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代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细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8
1
作者 张庆华 詹晓力 陈丰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5-579,共5页
在低乳化剂用量和不加助乳化剂的条件下 ,采用细乳液聚合方法 ,合成了平均粒径在 1 1 0~ 1 5 0 nm的氟代丙烯酸酯 (FA)、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三元共聚物乳液 .利用 GPC,FTIR及 1 H NMR谱表征了共聚物分子量和... 在低乳化剂用量和不加助乳化剂的条件下 ,采用细乳液聚合方法 ,合成了平均粒径在 1 1 0~ 1 5 0 nm的氟代丙烯酸酯 (FA)、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及甲基丙烯酸丁酯 (BMA)三元共聚物乳液 .利用 GPC,FTIR及 1 H NMR谱表征了共聚物分子量和结构组成 ,采用激光光散射法研究了聚合过程中粒径变化规律 ,通过接触角方法对共聚物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油溶性引发剂 AIBN引发 FA-MMA-BMA三元细乳液共聚合的主要成核场所为单体液滴 .即每个单体液滴都是一个独立的微型反应器 ,可避免因为单体水溶性的差异而使共聚组成产生漂移 .细乳液聚合合成含氟共聚物乳液的分子量分布窄 (1 .3~ 1 .5 ) ,乳液稳定性能好 ,共聚物在低含氟量下即表现出优异的疏水疏油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丙烯酸酯 细乳液聚合 三元共聚物 低表面能
下载PDF
新型聚合油溶性稠油降粘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宁宁 宋立新 +7 位作者 郑云重 吴超钧 张明 何娟 游利琴 张红霞 展海军 谷克仁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6,140,共4页
研究了自制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和丙烯酰胺4种单体分别以物质的量比10∶3∶2∶0.8和6∶1∶2∶0进行四元无规共聚反应,得到两种新型油溶性的共聚降粘剂。对溶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影响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究了降粘剂用量和温度等... 研究了自制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马来酸酐和丙烯酰胺4种单体分别以物质的量比10∶3∶2∶0.8和6∶1∶2∶0进行四元无规共聚反应,得到两种新型油溶性的共聚降粘剂。对溶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影响条件进行了优化,探究了降粘剂用量和温度等因素对降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元共聚物的降粘效果优于三元共聚物。50℃,当降粘剂的加入量占稠油量的10 wt%时,三元和四元共聚物对稠油的降粘率分别达79.4%和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溶性 降粘剂 三元共聚物 四元共聚物
下载PDF
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邸进申 张诚 +1 位作者 李英杰 张衍礼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3-46,共4页
以烯烃、烯烃基脂肪酸酯和烯属不饱和酰胺或烯属烃磺酸盐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含蜡原油降凝剂H89-2(三元共聚物)。综合评定了H89-2改善青海原油流动性能的效果。阐明了确定降凝剂最佳添加量的原则。
关键词 降凝剂 原油流动性改进剂 含蜡原油 烯烃 三元共聚物 制备
下载PDF
硫酸钡防垢剂FBR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畅 李建波 +1 位作者 全红平 杨文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防垢剂FBR。考察了防垢剂加量、温度、防垢时间、体系pH值及矿化度对防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下防垢时间为16 h时防垢率在97%以上,80℃下防垢率仍可达95%以上;... 以顺丁烯二酸酐、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进行共聚反应,制备了防垢剂FBR。考察了防垢剂加量、温度、防垢时间、体系pH值及矿化度对防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下防垢时间为16 h时防垢率在97%以上,80℃下防垢率仍可达95%以上;在高成垢离子浓度条件下, FBR仍具有较好的防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垢剂 硫酸钡垢 三元共聚物 性能评价
下载PDF
MA/IA/SAS/St四元共聚物超分子分散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付萱 李小瑞 +2 位作者 柳宜强 王海花 沈一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317,共5页
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在氧化还原体系中制备了具有两亲结构的水溶性四元超分子聚合物(SPMISS)。探讨了工艺条件对陶瓷悬浮体系性质的影响,得到SPMISS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在氧化还原体系中,n(衣康酸)∶n(烯丙基磺酸钠)∶n(甲基... 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在氧化还原体系中制备了具有两亲结构的水溶性四元超分子聚合物(SPMISS)。探讨了工艺条件对陶瓷悬浮体系性质的影响,得到SPMISS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在氧化还原体系中,n(衣康酸)∶n(烯丙基磺酸钠)∶n(甲基丙烯酸)∶n(苯乙烯)=1.0∶1.0∶1.3∶0.1,选择十二硫醇为链转移剂,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5 h。通过IR、XRD对聚合物的结构、组成及性质进行了表征,对黏土浆料的流变性和SEM图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四元超分子分散剂SPMISS中含有大量的-OH,-SO3H和苯环,可显著优化陶瓷浆料的流变性和稳定性,pH=9~11时,其最佳用量为w(SPMISS)=0.34%(相对于绝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共聚物 超分子分散剂 流变性 衣康酸 烯丙基磺酸钠 功能材料
