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植物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83
1
作者 洪江涛 吴建波 王小丹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58-2665,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响应规律和陆地植物适应对策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对不同生态系统植物C∶N∶P的影响、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光合途径物种元素的影响,以及氮沉降对土壤-植物元素影响的短期和...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响应规律和陆地植物适应对策已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分析气候变暖和降水变化对不同生态系统植物C∶N∶P的影响、CO2浓度升高对不同光合途径物种元素的影响,以及氮沉降对土壤-植物元素影响的短期和长期效应等基础上,从植物生理特性和土壤有效营养元素变化等方面揭示了其可能存在的内在机理,以期为研究C、N、P化学元素在土壤-植物之间传递与调节机制、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元素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气候变化 陆生植物 碳氮磷
原文传递
微塑料对小麦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4
2
作者 廖苑辰 娜孜依古丽·加合甫别克 +2 位作者 李梅 王晓琳 蒋丽娟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61-4667,共7页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毒理学效应逐渐引起关注,但微塑料对植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仍十分匮乏.为探究微塑料对陆生高等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毒性作用,选用100 nm和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进行土培处理,结合水培生长试验,... 土壤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毒理学效应逐渐引起关注,但微塑料对植物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仍十分匮乏.为探究微塑料对陆生高等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毒性作用,选用100 nm和5μm聚苯乙烯微塑料(PS-MPs)进行土培处理,结合水培生长试验,研究了PS-MPs对小麦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培试验中,高浓度(200 mg·L-1) PS-MPs显著抑制小麦根、茎的伸长,5μm PS-MPs较100 nm PS-MPs表现出更大的毒性效应,小麦根和茎的长度抑制率分别为67. 15%和56. 45%.土培条件下,10 mg·kg-1PS-MPs对小麦生长影响最为显著.在试验含量范围内(0~100 mg·kg-1),随PS-MPs含量的增加,小麦叶片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提示PS-MPs对小麦叶片光合系统产生了损害,抑制其蛋白的合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降后升,表明PS-MPs对小麦毒性的可能机制涉及氧化应激.本研究结果将为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陆生植物 小麦 生长 光合色素 酶活性
原文传递
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以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为例 被引量:56
3
作者 张成君 陈发虎 +1 位作者 尚华明 曹洁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4,共7页
通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org)分析 ,表明末次冰期与全新世时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差异 ,末次冰期δ1 3Corg总体偏轻 (- 30‰~ - 2 5‰ ) ,而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则有较大的变... 通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org)分析 ,表明末次冰期与全新世时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差异 ,末次冰期δ1 3Corg总体偏轻 (- 30‰~ - 2 5‰ ) ,而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则有较大的变化 ,在早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有多次短期快速变重 (- 1 0‰左右 )的变化 ,中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总体偏重 (- 2 0‰~ - 1 0‰ ) ,晚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偏轻 (- 2 5‰左右 )。分析表明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陆生C3植物和湖泊内源水生植物变化的关系 ,末次冰期以来西北干旱区C4 植物不发育 ,偏重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值与C4 植物无关。从沉积物中有机质组分、元素等分析表明 ,末次冰期时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湖泊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上游祁连山的陆生C3植物 ,有机碳含量较低 ,表明当时的上游的陆生植被不繁盛 ,区域气候较干冷 ;从全新世开始 ,三角城古湖泊开始形成 ,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中的沉水植物 ,此时湖泊水体较大 ,湖泊生产力较高。而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偏轻时期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挺水植物、陆生C3植物 ,较低的有机碳含量说明该时期陆生植被不发育 ,气候较干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 沉水植物陆生植物 三角城 区湖泊沉积物
下载PDF
陆生植物对UV-B辐射增量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4
