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桃边缘影像的参与式观察
1
作者 闫科旭 宛馨茹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雨果的假期》《犴达罕》《神翳》等影片构成了顾桃边缘影像的参与式观察。他将自己融入这些边缘人群的生活,了解当代边缘民族文化与人群面临的困境,记录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碰撞后无可抵挡的消逝过程,客观... 《敖鲁古雅·敖鲁古雅》《雨果的假期》《犴达罕》《神翳》等影片构成了顾桃边缘影像的参与式观察。他将自己融入这些边缘人群的生活,了解当代边缘民族文化与人群面临的困境,记录边缘文化与主流文化碰撞后无可抵挡的消逝过程,客观的为观众呈现“边缘人”的精神世界,映射出这些边缘群体对森林、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引发观众对文化与文化、文化与人之间的反思,在无声的观察中展现他对少数民族的人文关怀与少数民族文化影像化的诗意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桃 边缘人 边缘文化 参与式观察
下载PDF
滇僰古道上的僰人(孤人)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保亚 杨海潮 +2 位作者 汪锋 彭玉娟 周玲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6,共5页
僰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族群。僰人的认定是解释中国西南和东南亚民族移动、汉藏语演变、滇僰古道和茶马古道形成的关键问题之一。僰人的活动在汉以及汉以前多次被记录,在魏晋文献记录中突然中断了。有很多学者尝试过解释僰人的去向。结合... 僰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族群。僰人的认定是解释中国西南和东南亚民族移动、汉藏语演变、滇僰古道和茶马古道形成的关键问题之一。僰人的活动在汉以及汉以前多次被记录,在魏晋文献记录中突然中断了。有很多学者尝试过解释僰人的去向。结合语言、民俗、文献、民族学、体质人类学等材料,更进一步研究了僰人的可能去向,其中着重探讨了僰人与云南丘北孤人以及彝族和白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记录 体质人类学 中国西南 茶马古道 民族学 东南亚 族群
下载PDF
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均霞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9-118,160,共11页
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时代思潮的产物。从士大夫塑造的知礼的杞梁妻到民众塑造的纵情任欲的孟姜女,该研究体现了顾颉刚对旧礼制的批判和对新道德的追求。在其交叠的叙述中,女性成为其批判旧礼制、传达新道德的载体。... 顾颉刚的孟姜女研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时代思潮的产物。从士大夫塑造的知礼的杞梁妻到民众塑造的纵情任欲的孟姜女,该研究体现了顾颉刚对旧礼制的批判和对新道德的追求。在其交叠的叙述中,女性成为其批判旧礼制、传达新道德的载体。一方面,民众被塑造成与士大夫阶层相对的、未受礼制熏陶的、富于情感的人,是中华民族依然保持着活力的象征,而女性作为民俗学者眼中最多情的群体,又成为民众的代表;另一方面,女性被塑造成封建礼制的牺牲品,是"奴隶的奴隶",因而,女性的生存状况便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将女性从家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其自由平等的人性便具有了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孟姜女故事研究 民众 礼制 自由平等的人性
原文传递
谷文昌家风的伦理特质及其价值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桂蓉 赵书琴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3-58,共6页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文化基因,是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谷文昌家风彰显着"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价值理念,亮点突出,特色明显。深度挖掘谷文昌家风亮点,可见其家风蕴含着"自食其力"的奋斗...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文化基因,是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谷文昌家风彰显着"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价值理念,亮点突出,特色明显。深度挖掘谷文昌家风亮点,可见其家风蕴含着"自食其力"的奋斗理念、"清白持家"的百姓情怀、"为民奉献"的为官之道等伦理特质,价值重大、意蕴深远。本文借助谷文昌家风这一"榜样示范",旨在探索在现代社会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的途径,传播正能量,促进形成温馨和谐的良好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文昌 家风 自食其力 清白持家 为民奉献
下载PDF
晚唐诗人顾云籍贯辨论
5
