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及其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恩涛 王华 +2 位作者 林正良 李媛 马庆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6-3953,共8页
基于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结合东西部构造差异特征,在福山凹陷中部识别出一个构造转换带,该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位于东西部接壤部位花场低凸起之上,转换带两侧分属为2个伸展构造体系,断层的走向和构造样式具... 基于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结合东西部构造差异特征,在福山凹陷中部识别出一个构造转换带,该构造转换带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流沙港组沉积时期,位于东西部接壤部位花场低凸起之上,转换带两侧分属为2个伸展构造体系,断层的走向和构造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花状构造的发育表明存在区域走滑作用,与转换带的成因密切相关。构造转换带为物源入口,控制着砂体和沉积体系的运移方向和展布范围;深层反向断裂有利于油气的疏导和封存;复杂的断裂体系有利于断鼻和断块圈闭形成,同时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构造转换带具有双向油源条件,发育独特的油气成藏模式和多种油气藏类型,由此可见该转换带对油气成藏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构造转换带 油气富集 流沙港组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2
作者 陈善斌 甘华军 +2 位作者 时阳 赵迎冬 王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9,25,共7页
福山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资源量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多参数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流三段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淡水、弱氧化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属于优... 福山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资源量评价及勘探目标优选具有重要意义。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多参数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流三段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淡水、弱氧化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型为主,属于优质烃源岩;流二段烃源岩形成于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的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高,以Ⅱ1型有机质为主,属于优质—高丰度烃源岩;流一段烃源岩主要沉积于淡水、弱氧化的湖泊环境,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属于次优质烃源岩。福山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在流一段沉积晚期(38 Ma)开始生油,涠一段沉积早期(30 Ma)进入生油高峰期,新近系早期(20 Ma)进入生气门限,目前仍处于大量生烃阶段。白莲次凹现今生烃强度高于皇桐次凹,白莲含油气子系统的下部含油气子系统是最佳含油气系统,环白莲次凹油气聚集带的流三段一亚段—流二段储盖组合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港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下载PDF
海南岛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沉积相 被引量:24
3
作者 何幼斌 高振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65-376,共12页
古近系流沙港组沉积时期是海南岛福山凹陷的主要成盆期,沉陷幅度较大,地势较陡,由此导致流沙港组深水湖泊沉积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当发育。通过对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分别对流沙港组3个岩性段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单井... 古近系流沙港组沉积时期是海南岛福山凹陷的主要成盆期,沉陷幅度较大,地势较陡,由此导致流沙港组深水湖泊沉积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当发育。通过对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分别对流沙港组3个岩性段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单井沉积相和平面沉积相分析表明流沙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并可进一步划分出7种亚相和13种微相。流三段沉积时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最为发育,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一半,仅在研究区北部为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分布区。流二段沉积时期是福山凹陷最大湖侵期,深水湖泊相最为发育,研究区北半部几乎全为深湖亚相—半深湖亚相分布区。流二段沉积之后,凹陷周缘发生较大范围隆升,因此,流一段沉积时期的沉积范围比流二段沉积时期小得多,但其沉积相展布格局与流二段沉积时期仍比较相似。通过对ZTR指数(代表锆石、金红石、电气石三种重矿物在透明重矿物中所占的比例)等值线图、砂(砾)岩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及沉积相展布格局等分析认为,流沙港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主要来自南方的海南隆起,东、西方向还存在2个次要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福山凹陷 流沙港组 沉积相 辫状河三角洲 湖底扇
下载PDF
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储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标准 被引量:24
