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湖光岩玛珥湖沉积记录的正构烷烃和单体稳定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古植被意义 被引量:45
1
作者 匡欢传 周浩达 +3 位作者 胡建芳 杨小强 彭平安 杨浩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2-1233,共12页
通过对湖光岩玛珥湖钻孔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析以及高碳数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的测定,重点探讨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湖光岩玛珥湖古植被状况及相关的古气候特点。结果显示: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整体呈现以高碳数... 通过对湖光岩玛珥湖钻孔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析以及高碳数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δ^(13)C)的测定,重点探讨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大暖期湖光岩玛珥湖古植被状况及相关的古气候特点。结果显示: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整体呈现以高碳数为主的组成特征,在nC_(25)~nC_(33)范围内存在显著的奇碳优势。高碳数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湖光岩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气候相对冷而干燥;全新世大暖期,木本植物减少,草本植物相对增多,气温较高且湿润,有利于草本植物发育。长链正构烷烃的δ^(13)C值揭示在21.1~5.5kaB.P.间,湖光岩地区陆地植被为C_3/C_4植物混合格局,但总体上以C_3植物为主。末次盛冰期,气候干旱,整体上以C_4植被为主;全新世大暖期,湖光岩地区陆地植被以C_3植物占主导,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C_3植物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 古植被
原文传递
62 kaBP以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被引量:37
2
作者 刘强 顾兆炎 +7 位作者 刘嘉麒 游海涛 吕厚远 储国强 祁向雷 Jorg F W Negendank Jens Mingram Georg Schettler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湖光岩玛珥湖HUG B孔岩心记录了62ka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分析表明,62kaBP以来δ13CTOC值变化比较明显,其变化范围为-28.5‰~-15.5‰。结合孢粉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湖光岩玛珥... 湖光岩玛珥湖HUG B孔岩心记录了62kaBP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信息。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分析表明,62kaBP以来δ13CTOC值变化比较明显,其变化范围为-28.5‰~-15.5‰。结合孢粉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湖光岩玛珥湖δ13CTOC变化曲线可划分为6个演化阶段:62~58和48~40.5kaBP两个时段的δ13CTOC值偏负,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陆生C3森林植被,反映了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58~48和40.5~17.2kaBP期间δ13CTOC值明显偏正,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源自C4草本植物,反映了湖光岩地区有效降水量减少、干旱程度增加导致湖光岩玛珥湖湖面下降,大量C4草本植物生长在暴露的湖滨岸;17.2~4kaBP时段内δ13CTOC值尽管存在更加频繁的波动,但总体呈现逐渐偏负的趋势,反映了暖湿和冷干气候多次交替但总体上逐渐变暖、变湿的气候环境;4kaBP以来δ13CTOC值存在逐渐偏正的趋势,虽然不排除人类活动的影响,但很可能反映了干旱程度的再次增加。综合分析表明,有效降水量(降水量-蒸发量)是控制湖光岩玛珥湖地区C3/C4植物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湖光岩玛珥湖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支持区域气候环境而不是大气CO2浓度变化是末期冰期以来热带低纬度地区C3/C4植被相对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碳同位素记录 沉积物 古气候 环境意义 δ^13C TOC值 有效降水量 碳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指标 气候环境 有机碳同位素 干旱程度 亚热带地区 低纬度地区 大气CO2 变化信息 综合分析 演化阶段 变化曲线 森林植被
下载PDF
末次冰期以来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孢粉记录及古环境变化 被引量:39
3
作者 吕厚远 刘嘉麒 +4 位作者 储国强 顾兆炎 Negendank J Schettler G Mingram J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4-291,共8页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 ,末次冰期以来 ,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 落叶阔叶 针叶混交林 (湖边草地 )→热带...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钻孔孢粉记录的研究认为 ,末次冰期以来 ,该区植被类型从早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依次演替为 ,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 落叶阔叶 针叶混交林 (湖边草地 )→热带季雨林→半常绿季雨林。气候最寒冷的时期温度比目前至少降低了 4— 6°C以上。全新世早期相对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被变化 广东湛江 末次冰期 湖光岩玛珥湖 孢粉记录 古环境
下载PDF
The early Holocene optimum inferred from a high-resolution pollen record of Huguangyan Maar Lake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36
4
