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开采与岩层控制的时间尺度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康红普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共23页
论述煤炭开采与岩层控制研究中涉及到的不同时间尺度,从全球最早的成煤地质年代到超动态的亚微秒级。包括不同成煤期,世界煤炭开采历史,矿区、矿井的服务年限及开采参数,静态、动态煤岩力学试验,煤岩破碎,围岩变形与破坏及煤矿动力灾害... 论述煤炭开采与岩层控制研究中涉及到的不同时间尺度,从全球最早的成煤地质年代到超动态的亚微秒级。包括不同成煤期,世界煤炭开采历史,矿区、矿井的服务年限及开采参数,静态、动态煤岩力学试验,煤岩破碎,围岩变形与破坏及煤矿动力灾害的时间尺度分布。指出煤炭开采与岩层控制研究的时间尺度集中分布在10^-7~10^16 s,跨23个数量级。在地质年代尺度上,可研究煤的形成、煤盆地演化、煤系地层应力场演化等内容。井工煤矿开采划分成不同矿区、矿井、水平、采区、区段进行,不同阶段的时间尺度不同。煤岩力学试验从蠕变到超动态,时间尺度范围为10^-7~10^9 s。岩石蠕变试验时间有的可达数年,而岩石动态破坏时间有的仅为微秒级。煤岩破碎、采掘空间维护是煤炭开采与岩层控制的两大任务,前者涉及凿岩、爆破、机械截割振动等动态问题,研究时间单位常用秒、毫秒、微秒;后者包括采场与巷道围岩控制。采场是移动场所,围岩变形、破坏、垮落及支架阻力变化较快,常以分、小时为时间单位;巷道服务时间较长,围岩变形与破坏的时效性较强,描述巷道变形与支护体受力变化的时间单位多为天、周及月。冲击地压等煤矿动力灾害持续时间仅为几秒到几十秒,研究冲击地压发生、发展及破坏过程,应从毫秒甚至更小的尺度上进行。不同的煤炭开采与岩层控制问题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尺度研究。有些问题需要进行多时间尺度研究,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世界煤炭开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最近60多年,煤炭开采实现了重大技术革命。但大规模煤炭开采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继续做好煤炭开采与岩层控制工作,需要新思路、新工艺、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岩层控制 时间尺度 静态 动态 围岩变形 时效性
下载PDF
岩石、岩体的动力强度与动力破坏准则 被引量:50
2
作者 钱七虎 戚承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99-1605,共7页
就岩石与岩体变形与破坏的时间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了岩石及岩体的强度对于应变率的依赖关系及其机理,给出了考虑强度对于应变率依赖关系的莫尔库仑准则,确定了岩体的破坏尺寸与应变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若干时间性破坏准则,揭示了... 就岩石与岩体变形与破坏的时间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了岩石及岩体的强度对于应变率的依赖关系及其机理,给出了考虑强度对于应变率依赖关系的莫尔库仑准则,确定了岩体的破坏尺寸与应变率之间的关系.讨论了若干时间性破坏准则,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讨论了动力强度理论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与岩体 变形与破坏 时间因素 动力强度 破坏准则
下载PDF
神农架巴山冷杉种子雨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30
3
作者 邹莉 谢宗强 +2 位作者 李庆梅 赵常明 李传龙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0-509,共10页
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我国特有树种,其分布区以秦巴山地为中心。在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选择不同的巴山冷杉群落设置样地,通过布设种子收集器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巴山冷杉的种子雨进行研究。各样地巴山冷杉种子雨开始和持续时间... 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是我国特有树种,其分布区以秦巴山地为中心。在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选择不同的巴山冷杉群落设置样地,通过布设种子收集器结合室内实验分析,对巴山冷杉的种子雨进行研究。各样地巴山冷杉种子雨开始和持续时间大致相同,始于10月初,持续超过2个月,但是不同的巴山冷杉种群表现出不同的种子雨时空格局。巴山冷杉-箭竹(Fargesia nitida)群落种子雨的平均强度为167.93±111.14粒/m2,有活力种子比例占22.31%,落种高峰期集中于10月27日到11月2日间,种子雨呈现聚集分布。巴山冷杉-茵芋(Skimmia reevesiana)群落的种子雨强度在3个样地中最小,只有16.41±14.41粒/m2,有活力种子仅占3.05%。对巴山冷杉-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群落,沿等高线方向和垂直等高线方向布置收集器带,收集器自群落内中心母树延伸至林冠范围之外(距中心母树的距离>18m)。收集结果表明种子雨落种高峰为10月15–21日,种子雨主要集中在林冠范围内,林冠内种子雨数量占到了收集总数的87.9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方向的种子雨数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按照远离中心母树的距离进行分段比较,0–6m区段内的收集数量和其他各区段间(6–12m,12–18m,>18m)存在显著差异,扩散的种子数量与离开中心母树的距离间的关系近似正态分布。研究结果说明巴山冷杉种子雨的强度大但种子质量不高,而且种子雨的扩散距离有限。这些特征将影响到巴山冷杉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IES fargesii 种群 种子雨强度 时间动态 空间格局 种群更新
下载PDF
香溪河库湾轮虫现状及水质评价初探 被引量:32
4
作者 周淑婵 黄祥飞 +1 位作者 唐涛 蔡庆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7,共6页
