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长肌腱腱片移植重建终腱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 被引量:39
1
作者 苑福升 张巨 孙鸿斌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一种比较可靠的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并应用移植掌长肌腱腱片重建终腱的手术方法,14年来对80例陈旧性锤状指畸形患者实施手术。手术要点是注意掌长肌腱重建终腱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平衡。结果:术后随访1-1... 目的探讨一种比较可靠的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设计并应用移植掌长肌腱腱片重建终腱的手术方法,14年来对80例陈旧性锤状指畸形患者实施手术。手术要点是注意掌长肌腱重建终腱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的平衡。结果:术后随访1-11年,按照Patel评价体系评定,优 18例,良57例,中4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3.75%。患者对手指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移植掌长肌腱腱片重建终腱是治疗陈旧性锤状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锤状指 掌长肌腱 腱转移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多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2
作者 夏春 周江南 +2 位作者 胡海 陈国能 成有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ACL重建术。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均取自同侧,其中25例应用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进行重...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ACL重建术。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均取自同侧,其中25例应用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进行重建;5例单纯应用半腱肌腱。将肌腱反复折叠为长约8.5cm的4~5股,在距两端2.5cm处分别用丝线编织捆绑缝合,用直径为7~8mm,长20~25mm的SoftSilk型挤压螺钉于屈膝20°~40°位固定,等长重建ACL。合并损伤于先期或同期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30个月,平均15.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4周膝关节均达正常活动范围。X线片显示24例内固定物位置良好,5例股骨侧和1例胫骨侧位置明显偏前。12例胫骨隧道和8例股骨隧道轻度扩大,无骨隧道明显扩大的病例。26例术后Lachman试验≤Ⅰ度,27例轴移试验阴性或Ⅰ度,Lysholm评分平均为87.5分,较术前平均54.5分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egner运动评级平均为5.2级,较术前平均2.8级有所增高。结论关节镜下挤压螺钉固定自体多股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重建ACL是治疗急、慢性ACL损伤的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 前十字韧带损伤 Lysholm评分 修复术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股骨单隧道与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百成 高石军 +3 位作者 王晓峰 邵德成 王飞 陆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单束前外束重建法重建PCL 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5岁;右膝12例,左膝6例。移植物为骨-髌腱(中1/3)... 目的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单束前外束重建法重建PCL 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5岁;右膝12例,左膝6例。移植物为骨-髌腱(中1/3)-骨的11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于PCL股骨附着点解剖中心的稍前方钻取股骨隧道,屈膝70°,拉紧并固定移植物。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PCL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1~47岁,平均33岁;右膝9例,左膝3例。移植物为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一端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肌腱的5例。将肌腱编织分为两束。于股骨侧钻取双隧道。两束分别于屈膝70°和0°时拉紧并固定。结果采用前外束重建法的18例患者平均随访23个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前外束重建组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2.4±3.7)分和(94.3±3.4)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屈膝0°和30°时,前外束重建组的胫骨后移距离是(5.9±0.4)mm和(6.2±0.5)mm,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是(3.5±0.3)mm和(4.0±0.4)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屈膝60°和90°时,两组胫骨后移距离差异无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股骨单隧道 双隧道重建 十字韧带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四股半腱肌腱和髌韧带修复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学金 王立德 +6 位作者 齐志明 张羽飞 李作洪 高凯 林霖 王维彬 李素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85-388,共4页
