大形态从25Ma前的上新世开始形成,洞内钟乳石从0.37Ma前的中更新世开始形成。在中国岩溶洞穴中,北京石花洞的层数最多,洞穴钟乳石种类齐全,裂隙渗透水沉积的石盾多、体积大,滴水沉积的石笋叠置关系明显,池水沉积的月奶石发育好,全新世石笋微层理发育清晰。该洞的大形态反映了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期次,可以同华北地文期和永定河阶地对比,洞内钟乳石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北京西山古环境的变化,可以建立第四纪剖面,与周口店洞穴群碎屑沉积物剖面进行对比。钙板的铀系年龄为334.99~366.74ka,可定名钙板组。粗犷石笋的铀系年龄为169~235ka,粗犷石笋的电子自旋共振年龄为130~518ka,为中更新世沉积,可定名云水洞组。杆状石笋的铀系年龄为14.9±2.1~100.3±11.1ka,为晚更新世沉积,可定名石花洞组。在全新世石笋中,微层与微层之间存在厚约1μm的条带状纹线,是划分微层层数的标志,具有微层理的石笋14C年龄为为0.58~2.50ka,AMS14C年龄为为130±100~670±130a,可定名守备支洞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钟乳石剖面 石笋微层理 石笋叠置关系 洞穴大形态 北京石花洞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石笋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5
4
作者 贾蓉芬 蔡炳贵 +1 位作者 班凤梅 刘德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选取北京石花洞石笋磨制成光薄片,对它进行了显微镜透射光、反射光和荧光观测。镜下见有两类有机质:一是发黄绿色荧光以富啡酸为主的腐殖酸类有机质,主要赋存在碳酸盐结晶程度差、溶孔发育的暗层或裂隙中;二是粒径小于30μm的碎屑状固... 选取北京石花洞石笋磨制成光薄片,对它进行了显微镜透射光、反射光和荧光观测。镜下见有两类有机质:一是发黄绿色荧光以富啡酸为主的腐殖酸类有机质,主要赋存在碳酸盐结晶程度差、溶孔发育的暗层或裂隙中;二是粒径小于30μm的碎屑状固态有机质,它们不发荧光,不均匀地聚集在暗层溶孔周边、暗层与亮层过渡区或亮层内的溶解裂隙中。碎屑状固态有机质的反射率Ro为6.72%~6.82%,拉曼光谱为典型石墨类单峰,分析表明,碎屑状固态有机质可能主要来自洞穴上覆土壤或已风化的煤系地层,被较强水流携带进入洞穴,与碳酸钙一同沉积,从而保存在石笋中。石笋微层中暗层与雨期、亮层与干期相对应,石笋中固态有机质的富集带可作为水动力突然变强或“事件”的标志。有机质常为金属离子或金属化合物的载体,不同地区石笋中有机质的研究也将有助于对气候变化多指标研究获得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 微层 发荧光的有机质 碎屑状固态有机质 雨期 干期 石花洞 北京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洞穴温湿度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5
作者 班凤梅 李新越 +7 位作者 孟浩 张蕊 陈锋 李涛 李俊明 刘卫婷 董瑞 毋润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12-2323,共12页
洞穴温、湿度是影响石笋生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北京石花洞洞穴温、湿度进行为期43个月的高分辨率(小时)监测分析,探究其发生规律和原因及其与洞内气流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洞穴温、湿度呈现冬春低、夏秋高的季节性变化,洞内温度变... 洞穴温、湿度是影响石笋生长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北京石花洞洞穴温、湿度进行为期43个月的高分辨率(小时)监测分析,探究其发生规律和原因及其与洞内气流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洞穴温、湿度呈现冬春低、夏秋高的季节性变化,洞内温度变化滞后于地表1~3个月,对升温响应慢而对降温响应快,且不同监测点对洞外温度的响应不同。冷季(12月—次年4月),绣花台(XHT)和小蘑菇(XMG)温湿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盘龙(PL)点温度变化小且湿度基本处于饱和,二者没有相关性。②洞内温、湿度日变化季节差异明显,在冷季,PL与XMG点与地表温度日变化相反,白天低夜晚高,而XHT点与地表温度日变化趋势一致;XHT与XMG点与地表湿度日变化一致;暖季(5—11月),洞内与地表温度日变化趋势一致。洞内温、湿度空间变化规律反映了石花洞特殊“楼层式”结构通风的季节性差异以及旅游活动的影响,冬季较强的“烟囱效应”引起的气流活动是洞穴温湿度变化的主要驱动,而在旅游高峰期和游客容易聚集区域,旅游活动的影响显著。本文可以丰富不同洞穴类型下洞内外气流活动的认识,为洞穴石笋的沉积及其古气候反演机理提供重要依据,亦可为旅游洞穴景观保护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温湿度 变化特征 气流活动 影响因素 北京石花洞
原文传递
北京石花洞的特色 被引量:4
6
作者 吕金波 李伟 《北京地质》 2000年第4期24-27,共4页
在全国岩溶洞穴中 ,石花洞层数最多 (8层 )、石盾最多 (约 2 0 0个 )、石笋的叠置关系最明显、月奶石发育最好。首次发现碳酸钙微层理和膜足硬肢马陆穴居动物 ,首次在碳酸钙中使用 ESR和 2 10 Pb测年法 ,首次进行氡浓度研究 ,首次从地... 在全国岩溶洞穴中 ,石花洞层数最多 (8层 )、石盾最多 (约 2 0 0个 )、石笋的叠置关系最明显、月奶石发育最好。首次发现碳酸钙微层理和膜足硬肢马陆穴居动物 ,首次在碳酸钙中使用 ESR和 2 10 Pb测年法 ,首次进行氡浓度研究 ,首次从地质学、气象学和环境学进行多角度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洞 岩溶洞穴 ESR测年 碳酸钙微层理 氡浓度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地区大气沉降物可溶态稀土元素季节变化特征及来源初步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彭小桃 陈琼 +3 位作者 赵海霞 刘淑华 田立军 周厚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2-487,共6页
采用ICP-MS分析了北京石花洞地区连续12个月大气沉降样品中稀酸可溶态稀土元素,计算了其沉降通量,分析了其分布模式及可能来源。结果显示:(1)各稀土元素沉降通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高值出现在春季(4月、5月)和秋季(10月),可能... 采用ICP-MS分析了北京石花洞地区连续12个月大气沉降样品中稀酸可溶态稀土元素,计算了其沉降通量,分析了其分布模式及可能来源。结果显示:(1)各稀土元素沉降通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高值出现在春季(4月、5月)和秋季(10月),可能主要受大气粉尘活动的影响;从冬季的12月、1月到春季的4月、5月以及从夏季的6月到秋季的10月呈现阶梯上升过程。(2)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洛川黄土及2006年北京特大降尘的一致,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和较明显的Eu负异常,表明北京石花洞地区大气沉降物可溶态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大气粉尘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沉降物 稀土元素 沉降通量 来源 石花洞 北京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石笋500年来的δ ̄(13)C记录与古气候变化及大气CO_2浓度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7