香溪河是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最大的支流。通过对香溪河库湾(下游河段)一周年的调查,发现轮虫80种,其中占优势的有13种。轮虫密度在不同样点差异显著,样点Ⅸ最低(仅为68.96 ind./L),样点Ⅵ最高(为1505.83ind./L);对9个样点进行聚类分析,... 香溪河是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最大的支流。通过对香溪河库湾(下游河段)一周年的调查,发现轮虫80种,其中占优势的有13种。轮虫密度在不同样点差异显著,样点Ⅸ最低(仅为68.96 ind./L),样点Ⅵ最高(为1505.83ind./L);对9个样点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4组,第1组为样点Ⅰ至Ⅴ,第2组为样点Ⅵ,第3组为样点Ⅶ、Ⅷ,第4组为样点Ⅸ;除样点Ⅸ外,沿着水流方向,轮虫密度逐渐降低;在时间上差异也显著(P<0.01),9月份最高(2664.17ind./L),12月份最低(85.00ind./L)。水质评价表明香溪河库湾属于中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 时间动态 空间分布 水质 香溪河库湾
下载PDF
内蒙古荒漠草原植被盖度的空间异质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颜亮 周广胜 +2 位作者 张峰 隋兴华 平晓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4017-4024,共8页
利用半方差函数分析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长盛期(6—8月)的植被盖度时空变异特征的研究表明,荒漠草原生长盛期的植被盖度半方差函数形态符合指数模型,但函数曲线的形态和各参数在不同月份变化较大。其中,6月的植被盖度变程最大,达到100 ... 利用半方差函数分析法对内蒙古荒漠草原生长盛期(6—8月)的植被盖度时空变异特征的研究表明,荒漠草原生长盛期的植被盖度半方差函数形态符合指数模型,但函数曲线的形态和各参数在不同月份变化较大。其中,6月的植被盖度变程最大,达到100 m;7月植被盖度的半方差函数形态具有巢式等级结构;8月植被盖度的变程最小,仅为15 m,但空间变异程度最高。3个月的结构比介于72%—85%,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各向异性分析表明,6月植被盖度在135°方向的半方差函数值明显低于其它3个方向(0°、45°、90°),具有各向异性特征;而7月和8月植被盖度的各向异性比接近于1,表现为各向同性。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原植被盖度空间异质性的时间动态不容忽视,在野外采样或制图时,要根据时间合理控制采样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空间异质性 半方差函数 时间动态 植被盖度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时序变化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党安荣 阎守邕 周艺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2-248,共7页
文章对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时序变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剖析了“阶段论”、“台阶论”等粮食生产发展研究的常用方法,提出和论述了“渐变论”的观点和方法,建立了“综合增产率”计算模型。然后,应用“渐变论”对1949年~19... 文章对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时序变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剖析了“阶段论”、“台阶论”等粮食生产发展研究的常用方法,提出和论述了“渐变论”的观点和方法,建立了“综合增产率”计算模型。然后,应用“渐变论”对1949年~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进行了定量研究,从粮食总产变化趋势和变化驱动力两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粮食总产的时序特征。最后,应用两种方法对粮食总产进行了动态预测,预测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可突破5000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生产 时序变化 动态预测 生产发展
下载PDF
辽宁花生网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动态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傅俊范 王大洲 +2 位作者 周如军 杨凤艳 苏维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0-83,共4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辽宁省花生网斑病的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指导田间病害防治。调查显示2011年辽宁各花生产区网斑病病田率为100%,病叶率32.9%~66.5%,病情指数11.1~35.5。葫芦岛、阜新、锦州发病较重,沈阳次之,铁岭发病最轻。不同品种... 本研究旨在明确辽宁省花生网斑病的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指导田间病害防治。调查显示2011年辽宁各花生产区网斑病病田率为100%,病叶率32.9%~66.5%,病情指数11.1~35.5。葫芦岛、阜新、锦州发病较重,沈阳次之,铁岭发病最轻。不同品种花生网斑病病情严重度依次为四粒红>白沙1016>花育20>黑花生>白花生。通过SAS软件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花生网斑病时间流行动态,并以此推导出病害流行阶段,病情指数增长最快为0.99/d。研究发现四粒红感病性较强,可作为流行学研究的良好试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网斑病 时间动态 LOGISTIC模型 病害流行
下载PDF
枣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毕守东 刘丽 +5 位作者 高彩球 邹运鼎 曹传旺 丁程成 李昌根 孟庆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93-1897,共5页