4
作者 岳绍飞 刘杰 +1 位作者 马丽娜 周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5,113-114,共4页
为了提高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有利区域的预测精度,针对研究区目前地震资料品质差但钻井和测井资料丰富的现状,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流沙港组三段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四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沙港... 为了提高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有利区域的预测精度,针对研究区目前地震资料品质差但钻井和测井资料丰富的现状,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流沙港组三段的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四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沙港组三段为中孔中低渗透储层,油气的富集程度主要受储层岩性和物性的影响;选取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和电阻率等电性资料,建立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将测井解释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岩心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进行对比验证,测井解释值与岩心分析值吻合较好,即所建模型适用于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最后确定了福山凹陷流沙港组三段储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物性下限孔隙度为6.3%,渗透率为0.202×10-3μm2,电性下限电阻率为10Ω·m,声波时差为230μ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性关系 有效厚度下限 储层 流沙港组三段 福山凹陷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原油充注方向及成藏特征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美俊 王铁冠 +4 位作者 刘菊 张梅珠 卢鸿 马庆林 高黎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77,共6页
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花场油气田流沙港组(E2l)油气运移和充注方向,分析了流沙港组三段上部与下部油气成藏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花场油气田流沙港组三段上部(E2l13)原油主要来自花场次凸北东方向的白莲次凹,油... 利用油藏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了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花场油气田流沙港组(E2l)油气运移和充注方向,分析了流沙港组三段上部与下部油气成藏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花场油气田流沙港组三段上部(E2l13)原油主要来自花场次凸北东方向的白莲次凹,油气沿流二段和流三段之间的不整合面、流三段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和断层构成的输导体系运移至花场次凸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造成流沙港组三段中下部(E2l23—E2l33)相对上部油气藏原油密度略高、成熟度稍低、CO2气含量高、油气产量低的原因在于:受下部反向正断层的控制,流三段中下部原油可能主要来自花场次凸原地流三段烃源岩的贡献。该烃源岩成熟度和生烃潜力明显低于白莲次凹,输导条件也如上部油气藏优越,断穿流三段并切到基岩的深大断裂可能作为火山—幔源成因CO2充注的通道。油藏地球化学为判识油气运移充注方向和成藏特征研究提供了直接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充注方向 油气成藏 油藏地球化学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构造转换带对层序及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恩涛 王华 +3 位作者 李媛 廖远涛 马庆林 林正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2,29,共7页
基于福山凹陷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以流沙港组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转换带发育于凹陷中部花场地区,并起到调节东西部构造差异性的作用,其两侧所发育的层序构成样式差异显著... 基于福山凹陷典型三维地震解释结果,以流沙港组构造转换带为研究对象,对其层序构成样式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转换带发育于凹陷中部花场地区,并起到调节东西部构造差异性的作用,其两侧所发育的层序构成样式差异显著,西部发育多级断阶型层序样式,东部发育缓坡型层序样式;构造转换带处发育挠曲坡折型层序样式,高位域时期发育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低位时期发育大范围浊积扇;福山凹陷的沉积充填演化受到构造转换带、相对湖平面变化和古地貌联合控制,不同体系域内转换带对沉积充填控制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福山凹陷 构造转换带 层序样式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样式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马庆林 赵淑娥 +1 位作者 廖远涛 林正良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678,共12页
为探究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样式,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建立了流沙港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构造活动、盆缘背景、物源供给等影响因素,并结合福山凹陷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层段以及层序发... 为探究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样式,运用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建立了流沙港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构造活动、盆缘背景、物源供给等影响因素,并结合福山凹陷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层段以及层序发育的时空差异性特点,将流沙港组层序构成样式总结为4种:断控陡坡型、多级断阶带型、挠曲坡折带型和斜坡型.通过对以上层序样式特征及其内部沉积特点的研究,总结了在不同层序构成样式控制下发育的油气藏圈闭类型,为福山凹陷油气藏勘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古近系 流沙港组 层序样式 沉积学 油气藏
