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东南容县地质灾害发育与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文海涛 韦朝华 +4 位作者 廖丽萍 杨云川 赵艳林 马少坤 陈立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5期182-188,197,共8页
[目的]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为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0a余的详查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地质灾害的发育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 [目的]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为地质灾害的防治规划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0a余的详查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地质灾害的发育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和泥石流4种类型,数量百分率分别为40.57%,26.87%,32.30%和0.26%,规模以小型为主。致灾体多为表层残坡积土,滑坡以牵引式为主,崩塌以滑移式与牵引式为主,不稳定斜坡有坡面局部崩塌型、坡面冲蚀型、高陡型。地质灾害受局地强降雨与台风降雨影响显著,在6—8月集中发生,稍滞后于降雨,具有夏汛突发的特点。地质灾害地域分布呈全县整体分散而部分乡镇高密度聚集的特点,主要发育于低山丘陵地貌区和块状坚硬花岗岩岩组区。沿地质构造带呈局部线状分布,但受地质构造的影响不大。[结论]容县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主要受岩土体类型、降雨与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县 地质灾害 灾害发育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西北地区煤中铀时空分布特征及富集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沛 王庆伟 崔艳蕊 《资源导刊》 2016年第S1期31-33,共3页
沉积盆地是多种矿产赋存的场所,与煤共生、伴生的矿产以及在煤中赋存的有工业价值的稀有分散元素(锗、铀等)、煤层气和富油煤等等,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从综合勘探与综合开发的视角,分析了西北地区与煤伴生铀资源的时空分布和资... 沉积盆地是多种矿产赋存的场所,与煤共生、伴生的矿产以及在煤中赋存的有工业价值的稀有分散元素(锗、铀等)、煤层气和富油煤等等,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从综合勘探与综合开发的视角,分析了西北地区与煤伴生铀资源的时空分布和资源前景,总结了西北地区与煤伴生铀赋存规律,得出了西北地区与煤伴生铀的富集机理。认为煤中铀的品位虽然不高(煤中铀含量均值2.32μg/g),但由于煤层多、厚度大、面积广,故煤中铀的远景储量可观。因此,在开采煤炭资源的同时,加大对西北地区与煤伴生的铀资源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中铀 时空分布特征 富集机理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城市居民出游线路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徐州为例
3
作者 赵鑫 史春云 +1 位作者 林杰 袁佺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2年第5期61-63,共3页
作为旅游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关于旅游线路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季节性的研究较多,而从时空结合角度对旅游线路进行的专门研究则鲜有涉及。为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设计旅游线路,并为旅游者在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出游线路提供一定参... 作为旅游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关于旅游线路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季节性的研究较多,而从时空结合角度对旅游线路进行的专门研究则鲜有涉及。为有助于旅游从业人员设计旅游线路,并为旅游者在不同季节选择合适的出游线路提供一定参考,文章运用访谈法、比较分析法探讨了徐州国内出游线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并绘制出时空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出游线路以二日游为主,一日游出游半径集中在250~300公里,二日游集中在450~500公里;线路节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线路 时空特征 徐州
下载PDF
新疆塔城地区雷暴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婧 井立军 +5 位作者 李新东 王飞 井立红 秦榕 张士海 魏小亚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4,共8页
运用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5年实测雷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塔城地区中部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雷暴高发区,多发中心为庙尔沟,(2)雷暴主要发生期为5月-8月,约占总数的92.8%,其中7月最多,6月次之,... 运用线性趋势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塔城地区1961-2005年实测雷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塔城地区中部有一条呈东北─西南走向的雷暴高发区,多发中心为庙尔沟,(2)雷暴主要发生期为5月-8月,约占总数的92.8%,其中7月最多,6月次之,(3)塔城地区雷暴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峰值多出现在16-23时,(4)塔城地区雷暴异常偏少年为1974年,雷暴活动频繁年为1961、1964、1966、1990年,少雷暴年为1986、1996、1997、2004年,(5)近45 a塔城地区雷暴日数在波动中呈显著减少的趋势,线性倾向率为-1.4 d/10 a,(6)小波分析显示塔城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存在着6-7、3 a的振荡周期。在塔城地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中各选取1个昼夜守班的基准(本)站,做为塔城地区的代表站(塔城、托里、乌苏),对塔城地区雷暴日变化进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塔城地区雷暴日变化十分明显,雷暴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塔城、乌苏峰值范围较托里大,且峰值出现时间比托里晚3-6 h。托里站雷暴多发时段出现在14-20时,占总数的67.6%,峰值出现在16、17时,占12.1%;塔城站多发时段为16-22时,占57.5%,峰值出现在20时,占总数的9.3%,次高峰值出现在18时,占总数的8.9%;乌苏站多发时段出现在19-01时,占总数的69.6%,峰值出现在23时,占总数的11.6%,次高峰值出现在21时,占总数的11.3%,与相关研究所述北疆沿天山一带的雷暴多在傍晚至午夜(18-24时),高峰期在晚上(21-22时)的结论一致。乌苏站01-03时雷暴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塔城、托里两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塔城 雷暴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