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军长征与“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理论的提出 被引量:7
1
作者 潘先林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7,共8页
20世纪前期,狭隘汉族建国、大民族主义、五族共和等思想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接受了列宁的民族平等和民族殖民地理论,强调解放一切"弱小民族",但并没有对国内少数民族问题做深入研究。长征使党和红军的主要... 20世纪前期,狭隘汉族建国、大民族主义、五族共和等思想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接受了列宁的民族平等和民族殖民地理论,强调解放一切"弱小民族",但并没有对国内少数民族问题做深入研究。长征使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亲身经历了广阔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始把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从理论和政策的高度弄清楚了多民族国家与中华民族整体性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于当时的国族构建理论或民族同化论,摆脱了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桎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少数民族 多民族国家 民族理论
原文传递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征纪念活动述论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洪泉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88,共17页
1934年至1936年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历史以至世界历史上也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长征发挥了打通门径、扭转时局、推动历史的关键作用,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并在... 1934年至1936年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历史以至世界历史上也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长征发挥了打通门径、扭转时局、推动历史的关键作用,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举行了一系列长征纪念活动,总体而言纪念规格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内容日趋丰富,社会功能愈加彰显。长征纪念活动既是带有很强政治属性的一种仪式和象征,也是新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窗口和缩影。通过对长征纪念活动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扪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脉动,更深刻地认识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纪念活动 长征精神 新长征 长征文化
下载PDF
叙事视域下湖南境内红军长征信息可视化研究
3
作者 冀晓娟 袁上杰 《湖南包装》 2024年第5期197-199,204,共4页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运用叙事理论方法讲述湖南境内的长征故事,通过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长征文化资源,从叙事主体、叙事主题、表述途径、视觉叙事4个方面构建叙事视域下湖南境内红军长征信息可视化的方法模型,将叙事理论的... 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运用叙事理论方法讲述湖南境内的长征故事,通过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长征文化资源,从叙事主体、叙事主题、表述途径、视觉叙事4个方面构建叙事视域下湖南境内红军长征信息可视化的方法模型,将叙事理论的相关知识运用到湖南境内红军长征可视化设计中,验证相关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可行性,为叙事理论在信息可视化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可参考的案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信息可视化 湖南 红军长征
下载PDF
龙云献图“有意而为”再探索 被引量:3
4
作者 普金山 《学术探索》 2020年第2期146-156,共11页
过去认为1935年红军长征过云南时,发生的"龙云献图",是一种"偶然"事件。谢本书教授认为,很可能是"有意而为",值得重视。揭示龙云献图"有意而为"的重要环节,是探明押运地图"李副官"... 过去认为1935年红军长征过云南时,发生的"龙云献图",是一种"偶然"事件。谢本书教授认为,很可能是"有意而为",值得重视。揭示龙云献图"有意而为"的重要环节,是探明押运地图"李副官"的真实身份,他是中共高级特工卢志英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这一探索能够成立,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红军长征过云南,龙云采取了两面策略,献图是其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表明龙云的政治态度已开始了重大转变。再探索有助于加深对龙云献图"有意而为"的认识。这应是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并非无足轻重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龙云献图 中共特工卢志英 有意而为
下载PDF
再谈遵义会议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洪武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13,共5页
在对遵义会议的回忆、研究中,虽然大部分史实已经清楚,基本问题已有结论,但是还有值得深入探讨之处。遵义会议是在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召开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是1935年3月17日,在红军三渡赤水后于川黔交界的陈... 在对遵义会议的回忆、研究中,虽然大部分史实已经清楚,基本问题已有结论,但是还有值得深入探讨之处。遵义会议是在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召开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是1935年3月17日,在红军三渡赤水后于川黔交界的陈福村成立的;选举张闻天代替博古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是当时正确的选择;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遵义会议前后半年多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下载PDF
红军长征贵州途经地口头文化——当下红色文化价值建构不可或缺的一隅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娅丽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7-30,35,共5页
