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现今地热特征 被引量:68
1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7 位作者 赵贤正 许威 徐秋晨 金凤鸣 韩春元 马学峰 董雄英 梁小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3-1016,共14页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我国最典型的潜山油气藏富集区.本文借助117口钻井地层测温资料和45块实测岩石热导率数据系统研究了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热岩石圈厚度、岩石圈热结构等地热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冀中坳陷0~3000m统一深...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我国最典型的潜山油气藏富集区.本文借助117口钻井地层测温资料和45块实测岩石热导率数据系统研究了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热岩石圈厚度、岩石圈热结构等地热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冀中坳陷0~3000m统一深度现今地温梯度为20.8~41.0℃·km^-1,平均值为31.6℃·km^-1,比未校正值减小1~3℃·km^-1;现今大地热流介于48.7~79.7mW·m^-2,平均值为59.2mW·m^-2.平面上,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和热流由西向东(从盆地边缘向内部)逐渐增大,并且凸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而凹陷区则偏低,与基底地形起伏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冀中坳陷腹部高热流凸起区广泛分布地热田.冀中坳陷现今热岩石圈厚度为98~109km,其岩石圈热结构为一典型的"冷壳热幔"型.本研究不仅对冀中坳陷油气勘探与地热能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深部岩石圈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科学问题)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岩石圈热结构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气藏主控因素与勘探实践 被引量:60
2
作者 赵贤正 王权 +4 位作者 金凤鸣 王海潮 罗金洋 曾溅辉 范炳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71-79,共9页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具有形成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地质条件。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方向逐步转向埋藏深、识别难度大、成藏条件复杂的隐蔽型深潜山、潜山内幕等隐蔽型潜山目标。研究表明,埋藏深度大于3 500m的隐蔽型深潜山以沙河...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具有形成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的地质条件。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方向逐步转向埋藏深、识别难度大、成藏条件复杂的隐蔽型深潜山、潜山内幕等隐蔽型潜山目标。研究表明,埋藏深度大于3 500m的隐蔽型深潜山以沙河街组三段—四段为主要烃源层,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其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物性受埋深影响小,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潜山内幕成藏受控于潜山内幕储盖组合的有效性、潜山内幕储层物性与油气运移通道输导能力的耦合关系,具有良好封堵能力的内幕盖层、良好储集物性的内幕储层以及优势的油气运移通道是潜山内幕成藏的关键。牛东潜山带、长洋淀潜山带、肃宁潜山带等多个隐蔽型潜山油气成藏区带的发现,展现了冀中坳陷该领域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隐蔽型潜山油气藏 控制因素 成藏模式 勘探实践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藏组合及勘探技术 被引量:55
3
作者 吴永平 杨池银 王喜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共4页
渤海湾盆地大港和华北探区近年连续在千米桥等奥陶系潜山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根据已发现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划分出 5类成藏组合 :潜山埋藏型 ,构造反转型 ,顺层溶蚀 运移型 ,晚期成岩 ... 渤海湾盆地大港和华北探区近年连续在千米桥等奥陶系潜山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根据已发现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划分出 5类成藏组合 :潜山埋藏型 ,构造反转型 ,顺层溶蚀 运移型 ,晚期成岩 (侵蚀 )型 ,古生古储型。在原有潜山勘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燕山末期至早第三纪的构造反转对潜山发育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具有多种途径和形式 ;逆冲构造体系是形成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和煤成油气藏的最有利构造样式。取得潜山勘探成果的关键因素是 :采用以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地震处理技术精确落实潜山圈闭 ;有针对性地选准研究工作思路 ,进行包括 10项研究内容的多学科地质综合研究 ,正确建立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因模式 ;形成以欠平衡为要点的十大钻井工艺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奥陶系 油气藏 成藏组合 勘探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潜山的构造成因类型 被引量:57
