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真宗仁宗朝状元释褐职任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周腊生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6-60,共5页
宋真宗、仁宗两朝共25位状元,绝大部分都是以将作监丞、诸州通判释褐。两朝都是只在一头一尾有所变动。真宗朝波动幅度较大,而仁宗朝只是微调。可以说,到了仁宗朝,状元以将作监丞、诸州通判释褐的做法已经被朝野认可,因而制度化了,只是... 宋真宗、仁宗两朝共25位状元,绝大部分都是以将作监丞、诸州通判释褐。两朝都是只在一头一尾有所变动。真宗朝波动幅度较大,而仁宗朝只是微调。可以说,到了仁宗朝,状元以将作监丞、诸州通判释褐的做法已经被朝野认可,因而制度化了,只是首科宋庠因"谅暗"有点微调,到了后期又有点调整。也可以理解为宋初以来,状元的初始职任迅速提升,直到以将作监丞、诸州通判释褐惯例化、制度化,然后又"盛极而衰",稍稍向下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宗朝 仁宗朝 状元 释褐职任
下载PDF
宋仁宗朝谏官及其“惟恐职不称”心态在诗歌中的体现
2
作者 张贵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3-57,共5页
宋仁宗朝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为促进谏官言事积极性,曾施行过“言事簿”考核制度,谏官振职。随着权力扩大、地位提高,仁宗朝谏官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名节意识,进而产生了“惟恐职不称”的任职心理。谏官“惟恐职不称”心理在王禹偁、... 宋仁宗朝谏官制度逐渐完善,为促进谏官言事积极性,曾施行过“言事簿”考核制度,谏官振职。随着权力扩大、地位提高,仁宗朝谏官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名节意识,进而产生了“惟恐职不称”的任职心理。谏官“惟恐职不称”心理在王禹偁、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知名谏官所作诗歌中都有所体现,并且表现出了对国计民生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宗朝 谏官 谏议心态 诗歌创作
下载PDF
元赵孟頫书《投龙简记》碑考释 被引量:4
3
作者 冯军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2,共4页
《投龙简记》碑记录了元仁宗派人祭祀济水和王屋山的过程。这次祭祀是仁宗登基之后对济水神和王屋山神佑护的感恩之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碑为著名书法家赵孟頫书写,具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关键词 《投龙简记》碑 元仁宗 祭祀 赵孟頫
原文传递
关于宋仁宗时期弓箭手田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汪天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8,共9页
宋真宗时期建立的弓箭手乡兵组织,由于其兼具屯田制与府兵制的优点,在防边、垦土及省费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从而得到宋朝在土地等方面的大力扶植,大致在宋、夏战前的康定元年(1040),从弓箭手田数和人数来看,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弓箭手... 宋真宗时期建立的弓箭手乡兵组织,由于其兼具屯田制与府兵制的优点,在防边、垦土及省费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从而得到宋朝在土地等方面的大力扶植,大致在宋、夏战前的康定元年(1040),从弓箭手田数和人数来看,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弓箭手在保卫西北边疆安全、开垦沿边土地及节省北宋财政开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募兵制时代亦兵亦农的典范组织,受到此后北宋历代帝王特别是宋神宗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时期 弓箭手 人数 田数
原文传递
北宋仁宗时期的阵与阵图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荣 朱利民 《唐都学刊》 2010年第5期103-107,共5页
北宋时期是阵法与阵图研究较多的时期,当时,朝野上下、文武官员都非常关注阵法与阵图创制与研究。仁宗朝是北宋阵法与阵图研究的高峰时期,但实际作战中却收效甚微。文章对当时的阵法使用以及阵图在这一时期的创制应用进行研究,试图对北... 北宋时期是阵法与阵图研究较多的时期,当时,朝野上下、文武官员都非常关注阵法与阵图创制与研究。仁宗朝是北宋阵法与阵图研究的高峰时期,但实际作战中却收效甚微。文章对当时的阵法使用以及阵图在这一时期的创制应用进行研究,试图对北宋中期阵法、阵图研究繁盛,却无法转化为实际战斗力等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阵法 阵图
