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限制逻辑再限制科学: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科学? 被引量:20
1
作者 朱晓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8,164,共19页
李约瑟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应该是个弱问题,甚至假问题。强问题应该问: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科学;真问题应该去探索:为什么欧洲产生科学。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演绎逻辑。进一步提出主谓结构的... 李约瑟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应该是个弱问题,甚至假问题。强问题应该问:为什么中国产生不了科学;真问题应该去探索:为什么欧洲产生科学。爱因斯坦认为科学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演绎逻辑。进一步提出主谓结构的语言是产生演绎逻辑的必要条件,因为逻辑命题也是主谓结构。汉语有不同于印欧语的语法原理:句子结构以话题—说明为主,主谓结构只是其中一个特例;各层语法单位"词—短语—句子"同构;句子成分的主要功能是起对比作用。这些语法原理规定了中国式推理方式(秦人逻辑)以同构推演和对比推演为主。以往讨论李约瑟问题的大多以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哲学观念等外因为主,但也许只有在内因确定之后,讨论外因才有意义。由此,提出一个科学产生三期(语言期、逻辑即形式科学期、经验科学期)六阶理论:1A)主谓不占优势的前逻辑阶段,1B)主谓为主语言的逻辑筑基阶段;2A)形式即演绎逻辑阶段,2B)发展出其他形式化系统(各种几何、各种逻辑、数学、电脑语言)的阶段;3A)发展出实证检验的经验科学的个体形态前阶段,并将之系统化范式化的后阶段,3B)经验科学社会化阶段。前五个阶段是由内因决定的思维—工作方式,最后一个阶段才由外因起抑制或促进作用。总之,科学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演绎逻辑,而逻辑最初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以主谓结构作为主导句式的语言。主谓结构虽然普遍存在,但把它在推理过程中作为唯一合法的句式,这有一定的随机性;也就是说,逻辑的出现在发生学上多少具有偶然性。不过,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并行动起来,把自然语言中非主流的主谓结构提升为推理说理过程中唯一合法的句式,从而促进科学发展,这有一定的必然性。这方面过去一百年来我们在世界上做得名列前茅。如果有意识地在教育中加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必要论 主谓结构 演绎逻辑 逻辑起因 科学起源 李约瑟难题
下载PDF
库恩的范式理论与“李约瑟难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长福 幸小勤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73,共6页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直接关涉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的确存在矛盾,以"范式"论的观点来看,其原因显然在于:其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明显"范式"缺失;其二,正是因为范式缺失... "李约瑟难题"的解答直接关涉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认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的确存在矛盾,以"范式"论的观点来看,其原因显然在于:其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明显"范式"缺失;其二,正是因为范式缺失,因此无法实现范式之间的更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就不能形成连续的过程;其三,因此,有朝一日(事实上,这一天是在近代开始的时候),这种不连续必然造成断裂情形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恩 范式理论 李约瑟难题
下载PDF
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谈“汤浅现象”与“李约瑟难题”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喆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根据“汤浅现象,”中国在15世纪前曾是世界科技中心,而“李约瑟难题“则告诉我们,中国尔后在很长时期却没有保持住科技的优势并发育出近代科学。究其原因,体制的制约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倡导,随着科教兴... 根据“汤浅现象,”中国在15世纪前曾是世界科技中心,而“李约瑟难题“则告诉我们,中国尔后在很长时期却没有保持住科技的优势并发育出近代科学。究其原因,体制的制约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倡导,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科技发展势头迅猛,但各种体制问题仍然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可以说,创新推动科研发展的经济体制,创新科技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教育体制,建立现代科研制度,是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浅现象 李约瑟难题 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
下载PDF
“李约瑟之谜”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兼谈西部大开发的产权制度建设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建德 王云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7,共7页
“李约瑟之谜”提出了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的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是由于没有建立有效的产权及其保护制度。西部大开发要获得成功 ,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
关键词 “李约瑟之谜” 工业革命 产权制度 西部开发 新制度经济学 产权保护
下载PDF
基于战争视角的“李约瑟之谜”的一个新解释 被引量:6
5
作者 靳清 贾全星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8,共8页
"李约瑟之谜"的讨论已经很多,虽皆粲花之论,却难成气象。中国与欧洲如此霄壤之别的历史结果背后必然有其支配历史的现象。我们能够想得到的各种现象,比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等,战争似乎更能担当这一角色... "李约瑟之谜"的讨论已经很多,虽皆粲花之论,却难成气象。中国与欧洲如此霄壤之别的历史结果背后必然有其支配历史的现象。我们能够想得到的各种现象,比如社会制度、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地理环境等,战争似乎更能担当这一角色,因为它关乎个人、民族、国家的生存与安全。中国没有先于西方发生工业革命,不是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是"没做什么"。中国,这个天朝上邦乐于"正其谊","明其道",用朝贡体系襟带四周,所以容易成为"睡狮"。战争对技术的需求是急迫的、大量的、也是苛刻的。战争与技术发明、发现之间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本文用计量的方法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之谜 技术 战争 协整关系
原文传递
李约瑟之谜的思考和探讨——系统动力学的解释 被引量:5
6
作者 汪立鑫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1-59,70,共10页