作者 WANG ShuYun LUE HouYuan +1 位作者 LIU JiaQi Joerg F. W. NEGENDANK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0期2829-2836,共8页
A high-resolution pollen record of the past 13000 a from Huguangyan Maar Lake reveals the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Holocene. It shows that (i) pollen percentage of trees and shru... A high-resolution pollen record of the past 13000 a from Huguangyan Maar Lake reveals the vegetation and environment changes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Holocene. It shows that (i) pollen percentage of trees and shrubs reached 56% during the early Holocene (11600―7800 cal a BP), of which the pollen percentage of tropical trees reached a maximum at 9500―8000 cal a BP, reflecting a hot and wet envi- ronment; (ii) during the mid-Holocene (7800―4200 cal a BP), the pollen percentage of montane conif- erous trees and herbs increased,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tropical-subtropical trees decreased, indi- cating lowe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ii) in the late Holocene spanning from 4200 to 350 cal a BP, the pollen percentage of herbs and montane conife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dicating a marked de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ur pollen data reveal that the time period 9500―8000 cal a BP in south- ern China represents a climatic optimum for the Holocene characterized by hot and wet condition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olocene optimum found in lower latitude regions globally. We speculate that strong insolation might cause the northward migration of the ITCZ and subtropical summer mon- soon front, which resulted in an early Holocene optimum in the Huguangyan area. The dry tendency and climate fluctuations of the middle and late Holocene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solar insolation and frequent ENSO e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时期 最适度 花粉分析 中国南部
原文传递
湖光岩玛珥湖的浮游植物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才学 孙省利 +2 位作者 谢少英 谢伟良 詹冬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0-630,共11页
本文对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玛珥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99属26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119种,夏季121种,秋季150种,冬季122种,其中蓝藻门20属43种,占种类数的16.5%;硅藻门20属79种,占种类数的30.4%;绿藻... 本文对广东省湛江市湖光岩玛珥湖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周年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99属260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春季119种,夏季121种,秋季150种,冬季122种,其中蓝藻门20属43种,占种类数的16.5%;硅藻门20属79种,占种类数的30.4%;绿藻门49属117种,占种类数的45%;甲藻门2属8种,占种类数的3.1%;裸藻门2属2种,占种类数的0.8%;金藻门2属6种,占种类数的2.3%;黄藻门3属4种,占种类数的1.5%;红藻门1属1种,占种类数的0.4%。全年广布种有40种:蓝藻门15种,硅藻门6种,绿藻门14种,甲藻门3种,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种。各两季节间的共有种数在57—78种,Jaccard种类相似性指数范围在0.28—0.42。优势种(Y>0.02)共有29种:春季8种、夏季16种、秋季13种、冬季11种,分别隶属于蓝藻门13种,绿藻门8种,硅藻门8种,其中Chroococcus m inor、M icrocystis flos-aquae、Pleurocapsa fuliginosa、Chlorella vulgaris为全年广布优势种。在春、夏、秋3季以蓝藻的优势种类居多,而在冬季则以硅藻的优势种类居多。细胞丰度在6.3×104—56.1×104ind/L,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多样性指数平均为4.53,均匀度平均为0.65,其排序都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物种非常丰富。浮游植物群落中存在着os、βm、αm的优势种群,其群落结构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征。从浮游植物吸收N、P的配比分析,P成为全年唯一的营养限制因子,但从N、P的绝对值看,N和P都是全年的营养限制因子。综合分析结果,湖光岩玛珥湖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亚热带贫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理化因子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反映的全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吴旭东 沈吉 汪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5-162,共8页