作者 方学森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5-81,共7页
晚唐诗人顾云“文名籍甚”,关于其籍贯,学界有多种说法。《新唐书》载顾云为池州人;《直斋书录解题》载其为秋浦人;《新唐书》又称其为吴人,顾云也自称“勾吴寒族”;因“勾吴”等名称常常用来指称曾为春秋吴国都城的苏州,故又有苏州人一... 晚唐诗人顾云“文名籍甚”,关于其籍贯,学界有多种说法。《新唐书》载顾云为池州人;《直斋书录解题》载其为秋浦人;《新唐书》又称其为吴人,顾云也自称“勾吴寒族”;因“勾吴”等名称常常用来指称曾为春秋吴国都城的苏州,故又有苏州人一说;《北梦琐言》则说顾云是钱塘人。顾云在文章中明确地说过其家是寓居、编籍池州,因而池州(秋浦)是其占籍而非原籍。在唐宋诗文中,“勾吴”“吴中”“吴门”等并不只专指苏州,也常常泛称吴地。顾云文中的“吴”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文化地理区域概念,而不是指籍贯,因此“吴人”“苏州人”之说不可靠。《北梦琐言》为距离顾云生活时代很近的五代时期的文献,唐宋人也常称“钱塘”为“吴门”,所以可断定顾云为钱塘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云 籍贯 池州 秋浦 吴人 苏州 钱塘
下载PDF
《左传》中“衅鼓”的统计分析——兼与佤族木鼓旧俗比较
6
作者 孙卫新 薛敬梅 《凯里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8-102,共5页
《左传》中的"衅鼓"作为一种古礼,有杀戮、衅仪、血衅等意义,这值得讨论。首先,采用统计法对《左传》中20次"衅"字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初步结论:衅鼓是指用牲血或战俘(仇敌)之血献祭新铸成的钟、鼓等礼乐器或是战鼓... 《左传》中的"衅鼓"作为一种古礼,有杀戮、衅仪、血衅等意义,这值得讨论。首先,采用统计法对《左传》中20次"衅"字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初步结论:衅鼓是指用牲血或战俘(仇敌)之血献祭新铸成的钟、鼓等礼乐器或是战鼓、军旗等军器的仪式;其次,采用比较法对比了《左传》的衅鼓与云南阿佤山核心区佤族木鼓旧俗,旨在通过后者反观前者的面貌。最后,形成本文结论:二者有关联也有不同。佤族木鼓旧俗的时代特征要早于《左传》的衅鼓特征。依佤族木鼓旧俗反观《左传》的衅鼓,用人血衅鼓当为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衅鼓 佤族 木鼓 旧俗
下载PDF
通俗读物编刊社:顾颉刚的民众观与出版实践
7
作者 刘雨点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在20世纪30年代忧国伤时的时代氛围中,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知识精英,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转向文化最底层的普通民众,他们相信民众是亟待精神改造的重要的国家力量,而优良适宜的民众读物则是改造民众的利器,于是选择以通俗读物编刊社为宣传阵地... 在20世纪30年代忧国伤时的时代氛围中,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知识精英,从学术的象牙塔中转向文化最底层的普通民众,他们相信民众是亟待精神改造的重要的国家力量,而优良适宜的民众读物则是改造民众的利器,于是选择以通俗读物编刊社为宣传阵地,探索出"旧瓶装新酒"等典型的实践方式,出版了大量不仅为下层民众所认同与欣赏,而且契合战时教育与指导目标的民众读物,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通俗读物编刊社 民众观 旧瓶装新酒
下载PDF
《民众周报》与“九一八”后顾颉刚的文化启蒙新目标
8
作者 王富聪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1,共8页
“九一八”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身于文化救亡活动,为把普通民众塑造成为有现代知识和民族意识的“新民”,他和同仁一起发起创办了《民众周报》等通俗读物。通过坚持报道内容的科学性和报道形式的通俗性,获得了读者... “九一八”后,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身于文化救亡活动,为把普通民众塑造成为有现代知识和民族意识的“新民”,他和同仁一起发起创办了《民众周报》等通俗读物。通过坚持报道内容的科学性和报道形式的通俗性,获得了读者的青睐,取得了显著成就。顾颉刚进行文化启蒙活动的实质是延续和深化新文化运动对大众的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民众周报》 通俗读物 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视阈下谷文昌生态发展理念的时代价值探析
9