4
作者 何登发 崔永谦 +5 位作者 张煜颖 单帅强 肖阳 张传宝 周从安 高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38-1356,共19页
冀中坳陷的潜山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解剖潜山的地质结构、揭示潜山的成因机制是深化油气勘探领域的认识、深入分析潜山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在覆盖全坳陷高精度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数百口深探井系统解释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方法... 冀中坳陷的潜山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解剖潜山的地质结构、揭示潜山的成因机制是深化油气勘探领域的认识、深入分析潜山构造演化的关键。本文在覆盖全坳陷高精度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数百口深探井系统解释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方法,深入研究了潜山的地层系统、断裂构造与构造演化特征,提出了潜山成因分类的新方案。研究表明,冀中坳陷的潜山经历了前中生代建造形成、侏罗纪晚期挤压、白垩纪-古近纪多幕伸展断陷与新近纪-第四纪沉陷埋藏的形成过程;依据潜山发育的构造位置、构造变形特点与伸展变形的强度,将潜山划分为14种基本的成因类型;受控于长期演化及内外地质营力的联合作用,潜山多具有复合成因,在平面上不同成因类型的潜山带有规律地出现,主要有掀斜断块-高凸起型、反向断阶型、同向断阶-高凸起型、横向背斜或转换凸起-反转斜坡型、高凸起型-伸展外来断块型-反转斜坡型、高凸起型-双向旋转型-高凸起型、掀斜断块-变质核杂岩型等7种组合类型。其中,反向掀斜断块型、高凸起型、断阶型、反转型斜坡、外来断块型等成因类型的潜山因源-储组合、成山与成藏时期匹配而含油气性较好。冀中坳陷的潜山油气资源丰富,上述潜山成因分类方案有助于进一步剖析潜山的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成因 构造演化 成因类型 潜山 油气分布 冀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55
5
作者 刘华 蒋有录 +1 位作者 徐昊清 张永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8-936,共9页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的研究,建立了冀中坳陷新近系两类油气运聚模式: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和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以饶阳凹陷东部断阶带最... 通过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新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油气来源以及断裂活动性与封闭性的研究,建立了冀中坳陷新近系两类油气运聚模式: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和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断阶带近源—垂向运移模式以饶阳凹陷东部断阶带最为典型,该区新近系油气藏紧邻供烃洼陷,油气分布在活动性强的油源断裂附近,主成藏期断裂活动的强弱与时间长短决定了新近系油气的富集程度及富集层系。斜坡带远源—侧向运移模式是霸县凹陷文安斜坡新近系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模式,该区新近系油气藏远离供烃洼陷,由于晚期构造活动弱,断层垂向运移能力差,新近系油气主要借助于断层和砂体的配置进行阶梯式运移,其中断层的侧向封闭性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方式及成藏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新近系油气藏 冀中坳陷
下载PDF
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49
6
作者 张文朝 杨德相 +3 位作者 陈彦均 钱铮 张超文 刘会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03-1112,共10页
依据冀中坳陷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地层发育和油气成藏特点,把冀中坳陷划分出12个凹陷和7个凸起。认为冀中坳陷古近纪经历了5个沉积演化阶段,发育两大成湖期和多种类型的储集体,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沉积构造格局。认为东西分带... 依据冀中坳陷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地层发育和油气成藏特点,把冀中坳陷划分出12个凹陷和7个凸起。认为冀中坳陷古近纪经历了5个沉积演化阶段,发育两大成湖期和多种类型的储集体,形成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沉积构造格局。认为东西分带的沉积格局控制东富西贫的油气分布特点,源岩母质类型控制南油北气的分布特点,洼槽类型控制油气资源潜力和油气勘探前景,次级构造带控制油气藏类型、油气贫富程度和油气聚集带形成,以古潜山为主体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形式。最终指出,冀中坳陷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深化老区勘探是华北油田找油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构造单元 沉积构造特征 油气藏 复式油气聚集带 勘探前景
