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官场现形记》与晚清“新政”及鲁迅的误解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学钧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138,共7页
鲁迅对《官场现形记》创作意图及主题判断是有误的,小说并非因庚子事变的刺激为迎合"时人嗜好"满足于"谴责"———"谩骂"而作,而是起因于1903年李伯元及中国社会经历了对晚清"新政"由满怀希望... 鲁迅对《官场现形记》创作意图及主题判断是有误的,小说并非因庚子事变的刺激为迎合"时人嗜好"满足于"谴责"———"谩骂"而作,而是起因于1903年李伯元及中国社会经历了对晚清"新政"由满怀希望到彻底失望,旨在揭露"新政"腐败的根源和真相。它集中描写晚清"新政上谕"发布后,中国专制政体与国际化市场相结合,导致官员权力与金钱贪欲的无限制结合,以至权力和人格商业化,使官场腐败像瘟疫一样漫延的种种现象,揭露专制政体是"新政"腐败的总根源和"伪改革"的原因,呼应了唤起人们认清"专制政体为大众之公敌"的政治启蒙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伯元 《官场现形记》 鲁迅 谴责小说 晚清“新政” 创作意图 创作主题 中国古代小说
下载PDF
清末官僚体制对新式官报发展的双重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河清 张晓锋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37,119,120,共18页
清末新式官报在报刊史领域长期未能受到应有重视,本文以官僚体制与新式官报的关系为切口,试图提出新看法。研究发现,在"新政"语境下,官方对新式官报给予了较多强调,并借助官僚行政的纵向体制助推了官报的创设、发行和派销,让... 清末新式官报在报刊史领域长期未能受到应有重视,本文以官僚体制与新式官报的关系为切口,试图提出新看法。研究发现,在"新政"语境下,官方对新式官报给予了较多强调,并借助官僚行政的纵向体制助推了官报的创设、发行和派销,让官方媒体在短时间内便覆盖全国。然而,官僚体制本身存在的行政惰性、上下级行政动作不一致、地方官僚的敷衍了事等问题,让新式官报在内容设置、经费安排、发行派销等层面均与最初的政治构想存在差异。质言之,新式官报的快速扩张得益于官僚体制的行政推广,而官报始终难以形成强而有力的社会影响,则同样受困于官僚体制的惰性。新式报刊与官僚体制的辩证关系,构成了晚清官报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结构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新式官报 官僚体制
原文传递
论“中体西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被引量:3
3
作者 赵燕玲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3-146,共4页
“中体西用”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理论,它指导了晚清的三次现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但是,“中体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和保守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早期现代化的深入。
关键词 中体西用 现代化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下载PDF
清末阅报社团述论 被引量:3
4
作者 高俊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6-163,共8页
阅报社团在清末新政时期的兴起,是近代以来社会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产物。戊戌之后白话报刊的崛起促进了以底层社会民众为对象的社会教育活动,在官方和民间人士的共同提倡之下,阅报社团在各地得以广泛组建,其所从事的阅报、讲报... 阅报社团在清末新政时期的兴起,是近代以来社会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产物。戊戌之后白话报刊的崛起促进了以底层社会民众为对象的社会教育活动,在官方和民间人士的共同提倡之下,阅报社团在各地得以广泛组建,其所从事的阅报、讲报活动在清末最后数年间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增进民众智识与开通社会风气方面起到了一定成效。阅报社团所采用的种种社会动员策略,也为之后的历次民众运动所借鉴,至今依然是行之有效的舆论宣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报刊 阅报社团 清末新政
下载PDF
清末学制改革中《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之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钱广福 《怀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65-66,共2页
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先后任命张百熙、张之洞制定了两个学制,即《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通过比较这两个学制制定的背景及其内容,可知:由于制定者的主观原因,造成了《壬寅学制》被《癸卯学制》取代的必然。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壬寅学制》 《癸卯学制》张百熙 张之洞
下载PDF
养蒙资源与观念整合:强国保种话语下新政蒙学与女学的互动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江露露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12-118,共7页
强国保种是清末新政时期蒙学与女学得以发展的缘由之一,晚清士大夫对女学的期待包括“母强则国强”“保种救国”。这种源自西式进化论理论模式的“强国保种”话语,在与清末蒙学建设所秉承的“中体为本”原则相结合后,使得以儒家思维为... 强国保种是清末新政时期蒙学与女学得以发展的缘由之一,晚清士大夫对女学的期待包括“母强则国强”“保种救国”。这种源自西式进化论理论模式的“强国保种”话语,在与清末蒙学建设所秉承的“中体为本”原则相结合后,使得以儒家思维为主导的新政改革者能将蒙养院师资上溯与三代女学相承接,并将蒙养教育机构蒙养院的建设与传统育婴堂相整合,最终出台《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此后陆续出台的女学章程,也让女学在国家保障下获得了发展。清末儿童启蒙教育与女学存相互作用、共生发展,其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转化是稳健改革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养院 女学 强国保种 清末新政
下载PDF
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以《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来考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绍军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6-39,共4页
考察《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可知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在教育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学制、废除科举、设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等,清的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教育改革 学制 科举 行政机构
下载PDF