对李约瑟之谜的已有解释分为工商业畸型论、政经制度缺陷论、文化约束论、人口土地比率决定论、不可逆演化论等五大类。文章认为,要进一步解释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根源,探索范围就不能只局限于在社会系统内部,而是要追溯到自然约束... 对李约瑟之谜的已有解释分为工商业畸型论、政经制度缺陷论、文化约束论、人口土地比率决定论、不可逆演化论等五大类。文章认为,要进一步解释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根源,探索范围就不能只局限于在社会系统内部,而是要追溯到自然约束条件的特殊性,这其中尤其要深入探索特殊的自然约束条件下特定社会发展形态形成的深层的系统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之谜 社会缺陷论 自然条件约束论 “停滞”模型
下载PDF
哲学建设: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月鸿 蒋芳 刘登伟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9-327,共9页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但一些"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向未来30年的科技强国建设,首先必须深入探查问题表面症状背后的根源,找到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阻力,开出针对性的药方。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q...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但一些"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向未来30年的科技强国建设,首先必须深入探查问题表面症状背后的根源,找到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阻力,开出针对性的药方。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历史脉络和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哲学根源进行分析推演,提出"哲学的贫困"可能是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源;并从哲学对科学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哲学的贫困"是我国无法建立自主的科学体系、原始创新匮乏、科学大师缺失、学术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哲学建设的特点和困境,引用孟子关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论述进行类比,提出哲学建设是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应当采取"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的策略,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实施;同时,也要在哲学的引领下进行更加统筹平衡、系统深入、成熟定型的科技改革,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奠定现实和长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李约瑟难题 钱学森之问 哲学的贫困 哲学建设
原文传递
亚美文化连续体背景下的科学——“李约瑟问题”的人类学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纪潮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60,共16页
“科学”是西方话语霸权中的术语。亚美文化连续体是西方文明以外的一个普遍性的人类学现象,它以宇宙整体性、连续性为特征。亚美文化连续体中的“科学”受意识形态的约束,与西方文明中的“科学”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李约瑟问题”实际... “科学”是西方话语霸权中的术语。亚美文化连续体是西方文明以外的一个普遍性的人类学现象,它以宇宙整体性、连续性为特征。亚美文化连续体中的“科学”受意识形态的约束,与西方文明中的“科学”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李约瑟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它的学说根源是社会单线发展的进化论。在亚美文化连续体的背景下面,不存在李约瑟所质疑的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问题。西方术语体系中的“李约瑟问题”只是亚美文化连续体中的一个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人类学 亚美文化连续体 李约瑟问题
下载PDF
资源禀赋、制度变迁与中国科技兴衰——李约瑟之谜的科技加速进步假说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冬 孔庆峰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1-329,共9页
科技进步由自身常规发展和制度创新冲击共同决定:常规的科技进步速度相对固定,主要决定于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制度创新导致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速度又决定了科技进步加速度的变化。这是科技发展的机制。中国的地理禀赋及其分布差异、大... 科技进步由自身常规发展和制度创新冲击共同决定:常规的科技进步速度相对固定,主要决定于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制度创新导致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速度又决定了科技进步加速度的变化。这是科技发展的机制。中国的地理禀赋及其分布差异、大一统格局和儒家思想体系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中国相较欧洲各国更多的人口规模,从而中国比欧洲各国拥有更快的常规的科技发展速度。而受人口规模、科技进步、制度整体水平、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国制度变迁速度(科技进步加速度)相较欧洲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在发展初期,中国具有更快的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后来随着中欧科技发展史上两个拐点的到来,中国逐渐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方面先后被欧洲超越,并迅速大幅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之谜 科技进步 制度变迁 资源禀赋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李约瑟难题Ⅰ涉及的历史观问题及一个尝试性解释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力群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文章综述了对这个问题的几种著名的解释,并对金观涛、樊洪业和刘青峰的观点提出了疑问。进一步指出,李约瑟难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事件,而历史具有不可逆性;科学事业是一... 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文章综述了对这个问题的几种著名的解释,并对金观涛、樊洪业和刘青峰的观点提出了疑问。进一步指出,李约瑟难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事件,而历史具有不可逆性;科学事业是一个社会性事业,甚至是全人类的事业。在这种情况下,要解释李约瑟难题Ⅰ,就要引入关于社会系统的分类学理论。文章引入文化人类学中基于常识和逻辑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以及波普尔关于自主的世界Ⅲ的思想,对李约瑟难题Ⅰ进行尝试性解释。基本结论是:我们将不得不承认一个"得天独厚的希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Ⅰ 文化唯物主义 世界Ⅲ原型