作者 赵平 曾小平 孙谷畴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大气同温层的臭氧层逐渐被破坏导致太阳辐射中的UV B辐射部分抵达地球表面增加 ,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讨论了UV B辐射对陆生植物在分子和器官水平的影响 ,植物可能通过UV B光受体吸收低水平UV B辐射 ,并通过不同信息途径... 大气同温层的臭氧层逐渐被破坏导致太阳辐射中的UV B辐射部分抵达地球表面增加 ,对陆生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讨论了UV B辐射对陆生植物在分子和器官水平的影响 ,植物可能通过UV B光受体吸收低水平UV B辐射 ,并通过不同信息途径转导 ,这包括钙、激酶和活性氧等 ,UV B辐射诱致基因活性变化 ,并改变植物的形态和功能 ,暴露在UV B辐射下大量基因表达发生变化 ,包括调节编码保护色素、DNA修复蛋白的基因和光合基因等 .UV B辐射引起光合作用、生长和生物量降低 ,极少数植物增加生物产量 ,整体群体生物量倾向减少 .UV B辐射对热带亚热带森林树种影响的报道甚少 ,目前增高UV B辐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得到重视 .参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陆地植物 生理生态响应 臭氧层 形态 功能
下载PDF
陆生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变化 被引量:36
5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3-739,共7页
分析了大气CO2浓度、温度、降水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对陆生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组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综述了国内外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进展和应用,如重建大气CO2浓度变化,揭示温度、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滞后效应”和... 分析了大气CO2浓度、温度、降水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对陆生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组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综述了国内外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进展和应用,如重建大气CO2浓度变化,揭示温度、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滞后效应”和“幼龄效应”,确定不同光合型植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变化,以及通过碳稳定同位素技术揭示不同时间尺度上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变化及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并探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水分利用效率 陆生植物 环境因子 全球变化
下载PDF
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22
6
作者 林慧萍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4,共5页
综述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行为、对植物组织和细胞结构及其代谢功能等直接影响机理,以及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等对植物造成的间接影响机理,并讨论酸雨与其它污染对植物的复合作用及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 酸雨 陆生植物 间接影响 污染 直接影响 影响机理 细胞结构 植物组织 研究展望 复合作用
下载PDF
陆生植物生物量分配对模拟氮沉降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毛晋花 邢亚娟 +1 位作者 闫国永 王庆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83-3194,共12页
分析了陆生植物地上、地下各组织中生物量分配对氮沉降的响应,为研究大气氮沉降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及植物生物量分配、立木收获、定向培育等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共收集整理了国内外63篇论文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 分析了陆生植物地上、地下各组织中生物量分配对氮沉降的响应,为研究大气氮沉降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氮循环过程及植物生物量分配、立木收获、定向培育等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共收集整理了国内外63篇论文的原始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Meta-analysis),用以定量评估氮沉降对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影响,并通过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植物种类、氮肥形式、施氮水平和持续时间对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来看施氮会显著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植物叶生物量和茎生物量在施氮条件下均显著增加;然而地下生物量所受促进作用要低于地上部分,表现为植物细根生物量和粗根生物量在氮输入下并没有显著变化;植物根冠比在氮沉降下显著降低;叶重比、茎重比和根重比在氮沉降下没有显著变化。此外,亚组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类型和植物类型会显著影响植物总生物量和根冠比对氮沉降的响应,草本植物在氮沉降下的生物量累积明显优于木本,这说明短期氮沉降可能会增加草本的覆盖面积;施肥形式对根冠比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于尿素,硝酸铵对植物根冠比的作用更显著;不同施氮水平显著影响地上生物量分配,中氮水平(本研究为60—120 kg hm-2a-1)促进作用最大,高氮水平(本研究为≥120 kg hm-2a-1)促进作用明显减弱,这与总生物量的变化一致,表明过高的氮沉降量将抑制植物生长;氮沉降处理时间长短对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当施氮时间高于3年,氮沉降对地上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几乎消失。总之,短期氮沉降会使植物分配更多生物量给地上部分,且氮沉降对草本植物生物量的累积作用明显优于木本,这些发现可为未来大气氮沉降背景下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碳存储、植物群落结构、植被动态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物 META分析 氮沉降 植物生物量分配 根冠比 根重比
下载PDF
植物叶片气孔性状变异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29
8
作者 朱燕华 康宏樟 刘春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0-256,共7页