下载PDF
宋代政务处理中奏议留中的非制度性现象——以宋仁宗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寇欢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2期71-78,91,共9页
皇帝通常对既定政治制度不能随意兴废,但可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使非制度性政治行为常态化。宋仁宗时期,政务处理空间后移,官员奏议多呈送禁中,待君主以文书裁定。在这一过程中,仁宗有意扩大了留中奏议的范围,使得奏议留中成为奏议处理的常... 皇帝通常对既定政治制度不能随意兴废,但可在政治运行过程中使非制度性政治行为常态化。宋仁宗时期,政务处理空间后移,官员奏议多呈送禁中,待君主以文书裁定。在这一过程中,仁宗有意扩大了留中奏议的范围,使得奏议留中成为奏议处理的常态化手段。当皇帝留中奏议,欲以己意下发诏令时,若两制官员以缴还词头的方式阻滞政令下达,皇帝则会以熟状或内降的形式下发政令,从而绕开两制官员。官员对奏议留中的异议多针对政事本身,并不针对将留中作为奏议的处理方式。非制度性奏议留中这类政务处理方式有效弥补了正式制度的缺陷,使得君主的政务处理方式更加多元且富有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奏议留中 北宋政治
下载PDF
河南沁阳肖寺村元代济渎庙行宫碑记考释
7
作者 苏相禹 牛永利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3,共11页
元延祐六年(1319年)《大元济渎清源善济王行宫遗庙碑》是河南省沁阳市济水故道岸边济渎庙行宫遗存的碑刻。该碑撰文者萧璘应是武陟县萧让第五子。济渎庙在豫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主要有两种分布方式:一是沿济水河道分布,一是在泉眼边... 元延祐六年(1319年)《大元济渎清源善济王行宫遗庙碑》是河南省沁阳市济水故道岸边济渎庙行宫遗存的碑刻。该碑撰文者萧璘应是武陟县萧让第五子。济渎庙在豫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密集,主要有两种分布方式:一是沿济水河道分布,一是在泉眼边、非济水河道附近分布。肖寺村济渎庙行宫属于沿济水河道分布的类型,修造时间较后者更早。碑文“至元十有八年诏封济渎清源善济王”应有误,其准确时间应为“至元二十八年”。通过碑文可知,怀孟路改称怀庆路在元延祐六年三月二十一日至十二月之间。另外,碑文对研究元代加封济渎神封号、豫西北民间济渎信仰、元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具有重要价值。通过碑文还可了解元代儒士崇尚的顺天应时、各守本位、以德化理民等天道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济渎庙行宫碑 济渎信仰 元仁宗
原文传递
贯云石文学新论——以其在元仁宗朝的命运转向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5,共8页
贯云石是被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誉为“浊世佳公子”的著名少数民族文人,出身于功勋世家。他曾两入仕途,又曾两次主动隐退。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其文学具有复杂而丰富的内涵。在文学史惯常关注的贯云石散曲创作路径之外,结合元... 贯云石是被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誉为“浊世佳公子”的著名少数民族文人,出身于功勋世家。他曾两入仕途,又曾两次主动隐退。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其文学具有复杂而丰富的内涵。在文学史惯常关注的贯云石散曲创作路径之外,结合元仁宗朝在其命运转向上施加的某种影响能够看到,贯云石的文学暗示着过往的大都记忆从未在江南风光中彻底消解,也为其构建了精神的家园,更缔造了一个文学史上的新经典。可以说,其作品蕴含的深意超越了元代文学研究中的民族性、多元化等固有视角,显示出独特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云石 文学 元仁宗 命运转向
下载PDF
试论宋仁宗朝礼部唱和及其诗作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国林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北宋诗人雅集唱和普遍,北宋仁宗朝尤为突出,其礼部唱和诗作的主要内容有歌咏日常生活琐事、戏谑咏物、揭示文坛时弊。其诗歌技巧上讲究韵律、语言平易之中讲究修辞美;在诗歌功能上提倡"渲其底滞而忘其倦怠"的娱乐功能。这些... 北宋诗人雅集唱和普遍,北宋仁宗朝尤为突出,其礼部唱和诗作的主要内容有歌咏日常生活琐事、戏谑咏物、揭示文坛时弊。其诗歌技巧上讲究韵律、语言平易之中讲究修辞美;在诗歌功能上提倡"渲其底滞而忘其倦怠"的娱乐功能。这些唱和诗作特点鲜明,对宋诗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朝 礼部唱和活动 唱和诗作 特点
下载PDF
元仁宗爱贤尚文意志下的文坛样态平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育 《前沿》 2022年第4期72-81,共10页