原文传递
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丽军 旷红伟 +1 位作者 佟彦明 王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0-145,共6页
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岩芯等综合方法 ,对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流沙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 ,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 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岩芯等综合方法 ,对福山凹陷下第三系流沙港组的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流沙港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体系。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特征 ,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其中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沉积主体 ,其内沉积构造丰富 ,侧积交错层理发育。湖泊相沉积体系也可划分为 4个亚相 ,即浅湖亚相、半深湖亚相、深湖亚相及湖底扇亚相。其中湖底扇亚相比较发育 ,特点是扇相砂体、砂砾岩体与深水泥岩页岩间互出现 ,垂向上表现为推进式复合叠置、向上变厚变粗的层序。流沙港组自盆地中心至盆地边缘的沉积模式为湖底扇—深湖—半深湖—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物源主要来自福山凹陷的南部。流沙港组二段发育一大套黑色泥岩 ,为主要生油岩层和盖层 ,流沙港组三段和一段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为储集性能较好的厚层砂体 ,从而使该组构成了良好的生储盖配置关系 ,因此流沙港组是福山凹陷值得进一步勘探的有利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演化特征 流沙港组 下第三系 福山凹陷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东南部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徐政语 俞广 +4 位作者 吴炜强 马庆林 黄羚 熊绍云 程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52,159,共10页
北部湾盆地发育有与华南陆缘陆相中小盆地相同的基底,大体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渐新世断拗过渡及中新世以来区域沉降3大演化阶段。受神狐、珠琼、南海以及东沙4次成盆事件影响,盆地东南部福山及迈陈两凹陷发育了4期断裂,形成了NE... 北部湾盆地发育有与华南陆缘陆相中小盆地相同的基底,大体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断陷、渐新世断拗过渡及中新世以来区域沉降3大演化阶段。受神狐、珠琼、南海以及东沙4次成盆事件影响,盆地东南部福山及迈陈两凹陷发育了4期断裂,形成了NE、NEE与NW共3组优势走向断裂体系,构成了上、下2套构造层;凹陷中断层组合为花状、叠花状、花瓣状、花丛状4种形态,构成了基底掀斜走滑、基底伸展多米诺与盖层伸展拆离、盖层滑动牵引等4种样式;福山凹陷演化表现出有明显的非对称拉伸过程,中部发育有NE向构造转换带。盆地东南部发育的第Ⅳ期近EW向断裂体系是两凹陷今控藏控油的主要断裂体系,由此优选福山凹陷中部鼻状构造带及东南陡坡断阶带作为盆地东南部最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油作用 构造特征 盆地演化 迈陈凹陷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超临界凝析气藏开发后期注CO_2提高采收率——以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莲4断块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冯文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62,共6页
莲4断块为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西北部受3条断层夹持的富含凝析油高饱和凝析气藏。为了探求该凝析气藏衰竭开发后期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技术,基于超临界流体相态行为和衰竭开采生产动态特征,综合运用超临界流体理论和多种动态储量、产量递减... 莲4断块为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西北部受3条断层夹持的富含凝析油高饱和凝析气藏。为了探求该凝析气藏衰竭开发后期提高凝析油采收率技术,基于超临界流体相态行为和衰竭开采生产动态特征,综合运用超临界流体理论和多种动态储量、产量递减、生产井携液能力、剩余开发潜力分析等多种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莲4断块凝析油气衰竭开采储量动用程度以及剩余开发潜力。结果表明:(1)莲4断块开发初期地层凝析油气流体具有超临界流体的特征,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就会产生明显的反凝析损失;(2)受反凝析效应和地层弹性能量释放快的影响,莲4断块衰竭开采储量动用程度偏低,80%的凝析油仍然滞留在地层中,剩余开发潜力大。基于莲4断块超临界凝析油气流体具有高密度特征,通过组分模型数值模拟优化设计,提出了采用顶部注CO_2边注边采恢复压力的注气开采方式,通过形成次生气顶同时达到重力稳定混相驱的二次开发技术来提高凝析油气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态凝析气藏 衰竭开采 开发动态 凝析油采收率 注二氧化碳 重力稳定混相驱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鸣 王华 +5 位作者 廖远涛 任金锋 赵淑娥 廖计华 刘小龙 宋广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50-4160,共11页
