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 被引量:262
1
作者 彭兆荣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8-96,共9页
仪式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对仪式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认知角度,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自然也会在仪式研究中有所反映。本文试图对人类学中的仪式研究作一个大致的评述。这无论是对仪式的知识谱系的梳... 仪式研究一直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几乎所有的人类学流派都对仪式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认知角度,人类学研究的发展自然也会在仪式研究中有所反映。本文试图对人类学中的仪式研究作一个大致的评述。这无论是对仪式的知识谱系的梳理,还是对学科的学理逻辑方法论的理解,都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仪式 仪式研究 神话仪式 生命礼仪 阈限 社会剧
原文传递
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对元旦与春节关系的表述 被引量:38
2
作者 高丙中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5,共7页
中国从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时候就引出在一个日历年里有两个新年庆典的问题。新的公历元旦与废弃的夏历元旦(春节)一直处在现代与传统、西方与本土、官方与民间的文化纠葛之中。在学术表述中,元旦和春节总是被看作分开的甚至对立、冲突... 中国从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时候就引出在一个日历年里有两个新年庆典的问题。新的公历元旦与废弃的夏历元旦(春节)一直处在现代与传统、西方与本土、官方与民间的文化纠葛之中。在学术表述中,元旦和春节总是被看作分开的甚至对立、冲突的两个节日。从过渡礼仪的理论来看,从人们的生活经验来看,不管多少仪式,“过年”应该只是一个过渡礼仪。本文探讨如何把元旦与春节纳入一个关于年的过渡礼仪来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这种对文化因素多来源的新年庆典进行再结构化的知识生产的社会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礼仪 公共文化 元旦 春节
原文传递
春节习俗与岁时通过仪式 被引量:26
3
作者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8,共9页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由若干民俗环节构成。贯穿春节民俗事象背后的是民众的时间意识,人们将春节视作新旧转换的时间过程。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认为:人生仪礼与时间通过仪式都由分离、阈限与聚合三部分构成,人们在经历了这样的... 春节作为中国的传统大节,由若干民俗环节构成。贯穿春节民俗事象背后的是民众的时间意识,人们将春节视作新旧转换的时间过程。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认为:人生仪礼与时间通过仪式都由分离、阈限与聚合三部分构成,人们在经历了这样的过关仪式后,就实现了新旧不同性质的转化。我们以此理论具体分析中国年节通过仪式的诸种表现,从年节节俗进程中,总结出年节通过仪式的三大类别:岁末时空净化仪式、过年与阈限期间的仪式及迎接新年仪式。由于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性,中国人年节通过仪式具有以下三种特性:(1)人与自然共同经历的通过仪式,认为在年节中人与万物一道经历时间的新旧更替过程;(2)家族集体经历通过仪式,中国人在时间过渡仪式中重视家族家庭集体的力量,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庭伦理意识;(3)世俗与神圣交融的仪式情境。在年节通过仪式中,人们没有进入所谓纯粹的神圣境界,人们将世俗生活与神圣仪式融合为一,这也是不尚玄虚的中国文化特性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 阈限 通过仪式
下载PDF
朝圣与旅游:一种人类学透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郑晴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86,共6页
朝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类学视角,透析了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精... 朝圣和旅游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象,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人类学视角,透析了朝圣和旅游的关系。"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精神文化"朝圣"。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高度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与文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圣 旅游 生活方式 通过仪式 精神文化
下载PDF
社会结构与过渡仪式——以花腰傣社会及其“月亮姑娘”仪式为例对特纳理论的检验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乔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54,109,共9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云南花腰傣社会结构的展示,以及对花腰傣"月亮姑娘"仪式的描述和分析,检验了美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过渡仪式理论,并用认知论的研究视角及信仰理论与其进行对话。
关键词 花腰傣 过渡仪式 结构与反结构
原文传递
范·热内普“过渡仪式”理论述评 被引量:13
6
