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离政治”:一种针对“政治”的姿态──论30年代“京派”等作家群体的政治倾向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晓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88-95,共8页
中国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构成了特殊的文学氛围,由此形成了文学发展在总体上的政治化趋向。无论是文学群体还是作家个人,不管其主观上打出怎样的超脱政治的旗号,提出文学远离政治的主张,但在事实上这种旗号和主张都在某种意... 中国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构成了特殊的文学氛围,由此形成了文学发展在总体上的政治化趋向。无论是文学群体还是作家个人,不管其主观上打出怎样的超脱政治的旗号,提出文学远离政治的主张,但在事实上这种旗号和主张都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种政治的表态,即使是向来被人们称之为“远离政治”的“京派”等作家群体也未能成为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现代 京派作家群体 政治倾向
下载PDF
鲁迅对20世纪30年代民族主义文学的评价问题 被引量:12
2
作者 秦弓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0-57,共8页
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战事连绵、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复杂背景下,民族主义文学应运而生。鲁迅在各种场合对民族主义文学予以毫不留情的批判。追溯否定性评价的原因,有阶级论的作用,更有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影响,也有左翼与民族主义文学的不... 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战事连绵、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复杂背景下,民族主义文学应运而生。鲁迅在各种场合对民族主义文学予以毫不留情的批判。追溯否定性评价的原因,有阶级论的作用,更有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影响,也有左翼与民族主义文学的不同处境所激起的愤懑,以及流派之间的排他性等。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应该努力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认识这些现象的本来面目及其发生的原因与在文学史上的意义,而不应只是以一方的言论作为根据,片面地剪裁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30年代 民族主义文学 评价 问题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江苏北部黑热病流行及防治初探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鹤亭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8-142,共5页
20世纪 30年代 ,江苏北部黑热病流行区域广 ,涵盖 16县 ,且传染速度快 ,患病人数多达30万 ,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防治、扑灭黑热病的努力 ,并在其主导下 ,各级力量如淮阴黑热病研究队、淮阴区黑热病防治队均开展了... 20世纪 30年代 ,江苏北部黑热病流行区域广 ,涵盖 16县 ,且传染速度快 ,患病人数多达30万 ,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危害。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防治、扑灭黑热病的努力 ,并在其主导下 ,各级力量如淮阴黑热病研究队、淮阴区黑热病防治队均开展了较有成效的诊疗及扑灭工作。但由于对黑热病传染途径的不明了 ,经费的缺乏 ,农村经济和公共卫生的落后 ,农民收入的低下 ,以及国民政府防疫机制的缺陷等各方面原因 ,这次防治与扑灭工作总体上收效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江苏 黑热病 流行病 防治措施 公共卫生
原文传递
20世纪30年代“中医科学化”思潮论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卫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41,共7页
20世纪30年代,中医界为应对来自西医的竞争,摆脱因所谓"不合于科学"而倍受歧视的命运,提出了"中医科学化"的主张,试图毁弃中医传统理论而代之以西医理论,造就一种"新医学"。"中医科学化"的实... 20世纪30年代,中医界为应对来自西医的竞争,摆脱因所谓"不合于科学"而倍受歧视的命运,提出了"中医科学化"的主张,试图毁弃中医传统理论而代之以西医理论,造就一种"新医学"。"中医科学化"的实质乃是中医的西医化,而其逻辑发展的结果也必将是中医学的消亡。它不仅仅是一个医学文化现象,更是一个"中国知识"在科学权威下屈服于西方价值的历史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科学化 西医化 20世纪30年代
下载PDF
政治、消费、性别:时尚场域中的意识形态角力图谱——以20世纪30年代“摩登女郎”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姜云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1-174,共14页