对广东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550℃烧失量(loss on ignition,LOI)和Ti、Al、Si、K元素强度分析表明,烧失量主要反映了流域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Ti、Al、Si、K 4种元素被证明主要来自于流域,反映了径流输入的变化。11 000~7 800cal.aBP,湖... 对广东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550℃烧失量(loss on ignition,LOI)和Ti、Al、Si、K元素强度分析表明,烧失量主要反映了流域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Ti、Al、Si、K 4种元素被证明主要来自于流域,反映了径流输入的变化。11 000~7 800cal.aBP,湖光岩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7 800cal.aBP之后,气候迅速变冷、变干,虽然7 800cal.aBP之后气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冷、暖波动,但是其温暖程度已远远不及早全新世的水平。湖光岩地区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演化格局和亚洲季风区的其他记录基本一致,即全新世早期为气候适宜期;全新世中、晚期温度降低,气候变干。湖光岩地区全新世中期的降温程度比亚洲季风区其他地质记录的反映更剧烈,这可能是地理位置差异造成的全新世季风演化差异性的体现。湖光岩地区全新世中后期的气候演化过程可能与厄尔尼诺系统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 烧失量 元素强度 湖光岩玛珥湖 全新世
下载PDF
湖泊沉积物不同赋存状态Rb、Sr地球化学记录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敬安 曾艳 +3 位作者 王敬富 杨永琼 杨海全 计永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8-417,共10页
湖泊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态的Rb、Sr记录了不同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信息。本文选取广东湖光岩玛珥湖和内蒙古岱海作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芯不同赋存状态Rb、Sr的剖面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湖光岩玛珥湖和岱海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 湖泊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态的Rb、Sr记录了不同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和环境信息。本文选取广东湖光岩玛珥湖和内蒙古岱海作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柱芯不同赋存状态Rb、Sr的剖面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湖光岩玛珥湖和岱海沉积物中不同赋存状态Rb、Sr的剖面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笼统利用沉积物全样Rb/Sr比值来反映流域气候环境变化是不合适的,甚至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湖光岩玛珥湖和岱海沉积物中Sr非残渣态/Rb总与TIC、TOC、TN、C/N等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对比研究表明,Sr非残渣态/Rb总可有效指示流域化学风化变化:当流域化学风化作用增强时,沉积物Sr非残渣态/Rb总增大;当流域化学风化减弱时,沉积物Sr非残渣态/Rb总降低。因此,对不同类型的湖泊,在利用湖泊沉积物Rb、Sr地球化学记录反演古气候/古环境变化时,需综合考虑湖盆流域地质地理背景和湖泊自身特点,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岱海 沉积物 Rb、Sr赋存状态 化学风化
下载PDF
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粒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旭东 刘国旭 沈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5-1122,共8页
对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全新世粒度参数、550℃烧失量和Ti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后认为:粒度频率特征曲线指示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外源输入部分主要来自其小流域;沉积物粒径的变化主要受降雨量,而不是湖泊水位波动的控制;较粗的粒径指... 对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全新世粒度参数、550℃烧失量和Ti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研究后认为:粒度频率特征曲线指示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外源输入部分主要来自其小流域;沉积物粒径的变化主要受降雨量,而不是湖泊水位波动的控制;较粗的粒径指示降雨量增加,较细的粒径指示降雨量降低.湛江地区全新世早期季风强盛,6085 a B.P.以后,季风显著减弱.湖光岩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中期季风迅速减弱的发生时间与全球很多地质载体记录的全新世中期季风迅速减弱时间都非常接近,体现了湛江地区全新世季风演化的全球性.湛江地区6085 a B.P.以后的季风迅速减弱、气候转干很可能与厄尔尼诺活动增强有关.2000 a B.P.以后,粒度参数、550℃烧失量和Ti元素含量的变幅明显增加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全新世 古气候 湖光岩玛珥湖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春季浮游植物对溶解态氮的吸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国维 李长玲 +1 位作者 黄翔鹄 古滨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7-534,共8页