红军长征贵州途经地口头文化类型多样,存量丰富,流布广泛,兼具主流文化的方向性和民间文化艺术性等立体、多元特征。对其个性特征和当代价值进行评析,发挥其建构广大民众精神空间的时代价值,让红色文化在走向民间中释放出强大的活力,在... 红军长征贵州途经地口头文化类型多样,存量丰富,流布广泛,兼具主流文化的方向性和民间文化艺术性等立体、多元特征。对其个性特征和当代价值进行评析,发挥其建构广大民众精神空间的时代价值,让红色文化在走向民间中释放出强大的活力,在贵州实现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今天,具有特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途经地 口头文化 特征 价值
下载PDF
朱德在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统战工作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林旭 邹琪 《怀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13,共6页
长征时期,朱德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红军途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广泛发动红军指战员,积极开展民族统战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宣传民族平等思想、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落实民族解放政策等,这既丰富了党的民族统战... 长征时期,朱德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红军途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广泛发动红军指战员,积极开展民族统战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宣传民族平等思想、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落实民族解放政策等,这既丰富了党的民族统战理论与实践,也对新时代开展好民族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 红军长征 民族统战工作
下载PDF
红军长征在凉山派遣民族工作队的历史贡献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单孝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9,共8页
红军长征在凉山派遣民族工作队源于红军创建之初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优良传统。基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较为薄弱的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实际,依照红军相关政治工作条例和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诸多指示,除了已组建的地方工作队,中革军委会... 红军长征在凉山派遣民族工作队源于红军创建之初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优良传统。基于中国共产党政治影响较为薄弱的凉山彝族聚居区的实际,依照红军相关政治工作条例和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诸多指示,除了已组建的地方工作队,中革军委会还决定组建民族工作队。工作队的任务非常艰巨,他们先行深入彝区作调查了解,为中革军委决策提供重要情报,促成了彝海结盟,其他各部地方工作队也卓有成效地开展宣传动员群众及筹款、扩红等工作,为红军顺利通过彝区北上抢占战略先机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及物质保障,也为解放凉山及凉山的民主改革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红军长征在凉山派遣工作队的经验及工作队的优良作风至今对我们不断完善凉山驻村工作队机制提升驻村干部的精神风貌都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凉山 民族工作队 历史贡献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本土视角与他证史料:任乃强记叙红军长征过藏区的文本考察 被引量:2
9
作者 石硕 王丽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6,共9页
目前对于红军长征过藏区史实的构建,主要依凭来自红军方面的种种记述与回忆,多为一种"自证"的史料。如何挖掘"他证"史料以印证、弥补和充实红军方面的记述与回忆,对于红军过藏区的史料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 目前对于红军长征过藏区史实的构建,主要依凭来自红军方面的种种记述与回忆,多为一种"自证"的史料。如何挖掘"他证"史料以印证、弥补和充实红军方面的记述与回忆,对于红军过藏区的史料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康藏研究学者任乃强于1936-1941年间形成的一个记叙红军过川西藏区的文本为线索,通过同其他相关史料的对照与参证,考察分析了红军长征过藏区的相关史实。文章发现,任乃强这一记叙红军过藏区的文本不但秉承了学者的客观、中立立场,且基于藏族民众的调查并有着当地视角,真实记述了红军过藏区的情况,对红军长征过藏区的历史研究是一条珍贵的"他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乃强 红军长征 川西藏区 藏族
原文传递
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仲泉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5期39-51,共13页
科学认识和评价西路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战略高度认识西路军西进河西的决策,宁夏战役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但从河西走廊打通新疆和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则... 科学认识和评价西路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战略高度认识西路军西进河西的决策,宁夏战役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但从河西走廊打通新疆和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则很难实现。应依据史实总结西路军作战的经验教训。西路军的失败不是张国焘路线所致,但不等于没有受张国焘路线的影响。西路军没有真正确立立足自身力量作战的思想;没有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没有把握好独立作战与照应全局、自主指挥与担当精神的关系。应充分肯定西路军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是中国革命历史壮丽的一页,其战斗精神永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路军 红军长征 宁夏战役 国际路线
原文传递
