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面源氮磷污染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被引量:48
1
作者 熊汉锋 万细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27,共3页
文章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梁子湖湿地水体的化肥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精养鱼塘污染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TN和TP的排污量分别高达1276.49t和102.95t;污染源总的等标排放量TN、TP分别为12.76×108m3、5.15×108m3。... 文章采用等标污染负荷的评价方法对梁子湖湿地水体的化肥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精养鱼塘污染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TN和TP的排污量分别高达1276.49t和102.95t;污染源总的等标排放量TN、TP分别为12.76×108m3、5.15×108m3。化肥TN的排污量最高;精养鱼塘TP的排污量最高。针对不同的污染源,提出了初步的控制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氮磷 面源污染
下载PDF
梁子湖水-陆交错区水生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詹存卫 于丹 +2 位作者 吴中华 刘春花 李中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3-580,共8页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 对梁子湖水 -陆交错区中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长型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交错区内共分布有 9种植物群落 :1)微齿眼子菜 (Potamogeton maackianus)群落 ;2 )狐尾藻 (Myriophyllum spicatum)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金鱼藻 (Ceratophyllum demersum)群落 ;3)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4)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5 )金鱼藻 +狐尾藻 +荇菜 (Nymphyoides peltatum)群落 ;6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菱 (Trapabispinosa) +菰 (Zizania latifolia)群落 ;7)菹草 (Potamogeton crispus)群落 ;8)菰 +荇菜 +水蓼群落 ;9)湿生植物(Helophyte)群落。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为 :狐尾藻 +苦草 +金鱼藻群落 2 414g· m- 2 ,金鱼藻 +狐尾藻 +微齿眼子菜群落 4379g· m- 2 ,微齿眼子菜 +金鱼藻群落 1486 g· m- 2 ,微齿眼子菜群落 2 80 5 g· m- 2。交错区内主要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群落内优势种的生长方式、人为活动的干忧以及个体生态特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水-陆交错区 群落生态学 水生植物 湖泊
下载PDF
梁子湖麦穗鱼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瑞斌 边书京 +1 位作者 周洁 谢从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用 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 ,藻类的出现率 (97.0 6 % )、个体数百分比 (99.91% )和相对重要性指数 (0 .98)均最大 ,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 (98.5 3% )最大 ,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 ,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 用 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 ,藻类的出现率 (97.0 6 % )、个体数百分比 (99.91% )和相对重要性指数 (0 .98)均最大 ,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 (98.5 3% )最大 ,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 ,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该鱼常年摄食 ,且摄食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1~ 3、9月的摄食强度较高 ,而 7月较低 ,可能是由于被动性采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食性 摄食强度 梁子湖
下载PDF
梁子湖水生植被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卫民 杨干荣 +1 位作者 樊启学 张家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对梁子湖水生植被的种群组成、植被类型和生物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为35科62属92种,全湖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5kg·m^(-2)。根据梁子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全湖分为1... 对梁子湖水生植被的种群组成、植被类型和生物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为35科62属92种,全湖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5kg·m^(-2)。根据梁子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全湖分为12个水生植物群落。梁子湖水生植被带状分布不显著,其特点是挺水植物和漂水植物未形成一个独立的植物带,沉水植物占绝对优势,分布面积接近全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水生植被 沉水植物 生物量
下载PDF
湖北梁子湖近代沉积记录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0
5
作者 顾延生 邱海鸥 +2 位作者 谢树成 黄俊华 周修高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9-686,共8页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背景下的湖泊生态响应过程和机制,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在210Pb计年和历史事件记载基础上,通过梁子湖沉积物水生生物遗存和色素分析重建了梁子湖地区过去100多年来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沉积物色素和水生... 为了研究人类活动背景下的湖泊生态响应过程和机制,分析人类活动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在210Pb计年和历史事件记载基础上,通过梁子湖沉积物水生生物遗存和色素分析重建了梁子湖地区过去100多年来湖泊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沉积物色素和水生生物遗存组合带的变化表明梁子湖营养演化具有5个阶段:过去100多年梁子湖地区经历了生态环境良好的贫营养化期(1885-1902A.D.)、轻度富营养化期(1902-1964A.D.)、中度富营养化期(1964-1988A.D.)、富营养化期(1988-1998A.D.)