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午战后中国留日热潮的日本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徐志民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共8页
甲午战后,中国人并未因战败受辱而裹足不前,反而痛定思痛,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与气魄,主动向日本学习,掀起了近代中国轰轰烈烈的留日运动。刚刚摆脱半殖民地危机的日本,由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率先于欧美诸国普及义务教育,故... 甲午战后,中国人并未因战败受辱而裹足不前,反而痛定思痛,以"知耻而后勇"的精神与气魄,主动向日本学习,掀起了近代中国轰轰烈烈的留日运动。刚刚摆脱半殖民地危机的日本,由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率先于欧美诸国普及义务教育,故在中国留学生蜂拥赴日时,能够接受和施以教育。亚洲主义者打着"同文同种"和"亚洲主义"的旗号,劝诱、蛊惑中国学生赴日留学。日本政府则从培养亲日分子和向大陆侵略扩张的目的出发,积极接受中国留学生,从而为甲午战后中国留日热潮的兴起提供了相应的政治保障。但是,日本政府和亚洲主义者别具用心的留学教育目的,不仅为留日学生与日本政府之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而且或明或暗地影响着未来的中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战争 留日学生 日本教育 亚洲主义 日本政府
下载PDF
教育经济学视域下的中国留日教育——以改革开放初期的福建为例
2
作者 黄燕青 黄庆法 《吕梁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中国人的留日教育最早兴起于清朝末期,持续和发展于民国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留日教育掀起了第二次热潮。作为海峡西岸和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留日教育的兴起与宏观的留日教育政策、地域经济发展需要、个人职业发展等因素紧密相关。作为... 中国人的留日教育最早兴起于清朝末期,持续和发展于民国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留日教育掀起了第二次热潮。作为海峡西岸和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其留日教育的兴起与宏观的留日教育政策、地域经济发展需要、个人职业发展等因素紧密相关。作为留日教育的典型代表,福建省的留日教育不仅具有其他省份留日教育的共性,而且还具有其独特的个性。改革开放初期的留日教育,为福建省培养了国际型人才,带动了经济贸易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经济学 留日教育 特点 意义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留日教育的演变及影响因素探究
3
作者 黄燕青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6-80,共5页
留日教育是中国学生海外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晚清起中国人接受留日教育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不同时期的留日教育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留日教育受国内外的经济、政策、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有了新的特点。与此... 留日教育是中国学生海外留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晚清起中国人接受留日教育的历史已经有一百多年,不同时期的留日教育有不同的特点。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留日教育受国内外的经济、政策、意识等因素的影响有了新的特点。与此同时,留日教育还出现一定的问题和难点,在今后的政策制定和留日教育的指导应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教育 21世纪 演变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留日中国学生论马列主义革命——河上肇的中国学生与《孤军》杂志 被引量:7
4
作者 三田刚史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10,共6页
通过对自1922年9月至1925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孤军》杂志上的论战,尤其是《经济政策讨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留日中国学生如何看待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该杂志的论者包括杜国庠、王学文、李希贤、史维焕、周佛海等,他们都师从东亚马克思... 通过对自1922年9月至1925年11月在上海发行的《孤军》杂志上的论战,尤其是《经济政策讨论》的分析,可以看出留日中国学生如何看待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该杂志的论者包括杜国庠、王学文、李希贤、史维焕、周佛海等,他们都师从东亚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河上肇教授。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一定接受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见解与方针,而主张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为时尚早的论者占了论争的主导。但是,他们并不否定社会主义,反而将留日期间得到的知识加以消化,使它们成为分析中国现状的工具,用来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中国特有道路或中国独特的革命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列宁主义 留日中国学生 《孤军》 河上肇 1920年代
下载PDF
战前中国留日学生与日本的矛盾冲突考略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忠宇 《日本学论坛》 2004年第3期38-43,共6页
从1896年至1937年,中国留日学生总数大约达到11万人,而在各类学校毕业的却只有1.1万人。同时,在留日历史上,留日学生曾多次决议集体回国。为什么世界上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日本,不能培养中国留日学生对日本国家的亲善感情呢?可以... 从1896年至1937年,中国留日学生总数大约达到11万人,而在各类学校毕业的却只有1.1万人。同时,在留日历史上,留日学生曾多次决议集体回国。为什么世界上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日本,不能培养中国留日学生对日本国家的亲善感情呢?可以认为在这个时期,民族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前 中国留日学生 日本 矛盾冲突
