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艺术剧社的成立与公演考论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子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6-156,共21页
上海艺术剧社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现代戏剧团体。梳理原始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可以发现自"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层、热衷文艺事业的普通党员和一批"左"倾留日学生都对中国的政局和文坛进行... 上海艺术剧社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现代戏剧团体。梳理原始文献和当事人回忆,可以发现自"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决策层、热衷文艺事业的普通党员和一批"左"倾留日学生都对中国的政局和文坛进行了紧张的思考和预判。虽有路线调整时的误差或不成熟,可种种历史契机与思想脉络的耦合,还是使左翼文化运动很快地"浮出历史地表"。上海艺术剧社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域进行资源整合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理由认为,它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前奏。上海艺术剧社力图通过公演对左翼文化运动的政治诉求有所回应,却也不期然地揭开了这一诉求的内在困境:理想观众与实际观众的错位、阶级意识理论与剧本角色分派的缝隙、戏剧范式的想象与公演结果的落差,凡此诸端,不仅困扰着艺术剧社,也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不断遭遇的实践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艺术剧社 左翼文化运动 阶级主体
下载PDF
抗战初期左翼文化活动与萧红、白朗的发轫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劲松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49-57,共9页
抗战初期,中共满洲地下党在哈尔滨领导的"牵牛坊"系列左翼文化活动,对左翼文化阵营中的东北女作家萧红、白朗产生深刻的影响。借助于中共满洲地下党创办的《夜哨》和《文艺》等报纸副刊考察,萧红和白朗的文学创作从沙龙文化... 抗战初期,中共满洲地下党在哈尔滨领导的"牵牛坊"系列左翼文化活动,对左翼文化阵营中的东北女作家萧红、白朗产生深刻的影响。借助于中共满洲地下党创办的《夜哨》和《文艺》等报纸副刊考察,萧红和白朗的文学创作从沙龙文化走向社会文学,萧红和白朗在哈尔滨的文学实践,为以后流亡关内从事抗战文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抗战初期的哈尔滨左翼文化活动成为东北现代女性文学发生的影响因子,使发轫期的东北现代女性文学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迥异于五四时期的女性文学。考证呈现了左翼文化活动对萧红、白朗的启蒙,两位女作家的左翼文化活动,展现了夜幕下的哈尔滨文坛的一角,从而对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沦陷区抗日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初期 左翼文艺活动 “牵牛坊”聚会 萧红 白朗
下载PDF
1937年的史沫特莱与延安生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小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106,共6页
1937年,史沫特莱在遭到共产国际驱逐的情况下,试图主动融入红色延安。她力图改进延安的文化生活和人际关系,但是收效甚微。延安高度政治化、军事化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个人空间的缺失以及中、美文化交流渠道不畅,是她的行动受阻的主要原... 1937年,史沫特莱在遭到共产国际驱逐的情况下,试图主动融入红色延安。她力图改进延安的文化生活和人际关系,但是收效甚微。延安高度政治化、军事化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个人空间的缺失以及中、美文化交流渠道不畅,是她的行动受阻的主要原因。而由她发起的交际舞活动所引发的冲突,只是她与延安革命妇女之间矛盾的爆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化 史沫特莱 女权主义 节育运动
下载PDF
试论瞿秋白对左翼文化运动的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兰英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0-52,共3页
瞿秋白在 1 931年 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后 ,积极投身于当时兴起的左翼文化活动。他从理论的高度引导了这场运动 ,不仅建立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关键词 瞿秋白 左翼文化运动 文艺理论 文艺大众化 文艺批评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左翼文化运动研究述评
5
作者 胡道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114-118,共5页
左翼文化运动研究的全面展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后二十年,学术界在材料收集和人物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视野也趋于宏观,并形成学术热点,产生了学术争鸣。进入新世纪,对左翼文化运动的研究继续推进,学术空白得到一定程度的填补... 左翼文化运动研究的全面展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后二十年,学术界在材料收集和人物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视野也趋于宏观,并形成学术热点,产生了学术争鸣。进入新世纪,对左翼文化运动的研究继续推进,学术空白得到一定程度的填补,个别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出现了新的研究视角。三十余年的学术研究硕果累累,但广大学者在拓宽研究视野,转变研究视角,加强资料收集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文化运动研究 全面展开阶段 深入研究阶段
下载PDF
俄苏文艺传播与近代中国社会 被引量:3
6
作者 骆晓会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9-25,共7页
俄苏文学艺术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覆盖面不是很大。其地位也很难说是举足轻重。但是它们在中国文艺领域中的表现却相当活跃,相当前卫,相当锐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和艺术宗旨,通过左翼文化运动和延安文艺等社... 俄苏文学艺术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覆盖面不是很大。其地位也很难说是举足轻重。但是它们在中国文艺领域中的表现却相当活跃,相当前卫,相当锐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和艺术宗旨,通过左翼文化运动和延安文艺等社会运作方式或存在形态,主导着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方向。渗透到中国社会大众的思想和意识中,成为现代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迄今为止仍处处可以看到它们的痕迹、它们的影子、它们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苏文学艺术 近代中国社会 左翼文化运动 延安文艺
下载PDF
从“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发生看其历史合理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晓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其次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文化领导权的政治需要;再次是左翼知识分子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艺... 本文探寻了1930年代发生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主客观因素,认为"左翼电影文化运动"首先是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当头的必然事件;其次是中国共产党谋求文化领导权的政治需要;再次是左翼知识分子实现社会革命理想的艺术实践。因此,本文认为尽管"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有一些过激偏向,但即使是"去意识形态化"批评也无法否认"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历史合理性。这对于政治与艺术关系的认识,对中国电影文化现状的思考都是有重要参考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左翼电影文化运动 社会政治动因 左翼电影人
下载PDF
租界、治外法权与19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国际性——以《中国论坛》与“伊罗生事件”为中心
8
作者 谢力哲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67,共9页
美国左翼记者伊罗生1930年代在上海创办的《中国论坛》的出版发行和随后发生的“伊罗生事件”的解决,前者依靠租界的活动空间,后者有赖于治外法权的效力。租界提供了容纳编辑人员进行地下工作的空间,治外法权则给予了主编切身的保护,以... 美国左翼记者伊罗生1930年代在上海创办的《中国论坛》的出版发行和随后发生的“伊罗生事件”的解决,前者依靠租界的活动空间,后者有赖于治外法权的效力。租界提供了容纳编辑人员进行地下工作的空间,治外法权则给予了主编切身的保护,以刊物为阵地、以主编为纽带,中共地下党人、美国记者伊罗生和各界在华左翼人士三方实现了有效的“跨国合作”。考察《中国论坛》在租界的持续运作与治外法权在“伊罗生事件”中起到的作用,可以为深入理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之“国际性”特质提供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界 治外法权 左翼文化运动 《中国论坛》 伊罗生
下载PDF
1930年代左翼电影文化运动的国家民族主义话语
9
作者 梁建华 冯清贵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144,共5页
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成为接驳国家民族主义话语的重要场域。在大叙述下形成了全新的话语体系与表达范式,自觉地践行着第三世界的民族语言。从左翼电影文化运动视角出发,以国家民族主义为考论中心,重溯国家民族主义话语原型,使... 1930年代的左翼电影文化运动,成为接驳国家民族主义话语的重要场域。在大叙述下形成了全新的话语体系与表达范式,自觉地践行着第三世界的民族语言。从左翼电影文化运动视角出发,以国家民族主义为考论中心,重溯国家民族主义话语原型,使国家民族主义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从而起到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认同与凝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翼电影文化运动 国家民族主义话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