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咨询的启示 被引量:40
1
作者 景怀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1-380,共10页
儒家思想曾居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鉴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对心理健康作用的必然性,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应当充分关注。文章强调,不宜刻板化否定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基于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文章初步讨论了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可... 儒家思想曾居中国传统文化主导地位。鉴于文化的传承性和对心理健康作用的必然性,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应当充分关注。文章强调,不宜刻板化否定儒家思想的心理咨询价值。基于心理咨询的常见问题,文章初步讨论了儒家思想对心理咨询可能有贡献的9个领域人生意义、应对、生死教育、哀伤辅导、心理调节、人际认知、社会生活技能、人格发展、心理咨询技术等。进而,讨论了以儒家思想为资源,以心理学为目的,通过整理和发现、发展、操作化和验证等环节,构建儒家心理咨询学说的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儒家思想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 文化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 被引量:6
2
作者 黄志华 詹福麟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20-24,共5页
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审美观,探寻如诗如画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典园... 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审美观,探寻如诗如画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对现代园林发展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 现代园林 尝试 意境 中国传统文化 主题思想 文学艺术 审美观 丰富
下载PDF
儒家管理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8
3
作者 周强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4-37,共4页
儒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中庸"、"和为贵"、"正己德治"、"仁爱"、"义以为上"、"人本"等观念及整体主义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启迪和指导意义,同时,其负面影响... 儒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中庸"、"和为贵"、"正己德治"、"仁爱"、"义以为上"、"人本"等观念及整体主义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有启迪和指导意义,同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对它应批判地继承,使之为建立中国化的管理模式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管理思想
下载PDF
请用“仁学”代替“儒学”——给儒学朋友的一封信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幼蒸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76,共6页
仁学指涉着:先秦伦理学思想;儒学指涉着:秦后出现的综合制度性现象和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前者是个人性思想,后者是集体性制度。儒学已随封建时代历史的结束而永远逝去,仁学则因针对人性心理特质而可普世长存。当前国学之战略性发展的一... 仁学指涉着:先秦伦理学思想;儒学指涉着:秦后出现的综合制度性现象和封建政治意识形态。前者是个人性思想,后者是集体性制度。儒学已随封建时代历史的结束而永远逝去,仁学则因针对人性心理特质而可普世长存。当前国学之战略性发展的一个根本的时代课题,是把“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目建立起来,用以取代极为含混的“儒学”名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学 儒学 伦理学 实践
下载PDF
儒学之“本”与“源”——评安靖如“进步儒学”的思想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黄玉顺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6,共8页
美国哲学家安靖如的政治哲学"进步儒学",基于"有本的全球哲学"观念,在"伦理—礼—法"或"德性—礼—政治"的模式中凸显礼的重大意义,以联接儒家传统和现代价值,是富于创造性的。然而,"有... 美国哲学家安靖如的政治哲学"进步儒学",基于"有本的全球哲学"观念,在"伦理—礼—法"或"德性—礼—政治"的模式中凸显礼的重大意义,以联接儒家传统和现代价值,是富于创造性的。然而,"有本的全球哲学"的思想方法毕竟属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本—末"、"体—用"、"形上—形下"的思维方式,礼是沟通形上之"本"与形下之"末"的中介,尽管探及儒学之"本",但未溯及儒学之"源"。此外,他关于生活儒学先有对现象学的信奉、并以此为基础来综合改造儒学的判断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进步儒学 有本的全球哲学 思想方法 生活儒学
下载PDF
试论《周易》中的生命哲学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文智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72,共10页
《周易》在中国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皆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易传》对《周易》古经的系统化解读,则从根本上将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提升为哲学与人生智慧... 《周易》在中国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皆与《周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易传》对《周易》古经的系统化解读,则从根本上将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提升为哲学与人生智慧之书。《易传》哲学的核心则是其所阐释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受《易传》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以关注个体生命形下存在与形上存在的合一,乃至整个宇宙生命的有机运行为核心。《周易》将整个宇宙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在阴阳交互作用中这一生命体一直处于“生生不息”的状态中。这一宇宙生成论将分别表征天地的乾坤两卦作为创生世界万物的基元,而人则是天地人三才中的重要一员。《易传》的这一思想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而人若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地位,则需要以“诚”为媒介,通过“进德修业”、“继善成性”来实现人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同时又要“与时偕行”,实现人与天的自然的合一。前者被后世的儒家所继承与发扬,而后者则为后世道教、中医学等所借鉴。《周易》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主客二分的思想迥异,而与在西方被边缘化的历程哲学有内在的相通之处。基于西方主客二分观念的科学思想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由此而导致的人的身心的分裂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亦不容忽视。《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历程哲学在弥补西方科学思想的不足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生命哲学 儒家 道教 历程哲学
下载PDF
无极而太极——论武术与儒家在超验心层面的思想会通 被引量:6
7
作者 乔凤杰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超验心,是规范形式的制作依据,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发出者,是完美之武术运动的根本动力。天地万物之良好秩序,人的行为之最佳方式,武术运动的理想状态,都是其超验心的自然表现。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武术训练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对超验心的... 超验心,是规范形式的制作依据,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发出者,是完美之武术运动的根本动力。天地万物之良好秩序,人的行为之最佳方式,武术运动的理想状态,都是其超验心的自然表现。自然,人生的最高境界,武术训练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对超验心的彰显。该文认为,正是对超验心的共同崇尚和对超验心之彰显的共同关注,使武术与儒家得以深层次的思想会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验心 武术 儒家 思想会通
