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吉 陈建立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102,共9页
铅同位素比值能够反映矿料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指示矿料的流通方式,并为准确溯源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判别标准。将东周时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数据按时代、地域分组,可以初步构建青铜器矿料的时空框架。春秋早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高度集... 铅同位素比值能够反映矿料的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指示矿料的流通方式,并为准确溯源提供重要的线索和判别标准。将东周时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数据按时代、地域分组,可以初步构建青铜器矿料的时空框架。春秋早期青铜器的铅同位素比值高度集中,各地均使用A类矿料;春秋中期存在汉淮地区B类矿料与中原地区A类矿料的对立;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中原及周边地区主要使用C类矿料。战国中晚期铅同位素比值趋于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青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原文传递
山东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2015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23
2
作者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邹城市文物局 +1 位作者 路国权(执笔者) 王青(执笔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67,126+47-67+2,共24页
邾国故城遗址春秋时期遗迹有灰坑、水井、房址和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鹿角料和骨料。战国、秦代遗迹有灰坑、水井、窑炉和灰沟,出土遗物有陶器和兽骨。汉代遗迹有灰坑、灰沟、水井、窑炉、窖藏和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铁器和兽骨。此... 邾国故城遗址春秋时期遗迹有灰坑、水井、房址和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鹿角料和骨料。战国、秦代遗迹有灰坑、水井、窑炉和灰沟,出土遗物有陶器和兽骨。汉代遗迹有灰坑、灰沟、水井、窑炉、窖藏和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铁器和兽骨。此次发掘,为遗址的年代和布局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邹城市 邾国故城遗址 陶量 东周时期 秦汉时期
原文传递
金玉同盟——东周金器和玉器之装饰风格与角色演变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翠梅 李建纬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58,共17页
除了延续自前代的风格传统与工艺技术外,东周玉器与源自于他类材质器物的启发关系尤其密切,其中金器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东周金器对玉器装饰风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纹饰布局、纹饰母题以及追求浮雕的空间表现等几个方面。此时玉器和金... 除了延续自前代的风格传统与工艺技术外,东周玉器与源自于他类材质器物的启发关系尤其密切,其中金器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东周金器对玉器装饰风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纹饰布局、纹饰母题以及追求浮雕的空间表现等几个方面。此时玉器和金器在风格上的相互转换与兴替消长,不仅导致金玉材质间的相互置换,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装饰形式也因应被模仿对象的材质特性而改头换面,并且发展出新的审美价值和象征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金器 玉器
原文传递
洛阳西周君陵墓位置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潘付生 李惠君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9,共4页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但是,关于东周时期的西周四代君王的陵墓在哪里,不但没有历史记载,更少有人对其提及。本文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梳理认为:东周时期的四代西周君王桓公、威公、惠公、武公葬于...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但是,关于东周时期的西周四代君王的陵墓在哪里,不但没有历史记载,更少有人对其提及。本文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梳理认为:东周时期的四代西周君王桓公、威公、惠公、武公葬于洛阳东周王城内,其陵墓自成一区,即本文所分的西周君陵墓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东周 东周王城 西周君陵墓
原文传递
文化史视野中的《春秋经》 被引量:10
5
作者 乔福锦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8-126,共9页
