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柔敦厚”诗教观新论 被引量:3
1
作者 边家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温柔敦厚"诗教观,与周代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周代的贵族教育着力培养君子之德,是"温柔敦厚"诗教观念产生的重要文化基础。此一诗教观念既是周代社会礼乐文明的客观反映,也与周人的诵谏传统有... "温柔敦厚"诗教观,与周代礼乐教化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密切相关。周代的贵族教育着力培养君子之德,是"温柔敦厚"诗教观念产生的重要文化基础。此一诗教观念既是周代社会礼乐文明的客观反映,也与周人的诵谏传统有内在联系,而并非汉人有意改造的结果。《礼记·经解》所说的"《诗》之失愚……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是"温柔敦厚"诗教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贤对此重视不够,而且存在理解上的偏差,不可不明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温柔敦厚” 周代 礼乐 诵谏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与中国古代文人用情态度 被引量:3
2
作者 方蕴华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4-67,共4页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抒情诗史上第一次对孔子“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完整实践。《十九首》用情既不言政治教化 ,又不歌功颂德 ,而是言一己之情 ,表现出与前代截然不同的用情态度。其“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抒情方式也直接影...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抒情诗史上第一次对孔子“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完整实践。《十九首》用情既不言政治教化 ,又不歌功颂德 ,而是言一己之情 ,表现出与前代截然不同的用情态度。其“含蓄蕴藉”、“怨而不怒”的抒情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后世中下层文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温柔敦厚 小我私情 生命悲情
下载PDF
叶燮以“变”为核心的辩证的理性主义诗学观
3
作者 白春香 《晋中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52-57,共6页
叶燮的《原诗》针对当时文坛的复古主义思潮和追求偏僻怪戾的形式主义倾向,提出了以“变”为核心,以“因创”“正变”“源流”的艺术辩证观为内容,以“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为指归的理性主义诗学观。
关键词 因创 正变 温柔敦厚
下载PDF
“诗言志”与“温柔敦厚”体现诗教内涵新论——以《尚书·尧典》《诗·大序》《礼记·乐记》为考察范围
4
作者 邓琳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58-61,共4页
"诗言志"和"温柔敦厚"这两个中国诗论的重要概念初可见于《尚书·尧典》,经过《礼记·乐记》和《诗·大序》的阐发后继续发展,对当时及后世诗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诗言志缘于情、诗的情感表达以及诗... "诗言志"和"温柔敦厚"这两个中国诗论的重要概念初可见于《尚书·尧典》,经过《礼记·乐记》和《诗·大序》的阐发后继续发展,对当时及后世诗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诗言志缘于情、诗的情感表达以及诗情感表达的实际功用三方面进行陈述,展现"诗言志"及诗教观念的发源及初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乐舞一体 诗言志 诗缘情 温柔敦厚 诗教
下载PDF
论90年代王安忆小说的叙述姿态——兼论其“女性化”写作倾向
5
作者 侯迎华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25-28,共4页
王安忆反对以性别特征定义作品,但同时声称对“女性化”绝不反感。从“叙述方式”、“叙述人”、“叙述内容”三方面主要分析其90年代的创作,为王安忆作品中“女性化”的“温柔”之发挥作勾勒式描述与具体剖析。
关键词 王安忆 叙述方式 叙述内容 90年代 女性化 小说
下载PDF
作为清代诗学价值观基础的“温柔敦厚”诗教观 被引量:2
6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30,共9页
清代诗论家自觉将"温柔敦厚"诗教观作为诗学价值观的基础,重视其对于诗歌创作的指引作用。明清之际的诗教观普遍将诗教与风雅正变的思想结合起来,重视诗教说指切时政、干预现实的功能,钱谦益、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是这一时期... 清代诗论家自觉将"温柔敦厚"诗教观作为诗学价值观的基础,重视其对于诗歌创作的指引作用。明清之际的诗教观普遍将诗教与风雅正变的思想结合起来,重视诗教说指切时政、干预现实的功能,钱谦益、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其诗教观对清代论诗风气具有开启作用。康雍时期的诗教观普遍排斥变风变雅之音,维护中正和平的盛世之音,汪琬是典型的代表。叶燮则是例外,他提出"诗变而仍不失其正""正变系乎诗"的文学发展观,将"温柔敦厚"诗教原则提升到诗歌本体建构的高度。乾嘉时期是弘扬诗教最突出的时代,对诗教原则阐释的重要特点是不将温柔敦厚诗教作为一个僵化原则看待,而是予以多样化的阐释。这一现象的产生,既反映了时代变革对于传统诗教论的巨大冲击,也说明诗教作为影响深远的理论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与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柔敦厚”诗教观 《诗经》批评 清代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