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杨长清 董贺平 李刚 《海洋地质前沿》 2014年第7期17-21,33,共6页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古生界海相与中、新生界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沉... 南黄海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克拉通基础上发育的中、古生界海相与中、新生界陆相多旋回叠合盆地。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对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及其形成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沉积了较全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发育第四系—新近系、中—下三叠统青龙组、上二叠统、下二叠统—上泥盆统、中—下志留统,奥陶系—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变质岩系等7套地震地质层序;主要经历了前震旦纪基底形成、震旦纪—早古生代克拉通发育、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稳定台地—陆内裂陷、晚三叠世—古近纪形成与抬升剥蚀及新近纪-第四纪坳陷沉降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多旋回叠合盆地 中、古生代 地震层序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
下载PDF
江汉平原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25
2
作者 李昌鸿 刘新民 +2 位作者 付宜兴 王有来 郭战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8,共5页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 印支期以来江汉平原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中、古生界的构造特征总体以南北造山对冲挤压为特点,形成南部受控于雪峰-江南造山带的八面山-大磨山弧形构造带和北部受控于东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大洪山弧形构造带两大弧形构造体系,且以南部弧形构造带为主体。早燕山期是弧形构造的主要发育期,南部弧形构造带首先形成雏形,前缘断裂为问安寺-纪山寺-潜北-天门河断裂,随后秦岭-大别碰撞造山,产生自北东向南西的挤压应力,北部大洪山弧形构造带开始发育,并对南部弧形构造带产生叠加和改造作用,在荆州-大冶地区形成对冲干涉构造带;晚燕山-早喜山期,构造负反转,荆州-沔阳地区强烈断陷,使得对冲干涉构造带隐伏于江汉盆地白垩-新近系之下,成为隐伏前锋构造。多期次的构造作用,使研究区发育挤压收缩构造、走滑压扭构造及伸展反转构造三大类基本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界 构造格架 弧形构造 构造样式 构造演化 江汉平原区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21
3
作者 梁杰 张鹏辉 +2 位作者 陈建文 龚建明 袁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9,共10页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的后期叠加改造或破坏,油气保存条件成为关乎该区海相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要素。为此,从构造运动与烃源岩条件、盖层特征、岩浆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多个方面对该盆地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2个主要阶段(中—古生代海相盆地稳定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构造变格与成盆阶段)控制了区域烃源岩的发育及演化,呈现出差异性油气保存的特点;(2)相对较弱的构造改造及品质较好的厚层烃源岩发育、纵向上良好的盖层封盖性能、较弱的岩浆活动、相对封闭性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该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有利区需要同时具备的前提条件。结论认为:该盆地中部的崂山隆起构造稳定、断裂活动及岩浆活动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发育多个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且生储盖组合完整的大型构造圈闭,是该区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最为有利的远景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中—古生代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地层 构造运动 盖层特征 岩浆活动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崂山隆起
下载PDF
南黄海中古生界勘探进展及油气潜力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敏强 漆滨汶 +3 位作者 高顺莉 周峰 谭思哲 任艳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3期7-15,共9页
2005年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由新生界向中古生界转变。综合利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井资料,从地层层序、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残留盆地构造特征以及石油地质条件等几个方面阐述最近几年来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进展。... 2005年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由新生界向中古生界转变。综合利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井资料,从地层层序、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残留盆地构造特征以及石油地质条件等几个方面阐述最近几年来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进展。中古生界残留地层可以分为下构造层(震旦—奥陶系)、中构造层(志留系)和上构造层(泥盆系—三叠系)3套层系。盆地中古生界以海相沉积为主,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相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缓坡—盆地相沉积体系和海陆过渡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古生界发育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下二叠统4套区域性烃源岩,其中以二叠系栖霞组、龙潭组和大隆组烃源岩层最为有利。中古生界储层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其次是碎屑岩储层。综合分析认为,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带为中部隆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中部隆起区 中古生界 勘探新进展 油气潜力
