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大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2,共8页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之一,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传入和影响。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是西方各国在从前近代的"王朝国家"走向近代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之一,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在20世纪初的传入和影响。西方近代民族主义是西方各国在从前近代的"王朝国家"走向近代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建立"民族国家"是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或主要内容。受其影响,建立近代的"民族国家"也是辛亥革命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追求目标。但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则有着不同的主张,前者主张"排满",建立一个单一的汉民族国家,而后者主张"合满",建立一个包括满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此双方展开过激烈论战。其结果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了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共同选择。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初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民族主义 民族建国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原文传递
民国地方主义成因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续添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7-63,共7页
制度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约束和支配人们特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对民国一代地方主义产生直接影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构建,总体上尤其是实际效果上是不良甚至是缺失的。所谓不良,即从民国一代实际存在的相关制度来看,对... 制度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中约束和支配人们特定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对民国一代地方主义产生直接影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构建,总体上尤其是实际效果上是不良甚至是缺失的。所谓不良,即从民国一代实际存在的相关制度来看,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未能起到良好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所谓缺失,即从民国一代中央与地方关系运行的实际状况来看,客观上需要的这方面制度并未出现。有的仍本质上是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的中央高度集权制,这就是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它不仅未能有效地约束地方,反而成为地方主义泛滥的制度因素。它是民国一代国家和社会急剧变动中统治集团各种势力博弈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地方主义 成因 制度
原文传递
民国上海装饰艺术风格的化妆品包装设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帆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4年第6期36-38,共3页
文章通过研究民国时期上海化妆品包装行业的状况和水平,了解了当时装饰艺术包装设计兴起的时代基础;并通过分析一些曾经使用过装饰艺术风格的化妆品包装,来了解装饰艺术在包装中体现的美学语言和特色。最后,从化妆品这个侧面窥探装饰艺... 文章通过研究民国时期上海化妆品包装行业的状况和水平,了解了当时装饰艺术包装设计兴起的时代基础;并通过分析一些曾经使用过装饰艺术风格的化妆品包装,来了解装饰艺术在包装中体现的美学语言和特色。最后,从化妆品这个侧面窥探装饰艺术对民国摩登女性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装饰艺术风格 包装设计 摩登女性
原文传递
“中华共和国”口号的提出及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国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9-55,共7页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富强、民族的平等解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中华共和国"的口号,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至今整百年;其中有1912年的"中华民国",1931...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富强、民族的平等解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中华共和国"的口号,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至今整百年;其中有1912年的"中华民国",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3年的"中华共和国";1949年,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真正的"中华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共和国 口号 提出 实践
下载PDF
论晚年孙中山“民族建国”思想中的“民族”问题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大华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M0002,共20页
晚年孙中山主张建立一个“大中华民族主义”的“民族国家”或“大中华民国的国族主义”的“民族国家”。他的“大中华民族主义”中的“大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中心、为主体,同化满、蒙、回、藏等其他少数民族,并通过汉族的改称而形成的... 晚年孙中山主张建立一个“大中华民族主义”的“民族国家”或“大中华民国的国族主义”的“民族国家”。他的“大中华民族主义”中的“大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中心、为主体,同化满、蒙、回、藏等其他少数民族,并通过汉族的改称而形成的;他的“大中华民国的国族主义”中的“国族”,实际上指的就是汉族。因此,它们所体现的都是孙中山自清末以来就具有的大汉族思想倾向的民族观和国家观。而大汉族思想倾向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具有历史局限性,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大中华民族主义 大中华民国的国族主义 民族建国 民族国家
原文传递
论“五族共和”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潘先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6-91,共6页
五族共和”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近代多民族国家的构建、近代中华民族的构建及近代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直至今天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消极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五族共和思想 直接影响 深远影响 消极影响
下载PDF
“五族共和”思想的内涵与实质探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潘先林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13,共8页
