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本与解释:明治宪法研究刍议
1
作者 张东 《日本问题研究》 2023年第3期60-70,共11页
就文本解释来说,文本自身、文本的效果及影响等共同构成解释者的认识对象,解释者难以完全知晓文本的原意。宪法文本同样如此,尤其如明治宪法条文简单,解释时有必要借助条文外因素。明治维新后,一君万民成为日本施政的思想认知基础(根本... 就文本解释来说,文本自身、文本的效果及影响等共同构成解释者的认识对象,解释者难以完全知晓文本的原意。宪法文本同样如此,尤其如明治宪法条文简单,解释时有必要借助条文外因素。明治维新后,一君万民成为日本施政的思想认知基础(根本性政治基础),天皇亲政与“公议”原则被导入明治宪法并逐渐制度化。明治宪法采取天皇主权下的职能性分权,议会参与立法却非立法权主体,预算的非法律性也限制了议会的预算权,但宪法第六十七条为政府与议会的妥协提供了可能。在宪法运行中,元老、内阁统一,统帅权独立等政治惯例补足了宪法条文与实际政治间的乖离,促使宪法解释和政治实态的阶段性变化。研究明治宪法,不能囿于文本,还应考察其产生的语境、政治家行动、法律法规、宪法解释及社会舆论等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释 明治宪法 权力分立 政治惯例
下载PDF
宪法视域下天皇与日本国体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超 《日本问题研究》 2021年第5期27-37,共11页
虽然日本国体在二战前后呈现的内涵迥然不同,但从天皇在宪法体制中的地位及作用均能够得以体现。二战前,日本国体作为法政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确立的法理依据及内涵,集中体现为明治宪法有关天皇总揽国家统治权等神权地位相关条款。二... 虽然日本国体在二战前后呈现的内涵迥然不同,但从天皇在宪法体制中的地位及作用均能够得以体现。二战前,日本国体作为法政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确立的法理依据及内涵,集中体现为明治宪法有关天皇总揽国家统治权等神权地位相关条款。二战后,日本政府坚持所谓战后国体未改的阐释,将日本国体概念与战后宪法确立的象征天皇制绑定,使天皇的象征形象塑造直接关联所谓战后国体的内涵变迁。通过考察天皇在战前和战后两个宪法体制中的地位及作用,可知近代以来天皇在国家政治生活的角色作用与日本国体的关系犹如一体两面,两者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皇 日本国体 明治宪法 战后宪法
下载PDF
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及其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华进 《日本问题研究》 2017年第4期10-16,共7页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政党邪恶观"到最终的"政党工具论"。这种转变是基于《明治宪法》颁布之后日本政党政治活动活跃这一前提。随着政党政治观的转变,伊... "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的政党政治观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政党邪恶观"到最终的"政党工具论"。这种转变是基于《明治宪法》颁布之后日本政党政治活动活跃这一前提。随着政党政治观的转变,伊藤在宪政实践上对政党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从宪法颁布之初特意在宪法文本中避谈政党和对政党政治进行压制,到之后因政治需要对各大政党妥协,再到最后创建"政友会"。他的政党政治观和实践的转变对于近代日本政党政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藤博文 政党政治 明治宪法 政友会
下载PDF
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钦定宪法大纲》与《明治维新宪法》的不同结局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宇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6-191,共6页
尽管《钦定宪法大纲》在立宪理念、立宪过程、文本结构等方面都与《明治宪法》存在着巨大的相似性,但二者的命运却迥然不同,其原因由《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在制定时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乃至族群关系等具体因素上... 尽管《钦定宪法大纲》在立宪理念、立宪过程、文本结构等方面都与《明治宪法》存在着巨大的相似性,但二者的命运却迥然不同,其原因由《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在制定时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乃至族群关系等具体因素上的差异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定宪法大纲 明治维新宪法 宪政史
原文传递
日本新闻自由的百年历程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晓阳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5,22,共6页