作者 唐吕俊驰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5-29,共5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谷文昌在东山形成的生态发展理念,坚持以发展为民为基本前提,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问计于民为根本路径,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以创富利民为最终目的,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谷文昌在东山形成的生态发展理念,坚持以发展为民为基本前提,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问计于民为根本路径,团结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以创富利民为最终目的,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最终改变东山生态状况,提高了东山百姓的生活水平。谷文昌生态发展理念体现了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民宗旨,在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站在人民的立场思考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实施生态扶贫项目,发展绿色产业,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收入,从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文昌 生态发展理念 以人民为中心 时代价值
下载PDF
古楳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0
作者 许亚昔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后起新秀,古楳深入农村,提出了兼顾社会和乡民的乡村教育思想。他认为,乡村教育与农业生产要实现良性的互动,共同发展;乡村教育要培育乡民的民族意识,发扬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他提出乡村教育应当坚... 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后起新秀,古楳深入农村,提出了兼顾社会和乡民的乡村教育思想。他认为,乡村教育与农业生产要实现良性的互动,共同发展;乡村教育要培育乡民的民族意识,发扬乡村文化的价值,重塑人们的精神家园。他提出乡村教育应当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原则和经济节约原则。他对乡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也有独到见解。古楳的乡村教育思想不仅丰富了我国近代的乡村教育思想体系,也为我国当代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楳 乡村教育 乡村社会 乡民
下载PDF
前路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侯铁胜 严宁 +5 位作者 虞舜志 蔡晓冰 张海龙 顾广飞 赵杉 贺石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9-1135,共7页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3月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所有病历资料, 其中接受前路手术治疗的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目的 探讨前路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3月接受颈椎前路手术的所有病历资料, 其中接受前路手术治疗的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切口和颈肩肢体疼痛情况, 日本骨科协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应用颈椎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的前凸角度和高度改变, 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对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 包括髂部疼痛、脑脊液漏、喉返神经损伤、C5神经根麻痹、轴性痛、一过性吞咽困难等。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平均为(136±18) min, 失血量平均为(67±16) ml。随访时间1~8年, 平均(3.6±1.7)年。颈肩肢体疼痛VAS评分术前平均(7.3±1.2)分, 术后12个月平均为(3.6±0.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术后3、6及12个月的JOA评分分别平均为(9.2±1.6)分、(9.6±2.2)分、(12.5±3.3)分、(13.2±3.2)分和(13.7±3.4)分。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内植物均保持安全、有效, 无植入物松动、移位。自体髂骨植骨4例, 术后6个月均达到融合标准。应用钛网的28例, 24例在术后6个月、4例在术后1年达到融合标准。并发症包括取髂骨处疼痛、不适3例, 脑脊液漏2例, 喉返神经损伤1例, 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痛5例、一过性吞咽困难1例。结论 以脊髓前方受压为主的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应用前路手术治疗, 根据压迫部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椎体次全切除方式, 最常用的是C4、C6椎体次全切除+2个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只要减压、重建、固定等环节做到精确到位,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症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湘西苗族巫蛊信仰生成之剖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陆群 谭必友 《怀化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49-50,共2页