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以《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来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绍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323-324,327,共3页
考察《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可知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在教育领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制定学制、废除科举、设立新的教育行政机构等,清的教育改革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进步意义。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教育改革 学制 科举 行政机构
下载PDF
清末新政期间张家口兴学措施论列
9
作者 肖守库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5-79,共5页
清末新政期间,张家口新学渐起,建立健全教育机构,大力推进普通教育,不断扩大新式学堂,切实关注女子教育,重点鼓励日本留学,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各项兴学措施得力有效。自此,张家口传统教育的关隘被打破,近代教育艰难起步。
关键词 清末新政 张家口 近代教育 措施
下载PDF
清末川省师范教育研究的典范——读《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
10
作者 何志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2-23,26,共3页
《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一书,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史实重建的基础上,通过对清季四川各类师范教育的细致考察和深入分析,完整勾画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揭示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特点... 《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一书,运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史实重建的基础上,通过对清季四川各类师范教育的细致考察和深入分析,完整勾画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历程,揭示了清季四川师范教育发展的特点与成就,对清季四川整体教育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近代教育转型、本土化创新等问题的研究均有重大贡献,实为目前学界研究区域师范教育史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清末新政 教育转型 四川
下载PDF
河北书院的近代改制研究
11
作者 吴洪成 刘园园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64-173,共10页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河北的书院也与全国一样,发端于唐末五代,至清代达到高潮。晚清以后,书院教育制度日趋僵化、衰败。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下,出于适应教育改革、培养近代新式人才的需要,书院改制成为趋势。河北书院在维新运动的冲... 书院是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河北的书院也与全国一样,发端于唐末五代,至清代达到高潮。晚清以后,书院教育制度日趋僵化、衰败。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下,出于适应教育改革、培养近代新式人才的需要,书院改制成为趋势。河北书院在维新运动的冲击下,在清末"新政"时期纷纷依照"新学制"规定改为学堂,大体完成了旧有教育资源的近代转换,为河北现代教育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 书院 维新变法 清末“新政” 近代改制
下载PDF
从几起讼案看清末东北蒙旗局势的变化
12
作者 德力格尔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12,共4页
蒙旗内部及蒙旗之间屡屡发生争讼案件,是清末东北蒙旗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透过这些案件,我们可以看到清末东北蒙旗统治腐败、经济困窘、社会动荡的事实;同时,也可以看到俄日侵略渗透和蒙古王公上层离心倾向日益明显的状况。总之,蒙旗... 蒙旗内部及蒙旗之间屡屡发生争讼案件,是清末东北蒙旗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透过这些案件,我们可以看到清末东北蒙旗统治腐败、经济困窘、社会动荡的事实;同时,也可以看到俄日侵略渗透和蒙古王公上层离心倾向日益明显的状况。总之,蒙旗作为清王朝安定后方和稳定边疆的作用已经不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东北蒙旗 局势
下载PDF
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泉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7,共7页
新政期间 ,清政府推出了“振兴农务”的新政策 ,并出台了一系列政令或措施 ,如农务行政机构专门化、引进近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制度安排、放垦及奖励公司等。这些作为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制度供给 ,显示了政府在政策制定的目标和视野上的根本... 新政期间 ,清政府推出了“振兴农务”的新政策 ,并出台了一系列政令或措施 ,如农务行政机构专门化、引进近代农业生产要素的制度安排、放垦及奖励公司等。这些作为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制度供给 ,显示了政府在政策制定的目标和视野上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方面标志着国家干预经济方式的改变 ;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国家在组织和发挥农业生产方面职能的进化 ,是国家对农业管理的开端 ,符合时代之需要 ,因而构成了中国农业经济近代化及农业经济制度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供给 晚清新政 农业政策 社会绩效
下载PDF
伍廷芳与清末新政法律改革 被引量:3
14
作者 于建胜 张礼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6-100,共5页
 伍廷芳精通中外法律,是近代著名法制改革家。在清末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时,主持并参与修订法律工作,把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与实践引入修律的整个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删改与创新,进而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固有面貌,在一定意...  伍廷芳精通中外法律,是近代著名法制改革家。在清末担任修订法律大臣时,主持并参与修订法律工作,把近代西方法律思想与实践引入修律的整个活动中,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删改与创新,进而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制的固有面貌,在一定意义上宣告了传统法制体系的历史性终结,推动中华法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廷芳 清朝末年 法律改革 新政 法律思想 法律结构 法制观念
