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野生和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36
1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4 位作者 龙晓文 刘青 赵恒亮 姜晓东 成永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08-818,共11页
以长江水系大规格中华绒螯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为选育基础群,以降低一龄性早熟率、提前或延后二龄成熟期和提高成蟹规格为主要选育目标,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综合比较野生和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野选G1,养选G1)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 以长江水系大规格中华绒螯蟹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为选育基础群,以降低一龄性早熟率、提前或延后二龄成熟期和提高成蟹规格为主要选育目标,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综合比较野生和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野选G1,养选G1)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扣蟹养殖阶段,野选和养选G1的早熟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36.89%和15.25%,养选G1早熟率略高于野选G1(P>0.05);野选G1在9—11月平均体重略低于养选G1和对照组,且8—9月野选G1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野选和养选G1的正常扣蟹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选育群体G1早熟蟹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成蟹养殖阶段,野选G1的生殖蜕壳时间和性腺发育略晚于对照组,养选G1的生殖蜕壳时间和性腺发育略早于对照组;(3)三群体中华绒螯蟹在成蟹养殖阶段的早期(3—6月)生长速度接近,6—8月野选G1雄体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明显低于其它两组,8—9月则明显高于其它两群体雄体;野选G1雌体的生长速度仅在6—7月明显低于其它两组,7—9月则反之;(4)野选G1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选育群体最终成蟹平均规格均高于对照组,仅野选G1雌体成蟹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野选和养选G1成蟹平均体重均比对照组大10%以上;两选育群体雄体和雌体的大规格成蟹(雄蟹≥175g,雌蟹≥125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野选G1具有一龄扣蟹早熟率低、二龄成蟹规格大和性腺成熟时间略有推迟等特点,养选G1具有扣蟹养殖阶段饲料系数低、性腺发育时间提前和成蟹规格大等特点,两群体G1均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群体选育 子一代 养殖性能 性腺发育
下载PDF
鼎湖山人工马尾松第1代与自然更新代生长动态比较 被引量:26
2
作者 彭少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13,共3页
应用年轮分析法研究马尾松栽种的第1代和自然更新代的动态.结果表明,本区域马尾松第1代在贫瘠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并在成熟期有较高的生长量,因此不失为较好的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从经济利用的角度出发,应在生长量高峰期后采伐最... 应用年轮分析法研究马尾松栽种的第1代和自然更新代的动态.结果表明,本区域马尾松第1代在贫瘠土壤上能正常生长,并在成熟期有较高的生长量,因此不失为较好的造林绿化的先锋树种.从经济利用的角度出发,应在生长量高峰期后采伐最为合理,在本区域采伐期可选择在树龄40年左右.但马尾松的更新代严重退化,表明本区域在土地利用上不能连续栽种马尾松,最佳方式是在35年林龄左右进行林分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第1代 更新代 生长动态
下载PDF
空战制胜“四先”原则 被引量:28
3
作者 樊会涛 《航空兵器》 2013年第1期3-7,共5页
"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命中"被称为传统空战的"三先"原则。随着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的广泛应用,"先敌脱离"将成为空战制胜的"第四先"原则,先敌脱离可大大提高载机生存能力,是空战效能的... "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命中"被称为传统空战的"三先"原则。随着第四代雷达型空空导弹的广泛应用,"先敌脱离"将成为空战制胜的"第四先"原则,先敌脱离可大大提高载机生存能力,是空战效能的倍增器。本文论述了"先敌脱离"在空战中的重要性,探索了"先敌脱离"的技术途径,给出了典型空战的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先敌脱离5 s,空战效能就可提高20%。因此,追求"先敌脱离"应成为第五代空空导弹研发一项重要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战 先敌脱离 空空导弹 第四代 第五代