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油气显示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进行研究,识别出2个体系域即湖扩体系域(EST)和高位体系域(HST),并进一步在高位体系域(HST)识别出7个准层序组,构建该地... 采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油气显示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沙港组一段进行研究,识别出2个体系域即湖扩体系域(EST)和高位体系域(HST),并进一步在高位体系域(HST)识别出7个准层序组,构建该地区流沙港组一段的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结合属性提取和测井约束反演等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所构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对福山凹陷金凤—白莲地区来自云龙凸起物源供给的流沙港组一段高位体系域(HST)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准层序组级别的层序地层单元对比,了解该地区扇三角洲多期朵体在横向上的期次性和纵向上的继承性,在利用地震属性勾绘朵体边界的基础上归纳其时空演化模式,最后在了解扇三角洲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其油气成藏条件,总结3种准层序组尺度的生储盖组合类型,并简要归纳该地区的油气成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流沙港组一段 扇三角洲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 准层序组 成藏条件
下载PDF
海南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重力流沉积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罗进雄 何幼斌 +2 位作者 高振中 罗顺社 于晓闯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3期13-21,共9页
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建造。综合岩性、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流沙港组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凹陷的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北部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发育重力流沉积。研究区内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类型为浊流沉积和... 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建造。综合岩性、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流沙港组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凹陷的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北部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发育重力流沉积。研究区内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类型为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还发育与之伴生的滑塌沉积。这些沉积类型与深水原地沉积的泥岩在垂向上构成泥岩—浊流沉积、碎屑流沉积—滑塌沉积—浊流沉积和泥岩—碎屑流沉积等3种组合形式;重力流沉积一般呈夹层分布于半深湖—深湖区,也有组合成规模较大的湖底扇,湖底扇中的浊流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常呈钟形,而碎屑流沉积常呈微齿或齿化的箱形和漏斗形;湖底扇在地震剖面上的典型特征是丘状反射特征。半深湖—深湖亚相的发育,充沛的物源以及凹陷东西两侧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发育的良好条件。湖底扇生储盖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福山凹陷 古近系 流沙港组 重力流沉积 湖底扇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异常地温特征及其对油气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迎冬 甘华军 +2 位作者 时阳 陈善斌 王观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6,共7页
福山凹陷存在与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特征。通过钻井测温数据与古地温模拟对该区异常地温的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地温梯度分层现象为岩性差异造成。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与福山凹陷东侧全新世以来... 福山凹陷存在与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特征。通过钻井测温数据与古地温模拟对该区异常地温的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地温梯度分层现象为岩性差异造成。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与福山凹陷东侧全新世以来强烈的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福山凹陷深部存在的岩浆囊以及典型的背斜构造、烃类聚集等综合因素形成了福山凹陷异常地温。异常地温形成的时间较短,对有机质成熟度影响较小,但是异常地温中心区域大量古油藏受其影响发生热裂解形成了凝析气藏,地温异常对福山凹陷古油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地温 火山活动古地温 油藏热裂解 福山凹陷
下载PDF
断层识别技术在福山凹陷朝阳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德生 冯小东 +3 位作者 马庆林 卢政环 李廷辉 王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56-161,共6页
传统断层识别方法是用单一的体属性提取来实现的,尽管诸如相干体、方差体、曲率体等在算法上有所改进,但由于较大程度上受到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在复杂地区仍很难有效地识别断层。本文深入对比分析GeoEast系统特色技术与传统断层识别技... 传统断层识别方法是用单一的体属性提取来实现的,尽管诸如相干体、方差体、曲率体等在算法上有所改进,但由于较大程度上受到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在复杂地区仍很难有效地识别断层。本文深入对比分析GeoEast系统特色技术与传统断层识别技术,基于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合于福山凹陷朝阳地区复杂断层识别的技术手段,即利用GeoEast系统的多窗口倾角扫描一构造导向滤波一相干体一边缘保护平滑滤波一蚂蚁体追踪等系列技术手段,对朝阳地区断层发育特征进行识别,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地指导了该区断层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相干 曲率 构造导向滤波 边缘保护平滑滤波 蚂蚁体