目的比较60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ACL)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应用4股半腱肌腱或髌韧带重建ACL的疗效。方法对60例具有可比性的陈旧性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术,重建材料选用自体4股半腱肌腱或髌韧带。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术前和术... 目的比较60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ACL)损伤患者关节镜下应用4股半腱肌腱或髌韧带重建ACL的疗效。方法对60例具有可比性的陈旧性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术,重建材料选用自体4股半腱肌腱或髌韧带。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术前和术中检查表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随访时检查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日常活动和运动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关节稳定性相同。半腱肌腱组恢复体育活动的百分比略大于髌韧带组,分别为80%和7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伸膝角度丧失(≤3°)的百分比小于髌韧带组,分别为6%和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KT-2000关节动度仪检查,30磅(133.4N)拉力试验中,半腱肌腱组13%的患者双膝移位差值>3mm,髌韧带组中20%的患者>3mm。术后半腱肌腱组与髌韧带组中度髌股关节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6%和17%。结论关节镜下半腱肌腱或髌韧带移植重建ACL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 关节镜 半腱肌腱 髌韧带 修复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隧道重建前十字韧带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迅悟 孙炳慧 +3 位作者 常青 关长勇 胡明 白一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89-391,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自1998年4月~2000年5月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的患者12例。于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的附着部...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自1998年4月~2000年5月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的患者12例。于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的附着部分别钻直径4.5mm的隧道,用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保留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附着点,在股骨隧道外口将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打结固定,不行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8个月行膝关节屈曲30°、60°、90°前抽屉试验,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8~43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术后9例阴性,2例屈膝30°位阳性,1例屈膝30°、60°位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40~58分,平均50.5分,手术后18个月为62~92分,平均85分,总优良率为91.7%。结论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联合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动态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半腱肌腱 股薄肌腱 前十字韧带重建 Lysholm评分方法 膝关节功能 修复术
原文传递
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 被引量:24
6
作者 赵金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目的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并探讨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陈旧性损伤患者,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进行解剖学重建。术中保留股二头肌长头在腓骨头的附着或者在远端的连接,分切出一个远端... 目的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并探讨其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陈旧性损伤患者,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进行解剖学重建。术中保留股二头肌长头在腓骨头的附着或者在远端的连接,分切出一个远端带蒂、宽8~10mm、长16~18cm的肌腱条,再将肌腱条纵行劈为前、后两半。将后侧半肌腱条反折重建腓韧带和肌腱,其股骨附着点位于肌腱的解剖学附着点,反折后的游离端固定在开口于胫骨平台后外侧角的骨隧道内。将前侧半肌腱条反折重建外侧副韧带,其股骨附着点位于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学附着点,反折后的游离端固定在开口于腓骨头前缘的骨隧道内,或者直接缝合在腓骨头上。通过对膝关节内翻稳定性和小腿外旋活动度的随访,了解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稳定性。结果术后半年,完全伸膝位无膝内翻不稳;屈膝30°,Ⅰ度膝内翻不稳伴硬性终止点2例;屈膝30°,小腿外旋增加2例,相同16例,减小5例。术后1年,患膝后外侧角的稳定性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股二头肌长头腱同时重建膝外侧副韧带、腓韧带和肌腱能够有效恢复膝关节后外侧角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二头肌长头腱 重建 膝关节后外侧角韧带结构 解剖学重建
原文传递
手指鞘管区异体滑膜肌腱与自体非滑膜肌腱移植的比较学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张友乐 朱伟 +5 位作者 孙燕琨 胡琪 张云涛 陈建海 田光磊 王澍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132,共2页
