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人民主权”到“人权”——中国宪法学研究模式的变迁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千帆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9,共7页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 中国宪法学研究具有五个方面相互关联的转变。宪法学过去被认为是一种意识形态 ,现在正转变为一种相对中立的实证研究 ;宪法学过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 ,肯定自己、否定别人 ,现在则对于外国的宪政理论和经验采取了更加谦虚平和的治学态度 ;宪法学过去只关注宪法文本的规定 ,现在则吸取了宪政发达国家的经验 ,强烈关注宪法文本的实际法律效力 ;宪法学过去仅注重阐释宪法文本所体现的某些抽象原则 ,现在则更关心宪法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最后 ,宪法学过去将眼光放在“人民”、“国家”、“主权”等宏观概念 ,现在的焦点则转移到个人的宪法权利和体现于个案的宪法原则。中国宪法从“人民主权”到“人权”走过的历程 ,实际上标志着宪法学在方法论上从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的转变。这些相关转变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 人民主权 研究模式 人权 变迁 宪法文本 相互关联 法学研究 意识形态 实证研究 治学态度 宪政理论 发达国家 法律效力 抽象原则 实际生活 “国家” 宪法原则 宪法权利 中国宪法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 理论体系 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理论基础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光斌 尹冬华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99,共7页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多以人民主权理论来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此得出中国只有本质民主而无程序民主的错误结论。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研究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基于本质民主理论即人民主权理论建立...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多以人民主权理论来理解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此得出中国只有本质民主而无程序民主的错误结论。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研究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仅是基于本质民主理论即人民主权理论建立起来的,而且其构成单元和运行过程体现着代表制民主理论和协商民主理论,因而是实质民主与程序民主的统一体。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有普世性的民主理论内涵,又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主权 代表制 协商民主
原文传递
人民主权宪法原则简论 被引量:9
3
作者 肖君拥 黄宝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61-67,共7页
介绍了什么是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人民主权对现代宪法宪政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宪法的文本分析证实了人民主权原则已成为现代宪法宪政的首要原则。文章认为,人民主权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自卢梭系统... 介绍了什么是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思想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人民主权对现代宪法宪政的作用。通过对世界各国的宪法的文本分析证实了人民主权原则已成为现代宪法宪政的首要原则。文章认为,人民主权理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自卢梭系统提出以来本身也在不断进行完善、更趋理性,人民主权宪法原则亦需要与时俱进,通过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把人民主权的崇高政治价值和宪法的庄严规定真正落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生活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民主 宪法 宪法原则
下载PDF
人民主权理论的思想史叙事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练军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6,共14页
主权是指一国之内不受限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意味着主权归人民所有,人民之外的君主、议会、元首、政府、上帝、神等等皆不得行使主权。历史上,对人民主权理论持异议的大有人在。除格劳秀斯和主权神权学派外,其他的异议者反对人民主... 主权是指一国之内不受限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意味着主权归人民所有,人民之外的君主、议会、元首、政府、上帝、神等等皆不得行使主权。历史上,对人民主权理论持异议的大有人在。除格劳秀斯和主权神权学派外,其他的异议者反对人民主权的立足点都是人权,即担忧主权即便掌握在人民手中,它同样会对个体的人权构成威胁。在人民主权思想史上,替其辩护的亦为数不少,卢梭和哈贝马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前者提出了著名的主权公意论,后者对人民主权进行了程序化诠释。人民主权辩护者均认为人民之所以要掌握主权,为的就是保障他们自己的人权。其实,人民主权和人权为一体两面,人民主权是面子,人权是里子。我国有着人民主权的制宪传统,宪法素来认可人民主权这块面子,当下最重要的是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上保障人权这个里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人权 宪法 卢梭 哈贝马斯
原文传递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宪法意涵 被引量:8
5
作者 朱全宝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7,共16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之宪制逻辑中,全过程人民民主耦合了现行宪法“政权—人权—治权”之结构要素与核心命题。相应地,全过程人民民主塑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体系、架设了人权原则指引下的基本权...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之宪制逻辑中,全过程人民民主耦合了现行宪法“政权—人权—治权”之结构要素与核心命题。相应地,全过程人民民主塑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体系、架设了人权原则指引下的基本权利体系、建构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权力体系。经由结构维度上的文义解释、时空维度上的历史解释和品性维度上的体系解释,可深入探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规范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之“进行式”定位决定其应在宪制功能与规范内涵指引下全面纳入宪法体制,通过纵向上的国家制度、枢纽中的基本权利和横向上的国家权力之体系建构,让民主的“人民性”、人民的“主体性”和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得到全面塑造和深层涵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主权 国家制度体系 基本权利体系 国家权力体系