从自然地理、历史社会以及文化的角度剖析流传于湘西苗族人群中并发生深刻影响的巫蛊信仰 ,指出巫蛊信仰并非是简单的施毒与中毒的问题 ,或神秘的、未为可知的邪魅的产物 。
关键词 湘西苗族 巫蛊信仰 生成原因 蛊婆 自然地理 历史社会 文化背景
下载PDF
贵州苗族鼓藏节仪式的人类学考察——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怀乡乌略村为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龚锐 汤欣烨 靳惠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2-27,共6页
通过田野调查对乌略苗族村鼓藏节仪式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分析了鼓藏节仪式的社会权利功能、社会认同功能、社群联系与娱乐功能、经济功能等基本社会功能,指出苗族鼓藏节仪式由于现代性的切入所发生的功能意义上的嬗变是文化变迁的一... 通过田野调查对乌略苗族村鼓藏节仪式过程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分析了鼓藏节仪式的社会权利功能、社会认同功能、社群联系与娱乐功能、经济功能等基本社会功能,指出苗族鼓藏节仪式由于现代性的切入所发生的功能意义上的嬗变是文化变迁的一种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藏节 贵州苗族 仪式 功能
下载PDF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及其内涵演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励轩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有一段较长的演变过程。与中文“中华民族”一词的早期内涵一样,辜鸿铭最初所使用的the Chinese nation多指汉人。毕范宇、李培恩通过翻译孙中山著作而在处理“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问题方面取...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有一段较长的演变过程。与中文“中华民族”一词的早期内涵一样,辜鸿铭最初所使用的the Chinese nation多指汉人。毕范宇、李培恩通过翻译孙中山著作而在处理“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英译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毕范宇区分了nation和race,李培恩有意识地用Han来称汉人,为解决“中华民族”相关概念英文翻译中的范围问题以及多层次性问题奠定了基础。《中国之命运》的英译者将汉人和中国人进行了精确区分,汉人用Han专称,中国人通常用Chinese来指称,明晰了the Chinese nation表示现代中国全体国民的含义以及现代中国认同的多层次性。概念的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对原始文本的再创造,在再创造过程中,会呈现出不同政治力量对同一问题的不同阐释,这背后则与他们所倡导和遵循的不同政治理念有关。国民党长期以来主张建构以中华民族为国族的单一民族国家,对境内各民族的民族地位通常持否定态度,因此《中国之命运》的官方翻译也会秉持对境内各民族去民族化的原则。而中国共产党则是要建设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相关概念的英文翻译一方面会突出中华民族代表中国全体国民,另一方面也强调各民族具有民族地位,同时还会表明两种“民族”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翻译 辜鸿铭 三民主义《毛泽东选集》
原文传递
盘古神话与历史盘古国——盘古神话来源问题研究之三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超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33,共9页
南朝任《述异记》中记述的“盘古国”,应是岭南历史上越人建立的古国之一。往昔学者对任《述异记》中说的“盘古国”,多是从“神话盘古国”的角度来研究,未有人从“历史盘古国”的角度来探讨。笔者经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以为,盘古国... 南朝任《述异记》中记述的“盘古国”,应是岭南历史上越人建立的古国之一。往昔学者对任《述异记》中说的“盘古国”,多是从“神话盘古国”的角度来研究,未有人从“历史盘古国”的角度来探讨。笔者经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以为,盘古国与苍梧国一样,是岭南越人建立的众多古国之一,是盘古国民众最早创造了盘古神话,其神话来源于他们生活经历的回忆。“洪水遗民”是盘古神话的核心内容,是发生在最后冰川期洪水泛滥成灾的历史回放;神话中的“垂死化生”应是岭南越人“碎胎化生”、“吃人葬骨,灵魂再生”观念的反映。考古发现的“肢解葬”,应是“吃人葬骨”之俗的具体表现。《述异记》中所指的盘古国不是苗瑶族所建,而是岭南的原住民族越人及其先民所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活盘古 历史盘古国 岭南越人
下载PDF
造畜蛊毒:从左道邪俗到法律罪名
16