目的比较手指鞘管区异体滑膜肌腱与自体非滑膜肌腱移植结果并对异体滑膜肌腱在鞘管区的移植进行评估。方法对在手指屈肌腱鞘区内应用异体滑膜肌腱与自体非滑滑膜肌腱移植的病例,术后进行3个月以上的随访。评定标准为关节活动范围(TAM法... 目的比较手指鞘管区异体滑膜肌腱与自体非滑膜肌腱移植结果并对异体滑膜肌腱在鞘管区的移植进行评估。方法对在手指屈肌腱鞘区内应用异体滑膜肌腱与自体非滑滑膜肌腱移植的病例,术后进行3个月以上的随访。评定标准为关节活动范围(TAM法)、力量,及二期肌腱松解率。结果异体滑膜肌腱移植280例,优良率达57.0%,较差或差为11.0%。松解率为32.0%,松解后总优良率达 93.0%。自体非滑膜肌腱移植98例,优良率达43.0%,较差或差为9.0%。松解率为49.0%,松解后总优良率达94.2%。两者的最终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肌腱表面结构影响肌腱的营养途径及肌腱愈合质量,滑膜肌腱表面结构则有益于肌腱营养与较快建立起血循环及组织液的渗透,是减少肌腱术后粘连再次松解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转移术 非滑膜肌腱 鞘管区
原文传递
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文科 聂茂 +2 位作者 王卓群 舒涵 尹良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687-1691,共5页
陈旧性跟腱断裂通常指超过3周的跟腱断裂,其发生常由漏诊、误诊等因素造成。陈旧性跟腱断裂相对于急性跟腱断裂,其腓肠肌-比目鱼肌复合体的收缩能力降低,从而引起踝关节跖屈曲无力及其相关步态紊乱。跟腱断裂修复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跟腱... 陈旧性跟腱断裂通常指超过3周的跟腱断裂,其发生常由漏诊、误诊等因素造成。陈旧性跟腱断裂相对于急性跟腱断裂,其腓肠肌-比目鱼肌复合体的收缩能力降低,从而引起踝关节跖屈曲无力及其相关步态紊乱。跟腱断裂修复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跟腱断端间隙并恢复腓肠肌-比目鱼肌复合体的收缩能力,而陈旧性跟腱断裂较急性跟腱断裂的手术难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更高。除功能要求较低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可采用足踝支具行非手术治疗外,大多数陈旧性跟腱断裂应尽早手术治疗。目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式很多,但由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其治疗方案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就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现状及研究展望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跟腱断裂 腓肠肌-比目鱼肌复合体 肌腱转移 瘢痕修复 人工材料
原文传递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志刚 李大为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6-287,共2页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 目的评价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建立以尺侧腕伸肌为动力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的解剖模型,并观察到该肌腱移位后的走行和拇短展肌的走行基本一致,并有旋前功能.2004年2月-2005年1月,对6例拇指对掌功能丧失者,实施肌腱移位术重建拇指对掌功能.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拇指对掌功能满意.6例中优5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 %.结论尺侧腕伸肌-拇短伸肌腱移位术,手术方式简单,重建拇指对掌功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对掌功能 腱转移术 治疗结果 拇指对掌功能重建 临床应用 肌腱移位术 尺侧腕伸肌 应用解剖学研究 临床疗效 上肢标本
原文传递
髌腱内移和髌内侧筋膜肌肉瓣外移治疗先天性髌骨脱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顾章平 赫荣国 +3 位作者 许瑞江 李浩宇 王浩 卢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评价髌腱内移和髌内侧筋膜肌肉瓣外移术治疗先天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自1994年6月~1998年6月,采用髌腱内移和内侧筋膜肌肉瓣外移的方法治疗先天性髌骨脱位5例,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7岁(4~10岁)。4例为单侧髌骨脱位,1例为双侧(... 目的评价髌腱内移和髌内侧筋膜肌肉瓣外移术治疗先天性髌骨脱位的效果。方法自1994年6月~1998年6月,采用髌腱内移和内侧筋膜肌肉瓣外移的方法治疗先天性髌骨脱位5例,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7岁(4~10岁)。4例为单侧髌骨脱位,1例为双侧(只治疗一侧),均未合并其它畸形。结果术后随访1.5~5年,平均3年,无手术并发症,无术后再脱位和半脱位。4例膝关节能完全伸直,1例差10°;2例膝外翻消失;1例10岁女童术后出现髌骨低位,但膝外翻消失、功能正常且伸膝有力。结论先天性髌骨脱位是一种持续、不可复性脱位,需手术治疗。髌内侧筋膜肌肉瓣外移和髌腱内移术操作简单,损伤较小,并发症少,效果优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髌骨脱位 腱转移术 儿童
原文传递
普通低温冷冻保存异体肌腱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星隆 高伟阳 +3 位作者 洪建军 李志杰 厉智 廖孔荣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23-224,共2页
目的 研究普通低温冷冻处理保存的异体肌腱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无再植条件离断肢体中的新鲜肌腱 ,经稀碘伏处理后于普通低温下 (- 2 0℃ )保存。对 2 1例肌腱缺损者 ,用异体肌腱修复指屈肌腱 9例 1 8根 ,指伸肌腱 7例 1 5根 ... 目的 研究普通低温冷冻处理保存的异体肌腱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取无再植条件离断肢体中的新鲜肌腱 ,经稀碘伏处理后于普通低温下 (- 2 0℃ )保存。对 2 1例肌腱缺损者 ,用异体肌腱修复指屈肌腱 9例 1 8根 ,指伸肌腱 7例 1 5根 ,拇长展肌腱 2例 2根 ,足部伸肌腱 3例 5根。同期选择手部肌腱缺损者 1 3例 2 3指做自体肌腱移植作为对照。结果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 6.3个月。除 1例术后出现较轻微的排斥反应外 ,余 2 0例未见排斥反应。按TAM评分标准评定 ,异体肌腱移植组 (1 6例3 3指 )的优良率为 72 .7% ,对照组为 78.3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2 2 ,P >0 .0 5)。拇长展肌缺损 2例 ,术后拇指桡侧外展为 5°~ 80° ,0°~ 85°。足部 3例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普通低温冷冻保存异体肌腱的处理方便 ,疗效好 ,宜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转移术 低温保藏 肌腱库