下载PDF
检察权的人民性:公诉权核心论的宪法学沉思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贤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检察权的人民性久已被遗忘,这是导致宪法解释明显偏离文本文字的重要原因,也是公诉权核心论产生的解释学根源。宪法和法律文本文字不是机械的语言学与语义学追随,即使是自由解释亦不得冒偏离文本文字的风险,否则将有违人民主权这一伟大... 检察权的人民性久已被遗忘,这是导致宪法解释明显偏离文本文字的重要原因,也是公诉权核心论产生的解释学根源。宪法和法律文本文字不是机械的语言学与语义学追随,即使是自由解释亦不得冒偏离文本文字的风险,否则将有违人民主权这一伟大原则。检察权来自宪法设计,无论是人民授权、宪法授权、主权者授权,还是人大授权、人大二次授权,都说明检察权的根基深植于民主集中制这一宪法原则,其核心深藏于权力分工与监督之中,其功能未必仅限于刑事诉讼。作为人民代理人,检察权的核心在于"完全且独立的权力",公诉权核心论是偏离文本文字的宪法臆造,它割裂了检察权的完整性,属于宪法上的自我残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权 人民主权 人民代理人 法律监督 一般监督权
下载PDF
论监察法治的核心要义及发展图谱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鎏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6,共14页
作为党和国家第一部反腐败国家立法,监察法的出台开启我国监察法治新时代。这部具有国家新法学特质的反腐败立法,是对公权力进行全面监督和制约的立法创举,亦是为世界反腐败制度体系提供的中国方案。监察权的法治之维、践行以人民为中... 作为党和国家第一部反腐败国家立法,监察法的出台开启我国监察法治新时代。这部具有国家新法学特质的反腐败立法,是对公权力进行全面监督和制约的立法创举,亦是为世界反腐败制度体系提供的中国方案。监察权的法治之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腐败治理现代化、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构成监察法治的核心要义。全面推进监察法治,要以继续完善“良法”与追求“善治”为道路指引。中国特色监察制度体系发展图谱之续造必须立足于解决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以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为目标,努力实现中国特色反腐败制度的完备化、体系化和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治 人民主权 良法善治 发展图谱 “三不”一体推进
原文传递
华夏文明秩序的再造——党章总纲中的先锋队及其法理意蕴 被引量:9
8
作者 喻中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6,共11页
阐释华夏文明秩序在近代以来的重建与再造,是当代中国最根本的法理问题之一,党章总纲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理论文本之一,因此,有必要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党章总纲去阐释华夏文明秩序的再造机理。党章总纲以先锋队理论开其端绪,以党的领导... 阐释华夏文明秩序在近代以来的重建与再造,是当代中国最根本的法理问题之一,党章总纲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理论文本之一,因此,有必要把两者结合起来,通过党章总纲去阐释华夏文明秩序的再造机理。党章总纲以先锋队理论开其端绪,以党的领导作为结尾。这就是说,党章总纲主要阐述了从先锋队到党的领导这样一根线索。这根线索恰好可以解释华夏文明秩序的再造:在这个过程中,民主政治取代君主政治,成为再造华夏文明秩序的唯一选择。但是,要将民主政治付诸实践,却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在20世纪上半叶,既有孙中山主张的两党政治理论,也有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提出并实践的先锋队理论,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理论。经过数十年的检验,根据先锋队理论展开的政治实践,最终找到了民主政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那就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相结合,从而完成了华夏文明秩序的再造。可见,党章总纲开篇提出的先锋队理论,既可以解释党的领导,也可以解释民主政治的中国道路,更加重要的,还可以解释华夏文明秩序的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章总纲 文明秩序 先锋队 民主政治 人民主权
原文传递
法治财政的宪法之维 被引量:9
9
作者 熊伟 《财经法学》 2015年第6期55-65,87,共12页
财政虽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但如果没有法治的系统保障,财政也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法治财政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现行《宪法》的内在要求。现行《宪法》不仅为中国的法治财政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已经为法治财政建立了制度... 财政虽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但如果没有法治的系统保障,财政也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法治财政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现行《宪法》的内在要求。现行《宪法》不仅为中国的法治财政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已经为法治财政建立了制度平台。无论是财政权的来源、财政权的实现形式,还是国有资本收益的使用、税收立法权的归属,抑或是财政平等主义,都可以从现行《宪法》中找到答案。正如所有的宪法制度一样,中国的财政宪法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权威性不够,且未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而宪法的真正意义在于实施,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也在于实施。可见,行宪、护宪、坚持宪法至上,既是新时期"中国梦"的核心要义,又是落实"依宪治国"精神的关键之举,还是法治财政实现的重要依托。主张财政立宪主义,并不是期望在短期内大规模修宪,更不是试图抛开现行《宪法》另起炉灶,只是希望现行《宪法》的原则和精神能够得到真切贯彻。唯有如此,中国的财政法治才有希望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法治 人民主权 税收法定 财政平等
下载PDF
获取政府信息权与政府信息公开 被引量:7
10
作者 蒋永福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69,共7页
获取政府信息权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律基础。人民主权理论、知情权理论和表达自由理论,为获取政府信息权提供了合理性基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促进民主、宪政和保障个人自由的价值。
关键词 获取政府信息权 政府信息公开 人民主权 知情权
下载PDF
主权者的两种典型存在样态:国民与人民
11
作者 陈楚风 《法治社会》 2024年第3期90-104,共15页