作为孔子一生事业之象征,《春秋经》产生于华夏古典文明第一次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从体例与形式、取材与内容、大义与微言等方面观照,这部以编年史形式出现的儒学经典,与现代学科系统中的文化史,有诸多相通之处。《春秋》一书于后世之... 作为孔子一生事业之象征,《春秋经》产生于华夏古典文明第一次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从体例与形式、取材与内容、大义与微言等方面观照,这部以编年史形式出现的儒学经典,与现代学科系统中的文化史,有诸多相通之处。《春秋》一书于后世之历史影响,是这部经典之作精神文化价值的深切体现。文化史视野中的《春秋经》的现代诠释,对于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史的撰写,亦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春秋》 文化史 东周 精神资源
下载PDF
山东新泰出土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丁忠明 曲传刚 +2 位作者 刘延常 吴来明 穆红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75-86,共12页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 为探讨东周青铜复合剑的制作技术,采用X光探伤、CT、XRF、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出土于山东新泰周家庄战国早期齐国墓的2把青铜复合剑进行了内部结构、制作工艺、合金技术、金相组织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2把青铜复合剑均采用低锡合金和高锡合金两种材料复合而成。在检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泰出土的2把青铜复合剑与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在结构上,低锡区设置在剑脊的两侧,其截面结构呈现多种形式,与高锡区铸接,浑然一体;在成分上,低锡区含锡量仅为4%,具有锡青铜最佳的延伸率。结合青铜复合剑剑柄的特色,认为虽然新泰出土复合剑的内部结构与已研究的吴越特色青铜复合剑有明显差异,但制作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复合剑 CT 制作技术 山东新泰 东周 吴越
下载PDF
湖北潜江龙湾放鹰台Ⅰ号楚宫基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9
7
作者 Jingzhou Municipal Museum (Jingzhou, Hubei 434020) Qinanjiang Municipal Museum (Qianjiang, Hubei 433100)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5,F002,共14页
湖北省潜江市龙湾放鹰台Ⅰ号台基东周楚宫殿基址自1987年至2001年历时几个春冬的发掘,发掘面积共350平方米。揭露出东周楚宫殿基址的一、二、三层台主体建筑及其附属建筑遗迹。出土了一大批建筑遗物和铜、陶质生活器皿。为多学科的研究... 湖北省潜江市龙湾放鹰台Ⅰ号台基东周楚宫殿基址自1987年至2001年历时几个春冬的发掘,发掘面积共350平方米。揭露出东周楚宫殿基址的一、二、三层台主体建筑及其附属建筑遗迹。出土了一大批建筑遗物和铜、陶质生活器皿。为多学科的研究楚文化及楚宫殿建筑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市 放鹰台 东周 宫殿基址 发掘
下载PDF
山东滕州薛国故城出土部分青铜器的时代及科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吉 孙波 +1 位作者 郝导华 吕承佳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8-114,共17页
山东滕州薛国故城1985至1994年间出土青铜器的年代集中于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薛国故城出土青铜容器以铅锡青铜为主,春秋中期早段的低锡容器较多,此后合金配比逐渐升高并稳定;铅料资源则与邻近的海岱及中原地区基本一致,并在春秋早中期... 山东滕州薛国故城1985至1994年间出土青铜器的年代集中于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薛国故城出土青铜容器以铅锡青铜为主,春秋中期早段的低锡容器较多,此后合金配比逐渐升高并稳定;铅料资源则与邻近的海岱及中原地区基本一致,并在春秋早中期之际、春秋中晚期之际和春战之际发生过三次变化。薛国故城出土青铜剑的材质多为高锡青铜,其中扁茎无首剑的铅含量显著高于圆茎剑。这批检测数据填补了东周薛国青铜器技术研究的空白,对认识东周时期汉淮海岱地区青铜器的资源与技术特征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国故城 东周 青铜器 检测分析
原文传递
山东章丘宁家埠遗址(2016)炭化植物遗存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魏娜 袁广阔 +3 位作者 王涛 张溯 郭荣臻 靳桂云 《农业考古》 2018年第1期16-24,共9页
对宁家埠遗址2016年发掘区龙山文化、商末周初、东周、汉代和宋元时期土样的浮选,发现了4474粒炭化植物种子果实,包括粟、黍和大豆等农作物,黍亚科、藜科、豆科和菊科等非农作物的种子果实以及少量硬果壳核。量化分析表明,宁家埠遗址从... 对宁家埠遗址2016年发掘区龙山文化、商末周初、东周、汉代和宋元时期土样的浮选,发现了4474粒炭化植物种子果实,包括粟、黍和大豆等农作物,黍亚科、藜科、豆科和菊科等非农作物的种子果实以及少量硬果壳核。量化分析表明,宁家埠遗址从龙山文化到东周时期延续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传统,农作物以粟为主,到东周时期,农作物的比例明显上升,可能是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类野生植物遗存反映了居民对聚落周围野生植物的利用和聚落周围的生态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家埠遗址 龙山文化 东周 旱作农业 植物利用
下载PDF
释东周金文中的“成日”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鹏万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36-37,共2页
本文将东周金文中的“”字释为“成日”合文。并将其与战国楚简《日书》、秦简《日书》相比较,认为“成日”是好日子的一种说法。
关键词 东周 金文 成日
下载PDF
东周时期齐国水利运河的考古调查和初步研究
11
作者 韩伟东 昝金国 +4 位作者 于焱 陈魁 刘楠楠(绘图) 荣若俊(绘图) 边明强(绘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36,共18页