气孔是陆生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水分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在全球水和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的气孔性状包括气孔密度、气孔形状和大小、气孔指数等,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因子长期适应的结果,并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出高度的... 气孔是陆生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水分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在全球水和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的气孔性状包括气孔密度、气孔形状和大小、气孔指数等,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因子长期适应的结果,并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本文评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植物气孔性状与大气CO2浓度、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成果,展望了今后植物气孔性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物 气孔性状 环境因素 气候
原文传递
陆生植物氮同位素组成与气候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贤赵 张勇 +3 位作者 宿庆 田艳林 王庆 全斌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26,共11页
近年来,由于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N)记载了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中,成为古气候环境再造和了解现代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有力工具。然而,人们对气候环境引起的δ15N变化及其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并不完全清楚,... 近年来,由于植物氮同位素组成(δ15N)记载了气候环境变化的信息,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变化研究中,成为古气候环境再造和了解现代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的有力工具。然而,人们对气候环境引起的δ15N变化及其指示的气候环境意义并不完全清楚,这就有可能限制植物δ15N在古气候环境变化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在概述植物氮同位素分馏和植物不同氮源的氮同位素分布的基础上,分析了温度、降水、大气CO2浓度和海拔高度等气候环境因子对陆生植物δ15N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关系。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前景,认为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利用植物氮同位素技术不仅可以重建古气候环境(如重建大气CO2浓度变化),揭示历史时期温度、降水的变化,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综合反映生态系统氮循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组成(δ15N) 气候环境因子 陆生植物
原文传递
重金属铬(Ⅵ)的生态毒性及其土壤环境基准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晓南 刘征涛 +2 位作者 王婉华 张聪 陈丽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55-3161,共7页
目前我国正在系统的开展水质基准研究,但是关于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以保定市农田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重金属Cr(Ⅵ)对8种土壤植物(小麦、莴苣、黄瓜、玉米、白菜、大豆、韭菜、番茄)的发芽及根伸长和对1种土壤动物(蜗牛)的... 目前我国正在系统的开展水质基准研究,但是关于土壤环境基准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以保定市农田潮土为研究对象,进行重金属Cr(Ⅵ)对8种土壤植物(小麦、莴苣、黄瓜、玉米、白菜、大豆、韭菜、番茄)的发芽及根伸长和对1种土壤动物(蜗牛)的生长抑制的慢性生态毒理学试验,结合搜集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基于log-normal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计算Cr(Ⅵ)的HC5(对5%物种产生危害的浓度)值和土壤环境基准值.结果表明,Cr(Ⅵ)对小麦、莴苣、白菜、玉米、黄瓜、大豆、韭菜、番茄和土壤无脊椎动物蜗牛的生长影响的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值分别为19.0、21.0、28.0、32.0、28.0、32.0、32.0、12.0和20.0 mg·kg-1.通过对相同试验条件下生物毒性数据的比较可知,番茄对Cr(Ⅵ)污染的敏感性最高,小麦和莴苣对Cr(Ⅵ)污染的敏感性相似,而玉米、黄瓜、白菜、大豆和韭菜对Cr(Ⅵ)污染的敏感性相似.基于log-normal SSD的保定市潮土中Cr(Ⅵ)的HC5值为7.7(4.1<CI<11.3)mg·kg-1,Cr(Ⅵ)的土壤环境基准值范围为1.5~7.7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铬(Ⅵ) 土壤植物 土壤动物 物种敏感性分布
原文传递
太湖大水面无土栽培高等陆生植物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止正 黄国宏 倪晋山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1年第8期614-620,共7页
用无土栽培方法,在太湖大水面种植39种高等陆生植物,所试植物都能生长、开花和结果。0.07h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地上部鲜重2710kg,0.13ha蕹菜(Ipomoea aquatica)地上部鲜重12700kg,两种植物都超过了大田生产水平。另有黄瓜(Cucumis s... 用无土栽培方法,在太湖大水面种植39种高等陆生植物,所试植物都能生长、开花和结果。0.07h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地上部鲜重2710kg,0.13ha蕹菜(Ipomoea aquatica)地上部鲜重12700kg,两种植物都超过了大田生产水平。另有黄瓜(Cucumis sativus)、丝瓜(Luffa cylindrica)、草莓(Fragaria ananassa)、大豆(Glycine max)、西洋菜(Nasturtium officinale)等10种植物的长势与大田一样,实验获得成功。采用两种栽培方式:一种是浮框式,由硬质聚苯乙烯膨体塑料、竹条及塑料薄膜构成盆钵形;另一种是丙烯袋式,袋内装前述塑料的球状物或它的粉碎物后封口。将植物苗种植在两种浮体上,漂于水面。丙烯袋上氮肥吸收率达77%以上,肥料流失少,对水质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土栽培 陆生植物 湖面栽培 浮体
下载PDF
陆生植物化感抑制铜绿微囊藻作用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丽 付子轼 +4 位作者 陈桂发 潘琦 宋祥甫 邹国燕 刘娅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15-1724,共10页