下载PDF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测度研究——基于全国8城市大样本数据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江雪 汤宇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115,共8页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首要任务。基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大样本调查数据,采用biprobit模型对农业转移人口留城意愿和住房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联立分析,并计算不同代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可能...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首要任务。基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大样本调查数据,采用biprobit模型对农业转移人口留城意愿和住房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联立分析,并计算不同代际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可能性及其抑制程度。研究发现:个人因素(稳定的职业、受教育程度、高收入)、社会融合因素(社保、人际关系)、区域因素(跨省流动、流入地)直接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经计算,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程度为6.4%,以"80后"最高,"90后"最低;其市民化抑制程度为89.9%,以"90后"最高,"80后"最低。最后提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第一代 新生代 biprobit模型
下载PDF
草地螟越冬代虫量与第一代草地螟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康爱国 杨海珍 +4 位作者 李强 樊荣贤 张玉慧 沈成 赵晓娟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0-72,共3页
通过对康保县植保站 1 979~ 2 0 0 2年共 2 4年草地螟系统监测资料研究分析 ,明确了草地螟越冬基数和越冬代成虫种群量与第 1代草地螟之间的发生关系。为掌握草地螟发生规律 ,开展草地螟预测预报 ,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地螟 越冬代 第l代 害虫 迁飞性 发生关系 种群量
下载PDF
一代与二代人促闽粤栲林分特征对比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清麟 李元红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24-227,共4页
同一地林块8年生一代和6年生二代人促闽粤栲林分群落学特征及测树学特征对比评价结果表明:两代林分群落结构相近;二代林分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比一代林分略大;二代林分生产力较一代林分的低,但仍保持较高的生产力.
关键词 一代 二代 闽粤栲 人工促进 天然更新 对比评价
下载PDF
大豆高脂肪组合初世代脂肪含量遗传与亲本相关性研究Ⅰ F_2代脂肪含量遗传与亲本相关性初探 被引量:9
7
作者 孟凡钢 富健 +4 位作者 王新风 于志晶 马巍 彭辉 李华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7,共3页
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 采用NCII设计,配成8个组合,选择高产或高脂肪的7个大豆亲本。试验结果表明,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大小与双亲脂肪含量的差异有关,双亲的差异越大,F2代脂肪含量的变异程度也越大。双亲脂肪含量均高,且双亲熟期差异较大,F2代出现高脂肪材料的几率高。F2代脂肪含量与父本的脂肪含量呈一定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与母本脂肪含量及中亲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肪 初世代 遗传 亲本
下载PDF
吉林省中部地区越冬后二化螟发育进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强 孙嵬 +1 位作者 周佳春 高月波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50,共3页
为了明确吉林省中部地区二化螟一代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本研究于2011年11月份在田间采集滞育幼虫,经解滞育处理后,在室内设置30℃、27℃、24℃、19℃恒温、相对湿度70%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利用最小二乘法公式求得越... 为了明确吉林省中部地区二化螟一代幼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本研究于2011年11月份在田间采集滞育幼虫,经解滞育处理后,在室内设置30℃、27℃、24℃、19℃恒温、相对湿度70%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利用最小二乘法公式求得越冬代幼虫和越冬代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9.31±1.34)℃,(12.86±2.01)℃和(422.86±15.46)℃·d、(107.83±15.38)℃·d,一代卵和幼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是(12.64±2.13)℃、(13.75±2.66)℃和(81.62±11.56)℃·d、(322.5±-21.88)℃·d。利用所得数据并结合2011—2012年气象数据,预测2011年和2012年的二化螟成虫发生日期与实际发生日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一代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原文传递
