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人称代词标记性话语策略及其文化身份建构差异——基于中美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语料 被引量:9
1
作者 刘君红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42,共7页
本文基于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和《奥普拉·温弗瑞秀》知名嘉宾英语访谈节目主持人话语语料,比较两位主持人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及自我文化身份建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第一人称代词是文化身份建构的标记性话语策略。具体表... 本文基于电视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和《奥普拉·温弗瑞秀》知名嘉宾英语访谈节目主持人话语语料,比较两位主持人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及自我文化身份建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第一人称代词是文化身份建构的标记性话语策略。具体表现为,中国主持人更多使用第一人称复数突显自我所属的集体形象,并将自我独立于话题外;美国主持人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单数积极地自我呈现或介入话题。第一人称代词作为标记性话语策略建构出中国主持人集体主义的文化身份,以及美国主持人个人主义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标记性话语策略 中美主持人 文化身份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第一人称代词换用的主观性
2
作者 王炳 《郑州师范教育》 2024年第1期70-74,共5页
人称代词的移指现象中,除了移指还存在一种未发生移指的换用。其中第一人称代词的换用与语言的主观性密切相关。在第一人称代词内部存在着“我>俺>我们>咱(们)”这样一组主观性序列,而“我”作为最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具有高主... 人称代词的移指现象中,除了移指还存在一种未发生移指的换用。其中第一人称代词的换用与语言的主观性密切相关。在第一人称代词内部存在着“我>俺>我们>咱(们)”这样一组主观性序列,而“我”作为最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具有高主观性、高识别性和自我完整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换用 主观性
原文传递
《新编五代史平话》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晓敏 《丽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9-33,共5页
全文通过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的研究方法,对《新编五代史平话》第一人称代词进行了穷尽性考察,并与唐代第一人称代词体系特点作了比较,由此可以了解宋元时期第一人称代词的基本面貌,以及文言和白话相结合下产生的人称代词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 《新编五代史平话》 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与排除式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俊阁 《兰州学刊》 2007年第8期207-208,87,共3页
明清山东方言中表示第一人称复数的代词有"咱(偺/喒)"、"咱们"、"俺"、"俺们"、"我"和"我们"。"咱(偺/喒)"、"咱们"主要用于包括式;"俺"、... 明清山东方言中表示第一人称复数的代词有"咱(偺/喒)"、"咱们"、"俺"、"俺们"、"我"和"我们"。"咱(偺/喒)"、"咱们"主要用于包括式;"俺"、"俺们"主要用于排除式;"我"和"我们"排除式的用例多于包括式的用例。"咱(偺/喒)"、"咱们"与"俺"、"俺们"之间这种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对立在北宋末期就已经形成,它是汉语自身包括和排除观念表达的需要,是汉语自身词汇和语法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金、元时期阿尔泰语对汉语包括式和排除式这一对立的语法范畴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催化和巩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包括式 排除式 语言接触
下载PDF
《大唐西域记》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华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7-69,共3页
《大唐西域记》成书于贞观二十年,由玄奘口述、弟子辨机撰写成书,记述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所见所闻。由于其特殊的语体形式(即有对国家部分的客观记述,又有对传说部分的生动描写),它为我们研究唐初时期的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本文以《大... 《大唐西域记》成书于贞观二十年,由玄奘口述、弟子辨机撰写成书,记述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所见所闻。由于其特殊的语体形式(即有对国家部分的客观记述,又有对传说部分的生动描写),它为我们研究唐初时期的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从称数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通过定量定性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大唐西域记》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第一人称代词 称数 句法功能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人称代词our搭配差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晓莉 《巢湖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利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以及美国本族语大学生作文语料库LONCESS,本文考察了中国非专业学习者对第一人称代词复数our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存在过度使用our的倾向,且搭配类型及其不平衡。探其原因... 利用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以及美国本族语大学生作文语料库LONCESS,本文考察了中国非专业学习者对第一人称代词复数our的使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存在过度使用our的倾向,且搭配类型及其不平衡。探其原因是中国大学生书面语中口语化倾向严重、母语迁移和中美价值观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称代词 搭配 口语化倾向 价值观差异 母语迁移
下载PDF
《史记》第一人称代词“吾”“我”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敏云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97-98,共2页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书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本文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称数、谦敬功能四个方面对《史记》中的"吾""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吾和我的区别是代词研究的热点问题。《史记》成书于西汉时期,书中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本文从语法功能、语义特点、称数、谦敬功能四个方面对《史记》中的"吾""我"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描写和分析,比较了两者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第一人称代词
