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
无
|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2
|
|
2
|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
何应
魏树礼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
2000 |
12
|
|
3
|
脉冲式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动物免疫效果研究 |
何应
陈志华
魏树礼
|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8
|
|
4
|
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血清学效果初步研究 |
董胜利
孙莲英
吴多琳
张荣珍
张兰香
王春雷
柴峰
于竞进
|
《中国计划免疫》
|
2000 |
10
|
|
5
|
CDAP活化多糖制备5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 |
黄镇
陈玉秋
李薇
向左云
吴凯
陶佳明
范荣坤
何建东
方祖群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
2010 |
11
|
|
6
|
以白喉毒素无毒变异体蛋白CRM197和破伤风类毒素为载体的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对小鼠的免疫原性 |
陈玉秋
张梦霏
何建东
陶佳明
范荣坤
李福有
白锐琼
黄镇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
2014 |
9
|
|
7
|
破伤风类毒素非磷脂脂质体疫苗的实验研究 |
沈诚诚
刘庆良
|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9
|
|
8
|
破伤风类毒素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放研究及附加剂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
何应
魏树礼
|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9
|
孕妇破伤风类毒素免疫效果观察 |
王世清
王长江
黄淑云
周纯良
唐蕊研
王艮娜
|
《中国计划免疫》
|
1996 |
5
|
|
10
|
东阳市流动人口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吴美忠
吴爱兰
|
《疾病监测》
CAS
|
2005 |
4
|
|
11
|
以聚合物微球为载体的破伤风类毒素蛋白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
王继麟
苏焱
朱家鸿
曾令冰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2
|
14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研究 |
谈宁芝
栗克喜
刘玉清
冯晓虎
蔡勤
余文三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13
|
福氏2a痢疾杆菌O-特异性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 |
谢贵林
冯建军
杜琳
吴应文
|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
2001 |
4
|
|
14
|
绍兴市1999~2004年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
陈洁
付利军
吴建宏
王吉玲
|
《疾病监测》
CAS
|
2005 |
3
|
|
15
|
不同链长6A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与多糖结合物的稳定性及小鼠免疫原性 |
周觉非
代洁
张玉洁
蓝天
杜游
赵嘉祯
陈思
邓前
廖红梅
邹莎莎
杨溢尧
葛永红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
2023 |
0 |
|
16
|
6B型肺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中游离多糖测定方法的建立 |
刘爱萍
任珍芸
刘倩
罗树权
陈晓航
李献林
杜娇
谢贵林
|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7
|
无针粉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对小鼠血清IgG抗体的影响 |
王伽伯
周旭
王喆桅
金城
肖小河
|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8
|
中国破伤风抗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王传林
李明
吕新军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9
|
絮状试验用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标准的国际协作试验 |
俞永平
梁宝华
董联珠
徐锡荣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
1991 |
1
|
|
20
|
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原液的质量分析 |
王珣
张伟平
张娜
薄晓菲
吴丽洁
马晓宇
张萍
肖詹蓉
孙玉杰
|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
201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