8
作者 李红春 顾德隆 +3 位作者 LowellD.Stott 袁道先 陈文寄 李铁英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85-295,共11页
通过对采自北京石花洞石笋近500年来分辨率为3~5年的δ13C记录的研究,我们发现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和近代大气CO2浓度的改变均对石笋的δ13C值有影响,当气候湿润,降雨量增加时,洞穴包气带水的下渗速度加快,在石灰岩裂... 通过对采自北京石花洞石笋近500年来分辨率为3~5年的δ13C记录的研究,我们发现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和近代大气CO2浓度的改变均对石笋的δ13C值有影响,当气候湿润,降雨量增加时,洞穴包气带水的下渗速度加快,在石灰岩裂隙中滞留的时间缩短,CaCO3的溶解量减少,造成渗出δ13C水的值变轻。包气带水的补给速度增加,也可能使得溶液的CO2分压降低,造成石灰岩CaCO3溶解减少。另外,洞内滴水和渗出水中CO2的逸出量与供水速度呈反比。滴水速度加快,CO2逸出量相对降低,沉淀出来的CaCO3的δ13C值偏轻。通过与δ18O记录的对比,δ13C记录也反映30~40年降雨量变化的周期,为这一地区夏风变化的规律提供佐证。近50年来的δ13C记录,反映了人类活动造成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现象。从1940年到现今,石笋的δ13C值从-6.7‰降低到-8.1‰,降低速率每年为-0.028‰,直接反映了这一时期大气CO2的δ13C值的变化。这一结果与其它研究相吻合。利用精细的、分辨率高达几年的δ13C记录可以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的研究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洞穴石笋 古气候 大气 二氧化碳浓度
下载PDF
北京石花洞内CO_2的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39
9
作者 张蔷 赵淑艳 赵习方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25-331,共7页
本文根据石花洞CO2翔实的监测资料,给出了洞内CO2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评价标准,并根据给出的评价标准,对已开放洞段进行了客观评价,其结论对保护游人身健康和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时空分布 环境质量评价 石花洞 洞穴
下载PDF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岩溶景观特色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金波 《城市地质》 2007年第3期26-30,共5页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岩溶洞穴景观和峰丛地貌景观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大石河流域发育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自上而下,依次发育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将其连为一个洞系,其水源补给点在大石河上游,排泄点...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岩溶洞穴景观和峰丛地貌景观为主题的地质公园。大石河流域发育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石灰岩,自上而下,依次发育鸡毛洞、银狐洞、石花洞和孔水洞,由一条地下暗河将其连为一个洞系,其水源补给点在大石河上游,排泄点为孔水洞。周口店猿人遗址属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洞穴。拒马河流域发育中元古界雾速山组白云岩,岩溶洞穴包括云水洞、仙栖洞、龙仙宫和三清洞,均属唐县期夷平面时期的产物。拒马河流域地层平缓的中元古界雾速山组峰丛地貌区东从张坊起,西至大沙地,南临笔架山,北抵石人峰,流域面积395km^2,其中碳酸盐岩岩石面积占360km^2,山体上部的岩石被溶解,形成峰丛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洞岩溶洞穴 十渡峰丛地貌 周口店猿人遗址 地质公园
下载PDF
Dating of Speleothems Section in Shihua Cave,Beijing
11
作者 Jinbo Lü Beijing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2206,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92-292,共1页
Beijing Shihua Cave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granite fringed Paleozoic to Mesozoic synclinal belt in Fangshan,which is face to face with the Peking Man(Homo erectus pekinensis) Relic Site.The stratig... Beijing Shihua Cave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granite fringed Paleozoic to Mesozoic synclinal belt in Fangshan,which is face to face with the Peking Man(Homo erectus pekinensis) Relic Site.The stratigraphy sequence is composed of Majiagou Formation limestone formed before 460 Ma in Middle Ordovician.The large forms of cave began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ternary SECTION of SPELEOTHEM STALAGMITE microbanding superimposed relationship of STALAGMITE large forms of cave beijing shihua cav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