利用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现场挂瓶培养的方法测定了湖光岩玛珥湖浮游植物群落对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态氮的吸收速率,研究了湖光岩玛珥湖浮游植物群落氮吸收及其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湖光岩玛珥湖共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54种(... 利用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现场挂瓶培养的方法测定了湖光岩玛珥湖浮游植物群落对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态氮的吸收速率,研究了湖光岩玛珥湖浮游植物群落氮吸收及其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湖光岩玛珥湖共检测到浮游植物7门54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主要为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分别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4.68%、26.70%和19.21%,其中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绝对优势种,优势度分别为0.39与0.28.湖光岩玛珥湖浮游植物群落对铵态氮的绝对吸收速率最高,分别是对硝态氮、尿素态氮绝对吸收速率的5.8和4.2倍,占3种溶解态氮总吸收量的73.3%.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态氮的相对优先指数分别为2.907、0.190和1.192,说明浮游植物群落优先吸收铵态氮,其次为尿素态氮,最后为硝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态氮的周转时间分别为3.72、57.03和9.07 h.湖光岩玛珥湖浮游植物对溶解态氮的吸收可用Michaelis-Menten酶动力学方程描述,最大比吸收速率表现为铵态氮>尿素态氮>硝态氮,亲和力表现为硝态氮>铵态氮>尿素态氮.湖光岩玛珥湖浮游植物群落对铵态氮具有较高的吸收潜力,并且对硝态氮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具备利用硝态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浮游植物 稳定同位素 氮吸收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自超 蒲晓强 +4 位作者 赵辉 姜在兴 祁雅莉 黄鑫 侯庆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93-99,共7页
对湖光岩玛珥湖8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计算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等参数。结果表明: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沉积物主要包括泥、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4种类型。粉砂和泥在湖内分布范围最广,为主要沉积类型;砂质粉砂和... 对湖光岩玛珥湖8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计算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等参数。结果表明:湖光岩玛珥湖表层沉积物主要包括泥、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4种类型。粉砂和泥在湖内分布范围最广,为主要沉积类型;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主要分布在近岸区域,分布范围较小。沉积物平均粒径(Φ值)变化范围2.1~7.5,平均值为6.8,粒度具有由岸向湖随水深增加而逐渐变细的趋势,但在部分近岸区域,由于雨水汇集入湖导致粒度参数变化剧烈。靠近湖岸和火山岩壁,沉积物颗粒最细的区域并未出现在湖水最深处。湖光岩玛珥湖的表层沉积物频率曲线表现为4个明显的组分峰值,尽管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为四周火山岩风化产物,但是远距离搬运的细颗粒仍然对沉积物的粒度组分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表层沉积物 粒度 物源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广东湛江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磁化率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旭东 沈吉 汪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6-352,共7页
对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进行了低频磁化率(下称磁化率)、粒度组合特征、烧失量以及磁化率随温度变化(κ-T)的分析。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的特征显示湖光岩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磁性矿物是磁铁矿;磁化率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反映了湖光岩沉积物... 对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进行了低频磁化率(下称磁化率)、粒度组合特征、烧失量以及磁化率随温度变化(κ-T)的分析。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的特征显示湖光岩沉积物中最主要的磁性矿物是磁铁矿;磁化率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反映了湖光岩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主要赋存于黏粒组分中;全新世以来湖光岩地区的磁化率的低值指示湿润的气候条件,高值则反映了相对干旱的气候条件。湖光岩地区的早全新世季风较强,中全新世以来季风逐渐减弱,符合全新世季风演化的全球模式。最近2000多年以来磁化率的大幅度增加可能与人类活动的增强有关,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粒度 烧失量 全新世 古气候 湖光岩玛珥湖
下载PDF
湛江湖光岩玛珥湖中长链烷基二醇类化合物的检出及可能的环境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倩 周浩达 +1 位作者 胡建芳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88-195,共8页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现代环境介质(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长链烷基二醇类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出了一系列的长链烷基二醇化合物,包括1,13-C28、1,13-C30、1,14-C30、1,15-C30和1,15-C32。表层水体中1,14-C30相对含量最高,中... 通过对湛江湖光岩玛珥湖现代环境介质(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长链烷基二醇类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出了一系列的长链烷基二醇化合物,包括1,13-C28、1,13-C30、1,14-C30、1,15-C30和1,15-C32。