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国际背景 被引量:2
1
作者 韩金玲 《菏泽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4-56,共3页
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以及整个冷战国际背景,对中国的1958年大跃进运动起到了促动作用,使中国认识到: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快速发展,中国要以苏为鉴,以匈为鉴,走一条超常规、高速度的发展道路———大跃进。
关键词 大跃进 苏共二十大 波匈事件 冷战 国际背景
下载PDF
60年前苏联国内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反应——写在苏共20大召开60周年之际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盛发 《俄罗斯学刊》 2016年第5期5-19,共15页
1956年2月25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报告否定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揭露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谴责斯大林的镇压罪行。同年3月5日,根据苏共中央主席团决议,全苏各州委、边疆区委和加盟共... 1956年2月25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报告否定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揭露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谴责斯大林的镇压罪行。同年3月5日,根据苏共中央主席团决议,全苏各州委、边疆区委和加盟共和国中央委员会向全体党员和团员以及无党派人士传达了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报告在各地传达后引起了各种不同的反应和反响。对斯大林极端对立的两极评价表明,即便是在20世纪50年代表面上高度一致的苏联社会,也无法在斯大林问题上形成统一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 斯大林 个人崇拜 苏共20
下载PDF
苏共20大非斯大林化的动因与缺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基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形势、清除贝利亚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削弱元老派政治基础、树立新领袖权威等方面考虑 ,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20大上采取了非斯大林化举措 ,其深远历史意义表现在 :1.非斯大林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非斯大林化... 基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形势、清除贝利亚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削弱元老派政治基础、树立新领袖权威等方面考虑 ,赫鲁晓夫在1956年苏共20大上采取了非斯大林化举措 ,其深远历史意义表现在 :1.非斯大林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非斯大林化促进了苏联社会转型 ;3.非斯大林化推动了国际共运新发展。毋庸讳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缺陷 苏共 政治经济体制 1956年 改革形势 政治基础 赫鲁晓夫 历史意义 社会转型 国际共运 科学分析 产生根源 功过是非 实事求是 贝利亚 苏联
下载PDF
苏共二十大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
作者 王安浩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6-18,90,共4页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不仅对苏联共产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主要有: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反思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认识到个人突出和个人崇拜的危害,引出...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不仅对苏联共产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主要有: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反思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认识到个人突出和个人崇拜的危害,引出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为"文革"后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如何评价毛泽东提供了经验教训。消极影响是促使毛泽东形成防修反修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导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影响
下载PDF
风起潮涌的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5
作者 梁柱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9-26,共8页
1956年是人民共和国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由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动荡,要求科学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引导人们... 1956年是人民共和国值得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面对由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动荡,要求科学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与历史经验;提出了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开始了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的伟大历程。这三件大事,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提供的思想理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五六年 社会主义改造 苏共二十大
下载PDF
50年后的评说——苏共二十大对中共及中苏关系的影响
6
作者 张瑞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99,共4页
多年来,我们对苏共20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偏颇。一方面在会议的主要内容上把它归结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和“和平过渡”理论。另一方面着重强调此次会议是中苏两党“分歧的由来”。事实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主要是... 多年来,我们对苏共20大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偏颇。一方面在会议的主要内容上把它归结为“全盘否定斯大林”和“和平过渡”理论。另一方面着重强调此次会议是中苏两党“分歧的由来”。事实上,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主要是肯定与借鉴,而并非从一开始就持反对与否定的态度。苏共二十大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从真正意义上开始探索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其影响主要是积极和正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二十大 中共 中苏关系
下载PDF
1956年苏东政局对中国政治的消极影响及启示
7
作者 赵朝峰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03-107,共5页
195 6年苏东政局的动荡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次重大变故 ,对中国产生了一些值得反思的消极影响 ,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政治的走势。 2 0世纪 5 0 - 60年代发生的反右斗争、反修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无不与之密切关联。科学... 195 6年苏东政局的动荡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次重大变故 ,对中国产生了一些值得反思的消极影响 ,这些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政治的走势。 2 0世纪 5 0 - 60年代发生的反右斗争、反修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无不与之密切关联。科学地分析和总结这段历史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20 波匈事件 中国政治 影响 启示
下载PDF
论20世纪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及波匈事件对中国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
8
作者 李冬梅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7-19,23,共4页
论述20世纪50年代苏共二十大及波匈事件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影响,一方面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发生了失误。
关键词 苏共二十大 波匈事件 执政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