、中度富营养化期(1998-2003A.D.).水生生物遗存随着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而呈现一定的分布特征,对富营养化敏感的奥古茨藻、荇菜、角果藻、纹沼螺、表壳虫等逐步减少.通过湖泊演化阶段与区域人类活动重大阶段的联合对比研究发现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及对湖泊生态的持续干扰,湖泊生态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与流域强烈的人类活动如围垦与农业活动带来的营养物质输入有着直接联系,湖泊生态环境演化对重大人类活动事件具有响应性.本研究对于认识湖泊生态环境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整治湖泊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近代沉积物 色素 水生生物遗存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梁子湖表层水氮的季节变化与沉积物氮释放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熊汉锋 王运华 +1 位作者 谭启玲 吴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00-503,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N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释放的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N的形态,其N的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搅动的影响使得N的释放在第1天较第2、3天高,其后则迅速增加释放...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N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释放的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N的形态,其N的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搅动的影响使得N的释放在第1天较第2、3天高,其后则迅速增加释放量.温度对N释放影响明显,30℃条件下N释放曲线的峰值较4℃条件下高近1倍,20℃条件下N释放曲线的峰值较4℃条件下高30%.pH值对沉积物N释放同样有明显的影响.在偏酸(pH 5.5)和偏碱(pH 11.5)条件N的释放量较湖水正常pH值(pH 8.5)增大.湖水全N含量在0.180~1.362 mg/L之间,平均0.713 mg/L;NH4+-N含量在0.023~0.130 mg/L之间,平均含量为0.065 mg/L;硝态N在0.005~0.72 mg/L之间,平均含量为0.257 mg/L.梁子湖表层水中氮含量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N和NO3--N是春季高,冬季低;NH4+-N是春季含量最高,而夏季含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含量 季节变化 沉积物 N释放 梁子湖
下载PDF
梁子湖沉积物中氮磷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熊汉锋 谭启玲 王运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38,共4页
通过采集3个沉积物柱芯对梁子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及孔隙水中NH4+-N、NO3--N和全磷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沉积物氮、磷的含量较湖心和出水口附近高。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O3--N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 通过采集3个沉积物柱芯对梁子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磷及孔隙水中NH4+-N、NO3--N和全磷在剖面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水口附近沉积物氮、磷的含量较湖心和出水口附近高。沉积物和孔隙水中,NO3--N含量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而NH4+-N含量则逐渐增加;沉积物中全氮和有机氮随深度增加而明显降低。沉积物中全磷及不同化学相磷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孔隙水中全磷含量随深度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梁子湖
下载PDF
梁子湖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18
8
作者 高泽晋 孟鑫 +2 位作者 张洪 王丹 单保庆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382-2388,共7页
采集梁子湖柱状沉积物,分析其硝氮、亚硝氮、氨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梁子湖表层沉积物(0~5 cm)总氮、总磷、氨氮、硝氮、亚硝氮的含量范围依次为598~1372 mg·kg^(-1)、323~804 mg·kg^(-1)... 采集梁子湖柱状沉积物,分析其硝氮、亚硝氮、氨氮、总氮和总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梁子湖表层沉积物(0~5 cm)总氮、总磷、氨氮、硝氮、亚硝氮的含量范围依次为598~1372 mg·kg^(-1)、323~804 mg·kg^(-1)、60.7~142 mg·kg^(-1)、4.16~31.6 mg·kg^(-1)和0.001~2.29 mg·kg^(-1).湖心区营养盐含量较低,湖区西部营养盐含量高于湖区东南部.人类活动和污染物输入强度对梁子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有较大影响.沉积物硝氮、亚硝氮含量从深层到浅层递增,在2~3 cm处达到峰值,这表明梁子湖流域在该沉积时期的营养物污染较为严重.沉积物5~10 cm深度的氨氮含量为各深度中的最高值,但因水生生物对氨氮的优先吸收作用,其含量均在150 mg·kg^(-1)以下.同一区域的沉积物总氮、总磷含量的垂向变化特征相似,来自地壳释放的磷使得总磷含量的垂向波动幅度远大于总氮,这揭示了梁子湖沉积物中氮、磷的富集很可能来自同源污染物.该流域发达的水产养殖业是导致沉积物中氮、磷富集的原因之一.表层沉积物总氮和总磷的标准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09~2.49和0.54~1.34,梁子湖环境质量受到氮素的影响更为严重.湖区表层沉积物总氮、总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598~1372 mg·kg^(-1)和323~804 mg·kg^(-1),均已超出我国东部浅水湖泊沉积物的营养物阈值参考范围,对湖泊生态系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需要格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沉积物 营养盐 空间分布特征 污染程度评价
原文传递
梁子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丹 孟鑫 +3 位作者 张洪 高泽晋 单保庆 李思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01-1909,共9页