下载PDF
近代日本东方文化学院的对华研究
6
作者 韩立冬 《日本研究》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日本东方文化学院是二战前日本政府假借退还庚子赔款名义推行的“东方文化事业”的一部分,集结了拥有时称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相关学术背景的众多中国研究权威学者。然而,通过解读外务省档案资料可以发现:东方文化学院的成立和... 日本东方文化学院是二战前日本政府假借退还庚子赔款名义推行的“东方文化事业”的一部分,集结了拥有时称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相关学术背景的众多中国研究权威学者。然而,通过解读外务省档案资料可以发现:东方文化学院的成立和运营均由日本外务省主导,是国家意志全面控制下的对华研究机构,其开展的研究活动归根结底服务于日本的对华侵略政策。本文对东方文化学院开展的研究活动进行了考察,简述其在推动日本对中国深入研究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揭露了其作为日本侵华学术工具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文化事业” 东方文化学院 日本近代中国学 庚子赔款
下载PDF
晚清留日学生创办《数理化学会杂志》的贡献
7
作者 姚远 《编辑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86,共5页
通过对新见《数理化学会杂志》的个案解剖和背景分析,认为该刊“适于祖国近状为准”“集全国同志,融冶欧亚,树吾中国数理化学之帜”,具有高远的办刊追求。它引起辛亥革命前夕人们对科学与实业救国主张的共振共鸣,既为中国留日学生所办... 通过对新见《数理化学会杂志》的个案解剖和背景分析,认为该刊“适于祖国近状为准”“集全国同志,融冶欧亚,树吾中国数理化学之帜”,具有高远的办刊追求。它引起辛亥革命前夕人们对科学与实业救国主张的共振共鸣,既为中国留日学生所办最早的数理化基础科学杂志,也是清廷限制留学生习文,转而提倡留学理工科的标志性科学杂志,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中国留日学生 《数理化学会杂志》
原文传递
留日学生反对“二十一条”斗争述论 被引量:4
8
作者 赵纯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3000多人群起反对,并以集体罢学归国的形式表示抗议。他们归国后,通过向中央政府上书、请愿,筹划、组织召开国民大会,以及发起“劝用国货、抵制日货”... 1915年初,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3000多人群起反对,并以集体罢学归国的形式表示抗议。他们归国后,通过向中央政府上书、请愿,筹划、组织召开国民大会,以及发起“劝用国货、抵制日货”运动等方式,揭露日本企图吞并中国之野心,力阻政府与日签订密约,鼓励国民坚持斗争到底。在留日学生的鼓动和组织下,反对“二十一条”斗争以上海为中心,迅速波及到全国各地。这是中国留日学生第一次因中日政治事件而大规模集体罢学归国,尽管运动最终失败,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人民反对“二十一条”斗争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二十一条 爱国运动 推动
下载PDF
清末民初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 被引量:4
9
作者 周谷平 代妮娜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留日学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末民初(1896—1918年间)留日学生通过主办刊物、翻译文章和著作等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初步导... 留日学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末民初(1896—1918年间)留日学生通过主办刊物、翻译文章和著作等途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初步导入的特征,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留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留日学生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导入
下载PDF
1918~1926年日本政府改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志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82,105,共13页
日本政府在1918~1926年的大正中后期一改此前相对冷漠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支持成立"日华学会",颁布改善中国留日学生待遇的系列法案,退还部分庚款建立中国留日学生学费补给制度等。其原因主要来自中国留日学生日益剧烈的反... 日本政府在1918~1926年的大正中后期一改此前相对冷漠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支持成立"日华学会",颁布改善中国留日学生待遇的系列法案,退还部分庚款建立中国留日学生学费补给制度等。其原因主要来自中国留日学生日益剧烈的反日斗争和欧美各国争夺中国留学生教育权的国际压力,以及本国各界人士要求反省和改进中国留日学生政策的呼吁与建议。因此,这些政策虽在客观上为中国留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并未改变日本政府通过留日学生培养中日亲善意识和亲日分子以配合侵华扩张政策的主观目的,所以具有明显的功利性、选择性、象征性和国际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府 中国留日学生 留学政策
原文传递
满铁与留日教育——以南满中学堂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志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94,共7页