下载PDF
木质素对木质素-脲醛共聚树脂的影响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段亚军 程岩岩 +4 位作者 隋光辉 朱燕超 王晓峰 郭玉鹏 王子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8-1064,共7页
通过调控甲醛与尿素摩尔比,降低脲醛树脂胶黏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以生物质玉米芯为原材料,用碱液提取得到的碱木质素溶液与甲醛和尿素进行三元逐步共聚,弥补降低醛脲比带来的胶合强度的快速下降问题.以降低游离甲醛含量同时兼顾胶合强... 通过调控甲醛与尿素摩尔比,降低脲醛树脂胶黏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以生物质玉米芯为原材料,用碱液提取得到的碱木质素溶液与甲醛和尿素进行三元逐步共聚,弥补降低醛脲比带来的胶合强度的快速下降问题.以降低游离甲醛含量同时兼顾胶合强度为原则进行探索,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甲醛与尿素摩尔比(F/U)为0. 91∶1,木质素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在此条件下木质素-尿素-甲醛共聚树脂(LUF)胶合强度为0. 99 MPa,游离甲醛含量为0. 26%.对共聚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表明木质素参与到反应中,并能提高树脂的热稳定性和耐水性,同时对反应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游离甲醛 脲醛树脂 三元共聚
下载PDF
丙烯腈/丙烯酸甲酯/衣康酸三元共聚物序列结构的MonteCarlo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贾文杰 王成国 孙春峰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3,共3页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衣康酸(IA)为共聚单体,合成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原丝的三元共聚物,利用Monte Carlo法模拟了AN/MA/IA三元共聚物的组成和序列结构,讨论了共聚单体对共聚物分子链序列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增加序列结构均匀性... 以丙烯腈(AN)、丙烯酸甲酯(MA)、衣康酸(IA)为共聚单体,合成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原丝的三元共聚物,利用Monte Carlo法模拟了AN/MA/IA三元共聚物的组成和序列结构,讨论了共聚单体对共聚物分子链序列结构的影响,探讨了增加序列结构均匀性的方案。结果表明:Monte Carlo法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该共聚物的序列结构;AN/MA/IA以98/0.7/1.3的单体配比可以得到序列结构比较理想的共聚物;采取分批加入IA的方法,使共聚物的序列结构均匀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衣康酸 序列结构 丙烯酸甲酯 共聚单体 聚丙烯腈原丝 单体配比 CARLO模拟 均匀性 理想
下载PDF
新型三元无磷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朱超 钱凯 +2 位作者 高丽 秦冬玲 杨刚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0-65,共6页
以丙烯酸(AA)、顺丁烯二酸酐(M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AA-MA-NVP三元无磷共聚物阻垢剂。以CaCO_3、SrSO_4、BaSO_4的阻垢率为指标,通过矩阵优化多指标正交实验确定... 以丙烯酸(AA)、顺丁烯二酸酐(MA)、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AA-MA-NVP三元无磷共聚物阻垢剂。以CaCO_3、SrSO_4、BaSO_4的阻垢率为指标,通过矩阵优化多指标正交实验确定了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光谱和热质量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对合成的共聚物进行了阻垢性能评价,并与市售阻垢剂AA-MA进行对比。静态阻垢实验表明,当AA-MA-NVP三元共聚物投加量为30 mg/L时,对SrSO_4的阻垢率为86%。当AA-MA-NVP三元共聚物投加量为35 mg/L时,对BaSO_4的阻垢率为58%,高于市售AA-MA。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垢样的形貌变化,表明共聚物对CaCO_3、BaSO_4、SrSO_4有晶格畸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阻垢剂 无磷 N-乙烯基吡咯烷酮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水溶性丙烯酰胺三元聚合物磺酸盐的合成及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苟绍华 刘曼 +1 位作者 叶仲斌 封明明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在过硫酸铵((NH4)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下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AMPS)/N-烯丙基油酰胺(CON)三元共聚物。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配比m(AM)∶m(AMPS)=9∶1,CON加量0.33%,引发剂0.4%,pH值为7,温... 在过硫酸铵((NH4)2S2O8)-亚硫酸氢钠(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下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AMPS)/N-烯丙基油酰胺(CON)三元共聚物。最佳反应条件为:单体配比m(AM)∶m(AMPS)=9∶1,CON加量0.33%,引发剂0.4%,pH值为7,温度40℃,反应8h。对AM/AMPS/CON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和特性黏数(621mL/g)表征;当NaCl质量浓度为12g/L时,AM/AMPS/CON三元共聚物的黏度保留率能达到36.67%,当MgCl2,CaCl2质量浓度为1.2 mg/L时,共聚物的黏度保留率分别为48.24%,41.75%;温度为120℃时,AM/AMPS/CON三元共聚物粘度保留率达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聚合物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基磺酸 N-烯丙基油酰胺抗盐抗温