根据群落生态学原理,为了利用天敌资源开展枣园害虫的生物防治,明确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发生的时间动态和数量动态,对枣园节肢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查到52种,分属47科.蜘蛛类的相对丰盛度最高,为0.3465,瘿蚊科的相对丰盛度为0.2309,二者... 根据群落生态学原理,为了利用天敌资源开展枣园害虫的生物防治,明确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发生的时间动态和数量动态,对枣园节肢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共查到52种,分属47科.蜘蛛类的相对丰盛度最高,为0.3465,瘿蚊科的相对丰盛度为0.2309,二者在群落中所占比例较高.6月8日和9月21日是枣园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量的两个峰值期.对不同时期的整个群落及各亚群落进行模糊聚类,确定阈值T=0.92,各次调查的整个群落分为4类:3月22日、4月6日和11月22日各自归为一类,其余归为一类;当阈值T=0.94时,不同时间的天敌亚群落聚为3类:3月22日、4月6日各自归为一类,其余归为一类;而非天敌亚群落聚为4类:3月22日、4月6日和6月8日各自归为一类,其余归为一类.聚类结果反映了群落特征的季节差异,聚类交替现象则反映了群落结构在较长时间内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园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时间动态 模糊聚类
下载PDF
我国耕地面积与粮播面积的时序变化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党安荣 阎守邕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1998年第1期36-43,共8页
本文就建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在1949年~1995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库的支持下,从变化趋势和变化机制两个方面,对中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 本文就建国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变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作者在1949年~1995年全国粮食生产数据库的支持下,从变化趋势和变化机制两个方面,对中国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的时序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应用综合增长法和灰色等维递补法对耕地面积和粮播面积进行了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到本世纪末(2000年),我国耕地面积将是9400万公顷、粮播面积可保持10800万公顷;并分析了达到上述预测结果的可能性和艰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耕地面积 粮食 播种面积 时序变化
下载PDF
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及其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于舒怡 傅俊范 +3 位作者 刘长远 关天舒 王辉 刘丽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9-535,共7页
通过2012—2014年田间小区试验,对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葡萄霜霉病流行动态的气象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是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应用SPSS19.0软... 通过2012—2014年田间小区试验,对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对比分析,并对影响葡萄霜霉病流行动态的气象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是典型的单峰S形曲线。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同时,推导了病害流行阶段:指数增长期为7月上旬至7月下旬,该时期为最佳药剂防治时期;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衰退期为8月下旬至葡萄生育末期。不同生长季病害发生日期、流行阶段天数和最大病情指数虽各不相同,但与Logistic模型推导趋势基本一致。各个流行阶段病害的表观侵染速率表现为:始发期>盛发期>衰退期。始发期和盛发期的是决定整个生长季葡萄霜霉病流行程度的关键时期。气象因素对葡萄霜霉病的流行有明显影响,其中表观侵染速率与7 d平均相对湿度、7 d累计降雨量和7 d叶面湿润时数成显著正相关,而与7 d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以上4个气象因素是影响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的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流行学 时间动态 表观侵染速率 气象因素
原文传递
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于舒怡 刘长远 +4 位作者 梁春浩 刘丽 关天舒 王辉 臧超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4-760,共7页
2012年对沈阳地区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比分析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无核白鸡心品种最早发病且流行程度最大,其次为红地球品种,巨峰品种发病最晚,发生程度最轻。应... 2012年对沈阳地区避雨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葡萄霜霉病自然发病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比分析表明: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较大,无核白鸡心品种最早发病且流行程度最大,其次为红地球品种,巨峰品种发病最晚,发生程度最轻。应用SPSS11.5进行回归分析,明确了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时间动态情况,并推导了沈阳地区露地栽培条件葡萄霜霉病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7月17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7月17日至8月14日,衰退期为8月14日以后;避雨栽培条件该病的指数增长期为5月1日至8月14日,逻辑斯蒂增长期为8月14日至9月11日,衰退期为9月11日以后,明确了指数增长期为最佳药剂防治时间。避雨栽培可有效推迟葡萄霜霉病的始发期和衰退期,均可达到28d,并可显著降低该病的病情指数。同一栽培条件,不同品种间葡萄霜霉病增长速率存在一定差异;避雨栽培条件下,该病平均病病情指数最高增长速率2.0871·d-1,明显低于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增长速率4.5774·d-1。相对湿度对该病病情扩展具有显著影响,田间湿度越大,病情扩展越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 避雨栽培条件 时间动态 病害比较流行学