下载PDF
海南福山凹陷花东1R井干热岩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叶顺友 杨灿 +3 位作者 王海斌 崔广亮 赵峰 董洪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16,共7页
为探索海南岛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流三段、长流组热储情况,在花场区块部署了第一口干热岩探井花东1R井,该井钻探中存在下部地层可钻性差且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深层取心收获率难以保障、地层温度高影响钻井液性能稳定与固井质量等一... 为探索海南岛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流三段、长流组热储情况,在花场区块部署了第一口干热岩探井花东1R井,该井钻探中存在下部地层可钻性差且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深层取心收获率难以保障、地层温度高影响钻井液性能稳定与固井质量等一系列问题。为保证花东1R井顺利完钻,在分析该地域地质构造与岩性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牙轮钻头+螺杆的钻具组合及抗高温井下测量仪器,钻进定向井段;根据取心井段地层特点,优选取心工具和优化取心钻井参数,提高取心收获率;采用抗高温钾盐聚合物钻井液解决钻井液在高温环境下性能稳定性差的问题;采用抗高温双凝水泥浆和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高温环境下的固井质量。花东1R井实钻过程中应用上述技术措施,克服了由地层可钻性差和地层温度高引发的钻井技术难点,顺利完成钻井施工,为海南岛干热岩钻探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钻井设计 牙轮钻头 聚合物钻井液 固井 海南岛 福山凹陷 花东1R井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中盐度分析与应用——以福山凹陷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迎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1-1269,共9页
盐水包裹体中盐度(w(NaCl))信息与均一温度一样,是进行流体活动分析的主要依据。基于福山凹陷盐水包裹体盐度测试数据并结合均一温度等信息,对福山凹陷流体包裹体的幕次组合及成藏期流体的幕式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山凹陷烃... 盐水包裹体中盐度(w(NaCl))信息与均一温度一样,是进行流体活动分析的主要依据。基于福山凹陷盐水包裹体盐度测试数据并结合均一温度等信息,对福山凹陷流体包裹体的幕次组合及成藏期流体的幕式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福山凹陷烃类包裹体荧光色丰富,均一温度单一峰值,盐水包裹体盐度具有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特征;其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7个幕次组合,即福山凹陷古近系存在着7幕流体活动,早2幕为排烃早期流体活动,中间3幕为成藏期流体活动,后2幕为异常热流体活动。分析还得出:福山凹陷具有多幕成藏、多源混注的成藏特征,成藏时期为13~6Ma,油气主充注幕次对应于生排烃高峰;异常热流体活动时期晚于成藏期,且异常热流体活动是导致地层水盐度中途突然升高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盐度 流体包裹体幕次组合 流体幕式活动 成藏特征 福山凹陷
下载PDF
福山凹陷古近系流一段重力流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媛 刘菊 +2 位作者 马庆林 卢政环 张国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0-32,共3页
福山凹陷流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同时在半深湖—深湖区发育重力流沉积。以A、B井为例,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对重力流发育特征进行剖析,结合该区的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建立了福山凹陷流一段的重力流沉积平面展布与沉积... 福山凹陷流一段沉积时期,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同时在半深湖—深湖区发育重力流沉积。以A、B井为例,根据岩心测井资料,对重力流发育特征进行剖析,结合该区的构造特征和沉积背景建立了福山凹陷流一段的重力流沉积平面展布与沉积模式。根据单井相分析识别出该研究区的重力流沉积为远端湖底扇沉积,并分为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2种类型。总体垂向上由下至上发育着湖底扇—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沉积演化序列。该研究将为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的进一步寻找和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湖底扇 鲍马序列 沉积模式 福山凹陷
下载PDF
海南福山凹陷火成岩分布特征及对油气勘探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建章 石彦民 +3 位作者 孙维昭 刘菊 张素红 马庆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根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海南福山凹陷火成岩的分布特征,认为该地区火成岩有3种类型,即:分布于地表的喷发岩、次火山相火成岩、深层侵入岩。上第三系火成岩分布在灯楼角组,下第三系火成岩分布有多个层系,第四系火成岩在福山凹陷呈环... 根据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了海南福山凹陷火成岩的分布特征,认为该地区火成岩有3种类型,即:分布于地表的喷发岩、次火山相火成岩、深层侵入岩。上第三系火成岩分布在灯楼角组,下第三系火成岩分布有多个层系,第四系火成岩在福山凹陷呈环带状分布。边界大断层(如美玉断层)是火成岩侵入喷发的主要通道。火成岩活动主要集中在晚第三纪和第四纪。火成岩的存在破坏了断层两侧的波组关系及下伏地层的反射特征,影响了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分布特征 地震解释 福山凹陷
下载PDF