国民主权论与人民主权论是公法学说史上关于主权者存在形态的两种典型学说。对作为主权者的存在样态和地位采取不同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宪法中国家权力的配置。国民主权论强调作为主权者的国民是一种抽象、延续的统一体,不同于且超越了构... 国民主权论与人民主权论是公法学说史上关于主权者存在形态的两种典型学说。对作为主权者的存在样态和地位采取不同理解,往往会影响到宪法中国家权力的配置。国民主权论强调作为主权者的国民是一种抽象、延续的统一体,不同于且超越了构成人民的具体个人,不等同于若干具体个人的总和。从国民主权论中,可推导出代表机关垄断国民公意表达、政治权利非固有性、独立代表制等宪制设计。与之相对立的人民主权论,则认为主权者人民是由现实中的具体个人组成的、可以区分各个构成分子的集合体。从人民主权论中,则可推导出共和制与普选制、政治权利固有性、直接民主制或作为替代品的强制委托制、行政机关相对于立法机关的从属性等宪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权者 人民 国民主权 人民主权
下载PDF
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宪法逻辑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全宝 《政法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91,共14页
“负责并报告工作”得到中国共产党章程和现行宪法的双重肯认,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逻辑与依宪治国逻辑的交互作用和有机统一。宪法文本上“负责”与“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呈现差序格局,但“一府一委两院”报告工作... “负责并报告工作”得到中国共产党章程和现行宪法的双重肯认,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立党执政逻辑与依宪治国逻辑的交互作用和有机统一。宪法文本上“负责”与“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呈现差序格局,但“一府一委两院”报告工作之法定化夯实了“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完整统一。规范与事实演进的背后蕴含的是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两大宪制原理,人民民主形塑了人民主权原则与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开释出对民主正当性和治理有效性双重目标的追求。对“负责并报告工作”的法教义学阐释,可以建构其逻辑结构和规范体系,“报告工作”成为填充和夯实“产生-负责-监督”规范逻辑之中枢工程。基于“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宪制原理和规范内涵,推进其均衡发展和全面实现,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责并报告工作 人民民主 人民主权 民主集中制 国家机构
原文传递
范式跃升:从人民民主专政到全过程人民民主
13
作者 张利涛 郑彬 《前沿》 2024年第1期16-28,共13页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坚持理论创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理论建构是一场关于观念、话语、制度等要素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人民民...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坚持理论创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理论建构是一场关于观念、话语、制度等要素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主不仅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还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从人民民主专政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民主话语的转化和理论范式的跃升,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的不懈追求。深化对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范式的多维立体分析,对更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建构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民主专政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
原文传递
论人民主权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郁恺 郭翠星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弥尔顿在近代史上明确首肯"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而率先对人民主权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是英国民主革命的宪政家洛克。当然,就人民主权作明确而系统的解析人是卢梭。他以自然权利说和社会契约为依托,革命性地改造了主权概念,创... 弥尔顿在近代史上明确首肯"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而率先对人民主权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是英国民主革命的宪政家洛克。当然,就人民主权作明确而系统的解析人是卢梭。他以自然权利说和社会契约为依托,革命性地改造了主权概念,创立了与各种形式的专制主权论有原则区别的人民主权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也深刻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在批判地汲取传统人民主权说的同时,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结合劳动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经验,使人民主权理论发展到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卢梭 马克思
下载PDF
试论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的法制建设 被引量:7
15
作者 田开友 李西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07-112,共6页
目前我国的财政审计报告制度实践中存在着报告主体不规范、报告内容多漏洞、报告欠缺约束力等问题。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依据人民主权理论和现行宪法的规定,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应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制度,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目前我国的财政审计报告制度实践中存在着报告主体不规范、报告内容多漏洞、报告欠缺约束力等问题。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依据人民主权理论和现行宪法的规定,财政审计工作报告应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一项制度,每年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的法定主体应是国务院而非国家审计署,报告的内容应涵括国家所有的财政收支与财务收支活动以及经济责任,报告决议制度对约束政府行使经济权力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工作报告 人民主权 预算执行监督 财政法治
