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性规范:作为乡村扩展秩序的基础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庆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共11页
地方性规范展示乡村社会秩序的一般面貌,既表明其内生于村社共同体生活中,又反证国家建构性外部规范对乡村社会生活的介入不仅意义有限还可能越出其作用的边界。基层公共体制运用地方性规范资源并将其行政化、伦理化和关系化,是出于维... 地方性规范展示乡村社会秩序的一般面貌,既表明其内生于村社共同体生活中,又反证国家建构性外部规范对乡村社会生活的介入不仅意义有限还可能越出其作用的边界。基层公共体制运用地方性规范资源并将其行政化、伦理化和关系化,是出于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经验主义治理策略,这既会造成基层公共权威和法治权威的弱化,也会妨碍乡村社会秩序向自治秩序的转型。以个人权利和社会权利为核心推进乡村社会秩序变革,就是推动地方性规范从伦理本位的秩序观转向权利本位的秩序观的递嬗,亦即乡村社会扩展秩序的建构就确立在以乡村权利开放为中心对地方性规范性质不断地重新阐释和定义过程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规范 乡村社会秩序 扩展秩序
下载PDF
民族乡村治理的秩序逻辑: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猛 李世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9-115,共7页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是理解民族乡村治理的核心维度。民族乡村的秩序均衡是乡村内生的自发秩序与国家正式的建构秩序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作用强度的差异,而在民族乡村呈现出不同的主导秩序。改革开放... 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是理解民族乡村治理的核心维度。民族乡村的秩序均衡是乡村内生的自发秩序与国家正式的建构秩序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自发秩序与建构秩序作用强度的差异,而在民族乡村呈现出不同的主导秩序。改革开放后,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引发乡村自发秩序与国家建构秩序在一定程度上的双重失灵,造成了民族乡村的秩序危机。重构现代民族乡村秩序,其关键是实现乡村自发秩序、国家建构秩序与市场扩展秩序的融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秩序 自发秩序 建构秩序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清代华北宗族与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以顺天府宝坻县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洪兵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在清代华北乡村社会,虽然缺乏结构形态完整的宗族组织,但是宗族活动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处理民众纠纷的过程中,州县官重视发挥乡村宗族的作用,多将民事诉讼案件转交宗族调解;而宗族组织为协调族群利益,维护宗族秩序,将调... 在清代华北乡村社会,虽然缺乏结构形态完整的宗族组织,但是宗族活动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处理民众纠纷的过程中,州县官重视发挥乡村宗族的作用,多将民事诉讼案件转交宗族调解;而宗族组织为协调族群利益,维护宗族秩序,将调解族内纠纷作为其基本职责。华北宗族在维护乡村社会秩序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华北宗族 乡村秩序
下载PDF
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人本化实践--以中国西部C市W社区为例
4
作者 陈锋 李从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7,220,221,共11页
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话语体系,其侧重于解决乡村社会中的公共生活参与、公共利益联结、公共秩序构建、公共意识凝聚等问题。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种以村(社区)党委为核心,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以... 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话语体系,其侧重于解决乡村社会中的公共生活参与、公共利益联结、公共秩序构建、公共意识凝聚等问题。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一种以村(社区)党委为核心,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平台,以村内公共生活的有效参与为途径的价值共同体,其主要表征是公共利益的紧密联结、多元主体的充分参与和公共意识的集体唤醒。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路径的“三部曲”可归结为:村民日常生活的深刻嵌入和良性联结、初级社会政策的有效教化和正向引导、公共生活参与制度化和共同体价值观凝聚。通过共同体成员“尽责-享有-认同”的日常生活道德实践,增强村民归属感、社区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建立良序善治、以人为本、相互信任、利益联结、多元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共同体 乡村社会秩序 乡村公共生活
下载PDF
传统文化新生与农村社会秩序重建
5
作者 朱蓉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4,72,共7页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克己复礼、贵和尚中、尊崇谦卑等诸多理念,具有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彰显地方与民族特色、推动经济发展等重要意义。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秩序发生了变迁。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克己复礼、贵和尚中、尊崇谦卑等诸多理念,具有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彰显地方与民族特色、推动经济发展等重要意义。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秩序发生了变迁。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以“礼治”与“法治”结合重塑农村社会秩序,在保护与传承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涵养新时代农村家庭价值观,以传统文化新生推动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农村社会秩序 社会治理
下载PDF
适应性选择:明清两湖乡村社会秩序的形成机制——乡村社会秩序建构的另外一种解释 被引量:4
6
作者 吴雪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131,共8页
