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嵩县果酒厂晋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文浩 李红 李娟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8,共6页
1987年4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嵩县果酒厂清理出一座晋墓,墓中出土有陶人物俑和动物俑、铜镜、铁镜、银钗等随葬品。推测此墓年代为西晋中晚期贵族夫妇墓。
关键词 嵩县 人物俑 西晋中晚期
原文传递
洛阳关林大道唐墓(LNGM56)发掘简报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文浩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42,F0003,共7页
2005年7月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关林大道徐屯段清理出一座唐墓,时代为中唐时期。墓中出土有彩绘陶俑、动物俑、生活用具、三彩器、瓷器等随葬品。其中出土的蓝釉三彩盘制作精美,推测可能为巩义黄冶窑的产品。
关键词 洛阳 中唐时期 蓝釉三彩盘 巩义黄冶窑
原文传递
杜诗变体与词体内质——以《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彭玉平 《阅江学刊》 2010年第4期90-95,共6页
杜甫与词体的关系素受冷落,然生当盛中唐时期的杜甫,正逢词体萌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诗歌中的新变因素不仅为新的诗歌风格开辟新途,而且为词体的内质奠定了重要基础。《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的柔弱的情感、纤小的意象和轻清的... 杜甫与词体的关系素受冷落,然生当盛中唐时期的杜甫,正逢词体萌生、形成的关键时期,其诗歌中的新变因素不仅为新的诗歌风格开辟新途,而且为词体的内质奠定了重要基础。《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三首的柔弱的情感、纤小的意象和轻清的语言揭示了其诗中所蕴含的词体神理,将杜甫对于"中唐"诗风的导引和对词体的催生意义彰显出来,并大致勾勒出了杜甫在词史上留下的若干痕迹。追溯词体内质的渐进过程,需要重估杜甫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词体 中唐 神理
下载PDF
中唐时期东都士人的生活方式及其美学意蕴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昌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3-758,共6页
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以闲官的身份居住于东都洛阳。其生活方式以宴集和游赏为主,在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时又追求玄远的精神境界。从思想上讲,这主要是受到南宗禅的影响,并以白居易的中隐观为思想基础。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饮茶、... 中唐时期,白居易等人以闲官的身份居住于东都洛阳。其生活方式以宴集和游赏为主,在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时又追求玄远的精神境界。从思想上讲,这主要是受到南宗禅的影响,并以白居易的中隐观为思想基础。其对中国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饮茶、填词、私人园林和清幽淡雅的审美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 东都士人 生活方式 美学意蕴
下载PDF
中唐的民族关系与“张王”诗歌
5
作者 徐礼节 《巢湖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6-61,共6页
中唐时期唐廷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较复杂,有交流、交融,也有对抗、战争;就后者而言,唐廷不再如盛唐强盛,而处于被动、劣势地位。这些都影响着张籍、王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二人有大量作品涉及民族关系,或反映民族战争(边塞诗),或叙... 中唐时期唐廷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较复杂,有交流、交融,也有对抗、战争;就后者而言,唐廷不再如盛唐强盛,而处于被动、劣势地位。这些都影响着张籍、王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二人有大量作品涉及民族关系,或反映民族战争(边塞诗),或叙写民族交流与交融,或描绘异族风情;在艺术表现上,二人边塞诗风格凄黯感伤,以写实为主,甚至其它诗歌也多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籍 王建 民族关系 中唐 边塞诗
下载PDF
中唐敦煌壁画之“异象”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文良 晏净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161,共4页
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由盛转衰,中唐时期的艺术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变化。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这一时期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唐敦煌壁画产生了诸多"异象"。这种异象既体现为盛唐未完成壁画的"补完",也体现在题材内... 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由盛转衰,中唐时期的艺术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变化。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这一时期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唐敦煌壁画产生了诸多"异象"。这种异象既体现为盛唐未完成壁画的"补完",也体现在题材内容、色彩的转变以及"反弹琵琶"舞姿的出现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时期 敦煌壁画 异象
下载PDF
杜诗成就与中晚唐诗风
7
作者 向际宇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76-80,共5页
从中晚唐诗人对杜甫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文学主张入手,分析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文学思潮在当时的兴起和发展,列举了受到杜诗影响的主要中晚唐诗人,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社会是他们文学创作的共同基调。
关键词 中唐 晚唐 诗风 杜甫 诗歌评价 现实主义 文学创作 白居易 元稹
下载PDF
中晚唐时期边塞诗中长城的美学意境 被引量:1
8
作者 骆玮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137-140,共4页
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题材,在唐朝达到数量与艺术成就的巅峰。盛唐的边塞诗激昂奔放,中晚唐边塞诗沉郁悲凉。长城是中晚唐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或指代苦寒的边塞战场,展现雄浑悲凉的壮美;或借指古代的英勇战将,展现感慨万... 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题材,在唐朝达到数量与艺术成就的巅峰。盛唐的边塞诗激昂奔放,中晚唐边塞诗沉郁悲凉。长城是中晚唐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或指代苦寒的边塞战场,展现雄浑悲凉的壮美;或借指古代的英勇战将,展现感慨万千的家国情怀;还能寄托小儿女情怀,展现含蓄的思念或无尽的同情。文章通过中晚唐历史背景介绍、边塞诗歌特点概括以及唐诗意象与意境的美学阐释,分析出长城在中晚唐边塞诗中展现的雄浑、悲壮与含蓄的美学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边塞诗 长城 美学意境
下载PDF
论唐代中期乡村控制的转型
9
作者 余世明 戴聪 《凯里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9-82,共4页
唐代中叶以前,主要以传统的乡官制度作为基本治理形式,它作为国家权力法定的组织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唐代中叶乡村组织首领的地位日趋下降,乡里制出现一大变局,开始由乡官制转变为职役制度。
关键词 唐代中期 乡村控制 村落化 富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