“五族共和”思想包括共和政体下“国家之统一”、“民族之统一”和民族(种族)平等三重含义。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对“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的表述来自此前“共和统一会”对“统一”的解释。由于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认为... “五族共和”思想包括共和政体下“国家之统一”、“民族之统一”和民族(种族)平等三重含义。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对“五族共和”思想及其政策主张的表述来自此前“共和统一会”对“统一”的解释。由于辛亥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认为国内的种族不平等和政治不平等问题均已解决,因此,“五族共和”思想表现在民族问题上的实质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同化,通过民族同化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族共和思想 国家之统一 民族之统一 民族平等 民族同化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文华学子对图书馆学教育的贡献与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彭敏惠 吴钢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23,共10页
[目的/意义]作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文华学子从不同领域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做出了特有贡献。梳理其贡献的具体表现,可为当今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史料梳理和归纳分析为主要方法,总结文... [目的/意义]作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参与者,文华学子从不同领域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做出了特有贡献。梳理其贡献的具体表现,可为当今图书馆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设计/方法]以史料梳理和归纳分析为主要方法,总结文华学子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贡献的主要表现和现实启示。[结论/发现]文华学子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展示专业教育成效,提升办学认知;输入稀缺专业师资,推进办学;注重实践与教学科研结合,适应业界需求。对当今图书馆学教育的启示包括:以互动促进图书馆学教育革新,充分发挥校友作用,以自强不息精神激励教育事业发展。[创新/价值]系统总结了文华学子作为一个整体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教育的贡献,从教育和业界的良性互动、突出实践育人、加强精神塑造等视角剖析了推动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华图专 文华学子 图书馆学教育 贡献 民国时期
下载PDF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利栋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8-84,共7页
中华民国史作为历史研究的新兴学科,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近年来民国史研究取得的总体进展、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以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作一述评。指出近些年来,民国史研究不仅在传统的政治史与外交史领域进一步深化,而且民国... 中华民国史作为历史研究的新兴学科,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近年来民国史研究取得的总体进展、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以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作一述评。指出近些年来,民国史研究不仅在传统的政治史与外交史领域进一步深化,而且民国经济史、社会史等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也日渐为研究者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年来 中华民国史 新进展 研究述评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湖南私立教育的特点与兴盛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莫志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5年第2期98-101,共4页
民国时期湖南的私立教育曾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道路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 ,呈现了以下特点 :私立学校 ,门类齐全 ,尤以小学与中学为盛 ;私立学校遍布三湘大地 ,但多集中在长沙与中小城市 ;历经风雨 ,经久不衰 ;办学中的相对独立性。私立... 民国时期湖南的私立教育曾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坦的道路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 ,呈现了以下特点 :私立学校 ,门类齐全 ,尤以小学与中学为盛 ;私立学校遍布三湘大地 ,但多集中在长沙与中小城市 ;历经风雨 ,经久不衰 ;办学中的相对独立性。私立教育发展的原因在于 :一是有一批矢志教育 ,磨血兴学的办学中坚 ;二是有一批经严格挑选而有敬业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是与国民政府及省政府的有关鼓励政策分不开 ;四是受到湖湘文化与新文化运动的深刻影响 ;五是得到了热心教育的人士与社团的资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湖南私立教育 特点 发展 原因
下载PDF
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绍英 黄小兵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4期11-14,19,共5页
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居全国前列,并具有鲜明的特色: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课程设置切合社会需要;办学体制公私并进,私立为主;办学层次完整等。长沙女子职业教育在湖南教育史上写下了极有意义的一页,它为今天的湖南职业教育... 民国时期,长沙女子职业教育发展居全国前列,并具有鲜明的特色: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课程设置切合社会需要;办学体制公私并进,私立为主;办学层次完整等。长沙女子职业教育在湖南教育史上写下了极有意义的一页,它为今天的湖南职业教育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长沙 女子职业教育 特点
下载PDF
民国时期科学社会化思潮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效马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5-80,共6页
民国时期以运用科学观念启蒙民众、改造社会、救国图强为底蕴的科学社会化思潮,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三次高峰:五四时期的科学启蒙运动,20 世纪30 年代抗日救亡风云中的中国科学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自然科学运动;其历史演进的轨迹... 民国时期以运用科学观念启蒙民众、改造社会、救国图强为底蕴的科学社会化思潮,在其发展进程中出现过三次高峰:五四时期的科学启蒙运动,20 世纪30 年代抗日救亡风云中的中国科学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自然科学运动;其历史演进的轨迹,可概括为以科学观念更新国民文化心理结构的诉求、科学社会化与社会科学化的探索和革命化、大众化的科学启蒙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科学社会化思潮 科学启蒙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的翻译与中国近代文化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天刚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33-136,167,共5页
中国近代文化在冲决封建旧文化的网络中构建、发展新文化。其构建形式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和对西方文化的译介、借鉴和接受,它涉及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建设两大层面。清末民初指甲午战争以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适... 中国近代文化在冲决封建旧文化的网络中构建、发展新文化。其构建形式包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和对西方文化的译介、借鉴和接受,它涉及制度文化和思想文化建设两大层面。清末民初指甲午战争以后到五四运动前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适逢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处在民族存亡、保国存种的严重时期。特殊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决定了清末民初的翻译必将肩负着构建中国近代文化的厚重历史使命。译者面对民族存亡择书而译,求救国﹑图自强﹑谋复兴,大力传播西方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创造了新的文本存在形式,增添新思想、新内容,开拓新方法、新境界,极大拓展了近代中国人民的生活视野、艺术视野、文学视野、学术视野和政治视野,构建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文化 清末民初 翻译 文化构建