本文通过区域比较,从居住格局、经济形态、水利模式和权力半径四个维度探求明清两湖地区乡村社会秩序的形成机制。居住格局决定乡村聚落形态,生态及经济形态型构乡村互动模式,水利模式圈划乡村公域边界,权力半径影响乡村治理类型。其中... 本文通过区域比较,从居住格局、经济形态、水利模式和权力半径四个维度探求明清两湖地区乡村社会秩序的形成机制。居住格局决定乡村聚落形态,生态及经济形态型构乡村互动模式,水利模式圈划乡村公域边界,权力半径影响乡村治理类型。其中,经济形态和水利模式是人类对环境的生存适应,居住格局和权力半径则是历史选择的产物。各区域中四个维度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的秩序形态。以上四个维度也因此成为塑造明清两湖乡村秩序及各区域差异的决定性因素,促成了明清乡村社会秩序的新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两湖地区 乡村社会秩序 乡村治理
下载PDF
乡村发展、乡村秩序与乡村社会变迁——基于十省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乐章 涂丽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4期96-101,108,共7页
乡村发展状况和乡村秩序构建是观察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全国十省28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近年来乡村社会总体变化。研究发现,乡村社会变迁急剧,乡村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民增收与福利方... 乡村发展状况和乡村秩序构建是观察乡村社会变迁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全国十省28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近年来乡村社会总体变化。研究发现,乡村社会变迁急剧,乡村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民增收与福利方面,成效显著;乡村失序现象严重,村民关系急剧恶化;乡村发展主要受到村庄区域因素的影响,乡村失序由村民个体和村庄区域共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变迁 乡村发展 乡村秩序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会关系研究述评:理论传统及其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义波 弓路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02-108,共7页
农村社会关系对于理解中国农村具有独特价值。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是两个主要的理论传统,宗族和共同体研究,以及近期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研究,也有助于在某个面向上理解农村社会关系。随着农村社会由封闭性逐渐走向开放性,当前农村社会... 农村社会关系对于理解中国农村具有独特价值。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是两个主要的理论传统,宗族和共同体研究,以及近期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研究,也有助于在某个面向上理解农村社会关系。随着农村社会由封闭性逐渐走向开放性,当前农村社会关系日趋理性化,但传统因素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然而,如何将农村社会关系研究与社会结构变迁相结合,以及避免研究中存在的层次谬误问题等方面,还需要更多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关系 关系 差序格局 伦理本位 宗族 共同体
下载PDF
空间仪式与乡村社会秩序——对清水江下游三门塘村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钱晶晶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4期48-54,共7页
仪式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仪式具有操演和转化的功能。三门塘的空间仪式,不仅在空间本身制造出与日常生活的区隔,在时间上也构成了某种"阈限"。无论是家屋中的"七月半"仪式,还是村落范围的"推寨"仪式... 仪式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仪式具有操演和转化的功能。三门塘的空间仪式,不仅在空间本身制造出与日常生活的区隔,在时间上也构成了某种"阈限"。无论是家屋中的"七月半"仪式,还是村落范围的"推寨"仪式,都反映了三门塘人对生存空间的认知,并将它们投射与外部的实践,从而整合了村落内部的社会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 三门塘 空间仪式 乡村社会秩序
下载PDF
转型期乡村社区情理与法治秩序的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建志 《宁夏党校学报》 2003年第3期47-50,共4页
法治秩序在乡村的建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但是社区情理的普遍存在是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客观现实,无法撇开社区情理来谈论乡村的法制建设。转型期社区情理的特点有利于送法下乡,送法下乡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乡村程序理... 法治秩序在乡村的建立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但是社区情理的普遍存在是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客观现实,无法撇开社区情理来谈论乡村的法制建设。转型期社区情理的特点有利于送法下乡,送法下乡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乡村程序理性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秩序 法治秩序 社区情理
下载PDF
“以期管业”与“遵额纳粮”:清代云南乡村社会秩序建构中的官民互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晓亮 段艳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3,共11页
管业执照在云南的实行,是清王朝国家治理深入边疆地区的重要标志。清代云南管业执照规范化与制度化的过程,深藏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和边疆社会秩序构建中官民互动协作的现实选择,官民合作“给照管业”满足了国家“遵额纳粮”... 管业执照在云南的实行,是清王朝国家治理深入边疆地区的重要标志。清代云南管业执照规范化与制度化的过程,深藏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制度设计和边疆社会秩序构建中官民互动协作的现实选择,官民合作“给照管业”满足了国家“遵额纳粮”与业户“以期管业”的双重需求,是国家力量与乡村社会力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呈现了清中央王朝政治制度及其边疆治理政策在云南地方社会调和、适应的样态。云南乡村社会秩序的建构与清王朝的边疆治理也在这种联结与互动中共塑“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基本格局,并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业执照 “以期管业” “遵额纳粮” 乡村秩序
下载PDF
双重结构压力下的农民理性:“零存整取”的人情实践
12
作者 陈文江 马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7,共11页