作者 梁宏信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8-103,共6页
范·热内普的"过渡仪式"理论是人类学、民俗学仪式研究的一种经典走向,他将仪式看成是一个过渡的动态进程,内含着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分隔-边缘-聚合。这一研究取向直接影响了埃德蒙·利奇、玛丽·道格拉斯、维克... 范·热内普的"过渡仪式"理论是人类学、民俗学仪式研究的一种经典走向,他将仪式看成是一个过渡的动态进程,内含着前后相继的三个阶段:分隔-边缘-聚合。这一研究取向直接影响了埃德蒙·利奇、玛丽·道格拉斯、维克多·特纳等后来学者,他们在仪式理论体系的建构上都是对"过渡仪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神圣与世俗间,范氏用"过渡性"来表达仪式不断前进的状态,使得仪式参与者的社会状态、社会身份以及生命任务的转变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合法化",更好地整合了人的生命过程与"社会化"过程。然而,建立在时间和空间基础之上的过渡仪式理论体系仍需要从"多向度、多层次、多维度的过渡或通过与多层级的‘分割机制’"来进行解读,才能具有穷尽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热内普 过渡仪式 边缘 阈限
下载PDF
朝圣与旅游:特纳“类中介性”研究与旅游人类学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慧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3,共3页
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1920-1983)是英国人类学“曼彻斯特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最初擅长冲突与仪式的研究。他在对非洲恩丹布人的仪式研究中,从象征意义着手,深入探讨了象征的本质属性及象征研究的方法,最终成为象征人类学... 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1920-1983)是英国人类学“曼彻斯特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最初擅长冲突与仪式的研究。他在对非洲恩丹布人的仪式研究中,从象征意义着手,深入探讨了象征的本质属性及象征研究的方法,最终成为象征人类学理论研究大师。特纳继承发扬了阿诺德·范·盖内普(Arnold Van Gennep,1873-1957)“通过仪式”的思想,对其仪式的三段论分析作了更深层的解释,特别是将研究重心放在仪式的第二阶段,大大推进和深化了范·盖内普的仪式理论,并最终将之应用与一种特殊形式的旅游研究,即“朝圣”现象。特纳关于朝圣研究理论及所创造的一系列分析概念,成为旅游人类学研究开始在人类学理论中生根发芽的第一步,由此奠定“类中介性”作为旅游过渡仪式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圣 阈限 通过仪式 类中介性
下载PDF
论“外出打工”的仪式过程与意义——基于桂西壮乡伏台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虎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9-86,共8页
改革开放后,打工潮席卷整个壮族地区,各社区中围绕"外出打工"而产生了相应的观念、仪式和实践活动等,逐渐形成一种"打工文化"。这一文化渗透至社会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演变为个体成长过程的必须经历,甚至成为村落... 改革开放后,打工潮席卷整个壮族地区,各社区中围绕"外出打工"而产生了相应的观念、仪式和实践活动等,逐渐形成一种"打工文化"。这一文化渗透至社会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演变为个体成长过程的必须经历,甚至成为村落内不可或缺的文化模式和个人生命历程中的"通过礼仪"。对于务工者而言,外出打工是一种"神圣的旅程",呈现"世俗-神圣-世俗"的仪式过程,具有"结构-反结构-结构"的仪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出打工 通过礼仪 仪式过程 结构 反结构
下载PDF
作为一种集体表象和过渡仪式的鲁南春节秧歌 被引量:8
9
作者 杜靖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41-147,共7页
作为一种往昔所沉淀的集体表象,鲁南春节秧歌深刻表征了民间社会的和谐观念,呈现为一种集体欢腾。作为一种集体过渡仪式,它反映了民间社会对现实状况转换的一种周期性渴望。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的和谐美学价值观来自大传统的模塑和自主... 作为一种往昔所沉淀的集体表象,鲁南春节秧歌深刻表征了民间社会的和谐观念,呈现为一种集体欢腾。作为一种集体过渡仪式,它反映了民间社会对现实状况转换的一种周期性渴望。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的和谐美学价值观来自大传统的模塑和自主性的互动。鲁南秧歌在整个社会结构与秩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南春节秧歌 集体表象 过渡仪式 和谐价值观
下载PDF
人生仪礼展演与集体记忆强化——以畲族“做表姐”斗歌习俗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70,共6页
以畲族姑娘出嫁前,被邀请至舅、姨、姑等亲戚家做客并与所在村落的青年男子们斗歌比唱的"做表姐"习俗为例,阐释畲族这一无文字山地农耕民族是如何通过人生仪礼展演中的社会角色扮演和社会激励机制,来建构一种立体、多维、动... 以畲族姑娘出嫁前,被邀请至舅、姨、姑等亲戚家做客并与所在村落的青年男子们斗歌比唱的"做表姐"习俗为例,阐释畲族这一无文字山地农耕民族是如何通过人生仪礼展演中的社会角色扮演和社会激励机制,来建构一种立体、多维、动态、有效的集体记忆模式,从而在轻松、欢快的社会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延伸其族群记忆链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仪礼 集体记忆 做表姐 斗歌 角色扮演 社会互动
原文传递
纳西族宗教殉情死亡仪式解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玉菲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107,共7页