下载PDF
多元会通,传统犹在——对1901至1911年影响中国公共图书馆之传统观念评价不公的质疑
14
作者 汲言斌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自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10年间是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产生的时期。该时期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是由西方图书馆观念与中国传统藏书观念会通揉合的产物,对中西观念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均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学界长期存在的尚西蔑... 自清末新政至辛亥革命10年间是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产生的时期。该时期中国公共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是由西方图书馆观念与中国传统藏书观念会通揉合的产物,对中西观念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均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学界长期存在的尚西蔑中偏向,本文对历史史实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和分析。其目的对中西文化交流具有恢复历史公允和促进未来发展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史 近代公共图书馆 文化会通 公正评价
下载PDF
沈尹默书法的民国新异之色
15
作者 马青云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0-34,58,共6页
民国书法的主流是以碑为本,兼采法帖和墨迹。而沈尹默的书法由帖转碑,又由碑转帖,主要取法于法帖和墨迹,追求二王的审美趣味,具有显著的书风倾向,并以此来兼融北碑,形成了气韵沉酣、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沈尹默顺应了书法发展的客观要求... 民国书法的主流是以碑为本,兼采法帖和墨迹。而沈尹默的书法由帖转碑,又由碑转帖,主要取法于法帖和墨迹,追求二王的审美趣味,具有显著的书风倾向,并以此来兼融北碑,形成了气韵沉酣、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沈尹默顺应了书法发展的客观要求,使他的书法具有了历史性的意义,表现出了民国书法的新面貌、新气象,成为民国书法的杰出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尹默 民国书法 碑帖结合 二王
下载PDF
民初奉天临时省议会述略
16
作者 李书源 塔丽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25,共4页
清末民初,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此时地方议会制度蓬勃兴起,对中国政治近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奉天临时省议会成立于1912年,是由原奉天谘议局转变并扩选而来,存续期间,其议决议案百余起,积极参与各类政治活动,基本上起... 清末民初,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迁,此时地方议会制度蓬勃兴起,对中国政治近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奉天临时省议会成立于1912年,是由原奉天谘议局转变并扩选而来,存续期间,其议决议案百余起,积极参与各类政治活动,基本上起到了立法机关的作用;虽然在会议期间仍基本按照谘议局的方式运转,但是对东三省乃至全国都是民主政治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单元,为奉天省议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奉天 临时省议会 议员选举 议案审议
原文传递
略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旅游区”开发的价值及其可行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勇 谢一彪 +1 位作者 陈晓强 胡苏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92-94,共3页
以瑞金为中心 ,包括于都、兴国、会昌、宁都、石城在内的赣南东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旅游区 ,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红色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融为一体 ,极富开发价值。这一旅游区客源市场前景广阔 ,建设条件得天独厚 ,项目建成后 ,将... 以瑞金为中心 ,包括于都、兴国、会昌、宁都、石城在内的赣南东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旅游区 ,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红色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融为一体 ,极富开发价值。这一旅游区客源市场前景广阔 ,建设条件得天独厚 ,项目建成后 ,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旅游区 开发价值 旅游
下载PDF
共产国际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 被引量:5
18
作者 曾朝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建立 ,在很大程度上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响 ,从某种角度看 ,没有共产国际的指示 ,就没有中国历史上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共产国际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政权
下载PDF
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检察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庐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6-41,共6页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设立了以工农检察部为主体 ,包括军事检察所、政治保卫局检察科、审判机关内设检察人员在内的苏维埃检察机构 ,设置了检察机关管辖和指导的突击队、轻骑队、工农通讯员等群众性组织。具有检举权、调查权、建议权...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设立了以工农检察部为主体 ,包括军事检察所、政治保卫局检察科、审判机关内设检察人员在内的苏维埃检察机构 ,设置了检察机关管辖和指导的突击队、轻骑队、工农通讯员等群众性组织。具有检举权、调查权、建议权、公诉权、抗诉权和检察权等职能 ,初步形成了富有中央苏区特色的检察制度。这套以党和政府的专门检察机构为主体 ,专门工作与群众监督相结合 ,检审分立与审检合一相结合的检察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检察机构 工农检察部 职能
下载PDF
以党建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历史考察
20
作者 聂平平 万苏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4,共11页
以党建国,是不能忽视的历史存在,也是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国家-社会”分析框架限制了研究者对政党主体作用的想象力,无法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失序、社会崩塌的双弱格局中应运而生。作为新生政治... 以党建国,是不能忽视的历史存在,也是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国家-社会”分析框架限制了研究者对政党主体作用的想象力,无法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失序、社会崩塌的双弱格局中应运而生。作为新生政治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苏维埃政权建设的领导者,它也是整合国家意志和社会力量的组织者。文章以“政党中心主义”为标识性概念,将中国共产党视为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关键要素,在“政党-国家-社会”的分析框架中,从中国共产党早期执政过程的“以党建国”实践展开历史考察,深入探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的关键要素,在从制度之源到现代国家建设历史之维的理论思考中,揭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建设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政党-国家-社会 政党中心主义 以党建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