下载PDF
面向变化监控的动态电子地图设计 被引量:15
12
作者 艾廷华 朱熀 王洪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58-861,共4页
以动态现象的表达、监控为主要任务的电子地图,具有四个功能:过程再现、实时跟踪、变化推演和变化模拟,分别对应时态特征上的过去式、进行式、将来式和虚拟语气。其设计原理与其他电子地图的差别表现为:地理背景底图的动态性,比例尺设... 以动态现象的表达、监控为主要任务的电子地图,具有四个功能:过程再现、实时跟踪、变化推演和变化模拟,分别对应时态特征上的过去式、进行式、将来式和虚拟语气。其设计原理与其他电子地图的差别表现为:地理背景底图的动态性,比例尺设计与时间有关,符号设计需扩充Bertin参量体系而引入动态参量,要顾及用户对变化过程的交互式控制。本文从地图设计角度讨论了这类地图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应用到面向水路航务管理的电子航道图设计中,实现航标位置、工作状态的全天候远程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地图 动态电子地图 时间比例尺 变化监控 动态符号
下载PDF
利用多时相遥感监测与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变化动态 被引量:16
13
作者 高瑞 王志勇 +1 位作者 周晓东 刘睿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27,共6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选取2005、2009和2019年三时相黄河三角洲入海口周边,以及东营属地内黄河沿岸的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类...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湿地保护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选取2005、2009和2019年三时相黄河三角洲入海口周边,以及东营属地内黄河沿岸的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分析编码的变化判别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转移情况,从而进行湿地变化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2005—2009年湿地总面积减少了437 km^(2),呈减少趋势;2009—2019年湿地总体面积由2009年的930 km^(2)变为2019年的998 km^(2),10年间研究区内湿地总体趋于稳定,并呈增长趋势;废弃三角洲海岸线发生缩减,黄河入海口位置发生变化。研究区内14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频繁,湿地土地利用类型与非湿地土地利用类型形成动态转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保护 Landsat 7 多时相 动态监测
下载PDF
辽宁花生褐斑病发生及时间流行动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如军 徐喆 +3 位作者 王大洲 杨凤艳 薛彩云 傅俊范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3-537,共5页
为明确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期指导病害防治,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区及不同品种花生褐斑病进行调查。2011年和2012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病害均有发生,沈阳产区病害发生严重,兴城地区病害发生较轻,... 为明确辽宁地区花生褐斑病发生危害及流行规律,以期指导病害防治,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区及不同品种花生褐斑病进行调查。2011年和2012年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病害均有发生,沈阳产区病害发生严重,兴城地区病害发生较轻,且多数产区2012年病情指数高于2011年。不同品种间病情指数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四粒红最重,白花生最轻。通过SAS软件分析表明,Logistic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花生褐斑病病情指数随时间流行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褐斑病 时间动态 LOGISTIC模型 病害流行
下载PDF
Dynamics of air transport networks:A review from a complex systems perspective 被引量:11
15
作者 Luis E.C.Roch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69-478,共10页