本文以《史记·河渠书》中记述的齐国水利史实为缘起,以临淄齐国故城为出发点考察与东周齐国水利运河的相关线索,通过对淄博、滨州、济南地区水利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基本探明东周时期齐国通过开挖沟渠联通了淄河和古济水。运河... 本文以《史记·河渠书》中记述的齐国水利史实为缘起,以临淄齐国故城为出发点考察与东周齐国水利运河的相关线索,通过对淄博、滨州、济南地区水利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基本探明东周时期齐国通过开挖沟渠联通了淄河和古济水。运河渠道包括至少包括四段:一是淄河与乌河之间的人工渠道,长度约5千米;二是乌河与系水之间的人工渠道(运粮河),长度约9千米;三是改造了乌河西向从临淄桐林遗址至桓台三岔村之间的自然河道,长度约12千米;四是乌河与古济水之间的人工河道,长度约35千米。其中临淄齐故城3号排水道口到济水故道一段东西方向基本呈一直线,总长度约55千米,根据其功能价值,或可称之为“淄济运河”。这一发现为审视周至汉齐国的政治经济、水利管理、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于山东运河史和早期运河文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 齐故城 运河 周代
原文传递
江苏常州新北区前桥村遗址东周和唐代古井发掘简报
12
作者 任林平 王小金(绘图)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80,F0002,F0003,共14页
前桥村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前桥村东北部。2021年11月—2022年3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清理东周和唐代古井16口,出土石、陶、瓷、木器等各类遗物70件。此次发掘清理的古井分布集中、形制多样... 前桥村遗址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前桥村东北部。2021年11月—2022年3月,常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此次发掘清理东周和唐代古井16口,出土石、陶、瓷、木器等各类遗物70件。此次发掘清理的古井分布集中、形制多样,包含了多个时代,出土器物数量较多、器形完整、种类丰富,为研究江南地区凿井技术、聚落选址、生业环境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 前桥村遗址 东周 唐代 古井
原文传递
湖北郧阳乔家院墓地出土东周青铜器金属物料变迁研究
13
作者 张吉 丁静玉 +2 位作者 黄旭初 黄凤春 陈建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对湖北郧阳乔家院墓地30件青铜器进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初步明确鄂西北地区公元前6至前4世纪铅物料演替规律。中原地区三类铅资源演替次序在乔家院墓地皆有体现,M4:12浴缶焊料与M5:8鼎是两类中原来源铅料在江汉地区的最早实例。与此同... 对湖北郧阳乔家院墓地30件青铜器进行铅同位素比值分析,初步明确鄂西北地区公元前6至前4世纪铅物料演替规律。中原地区三类铅资源演替次序在乔家院墓地皆有体现,M4:12浴缶焊料与M5:8鼎是两类中原来源铅料在江汉地区的最早实例。与此同时南方各类铅料也仍然行用,从而在豫南、鄂北地区形成与中原铅长期共存、不断消长的格局。在楚势力衰弱的春秋晚期,中原铅一度增多,进入战国后又有所减退。乔家院出土巴蜀式兵器的铅同位素比值与本地楚式器及成都平原同期青铜器皆能吻合,反映江汉平原与成都平原所用金属物料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郧阳 乔家院墓地 东周 金属物料 铅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初步研究
14
作者 冯锴 李阳 +1 位作者 蒋文孝 王添瑞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92,共11页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 本文在广泛梳理东周秦汉时期骆驼题材文物类别与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认为骆驼题材文物的出现年代、分布范围和造型风格具有显著的时代与地域特征。骆驼题材文物在内地的出现和发展,深受我国北方人群的影响,显示出较为活跃的农牧互动。秦始皇帝陵陵西大墓M1新发现的单体金、银骆驼塑像写实逼真的艺术形式,是我国骆驼题材文物中的特例,但在中亚、西亚艺术品中有迹可循,它可能是舶来品,也可能是在西方艺术影响之下本土创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秦汉时期 骆驼题材文物 农牧互动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出土青铜礼乐器组合与“郑卫之音”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文胜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4,共5页
近年,郑卫周边地区发掘出土的青铜乐器作为金石之声,从构成上将自身和"郑卫之音"划清了界线。同时,从文献资料分析看,东周时期郑国卿大夫用乐应为雅乐,而绝非"郑声"。这样,郑卫周边墓葬、遗址中随葬乐器组合应该为... 近年,郑卫周边地区发掘出土的青铜乐器作为金石之声,从构成上将自身和"郑卫之音"划清了界线。同时,从文献资料分析看,东周时期郑国卿大夫用乐应为雅乐,而绝非"郑声"。这样,郑卫周边墓葬、遗址中随葬乐器组合应该为雅乐之器,而和"郑卫之音"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青铜礼乐器 郑卫之音
原文传递
从考古视角看江西东周时期历史
16
作者 王意乐 王静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7,共14页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角度审视江西地区东周时期的历史变迁。江西从西周时期就与吴越地区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至少在春秋中期,吴越就将其疆域扩展到江西。春秋晚期,楚国势力也进入江西。在越灭吴后,江西长时间在越国的统治之下;直到战国晚期... 本文从考古发现的角度审视江西地区东周时期的历史变迁。江西从西周时期就与吴越地区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至少在春秋中期,吴越就将其疆域扩展到江西。春秋晚期,楚国势力也进入江西。在越灭吴后,江西长时间在越国的统治之下;直到战国晚期,楚国再次进入江西并取代越国的统治。江西在吴楚越的经营开发下获得较大发展,为成为秦汉统一国家的豫章郡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东周时期 吴楚越 考古发现