下载PDF
断陷盆地岩性地层油藏分布特征 被引量:45
7
作者 易士威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1,共4页
近几年对二连盆地、冀中坳陷岩性及地层油藏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与构造油藏相比,由于圈闭形成机制的不同和成藏控制因素的差异,岩性、地层油藏主要沿“湖泛面、不整合面、断面”分布;既可分布于低势区,也可分布于高势区;既可发育于低位... 近几年对二连盆地、冀中坳陷岩性及地层油藏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与构造油藏相比,由于圈闭形成机制的不同和成藏控制因素的差异,岩性、地层油藏主要沿“湖泛面、不整合面、断面”分布;既可分布于低势区,也可分布于高势区;既可发育于低位域,也可发育于高位域。岩性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沉积体系,地层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控于削截带和超覆带,其富集程度主要受沉积储集相带的控制。因此,在对岩性及地层油藏的勘探中,一定要以沉积体系、地层超覆、地层剥蚀为主控因素重新划分勘探单元;注重对“湖泛面、不整合面、断面”控藏和沉积相、储集相的研究;要拓展勘探领域,即由环洼向洼槽,由正向构造区向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的高部位向构造带的翼部,由构造带向岩相带、超覆带、剥蚀带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地层油藏 分布特征 湖泛面 不整合面 冀中坳陷 二连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斜坡带类型与油气运聚成藏机制 被引量:47
8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5 位作者 李玉帮 王权 周立宏 吕延防 蒲秀刚 王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1-849,共9页
基于断陷盆地斜坡带类型划分,探究不同斜坡带油气成藏特征与运聚机制。依据斜坡带基底沉积作用、构造活动的强弱程度及斜坡产状、形态,将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黄骅坳陷的斜坡带划分为挠曲坡折型、平缓台坡型、宽缓断阶型、窄陡断阶型、... 基于断陷盆地斜坡带类型划分,探究不同斜坡带油气成藏特征与运聚机制。依据斜坡带基底沉积作用、构造活动的强弱程度及斜坡产状、形态,将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黄骅坳陷的斜坡带划分为挠曲坡折型、平缓台坡型、宽缓断阶型、窄陡断阶型、掀斜翘倾型5种类型。各斜坡类型不同的成因机制导致其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程度差异明显。挠曲坡折型斜坡以坡折阶地型油气成藏为主要特征,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平缓台坡型斜坡以近源一字型油气成藏为主要特征,油气富集程度较高;宽缓断阶型斜坡以远源阶梯型油气成藏为主要特征,油气富集程度中等;窄陡断阶型斜坡以断裂带复式油气成藏为主要特征,油气富集程度中等;掀斜翘倾型斜坡油气富集程度相对较低。斜坡带油气运聚主要受鼻状构造、砂岩发育程度、优势物性砂体和断接厚度的控制,鼻状构造控制油气主要汇聚方向,砂岩发育程度控制油气横向运移,优势物性砂体控制油气侧向分流,断接厚度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斜坡带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成藏特征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华北油田隐蔽油藏勘探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42
9
作者 杜金虎 易士威 王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华北油田富油凹陷构造油藏的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面临勘探现状,华北油田认真分析勘探形势,立足资源基础,解放思想,积极转变勘探观念,有意识地加强隐蔽油气藏的深入研究与勘探,先...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华北油田富油凹陷构造油藏的勘探程度越来越高,勘探对象日趋复杂,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面临勘探现状,华北油田认真分析勘探形势,立足资源基础,解放思想,积极转变勘探观念,有意识地加强隐蔽油气藏的深入研究与勘探,先后在冀中坳陷的饶阳凹陷、二连盆地的巴音都兰凹陷、乌里雅斯太凹陷等发现了多个规模富集的隐蔽油藏。通过隐蔽油藏的勘探实践,取得了四点主要认识、六点重要启示,对今后深化华北油田隐蔽油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油田 隐蔽油藏 油气勘探 二连盆地
下载PDF
唐山地震区地壳结构和构造:深地震反射剖面结果 被引量:45
10
作者 刘保金 曲国胜 +5 位作者 孙铭心 刘亢 赵成彬 徐锡伟 酆少英 寇昆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1-912,共12页
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大地震。为了研究该区的地壳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关系,2009年,我们在唐山市南部的丰南地区,跨唐山断裂带完成了1条道间距40m、炮间距200m、50次覆盖的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壳... 1976年7月28日,在唐山地区发生了7.8级大地震。为了研究该区的地壳结构和断裂的深浅构造关系,2009年,我们在唐山市南部的丰南地区,跨唐山断裂带完成了1条道间距40m、炮间距200m、50次覆盖的深地震反射探测剖面。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壳厚度为32~34km,莫霍面自东向西逐渐加深,在丰南县和宣庄镇之间,中-下地壳反射和壳幔过渡带反射均被唐山深断裂错开,断裂两侧的莫霍面发生错断,显示出唐山深断裂的走滑作用。反射剖面揭示的唐山断裂带是一条规模较大的陆内走滑断裂,浅部表现为典型的花状构造,在深部切割和扰动了下地壳物质和壳幔过渡带。这种深、浅共存的断裂构造体系是控制该区地震孕育和发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唐山地震区的深、浅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地震区 深地震反射剖面 地壳细结构 花状构造 深浅构造关系