作者 谢晓燕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蛊”汉时已入律,分为蛊罪和巫蛊罪两个罪名。隋代以后,巫蛊罪名在法条中消失不见,而巫蛊罪之相关巫术却和蛊罪一起列于各代律法之中。“造畜蛊毒”罪名出现在唐律,且入十恶之不道。造畜蛊毒罪名在唐律中的出现和成熟,是传统社会巫术... “蛊”汉时已入律,分为蛊罪和巫蛊罪两个罪名。隋代以后,巫蛊罪名在法条中消失不见,而巫蛊罪之相关巫术却和蛊罪一起列于各代律法之中。“造畜蛊毒”罪名出现在唐律,且入十恶之不道。造畜蛊毒罪名在唐律中的出现和成熟,是传统社会巫术思想与法律文化内在关联性的外在表现。后宋、元、明、清律中造畜蛊毒罪均基本承袭唐律之规定,并不断呈泛化趋势。造畜蛊毒从左道邪俗成为法律罪名并被后世所沿袭,是在巫术与法律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下,皇权社会企图利用法律来规范巫术和迷信的结果,有其必然性因素,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法治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蛊 造畜蛊毒 左道邪俗 法律文化
下载PDF
《汉书·古今人表》女性观探析——兼与刘向《列女传》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从祥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6-80,共5页
班固的《汉书·古今人表》共收录57位女性,在总表中所占比重极小。这些女性大多依附于男性而被记录下来,其等级往往随其夫的荣辱而定,体现出浓郁的妇随夫行的礼教色彩。与刘向《列女传》相比,刘向颇重下层女性,而班固更重贵族女性;... 班固的《汉书·古今人表》共收录57位女性,在总表中所占比重极小。这些女性大多依附于男性而被记录下来,其等级往往随其夫的荣辱而定,体现出浓郁的妇随夫行的礼教色彩。与刘向《列女传》相比,刘向颇重下层女性,而班固更重贵族女性;刘向重在展示女性才智,而班固重视记录"历史女性";刘向重视女性礼教,而班固更重视历史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固 《古今人表》 女性观 刘向 《列女传》
下载PDF
顾颉刚谈民国回族社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明俊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4,共9页
顾颉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表关涉回族的三篇文章,即1937年3月发表在《大公报》的《回教的文化运动》,1936年11月发表在《独立评论》的《回汉问题和目前应有的工作》,1939年2月发表在《益世报》"边疆周刊"的《中华民族... 顾颉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表关涉回族的三篇文章,即1937年3月发表在《大公报》的《回教的文化运动》,1936年11月发表在《独立评论》的《回汉问题和目前应有的工作》,1939年2月发表在《益世报》"边疆周刊"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等,曾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与讨论,反映当时学界关于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及国家的认同及回汉民族关系、回族新文化运动等方面的思考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回族文化 回汉关系
原文传递
福建连城民俗“走古事”的客家文化内涵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聪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走古事"是福建省连城县罗坊乡人民每年元宵节举行的客家民俗活动,其历史起源、发展经历、组织准备、活动过程等都有着独特的客家文化特色。罗坊"走古事"这一客家民俗既有客家文化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
关键词 罗坊“走古事” 客家民系 客家文化 文化内涵
下载PDF
从顾炎武的风俗观看其“民本”思想的内涵
20
作者 高新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57-60,共4页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维持社会秩序的核心是“礼”,而“礼”的实现又离不开移风易俗。顾炎武对于这个问题有着相同的观点。但引人注目的是,顾炎武实现移风易俗的中心思想是以士绅为核心,发挥士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作为明清之际的...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维持社会秩序的核心是“礼”,而“礼”的实现又离不开移风易俗。顾炎武对于这个问题有着相同的观点。但引人注目的是,顾炎武实现移风易俗的中心思想是以士绅为核心,发挥士绅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作为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一直被认为是顾炎武的重要思想。但从其有关“礼”以及风俗的观点来看,似乎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民本主义”有一定距离。为此,有必要对顾炎武的“民本主义”思想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风俗观 民本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