本文以丽江纳西族社会历史上的殉情死亡仪式为例,分析殉情习俗的发生之因和后续之因,神话与习俗、习俗中的仪式的关系,并尝试运用人类学通过仪式理论及象征理论等探讨仪式过程的深层含义,以解析纳西民族的心理及思维结构。
关键词 殉情死亡仪式 神话 通过仪式 象征
原文传递
仪式的动力:对特纳“仪式结构理论”的检验——以傈僳族“爬刀杆”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军 仇军 高振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0,共7页
通过学术史梳理,归纳总结出特纳“仪式结构理论”的基本要义,并以傈僳族“爬刀杆”为研究个案,对特纳的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傈僳族是结构隐伏的社会,其结构性张力微弱;“爬刀杆”仪式过程中存在“交融”现象,但未出现“反结构”现... 通过学术史梳理,归纳总结出特纳“仪式结构理论”的基本要义,并以傈僳族“爬刀杆”为研究个案,对特纳的理论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傈僳族是结构隐伏的社会,其结构性张力微弱;“爬刀杆”仪式过程中存在“交融”现象,但未出现“反结构”现象。认为:特纳的理论有其局限性,在揭示仪式的发生学原理时,还需寻找社会结构之外的动力对其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仪式结构理论 过渡仪式 结构与反结构 爬刀杆 特纳
下载PDF
乡土社会仪式中的身体运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学松 陈上越 吴祖会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8,共7页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特纳《仪式过程》理论为导向,以福建厦门"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范畴内的身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挖掘"送王船"仪式活动沿承的社会元素。认为,"送王船"仪式中&qu...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特纳《仪式过程》理论为导向,以福建厦门"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范畴内的身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挖掘"送王船"仪式活动沿承的社会元素。认为,"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过程中的身体运动是该仪式活动的核心支撑及象征之展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宗教观促生了以肢体运动的象征寓意,以身体运动文化反应精神和心灵需求。这种肢体运动的内涵与外延,在海峡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文化政治导向功能,对村落经济发展具有可视的补偿性功能,有利于实现村落传统文化功能激活,是时代发展中村民们的重要精神寄托,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植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运动 通过仪式 仪式过程 送王船
下载PDF
人生仪礼、家庭义务与朝山进香——冀中南地区苍岩山进香习俗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华智亚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8,159,共10页
冀中南民间多供奉女神三皇姑并定期前往苍岩山朝拜,此习俗至迟在清代后期已经形成,至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兴起。当前,信众前往苍岩山进香不仅是为了"祈福祛灾保平安",更是为了完成"求子""还娃娃"和"... 冀中南民间多供奉女神三皇姑并定期前往苍岩山朝拜,此习俗至迟在清代后期已经形成,至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兴起。当前,信众前往苍岩山进香不仅是为了"祈福祛灾保平安",更是为了完成"求子""还娃娃"和"报死亡"等人生仪礼。由于个体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仪礼都与三皇姑及苍岩山紧密相连,朝山进香并正确地施行这些仪礼就成为一种对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正是这种义务性使得苍岩山进香习俗在当下依然得以维系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山进香 家庭义务 人生仪礼 苍岩山 三皇姑
原文传递
饮酒作为山地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以黎、瑶、侗三个山地民族村寨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大鸣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饮酒始终贯穿在黎、瑶、侗三个山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对酒是如何融入当地人的社会文化这一问题,以三个典型的民族村寨为田野调查个案进行了考察与分析。酒的分类突出了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饮酒是当地过渡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同时... 饮酒始终贯穿在黎、瑶、侗三个山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对酒是如何融入当地人的社会文化这一问题,以三个典型的民族村寨为田野调查个案进行了考察与分析。酒的分类突出了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饮酒是当地过渡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同时也是一种彰显权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过渡仪式 权力
原文传递
没有童话不是黑色的——童话与童话电影中的生成与创伤
16
作者 姜宇辉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共10页