下载PDF
下扬子海相中—古生界烃源岩发育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银国 陈清华 +3 位作者 陈建文 龚建明 吴淑玉 王建强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期8-12,共5页
下扬子沉积了巨厚的海相中—古生界,主要发育了上震旦统陡山陀组、下寒武统荷塘组、下奥陶统、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下段6套烃源岩层系,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沉... 下扬子沉积了巨厚的海相中—古生界,主要发育了上震旦统陡山陀组、下寒武统荷塘组、下奥陶统、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下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下三叠统下段6套烃源岩层系,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相类型、古地貌格局及构造演化控制。烃源岩沉积相类型以陆棚相、台地相及沼泽相为主,陆棚相以深水陆棚相为最有利的烃源岩相带。下扬子南北海槽是震旦纪—中奥陶世最有利的烃源岩发育区。受区域构造拉张的影响,下扬子曾发生多期较大规模海侵,在海侵期发育了有利烃源岩层段,主要集中在下寒武统荷塘组、下奥陶统—中奥陶统下段、下二叠统栖霞组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下三叠统下段。受华南板块在加里东运动晚期的向北挤压的影响,下扬子板块发生挤压挠曲,使得南部抬升、北部沉降,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在北部沉降区发育有利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扬子地台 沉积相 构造演化 烃源岩 中—古生界
下载PDF
南黄海中、古生界地震反射特征模拟分析与勘探对策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雷 魏贇 +1 位作者 高顺莉 姜雨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2期26-29,共4页
南黄海中部隆起地区新生界陆相沉积地层直接覆盖在中生界三叠系海相石灰岩地层之上,而新生界地层与中、古生界海相地层速度差异很大,特殊的地质特点使得由海面、海底以及新生界底界组成3个强烈波阻抗差异界面,形成了最为强烈的多次反射... 南黄海中部隆起地区新生界陆相沉积地层直接覆盖在中生界三叠系海相石灰岩地层之上,而新生界地层与中、古生界海相地层速度差异很大,特殊的地质特点使得由海面、海底以及新生界底界组成3个强烈波阻抗差异界面,形成了最为强烈的多次反射,并对能量的下传造成屏蔽。本文根据该区地质情况并结合以往采集实践,分析了南黄海中、古生界地震反射特征并进行了波动方程正演,在分析成像原因差的基础上进行了地震采集设计,利用双检拖缆采集技术进行本次地震资料的采集,最后对本次采集的成果与2002年采集的成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中、古生界 双检 地震资料采集 勘探对策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胡芬 江东辉 周兴海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南黄海盆地在以中、新生界为主开展的油气勘探历时近30年,至今未获工业油气流。而盆地中、古生界石油勘探程度很低,目前仅只有少数钻井钻遇中、古生界,对其基本油气地质条件认识存在不足。此文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盆地模拟技术,利用钻... 南黄海盆地在以中、新生界为主开展的油气勘探历时近30年,至今未获工业油气流。而盆地中、古生界石油勘探程度很低,目前仅只有少数钻井钻遇中、古生界,对其基本油气地质条件认识存在不足。此文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盆地模拟技术,利用钻井资料,类比下扬子陆区石油地质条件研究成果,对下扬子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该盆地中、古生界下一步油气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中、古生界 烃源岩 储层 盖层
下载PDF
苏北盆地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发育规律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皓月 刘倩茹 薛林福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苏北盆地与南黄海盆地属于同一构造单元,苏北盆地的烃源岩发育规律的研究对南黄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野外地质研究和69个烃源岩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分析化验数据及油气勘探资料,对苏北盆地的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厚度... 苏北盆地与南黄海盆地属于同一构造单元,苏北盆地的烃源岩发育规律的研究对南黄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野外地质研究和69个烃源岩实测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已有分析化验数据及油气勘探资料,对苏北盆地的中—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厚度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整体沿北东向展布,在中—古生界均存在多个烃源岩发育中心,并明显有向南黄海海域延伸的趋势;下古生界普遍比上古生界的热演化程度高,并具有区域不均一性,二叠系的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存在二次生烃的潜力。苏北盆地在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特征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南黄海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中—古生界 海相 烃源岩 南黄海
下载PDF