原文传递
[足母]长屈肌腱转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杨博 魏代清 +2 位作者 邓勇 鲁晓波 徐海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分析总结长屈肌腱(FHL)转位治疗缺损大于5cm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9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33例,女6例;年龄15~46岁,平均31.6岁;跟腱缺损均大于5cm;受伤... 目的分析总结长屈肌腱(FHL)转位治疗缺损大于5cm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7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9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33例,女6例;年龄15~46岁,平均31.6岁;跟腱缺损均大于5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32周,平均16周。39例患者均行FHL转位术以重建跟腱,其中23例双切口取腱,16例单切口取腱。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跟腱断裂评分(ATRS)、踝背伸与跖屈活动度及患者满意度来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切口获Ⅰ期愈合,1例因切口感染延迟愈合;1例术后出现足底内侧麻木,未经特殊处理,3个月后麻木感消失。所有患者随访24~91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期间无一例肌腱再次断裂。术后3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后足评分和ATRS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踝背伸与跖屈活动度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满意度调查显示:非常满意31例,满意7例,一般1例。结论FHL重建跟腱是治疗缺损大于5cm的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适用于跟腱有较长缺损的重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外科手术 肌腱转位
原文传递
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11
13
作者 曲家富 曹立海 +6 位作者 赵洪波 高建华 李绍光 杜晓健 孙洋 彭义 王良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跟腱断裂。采用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行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结果:13例随访时间11个月~4.5年,平均2年,伤口无感染,跟腱无再断裂,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足背屈跖屈功能良好,未发生锤状趾畸形。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长屈肌腱移位修复6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3例),良3例(长屈肌腱移位修复2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1例),差1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结论:采用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采用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更趋近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修补手术 外科 腱转移术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微创切取全长足母长屈肌腱重建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 被引量:10
14
作者 苗旭东 吴永平 +1 位作者 陶惠民 杨迪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切取全长躅长屈肌腱重建陈旧性KuwadaIV型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微创切取全长躅长屈肌腱重建35例陈旧性KuwadaIV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23-71岁,平均42.1岁;均... 目的探讨微创切取全长躅长屈肌腱重建陈旧性KuwadaIV型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微创切取全长躅长屈肌腱重建35例陈旧性KuwadaIV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23-71岁,平均42.1岁;均为单侧损伤。MRI示跟腱断裂间隙为6.0-9.2cm。观察术后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72个月,平均33.2个月。除1例患者因术后10d拆线致切口裂开重新缝合6周后获得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AOFAS踝与后足评分从术前(51.92±7.08)分提高到术后(92.56±6.71)分;其中优2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8%(30/32)。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从术前(72.56±7.43)分提高到术后(92.58±5.1)分。无一例发生腓肠神经及胫神经损伤、跖部痛性瘢痕、足底内外侧神经损伤。踩关节MRI示跟腱部信号均匀无撕裂和囊性变。结论微创切取罡母长屈肌腱转移重建陈旧性KuwadalV跟腱断裂具有术后恢复快、肌腱固定强度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腱转移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术术中失误原因的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9