表层水体中1,14-C30相对含量最高,中层水体中1,15-C30相对含量最高,而底层水体中1,13-C30相对含量最高。推测1,14-C30主要来源于硅藻,但也不排除异鞭藻来源。1,13-C28可能同时具有黄绿藻和硅藻来源。1,13-C30、1,15-C30和1,15-C32长链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黄绿藻(Eustigmatophytes),但也存在其他藻类来源。表层沉积物中长链烷基二醇化合物的分布与中层水体颗粒物各二醇类化合物的分布相似,表明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中长链烷基二醇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浮游藻类。湖泊水体颗粒物中二醇指数(DIX)同实测的湖泊水体温度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而表层沉积物中DIX一致,表明湖光岩玛珥湖中二醇指数能够用来作为水体温度的替代性指标。此研究结果为长链烷基二醇类化合物在湖泊古环境重建应用中提供了现代过程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 玛珥湖 长链烷基二醇
下载PDF
广东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漫反射光谱数据反映的全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旭东 沈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3-951,共9页
利用漫反射光谱技术得到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叶绿素a浓度.通过与TOC、Sr/Rb比值和磁化率的对比发现,叶绿素a浓度能够忠实地反映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较高的叶绿素a浓度代表季风较强、降雨量较高,反之亦然.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多环境代... 利用漫反射光谱技术得到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叶绿素a浓度.通过与TOC、Sr/Rb比值和磁化率的对比发现,叶绿素a浓度能够忠实地反映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较高的叶绿素a浓度代表季风较强、降雨量较高,反之亦然.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多环境代用指标分析结果显示,湛江地区早全新世季风强盛,中全新世季风迅速衰退.这种全新世季风演化模式与北半球季风区的很多地质记录以及北纬30°变化趋势相似,反映了太阳辐射是湛江地区千年尺度季风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是湛江地区的季风演化滞后于太阳辐射变化大约2200 a.叶绿素a浓度记录显示6000 a BP左右季风迅速减弱,这与其他记录显示的季风渐变模式不同.一方面,太阳辐射渐变激发了湛江地区植被-大气圈的负反馈作用,这可能是造成6000 a BP左右气候迅速变干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沉积速率增加导致的稀释作用放大了叶绿素a浓度下降的趋势.3600 a BP以来的沉积环境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古环境演化 湖光岩玛珥湖 漫反射光谱 沉积物
下载PDF
湖光岩拮抗菌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燏 简纪常 +4 位作者 吴灶和 柏莉莉 刘剑峰 林丹 余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0-384,共5页
采用涂布法、划线分离法以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湛江湖光岩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同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其异养细菌、真菌和弧菌等的数量进行初步统计。采用牛津杯法,对拮抗细菌进行筛选和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 采用涂布法、划线分离法以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湛江湖光岩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同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其异养细菌、真菌和弧菌等的数量进行初步统计。采用牛津杯法,对拮抗细菌进行筛选和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与种类在水平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底泥异养菌总量为(1.3—8.6)×108cfu/g,真菌总量为(0.1—5.7)×107cfu/g。而水体细菌总量为(0.5—6.7)×105cfu/ml,真菌总量为(0.4—1.1)×103cfu/ml。共分离纯化到148株细菌,经筛选发现16株细菌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细菌总数的10.8%,其中菌株DH078和DH113对溶藻弧菌的拮抗作用最明显。结果还表明,细菌DH078在营养肉汤中培养4d抑菌活性最强,其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条件是稀释2倍的营养肉汤、蛋白胨0.6%、牛肉膏0.6%、酵母膏0.2%、盐度0和pH7.0。可见湖光岩微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本研究可为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湖光岩微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微生物 拮抗菌 培养条件 筛选
下载PDF
玛珥湖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pufM基因DNA和mRNA的定量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晓洁 曾永辉 +2 位作者 简纪常 鲁义善 吴灶和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60-1572,共13页