采集了梁子湖柱状沉积物,分析了Cd、Sn、As、Cu、V、Zn、Ni、Cr、Co、TI、Pb和Mo 12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并对其污染源进行解析,最后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东部湖区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 采集了梁子湖柱状沉积物,分析了Cd、Sn、As、Cu、V、Zn、Ni、Cr、Co、TI、Pb和Mo 12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并对其污染源进行解析,最后对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东部湖区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Cd的平均含量达到0.80 mg·kg^(-1),是湖北省土壤背景值的4.66倍;Sn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6.35 mg·kg^(-1)和35 mg·kg^(-1),已经超过湖北省土壤背景值近2倍;在垂直分布上,Cd和Zn在0~20 cm深度上富集现象明显,平均含量分别为0.67 mg·kg^(-1)和116 mg·kg^(-1).富集系数EF值表明,Cd、Sn、As主要来自人为污染.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值范围在3~140之间,以Cd污染最严重,Eri平均值为140,表现为较重生态风险,其他11种元素均为低等生态风险水平.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值显示,梁子湖整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中,东部湖区风险程度最大.梁子湖作为武汉市备用水源地,沉积物重金属Cd、Sn、As含量过高将威胁湖水质量,危及水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梁子湖水质评价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红 姚君兰 +2 位作者 李艳蔷 KUNG Hsiang-te 陈红兵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601-608,共8页
依据梁子湖区2012年7月、10月和12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时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水质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溶解氧(DO)等5个水质指标,利用SPSS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得到... 依据梁子湖区2012年7月、10月和12月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时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和水质空间分布特征.选取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溶解氧(DO)等5个水质指标,利用SPSS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得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梁子湖区水质主要影响因子及综合水质评价函数;基于Arc GIS软件,采用普通克里金插值和半变异函数模型,分别得到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的水质等级分布图,并对不同时期梁子湖水质进行空间变异特征分析.分析得到,不同时期梁子湖水质主要影响因子和污染特点有所差异,主要以富营养污染为主,梁子湖的水质污染存在明显的区域性,湖区中心的水质较好,入湖口附近水质较差;不同时期梁子湖水质状况为,枯水期优于平水期,平水期优于丰水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PS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水质评价是一种较好的统计分析方法;基于Arc GIS软件,使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对于显示水质的空间分布和水质变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克里金插值
下载PDF
梁子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及营养盐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玲玲 吴卫菊 +1 位作者 张斌 廖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7-203,共7页
以梁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沉积物p H、粒径、氮、磷含量及烧失量等理化指标,分析了沉积物中铜(Cu)、铬(Cr)、铅(Pb)、汞(Hg)、砷(As)等5种重金属的垂直分布情况。通过背景值法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效应范围法定量... 以梁子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沉积物p H、粒径、氮、磷含量及烧失量等理化指标,分析了沉积物中铜(Cu)、铬(Cr)、铅(Pb)、汞(Hg)、砷(As)等5种重金属的垂直分布情况。通过背景值法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效应范围法定量评价梁子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汞和砷是梁子湖沉积物的主要污染物。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估结果表明,当以长江干流Ⅰ级和Ⅱ级背景值作为基准时,梁子湖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分别为364.0和182.3,分别对应着重度和中度生态风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烧失量 重金属 垂直分布
下载PDF
利用SRAP标记分析3个团头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冉玮 张桂蓉 +2 位作者 王卫民 魏开建 周玲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1-606,共6页
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淤泥湖、梁子湖、鄱阳湖的3个团头鲂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3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 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淤泥湖、梁子湖、鄱阳湖的3个团头鲂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3对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的位点数为8-21个,在3个团头鲂群体中共检测到172个位点。鄱阳湖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58.14%)、Nei's基因多样性(0.1849)和Shannon's信息指数(0.2799)最高,梁子湖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51.16%)、Nei's基因多样性(0.1524)和Shannon's信息指数(0.2347)次之,淤泥湖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29.07%)、Nei's基因多样性(0.0904)和Shannon's信息指数(0.1371)最低。3个团头鲂群体中,鄱阳湖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淤泥湖群体最低。3个群体间的Nei's无偏遗传距离为0.0866-0.2207,遗传相似度为0.8020-0.9170;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0.2207),亲缘关系较远,鄱阳湖和梁子湖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0866),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遗传变异 鄱阳湖 梁子湖 淤泥湖
下载PDF
梁子湖近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研究初探 被引量:12
13
作者 盛继超 刘建华 祁士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4年第4期9-13,共5页