下载PDF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再谈李约瑟难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昕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全球化浪潮下,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冲突与共生中实现当代民族文化的转型与复兴成为必然的走向。在此背景下,重提"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就在于,此中诸多难与全球工业化... 全球化浪潮下,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冲突与共生中实现当代民族文化的转型与复兴成为必然的走向。在此背景下,重提"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就在于,此中诸多难与全球工业化融合的因素,特别是文化因素阻碍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阻碍着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途径首先是要增强国家竞争的硬实力,其次要增加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因素,再次要提高全民教育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李约瑟难题 文化软实力
原文传递
从“滴定”到“积淀”:超越“李约瑟问题”的力作——试评孙小淳教授新书《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
12
作者 任春光 杨小明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孙小淳教授新书《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以“文明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恢弘历程进行了新的发掘和展示,在超越“李约瑟问题”的同时实现了中国科技史透视和通史编撰的范式和方法的创新,对中国科技史研究和普及具有重要的示... 孙小淳教授新书《文明的积淀:中国古代科技》以“文明的视角”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恢弘历程进行了新的发掘和展示,在超越“李约瑟问题”的同时实现了中国科技史透视和通史编撰的范式和方法的创新,对中国科技史研究和普及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的积淀》 孙小淳 李约瑟问题
原文传递
“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的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朝玮 樊洪海 +2 位作者 刘刚 王雅玲 张婷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5-20,共6页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分析"李约瑟难题"在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石油科技史中的不同表现,探讨中国石油科技史中"李约瑟现象"的原因,可获得加强中国石油科...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分析"李约瑟难题"在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石油科技史中的不同表现,探讨中国石油科技史中"李约瑟现象"的原因,可获得加强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的启示:大力实施石油科技创新战略,如创建中国石油科技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石油科技研究院,制定培养中国石油科技精英人才的"珠峰计划",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科技研发中心,聘用外籍石油科研人才进驻国内石油科研机构等,从而促使中国早日重新成为世界石油科技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石油科技 创新型人才 珠峰计划 国际化
下载PDF
“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天祥 王克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严复等学者引进了西方的科学逻辑并以儒学的格物致知概念对其进行格义,这不仅促进国人对于科学逻辑的理解与接受,也凸显了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而指向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格义,则进一步为中国传统科学逻辑思想的发现提供了... 严复等学者引进了西方的科学逻辑并以儒学的格物致知概念对其进行格义,这不仅促进国人对于科学逻辑的理解与接受,也凸显了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而指向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格义,则进一步为中国传统科学逻辑思想的发现提供了线索。这使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中的观察、归纳和以推类提出假说等科学逻辑内容得以被发现,呈现了中国传统科学逻辑思想的丰厚意蕴。而格物致知的科学逻辑意蕴从程朱理学到阳明心学的弱化变迁,则从思维形式上解答了李约瑟难题,从反面展示了科学逻辑的价值,为新时代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致知 格义 科学逻辑 程朱理学 李约瑟难题
原文传递
Diagnosing the Cause of Scientific Standstill, Unravelling the Needham Puzzle
15
作者 刘迎秋 刘春江 《China Economist》 2007年第5期83-96,共14页
There are diverse opinions about how to solve the Needham Puzzle. Such opinions or schools of thought can be rough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theories of a)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b) empirical trial and error, and c) p... There are diverse opinions about how to solve the Needham Puzzle. Such opinions or schools of thought can be rough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theories of a)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b) empirical trial and error, and c)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lthough each school of thought makes sense, they all fail to fully uncover the main reason why, in modern history, China lagged behind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our opinion, the correct solution is to draw on historical experiences, integrate all schools of thought, proce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defini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boost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basic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en government service functionality, actively develop NGOs, and open more widely to the outside world, with a view of pushing forward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dham puzz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DERNIZATION drive.