15
作者 沈灏 蒋篧 +2 位作者 赵金忠 邵俊杰 何耀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6-39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重建术中的各种失误并提出解决办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1995年1月~2002年6月对194例陈旧性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固定方法包括88例Kurosaka挤压螺钉固定和...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重建术中的各种失误并提出解决办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自1995年1月~2002年6月对194例陈旧性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固定方法包括88例Kurosaka挤压螺钉固定和106例Aesculap内扣式缝线钢板固定。其中86例使用自体中1/3骨-髌韧带-骨移植,19例应用异体髌韧带移植,89例为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移植。结果36例发生术中失误,其中2例不可挽救。术中失误的原因可分为隧道问题、移植物问题、固定问题等。术中最常见的失误是导针位置和方向不佳,与移植物和固定方式选择无关。Aesculap内扣式缝线钢板法固定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修复ACL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取下的移植物过短或分叉。结论只有掌握各种ACL重建方法的操作要点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减少和正确处理各种术中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前十字韧带损伤 重建术 Kurosaka挤压螺钉固定 Aesculap内扣式缝线钢板固定 异体髌韧带移植 自体半腱肌腱与股薄肌腱移植 失误原因
原文传递
拇对掌功能重建术的对比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童德迪 田伟 李庆泰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目的用18种动力腱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评价不同种动力腱的手术效果,为临床选择动力腱和手术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在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利用18块动力腱,分别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术后测量第一掌骨的外展、旋前及屈曲角度... 目的用18种动力腱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术,术后评价不同种动力腱的手术效果,为临床选择动力腱和手术操作提供参考。方法在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利用18块动力腱,分别模拟拇对掌功能重建手术,术后测量第一掌骨的外展、旋前及屈曲角度,拇指近节的外展、旋前、屈曲及桡偏角度,以及拇指远节旋前角度。结果比较18块不同动力腱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以小指展肌为动力腱者,拇指旋前、屈曲角度最大;以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为滑车动力腱者,拇指外展、桡偏角度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手外在肌为动力腱的拇对掌重建手术中,主要采用了以尺侧腕屈肌腱、屈肌支持带为滑车以及绕经尺骨三种方式,以此分为三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这三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绕经尺骨组,拇指旋前、屈曲角度最大;屈肌支持带为滑车组,拇指外展、桡偏角度最大。结论动力腱作用力方向的不同,可影响拇指的对掌角度,若动力腱方向与拇短展肌方向一致,外展及桡偏角度最大;若动力腱与第一掌骨所成角度越大,旋前及屈曲角度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腱转移术 可行性研究 对掌功能重建术
原文传递
跟腱再断裂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碧菠 徐向阳 +1 位作者 刘津浩 朱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25-1330,共6页
目的总结跟腱再断裂的原因,探讨“V—Y”推进瓣及坶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转位修复重建跟腱再断裂的适应证、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1月手术修复重建跟腱再断裂患者16例16足,男12例,女4例;年... 目的总结跟腱再断裂的原因,探讨“V—Y”推进瓣及坶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转位修复重建跟腱再断裂的适应证、疗效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2006年3月至2010年1月手术修复重建跟腱再断裂患者16例16足,男12例,女4例;年龄35-72岁,平均50.9岁。再断裂距初次手术时间为6-49周(平均21.8周),随访时间6-52个月(平均27.5个月)。充分清除断端瘢痕及坏死组织4例断端缺损〈4cm者采用腓肠肌腱膜“V—Y”推进瓣修补,12例断端缺损〉4cm者采用FHL转位修复重建。结合患者病史、康复方式及再次手术术中所见跟腱形态,分析其发生再断裂原因。观察术后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一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nkle and hindfoot score, AOFAS-AH)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跟腱再断裂的原因主要为手术切口感染、术后跟腱愈合不良发生液化坏死、术后过早负重或活动不当致跌倒。采用“V—Y”推进瓣或FHL转位修复跟腱再断裂术后局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AOFAS.AH评分从术前(70.2±8.5)分提高到(92.4±6.1)分;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从术前(74.8±6.2)分提高到(91.7±4.8)分。踝部MRI显示跟腱部信号均匀,无撕裂或积液表现。结论跟腱再断裂后需彻底清创,导致大范围缺损。