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揭示,时尚作为一种文化场域,权力关系贯穿于生产与流行的每一个环节,背后充斥着各种权力资本和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以这一理论视角来观照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语境,有助于探讨民国时期1930年代的时尚,尤其是"... 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揭示,时尚作为一种文化场域,权力关系贯穿于生产与流行的每一个环节,背后充斥着各种权力资本和意识形态的激烈斗争。以这一理论视角来观照20世纪上半叶中国历史语境,有助于探讨民国时期1930年代的时尚,尤其是"摩登女郎"这一时尚符号背后,政治、消费和性别三种主要意识形态之间两两交织又不时转换的斗争与联合的复杂图景:国民党官方政治意识形态与新兴消费主义合谋,生产出民族主义消费文化"国货"时尚,同时又与父权制性别意识形态联合,鼓吹"母职救国"压制女权,既遭到国民党内部的女权声音的批驳,更遭到处于边缘的共产党政治意识形态与女权主义的携手反抗;而处于上升时期的消费主义携隐含的帝国主义政治力量的支撑,以"摩登女郎"的魅力对官方政治意识形态进行了成功的逃脱和反击。此时,两种政治意识形态(官方和左翼)连同女权又一齐对代表了帝国主义侵略和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摩登女郎",进行了严厉的行政打压和舆论围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时尚 摩登女郎 意识形态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妇女研究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丽红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史学界对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妇女历史的研究,在妇女应对危机、妇女与就业、妇女与社会保障、女性主义和妇女组织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中国史学界关于 20 世纪30年代美国妇女的研究尚属空白。
关键词 美国妇女 20世纪30年代 大危机
下载PDF
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杨璐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三十年代 南京国民政府 文书档案改革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警的设立及其职业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研 李光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6,共4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警察的设立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于30年代首次设立了女子警察,并对女警在教育、资格、任务、着装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女子警察的设立一方面完善了警界体制,为警界注入了新的血液,强化了警务活动;另一方面给女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警察的设立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于30年代首次设立了女子警察,并对女警在教育、资格、任务、着装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女子警察的设立一方面完善了警界体制,为警界注入了新的血液,强化了警务活动;另一方面给女子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减了社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同时,女子警察的设立,也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女子警察 妇女解放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我国南沙群岛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7
9
作者 冯军南 华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212,217,共12页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我国南沙群岛政策呈现出阶段性变化。1933年“九小岛事件”发生之际,日本在对外政策中坚持“协调外交”路线,与法国达成妥协,实现共存。1936年当“南进”政策成为日本的国策时,向我国南沙群岛的扩张成为日本实施向... 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我国南沙群岛政策呈现出阶段性变化。1933年“九小岛事件”发生之际,日本在对外政策中坚持“协调外交”路线,与法国达成妥协,实现共存。1936年当“南进”政策成为日本的国策时,向我国南沙群岛的扩张成为日本实施向外南洋扩张计划中的一部分。随着日本军部逐渐主导国家对外决策及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日本外务省从极力反对海军省的行动演变为积极献策,一致主张驱逐法国势力,武力侵占我国南沙群岛。1939年3月末,日本将我国南沙群岛非法“编入”领土。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我国南沙群岛政策演变是日本外务省、海军省基于国内政治与国际时局综合考量,也是他们分歧、折冲、平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中国南沙群岛 日本的政策演变
原文传递
近代报刊传播现代化观念的特点及影响
10
作者 张靖源 朱培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43-46,72,共5页
报刊作为影响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媒介,在启迪民智、传播思想上起到重要作用。20世纪30年代,《申报月刊》《独立评论》《大公报》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刊物基于国情纷纷聚焦中国现代化问题,大量登载并广泛传播当时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 报刊作为影响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媒介,在启迪民智、传播思想上起到重要作用。20世纪30年代,《申报月刊》《独立评论》《大公报》等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刊物基于国情纷纷聚焦中国现代化问题,大量登载并广泛传播当时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现代化观念,展现出内容专业、博采众说、活跃交互的鲜明特点,对民众的现代化认识水平、现代化民族自主性的生成、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该文通过梳理20世纪30年代主流报刊所刊载的现代化相关文章,分析总结报刊传播现代化观念的历史特点及积极作用,以期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报刊 传播 现代化观念 特点 影响