下载PDF
也论李约瑟难题——从科学主体的人格角度进行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慧君 宁文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7,共4页
从科学主体的人格角度,李约瑟难题指的是科学主体的依赖自然、听天由命和依赖皇权、唯诺圣人的“依附性人格”,该人格是由于中国古代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封闭的社会环境(包括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所导致的,而这也正是导致我国科... 从科学主体的人格角度,李约瑟难题指的是科学主体的依赖自然、听天由命和依赖皇权、唯诺圣人的“依附性人格”,该人格是由于中国古代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封闭的社会环境(包括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所导致的,而这也正是导致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改变我国落后的科学技术现状,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建立民主的社会制度和宽松的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科学主体 独立人格 环境 启发
下载PDF
近年来经济学界关于“李约瑟之谜”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晔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6-91,共6页
本文从"李约瑟之谜"问题的提出及表述出发,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李约瑟之谜"的成果进行了分类介绍及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李约瑟之谜"的一般解释,即李约瑟之谜产生的原因是多维度的,地理环境、... 本文从"李约瑟之谜"问题的提出及表述出发,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研究"李约瑟之谜"的成果进行了分类介绍及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李约瑟之谜"的一般解释,即李约瑟之谜产生的原因是多维度的,地理环境、文化模式、经济结构、政治制度这四个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其中地理环境又是其他三项形成的先导性因素,而独特的东方儒学文化、自给自足的租佃型的封建地主制、对外封闭对内一统的中央集权式的官僚层级制度三位一体,共同作用,构成了中国封建制社会长期维持的超稳定结构,极大地遏制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的建立以及科学革命在中国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之谜 地理环境 文化模式 经济结构 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从宋代“客星”到中国“天眼”中的脉冲星——“李约瑟难题”试答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承民 杨佚沿 支启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21,共7页
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与当今中国"天眼"——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目标——脉冲星的关系。针对宋朝天文学家记录的客星与FAST正在进行的脉冲星观测,详述了宋代客星记录在世界科技史上的贡献;介绍了脉... 研究和分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辉煌成就与当今中国"天眼"——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科学目标——脉冲星的关系。针对宋朝天文学家记录的客星与FAST正在进行的脉冲星观测,详述了宋代客星记录在世界科技史上的贡献;介绍了脉冲星发现历史与基本天体物理特征,以及脉冲星作为FAST科学目标的意义。以客星到脉冲星的千年追寻为线索,探索和尝试回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现代科学是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长期探索结晶,中国在科学早期的发育过程中播撒了创新火种,而西方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不断完善了科学体系,其中东西方科技的交流与传播得益于蒙古帝国在丝绸之路的远征与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中子星 引力波 FAST 李约瑟难题
原文传递
再论“李约瑟难题”——兼评《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被引量:1
19
作者 钱兆华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4-48,86,共6页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和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搞清楚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并且用所谓"辩证"的、"联系"的...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和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搞清楚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并且用所谓"辩证"的、"联系"的观点把它们混为一谈所致。我们只要运用概念明晰的形式逻辑方法对之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约瑟难题"完全是一个毫无研究价值的"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中国科学 西方科学 科学 技术
下载PDF
李约瑟之谜与经济转型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晓舫 刘景平 张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7-125,共9页
以经济活动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演绎,可以得到资源、资本和社会力三种经济方式。从对资源的劳动积累角度考察经济活动的资源转型,只有社会力经济方式才能实施转型,资源和资本两种经济方式与经济转型无关,这一结论暗示"李约瑟之谜... 以经济活动的数学模型为基础,通过演绎,可以得到资源、资本和社会力三种经济方式。从对资源的劳动积累角度考察经济活动的资源转型,只有社会力经济方式才能实施转型,资源和资本两种经济方式与经济转型无关,这一结论暗示"李约瑟之谜"中论及的科技和经济等主要条件不构成经济转型的因素。在"李约瑟瓶颈"的情境中实施以生活质量正向改善为目标的经济转型,模型演绎的结论是:必须首先对社会力进行正向调整,而后进行负向调整。史实佐证了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之谜 资源 资本 社会力 经济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