Tectonic Evolution an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Marine Mesozoic-Paleozoic Strata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被引量:12
9
作者 YUAN Yong CHEN Jianwen +3 位作者 ZHANG Yuxi LIANG Jie ZHANG Yinguo ZHANG Penghu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75-1090,共16页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lower Yangtze area in which marine Mesozoic–Paleozoic strata are widely distributed.The latest geophysical data were us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previous poor...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lower Yangtze area in which marine Mesozoic–Paleozoic strata are widely distributed.The latest geophysical data were used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 of previous poor-quality deep data.Meanwhile,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the marine Mesozoic–Paleozoic strata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were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source rocks and the reservoir and utilizing drilling and outcrop data.It is believed that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roughly underwent six evolutionary stages:plate spreading,plate convergence,stable platform development,foreland basin development,faulted basin development,and depression basin development.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has characteristics of a composite platform-fault depression geological structure,with a half-graben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with a ‘sandwich structur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Four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developed – the upper Permian Longtan–Dalong formation,the lower Permian Qixia formation,the lower Silurian Gaojiabian formation,and the lower Cambrian Hetang formation/Mufushan formation,giving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relatively good hydrocarbon potential.The carbonate is the main reservoir rock type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area,and there are four carbonate reservoir types:porous dolomitic,reef-bank,weathered crust,and fractured.There are reservoir-forming horizons similar to the typical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n the Yangtze land area developed in the South Yellow Sea,and there are three sets of complete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assemblages developed in the marine strata,with very good hydrocarbon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Yellow Sea Basin tectonic evolution HYDROCARB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arine mesozoic-paleozoic strata
下载PDF
上下源宽线地震采集技术在南黄海中部隆起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熊忠 高顺莉 +3 位作者 张敏强 徐发 周峰 侯凯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7-653,1,共7页
南黄海中部隆起区发育巨厚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良好。针对中部隆起浅部存在强屏蔽层、多次波干扰严重、中古生代地质构造复杂等不利地震地质条件,引进上下源宽线地震采集新技术,采用低频大容量气枪震源、上下源组合激发... 南黄海中部隆起区发育巨厚的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良好。针对中部隆起浅部存在强屏蔽层、多次波干扰严重、中古生代地质构造复杂等不利地震地质条件,引进上下源宽线地震采集新技术,采用低频大容量气枪震源、上下源组合激发方式增强地震波场穿透能力,拓宽地震数据频带,并配合双缆宽线地震观测系统,提高地震资料覆盖次数,压制各种干扰信息。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南黄海中、古生代地层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反射成像品质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中部隆起 中、古生代 上下源 宽线采集 信噪比
下载PDF
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盖层突破压力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东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2-365,共4页