抑制藻类繁殖,控制水华爆发,是对富营养化水体完成生态修复过程中面临的首要挑战,如何高效安全的抑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利用陆生植物化感物质进行抑藻的研究较... 抑制藻类繁殖,控制水华爆发,是对富营养化水体完成生态修复过程中面临的首要挑战,如何高效安全的抑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有害藻类大量繁殖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利用陆生植物化感物质进行抑藻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草本植物(菊科/罂粟科、百合科、禾本科)、木本植物以及中草药类植物三大类详细介绍了陆生植物对水华爆发中的主要藻类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并且针对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等进行阐述,最后对利用陆生植物化感物质开发抑藻剂的研究思路和注意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物 化感 铜绿微囊藻 抑藻剂
原文传递
陆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边归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前关于植物化感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对藻类化感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陆生植物具有分布广泛、生物量大、便于培植、容易收割、加工方便等特点,许多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体内含有丰富的化感物质,在抑制水中藻类... 目前关于植物化感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对藻类化感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陆生植物具有分布广泛、生物量大、便于培植、容易收割、加工方便等特点,许多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体内含有丰富的化感物质,在抑制水中藻类生长和应急处置水华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对陆生植物关于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报道,按草本和木本分类,并以植物的科划分,较全面地评述了15科26种陆生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物 化感 藻类 进展
下载PDF
保定潮土铅的生态毒性及其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推导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晓南 陈丽红 +2 位作者 王婉华 刘征涛 张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19-1227,共9页
以保定市农田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搜集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结合本文研究的8种陆生植物(小麦、玉米、莴苣、黄瓜、白菜、大豆、韭菜、番茄)的发芽和根伸长试验以及1种土壤动物(蜗牛)的生长抑制试验,对重金属Pb的生态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 以保定市农田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搜集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结合本文研究的8种陆生植物(小麦、玉米、莴苣、黄瓜、白菜、大豆、韭菜、番茄)的发芽和根伸长试验以及1种土壤动物(蜗牛)的生长抑制试验,对重金属Pb的生态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莴苣的根伸长对Pb的敏感性最高,小麦的根伸长对Pb的敏感性最低,玉米、白菜和番茄的根伸长对Pb的敏感性指标值均相同,黄瓜和韭菜的根伸长对Pb污染的敏感性指标值均相同,其中,Pb对小麦、玉米、莴苣、黄瓜、白菜、大豆、韭菜、番茄和蜗牛的生长影响的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值分别为1300、300、100、800、300、500、800、300、1200 mg·kg^(-1).基于log-normal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计算保定市潮土中Pb的HC_5(对5%物种产生危害的浓度)值和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值,其中,HC5值为158(74.6<CI<256)mg·kg^(-1),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值范围为31.7—158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质量基准 陆生植物 土壤动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
下载PDF
陆生植物对全球环境变化的适应 被引量:9
15
作者 姜春明 于贵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5-222,共8页
全球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陆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机制。在生理过程中,信号物质能够对植物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植物会主动积累或合成小分子物质以减轻逆境的伤害。在个体水平上,植物通过调节同化物在不同... 全球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而陆生植物对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机制。在生理过程中,信号物质能够对植物的生理过程进行调节,植物会主动积累或合成小分子物质以减轻逆境的伤害。在个体水平上,植物通过调节同化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来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对水氮资源的权衡利用可以使其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由于对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奢侈利用,植物生长不会受碳供应的限制。植物生理生态过程中的适应机制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只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整合植物适应机理的数学模型,才能准确预测环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环境变化 陆生植物 适应性 时空尺度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陆生植物美人蕉与紫背万年青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力 郭沛涌 +1 位作者 柴洪云 倪秉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3-28,共6页