原文传递
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句法功能及谦敬功能计量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喜艳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8-80,共3页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qu... 通过考察发现,在《楚辞》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由"余(予)"、"吾"、"朕"、"我"组成,其中,"余(予)"句法功能最完备,"吾"宾语功能存在不足,"朕"不作定语,"我"不作宾语,且这些第一人称代词都不具有谦敬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方言 第一人称代词 句法功能 谦敬功能
下载PDF
中英文歌词中第一人称指示词使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英文歌词中在第一人称的使用上要高于中文歌词,其原因体现了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更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朦胧含蓄之美。从中英文的语言学角度分析,第一人称指示词在英语及线性语言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中文第一人称指示词形象性不强... 英文歌词中在第一人称的使用上要高于中文歌词,其原因体现了西方的人本主义思潮,更体现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朦胧含蓄之美。从中英文的语言学角度分析,第一人称指示词在英语及线性语言中是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中文第一人称指示词形象性不强,所以体现出中文第一人称指示词隐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 指示词 歌词
下载PDF
《孟子》第一人称代词研究
10
作者 张丁莹 张玉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97-103,共7页
《孟子》中出现过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余(予)"、"朕"、"我"和"吾"。其中,"余(予)"和"朕"已是古语词,使用频率低。"我"和"吾"使用频率最高且以表单数为... 《孟子》中出现过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余(予)"、"朕"、"我"和"吾"。其中,"余(予)"和"朕"已是古语词,使用频率低。"我"和"吾"使用频率最高且以表单数为主;在句法功能方面,"我"的功能较齐全,而"吾"只可作主语和定语,分工已较为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第一人称代词 称数 句法功能
下载PDF
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吾”“我”比较研究
11
作者 尹喜艳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90-93,共4页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到了战国时期,"吾""我"成为最重要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本文从语言的地域性差异角度出发,通过对战国时期楚方言的传世文献——《楚辞》以及楚地出土的战国竹简的全面考察,发现战...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系统比较复杂,到了战国时期,"吾""我"成为最重要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本文从语言的地域性差异角度出发,通过对战国时期楚方言的传世文献——《楚辞》以及楚地出土的战国竹简的全面考察,发现战国时期楚方言中的"吾"是比"我"活跃得多的第一人称代词;"吾"较"我"在宾语功能上存在不足;二者在语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称数及表谦敬功能上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楚方言 第一人称代词
下载PDF
中外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第一人称使用对比研究
12
作者 阎建玮 罗卫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02-104,共3页
选取中外120篇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建成语料库,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期刊论文摘要中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文摘要第一人称使用方面与本族语使用者... 选取中外120篇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英文摘要建成语料库,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使用者在期刊论文摘要中第一人称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文摘要第一人称使用方面与本族语使用者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少用或不用第一人称代词,以表示客观;而本族语使用者多使用第一人称来表露个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论文 英文摘要 第一人称
下载PDF
上古汉语“吾”“予/余”等第一人称代词在口语中消失的时代 被引量:17
13
作者 朱庆之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5-210,287,共16页
在上古时期,汉语有不止一个的第一人称代词在同时使用。后来,这些代词除了"我",其余都退出了口语。这是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一个重要变化。然而,这个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一些学者曾作过粗略的推测,却一直没有认真的后续性研... 在上古时期,汉语有不止一个的第一人称代词在同时使用。后来,这些代词除了"我",其余都退出了口语。这是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一个重要变化。然而,这个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一些学者曾作过粗略的推测,却一直没有认真的后续性研究。本文尝试用语料库的资料和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这一研究。研究仔细对比了本土文献和翻译佛经,发现在翻译佛经中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变化最晚在东汉时期(25—220)已经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第一人称代词 演变 翻译佛经 传统书面语 口语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红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42,95-96,共9页