江苏下扬子区震旦系—第三系发育多套盖层,包括寒武系下统幕府山组、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白垩系上统浦口组区域性盖层等。泥岩盖层的突破压力主要受泥岩孔隙中微孔隙和小喉道分布的控制;统计表明,盖层的突破压力随埋深的增加先是由小变... 江苏下扬子区震旦系—第三系发育多套盖层,包括寒武系下统幕府山组、志留系下统高家边组、白垩系上统浦口组区域性盖层等。泥岩盖层的突破压力主要受泥岩孔隙中微孔隙和小喉道分布的控制;统计表明,盖层的突破压力随埋深的增加先是由小变大,埋深继续增加又由大变小,说明突破压力受成岩演化控制。利用吸附法获得的吸附—脱附等温线来测定微孔结构的研究表明,盖层突破压力的变化与泥岩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微孔隙结构有关。在较低的演化阶段,泥岩具有孔隙型毛细孔结构特征,在压实作用下,孔隙度逐渐变小,突破压力不断增加。当到达较高演化阶段时,泥岩脆性增加,在地应力作用和抬升作用下,产生微裂隙,突破压力不断变小,封盖能力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压力 成岩作用 泥岩盖层 中—古生界 下扬子区 江苏
下载PDF
Hydrocarbon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Strata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被引量:7
12
作者 YUAN Yong CHEN Jianwen +5 位作者 LIANG Jie XU Ming LEI Baohua ZHANG Yuxi CHENG Qingsong WANG Jianqia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329-1343,共15页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sedimentary formation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similar to ... No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made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of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sedimentary formation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similar to that in the Sichuan Basin.Therefore,outcrop,drilling,and seismic data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petroleum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Yangtze land area,and the hydrocarbon ge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from multiple aspects,such as basin evolution and main source rocks,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preservation conditions,and structural traps.The results show that two main stages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the stable evolution stage of the Mesozoic-Paleozoic marine basin and the Mesozoic-Cenozoic tectonic reformation and basin formation stage)were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four sets of main source rocks.Reservoirs dominated by carbonate rocks,three sets of capping beds with good sealing capability,relatively weak magmatic activity,and multiple types of structural traps jointly constituted relatively good hydrocarbon-reservoir-forming conditions.There were four sets of main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s and three possible hydrocarbon reservoir types(primary residual-type hydrocarbon reservoir,shallow reformed-type hydrocarbon reservoir,and composite-type hydrocarbon reservoir)developed in the marine strata.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rine strata in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have relatively good hydrocarbon potential.The Laoshan Uplift is characterized by stable structure,complete preserved source reservoir cap assemblage,and large structural traps,and thus it is the preferred prospect zone for marine Paleozoic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CARBON GEOLOGICAL conditions exploration potential marine mesozoic-paleozoic STRATA South Yellow Sea Basin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代地层发育新认识——基于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钻探成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晓华 张训华 +2 位作者 吴志强 郭兴伟 肖国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69-2379,共11页
