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研究:REE和Nd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85
1
作者 杨守业 韦刚健 +2 位作者 夏小平 孙敏 唐珉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9-346,共8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以来堆积了200多米厚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湖相和滨浅海相组成,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长江口地区一个320m深的PD钻孔,运用多通道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方法,开展沉积物中的REE和Nd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了上新世...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以来堆积了200多米厚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湖相和滨浅海相组成,构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长江口地区一个320m深的PD钻孔,运用多通道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方法,开展沉积物中的REE和Nd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了上新世以来三角洲地区沉积物物源的变化。沉积物中REE和Nd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Ce呈弱的负异常,介于0.83~0.99之间,而Eu呈现中等亏损,在0.53~0.73之间变化。岩芯中上新统沉积物中Ce异常变化大,而Eu亏损相对第四系沉积物更显著。143Nd/144Nd比值在钻孔中变化较小,介于0.511975~0.5122367之间,平均值为0.512062。相关分析揭示粒度和化学风化对Nd同位素组成影响小。REE和Nd同位素判别图解揭示河口地区上新统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流域中、下游的近源物源区,而第四系沉积物的物源虽然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总体上与上新统沉积物来源明显不同,主要来自更广泛的流域物源区,尤其是长江上游的风化物质被大量输运到河口三角洲地区。在第四纪构造和气候因素控制下,古长江水系具有不同的演化阶段,流域源岩经历的风化作用强度也不同,因此河流沉积物的源汇过程也相应地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沉积物 第四纪 稀土元素 同位素 物源
下载PDF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输沙量的减少及其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 被引量:55
2
作者 李从先 杨守业 +1 位作者 范代读 赵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5-500,共6页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 ,大量泥沙滞留于库区 ,出库泥沙量减少 ,坝下河床冲刷而提供相当数量的泥沙 ,支流湖泊供沙也发生变化 ,这将使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有所减少。三峡大坝以上长江干流和支流建设新的大坝 ,南水北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 ,大量泥沙滞留于库区 ,出库泥沙量减少 ,坝下河床冲刷而提供相当数量的泥沙 ,支流湖泊供沙也发生变化 ,这将使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有所减少。三峡大坝以上长江干流和支流建设新的大坝 ,南水北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减少水土流失都将进一步减少长江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由此估计 ,三峡大坝建成后的百年内长江输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约为 2 .0× 10 8~ 2 .5× 10 8t/a;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形成和发育期间的长江年均输沙量为 1.84× 10 8~ 2 .2 8× 10 8t。二者的数值相当接近 ,然而与近 5 0年的观测 (4.33× 10 8t/a)相差甚远 ,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文章着重说明中国和长江上游人口的增长、种植作物的改变可能是水土流失、长江泥沙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三峡大坝 输沙量 中国人口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相和古地理 被引量:59
3
作者 李从先 陈庆强 +2 位作者 范代读 张家强 杨守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2-25,共14页
未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 未次盛冰期低海平面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划分为2个古地理单元:古河谷和古河间地.下切河谷底部侵蚀面和古河间地顶面构成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的底界面,它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层序界面.位于河口湾—浅海相中的最大海侵面将冰后期海侵沉积旋回分为其下的海侵层序和其上的海退层序.随着δ^(18)O3期的海平面下降,长江开始下切,至δ^(18)O2期低海面时形成巨大的下切河谷.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了长江古河谷系的充填和河床、河漫滩—河口湾和部分河口湾—浅海相的形成,尔后的进积产生了部分河口湾—浅海相及三角洲相等.溯源堆积是产生下部河流沉积单元的主要过程,其中河漫滩沉积中出现的潮汐层理和少量小个体有孔虫说明了海洋因素的影响,河口湾—浅海相泥质沉积主要形成于最大海侵之时,三角洲的进积则产生了具有多期河口坝的三角洲.古河间地表面的硬粘土层经历了沉积和成壤作用交替、持续成壤作用和早期成岩作用,它们大致分别对应于δ^(18)O3期、δ^(18)O2期和δ^(18)O1期,硬粘土层中留下了这3种作用的烙印.长江三角洲古河间地的古土壤母质属河漫滩相.持续成壤阶段河流基面和地下水位均较低,年降雨量约为 500~800mm,相当于现今的温带地区,干湿周期变化明显,地下水升降频繁.所有这些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长江三角洲地区 沉积相 古地理 古气候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城市化及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段进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79-683,共5页