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亲本子一代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范陈伟 姜晓东 +1 位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1期33-39,共7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本规格对其子代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将4种规格河蟹亲本(规格I:雌90~110 g、雄140~160 g;规格Ⅱ:雌115~135 g、雄160~180 g;规格Ⅲ:雌140~160 g、雄220~240 g;规格...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本规格对其子代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将4种规格河蟹亲本(规格I:雌90~110 g、雄140~160 g;规格Ⅱ:雌115~135 g、雄160~180 g;规格Ⅲ:雌140~160 g、雄220~240 g;规格Ⅳ:雌190~210 g、雄290~310 g)所产的大眼幼体养殖至扣蟹,并比较各组扣蟹的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最终产量差异。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规格的河蟹亲本,其子一代在大眼幼体至豆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成活率以及增重倍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在豆蟹至扣蟹养殖阶段,各组幼蟹的生长速度差异大体上与其亲本规格的差异相一致,其中Ⅰ组幼蟹在8—10月期间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低于Ⅳ组(P<0.05);(3)养殖效果方面,各组扣蟹平均规格和最终产量均随着亲本规格的提高而提高,其中Ⅳ组扣蟹的最终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Ⅰ组扣蟹(P<0.05);(4)就规格分布而言,Ⅳ组扣蟹2.00~3.99 g规格的比例显著低于另外3组,而≥6.00 g规格的比例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5)。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亲本规格对其后代的养殖性能存在影响,大规格河蟹亲本子一代在扣蟹生产阶段生长速度快、养殖效果好,因此建议在生产上选择大规格亲本的后代用于扣蟹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本规格 子一代 扣蟹养殖
下载PDF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亲本子代大眼幼体在微山湖地区的池塘扣蟹培育试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帅帅 吴仁福 +3 位作者 张保彦 姜晓东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2期87-93,共7页
为探究大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本子代大眼幼体在山东微山湖地区的池塘养殖效果,2019年在微山湖扣蟹基地将2种大规格河蟹亲本(规格Ⅰ:雌190~210 g、雄280~300 g;规格Ⅱ:雌240~260 g、雄330~350 g)所产的大眼幼体饲养至扣... 为探究大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本子代大眼幼体在山东微山湖地区的池塘养殖效果,2019年在微山湖扣蟹基地将2种大规格河蟹亲本(规格Ⅰ:雌190~210 g、雄280~300 g;规格Ⅱ:雌240~260 g、雄330~350 g)所产的大眼幼体饲养至扣蟹,并比较各组扣蟹的生长情况、养殖性能、规格分布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1)在相同的养殖管理下,规格Ⅰ组扣蟹在8—10月期间的平均规格稍低于规格Ⅱ组,但2组扣蟹的最终规格并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大眼幼体在扣蟹阶段的最终养殖性能无显著差异,大眼幼体到扣蟹阶段的成活率约为22%,非早熟扣蟹产量约为300 g/m^(2),饲料系数为2.1,饲料成本约为13元/kg;(3)从非早熟扣蟹的体质量分布看,规格Ⅰ组中体质量在4.00~5.99 g和8.00~9.99 g的比例显著高于规格Ⅱ组,规格Ⅱ组中体质量<4.00 g、6.00~7.99 g和>10.00 g的扣蟹比例高于规格Ⅰ组,2组扣蟹体质量占比最高的均为4.00~5.99 g;(4)就养殖成本而言,规格Ⅱ组购买大眼幼体的费用高于规格Ⅰ组,饲料、苗种、池塘租金和人工费用为4项主要的投入成本,占总投入的80%以上,但规格Ⅱ组扣蟹的销售价格高于规格Ⅰ组,因此其最终利润及投入产出比都高于规格Ⅰ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微山湖地区开展大规格亲本子一代大眼幼体的扣蟹池塘养殖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本规格 子一代 扣蟹 池塘养殖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的代际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永丽 李意 《开发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在中国一系列转型与转换的过程中,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新生代农村流动者,他们的流动行为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利用2006年以来多次在西部地区农村的跟踪调查资料,对两代农村流动者的流动行为进... 在中国一系列转型与转换的过程中,农业部门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是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新生代农村流动者,他们的流动行为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利用2006年以来多次在西部地区农村的跟踪调查资料,对两代农村流动者的流动行为进行了动态考察。本考察旨在揭示农民工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中国农村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在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在流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 第一代 农村流动者 流动行为
下载PDF
C3和C4植物寄主对华北地区棉铃虫越冬代和第一代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乐夫 付雪 戈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9-454,共6页