童话和童话电影之中的黑色成分,一直是令人困扰的一个难题。童话所制造的,到底是一个光明而梦幻的乌托邦,还是一个黑暗又诡异的敌托邦,也向来是引发争议的焦点。要想真正回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回到童话的定义和历史,由此揭示出大人与儿... 童话和童话电影之中的黑色成分,一直是令人困扰的一个难题。童话所制造的,到底是一个光明而梦幻的乌托邦,还是一个黑暗又诡异的敌托邦,也向来是引发争议的焦点。要想真正回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回到童话的定义和历史,由此揭示出大人与儿童之间的二元对立这个根深蒂固的迷执。德勒兹的生成儿童概念虽然对这个迷执进行了极为深刻的回应,但它仍然过于偏向肯定性的生成,而忽视了否定性的创伤体验,过于偏向抽象的思辨,而忽略了对儿童之生存境况的具体分析。经由卡瓦拉罗和肖特等人对童话电影的研究,尤其是他们所引入的过渡仪式和启悟这些关键概念,否定性的面向得以突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话 童话电影 生成儿童 过渡仪式 启悟 否定性
下载PDF
甘肃陇南汉水流域乞巧节的“通过仪礼”意蕴阐释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亚红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甘肃陇南汉水流域乞巧节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性民俗节日,在女性心灵和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利用范·哲乃普的"通过仪礼"理论模式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乞巧节乞巧仪式活动对于女性个体和社会整体的功能和意义,以... 甘肃陇南汉水流域乞巧节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性民俗节日,在女性心灵和一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文章利用范·哲乃普的"通过仪礼"理论模式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乞巧节乞巧仪式活动对于女性个体和社会整体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女性乞巧节狂欢的表象下面所隐藏着的"通过仪礼"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乞巧节 乞巧 少女 成年礼 通过仪礼
下载PDF
古尔纳《离别的记忆》中的阈限空间与身份危机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夏 黄晖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7-133,共7页
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在其处女作《离别的记忆》中的阈限空间书写隐喻的是深刻的伦理主题。东非青年哈桑·奥马尔通过从肯格到内罗毕再回到家乡重新出发的空间转换,隐含着范热内普提出的“通过仪式”的分离、阈限与聚合... 202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古尔纳在其处女作《离别的记忆》中的阈限空间书写隐喻的是深刻的伦理主题。东非青年哈桑·奥马尔通过从肯格到内罗毕再回到家乡重新出发的空间转换,隐含着范热内普提出的“通过仪式”的分离、阈限与聚合三个阶段的过渡性进程。哈桑在家宅空间、都市空间以及心理空间等阈限空间面临的成长议题,实质上是为了突破伦理困境并建构伦理身份所进行的仪式活动。古尔纳以《离别的记忆》为起点,不断书写着家乡桑给巴尔的人民生活和国族命运,并反思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非洲流散者的身份建构与文化认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别的记忆》 古尔纳 通过仪式 阈限空间 身份危机
原文传递
符号象征中的社会化:晋东南地区“开锁”仪式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伟华 郭怡敏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3年第1期132-140,156,共10页
晋东南地区的“开锁”仪式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其象征功能与社会意义历久弥新。通过庄严的“开锁”仪式,个体完成了生命历程的过渡,从而建构起代代相传的文化惯习,促进了实践经验与集体记忆的增强。当地人将“开锁”解释为“开窍”,表... 晋东南地区的“开锁”仪式经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其象征功能与社会意义历久弥新。通过庄严的“开锁”仪式,个体完成了生命历程的过渡,从而建构起代代相传的文化惯习,促进了实践经验与集体记忆的增强。当地人将“开锁”解释为“开窍”,表示将个体从枷锁的桎梏中释放出来,使其成为乡土社会的正式成员,从而拥有能动性权利并承担主体性义务。通过内外有别的角色分工,母系亲属的主导作用在“开锁”场域中呈现出来,并辅以父系亲属的有机协作,以亲属互动为载体的乡土社会关系网络得以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礼 “开锁”仪式 通过仪式
下载PDF
文学人类学叙事的“形式实体”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兆荣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7-63,共7页
文学人类学研究越来越成为国际国内学术界的一种跨学科“边界”的范例 ,因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然而 ,毕竟文学与人类学在知识谱系范畴属于不同的学科 ,二者走到一起的学理背景和操控功能等也因此受到学者们的注意和质疑。... 文学人类学研究越来越成为国际国内学术界的一种跨学科“边界”的范例 ,因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然而 ,毕竟文学与人类学在知识谱系范畴属于不同的学科 ,二者走到一起的学理背景和操控功能等也因此受到学者们的注意和质疑。以仪式理论为例 ,就文学人类学叙事中的形式等物化体征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人类学 物化形式 原型 仪式理论 形式实体 本文 文本 文学叙事 物质化 "神话-仪式"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