下载PDF
从宪政之维看我国当前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慰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人民的权益若要得到维护和发展必须通过利益表达机制来实现,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为各种利益冲突提供了一个妥协和缓解的平台,这在我国最主要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的利益由谁来表达,怎样表达,利益表达机制如何健全和完善是值得我... 人民的权益若要得到维护和发展必须通过利益表达机制来实现,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为各种利益冲突提供了一个妥协和缓解的平台,这在我国最主要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的利益由谁来表达,怎样表达,利益表达机制如何健全和完善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主权 利益表达 人民代表大会
下载PDF
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理论关联及合流
17
作者 林红 《探索与争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155,180,共12页
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是两种足以重组政治结构、重置权力关系的激进思潮。前者在其概念形成之时便与国家建构联系在一起,是推动现代国家形成的意识形态力量;后者的出现要晚近得多,是一种国家内部因大众不满而形成的政治表达,反映了中下阶... 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是两种足以重组政治结构、重置权力关系的激进思潮。前者在其概念形成之时便与国家建构联系在一起,是推动现代国家形成的意识形态力量;后者的出现要晚近得多,是一种国家内部因大众不满而形成的政治表达,反映了中下阶层的利益与价值取向。进入21世纪以后,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西方出现了日渐清晰的合流之势。尽管前者强调民族主权的排他性占有,后者追求人民主权的决定性地位,但是人民的多义性和民族的政治化建立了二者核心范畴的对接关系。作为极具号召力的大众政治思潮,民族主义追求我族与他族的内外区分,民粹主义强调精英与民众的上下区分,由于动员话语的关联、对抗目标的合一和政治光谱的趋同,两种思潮的动员结构出现了纵横交叉。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最终合流,本质上是两种历史路径不同的政治思潮通过核心范畴对接、动员结构重叠而实现的结果。这一合流强化了极端右翼的意识形态力量,增强了反建制力量挑战和变革既有政治秩序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粹主义 民族主义 人民主权 民族国家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人民”一词的宪法学反思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娟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9,共6页
反思人民的涵义,我们发现:"革命政治"意义上的人民与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人民相去甚远;"人民意志绝对正确"的观念使得我们从不承认代议机关权力的有限性;对于人民主权原则法国式的、整体化的理解,使人民在"主权&q... 反思人民的涵义,我们发现:"革命政治"意义上的人民与民主政治意义上的人民相去甚远;"人民意志绝对正确"的观念使得我们从不承认代议机关权力的有限性;对于人民主权原则法国式的、整体化的理解,使人民在"主权"中难以发挥作用;而人民与国家之间本末倒置的关系甚至使得作为"主权者"的人民淹没在"国家至高利益"的"滔天洪水"中。事实上,"人民"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保护每一个人的自由与尊严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 宪政 国家 主权 人民主权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家主权思想的演化谱系与核心线索
19
作者 张南燕 刘建飞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2,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国家主权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揭示了国家主权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和实践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主权形式及主权性质做出基本判断,提出了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国家主权思想;列宁提出了“无产阶... 马克思主义国家主权思想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揭示了国家主权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和实践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主权形式及主权性质做出基本判断,提出了以人民主权为核心的国家主权思想;列宁提出了“无产阶级国家如何建立主权”的时代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思想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建立和巩固国家主权”的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主权思想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时代要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并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之问。马克思主义国家主权思想伴随着历史演进而不断发展,对内坚持“人民主权”与对外坚持“和平外交”是贯穿其中的两条核心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国家主权思想 人民主权 和平外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民主行政的实现与现实:价值、制度与技术--文森特·奥斯特罗姆民主行政思想评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孔凡宏 张继平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8-52,共5页
作为民主行政理论的开拓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突破了政治/行政二分,以"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公民的平等与自由等为价值诉求,模拟多中心体制形塑了美国联邦制与公共服务产业的制度安排,以培养公民精神和多组织安排的协调模... 作为民主行政理论的开拓者,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突破了政治/行政二分,以"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主权"、公民的平等与自由等为价值诉求,模拟多中心体制形塑了美国联邦制与公共服务产业的制度安排,以培养公民精神和多组织安排的协调模式等为技术(操作)层面的支撑,实现了民主行政的完整建构。但在现实中,民主行政在价值、制度与技术(操作)层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和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行政 官僚制 人民主权 交叠管辖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