元仁宗朝是元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般来说,文学史提及仁宗朝,常将其与重开科考相关联,以此作为这个时代最可言说的成绩。植根于儒治理念的爱贤尚文时政风气是讨论仁宗朝文学与文坛样态的必要基础。以元仁宗及其时代礼遇贤文兼备... 元仁宗朝是元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般来说,文学史提及仁宗朝,常将其与重开科考相关联,以此作为这个时代最可言说的成绩。植根于儒治理念的爱贤尚文时政风气是讨论仁宗朝文学与文坛样态的必要基础。以元仁宗及其时代礼遇贤文兼备之才这一观念性风尚为切入角度,有助于把握当时文人及其文学创作的整体状态,定位出仁宗时期在整个元代文学史上的关键位置。与此同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元代映像,这在当前加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认同的现实语境中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贤尚文 元仁宗 文坛样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宋仁宗、英宗易代事研究
11
作者 霍无忌 《故宫学刊》 2019年第1期33-43,共11页
宋代的第四位皇帝仁宗赵祯与第五位皇帝英宗赵曙之易代,看似平稳,但实际的易代过程却极为坎坷。宋仁宗亲生之子早殇,又不愿过继宗室之子为后,故储位长时间空悬。直至嘉祐七年(1062),在多重因素推动下,仁宗方立宗室之子赵曙为皇子。储位... 宋代的第四位皇帝仁宗赵祯与第五位皇帝英宗赵曙之易代,看似平稳,但实际的易代过程却极为坎坷。宋仁宗亲生之子早殇,又不愿过继宗室之子为后,故储位长时间空悬。直至嘉祐七年(1062),在多重因素推动下,仁宗方立宗室之子赵曙为皇子。储位虽定,但风波未平,仁宗对皇子的冷落、赵曙(即英宗)即位后的"暴病"、曹太后垂帘听政等政治事件此起彼伏,未见停歇。直至英宗亲政,政治风波才告平定,易代之事亦正式结束。同时,该易代事对宋代政治发展之影响,亦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宋英宗 储位 帝位更迭
原文传递
宋仁宗朝士人谏官情结的文学再现
12
作者 张贵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67-71,共5页
宋仁宗朝谏职成为士人获得升迁、出任宰执的绝佳渠道。谏官可与宰执相提并论,已是具有较高地位、广泛参与国事的要职。任谏职成为仁宗朝士人心中的一段光荣经历,甚至上升为一种谏官心理情结。曾任谏官的士人通过文学作品对其谏官生涯进... 宋仁宗朝谏职成为士人获得升迁、出任宰执的绝佳渠道。谏官可与宰执相提并论,已是具有较高地位、广泛参与国事的要职。任谏职成为仁宗朝士人心中的一段光荣经历,甚至上升为一种谏官心理情结。曾任谏官的士人通过文学作品对其谏官生涯进行追忆,是他们谏官情结的文学再现,带有自信、自豪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朝 谏官情结 文学再现
下载PDF
宋人笔记中的宋仁宗形象
13
作者 张晓红 谢云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5-90,共6页
宋仁宗在《宋史》中体现出的是“仁君”“孝子”的正面形象,然而在大量宋人笔记小说中却呈现出更为多样的特点:既有“仁孝俭朴”“豁达善纳”“重才惜才”政治人物的正面优秀品格,也有“喜好书艺”的文人品性,更有“好色喜酒”的负面德... 宋仁宗在《宋史》中体现出的是“仁君”“孝子”的正面形象,然而在大量宋人笔记小说中却呈现出更为多样的特点:既有“仁孝俭朴”“豁达善纳”“重才惜才”政治人物的正面优秀品格,也有“喜好书艺”的文人品性,更有“好色喜酒”的负面德行。足见宋人笔记有别于正史一味称颂的写法,对宋仁宗的记载褒贬皆备,更为丰富,甚至更为客观。宋人笔记对今人全面客观地分析评判宋仁宗其人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仁宗 形象 宋人笔记
下载PDF
时空建构与仁宗朝词体的转型
14
作者 李静 王雪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4-200,240,共8页
时空建构是唐宋词体嬗变的一个重要内容,仁宗词坛实可视为从"花间范式"到"东坡范式"的一个重要津梁。其时的词坛一改花间的基本理路,即把虚拟的闺中女子生活场景与爱恨情愁"再现"于歌场酒席,从"不在... 时空建构是唐宋词体嬗变的一个重要内容,仁宗词坛实可视为从"花间范式"到"东坡范式"的一个重要津梁。其时的词坛一改花间的基本理路,即把虚拟的闺中女子生活场景与爱恨情愁"再现"于歌场酒席,从"不在场"到"在场"实现了时空"迁移",在时空构成上则实现了从虚拟的泛化构想到真实的独特存在,将词作所表现的空间从虚拟的闺阁迁移到词人们活泼多样的生活中来。由"虚"向"实"的时空转变,所展现的不仅是场景的转换,更是情感抒发的"亲"与"疏"、"隔"与"不隔"的变化。时空构成异变所导致的一个重要显现是词体的变化,即词的诗化。人多谓"以诗为词"为苏轼词之创新,实则"以诗为词"创作局面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若就词体演进而言,仁宗词坛实开元祐词坛风气之先,可谓"以诗为词"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转型 宋仁宗朝 时空建构 词的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