下载PDF
MMS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淑芬 张春兰 +2 位作者 席满意 甘黎明 王宇飞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10,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MS)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通过对兰州石化公司的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测试,该剂可降低此混合柴油冷滤点4℃。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讨了柴油低... 以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为原料,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MS)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通过对兰州石化公司的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测试,该剂可降低此混合柴油冷滤点4℃。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讨了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流动改进剂 柴油 三元共聚物 冷滤点 作用机理
下载PDF
绿色环保型太阳能循环水系统阻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嵘 马志祥 +4 位作者 李玉娥 周欣桐 苏玲莉 张桐 李仲华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99-2203,共5页
以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一种多官能团太阳能循环水多元共聚阻垢剂。通过静态沉淀抑制法考察了用量、Ca^(2+)浓度、水温及含水量对三元共聚物的阻... 以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反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一种多官能团太阳能循环水多元共聚阻垢剂。通过静态沉淀抑制法考察了用量、Ca^(2+)浓度、水温及含水量对三元共聚物的阻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投加量4 mg/L,80℃时,对CaCO_3的阻垢率达到92.4%,钙离子浓度大于360 mg/L时,阻垢率依然能维持在85%以上;90℃时阻垢效果稳定在85%以上,在冷凝点不同的循环水系统中,阻垢效果稳定在80%以上。通过凝胶色谱仪测定共聚物分子量为1 394,属于分布较窄的过渡区分子量共聚物。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共聚物结构中存在羧基、酯基、酰胺基等阻垢官能团,协同起到稳定的阻垢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碳酸钙晶体分析表明,晶格畸变和络合增溶是阻垢的主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循环水系统 三元共聚物 阻垢性能
下载PDF
新型三元共聚物阻垢剂的合成及阻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慧芝 许崇娟 +1 位作者 庄海燕 徐蕾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2,共3页
以乌头酸(ANA)、丙烯酸(AA)、马来酸(MA)为单体原料,(NH4)2S2O8和NaHSO3为引发剂,2-丙硫醇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ANA/AA/MA三元聚合物阻垢剂,并研究了ANA/AA/MA对碳酸钙垢的阻垢率。试验表明,在水中Ca2+质量浓度为4 g/L条件... 以乌头酸(ANA)、丙烯酸(AA)、马来酸(MA)为单体原料,(NH4)2S2O8和NaHSO3为引发剂,2-丙硫醇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ANA/AA/MA三元聚合物阻垢剂,并研究了ANA/AA/MA对碳酸钙垢的阻垢率。试验表明,在水中Ca2+质量浓度为4 g/L条件下,ANA/AA/MA投加质量浓度为8.0 mg/L时,阻碳酸钙垢率可达95%,说明ANA/AA/MA三元聚合物可作为阻垢剂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阻垢剂 循环冷却水
下载PDF
三元共聚羧酸盐减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柯余良 方云辉 +5 位作者 温庆如 蒋卓君 陈小路 郑飞龙 郭秋容 于飞宇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7,29,共3页
以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自制具有聚合活性的大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相体系中共聚,合成P-AA-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试验结果表明,该减水剂的最佳制备工艺... 以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自制具有聚合活性的大单体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水相体系中共聚,合成P-AA-AMPS三元共聚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试验结果表明,该减水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AMPS用量为大单体P质量的4%,过硫酸铵用量为单体总量的4%,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为5 h。经测试该减水剂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分散性保持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三元共聚 AMPS 合成