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埋藏浅,是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由于缺乏钻井资料约束,中部隆起中-古生界的地层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第一口钻井,也是南黄海盆地钻遇地层最深的一口全取心井.本文在... 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地层埋藏浅,是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但由于缺乏钻井资料约束,中部隆起中-古生界的地层属性一直存在争议.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第一口钻井,也是南黄海盆地钻遇地层最深的一口全取心井.本文在分析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的岩心、测井和相应多道地震资料基础上,明确了中部隆起中-古生界的地层属性:在新近系充填沉积之下,依次发育三叠系下统青龙组下段、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龙潭组,二叠系下统孤峰组、栖霞组,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和高骊山组,泥盆系五通群和志留系高家边组、奥陶系.结合地球物理测井曲线分析与区域地质认识,确定了地震反射界面T2、T8、T9、T10、T11的反射特征与对应的地质界面.中部隆起地层分布特征整体受南黄海构造运动的影响,早古生代地层平缓,断裂不发育,加里东运动造成志留系上统及中下泥盆统沉积缺失,石炭系-二叠系在中部隆起广泛发育,厚度大,二叠系最大沉积厚度约1900m,中生界残留地层分布局限,主要保存下三叠系,地层厚度变化范围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中部隆起 中-古生界 地层分布 大陆架科学钻探
下载PDF
中国松辽—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老区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康玉柱 凌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0,123-124,共4页
松辽—渤海湾盆地面积为67×104 km2,是中国较早进行油气勘探的两个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先后发现了200多个油气田,油气资源探明率在51%左右,但是目前待探明油气资源量尚有150×108 t油当量。为此,从近年来油气... 松辽—渤海湾盆地面积为67×104 km2,是中国较早进行油气勘探的两个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先后发现了200多个油气田,油气资源探明率在51%左右,但是目前待探明油气资源量尚有150×108 t油当量。为此,从近年来油气勘探重大进展、现有油气资源、中—古生界油气资源以及广泛勘探领域等方面,论述了上述两个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结论认为:该区油气资源潜力仍较大,还可在中新生界和古生界发现多个大中型油气田,近期仍然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增储上产的主力地区。同时还指出了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中新生界应向"四新"进军(新地区、新领域、新类型、新深度),积极开拓古生界,加快非常规油气勘探,以期实现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 油气资源 资源潜力 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 油气田 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中国海域深部“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与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的发现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建文 袁勇 +4 位作者 施剑 梁杰 刘俊 张银国 雷宝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3期46-57,共12页
我国近海新生代盆地之下发育更老的残留盆地,地层厚度大、分布广,但受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的约束,难以获得深部地层的有效地震反射资料,制约了盆地深部油气资源的调查与勘探。2005年以来,选择勘探程度较低的南黄海盆地,进行海上地震采集... 我国近海新生代盆地之下发育更老的残留盆地,地层厚度大、分布广,但受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的约束,难以获得深部地层的有效地震反射资料,制约了盆地深部油气资源的调查与勘探。2005年以来,选择勘探程度较低的南黄海盆地,进行海上地震采集试验与数据处理攻关,目前已形成了采集、处理技术相结合的“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应用结果表明:①获得了南黄海崂山隆起中—古生界“高覆盖次数、富低频信号及强能量”的地震采集资料;②通过多方法精细速度分析与弯曲射线的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有效压制了各类多次波,而且使更多的远偏移距资料参与了成像,获得了中—古生界“高信噪比、富低频成分、强反射能量”的地震成像资料;③在原来深部没有有效反射的崂山隆起,纵向上可以划分7个地震层序,是下扬子古生代盆地在海域的延伸。通过海域钻井证实后,首次建立了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的海相地层层序并落实了多个大型构造圈闭。研究结果认为:南黄海盆地与上扬子区的四川盆地在古生代沉积时期具有相似的沉积建造与沉积演化史,下扬子区陆上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的3套区域性烃源岩,与四川盆地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油气烃源层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覆盖次数 富低频成分 强震源能量 地震探测技术 中-古生代 崂山隆起 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苏北-南黄海盆地裂变径迹与中古生代烃源岩受热演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红 戴靖 +4 位作者 蔡乾忠 刘东鹰 孙和清 郭振轩 闫桂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5-668,共4页
通过研究苏北盆地滨海隆起、盐城/海安/白驹/高邮/洪泽/金湖等凹陷不同地质时代裂变径迹及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地震资料,进行中、古生代烃源岩受热演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滨海隆起抬升于38~15Ma,具有“构造抬升模式”特征,其... 通过研究苏北盆地滨海隆起、盐城/海安/白驹/高邮/洪泽/金湖等凹陷不同地质时代裂变径迹及南黄海盆地崂山隆起地震资料,进行中、古生代烃源岩受热演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滨海隆起抬升于38~15Ma,具有“构造抬升模式”特征,其中,古生界烃源岩与崂山隆起一样具有“不同层等熟、不同层同温”现象;各凹陷区具有“长时加温模式”特征;新生代沉积剥蚀2km。崂山隆起中、古生界沉积逾万米,构造演化可类比于滨海隆起;根据二次生烃模拟的成果,认为崂山隆起中、古生界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烃-成藏潜力,有望成为海域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 时温模式 古生界 二次生烃 苏北-南黄海盆地