满铁在其附属地内建立了颇为完备的日本人教育系统,而对中国人主要实施初等教育,限制中等教育,直到1917年3月才创办了唯一一所主要接受中国学生的中学——南满中学堂,且以留日预备教育为主。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留日教育态... 满铁在其附属地内建立了颇为完备的日本人教育系统,而对中国人主要实施初等教育,限制中等教育,直到1917年3月才创办了唯一一所主要接受中国学生的中学——南满中学堂,且以留日预备教育为主。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留日教育态度、政策、结果等方面与日本政府一致,但在留日学生培养的目标、方向和力度方面又具有"株式会社"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铁 南满中学堂 留日教育 留日学生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东北沦陷区留日学生群体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魏善玲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46-53,共8页
抗战时期,东北沦陷区伪政权为培养奴化人才,积极推行留日教育,留日学生的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就留学前的学历背景来看,普通留学生应具备高级中学毕业或同等及以上学历;就留学地区而言,真正出国留学的基本都是到日本;在留日人数方面... 抗战时期,东北沦陷区伪政权为培养奴化人才,积极推行留日教育,留日学生的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就留学前的学历背景来看,普通留学生应具备高级中学毕业或同等及以上学历;就留学地区而言,真正出国留学的基本都是到日本;在留日人数方面,抗战时期留日学生总数在一万人左右;从留学科目来看,学习医、工、理、商和师范科的人数相对较多;就留日学校而言,大多数留学生都能进入日本专科以上学校就读;在留学经费方面,虽然补助费名目繁多,但自费生仍占多数,公、自费生比例约为1∶2.5;从留学生性别来看,女性留学生相对较少,男女比例约为6.5∶1;就留学生籍贯而言,留日人数最多的是奉天省,其次是吉林省、关东州、滨江省和锦州省等日伪统治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东北沦陷区 留日学生
下载PDF
试论中国留日学生与晚清政局的大变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士和 《北方论丛》 2003年第5期75-80,共6页
在 2 0世纪初叶 ,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动 ,爆发了以推翻封建君主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宗旨的革命 ,从而使中国在早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极其关键的一步。而以留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 ,在这历史的重要时刻 ... 在 2 0世纪初叶 ,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动 ,爆发了以推翻封建君主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为宗旨的革命 ,从而使中国在早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迈出了极其关键的一步。而以留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 ,在这历史的重要时刻 ,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可以讲 :“如果没有留日学生 ,则中国革命 ,特别是辛亥革命 ,是难有进展的” ,“东京 (留日中国 )学生实为中华民国最有功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政局变动 中国留日学生 作用与功绩
下载PDF
关于“世界”的学说——留日中国知识界的关键词语与关键思想研究之一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怡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10,60,共6页
20世纪初的留日中国学界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关键词,这些新词语带来了留日中国知 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变化。“世界”的意义首先值得我们注意。它联系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空间观念的变化,由 此,中国人感受自己和感受世界的方式较传统都有... 20世纪初的留日中国学界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关键词,这些新词语带来了留日中国知 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变化。“世界”的意义首先值得我们注意。它联系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空间观念的变化,由 此,中国人感受自己和感受世界的方式较传统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中国知识界 世界
下载PDF
明治维新与赴日留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志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6-163,共8页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聘请外籍专家、教师和派遣留学,积极学习西方,成效显著,不仅成为洋务派反驳顽固派阻挠留学的例证与榜样,而且为甲午战后中国人赴日留学发挥了示范效应。在"以日为师"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背后,恰...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聘请外籍专家、教师和派遣留学,积极学习西方,成效显著,不仅成为洋务派反驳顽固派阻挠留学的例证与榜样,而且为甲午战后中国人赴日留学发挥了示范效应。在"以日为师"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背后,恰恰是明治维新遗留的忠君爱国思想、军国主义教育等封建残余,既适应了清政府派人留日以维护其封建统治的主观愿望,也适应了中国学子整军兴武、留学救国的迫切需求,成为身陷民族危亡边缘的中国各界达成留日共识的思想基础之一。面对蜂拥而至的中国留日学生,明治维新兴办教育、创办的系列近代学校,毕竟为接受、培养中国留日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明治维新与赴日留学反映了东亚各国近代化所带来的彼此关联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留日学生 示范效应 忠君爱国 日本学校
下载PDF