Air transport systems are highly dynamic at temporal scales from minutes to years.This dynamic behavior not only characterizes the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but also affect the system's functioning.Understanding the ev... Air transport systems are highly dynamic at temporal scales from minutes to years.This dynamic behavior not only characterizes the evolution of the system but also affect the system's functioning.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is thus fundamental in order to better design optimal air transport networks that benefits companies,passengers and the environment.In this review,we briefly present and discuss the state-of-the-art on time-evolving air transport networks.We distinguish the structural analysis of sequences of network snapshots,ideal for long-term network evolution(e.g.annual evolution),and temporal paths,preferred for short-term dynamics(e.g.hourly evolution).We emphasize that most previou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first modeling approach(i.e.long-term) whereas only a few studies look at high-resolution temporal paths.We conclude the review highlighting that much research remains to be done,both to apply already available methods and to develop new measures for temporal paths on air transport networks.In particular,we identify that the study of delays,network resilience and optimization of resources(aircraft and crew) are critical top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transport Airport network Complex network dynamic network temporal network
原文传递
基于时态GIS的植被NDVI动态监测的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少军 李天富 +3 位作者 陈汇林 张京红 田光辉 蔡大鑫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5-166,169,共3页
提出了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变量,通过比较短期内的植被指数变化,来实现植被的动态监测,同时借助强大的时态GIS性来探讨适合短时间内进行植被动态监测的时空索引模型方法,解决动态监测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对应关系问题,同时对植被... 提出了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作为变量,通过比较短期内的植被指数变化,来实现植被的动态监测,同时借助强大的时态GIS性来探讨适合短时间内进行植被动态监测的时空索引模型方法,解决动态监测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对应关系问题,同时对植被动态监测结果进行模拟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态GIS 归一化植被指数 动态监测 索引模型
下载PDF
关于城市商圈时空演进若干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柳思维 唐红涛 王娟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8,共4页
传统商圈理论对于研究商业企业,特别是研究零售商业企业销售辐射范围是一种有效的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区域经济的新发展,商圈的概念不应只是服务于单个零售企业,而应该看成一定空间商业企业的集... 传统商圈理论对于研究商业企业,特别是研究零售商业企业销售辐射范围是一种有效的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区域经济的新发展,商圈的概念不应只是服务于单个零售企业,而应该看成一定空间商业企业的集聚,随着集聚产生了商圈内和商圈间的相互竞争,并对商圈时间动态性和空间动态性产生了深刻影响。商圈不仅随着经济周期、季节和生命周期等时间因素发生变化,而且随着各种外部和内部空间因素发生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圈 时间动态性 空间动态性
下载PDF
基于时序活动逻辑的复杂系统多Agent动态协作模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蒋伟进 钟珞 +1 位作者 张莲梅 史德嘉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5-1124,共10页
动态复杂问题求解是人工智能和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与应用重要研究领域,多Agent动态协作是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将问题与任务切分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借鉴组织学思想将自适应系统中的自主运行单元抽象为Agent,把复杂自适应系统视为多Ag... 动态复杂问题求解是人工智能和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与应用重要研究领域,多Agent动态协作是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将问题与任务切分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借鉴组织学思想将自适应系统中的自主运行单元抽象为Agent,把复杂自适应系统视为多Agent系统组织,从时间和状态角度对复杂动态系统的行为进行描述,提出了基于时序活动逻辑的多Agent系统动态协作任务求解自适应机制和构造模型,建立了用于协作推理的语义规则、授权规则和行为规则,通过在中国科学院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开发的MAGE等平台上多方实验和仿真测试,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自适应系统 多AGENT系统 时序逻辑 动态协作 任务求解
下载PDF