长征文艺活动的历史内涵、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明刚 《苏区研究》 2017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红军长征文艺活动是苏区文艺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是苏区文艺向抗战文艺转变中产生的重要文化成果。它是长征中最生动、最活泼的因素之一,具有艰苦性、流动性、灵活性和群众性等特点。长征文艺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各方面红军的文艺实现汇合... 红军长征文艺活动是苏区文艺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是苏区文艺向抗战文艺转变中产生的重要文化成果。它是长征中最生动、最活泼的因素之一,具有艰苦性、流动性、灵活性和群众性等特点。长征文艺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各方面红军的文艺实现汇合与交流,同时还汲取了长征途中各地的特色民俗文艺营养,有力地推动了民族革命战争的抗日文艺发展,在红军文艺发展史上书写了壮丽辉煌的篇章。长征文艺活动充分发挥了文艺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的特殊功能,为红军漫漫浴血征途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长征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生动体现了长征精神的文化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苏区文艺 文艺宣传 抗战文艺
下载PDF
试论《救国时报》报道红军长征的背景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群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79,共4页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打破国民党长期对中共施行的新闻封锁政策,改变红军长征真相难以展现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状况,同时为宣传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适应民众对中共领导的军队成为民族抗战重要力量的心理需求,中共在法国出版发行的《救国...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打破国民党长期对中共施行的新闻封锁政策,改变红军长征真相难以展现于国内外新闻媒体的状况,同时为宣传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适应民众对中共领导的军队成为民族抗战重要力量的心理需求,中共在法国出版发行的《救国时报》积极报道、宣传红军长征,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英勇事迹和中共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情形。这种报道和宣传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共的新闻封锁,扩大了红军及其领导人的影响,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以民族救亡为己任,有能力成为"抗日的先锋、救国的主力"的积极形象,进一步扩大了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为全民族抗战起了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国时报》 红军长征 民族抗战
下载PDF
西路军与张国焘路线的区别与联系——再驳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汉河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第5期52-64,共13页
西路军是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及军委的命令组成的,其任务是"在河西建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苏联)",与张国焘路线有原则区别,在政治上、组织上主要都是奉令行事。但在"红军主力"及"战略后方"放... 西路军是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及军委的命令组成的,其任务是"在河西建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苏联)",与张国焘路线有原则区别,在政治上、组织上主要都是奉令行事。但在"红军主力"及"战略后方"放在黄河以东还是黄河以西问题上,西路军主要领导者未能克服张国焘路线的影响,导致了重返倪家营子等严重错误,使西路军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文献再次证明,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西路军失败是历史合力造成的。西路军失败受到张国焘路线的影响,"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是西路军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和全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路军 红军长征 河西走廊 张国焘路线
原文传递
对红军强渡大渡河首船勇士人数的考证
14
作者 宋廷刚 《长征学刊》 2023年第2期37-46,107,共11页
对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奋勇队乘坐缴获的唯一一只翘首木船渡河时首船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首船有十七人强渡大渡河,另一种是首船只有九人强渡大渡河。对红军强渡大渡河首船勇士的人数问题,很有必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原则,进行进一步考证... 对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奋勇队乘坐缴获的唯一一只翘首木船渡河时首船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首船有十七人强渡大渡河,另一种是首船只有九人强渡大渡河。对红军强渡大渡河首船勇士的人数问题,很有必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原则,进行进一步考证以还原历史细节,统一宣传舆论导向,厘清事实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强渡大渡河 首船 勇士
下载PDF
勇于自我革命: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文斌 王善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3-38,共6页
红军长征艰苦卓绝、苦难辉煌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刀刃向内,在前进方向上,果断放弃原定行军路线,选择了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转移方向;在中央领导层面上,及时撤换"左"倾冒... 红军长征艰苦卓绝、苦难辉煌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刀刃向内,在前进方向上,果断放弃原定行军路线,选择了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转移方向;在中央领导层面上,及时撤换"左"倾冒险主义领导人,建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作战方针上,果断摒弃教条主义呆板战法,实行灵活机动多变战术;在战略选择上,坚决反对张国焘南下错误主张,毅然扛起北上抗日旗帜;在政治生活上,坚决反对分裂活动,运用统一团结原则解决当前紧要迫切问题;在精神状态上,坚决克服悲观失望情绪,树立革命乐观主义信心。可以这么说,勇于自我革命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前进方向 中央领导 作战方针
下载PDF
中央红军长征前的军事经济准备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人淮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74-85,共12页