【目的】湖光岩玛珥湖是一类特殊的火山口湖,它完全封闭,地质年代久远,尚未受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孕育着丰富而特殊的微生物种群。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AAPB)是以其在有氧情况下能行使光合功能而定义的一类专性异养细菌,其生理生态特征独... 【目的】湖光岩玛珥湖是一类特殊的火山口湖,它完全封闭,地质年代久远,尚未受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孕育着丰富而特殊的微生物种群。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AAPB)是以其在有氧情况下能行使光合功能而定义的一类专性异养细菌,其生理生态特征独特,进化年代久远,在水生生态系统的上层水体中广泛分布。目前,AAPB在玛珥湖水体中是否有分布仍是未知。【方法】构建和比较夏季湖水1 m、5 m、12 m三个水层的总DNA和总RNA的AAPB光合中心合成的关键基因pufM的6个克隆文库,并结合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水层AAPB的分布、系统发育多样性及其在总细菌中的比重。【结果】6个文库覆盖率和稀释曲线显示样本初步揭示了各水层优势AAPB类群的多样性。BLAST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0%93%;多样性指数表明,湖光岩表层和底层多样性相当,中间层最低,总RNA的多样性高于总DNA。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OTU21 24所含的序列(占总序列的49.43%)与β-变形细菌的进化距离最接近,是湖光岩玛珥湖的优势AAPB菌群。定量PCR结果显示1 m水层中AAPB在总细菌中的比重最高,可达38.06%;而5 m水层中AAPB所占的比重最低,仅为0.85%;12 m为9.54%。【结论】湖光岩玛珥湖孕育着丰富而多样的AAPB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 玛珥湖 好氧不产氧光合细菌 pufM 多样性 荧光定量PCR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中世纪暖期前后我国雷洲半岛地区的古气候变化 被引量:4
16
作者 储国强 孙青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54-360,共7页
本文对位于雷洲半岛湖光岩玛珥湖湖沉积物进行了年代学 ( 137Cs、AMS14 C)及总碳 (TC)、氮 (TN)、无机碳 (IC)的分析。对于湖光岩玛珥湖这一热带地区封闭湖泊而言 ,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可能受降水量 蒸发量控制。有机碳、氮的变化可能反... 本文对位于雷洲半岛湖光岩玛珥湖湖沉积物进行了年代学 ( 137Cs、AMS14 C)及总碳 (TC)、氮 (TN)、无机碳 (IC)的分析。对于湖光岩玛珥湖这一热带地区封闭湖泊而言 ,无机碳含量的变化可能受降水量 蒸发量控制。有机碳、氮的变化可能反映了湖泊生产率及营养状况的变化。在热带地区 ,湖水温度变化不大 ,温度可能不是藻类生长的主要控制因素 ,降水量的增加及湖泊营养物质的变化可能是有机碳、氮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碳酸盐含量的高值期对应于有机碳、氮的低值阶段。 1 40 0a来碳酸盐含量有两个高值阶段 ,分别为AD880~ 1 2 6 0和AD6 70~ 76 0。这两个高值阶段可能也是干旱期。湖光岩玛珥湖地球化学指标所揭示的干旱期与安徽龙感湖硅藻和孢粉的研究结果有较好的对应性 ,可能表明我国南部地区中世纪暖期可能存在一个干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古气候变化 雷洲半岛 湖光岩玛珥湖 中国 湖泊沉积物 年代学
下载PDF
Microbial diversity in Huguangyan Maar Lake of China reveal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被引量:4
17
作者 HOU Qinghua FANG Zhou +1 位作者 ZHU Qingmei DONG Hongpo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245-1257,共13页
Huguangyan Maar Lake is a typical maar lake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It is well preserved and not disturb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sediment and water samples fr... Huguangyan Maar Lake is a typical maar lake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It is well preserved and not disturbed b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In this study,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in sediment and water samples from Huguangyan Maar Lake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ethod. We fou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s of the water and the sediment. The sediment samples contained more diverse Bacteria and Archaea than did the water samples. Actinobacteria, Betaproteobacteria, Cyanobacteria, and Deltaproteobacteria predominated in the water samples while Deltaproteobacteria, Anaerolineae, Nitrospira, and Dehalococcoidia were the major bacterial groups in the sediment. As for Archaea, Woesearchaeota (DHVEG-6), unclassified Archaea, and Deep Sea Euryarchaeotic Group were detected at higher abundances in the water, whereas the Miscellaneous Crenarchaeotic Group, Thermoplasmata, and Methanomicrobia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bundant in the sedim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Bacteria and Archaea were common in both the water column and the sediment. The concentrations of major nutrients (NO^3-, PO4^3-, SiO3^2- and NH4^+) shaped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 structures in the water. At the higher phylogenetic levels including phylum and class, many of the dominant groups were those that were also abundant in other lakes;however, novel microbial populations (unclassified) were often seen at the lower phylogenetic levels. Our study lays a foundation for examining microbial biogeochemical cycling in sequestered lakes or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guangyan maar lake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MICROBIAL diversity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关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国维 黄翔鹄 +1 位作者 李长玲 曾园园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69-75,共7页