下载PDF
清末新政期间新疆警政的创建与发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卫宾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清末新政初期,新疆地方政府应编练新军之要求,于1903年组建新疆巡警兵,开启了新疆警政建设的历史之门;1906年,署理巡抚吴引荪遵照巡警部政令对新疆警政重加整顿,使新疆巡警初步成型;在预备立宪计划的严格限定下,新疆警政建设发展迅速,至... 清末新政初期,新疆地方政府应编练新军之要求,于1903年组建新疆巡警兵,开启了新疆警政建设的历史之门;1906年,署理巡抚吴引荪遵照巡警部政令对新疆警政重加整顿,使新疆巡警初步成型;在预备立宪计划的严格限定下,新疆警政建设发展迅速,至1911年,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化、规模化和职业化的近代警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新疆 警政 近代化
原文传递
清末新政对民生问题的恶性操作与社会矛盾的激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陆兴龙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清末新政是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改革过程中,清政府面对由战争赔款和举办新政经费所引起的财政危机,通过各种额外的赋税加征,直接将经济压力转嫁给广大农民,使得农民对新政的态度由不理解、不支持转向排斥和仇视... 清末新政是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改革过程中,清政府面对由战争赔款和举办新政经费所引起的财政危机,通过各种额外的赋税加征,直接将经济压力转嫁给广大农民,使得农民对新政的态度由不理解、不支持转向排斥和仇视,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的以反对新政为标志的农民与政府之间公开的暴力冲突。尽管农民对新政不加区分的抗拒带有很大的非理性成份,却使得新政的推行失去了执行的社会基础,最终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财政危机 抗捐税斗争
下载PDF
国家能力的削弱及割裂:清末新政与立宪改革的困境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鸿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清末新政与立宪改革是近代中国政治转型中的关键时期,面对王朝将倾的统治危机,清政府企图通过全面改变原有的政治架构来达到重新集权的目的。匆忙的官制改革削弱了国家调控能力,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减少了国家汲取能力,科举制取消后官方意... 清末新政与立宪改革是近代中国政治转型中的关键时期,面对王朝将倾的统治危机,清政府企图通过全面改变原有的政治架构来达到重新集权的目的。匆忙的官制改革削弱了国家调控能力,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减少了国家汲取能力,科举制取消后官方意识形态的瓦解降低了国家合法化能力,谘议局的产生解构了国家强制能力,从这四个变量的观察可以梳理出新政改革在推行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家在近代化的转型中缺乏有效的国家治理能力,从而导致清末新政立宪改革和国家建设走向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能力 清末新政 国家建设
原文传递
废科举前后翰林文人群体的自救活动与知识转型
18
作者 杨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清末十年,长久以来地位尊崇的翰林文人群体,受到新政持续冲击,面临“政”“学”双重危机。如何调适因应,找到新定位,实现转型,成为一大难题。为此,编纂新书、办讲习馆,皆是翰林文人群体持续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可以视为他们的“自救活动... 清末十年,长久以来地位尊崇的翰林文人群体,受到新政持续冲击,面临“政”“学”双重危机。如何调适因应,找到新定位,实现转型,成为一大难题。为此,编纂新书、办讲习馆,皆是翰林文人群体持续不断的尝试和努力,可以视为他们的“自救活动”。这些自救活动既往所知有限,现可通过深度解读翰林文人群体的文集、日记而揭示出来。这既反映了新政时期安置旧人的复杂较量,也展示了政治和文化格局剧变时代,旧精英群体寻找新定位和知识转型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翰林文人群体 清末新政 孙家鼐 恽毓鼎 徐兆玮
下载PDF
晚清“新政”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近代经济的萌芽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伟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0,共6页
晚清的“新政” ,过去学术界多从清朝统治者为挽救其统治地位的角度加以研究 ,几乎全盘否定。近年来 ,学者对旨在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的晚清“新政” ,在推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作了一些肯定。就是在地处西北边疆的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 晚清的“新政” ,过去学术界多从清朝统治者为挽救其统治地位的角度加以研究 ,几乎全盘否定。近年来 ,学者对旨在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的晚清“新政” ,在推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作了一些肯定。就是在地处西北边疆的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晚清“新政”的推行 ,也在“练兵”、“兴学”、“商务”、“工艺”等方面有所变革 ,使新疆地区近代化经济有所萌芽。尽管这些变革和萌芽未改变其原有根深蒂固的封建经济制度和政治体制 ,但是却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是冲破新疆经济发展桎梏的有力武器 ,必然会由萌芽而成长、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新政” 新疆维吾尔族地区 近代经济
下载PDF
浅论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佳梅 李跃利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S1期78-84,共7页
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清末新政。其中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一项内容。清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废除了科举制,兴办了大量的... 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清末新政。其中教育改革是清末新政中最富有积极意义的一项内容。清政府在教育改革中废除了科举制,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堂,颁布了新的学制,健全了教育行政机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清末的教育改革并没有脱离"中体西用"的原则,并且改革滞缓,当然也没有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新政 教育改革 认识 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