下载PDF
江汉盆地南部中古生界低信噪比地区静校正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莉 查树贵 +1 位作者 刘春燕 凡睿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4期374-378,共5页
针对江汉盆地南部平原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区中古生界地层地震资料信嗓比低、成像困难的原因,认为静校正问题是制约该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主要问题。比较了多种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处理效果,发现交互迭代折... 针对江汉盆地南部平原海相中古生界地震资料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区中古生界地层地震资料信嗓比低、成像困难的原因,认为静校正问题是制约该区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主要问题。比较了多种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处理效果,发现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的效果最好。在做好初至波的拾取、剩余静校正层位和时窗的选定、速度分析与最大能量自动剩余静校正迭代等处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交互迭代折射静校正方法处理江汉盆地南部平原海相低信噪比资料,剖面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反射层次丰富,波组特征清晰,构造形态、断层等地质现象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生界 折射波 反射波 静校正 低信噪比地区 交互迭代
下载PDF
南黄海中、古生界地震波场反射特征模拟与采集技术攻关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忠 张敏强 +2 位作者 高顺莉 陈华 魏赟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72-2180,共9页
南黄海中部隆起发育巨厚的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地震资料品质差,中、古生界地震数据信噪比低导致残留盆地构造落实困难,长期制约南黄海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研究.本文首先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开展南黄海中、古生界... 南黄海中部隆起发育巨厚的中、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地震资料品质差,中、古生界地震数据信噪比低导致残留盆地构造落实困难,长期制约南黄海油气资源潜力评价研究.本文首先运用有限差分方法开展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地震波场反射特征模拟分析,认为中部隆起浅层存在强反射屏蔽层、多次波特别发育、深层有效反射能量弱是影响地震成像质量的主要原因.为了从采集环节提高原始数据质量,引进立体震源激发、双检波器接收、宽线采集和海底电缆等新技术,从震源端、接收端和观测系统几方面进行技术优化组合,联合发挥新采集技术的优势,使用立体震源拖缆宽线采集和海底电缆双检宽线采集技术在南黄海中部隆起分别开展采集方法试验,获得的新资料中、古生界地震反射信噪比和分辨率比以往的老资料更高,成像品质更好,表明新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中、古生界 地震波场模拟 立体震源 双检波器接收 宽线采集 海底电缆
原文传递
东营南坡新生界与中古生界不整合面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东旭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9-283,共5页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东营凹陷形成多期不整合面。其中新生界与中古生界不整合广泛分布于凹陷之中,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多为削超样式。不整合结构层中的风化粘土层,经过成岩压实作用,极易固结,形成非渗透层,具有很好的封堵效... 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东营凹陷形成多期不整合面。其中新生界与中古生界不整合广泛分布于凹陷之中,其上覆地层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多为削超样式。不整合结构层中的风化粘土层,经过成岩压实作用,极易固结,形成非渗透层,具有很好的封堵效应。由于风化淋滤作用,不整合面下的风化砂砾岩、碳酸盐岩等的渗透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成为输导油气甚至储集油气的有利场所。油气在不整合中运移主要通过2种方式:不整合结构层侧向输导和不整合"天窗"式垂向输导。受不整合削超或平超式、砂/泥型或泥/砂型等多种岩性组合的控制,东营凹陷南斜坡多发育地层超覆、不整合削截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不整合 新生界 中古生界 油气成藏
原文传递
凤凰X1井钻井技术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春 陈小元 +2 位作者 王委 莫钺 黄浩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34,共5页
凤凰X1井是1口风险探井,在实钻过程中出现地层岩性不确定、中古生界地层可钻性差、研磨性强;311.1 mm大井眼轨迹控制难;煤层、碳质泥岩易垮塌掉块;漏层多等技术难点。通过分析实钻地层特点和地层可钻性,优选高效PDC和牙轮钻头,增加单弯... 凤凰X1井是1口风险探井,在实钻过程中出现地层岩性不确定、中古生界地层可钻性差、研磨性强;311.1 mm大井眼轨迹控制难;煤层、碳质泥岩易垮塌掉块;漏层多等技术难点。通过分析实钻地层特点和地层可钻性,优选高效PDC和牙轮钻头,增加单弯双稳钻具中两扶正器间的距离,采用随钻堵漏、承压堵漏及新型爆炸堵漏等方法进行堵漏,提高钻井液密度、抑制和防塌封堵能力,减少井下煤层和碳质泥岩的垮塌掉块,并结合中古生界地层安全钻井技术,实现了凤凰X1井顺利施工。该井的成功实施,为同类井的钻完井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凰X1井 中古生界 火成岩 钻头优选 轨迹控制 垮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