2013年1~12月对湖光岩玛珥湖水体的叶绿素a和水质因子进行周年的逐月监测,探讨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对该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湖光岩玛珥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 2013年1~12月对湖光岩玛珥湖水体的叶绿素a和水质因子进行周年的逐月监测,探讨叶绿素a与水质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应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对该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湖光岩玛珥湖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8~4.22μg·L-1。氮磷比年均值为20.9,磷为营养限制因子,氮、磷共同限制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主动因子与叶绿素a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大小关系为:r(NH4+-N)〉r(DO)〉r(NO2--N)〉r(TP)〉r(TN)〉r(NO3--N),其中NH4+-N与叶绿素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NH4+-N)=0.907,NH4+-N为调控该湖泊浮游植物生长最关键的水质因子。水体TSI值的全年变化范围为34.6~48.0,其中1、2、3月的TSI〈37,属贫营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叶绿素A 水质因子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 卡尔森指数法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时期沉积物碳氮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巩伟明 张朝晖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2-589,共8页
通过对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TOC,TN,δ13C,815N和s—ratio的研究,作者重建了全新世期间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从而揭示了湖光岩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变历史。早全新世时期(10400~6100yrBP),高值的TOC,TN,δ13C和低值的δ15N,s-r... 通过对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TOC,TN,δ13C,815N和s—ratio的研究,作者重建了全新世期间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从而揭示了湖光岩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变历史。早全新世时期(10400~6100yrBP),高值的TOC,TN,δ13C和低值的δ15N,s-ratio指示了高水平的湖泊初级生产力,反映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8500~7400yr BP期间,815N出现最低值,同时TN出现高值,表明可能受了固氮蓝藻的影响,指示该段时间季风减弱,可能为对应着8.2ka事件;中全新世期间(6100—3600yrBP),TOC,TN和δ13C下降,s-ratio上升,指示湖泊生产力下降,气候逐渐向冷干转变;晚全新世期间(3600yr BP至今),TOC和TN继续下降,δ13C处于最低值,s-ratio达到最大值,代表季风最弱的时期和湖泊生产力持续降低。全新世湖泊生产力的逐渐下降反映了季风的逐步减弱,而驱动因素则是北纬30°太阳辐射的减少。在~1000yrBP以后,δ13C与815N表现出不同于全新世演化趋势的异常,可能指示人类活动的加剧,尤其是烧荒开田对沉积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光岩玛珥湖 全新世 总氮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非残渣态Rb/Sr比值研究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艳 陈敬安 +2 位作者 张维 朱正杰 李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9-257,共9页
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变化主要受控于Sr含量的变化,而真正反映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主要是迁移至集水盆地(湖泊)的溶解态Sr^2+,在沉积物中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等形式存在。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的Rb/sr比值与相应的S... 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变化主要受控于Sr含量的变化,而真正反映流域化学风化强度的主要是迁移至集水盆地(湖泊)的溶解态Sr^2+,在沉积物中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等形式存在。通过对不同赋存状态的Rb/sr比值与相应的Sr含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对比分析发现,沉积物非残渣态Rb/Sr比值更好地反映了流域化学风化。根据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非残渣态Rb/Sr比值的剖面变化,恢复了该流域一千多年来的化学风化历史。湖光岩玛珥湖非残渣态的Rb/Sr比值在AD704~1850年存在2个低值.即AD740~860年和AD1400~1750年,表明这两个时段该流域化学风化较强,其中AD1550~1700化学风化最强。湖光岩玛珥湖流域的化学风化主要受降水的控制,而温度对它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Rb/Sr比值 化学风化 湖光岩玛珥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