下载PDF
冀中坳陷长洋淀地区“古储古堵”潜山成藏模式 被引量:43
11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3 位作者 王余泉 郭永军 刘井旺 郑荣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9-493,498,共6页
"新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对以华北油田为代表的一大批古潜山油气田的勘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此类油藏已无新的发现。利用钻井、测井、化验分析和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对长洋淀潜山内幕地层反射结构、储... "新生古储"潜山成藏模式对以华北油田为代表的一大批古潜山油气田的勘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此类油藏已无新的发现。利用钻井、测井、化验分析和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对长洋淀潜山内幕地层反射结构、储盖组合及分布特征的研究发现:该区潜山内幕地层自上而下为下古生界寒武系、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中元古界蓟县系,发育了寒武系府君山组为储层、馒头组为盖层和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为储层、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为盖层的两套储盖组合。储层主要为白云岩,裂缝发育,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而且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可以形成对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的有效封堵,油源来自于下第三系,以断层和不整合面为主要供油通道,形成了"古储古堵"新类型潜山成藏模式。根据这一模式钻探了长3井,获得了高产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长洋淀地区 古潜山内幕地层 储盖组合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39
12
作者 纪友亮 杜金虎 +2 位作者 赵贤正 张以明 张瑞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和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岩石类型组合特点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特征,将饶阳凹陷古近系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Ⅰ、Ⅱ为裂谷初始期湖泊层序,层序Ⅲ、Ⅳ、Ⅴ、Ⅵ、Ⅶ为裂谷强活动期湖泊层序...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和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岩石类型组合特点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特征,将饶阳凹陷古近系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Ⅰ、Ⅱ为裂谷初始期湖泊层序,层序Ⅲ、Ⅳ、Ⅴ、Ⅵ、Ⅶ为裂谷强活动期湖泊层序,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其中裂谷期湖泊层序可以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而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和地层厚度的变化所反映的古地形,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学演化模式,并初步分析了不同层序演化模式与油气的关系,预测了不同层序的地层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饶阳凹陷 古近系 层序地层学 演化模式
下载PDF
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40
13
作者 赵力民 赵贤正 +2 位作者 刘井旺 王少春 任文博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2-497,505,共7页
冀中坳陷是渤海湾断陷盆地中的富油气坳陷之一,其地层岩性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冀中坳陷古近系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该坳陷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7种沉积体系、多期构造运动及多次沉积间断,为地层岩性油藏的形... 冀中坳陷是渤海湾断陷盆地中的富油气坳陷之一,其地层岩性油藏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油气资源勘探潜力较大。对冀中坳陷古近系成藏条件的研究表明,该坳陷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7种沉积体系、多期构造运动及多次沉积间断,为地层岩性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按照圈闭成因及其几何形态,将冀中坳陷古近系发育的地层岩性油藏划分为岩性油藏、地层油藏和复合油藏3种类型。地层岩性油藏主要富集在沉积洼槽带和斜坡带中低部位,并围绕生油洼槽呈环带状分布。根据冀中坳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藏成藏特征及分布规律,运用综合分析方法预测出了其有利勘探区带和方向,经钻探新发现了4个整装规模储量的地层岩性油藏,勘探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古近系 沉积体系 地层岩性油藏 成藏条件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类型与成藏模拟 被引量:39