20多年的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这无疑又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城市化以及... 20多年的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这无疑又为长三角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城市化以及产业发展已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章对这种态势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长江三角洲整体经济一体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交通 城市化 产业发展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及两次海侵问题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3
5
作者 王张华 赵宝成 +1 位作者 陈静 李晓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9-110,共12页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以细颗粒沉积为主的晚第四纪钻孔进行OSL测年、U系测年、孢粉分析和微体古生物分析,试图建立高分辨率气候地层,从而建立本区晚第四纪的年代地层框架,并探讨本区晚第四纪的标志层和期间发生的两次海侵及其机制...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以细颗粒沉积为主的晚第四纪钻孔进行OSL测年、U系测年、孢粉分析和微体古生物分析,试图建立高分辨率气候地层,从而建立本区晚第四纪的年代地层框架,并探讨本区晚第四纪的标志层和期间发生的两次海侵及其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两孔记录的古气候波动可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进行对比:对应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第6阶段(MIS6),堆积厚层的河道相粗颗粒沉积及第3硬土层,反映当时气候寒冷;第5阶段(MIS5),为滨海湖沼沉积,沉积物的颗粒显著变细;第4阶段(MIS4),本区形成第2硬土层;第3阶段(MIS3)的早期,本区也发育滨海湖沼沉积,中晚期则形成潟湖—砂坝体系,在滨海平原区普遍发育粉、细砂层;第2阶段(MIS2),地层由下粗上细的沉积序列构成,下部为黄灰、棕黄色粉砂,上部则为棕黄色或暗绿色硬粘土。其中MIS6、MIS4和MIS2期间发育的3层硬土层可作为本区晚第四纪沉积的标志层。在MIS5和MIS3期间,本区均发生海侵,MIS5时期由于古地势较高、淡水径流和陆源物质输入丰富,因此海水影响微弱;MIS3时期的中晚期为缺乏淡水输入的潟湖—砂坝环境,从而形成广泛的海侵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晚第四纪 年代地层 气候地层 海侵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古土壤发育与晚更新世末海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38
6
作者 邓兵 李从先 +1 位作者 张经 吴国瑄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2-230,共9页
文章运用沉积学、元素地球化学和稳定碳同位素等方法 ,研究长江三角洲古土壤记录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特征。古土壤与下伏漫滩沉积在粒度组成和化学风化程度等方面有继承性和延续性。不同剖面母质粒度组成受局部地形起伏控制 ,具有泛滥平原... 文章运用沉积学、元素地球化学和稳定碳同位素等方法 ,研究长江三角洲古土壤记录的古环境和古气候特征。古土壤与下伏漫滩沉积在粒度组成和化学风化程度等方面有继承性和延续性。不同剖面母质粒度组成受局部地形起伏控制 ,具有泛滥平原沉积特征。结合沉积学特征及古生物研究分析表明 ,古土壤成土母质应为洪泛平原沉积物。有机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显示 ,古土壤形成过程中气候有逐渐变干的趋势。各剖面粒度向上变细可能反映母质沉积时泛滥平原淹没能力降低、河流水位不断下降。古土壤底部化学风化程度最低 ,反映早期以母质堆积为主间或有成土作用 ;向上化学风化程度增强 ,指示暴露成土作用加强 ,而沉积作用减弱 ;顶部风化程度又逐渐减弱 ,可能是降雨量持续减少以及气候的变干变冷造成的。古土壤母质堆积过程中河流水位下降及化学风化程度的变化 ,是晚更新世末海平面降低过程中古河谷下切、气候变干变冷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古土壤 沉积学 元素地球化学 稳定碳同位素 古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土壤对Pb、Cu、Cd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31
7
作者 符娟林 章明奎 黄昌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4,共6页
研究了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州10种代表性农业土壤对重金属Pb、Cu和Cd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土壤对重金属有较强吸附能力,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行为有很大影响。其中,pH值是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的最重要因素,... 研究了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州10种代表性农业土壤对重金属Pb、Cu和Cd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土壤对重金属有较强吸附能力,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行为有很大影响。其中,pH值是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的最重要因素,土壤重金属吸附量随pH值增加而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或粘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如乌栅土、青紫泥田、黄斑田),其对重金属吸附能力高于pH值和有机质或粘粒含量较低的土壤(如黄筋泥、粉泥田)。重金属解吸量随重金属吸附量和土壤重金属饱和度增加呈指数增加趋势;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从强至弱依次为Pb、Cu、Cd;当3种重金属共存时,重金属之间竞争能力强弱顺序与吸附能力顺序相同。