下载PDF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论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33,共8页
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日益激烈,一批有志之士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袁世凯称帝及康有为的《致总统总理书》激起了以西方思想为指导的知识分子的强烈抨击。陈独秀连续发表批孔文章,反对假借孔教以实施复... 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中西文化冲突的日益激烈,一批有志之士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袁世凯称帝及康有为的《致总统总理书》激起了以西方思想为指导的知识分子的强烈抨击。陈独秀连续发表批孔文章,反对假借孔教以实施复辟,成为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批判的直接对象不是孔子,也不是儒家思想,而是假借孔教实施复辟帝制的所有活动。一方面,陈独秀肯定了儒家思想的价值;另一方面,陈独秀站在西方思想的立场上认为儒家思想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倡导西方的科学、民主、自由;他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映射出整个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并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在现实条件下,传统的儒家思想将如何走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儒家思想 西方思想 新文化运动
原文传递
谈中国传统教派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植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95-97,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可以窥视中国园林发展之一斑。
关键词 中国园林 意境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禅宗思想
下载PDF
孔子的政治理想与无为而治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志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无为而治。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天下无兵和社会诚信。在孔子看来,为政以德即所谓德政只不过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手段或途径罢了,它是以建立礼的秩序,发扬...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无为而治。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天下无兵和社会诚信。在孔子看来,为政以德即所谓德政只不过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手段或途径罢了,它是以建立礼的秩序,发扬仁爱精神和坚持富而后教为基础的。孔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进步呼声,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治,是对于老子消极的无为而治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汉武帝以后对于儒术的独尊已经完全丢弃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千年来的尊孔只是利用亡灵的作用而根据自己需要的对于孔子的篡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学 政治 思想史
下载PDF
人类中心主义与儒家仁学思想 被引量:5
11
作者 蒙培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27-131,共5页
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代性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生态危机不断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受到生态学者的批判。儒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但它要解决的是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把人和自然界对立起来,而必须把人和自... 人类中心主义是现代性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生态危机不断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受到生态学者的批判。儒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但它要解决的是人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把人和自然界对立起来,而必须把人和自然界联系起来,在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的内在统一中去解决。这是儒学同人类中心主义的最根本的区别,这种解决的方式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最深刻的含义之一,就是承认自然界具有生命意义,具有自身的内在价值。儒学将完成自然界的化育视为人类的神圣天职,因而追求一种"万物一体"的仁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儒家 仁学 万物一体
下载PDF
论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局限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明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6-110,共5页
"和谐"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最初主要是从音乐的和谐转换而来的,它的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儒家所说的"和谐"是以宇宙的和谐为逻辑起点,以个体的道德自律为心理前提,以礼乐制度的建立为维系手段的社会和谐... "和谐"作为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最初主要是从音乐的和谐转换而来的,它的含义可以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儒家所说的"和谐"是以宇宙的和谐为逻辑起点,以个体的道德自律为心理前提,以礼乐制度的建立为维系手段的社会和谐。这种"和谐"只是建立在封建等级制基础上的一种道德理想,它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历史局限。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来说,所谓和谐社会的建构,仅仅依靠道德自律和道德教化是不够的,只有先从改善民生、健全民主与法制入手才是根本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和谐思想
下载PDF
论金代儒学的传播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忠谦 《晋中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7-32,共6页
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从汉代以来作为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思想,一直贯穿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不能否认的是,儒学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有着比较强烈的吸引力。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出于巩固政权、推进汉化等需要,对儒学的... 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从汉代以来作为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思想,一直贯穿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不能否认的是,儒学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有着比较强烈的吸引力。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出于巩固政权、推进汉化等需要,对儒学的传播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思想 民族 道德
下载PDF
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基本思想及理论建树
14
作者 高良荃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7-60,共4页