Paleogene Tectonic Evolution Controls 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Patterns in the Fushan Sag,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5
19
作者 Guanhong Wang Hua Wang +5 位作者 Huajun Gan Entao Liu Cunyin Xia Yingdong Zhao Shanbin Chen Chengcheng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54-669,共16页
Tectonism is of extreme importance to sequence stratigraphic patterns in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basins, affecting both the architectures and internal makeup of sequences.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Paleo... Tectonism is of extreme importance to sequence stratigraphic patterns in continental sedimentary basins, affecting both the architectures and internal makeup of sequences.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e Paleogene system in the Fushan sag,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as built using 3D and 2D seismic data, complemented by drilling cores and well logs data. One first-order, three second-order and seven third-order sequences were identified. Analysis of paleotectonic stress field, unconformities and subsidence history showed that the Paleogene tectonic evolution presented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stage and episode,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rifting stage I(initial rifting period), rifting stage II(rapid subsidence period), rifting stage III(fault-depressed diversionary period). Partition of the west and east in tectonic activity was obvious. The west area showed relatively stronger tectonic activity than the east area, especially during the rifting stage II. Episodic rifting and lateral variations in tectonic activity resulted in a wide variety of structural slope break belts, which controlled both the sequence architectures and interval makeup, and strongly constr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facies zones or sand bodies that tended to 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genetic types of slope break belts and their relevant sequence stratigraphic patterns within the Fushan sag,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controls 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patterns, which suggests that vertical evolution paths of structural slope break belts and relevant sequence stratigraphic patterns as a response to the Paleogene tectonic evolution were strongly controlled by sag margin types and lateral variations of tectonic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fushan sag tectonic evolution structural slope break belt sequencestratigraphic pattern.
原文传递
福山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流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博 谢然红 +4 位作者 赵建斌 张陈珺 方朝强 魏彦巍 夏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福山油田涠洲组广泛发育低阻油层,储层低阻成因机制认识不清与储层流体准确识别是制约涠洲组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难题。以花场、白莲、永安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岩石物理实验、地层水分析化验、测井、试油等资料,围绕地层水矿化度、... 福山油田涠洲组广泛发育低阻油层,储层低阻成因机制认识不清与储层流体准确识别是制约涠洲组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难题。以花场、白莲、永安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岩石物理实验、地层水分析化验、测井、试油等资料,围绕地层水矿化度、淡水钻井液侵入、束缚水饱和度、黏土附加导电性、含油饱和度5方面因素展开分析研究。明确不同地区低阻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不同成因机制的岩石物理和测井响应特征,针对性构建综合储集指数、侵入因子、电阻增大率等流体敏感测井评价参数。结合测井解释及生产试油情况,建立相应流体识别图版,应用于涠洲组27口井58个试油层位。结果表明,流体识别符合率由76%提高到84%,有效提高了涠洲组低阻油层流体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低阻油层 流体识别 综合储集指数 侵入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