14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4 位作者 崔周旗 韩春元 曾溅辉 王权 郭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7-143,共7页
基于近年来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勘探进展,分析隐蔽型潜山油藏的类型和成藏特点,并通过油气运聚模拟实验剖析隐蔽型潜山油藏的油气运聚机制。潜山油藏可分为容易发现的潜山顶(头)聚油的常规型潜山油藏和不易发现的潜山坡及潜山内幕聚... 基于近年来冀中坳陷隐蔽型潜山油藏勘探进展,分析隐蔽型潜山油藏的类型和成藏特点,并通过油气运聚模拟实验剖析隐蔽型潜山油藏的油气运聚机制。潜山油藏可分为容易发现的潜山顶(头)聚油的常规型潜山油藏和不易发现的潜山坡及潜山内幕聚油的隐蔽型潜山油藏。有效隔(盖)层的存在是潜山内幕油藏形成的重要条件,控山断层是其最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潜山坡油藏圈闭的形成需2个遮盖条件,即顶部由不整面之上的泥质盖层遮挡,侧面由潜山内幕隔层形成封堵,不整合面是其主要油气运移通道。二维油气运聚模拟实验表明,输导通道(断层或不整合面)与潜山储集层渗透率的比值及充注动力决定潜山油气的优先充注部位,当断层或不整合面为高效输导层时,油气优先充注潜山顶部,形成潜山顶(头)油藏;当断层或不整合面的渗透性变差或其本身具非均质性,而潜山内幕或潜山坡又存在高渗透性储集层时,则油气优先向潜山内幕或潜山坡充注,形成潜山内幕或潜山坡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隐蔽型潜山油藏 聚油机理 成藏模拟
下载PDF
冀中坳陷斜坡带奥陶系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苏立萍 罗平 +2 位作者 邹伟宏 史卜庆 郑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研究工作依据实际资料和新的地质认识,对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和杨村斜坡奥陶系潜山带的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剖析。该区发育有正向和反向正断层,奥陶系地层形成一个地垒状潜山带,上覆石炭—二叠系地层,具有新生—古生—... 研究工作依据实际资料和新的地质认识,对冀中坳陷文安斜坡和杨村斜坡奥陶系潜山带的构造格局及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剖析。该区发育有正向和反向正断层,奥陶系地层形成一个地垒状潜山带,上覆石炭—二叠系地层,具有新生—古生—古储—中堵的成藏条件。石炭—二叠系煤系和下第三系泥岩为供烃源;不整合面、断面及北西向断裂为供油通道。油气成藏的主力因素储层的发育明显受白云石化、岩溶和构造破裂作用的控制,喜马拉雅期的岩溶作用是由活动断层导入岩溶水而得以进行的,因此,孔隙、裂隙相对富集的岩层与活动断层的匹配是潜山储层形成的关键地质条件。潜山古风化壳并不是制约储层发育的唯一因素。对该类储层的评价应构造分析与地层分析相结合。储集条件影响了油气的富集,长期活动的大断裂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奥陶系 油气藏 形成条件 成藏条件 喜马拉雅期 岩溶作用 活动断层
下载PDF
冀中坳陷富油凹陷勘探现状及勘探思路 被引量:37
16
作者 易士威 王权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2-85,共4页
冀中坳陷历经多年勘探,但富油凹陷之间、不同构造单元或区带之间、不同勘探层系之间以及不同勘探领域之间的勘探程度仍明显不均衡,而富油凹陷勘探程度尽管较高,但剩余油气资源还很丰富,存在老区新凹陷、隐蔽油藏、复杂断裂带、深潜山和... 冀中坳陷历经多年勘探,但富油凹陷之间、不同构造单元或区带之间、不同勘探层系之间以及不同勘探领域之间的勘探程度仍明显不均衡,而富油凹陷勘探程度尽管较高,但剩余油气资源还很丰富,存在老区新凹陷、隐蔽油藏、复杂断裂带、深潜山和小潜山及潜山内幕、特殊类型油藏等5大勘探接替领域。要深化富油凹陷的勘探,必须以富油凹陷油藏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区带、不同层系、不同储集层类型三维空间复式叠合连片分布的新勘探理念为指导,勘探重点由构造油藏转为隐蔽油藏、由正向构造带转为负向构造区、由构造带高部位转为构造带翼部、由环洼转为洼槽、由单一油藏类型转为多种油藏类型,大胆探索新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中坳陷 富油凹陷 勘探现状 勘探领域 勘探思路
下载PDF
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层序特征及其沉积体系的演化 被引量:34
17
作者 纪友亮 赵贤正 +2 位作者 单敬福 张瑞锋 王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6,共9页
冀中坳陷古近系是由平行、微角度或角度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一个区域性(二级)的沉积层序,其内可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13个三级层序和数十个四级、五级的层序单元。整体上显示为三套从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可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湖... 冀中坳陷古近系是由平行、微角度或角度不整合面所限定的一个区域性(二级)的沉积层序,其内可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13个三级层序和数十个四级、五级的层序单元。整体上显示为三套从水进到水退的沉积旋回,可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湖泊三角洲以及河流等三套沉积相组合。构造、气候、物源供给及湖平面的变化等各地质要素之间严格控制着坳陷内部层序的构成及其充填响应模式。构造沉降过程等分析过程揭示了沉积坳陷经历了两次沉积速率变化的演化旋回,即两个不同的沉降阶段。第一阶段为古近纪古新世的缓慢加速沉降、始新世早中期的快速沉降和始新世晚期的缓慢沉降;第二阶段为始新世末期的缓慢加速沉降、渐新世早期的快速沉降和渐新世中晚期的缓慢加速沉降。这两个阶段的演化过程沉降速率分别为100~110m·Ma-1、205~220m·Ma-1、40~50m·Ma-1、30~40m·Ma-1、135~142m·Ma-1和10~20m·Ma-1。古近纪扭动作用揭示了坳陷左旋运动使其雁列构造在沙四末和东营末为北北东或北东方向展布;右旋运动使其雁列构造在左旋交替过程中产生,但其产生的构造的规模要比左旋构造小得多,一般表现为北西—北北西向构造。这种扭动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南北对扭,并最终造就了坳陷东西向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构造演化 充填响应 构造沉降