下载PDF
AA/AM/AETMAC三元聚合物的合成及其钻井液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睿 万涛 +2 位作者 孙先长 刘欣 汤先银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2,共5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ETMAC)作为原料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种水溶性AA/AM/AETMAC共聚物,研究了温度、无机盐浓度对聚合物溶液比浓黏度的影响,对聚合物钻井液的耐温抗盐性能...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ETMAC)作为原料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合成了一种水溶性AA/AM/AETMAC共聚物,研究了温度、无机盐浓度对聚合物溶液比浓黏度的影响,对聚合物钻井液的耐温抗盐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聚合物钻井液滤饼的微细结构。结果表明,AETMAC含量过高、过低均会增大聚合物钻井液的滤失量,当AETMAC含量为20%时,聚合物钻井液的滤失量达到最小值。随着盐浓度和温度的升高,聚合物钻井液的滤失量小幅增加,SEM表明聚合物滤饼表面具有大量不规则、致密、微米级的孔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处理剂 三元共聚物 合成特性黏度 滤失量 耐温抗盐性
下载PDF
AM/NVP/N-MAM三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苟绍华 罗珊 +3 位作者 马永涛 何杨 夏鸿 陈斌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8期1399-1402,1407,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共聚物AM/NVP/N-MAM。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m(AM)∶m(NVP)∶m(N-MAM)=80∶9∶2.5,pH... 以丙烯酰胺(AM)、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4)2S2O8-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共聚物AM/NVP/N-MAM。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m(AM)∶m(NVP)∶m(N-MAM)=80∶9∶2.5,pH为9,温度60℃,引发剂加量0.3%。对AM/NVP/N-MAM共聚物进行了红外结构表征,确立了聚合物的结构。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比,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剪切耐温性(1 000 s-1:其粘度保留率达17.52%;120℃:其粘度保留率达22.6%)。当NaCl、CaCl2、MgCl2浓度分别为12 000,1 200,1 200 mg/L时,该聚合物粘度保留率分别可达到25.34%,22.21%,23.89%。此外,相对于水驱,该聚合物可提高采收率12.63%(聚合物浓度1 7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N-乙烯基吡咯烷酮 N-羟甲基丙烯酰胺 耐温 抗盐
下载PDF
具有广谱紫外屏蔽性能的三元共聚物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晓锦 李婷 +1 位作者 汪洋 东为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65-1977,共13页
以醋酸乙烯酯(VA)、马来酸酐(MA)和商品化的紫外吸收剂2-{2-羟基-5-[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NB)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自稳定沉淀聚合法(2SP)制备了具有广谱紫外屏蔽性能的单分散三元共聚物微球(PVM... 以醋酸乙烯酯(VA)、马来酸酐(MA)和商品化的紫外吸收剂2-{2-羟基-5-[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NB)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自稳定沉淀聚合法(2SP)制备了具有广谱紫外屏蔽性能的单分散三元共聚物微球(PVMN);研究了溶剂、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共聚物微球形态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体积比为7∶3的苯甲酸乙酯/正庚烷混合溶剂是2SP法合成单分散PVMN微球的理想溶剂.随着单体配比中紫外吸收单体NB比例的增加,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的提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微球的粒径随之增大,进而改变了微球的紫外屏蔽性能.本文制备的微球的粒径范围为(249±19)~(1434±213)nm,优化得到的PVMN微球可屏蔽约90%的紫外光.该策略还可扩展到其它可用作紫外吸收剂的乙烯基单体,是一种制备稳定高分子紫外屏蔽剂的通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稳定沉淀聚合 紫外屏蔽 三元共聚物 微球
下载PDF