1990-2018年广东省登革热流行的时间动态规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习佳成 程晓敏 +3 位作者 胡欢 廖聪慧 郭中敏 陆家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60-464,共5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1990-2018年来登革热疫情的时间分布规律,为提前预警与防控策略的及时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1990-2018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时间流行特征。结果1990-2018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69018例,死... 目的分析广东省1990-2018年来登革热疫情的时间分布规律,为提前预警与防控策略的及时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1990-2018年登革热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时间流行特征。结果1990-2018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69018例,死亡11例。高发病年份包括1995年(6812例)、2002年(1348例)、2006年(1010例)、2013年(2894例)、2014年(45189例)、2015年(1683例)、2017年(1662例)和2018年(3316例),年发病率1.099/10万~42.455/10万;低发病年份表现为散发,年发病率稳定在0.000/10万~0.903/10万之间;2014年大流行期间的发病数占总数的65.47%,高发病年份的合计发病数占总数的92.60%,死亡数占72.73%。84.33%的病例发病于9、10月。1990-2002年,首发病例月份随暴发周期在3-12月间浮动,2003-2011年波动范围在3-7月,2012年以来连续数年3月份即出现首发病例,高低发病年份首发病例月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90-1996年,全年发病持续月数随暴发周期在0~8个月间浮动,1997-2004年稳定在5~7个月,2005-2018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以来数年均全年发病,高低发病年份发病持续月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病年份1-7月累积病例数为1995年183例,2002年102例,2006年13例,2013年170例,2014年287例,2015年54例,2017年104例,2018年121例;低发病年份均少于100例,高低发病年份1-7月累积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登革热1990-2018年来发病数量呈上升趋势,首发病例月份愈发提前,发病持续月数呈增多至全年发病趋势。当8月份前累积病例大于100例时,当年很可能成为高发病年份,需引起充分重视并提前采取预防控制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时间动态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帽儿山3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与土壤呼吸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瑶 张利敏 +2 位作者 徐胜楠 于鸿淼 刘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83,共12页
土壤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土壤动物可通过自身代谢及影响微生物活动调控土壤呼吸,因此研究土壤动物与土壤呼吸的相互关系对进一步揭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规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定点,以帽儿山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 土壤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过程,土壤动物可通过自身代谢及影响微生物活动调控土壤呼吸,因此研究土壤动物与土壤呼吸的相互关系对进一步揭示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规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定点,以帽儿山3种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及土壤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生物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二者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3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总呼吸速率与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时间动态变化(P<0.05),且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异养呼吸速率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硬阔叶林最高,红松人工林最低;(2)3种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物量也具有显著的时间动态变化(P<0.05),均在9月份达到最大,且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显著不同(P<0.05),蒙古栎林土壤动物个体密度显著小于红松人工林与硬阔叶林;(3)通过回归分析可得,土壤动物数量及生物量的增加抑制了土壤呼吸速率,尤其在生长季初期、末期。研究表明土壤动物可通过抑制微生物生命活动和降低根系呼吸从而对土壤总呼吸及异养呼吸产生负反馈作用,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与土壤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共同调控着土壤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土壤呼吸 森林生态系统 时间动态变化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