下载PDF
冀中地区文安斜坡带成藏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杨伟荣 钱铮 +2 位作者 张欣 朱萍 范春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3期49-52,94,共5页
斜坡带的重新认识对油田的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文安斜坡带生油洼槽的生油条件、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文安斜坡带具有充足的油源,是油气运移的必然指向,但其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开发... 斜坡带的重新认识对油田的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文安斜坡带生油洼槽的生油条件、油气运移聚集规律、成藏特征研究后认为:文安斜坡带具有充足的油源,是油气运移的必然指向,但其总体勘探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仍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同时,圈闭形成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期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具备形成大中型岩性油气藏的物质基础。及时总结文安斜坡的成藏条件、基本成藏规律以及勘探开发成效,对斜坡带的研究以及提高油田勘探开发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成藏条件 成藏规律 低幅度油藏 岩性油藏 冀中地区
下载PDF
试论富油凹陷油气分布的"互补性"特征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杜金虎 易士威 +1 位作者 卢学军 王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1期15-22,共8页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和勘探实践发现,富油凹陷油气分布具有"互补性"特征,即构造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在油气资源分配、空间分布上具有"互补性",这种分布特征是由构造与岩性一地层油气藏...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和二连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和勘探实践发现,富油凹陷油气分布具有"互补性"特征,即构造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在油气资源分配、空间分布上具有"互补性",这种分布特征是由构造与岩性一地层油气藏所赋存的宏观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机理等多种因素的耦合所决定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油气分布的"互补性"在各类陆相盆地中具有普遍性。这一"规律"的揭示,有助于在油气勘探实践中树立新的勘探理念,建立科学的勘探程序,制定正确的勘探部署,对推进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工作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油凹陷 油气分布 冀中坳陷 二连盆地 岩性
下载PDF
冀中坳陷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多样性与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34
20
作者 高先志 吴伟涛 +4 位作者 卢学军 崔周旗 孔令武 贾连奇 王海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5,共5页
潜山内幕油气藏是指位于潜山顶面不整合面以下、分布于潜山腹内的油气藏,它与潜山顶不整合覆盖油气藏的区别在于其圈闭多与潜山顶面不整合面无关。对近几年来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最新勘探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类型及其... 潜山内幕油气藏是指位于潜山顶面不整合面以下、分布于潜山腹内的油气藏,它与潜山顶不整合覆盖油气藏的区别在于其圈闭多与潜山顶面不整合面无关。对近几年来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最新勘探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类型及其成藏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潜山内幕油气藏具有多样性,其圈闭包括内幕断层圈闭、内幕地层岩性圈闭以及内幕单斜构造圈闭等不同类型;潜山内幕油气藏多表现为层状,这不同于潜山顶面油气藏多为块状的特点;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和潜山内幕隔层,其中输导条件主要为潜山边界断层和不整合面,渗透率降低导致油气运移受阻是油气被迫进入潜山内幕的重要原因,而内幕隔层的形成主要受内幕地层泥质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潜山内幕隔层 油气输导 冀中坳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