原文传递
东周至西汉楚地袍服结构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晓迪 张妍 《服饰导刊》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古代历史中,楚汉服饰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服装结构设计是决定服装形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对服装结构设计的传承关系研究,是认识楚汉时期服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实物与文献互证、... 中国古代历史中,楚汉服饰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同时,服装结构设计是决定服装形制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对服装结构设计的传承关系研究,是认识楚汉时期服饰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考古学、文献学的观点,实物与文献互证、服装复原、图形绘制的研究方法,以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为例,对其典型袍服结构、楚汉袍服结构的继承与演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古人巧妙运用省道转移、正裁斜拼、加宽缘边等结构设计手法,使服饰贴身舒适、紧裹蔽体、便身利事;多幅拼接、减少分割,尽量使用整幅面料,即便对面料偶有分割,也是出于某种特殊需求,既“惜物善用”又“重己役物”,同时充分考虑服饰与人体的关系;在结构设计中引入三维空间思维;增加门襟拥掩量以满足“蔽体为美”的审美和实用需求,是楚汉袍服结构设计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 西汉 袍服 结构
下载PDF
东周社会尚武精神探源 被引量:5
18
作者 喻学忠 田青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24-127,135,共5页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文尚武的民族美德,尚武精神历来为中华先民所推崇。其在社会大变迁的东周时期再度兴盛,这是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民众心理因素密切关联的。通过梳理学界前人的相关论述,发现了目前学界在研究东周社会尚武精神...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文尚武的民族美德,尚武精神历来为中华先民所推崇。其在社会大变迁的东周时期再度兴盛,这是与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民众心理因素密切关联的。通过梳理学界前人的相关论述,发现了目前学界在研究东周社会尚武精神兴盛的原因的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本文从其兴盛状况起笔,系统分析东周社会的地理环境、军事战争、国家政策、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原因,深层次探求东周社会尚武之缘由和文化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武精神 东周 文化实质 缘由
下载PDF
2500年前中国青铜兵器表面合金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廉海萍 谭德睿 +3 位作者 吴则嘉 苏立民 李晋 章国英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6-58,共3页
东周时期,在吴越地区的少数青铜兵器表面上,有一种非机械镶嵌的菱形纹饰,极具装饰性,如在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上,即分布着这种规则的菱形纹。本文对东周时期一块菱形纹饰剑残段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剑的表面规则... 东周时期,在吴越地区的少数青铜兵器表面上,有一种非机械镶嵌的菱形纹饰,极具装饰性,如在著名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上,即分布着这种规则的菱形纹。本文对东周时期一块菱形纹饰剑残段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在剑的表面规则地分布着一层厚约几十μm的细枝晶层,该层的成分和组织与基体完全不同,有较好的耐蚀性,能保护基体不受腐蚀。据此,经过工艺筛选,模拟古代可能有的工艺——膏剂涂覆法,成功地复制出有细晶区的菱形纹饰剑,并参照埋藏条件作加速腐蚀试验,使菱形纹饰由黄白相间变成与古剑相似的黑灰相间的色泽,其成分、结构等亦与古物相似,从而解开了“菱形暗格纹”形成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菱形纹饰兵器 表面处理 铸造
下载PDF
聚类与集群:再论铜的功能是水器
20
作者 路国权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90,共11页
青铜器中铜[钅和]的功能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梳理不同地域和国别的墓葬,对其进行空间分析,考察考古出土背景中青铜器摆放位置和组合关系,铜[钅和])属于水器。东周贵族墓葬中随葬品普遍按照同类相邻、同功能相近的原则放置,呈现出“同类... 青铜器中铜[钅和]的功能存在较大争议。通过梳理不同地域和国别的墓葬,对其进行空间分析,考察考古出土背景中青铜器摆放位置和组合关系,铜[钅和])属于水器。东周贵族墓葬中随葬品普遍按照同类相邻、同功能相近的原则放置,呈现出“同类器物相邻,聚类分布;同功能器物相近,集群分布”的分布规律,器物按照功能单元分区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钅和]) 东周 空间分析 聚类 集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