重金属之间竞争作用随土壤酸度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吸附 解吸 竞争吸附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PB CU CD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汪德根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7年第5期414-418,共5页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选取28个旅游经济与人文指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按照旅游竞争力强度将16城市划分为最强型、较强型...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选取28个旅游经济与人文指标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按照旅游竞争力强度将16城市划分为最强型、较强型和一般型3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并针对不同城市旅游竞争力特点提出了相应增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建议。研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旅游竞争力;揭示16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化表现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竞争力 因子分析 比较分析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产业集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被引量:34
9
作者 梁琦 詹亦军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 2005年第2期50-69,共20页
本文以长三角制造业为对象,利用区域内16个城市1998~200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证明了产业集聚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影响:产业集聚能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推动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并强化竞争。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制造业 产业集聚 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及其对相邻海岸沉积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从先 范代读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依据钻孔资料和已发表的文献,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及其对相邻沉积体系的影响作了综合和概括。在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分为下切河谷和两侧的河间地两个古地貌单元。冰后期海平面上升,下切河谷被淹,并转化... 依据钻孔资料和已发表的文献,对全新世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及其对相邻沉积体系的影响作了综合和概括。在末次冰期低海平面时,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可分为下切河谷和两侧的河间地两个古地貌单元。冰后期海平面上升,下切河谷被淹,并转化为河口湾,海水随之扩展到两侧的古河间地。全新世最大海侵时形成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古河口湾。7000~7500年以来,当沉积速率超过海平面上升速度时,长江带来的物质大量沉积,河口湾被充填,并逐渐转变为潮汐平原和三角洲。河口湾被充填之后,长江带来的河流泥沙随之溢出河口湾,进入相邻的河口海岸地区,影响相邻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发育。长江泥沙向南进入钱塘江河口湾,在湾顶形成沙坎;向北输运,成为苏北南黄海潮成沙脊的重要物源,影响该潮成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舟山群岛海蚀平台上直接覆盖泥质沉积是以退积为主的河口湾向进积的三角洲环境转变的又一证据。长江输沙量在不断减少,而河口滩涂围垦力度在增加,这将导致相邻的河口海岸沉积体系增长速度减缓,出现侵蚀或侵蚀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钱塘江河口湾 南黄海潮成沙脊体系 海岸沉积 下切河谷 全新世海侵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2
11
作者 黄磊 李鹏程 刘白薇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8年第2期26-29,共4页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口密度大和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的地区,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笔者在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非致癌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人口密度大和工农业生产发展很快的地区,为了保障人民生活用水安全,笔者在采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下水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非致癌物质由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以氟为最大,其次是铅、汞,其他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均小于1.0×10^-9a^-1;而该地区地下水的化学致癌物引起的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要比非致癌物所致的健康危害风险度高3~4个数量级。说明化学致癌物是地下水饮用水源需优先防治的污染物,必须在人们饮用之前将其去除,从而降低风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健康风险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戴学军 丁登山 林辰 《世界地理研究》 2002年第2期65-71,共7页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旅游的旅游供给、旅游需求和旅游支撑体系的对比分析 ,揭示了两区城市旅游的巨大差异的内在原因 ,认为对城市旅游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旅游城市体系的结构 ;并得出两区城市旅游不同的发展模式以...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旅游的旅游供给、旅游需求和旅游支撑体系的对比分析 ,揭示了两区城市旅游的巨大差异的内在原因 ,认为对城市旅游影响最重要的因素是旅游城市体系的结构 ;并得出两区城市旅游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城市旅游 旅游需求 发展模式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态势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22