确定华北越冬代棉铃虫虫源及其对第一代棉铃虫种群的影响是制定棉铃虫防治策略的基础。以越冬代棉铃虫蛾翅的稳定同位素1δ3C为天然标记直接判定这些成虫的幼虫期寄主类型,并将雌虫接到春小麦植株上,调查其产卵、孵化、幼虫发育至化蛹... 确定华北越冬代棉铃虫虫源及其对第一代棉铃虫种群的影响是制定棉铃虫防治策略的基础。以越冬代棉铃虫蛾翅的稳定同位素1δ3C为天然标记直接判定这些成虫的幼虫期寄主类型,并将雌虫接到春小麦植株上,调查其产卵、孵化、幼虫发育至化蛹、羽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越冬代来自C3植物(主要为棉花)的成虫个体数量占全部越冬羽化种群的53.1%,所产生的下一代老熟幼虫也较C4来源的多(55.1%);雌蛾受精率都比较高;卵孵化率较高(52.9%>41.6%);幼虫发育在低龄阶段较比后者快,存活率低,但在高龄幼虫阶段相对后者慢,存活率高;与C4植物(主要玉米)的来源个体后代的幼虫发育总历期接近,总存活率也相近。显示寄主植物小麦提供的营养条件在第一代棉铃虫的幼虫发育中具有决定性意义,即小麦只在特定阶段才适合幼虫的发育;而且不论是C3还是C4寄主来源的越冬代棉铃虫已经适应了这一限制。有效地评价了玉米和棉花等寄主植物对华北地区越冬代和次年第一代棉铃虫的影响,对于分析越冬代棉铃虫的虫源性质和第一代棉铃虫的防治及B t抗性的治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稳定同位素 C3和C4植物寄主 棉铃虫 越冬代 第一代 春小麦
下载PDF
地下火车站与城市核心区一体开发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映东 刘骁锐 《华中建筑》 2019年第6期72-76,共5页
地下火车站是一类新的火车站及交通枢纽类型。第一代地下火车站将轨道和换乘功能置于地下空间,但地面仍保留站房建筑,具有消除火车噪声、轨道消隐及轨道区域开发、避免地面轨道对城市空间和交通的割裂、轨道多向化、候车方式由换乘式代... 地下火车站是一类新的火车站及交通枢纽类型。第一代地下火车站将轨道和换乘功能置于地下空间,但地面仍保留站房建筑,具有消除火车噪声、轨道消隐及轨道区域开发、避免地面轨道对城市空间和交通的割裂、轨道多向化、候车方式由换乘式代替等候式等优点,对城市核心区空间组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代全地下火车站建设使城市核心区空间能高效利用:如站前广场消失、候车厅减小;城市核心区域的交通组织:如提高中长途旅客出行效率;公共环境的改善;地下步行空间网络的建立等方面,增强了地下火车站对城市核心区带来的优势。相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一种交通高效、空间集约、区域协同的新车站建设形式,地下火车站未来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希望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总结,能为我国地下火车站和城市核心区的发展填补理论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火车站 城市核心区 第一代 第二代 一体开发
下载PDF
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多维分析
14
作者 鲁君 袁娟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排在首位。中国今天的辉煌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百年征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坚持人民至上排在首位。中国今天的辉煌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百年征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人民至上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蕴含了人民民主鲜亮的底色,它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懈奋斗史和理论创新史中。从理论渊源来看,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近代革命文化中关于人民的思想;从现实价值来看,其定位主要矛盾,坚守初心使命,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 理论渊源 现实价值 实践生成
下载PDF
4G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凌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07年第18期1490-,1510,共2页
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内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它的发展已经历了几代,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然后在分析4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基础上,对4G采用的关键技术:MIMO+OFDM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和IPv... 移动通信已成为当代通信领域内发展潜力最大、市场前景最广的热点技术.它的发展已经历了几代,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然后在分析4G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基础上,对4G采用的关键技术:MIMO+OFDM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和IPv6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 1G 2G 3G 4G
下载PDF
皆伐对一代和二代人促米槠林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丽婷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皆伐形成的一代(8a生)和二代(6a生)人促米槠林的群落结构、组成树种、物种多样性、直径结构等均相近;但一代人促米槠林以有性(实生)起源为主,二代人促米槠林以无性(萌芽)起源为主,二代林分生产力明显大于一代林分,充分体现萌芽更新的早... 皆伐形成的一代(8a生)和二代(6a生)人促米槠林的群落结构、组成树种、物种多样性、直径结构等均相近;但一代人促米槠林以有性(实生)起源为主,二代人促米槠林以无性(萌芽)起源为主,二代林分生产力明显大于一代林分,充分体现萌芽更新的早期速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 一代 二代 米槠林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下载PDF