下载PDF
时尚噪音、物质冲突与精神依归——论《母猫》中的听觉叙事
11
作者 高飞 王立新 《文学与文化》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母猫》是法国国宝级女作家科莱特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只猫与一对新婚夫妇微妙的三角关系。小说主要以现代生活中的“噪音”推动叙事,这种听觉叙事根植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时尚文化语境,突破了单一视觉叙事的局限性。它不仅反映出时... 《母猫》是法国国宝级女作家科莱特的经典作品,讲述了一只猫与一对新婚夫妇微妙的三角关系。小说主要以现代生活中的“噪音”推动叙事,这种听觉叙事根植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时尚文化语境,突破了单一视觉叙事的局限性。它不仅反映出时代的革新和现代物质文明给人类带来的冲击,并深刻揭示出男主人公选择母猫抛弃妻子的荒唐抉择背后所隐含的新旧资产阶级矛盾,更加辩证地引出物质冲突与精神依归的宏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音 听觉叙事 20世纪30年代 物质冲突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社会媒介的“摩登女性”想象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娒嘉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89,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摩登女郎"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符码之一。各类报刊刊载了数十篇关于"摩登女郎"的讨论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对其大加贬斥。而"摩登女性"是一个立体多维的概念体系,其形成原因并... 20世纪30年代,"摩登女郎"开始大量涌现,成为上海都市文化的符码之一。各类报刊刊载了数十篇关于"摩登女郎"的讨论文章,几乎众口一词地对其大加贬斥。而"摩登女性"是一个立体多维的概念体系,其形成原因并非30年代社会媒介所以为的"来源于英文modern的音译"这般简单,而是充满了丰盈复杂的内涵和外延,很有可能受到日本"摩登女"概念的影响。这数十篇文章,从家庭职能、传统妇德、两性关系、国民责任等方面展开对摩登女性的声讨和规训,发表各自对于理想的、"真正的"摩登女性的想象与期待。然而摩登女性的概念和实际状况都是复杂难言的,社会媒介对她们的期待和要求带有许多虚构成分,摩登女性自身则在社会媒介众声喧哗的裹挟下,近于湮没无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登女性 日本“摩登女” 社会媒介 30年代 女性解放
原文传递
19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的颓废美学——以中国内地现代派、中国台湾风车诗社为中心
13
作者 单赫 《华文文学》 2024年第3期85-93,共9页
20世纪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中的“颓废”是转折时代、复杂社会、个人心性、美学偏好与外来文学思潮复合影响下的产物,它由颓废主义三要素——“身体”“女性”“死亡”及其衍生物搭建起基本框架,“声”“光”“色”的复杂调和、异质并... 20世纪30年代海峡两岸现代诗中的“颓废”是转折时代、复杂社会、个人心性、美学偏好与外来文学思潮复合影响下的产物,它由颓废主义三要素——“身体”“女性”“死亡”及其衍生物搭建起基本框架,“声”“光”“色”的复杂调和、异质并置与矛盾修辞等手段辅以点缀。“文化错位”使两岸现代主义诗人尚未意识到“进步即颓废,颓废即进步”,“双重人格”又使其陷入“为人生”还是“为艺术”的纠结之中。30年代后期,时代变化引发文学生态的变化,大部分现代派诗人将“颓废”一扫而空,转身踏上“十字街头”,风车诗社诗人则纷纷选择封笔。战后在“跨越海峡的诗人”与“跨越语言的诗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现代诗各自的传统与精神得以在台湾地区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交会,这一“美学越境”现象值得用更大的视域加以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颓废 现代诗 现代派 风车诗社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理论与批评的流变
14
作者 罗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91-99,共9页
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文学创作发生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文艺大众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等左联理论与创作主张,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抗战的到来,“抗战”成为时代... 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文学创作发生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转向。文艺大众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等左联理论与创作主张,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戏剧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抗战的到来,“抗战”成为时代的主题,“救亡”平息了新旧剧论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成为共识。在此时代背景下,左联以“国防戏剧”“旧剧现代化”为主张,戏曲界积极投身于救亡运动中,戏曲的功用和价值得到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左翼戏剧 戏曲大众化 国防戏剧 旧剧现代化