研究了陆生植物美人蕉(Canna generalis)与紫背万年青(Rhoeo discolor)不同种植方式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人蕉、紫背万年青的双倍生物量组对水体中TN、NO3--N和NH4+-N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它们的单倍生物量组,植物... 研究了陆生植物美人蕉(Canna generalis)与紫背万年青(Rhoeo discolor)不同种植方式对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美人蕉、紫背万年青的双倍生物量组对水体中TN、NO3--N和NH4+-N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它们的单倍生物量组,植物生物量的适度增加提高了植物对水体中N的去除效果。两种陆生植物的复合种植体系对TN、NO3--N和NH4+-N的去除率和单一种植体系不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美人蕉、紫背万年青的不同种植体系对水体中TN、NO3--N和NH4+-N去除率的影响不明显。美人蕉、紫背万年青去除水体中TN、NO3--N和NH4+-N的动态过程拟合模型说明各植物处理组对水体中不同形态氮有持续的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陆生植物 植物修复 美人蕉 紫背万年青 富营养化
下载PDF
陆生植物对藻类化感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江中央 郭沛涌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17,共5页
如何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防治水华发生是目前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抑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除藻技术而备受关注。阐述了陆生植物对水华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成果,论述了其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 如何有效抑制藻类的生长、防治水华发生是目前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抑藻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除藻技术而备受关注。阐述了陆生植物对水华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成果,论述了其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方式、抑藻化感物质及种类,以及抑藻化感作用机理,并对植物化感抑藻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物 化感作用 藻类
下载PDF
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和根际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广龙 王文静 王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5-633,共9页
由于农业活动、大气沉降和地表径流等原因,土壤已成为微塑料重要聚集地。微塑料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并威胁陆地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安全。因此,研究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综述微塑料对陆生植... 由于农业活动、大气沉降和地表径流等原因,土壤已成为微塑料重要聚集地。微塑料在土壤中积累会影响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并威胁陆地生态系统及食物链安全。因此,研究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综述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和根际环境影响等方面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相关研究的展望和建议。微塑料能吸附在植物表面,并通过根尖进入植物体内,影响种子萌发和根系发育,诱导氧化应激反应,改变光合作用强度,产生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影响植物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等。微塑料的植物毒性受到微塑料特征(浓度、大小、形状、电荷和成分等)以及不同植物及其生长阶段的影响。同时,微塑料还能改变植物根际土壤特性和微生物群落,间接影响植物生长。最后,总结了微塑料对陆生植物生长发育和根际环境影响,并对未来土壤-植物系统中微塑料相关研究进行展望,为土壤及陆地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风险防控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土壤 陆生植物 植物毒性 土壤特性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小兵 鲍静 周俊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9-71,共3页
选用鸢尾、酸模、兰草、葱兰这4种陆生植物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并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温度以及湿地植物种类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长水力停留时间(24 h左右)、较低水力负荷(0.3 m/d)条件下,湿地系统... 选用鸢尾、酸模、兰草、葱兰这4种陆生植物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并处理生活污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水力负荷、温度以及湿地植物种类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长水力停留时间(24 h左右)、较低水力负荷(0.3 m/d)条件下,湿地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较高;随着温度的升高,湿地系统的除污效果提高;湿地中植物的长势好于自然环境中的,其中酸模的净化能力最强,其生长成熟时对氨氮、总磷的去除率稳定在95%左右,对COD的去除率在6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垂直流人工湿地 陆生植物
原文传递
陆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及美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建昌 周丽燕 +4 位作者 邢海 周亚莲 王森 马秋玲 裘珺琳 《河北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42-43,共2页
以彩叶草、一串红、矮牵牛、空心菜、孔雀草和鸡冠花为试材,从对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能力及适合观赏性的角度进行了双向比较,以选出适合富营养化水体种植的陆生植物。结果表明:彩叶草、空心菜和孔雀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净化... 以彩叶草、一串红、矮牵牛、空心菜、孔雀草和鸡冠花为试材,从对水体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能力及适合观赏性的角度进行了双向比较,以选出适合富营养化水体种植的陆生植物。结果表明:彩叶草、空心菜和孔雀草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净化和美化水体的双重功效,比较适合富营养化水体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 美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