杉木生长改良的不同世代对木材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贵平 齐明 +3 位作者 张建忠 徐永勤 曹高铨 程亚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0-794,共5页
杉木第一代和第二代遗传改良,主要是以生长性状改良为主。利用同一良种基地上的杉木第一代种子园和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资料,比较了改良生长性状时对一代、二代子代试验林木材密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世代的推进,生长性状... 杉木第一代和第二代遗传改良,主要是以生长性状改良为主。利用同一良种基地上的杉木第一代种子园和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资料,比较了改良生长性状时对一代、二代子代试验林木材密度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世代的推进,生长性状(材积、树高和胸径)和木材密度的遗传变异性没有明显下降;(2)随着世代的推进,木材密度与生长性状间存在负的遗传相关有升高的趋势;(3)杉木木材密度具有较高的单株遗传力,为单株选择改良材质性状提供了保障。由此建议将木材密度改良纳入多世代改良中,并针对这种负的遗传相关,通过杂交育种来产生速生优质材料,采用综合选择指数来进行优良材料的评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第一代 第二代 自由授粉 子代测定 木材密度
下载PDF
白马鸡人工驯养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提布 《林业调查规划》 2015年第2期126-129,152,共5页
通过人工饲养的方式探索出白马鸡驯养的经验,即:在野生白马鸡适宜生境下建立饲养场,从育雏阶段开始进行人工投食饲养和本地土鸡带领相结合的驯养方式。目前已经完成从子一代到子二代的完整驯养、饲养流程,取得了云南省林业厅的驯养繁殖... 通过人工饲养的方式探索出白马鸡驯养的经验,即:在野生白马鸡适宜生境下建立饲养场,从育雏阶段开始进行人工投食饲养和本地土鸡带领相结合的驯养方式。目前已经完成从子一代到子二代的完整驯养、饲养流程,取得了云南省林业厅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对育雏、亚成体、成体阶段的喂食量、存活情况等作了分析,认为接近原始生境的环境及本地带雏母鸡是成功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鸡 子一代 子二代(亲本) 人工驯养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在半山腰的望峰兴叹——答《东方论坛》编者问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修己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77-84,共8页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仅是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缺陷,而且在当前已成为中坚力量的第三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中也存有此缺陷;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代学者中有的受"驯服工具论"的深刻影响,身上带有奴性,但也有人坚持... "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仅是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的缺陷,而且在当前已成为中坚力量的第三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中也存有此缺陷;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代学者中有的受"驯服工具论"的深刻影响,身上带有奴性,但也有人坚持独立思考,勇敢反抗。奴性是一种社会产物,只要社会需要,只要体制不变,即使没有听过"驯服工具论"说教的,照样也会奴性十足;第二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受恩泽于第一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第一代中国现代文学学者担负起创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任务,但他们是"未完成的一代",尽管有创见学科的功绩,但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历史总是要不断地重写的,我最近修订的我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是要建立以"人的文学"为主线的新格局,以此角度去贯串整个30年的中国现代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学者 中国现代文学
下载PDF
实验室培养的端足类日本大螯蜚F_1代对Cd的急性毒性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启仑 王睿睿 +3 位作者 韩明辅 陈红星 闫吉成 王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通过将实验室20℃恒温培养端足类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F1代个体暴露于重金属Cd加标海水中的方法,获取日本大螯蜚1周、2周、3周及4周发育阶段的24 h、48 h、72 h、96 h和10 d的死亡率,并求其各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50)。... 通过将实验室20℃恒温培养端足类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F1代个体暴露于重金属Cd加标海水中的方法,获取日本大螯蜚1周、2周、3周及4周发育阶段的24 h、48 h、72 h、96 h和10 d的死亡率,并求其各时间的半致死浓度(LC50)。实验表明,端足类日本大螯蜚F1代个体对Cd的毒理敏感性较好,但略差于野生自然个体,不同发育阶段半致死浓度不存在很大的差异,2周龄个体最适宜用于毒性检验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足类 日本大螯蜚 F1代 急性毒性 C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