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开始考虑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问题,并为中央红军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着手进行军事经济等准备工作。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举棋不定和军事经济准... 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失利后,中共中央主要领导开始考虑中央红军战略转移问题,并为中央红军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着手进行军事经济等准备工作。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举棋不定和军事经济准备的酝酿及实施,时间为1934年5月到8月底。此阶段的军事经济准备,既是出于中央红军主力必要时撤离中央苏区的需要,更是出于用武力继续捍卫中央苏区的需要。第二阶段是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突围转移和军事经济准备的紧急部署与展开,时间为1934年9月初到10月中下旬。此阶段中共中央最终决定中央红军实施突围转移,并秘密部署与展开军事经济准备的相关工作。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及为此所进行的军事经济准备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红军 战略转移 军事经济准备 红军长征 共产国际
原文传递
红军长征中的游击队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裴恒涛 《军事历史研究》 2019年第1期69-81,共13页
红军长征中创建了数支游击队,如川南游击队、黔北游击队、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等。游击队在宣传群众、打击敌人、保卫苏区、安置保护伤员、保留革命火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长征中党和红军创建的游击队个别坚持下来,多数以失败而告终... 红军长征中创建了数支游击队,如川南游击队、黔北游击队、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等。游击队在宣传群众、打击敌人、保卫苏区、安置保护伤员、保留革命火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长征中党和红军创建的游击队个别坚持下来,多数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有寡不敌众,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个别游击队骨干立场动摇;政策理论水平与斗争经验不足等。红军长征中游击战思想的发展与实践,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等人民战争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借鉴。游击队革命烈士体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亦是长征精神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战争 红军长征 游击队 徐策
原文传递
北上抗日:红军长征的强大动力和坚定目标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明刚 《苏区研究》 2016年第5期41-50,共10页
从抗日层面审视,红军长征大致可分为担当使命、最早坚决对日宣战,先遣北上、充当抗日救国先锋,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抗日政策,奠基西北、开创全国抗日新局等4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主旋律,中国共... 从抗日层面审视,红军长征大致可分为担当使命、最早坚决对日宣战,先遣北上、充当抗日救国先锋,与时俱进、适时调整抗日政策,奠基西北、开创全国抗日新局等4个阶段。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主旋律,中国共产党是全国所有党派中主张"对日宣战"最早、最坚决的政党。北上抗日,是中国革命局势发展的民族大义呼唤和必然选择,是顺应中国革命战略重心由南方向北方转移的正确抉择,是引领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根本动力。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真正抗日的人民队伍,是中国民族革命战争的先锋队,是推动全民族抗日运动发展的中坚力量,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对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重大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长征 北上抗日 前进动力 坚定目标
下载PDF
红军长征中群众宣传工作的基本策略及现实启示
19
作者 黄爱英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6,共6页
红军长征中的群众宣传工作是基于极其特殊的作战环境和地理环境。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始终将群众宣传工作置于极端重要地位,并以其成功的宣传策略保障了宣传工作实效。一是根据行军作战和白区群众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宣传;二是严... 红军长征中的群众宣传工作是基于极其特殊的作战环境和地理环境。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始终将群众宣传工作置于极端重要地位,并以其成功的宣传策略保障了宣传工作实效。一是根据行军作战和白区群众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宣传;二是严守群众纪律,维护群众利益,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群众;三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红军长征中群众宣传工作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现实启示。一是要重视群众宣传工作,把群众宣传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群众宣传工作要把握特殊性,体现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三是群众宣传工作要注重发挥行动宣传的力量,尤其抓好"关键少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 党和红军 群众宣传工作 基本策略 现实启示
下载PDF
黔北传统商路与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的关系研究
20
作者 李云恒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红军长征转战黔北期间,黔北已经形成了遍布各地且相互联通的传统水陆商路。红军长征在黔北的行军路线,主要是沿着黔北传统商路顺道而行。但由于革命战争中的军事作战需要,红军长征在黔北既走深山小径,又另开新道,形成了与传统商路有所... 红军长征转战黔北期间,黔北已经形成了遍布各地且相互联通的传统水陆商路。红军长征在黔北的行军路线,主要是沿着黔北传统商路顺道而行。但由于革命战争中的军事作战需要,红军长征在黔北既走深山小径,又另开新道,形成了与传统商路有所差异的行军路线。黔北传统商路与红军长征行军路线之间的关系,说明了黔北地区传统商业历史文化与红军长征历史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各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 传统商路 红军长征 行军路线 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