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红军长征与“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理论的提出 |
潘先林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征纪念活动述论 |
韩洪泉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3
|
叙事视域下湖南境内红军长征信息可视化研究 |
冀晓娟
袁上杰
|
《湖南包装》
|
2024 |
0 |
|
4
|
龙云献图“有意而为”再探索 |
普金山
|
《学术探索》
|
2020 |
3
|
|
5
|
再谈遵义会议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马洪武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
2006 |
3
|
|
6
|
红军长征贵州途经地口头文化——当下红色文化价值建构不可或缺的一隅 |
胡娅丽
|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8 |
3
|
|
7
|
朱德在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统战工作探析 |
林旭
邹琪
|
《怀化学院学报》
|
2023 |
1
|
|
8
|
红军长征在凉山派遣民族工作队的历史贡献及当代价值 |
单孝虹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9
|
本土视角与他证史料:任乃强记叙红军长征过藏区的文本考察 |
石硕
王丽娜
|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0
|
西路军血战河西的历史反思 |
石仲泉
|
《军事历史研究》
|
2016 |
2
|
|
11
|
长征文艺活动的历史内涵、特点及意义 |
吴明刚
|
《苏区研究》
|
2017 |
2
|
|
12
|
试论《救国时报》报道红军长征的背景及其意义 |
姚群民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13
|
西路军与张国焘路线的区别与联系——再驳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 |
董汉河
|
《军事历史研究》
|
2016 |
1
|
|
14
|
对红军强渡大渡河首船勇士人数的考证 |
宋廷刚
|
《长征学刊》
|
2023 |
0 |
|
15
|
勇于自我革命: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 |
金文斌
王善武
|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6
|
中央红军长征前的军事经济准备 |
杜人淮
|
《军事历史研究》
CSSCI
|
2017 |
1
|
|
17
|
红军长征中的游击队相关问题研究 |
裴恒涛
|
《军事历史研究》
|
2019 |
1
|
|
18
|
北上抗日:红军长征的强大动力和坚定目标 |
吴明刚
|
《苏区研究》
|
2016 |
1
|
|
19
|
红军长征中群众宣传工作的基本策略及现实启示 |
黄爱英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21 |
0 |
|
20
|
黔北传统商路与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的关系研究 |
李云恒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