通过对湖北省梁子湖高分辨率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研究 ,得到了梁子湖区近代环境污染的波动记录。对所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得到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和组成的物质来源 ,其中 Cd、Ni、Fe主要反映了流域侵蚀作用控制的重金... 通过对湖北省梁子湖高分辨率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研究 ,得到了梁子湖区近代环境污染的波动记录。对所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得到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和组成的物质来源 ,其中 Cd、Ni、Fe主要反映了流域侵蚀作用控制的重金属分布 ;Zn、Pb、Mn、Co、Cu主要反映了人为污染 (尤其是大气干湿沉降 )对重金属含量变化规律的影响。据分析结果推测 ,深 35~ 4 0 cm处元素含量高峰值对应于 19世纪末近代工业兴起 ,环境变化所致 ;2 0 cm处高峰值对应于上世纪中叶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污染留下的物质记录 ;10 cm至表层金属含量逐渐增加 ,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城镇工业的发展导致的大气污染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急剧升高 ,该结果说明利用梁子湖区高分辨率金属沉积记录研究人类活动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对环境的影响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湖泊沉积物 重金属含量 梁子湖
下载PDF
基于湖泊形态分析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以大梁子湖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高燕 李江风 匡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在旅游开发建设压力下,湖泊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湖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鲜少从湖泊形态入手,而湖泊形态参数所揭示的湖泊水文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开发造成影响。以GIS技术为工具,选取大梁子湖分形几何维数和欧式几何形态指标(... 在旅游开发建设压力下,湖泊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湖泊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鲜少从湖泊形态入手,而湖泊形态参数所揭示的湖泊水文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开发造成影响。以GIS技术为工具,选取大梁子湖分形几何维数和欧式几何形态指标(岸线发育系数、形状率、近圆率、紧凑度、空间包容面积)作为湖泊形态参数,通过Mapgis软件分析,获得大梁子湖湖泊形态分形维数为1.549,同时进一步计算出构成大梁子湖的6大湖泊的欧式几何形态指标,以此构建基于湖泊形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湖泊形态和旅游开发适宜性关系模型,揭示湖泊水文特征与景观吸引力、生态脆弱程度、旅游环境安全性以及游客环境容量等旅游开发适宜性指标的内在联系,为湖泊旅游开发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湖泊形态 分形 旅游开发适宜性 梁子湖
原文传递
梁子湖水体和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5
作者 贺小敏 施敏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5-127,共13页
对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梁子湖水体和沉积物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其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梁子湖水体中7种PAEs总量(ΣPAEs)分别为0.10~3.56、0.16~1.78、0... 对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梁子湖水体和沉积物中7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评价了其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梁子湖水体中7种PAEs总量(ΣPAEs)分别为0.10~3.56、0.16~1.78、0.57~2.16μg/L,沉积物中ΣPAEs分别为0.10~0.41、0.21~0.66、0.12~4.49μg/g,3个水期的水体和沉积物中均以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占主要组分。与国内外其他河流/湖泊相比,梁子湖水体和沉积物中各PAE单体的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梁子湖水体中PAEs的总非致癌风险值均远低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非致癌健康危害;3个水期绝大部分或全部采样点位中DEHP对人体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中PAEs总量对水藻类和鱼类达到中等风险程度,对其存在较大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水体 沉积物 邻苯二甲酸酯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梁子湖水体P的季节变化与沉积物P释放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熊汉锋 陈治平 +3 位作者 黄世宽 谭启玲 丰民义 王运华 《湿地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174-178,共5页
采用分级测定的方法对梁子湖沉积物中无机磷酸盐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梁子湖水体P的季节变化,并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P的释放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水体P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沉积物无机磷... 采用分级测定的方法对梁子湖沉积物中无机磷酸盐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梁子湖水体P的季节变化,并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物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P的释放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水体P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沉积物无机磷(Pi)中以钙磷(Ca-P)为主(55%~61%),铁磷(Fe-P)次之(28%~33%),铝磷(Al-P)最少(3%~5%).在梁子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P的形态,P的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扰动的影响,使得P的释放在第1天比第2天和第3天高,其后P的释放量则迅速增加.温度对P释放影响明显,其具体表现为,30 ℃时P释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比4 ℃时提前4 d,而且前者峰值比后者高出9倍.pH值对沉积物P释放同样有明显的影响,与正常状态下的湖水条件(pH值为8.5)相比,偏酸(pH值为5.5)和偏碱(pH值为11.5)条件下,P的释放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含量 P形态 P释放 梁子湖
下载PDF