留日学生界与清末革命——以泛长江三角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健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1901年,清政府为挽救"颓局",开始实行新政,在教育方面的重大改革是广兴学堂,着力派遣留学生。当时大部分的留学生被派往日本,其中泛长三角地区的派遣人数占了留学生总数的近一半。由于清王朝的无可救药以及革命党人聚集日本... 1901年,清政府为挽救"颓局",开始实行新政,在教育方面的重大改革是广兴学堂,着力派遣留学生。当时大部分的留学生被派往日本,其中泛长三角地区的派遣人数占了留学生总数的近一半。由于清王朝的无可救药以及革命党人聚集日本对留学生产生的影响,众多留学生接受了革命排满思想,留日学生团体也逐渐转变为革命团体。他们为着共同的目标和使命即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实现民主而紧紧团结在一起。留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革命活动并不止于在海外摇旗呐喊,而是始终与国内新知识界遥相呼应,有不少留学生还回国参与各类革命活动。二十世纪初江、浙、沪、皖地区引人注目的革命活动正体现了海内外学子、革命志士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强大力量,他们发动学潮、组织拒法、拒俄团体以及通过自办报刊杂志广泛地宣传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在鼓荡革命风潮、推翻封建帝制,倡导民主共和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清末革命 泛长三角
下载PDF
早期留日学生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向辉 符海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12,共4页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留学生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留学生不仅为适应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引进了诸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观念,而且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思主义。文章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留日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留日学...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留学生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留学生不仅为适应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引进了诸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观念,而且介绍和传播了马克思思主义。文章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留日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留日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途径、方法和内容来阐述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日学生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清末留日学生与早期西乐传习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心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清朝末年,一批中国留日学生热心于学习西方音乐知识、研究并传播西方音乐文化。他们通过创办音乐刊物、研究音乐理论、创办音乐社团、组织社会活动、开展音乐教育、编撰音乐教材等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中国社会对西方音乐文化艺术的... 清朝末年,一批中国留日学生热心于学习西方音乐知识、研究并传播西方音乐文化。他们通过创办音乐刊物、研究音乐理论、创办音乐社团、组织社会活动、开展音乐教育、编撰音乐教材等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中国社会对西方音乐文化艺术的了解,推动了西方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他们的音乐传习活动,不仅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契合当时国民的心理,而且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改革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留日学生 音乐传习 文化交流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日本学界的中国古代笑话研究
19
作者 孙绍慧 《华文文学》 2021年第3期124-128,共5页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针对中国古代笑话及其与本国笑话作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个案研究与关联研究两种范式。以松枝茂夫、石崎又造、武藤祯夫、矶部祐子等人为代表,日本学者坚持依托本土文化语境的立场,秉持跨...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针对中国古代笑话及其与本国笑话作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了个案研究与关联研究两种范式。以松枝茂夫、石崎又造、武藤祯夫、矶部祐子等人为代表,日本学者坚持依托本土文化语境的立场,秉持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视角,重视文献研究的方法,在近百年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使得该项研究成为"日本中国学"的一个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笑话 个案研究 关联研究 日本中国学
下载PDF
战后初期中国留日学生的国家认同
20
作者 干保柱 刘笑非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3-51,共9页
战后初期,千余名中国留学生滞留日本求学深造。民国政府对留日学生政治上不信任、生活上不救济,致使学生沦为"胜利的弃儿",对留日学生而言,现实中的距离感与抗战胜利带来对民国政府的亲近感同在。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解放事业... 战后初期,千余名中国留学生滞留日本求学深造。民国政府对留日学生政治上不信任、生活上不救济,致使学生沦为"胜利的弃儿",对留日学生而言,现实中的距离感与抗战胜利带来对民国政府的亲近感同在。随着中国共产党民族解放事业的推进,自二二八事件起留日学生开始批判民国政府。新中国成立,绝大多数留日学生转向支持中国共产党、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后初期 中国留日学生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