下载PDF
浅谈30年代左翼电影的寓言化倾向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锡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9-42,共4页
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运动,曾大量采用寓言体式作为一种基本叙事模式。这种模式以编码的方式提供了对现实世界的诠释,无疑带来了批判和解析当时社会的方便,但是同时也产生了类型化、模式化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30年代 左翼 电影 寓言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唯物史观取向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86,共6页
20世纪 3 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界的奔腾而入 ,直接影响和规定着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基本状貌。《中国哲学史》、《秦汉历史哲学》和《新事论》等文本共同凸显出冯友兰在哲学史观、史学观和文化观上的唯物史观取向。冯友兰在 3 0年代取... 20世纪 3 0年代唯物史观在中国学术界的奔腾而入 ,直接影响和规定着冯友兰学术思想的基本状貌。《中国哲学史》、《秦汉历史哲学》和《新事论》等文本共同凸显出冯友兰在哲学史观、史学观和文化观上的唯物史观取向。冯友兰在 3 0年代取法唯物史观这一事实 ,对我们审视以往的学术史及反思当下的学术语境有着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20世纪30年代 唯物史观
下载PDF
30年代英国的和平运动 被引量:5
17
作者 熊伟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4-90,共7页
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就英国 30年代的和平运动展开讨论 :和平运动的发展与演变 ;和平运动的构成与流派 ;和平运动的影响与评价。
关键词 30年代 英国 和平运动 和平主义者 历史影响 评价 流派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汉口商会特点论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23-124,F003,共3页
20世纪30年代初,根据南京国民政府新商会法的精神,汉口商会进行了改组。虽然,新商会仍然以发展工商业为要旨,但是在构成基础、地缘关系与业缘关系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汉口商会 改组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苏联红军两次出兵新疆及其原因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伟 杨恕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43,139,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两度大规模出兵新疆,帮助盛世才消灭了反政府的武装力量,巩固了其在新疆的统治。以此为契机,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大规模渗透新疆,并为此后更多地介入新疆事务创造了条件。评价苏联这两次出兵新疆的行动,必须将... 20世纪30年代苏联两度大规模出兵新疆,帮助盛世才消灭了反政府的武装力量,巩固了其在新疆的统治。以此为契机,苏联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大规模渗透新疆,并为此后更多地介入新疆事务创造了条件。评价苏联这两次出兵新疆的行动,必须将其放在当时苏联整体的国家对外战略的背景下来考虑,这是苏联企图在其周边建立亲苏缓冲地带、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红军 武力干涉 新疆 缓冲区 1930 年代 盛世才
原文传递
论“民族复兴”话语下20世纪30年代的读书运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平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4,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兴起过一场读书运动。读书运动时常有之,而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这场读书运动,是在"民族复兴"的话语下兴起的。发起这场读书运动的是成立于1934年的中国文化建设协会,这是一个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文化团体,其主要负... 20世纪30年代兴起过一场读书运动。读书运动时常有之,而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这场读书运动,是在"民族复兴"的话语下兴起的。发起这场读书运动的是成立于1934年的中国文化建设协会,这是一个具有浓厚官方背景的文化团体,其主要负责人陈立夫、吴铁城都是国民党的党政要员。因此,为配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控制,中国文化建设协会也积极投入到了民族复兴的宣传之中,认为要实现民族复兴,必先实现文化复兴,从事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提高国民的知识和文化的水平,而读书则是提高国民知识和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于是他们打着民族复兴的旗号,发起了读书运动。然而读书运动避开了"独立"与"民主"这"两件"对实现民族复兴最为关键的"东西",没有关注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关注人民对民主和自由权利的要求,得不到广大青年尤其是充满热血的大学生们的认同和支持,最后只能草草收场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复兴 20世纪30年代 读书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