梁子湖表层沉积物元素分布模式及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董金秀 乔胜英 谢淑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1-96,共6页
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分布模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能提供沉积物物源及易受人为活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等信息。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单道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对梁子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运用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测... 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分布模式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能提供沉积物物源及易受人为活动影响的重金属元素等信息。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单道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等对梁子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运用多元统计等方法对测试数据分析发现,梁子湖表层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分布受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影响比较明显;微量元素中除Zr和Nb等元素外,其余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值大多数接近于武汉湖泊的背景值和欧美湖泊的背景值,低于东湖和汤逊湖等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湖泊。在平面分布上,大多数元素都有明显的平面分布规律,K2O、CaO、Na2O、MgO、Al2O3、Fe2O3、Li、Rb、Sr、Ba、Mn、Se、Ni、Sc等都在东北部和东部富集,而Si在西南部富集,Zr和Hg在中部富集。元素分布规律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湖东地区矿山地质背景等因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表层沉积物 元素 地球化学 分布
下载PDF
暴雨对梁子湖水动力和水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郑晓燕 张万顺 +2 位作者 徐高洪 袁云霏 王永桂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21,共5页
为了分析在暴雨条件下,流域面源污染对梁子湖水质的影响,采用分布式流域面源污染模型,结合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暴雨产生的面源径流和污染负荷作为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边界条件,构建了包含暴雨径流-面源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梁... 为了分析在暴雨条件下,流域面源污染对梁子湖水质的影响,采用分布式流域面源污染模型,结合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暴雨产生的面源径流和污染负荷作为水动力水质模型的边界条件,构建了包含暴雨径流-面源模型与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的梁子湖水质模型体系。采用梁子湖水质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其结果为面源模型的误差在15%以内,水质模型误差在20%以内,表明模型能模拟暴雨条件下面源径流和入湖污染物输入时湖泊水动力及水质的动态响应关系。以2010年7月11日暴雨过程为例,利用所建模型对暴雨前后梁子湖水质变化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水质受暴雨及污染物的冲击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面源污染 水动力水质模型 梁子湖
下载PDF
沉积硅藻揭示的历史时期水生植被信息--以梁子湖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清慧 董旭辉 +2 位作者 姚敏 陈诗越 羊向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24-1032,共9页
水生植被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特征之一,了解其群落历史演化特征,对生态退化湖泊的修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研究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草型湖泊梁子湖,基于梁子湖沉积岩芯210Pb/137Cs测年、沉积硅藻序列和梁子湖长期水生植... 水生植被是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态特征之一,了解其群落历史演化特征,对生态退化湖泊的修复有着重要指导意义。研究选择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草型湖泊梁子湖,基于梁子湖沉积岩芯210Pb/137Cs测年、沉积硅藻序列和梁子湖长期水生植被监测记录,探讨利用沉积硅藻记录来重建该湖历史时期水生植被演替特征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梁子湖沉积硅藻记录对历史时期水生植被的演替有较好的反映;基于此,对梁子湖过去近200年的水生植被覆盖度进行了重建;与湖泊流域历史环境信息的对比分析表明洪水是影响该湖水生植被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证实了在浅水湖泊中,沉积硅藻可揭示历史水生植被的信息,并为该湖的水生植被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该区富营养湖泊的生态修复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水生植被 历史演化 梁子湖
下载PDF
负荷历时曲线法在梁子湖流域污染容量总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生愿 桂发二 方纬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5-850,共6页
采用负荷历时曲线法(LDC),基于水质保护目标,研究水体纳污能力,确定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是当前流域污染总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梁子湖高桥河流域控制断面2008-2011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以主要污染物COD为指标,将负荷历史曲线... 采用负荷历时曲线法(LDC),基于水质保护目标,研究水体纳污能力,确定最大日负荷总量(TMDL)是当前流域污染总量控制的主要方法之一。根据梁子湖高桥河流域控制断面2008-2011年的水文、水质数据,以主要污染物COD为指标,将负荷历史曲线法运用到梁子湖高桥河等子流域污染容量总量控制中,对该流域的最大日负荷(TMDL)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提出流域不同水文条件下的污染负荷消减量。研究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环境受面源污染影响较大。高桥河、徐家港、张家桥港、山坡港、宁港流域,在高流量期实际负荷值均已超出了允许负荷,其削减量分别为61.36、4.33、12.98、3.84、7.13 t/d;徐家港和宁港流域在丰水期实际负荷值也超出了允许负荷,削减量分别为0.16、0.17 t/d。该研究为流域相关管理部门对湖泊水环境的污染控制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量控制 负荷历时曲线法 TMDL 梁子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