新闻自由起源于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以及1791年的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它是基于西方民主与人权观念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权利。这项重要权利在日本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曲折历程。这一艰难历程表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国家的制度建... 新闻自由起源于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以及1791年的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它是基于西方民主与人权观念基础上的一项重要权利。这项重要权利在日本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曲折历程。这一艰难历程表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对于国家的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在新思想和新制度来临之际,旧的文化必然极力抵制,从而产生两种文化的斗争。虽然传统势力异常强大,如果新制度获得有效的实施,新文化仍有可能逐步取代旧文化。新闻自由最终获得了日本社会大众和部分统治层的接受与认同,并为明治宪法与和平宪法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自由 明治宪法 和平宪法
下载PDF
近代日本的两次立宪及特征
6
作者 马明玉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26-28,共3页
日本自近代以来产生了两部宪法,《明治宪法》确立的天皇制把日本最终变成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战后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日本制定了新宪法《日本国宪法》,重新选择了治理国家的模式,并实现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
关键词 明治宪法 日本国宪法 政体
下载PDF
日本法西斯统治与大政翼赞体制
7
作者 张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145,共6页
近代日本的政党政治崩溃后,举国一致内阁在强化行政自立的同时,标榜公平选举以疏通民意,但缺乏承载和实现民意的政治主体。基于对自由主义政党政治的反动与否定,近卫文麿发起大政翼赞运动并成立大政翼赞会,但在议会及社会舆论中,大政翼... 近代日本的政党政治崩溃后,举国一致内阁在强化行政自立的同时,标榜公平选举以疏通民意,但缺乏承载和实现民意的政治主体。基于对自由主义政党政治的反动与否定,近卫文麿发起大政翼赞运动并成立大政翼赞会,但在议会及社会舆论中,大政翼赞会受到违宪批判。东条英机内阁成立翼赞政治会,承载起了大政翼赞会的政治性并解除其"违宪嫌疑",也实质性地抽空了议会的机能。大政翼赞体制包括国体伦理道德和宪法规则,在万民翼赞的同时,必须维持议会的"立宪面目",但最终伦理道德凌驾于宪法规则、国民生活泛政治化的结果是宪法上的规则失范,议会最终沦为强化天皇权威的通道,天皇成为所有权威的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西斯 天皇制国体 明治宪法 大政翼赞
下载PDF
明治宪法背后的国体之争
8
作者 陈玮煌 《临沂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96-100,共5页
中国和日本宪政建设几乎同时发轫,但两国在宪政建设的道路上逐渐分离:一个通过革命建立了共和国,一个则通过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在同样是皇权思想长愈千年的国家建设宪政,无论哪条路都意味着对君权的挑战,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日本... 中国和日本宪政建设几乎同时发轫,但两国在宪政建设的道路上逐渐分离:一个通过革命建立了共和国,一个则通过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国。在同样是皇权思想长愈千年的国家建设宪政,无论哪条路都意味着对君权的挑战,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日本明治宪法在制定及实施的过程中,在此问题上也非无忧,中间有几次反复,最后的反动将日本带入了战争的不归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宪法 国体 美浓部达吉
下载PDF
论明治宪法中议会预算审议权的形成
9
作者 郭冬梅 《日本学论坛》 2008年第4期29-34,共6页
1889年的明治宪法是一部以天皇大权为中心的专制宪法,议会的权限有限,但是由于它被赋予了重要的预算审议权等财政权限,促使战前日本天皇制的政治体制中竟产生了政党政治。那么,宪法的缔造者——伊藤博文为什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权力赋予议... 1889年的明治宪法是一部以天皇大权为中心的专制宪法,议会的权限有限,但是由于它被赋予了重要的预算审议权等财政权限,促使战前日本天皇制的政治体制中竟产生了政党政治。那么,宪法的缔造者——伊藤博文为什么会把这么重要的权力赋予议会?有学者认为,伊藤博文等人对"宪政及各类政体的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是重要原因[1]。而本文则通过对近世以来日本地方上存在的租税协议惯行、明治维新后地方民会和府县会的预算审议权以及宪法发布前政府及民党的宪法草案内容等进行分析,认为议会拥有预算审议权等财政权限已是当时普遍的基本的认识,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伊藤博文不可能逆社会潮流而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宪法 议会 预算审议权 课税承诺权 租税协议惯行
下载PDF
“国体明征”与近代日本宪法学的法西斯化
10
作者 张东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6,共7页
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力图对明治宪法作民主化解释,这为近代日本政党内阁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却遭遇了以蓑田胸喜为代表的右翼学者的攻击,随着日本军部企图掌握政治主导权,以国体明征运动为契机,冈田启介内阁两次发布声明,抹杀天皇机关... 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力图对明治宪法作民主化解释,这为近代日本政党内阁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却遭遇了以蓑田胸喜为代表的右翼学者的攻击,随着日本军部企图掌握政治主导权,以国体明征运动为契机,冈田启介内阁两次发布声明,抹杀天皇机关说,而与此同时,穗积八束、上杉慎吉等人的天皇主权说也一同受到批判,之后形成了以里见岸雄为代表的国体宪法学,国体完全凌驾于宪法规则,宪法学研究与政治上的法西斯化趋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体明征 天皇机关说 国体 明治宪法