腓肠肌腱膜“V—Y”推进瓣可修复〈4cm的缺损,FHL转位可修复重建〉4cm的缺损,术后踝足部功能外形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转移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桡侧腕短伸肌腱替代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仁润 姚建华 +1 位作者 朱兵 邢玉林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腕部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采用桡侧腕短伸肌腱替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2月-2005年7月,对12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患者采用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替代术。其中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肌腱断裂6例,类风湿骨关节炎4例,不明原... 目的探讨腕部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采用桡侧腕短伸肌腱替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2月-2005年7月,对12例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患者采用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替代术。其中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后肌腱断裂6例,类风湿骨关节炎4例,不明原因2例。术后均不用石膏固定,术后2d开始练习伸手、伸腕、伸拇动作,2~3次/d;术后7d停止练习;术后4-5周可缓慢伸手持物。结果12例术后随访均在1年以上,12个月后平均伸拇肌力已达4~5级,腕背肌腱滑动时无障碍。术后无肌腱再断裂者,伸腕、伸指时拇指末节过伸2°~5°,平均3°,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良率达100%。全部患者对术后功能满意。结论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应用桡侧腕短伸肌腱移位替代术,对供区损伤小,操作方便,肌腱缝合牢固,有利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转移术 腱损伤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10例拇长屈肌腱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康复护理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华飞 范燕红 +2 位作者 张岚 梁玉侠 毛海蛟 《中华全科医学》 2018年第6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54岁,根... 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月,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0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54岁,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标准评分为(69.5±2.1)分,平均年龄(35.3±1.3)岁,从受伤至受伤干预后的时间4~8个月,平均时间为(5.31±1.04)个月,采用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围手术期从心理护理、患肢护理、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4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结果本组10例患者,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围手术期进行康复护理后都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时间13.7个月。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为3~12个月,平均时间为(5.03±1.03)个月,恢复到正常运动时间为6~18个月,平均时间(8.31±1.30)个月,术后12个月AOFAS踝与后足疗效评价标准评分为(96.3±1.6)分,患者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0%。结论前中后期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提高了患者跟腱断裂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再次断裂的发生,对促进FHL联合跖肌腱移植和腓肠肌腱膜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肌腱移植 康复护理
原文传递
拇长屈肌腱转位结合挤压螺钉重建Kuwada 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 被引量:7
20
作者 杜俊锋 朱仰义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 :探讨拇长屈肌腱转位后应用挤压螺钉重建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拇长屈肌腱转位后采用挤压螺钉固定重建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0~66岁,平... 目的 :探讨拇长屈肌腱转位后应用挤压螺钉重建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拇长屈肌腱转位后采用挤压螺钉固定重建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0~66岁,平均44.2岁。所有患者为单侧损伤。MRI显示跟腱断端距离为6.0~9.0 cm。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进行评价疗效。结果 :26例获得随访,时间18~68个月,平均30.4个月。术后无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术后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52.27±12.30提高至术后90.92±6.36(t=-18.26,P〈0.05)。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术前34.23±12.86提高至术后90.00±5.10分(t=-22.67,P〈0.05)。结论 :拇长屈肌腱转位后应用挤压螺钉固定来重建陈旧性KuwadaⅣ型跟腱断裂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肌腱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腱损伤 腱转移术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