采用语料库检索技术,对汉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进行统计分析。结论为:汉语书面语中,"余(予)"、"我"是先秦早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主体,"我"、"吾"是春秋至清朝末年汉语第... 采用语料库检索技术,对汉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进行统计分析。结论为:汉语书面语中,"余(予)"、"我"是先秦早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主体,"我"、"吾"是春秋至清朝末年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主体,"我"是现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主体;汉语口语第一人称代词至少在汉代就已经以"我"为使用主体了。书面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体的变化是书面语体系调整的缘故。书面语的保守性使历史上的汉语书面语和口语出现较大的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第一人称代词 书面语 口语
原文传递
汉语核心词“我”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树先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6-91,共6页
依据汉语文献材料,探讨汉语核心词"我"的早期语音形式;对汉语第一人称代词的的发展演变作了简要的论速;并以汉语为依托,对整个汉藏语系第一人称代词作了简要的比较。
关键词 核心词 第一人称代词 早期音义 比较
下载PDF
“吾”“我”差异新解及其对先秦自我演变的启示
16
作者 魏新东 汪凤炎 《心理研究》 2024年第3期195-200,共6页
从第一人称代词入手探究自我相关性质与结构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古汉语中有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文献中的“吾”“我”差异一直是古汉语领域的研究重点,变为现代汉语中以“我”为主的转型期也处于这一时期。从自我心理学角度... 从第一人称代词入手探究自我相关性质与结构是自我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古汉语中有多个第一人称代词,先秦文献中的“吾”“我”差异一直是古汉语领域的研究重点,变为现代汉语中以“我”为主的转型期也处于这一时期。从自我心理学角度,依据心理距离理论及古汉语领域关于“吾”“我”差异的研究,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相对于后者离个体经验自我的心理距离更近。“吾”“我”差异在先秦文献中的逐渐消失,并转变为以“我”为主可为中国人自我在先秦思想文化转型时期的演变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吾我差异 心理距离 自我 第一人称代词 解释水平理论
下载PDF
语义焦点与语言的历时演变——以上古汉语“我”、“吾”的分化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红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34-141,189,共9页
本文根据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在句中的位置分布,结合焦点理论对"我"、"吾"的区别进行深入分析。不同语义焦点表达的需要导致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语音发生轻重音分化,"... 本文根据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我"、"吾"在句中的位置分布,结合焦点理论对"我"、"吾"的区别进行深入分析。不同语义焦点表达的需要导致第一人称代词"我"的语音发生轻重音分化,"吾"源于"我"的弱重音形式。"我"、"吾"的语音演变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检验上古汉语"我"、"吾"拟音合理性的标准。"我"弱化为"吾"代表一种语音演变倾向。焦点理论在历时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焦点
原文传递
河北平山方言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与“俺”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跃龙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74,共2页
一般认为,第一人称代词没有敬称的形式。但在河北平山方言中,却发现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敬称用法。在称说自己长辈时用"我",在称说平辈或晚辈时用"俺",音[n?]。两者在其他语法表现上也不同。
关键词 第一人称代词 敬称
原文传递
西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余”“朕”和“我”的区别与混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其智 朱学斌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本文穷尽收集和统计西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余""朕"和"我"的相关文例,并对它们进行了搭配/组合的语法分析而得出结论:"余"和"朕"是下对上的自称,而"我"是上对下的自称——... 本文穷尽收集和统计西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余""朕"和"我"的相关文例,并对它们进行了搭配/组合的语法分析而得出结论:"余"和"朕"是下对上的自称,而"我"是上对下的自称——这就是它们的区别。不过,在主宾语位置,"余"和"我"的混用已经到了相当大的程度,而在定语位置,"朕"和"我"仅出现开始混用的苗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第一人称代词 区别 混用
原文传递
中外岩土类期刊英文摘要的语态与第一人称代词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芹 张海峰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38-540,共3页
为深入了解岩土类论文英文表达的发展趋势,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选择国内外6种岩土类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建立英文摘要语料库,对英文摘要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和语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岩土类期刊英文摘要中存在被动语态的过度使... 为深入了解岩土类论文英文表达的发展趋势,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选择国内外6种岩土类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建立英文摘要语料库,对英文摘要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和语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岩土类期刊英文摘要中存在被动语态的过度使用现象,且第一人称代词鲜见使用;国外岩土类期刊偏爱主动语态,且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复数主格(we)。从期刊编辑部、审稿人、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与作者角度提出岩土类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岩土类期刊英文摘要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类期刊 摘要 语态 第一人称代词 语料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