原文传递
“超然主义”:近代日本政治的底流
11
作者 张东 《日本研究》 2015年第1期67-74,共8页
明治宪法标榜天皇主权与职能性分权,同时以议会代表"国家公义",这从根本上为"超然主义"提供了可能。"超然主义"实为近代日本政治之底流,它并未随藩阀政治的结束而消失。在藩阀政治受挫后,伊藤博文、桂太... 明治宪法标榜天皇主权与职能性分权,同时以议会代表"国家公义",这从根本上为"超然主义"提供了可能。"超然主义"实为近代日本政治之底流,它并未随藩阀政治的结束而消失。在藩阀政治受挫后,伊藤博文、桂太郎等通过政党实现的只能是相对"超然主义",而且,他们的期待最终被政党所"出卖"。经过大正民主运动,"超然主义"作为政治潜流持续存在,并与政党一样获得发展,当"宪政常道"下的政党政治被民众质疑和抛弃时,新官僚力倡普选,以民众广泛参政强化天皇权威,同时否定政党组阁的正当性,"超然主义"卷土重来,并显得比明治时代更为"成熟",成功"逆袭"政党政治,它看似基于民意,实则相反,政府超然于民众与议会之外,这也为法西斯独裁专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宪法 超然主义 天皇主权 民众参政
下载PDF
论晚清法制改革的日本化
12
作者 华世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共7页
沈家本,晚清时期的士大夫,在新政期间被塑造成一位法治英雄。这次新政是对1898年失败的乌托邦式"百日维新"的反应。当时,晚清政府统治者需要沈家本在官僚体制内部的经验及其在改革中的务实方法。在晚清政府瓦解和中国屡次立... 沈家本,晚清时期的士大夫,在新政期间被塑造成一位法治英雄。这次新政是对1898年失败的乌托邦式"百日维新"的反应。当时,晚清政府统治者需要沈家本在官僚体制内部的经验及其在改革中的务实方法。在晚清政府瓦解和中国屡次立宪尝试失败之后,沈家本逐渐为人们所淡忘。近二十年间,由于沈家本在法律制度改革方面推崇渐进改革途径而非宏大理论的这一取向,恰好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逐步形成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共识相一致,从而被中国学者重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法制改革 日本明治宪法 法律移植 宪法思想
下载PDF
北一辉的天皇观:从“神道式国体”到“现代国体”
13
作者 黄世军 《日本学研究》 2021年第1期115-130,共16页
北一辉的天皇观是建立在宪法解读基础上的,他吸收了“国体论即主权论”及“天皇机关说”等主张,提出明治宪法,确立了国家主权,从而完成了对于“神道式国体”的批判,并指明“现代国体”的发展方向。国家主权论包含着确立国家主体能动性... 北一辉的天皇观是建立在宪法解读基础上的,他吸收了“国体论即主权论”及“天皇机关说”等主张,提出明治宪法,确立了国家主权,从而完成了对于“神道式国体”的批判,并指明“现代国体”的发展方向。国家主权论包含着确立国家主体能动性的诉求,这就意味着组成国家的“特权者”天皇及国民的能动性被消解乃至剥夺,个体沦为国家的工具。以“帝国主义二重性”为代表,北一辉的民主社会主义学说最终演变为对外扩张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一辉 天皇观 “神道式国体(论)” “现代国体” 明治宪法
原文传递
近代日本人的法律生活
14
作者 魏晓阳 《法律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241-255,共15页
本文以文化与制度之间的互动理论为基础,揭示了明治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生活,也使得日本的法律生活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是制度的迅速推行并没有从整体上带来日本法律意识和法律生活的本质改变,近代的西方... 本文以文化与制度之间的互动理论为基础,揭示了明治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日本的政治生活,也使得日本的法律生活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是制度的迅速推行并没有从整体上带来日本法律意识和法律生活的本质改变,近代的西方式权利意识并没有成为支撑日本政治社会的核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日本 法律生活 明治宪法 权利意识
原文传递
试论明治宪法中的权力分立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春生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5-39,共5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明治宪法中天皇总揽大权下的权力分立制 :帝国议会拥有协赞立法权 ,内阁  拥有辅弼权 ,裁判所拥有以天皇名义进行审判的司法权 ,然后分析这种权力分立制的四个特点 :它是天皇总揽  大权下的权力分立制 ,统治是主体 ,... 本文首先阐述了明治宪法中天皇总揽大权下的权力分立制 :帝国议会拥有协赞立法权 ,内阁  拥有辅弼权 ,裁判所拥有以天皇名义进行审判的司法权 ,然后分析这种权力分立制的四个特点 :它是天皇总揽  大权下的权力分立制 ,统治是主体 ,分立是补充 ;它不是完整意义的权力分立 ,更不是严格意义的三权分立 ;  它缺少制衡机制 ,而直接受控于天皇 ;它不是确定意义的权力分立 ,而是一种可以此消彼涨的权力分立。文章  还尝试探讨这种权力分立制形成的几个原因 :它是日本遵循传统和力求现代的产物 ;它受制于日本当时的国  策 ;日本制宪者受德国现实之启发 ,是日本各阶级斗争和权衡利弊的产物。明治宪法对日本近现代政治演变  产生了重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宪法 权力分立制 日本 天皇 制衡机制 立法权 辅弼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