13
作者 董元华 杨林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8-154,共7页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与环境发生了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耕地资源锐减,而后备耕地资源却短缺,人地人粮矛盾更加尖锐,已成为影响这一地区农业持续发...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与环境发生了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耕地资源锐减,而后备耕地资源却短缺,人地人粮矛盾更加尖锐,已成为影响这一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这一地区的经济特点与耕地资源的变化态势,并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措施。首先,要严格控制非农用地,确保基本农田;其次要采用经济手段,建立保护耕地的经济机制;此外,还要建立灵活的土地投入机制,多方开辟后备耕地资源,特别是中低产田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耕地资源 资源保护
下载PDF
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曾锴 马传军 赵林度 《物流技术》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环境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两地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当认清形势,正确评估,发挥...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当前环境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和劣势兼备,机遇与挑战并存,两地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当认清形势,正确评估,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消除劣势迎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现代物流 区域物流 SWOT分析
下载PDF
长三角苏、浙、沪三地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被引量:21
15
作者 朱海就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9,共5页
比较了位于长三角浙江、上海、江苏三地主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从总体上看,浙江制造业的竞争力最强,江苏次之。研究还发现浙江、上海、江苏制造业同构的现象明显,但三地制造业也各有特色和优势,此外,制造业竞争力的不同反映了三地不同的... 比较了位于长三角浙江、上海、江苏三地主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从总体上看,浙江制造业的竞争力最强,江苏次之。研究还发现浙江、上海、江苏制造业同构的现象明显,但三地制造业也各有特色和优势,此外,制造业竞争力的不同反映了三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竞争力 长三角 经济发展模式 制造行业 发展战略 浙江 江苏 上海 地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崔大树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71,共8页
目前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特征。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可以形成强大的集聚与扩散效应 ,并促进更大空间范围新型工业化的进程。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经具备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但也存在着若干限... 目前 ,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特征。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可以形成强大的集聚与扩散效应 ,并促进更大空间范围新型工业化的进程。长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经具备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但也存在着若干限制性因素。从空间经济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角度看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优化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二级城市的发展速度、促进创新体系的形成和加强制度建设以促进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一体化 模型 长江三角洲地区
原文传递
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土壤中铅、铜、镉的化学形态与转化 被引量:19
17
作者 方利平 章明奎 +1 位作者 陈美娜 黄昌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41,共3页