水溶性AM/AA/AOCA/DANA四元共聚物驱油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苟绍华 刘曼 +2 位作者 叶仲斌 周利华 蒋文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二烯丙基-3-吡啶甲酰胺(DANA)和N-烯丙基辛酰胺(AOCA)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_4)_2S_2O_8-NaHSO_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四元共聚物AM/AA/AOCA/DANA。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m(...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N,N-二烯丙基-3-吡啶甲酰胺(DANA)和N-烯丙基辛酰胺(AOCA)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NH_4)_2S_2O_8-NaHSO_3)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合成了一种新型水溶性四元共聚物AM/AA/AOCA/DANA。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m(AM)/m(AA)=6:4、DANA=0.16 wt%,AOCA=0.15wt%、pH值7、引发剂0.3 wt%、单体浓度20 wt%、聚合温度50℃。通过红外、核磁氢谱、环境扫描电镜以及特性粘数对AM/AA/AOCA/DANA进行了结构表征。该聚合物较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相比具有明显的抗温(100℃,粘度保留率:31.55%)抗剪切(1000 s^(-1),粘度保留率:32.31%)以及抗盐性能(11000 mg·L^(-1)NaCl,粘度保留率:41.77%;1500 mg·L^(-1)MgCl_2,粘度保留率:39.83%;1500 mg·L^(-1)CaCl_2,粘度保留率:34.81%;);驱油实验表明该聚合物较水驱相比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达1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采油 N N-二烯丙基-3-吡啶甲酰胺 N-烯丙基辛酰胺 四元聚合物 抗温 抗盐
下载PDF
AM/DMDAAC/AA三元聚合物在酸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红静 赵金洲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84-86,89,共4页
针对碳酸岩盐油藏,在室内合成了一种适用于该油藏酸化技术的新型稠化剂NG——AM/DM- DA AC/AA三元聚合物,并对稠化剂NG进行了酸液性能评价。该稠化剂在酸液中增稠效果好,抗剪切能力强,热稳定性较好,与各种酸液添加剂有很好的配伍性,... 针对碳酸岩盐油藏,在室内合成了一种适用于该油藏酸化技术的新型稠化剂NG——AM/DM- DA AC/AA三元聚合物,并对稠化剂NG进行了酸液性能评价。该稠化剂在酸液中增稠效果好,抗剪切能力强,热稳定性较好,与各种酸液添加剂有很好的配伍性,还有较好的抗盐能力。与国内的同类产品CT1 -6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说明:稠化剂NG在性能上可以与国内的同类产品媲美,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聚合物 稠化剂 性能评价 酸液添加剂
下载PDF
共聚微球稳定皮克林乳液的研究及酶固定化应用
19
作者 王康静 李婷 +1 位作者 丁重阳 东为富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2-398,I0004,共8页
以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自稳定沉淀聚合反应制备了带有环氧基团的形貌规整、粒径均一的纳米粒子(PMG),该纳米粒子可作为乳化剂稳定皮克林乳液,并利用环氧基团来固定化脂肪酶。系统研究了单... 以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自稳定沉淀聚合反应制备了带有环氧基团的形貌规整、粒径均一的纳米粒子(PMG),该纳米粒子可作为乳化剂稳定皮克林乳液,并利用环氧基团来固定化脂肪酶。系统研究了单体投料比、溶剂对纳米粒子形貌和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及纳米粒子添加量、脂肪酶质量浓度、溶剂对皮克林乳液粒径和酶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GMA)∶n(St)∶n(MA)为2∶1∶1、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0.5%、脂肪酶初始质量浓度为3 mg/mL、正庚烷与去离子水体积比为5∶5时,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比活性最高,是游离酶催化比活性的7.5倍,且具有优良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稳定沉淀聚合 三元共聚 皮克林乳液 固定化 脂肪酶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BTDA-TDI/MDI三元共聚聚酰亚胺聚合工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炳花 陈蕾 +2 位作者 于俊荣 诸静 胡祖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共5页
以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简称酮酐)(BTD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三元共聚聚酰亚胺。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核磁共振波谱(1H-NMR... 以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简称酮酐)(BTDA),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三元共聚聚酰亚胺。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拉曼光谱(Raman)、核磁共振波谱(1H-NMR)对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正交试验对该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最优化的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80℃,BTDA与二异氰酸酯(-CNO)的摩尔比为1∶1.05,滴加速率为14 s/d^16 s/d(秒/滴),催化剂的质量为0.005g。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得到影响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显著性因素为BTDA与二异氰酸酯(-CNO)的摩尔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三元共聚物 合成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