人情消费与乡村社会秩序是一种共生共长的文化现象,人情消费高低涨落与地方社会的文化、伦理及社会秩序密切关联。调查显示,西北地区的高人情消费是乡村社会为了应对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带来的家庭再生产难题... 人情消费与乡村社会秩序是一种共生共长的文化现象,人情消费高低涨落与地方社会的文化、伦理及社会秩序密切关联。调查显示,西北地区的高人情消费是乡村社会为了应对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带来的家庭再生产难题,利用自身文化传统和乡村社会秩序形成的“零存整取”的人情实践,是一种理性化的行为后果,更是农民智慧的现实体现。在此过程中,乡村社会形成了根植于乡村社会文化传统、服务家庭和社会再生产、嵌入市场经济的乡村社会居民新理性。同时,通过党建引领乡村社会,使得融入市场规则的乡村社会实现了社会秩序与文化再造。因此,从社会结构与农民行动互动的视角理解西北地区高人情消费的现象,可以充分尊重和有效利用乡村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农民群众的实践成果,有利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乡村社会有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结构压力 人情消费 农民理性 文化传统 乡村社会秩序
下载PDF
经济伦理视野的和谐农村社会制序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宏力 巨荣良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92,共6页
和谐农村社会制序的促成缘于以制度约束为代表的外部控制与社会系统的自组织。和谐农村社会制序的构建是一个外部推进与自组织协同演化结合的过程。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制序,需要从社会内部寻找促成和谐的机制,即通过社会的自组织达到一种... 和谐农村社会制序的促成缘于以制度约束为代表的外部控制与社会系统的自组织。和谐农村社会制序的构建是一个外部推进与自组织协同演化结合的过程。构建和谐农村社会制序,需要从社会内部寻找促成和谐的机制,即通过社会的自组织达到一种和谐的秩序。社会伦理之维必定对制序网络基体的各个环节、制序化的各个阶段以及制序变迁的路径发生作用,伦理与道德蕴涵"人之合作的扩展秩序"自发型构与扩展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农村社会制序 自组织秩序 经济伦理
下载PDF
嵌合型社会资本与乡村纠纷解决
14
作者 毛高杰 《民间法》 2022年第2期176-194,共19页
嵌合型社会资本理论具有连接纠纷解决行动者微观动力机制的理论能力。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带来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嵌合型社会资本,也影响相应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形成了不同阶段乡村纠纷解决在社会秩序生产和再造中的不同机制。纠纷产生... 嵌合型社会资本理论具有连接纠纷解决行动者微观动力机制的理论能力。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带来不同阶段不同形态的嵌合型社会资本,也影响相应纠纷解决机制的运行,形成了不同阶段乡村纠纷解决在社会秩序生产和再造中的不同机制。纠纷产生及其解决都是处在具体的社会场景中,渗透着纠纷解决行动主体的社会互动行为,并在社会秩序的中观和宏观场景中展开。嵌合型社会资本某种程度上说是导致当事人采取具体的纠纷解决行为的内在动因,也间接的影响到了当事人采取纠纷解决方式的性质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型社会资本 纠纷解决 乡村社会秩序
原文传递
土地流转制度与当代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
15
作者 普艳杰 《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3年第4期178-178,180,共2页
文章通过介绍传统土地制度对农村社会秩序的影响,重点对在土地流转制度影响下当代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进行了试探性分析,指出在我国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制度的维系功能,帮助农民培养其内生性力量,促进和引导农民个... 文章通过介绍传统土地制度对农村社会秩序的影响,重点对在土地流转制度影响下当代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进行了试探性分析,指出在我国当前农村实际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制度的维系功能,帮助农民培养其内生性力量,促进和引导农民个体社会化,从而实现我国农村社会秩序的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土地制度 农村社会秩序 土地流转制度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嬗变与农村社会秩序重建
16
作者 夏当英 朱富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即由共同体本位的社会转变为个人本位的社会,这个过程离不开小共同体的发展。近代以来,大共同体本位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而发生嬗变,小共同体所形成的农村社会秩序也发生了变迁... 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即由共同体本位的社会转变为个人本位的社会,这个过程离不开小共同体的发展。近代以来,大共同体本位下形成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而发生嬗变,小共同体所形成的农村社会秩序也发生了变迁。从传统文化的三个层面即技术、制度、观念与农村社会秩序的经济、家族、礼治的对应关系中分析传统文化嬗变对农村社会秩序变迁的影响,得出凡是能发扬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或承载人性伟大的传统文化都拥有顽强生命力的结论。由这类文化培养的民间精英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将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生和农村社会秩序得到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农村社会秩序 基层治理 宗教 民间精英
下载PDF
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构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德金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56-157,共2页
从分析农业、农村、农民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劳动力风险和人身疾病风险入手,论及农村社会保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风险防范要采取政府、保险企业和农民个人一齐上,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建立一套可行... 从分析农业、农村、农民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劳动力风险和人身疾病风险入手,论及农村社会保障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风险防范要采取政府、保险企业和农民个人一齐上,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建立一套可行的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民 社会保障 劳动力风险 自然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