研究了重金属Pb、Cu、Cd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土壤中的转化及不同Pb、Cu、Cd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明显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余态为主,可提取态组分的比例Cd>Cu>Pb,但不同土壤之间有较大变化;随着... 研究了重金属Pb、Cu、Cd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土壤中的转化及不同Pb、Cu、Cd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明显污染土壤中重金属主要以残余态为主,可提取态组分的比例Cd>Cu>Pb,但不同土壤之间有较大变化;随着土壤重金属负荷的提高,土壤中交换态重金属的比例增大,残余态比例下降,有效性提高,对环境威胁增大;当重金属加入量较低时,重金属优先向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转化,而当加入量较高时,向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转化的比例明显增加;pH和土壤组分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转化有显著影响,土壤pH下降可使交换态Cd、Cu、Pb的比例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农业土壤 重金属 形态 转化
下载PDF
长江口南汇边滩冲淤变化规律与机制 被引量:20
18
作者 火苗 范代读 +1 位作者 陆琦 刘阿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1,共11页
根据1842—2004年海图资料分析发现,南汇边滩存在近百年尺度的强烈冲刷—淤积旋回。长江主泓走南港或北港是造成冲刷期"北滩、东滩淤积,南滩、过渡带冲刷"或淤积期冲淤态势反相的主要原因;冲刷期内风暴强度和频数明显多于淤积... 根据1842—2004年海图资料分析发现,南汇边滩存在近百年尺度的强烈冲刷—淤积旋回。长江主泓走南港或北港是造成冲刷期"北滩、东滩淤积,南滩、过渡带冲刷"或淤积期冲淤态势反相的主要原因;冲刷期内风暴强度和频数明显多于淤积期,造成冲刷期滩面叠置记忆的是暴风浪成因的"高滩冲刷、低滩淤积"的冲淤态势,而淤积期保存的是弱风浪成因的"高滩淤积、低滩冲刷"叠置增强的剖面特征。尽管三角洲整体冲淤态势的转变主要受流域来沙量的控制,但不同岸段受河口河势分水分沙作用、潮流和波浪等共同作用,明显存在此冲彼淤、冲淤动态调整等特征。已有的入海泥沙含量阈值研究以点代面或以局部代整体,这是造成阈值估算偏高的主要原因。2003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后平均年输沙量154 Mt/a已低于低阈值184 Mt/a,但三角洲尚未如预测那样发生由净淤积向净侵蚀的转变。已有的河口水文观察资料显示,水体含沙量也未发生明显下降,这可能是潮控型三角洲潮流对泥沙在河口的再分配起主导作用,并可能由此延长三角洲冲淤转变对入海泥沙量减少的滞后。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潮控型河口复杂过程的综合研究,提高对泥沙含量阈值估算和应对可能面临的海岸侵蚀及其相关的环境地质灾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潮滩 冲淤周期 河口河势 风暴 三峡工程 泥沙含量阈值
下载PDF
长三角和珠三角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转化和吸附特性 被引量:15
19
作者 章明奎 符娟林 +1 位作者 顾国平 黄昌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的积累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选择10个代表性农业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积累过程中形态的转化及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表明,当无外源汞加入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的积累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选择10个代表性农业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积累过程中形态的转化及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表明,当无外源汞加入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形式存在。但随着汞加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交换态汞显著增加,增加程度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pH是影响土壤汞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其对土壤汞的吸附、解吸、形态转化和存在形态均有很大影响。土壤酸化可促进土壤汞的释放,加剧对环境的危害,防治土壤酸化也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汞对环境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学 形态 转化 有效性 吸附与解吸 长三角 珠三角
下载PDF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理论探索与实证——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毕东苏 郑广宏 +1 位作者 顾国维 郭小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5-469,共5页
为深入地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将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扩展到城市生态系统,提出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机制概念。分别从微观作用与宏观表现两个角度提出承载机制模型,即承载递阶模型与水桶模型,初步构建了承载理论... 为深入地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将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扩展到城市生态系统,提出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机制概念。分别从微观作用与宏观表现两个角度提出承载机制模型,即承载递阶模型与水桶模型,初步构建了承载理论框架。在承载理论指导下,采用层次结构模型建立了承载机制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承载机制定量评估模型,由此可计算出城市生态系统承载指数,该指数是研究资源支持系统、环境约束系统与社会经济活动三者协调性以及城市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活动供容能力的重要判据。最后对长三角具有代表性的8个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8个^城市的综合承载指数排序依次为:上海、南京、无锡、宁波、杭州、苏州、常州、扬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系统 长江三角洲 理论探索 相互作用关系 自然生态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结构模型 定量评估模型 城市生态环境 经济活动 机制模型 微观作用 理论框架 理论指导 支持系统 约束系统 实证研究 承载力 指数 协调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