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教合一,返本归原;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积功累行,功行双全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全真教思想在对唐宋以来我国思想界三教合一、凸现心性这一主流趋势做了充分回应的同时,也对“生与死的关系”、“出世... 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三教合一,返本归原;性命双修,先性后命;积功累行,功行双全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全真教思想在对唐宋以来我国思想界三教合一、凸现心性这一主流趋势做了充分回应的同时,也对“生与死的关系”、“出世与入世的关系”这两个古老的话题给出了自己超越三教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元朝 全真教 儒学 佛教 道教 三教合一 思想
下载PDF
儒家教化思想与颂体的社会功用
15
作者 杨化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学说,具有显著的教化功能,在维系政权的稳固、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长期的发展,儒家教化思想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教化的主体、对象、场所、内容,乃至产生了专门的释奠、临雍之礼。颂体是由《诗经》“三颂”演变而来,由于其独特的文体功能,成为儒家教化思想的重要传播载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写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教化 颂体 功用
下载PDF
荀悦对儒学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金运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5期9-14,共6页
荀悦对儒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强调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重君臣素质、处事方法和政治改革 ;推崇互利与平直真实的伦理 ,反对特权 ;依据人的差别实施教育、传授知识 ,并根据不同情况配之以刑法 ;人在历史中不能随心所欲 ,... 荀悦对儒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强调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重君臣素质、处事方法和政治改革 ;推崇互利与平直真实的伦理 ,反对特权 ;依据人的差别实施教育、传授知识 ,并根据不同情况配之以刑法 ;人在历史中不能随心所欲 ,但应经常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 ;顺应自然规律 ,适时锻炼身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悦 儒学思想 哲学 政治思想 伦理思想 教育思想 养生思想
下载PDF
儒家诚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艳艳 陈晓英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内容涉及政治学、伦理学及教育学诸多方面。作为该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思想,不仅体现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体现着指导人们立身处事和人际交往的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环...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内容涉及政治学、伦理学及教育学诸多方面。作为该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思想,不仅体现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体现着指导人们立身处事和人际交往的方法论。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深入研究和探讨儒家诚信思想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宝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诚信思想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儒家思想与中医养生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佩辰 王国新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92-194,共3页
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学派,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在两千余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最官方也是最主流的学派。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其中对于养生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其思想也对中医养生有... 儒家为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学派,自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在两千余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最官方也是最主流的学派。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其中对于养生也有其独特的见解,其思想也对中医养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该文讨论儒家的文化思想对于养生的影响,以及儒家的养生方法与特点。儒家的仁学重视人的生命,从孝道出发重视保持身体的健康平安,儒家的中庸思想对于中医的养生思想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儒家仁者寿的思想提出了道德养生的命题,儒家在饮食起居等方面非常重视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中医养生 中庸
下载PDF
冯梦祯孝道思想研究
19
作者 山淼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59-63,共5页
为进一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拓展冯梦祯个案研究新思路,该文通过整理、点校冯梦祯《快雪堂集》,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其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冯梦祯作为晚明万历时期江浙地区重要的士人,受所处时代及人生经历的影响,其对孝道... 为进一步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拓展冯梦祯个案研究新思路,该文通过整理、点校冯梦祯《快雪堂集》,以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其孝道思想进行了全面论述。冯梦祯作为晚明万历时期江浙地区重要的士人,受所处时代及人生经历的影响,其对孝道的理解具有多重性。首先冯梦祯认可实现孝道的最根本途径是实现自身成就、立身行道方可扬名显亲的传统儒学观念,但在生活实践中,他并不强求自己子孙在仕途上的发展,反之更重视他们对长辈身体力行的陪伴和照顾。同时,能继承先人遗业,扬其遗风,妥善依礼地操持先人的身后事,在冯梦祯看来也是履行孝道的重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祯 《快雪堂集》 孝道 儒学 思想史 晚明
下载PDF
大政治思想家董仲舒的思想及其意义与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华友根 《衡水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19,共12页
董仲舒是汉代的经学大师,是超过前人与时人的杰出的大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与西汉初期的思想学术。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哲学、经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历史与民族等... 董仲舒是汉代的经学大师,是超过前人与时人的杰出的大政治思想家。他的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与西汉初期的思想学术。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哲学、经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历史与民族等各个方面。他的这些思想,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奉"元"而起的祭祀、封禅、改历;促进了汉民族的形成与奠定了中华民族融合之思想基础;司马迁的《史记》受董仲舒思想的影响深刻;改变王侯将相养士风气与废除诸侯政治上的权力;君主爱民为民,官吏奉公廉洁;《春秋》决狱、断事深入人心,君臣普遍遵循;独尊儒术之后人才辈出,而且可以自由争论;开创了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学时代。而且,在以后的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历史上都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儒学 统一思想 经学 更化 循环论 三纲五常 仁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