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a气温变化对黄河下游凌情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云璋 康玲玲 +2 位作者 陈发中 王国庆 李皓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3-327,共5页
根据 195 1— 1998年黄河下游代表站冬季气温资料 ,统计分析了近 3 0a平均气温和气温过程变化特点及其对凌情的影响 ,并在分析负气温演变特点及其与凌情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气温凌情关系式 ,同时利用 70年代以来气温、凌情资料 ,计算... 根据 195 1— 1998年黄河下游代表站冬季气温资料 ,统计分析了近 3 0a平均气温和气温过程变化特点及其对凌情的影响 ,并在分析负气温演变特点及其与凌情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了气温凌情关系式 ,同时利用 70年代以来气温、凌情资料 ,计算分析了气温变化和其它因素对凌情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凌情 冬季 黄河下游 封河时间 气温变化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敏感区区域响应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郝成元 赵伟 赵同谦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1,共6页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三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间的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就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过程和特征进... 近5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三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间的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就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气温和降水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①气温变化方面,三省区均呈明显升温趋势,研究时段内黑龙江、新疆、西藏增温幅度分别为1.71℃,1.20℃,1.15℃,且都通过了α=0.01的统计检验;②不同季节增温幅度上,黑龙江省以冬春增幅最大,而新疆和西藏则均以秋冬两季增温最强;③降水量变化方面,黑龙江年降水量有所减少,新疆和西藏则有所增多,但趋势都不十分明朗;④黑龙江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夏秋两季,特别是夏季;⑤无论年降水总量还是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年际波动量值均以新疆和黑龙江明显、西藏相对平稳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变化 敏感区 区域响应 冬季气温 降水波动
下载PDF
近51年贵州南部冬季气温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红忠 白慧 +2 位作者 舒兴武 张进 杨红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74-380,共7页
利用贵州南部12个站51年气温观测资料,研究这个地区冬季气温的长期变化,其中包括用线性趋势分析了冬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以及利用小波周期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季气温的周期变化.结果表明:51年来,贵州南部冬季平均气温、12月气温、2月... 利用贵州南部12个站51年气温观测资料,研究这个地区冬季气温的长期变化,其中包括用线性趋势分析了冬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和特征,以及利用小波周期分析方法研究了冬季气温的周期变化.结果表明:51年来,贵州南部冬季平均气温、12月气温、2月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升温的趋势,其中2月增温趋势达到0.46℃/10 a,平均最低气温达到0.23℃/10 a,两者升温显著;1月气温呈现下降的趋势,趋势率为-0.13℃/10 a,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呈现弱的降温趋势.贵州南部冬季气温和冬季各月气温存在年际振荡和年代际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南部 冬季气温 气候特征 变化规律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常用类型日光温室的冬季气温特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思莹 戴希楠 +3 位作者 黄龙 谢晓露 高丽红 曲梅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Z1期20-25,共6页
以生产上常用的4种类型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其后墙(从内到外)的材料分别为37cm红砖+10cm聚苯板+24cm红砖、20cm陶粒砌体砖+10cm珍珠岩+20cm陶粒砌体砖、寿光型机推土墙、37cm红砖+12cm聚苯板。根据4种类型日光温室的结构参数与建筑材料... 以生产上常用的4种类型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其后墙(从内到外)的材料分别为37cm红砖+10cm聚苯板+24cm红砖、20cm陶粒砌体砖+10cm珍珠岩+20cm陶粒砌体砖、寿光型机推土墙、37cm红砖+12cm聚苯板。根据4种类型日光温室的结构参数与建筑材料,分析其采光性能与后墙墙体热工性能,并在2010~2011年冬季对日光温室室内外气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2010~2011年冬季北京市气温属于正常偏冷。后墙为37cm红砖+10cm聚苯板+24cm红砖的日光温室的热阻为3.41m2K·W-1,冬季室内平均气温为14.4℃,夜间平均气温10℃以上,最低气温在6℃以上;寿光型机推土墙温室冬季室内平均气温为12.4℃,夜间平均气温8.4℃以上,最低气温在4.6℃以上;这两种类型日光温室基本上能够保证冬季果菜类蔬菜生产。20cm陶粒砌体砖+10cm珍珠岩+20cm陶粒砌体砖的日光温室与37cm红砖+12cm聚苯板的日光温室冬季室内气温均较低,最低气温在0℃左右,夜间平均气温在5~7℃之间,冬季只能进行耐寒叶菜类蔬菜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冬季气温 保温
下载PDF
增暖趋势对新疆冬季气温预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毛炜峄 陈鹏翔 白素琴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2-890,共9页
利用新疆33站1961—2011年冬季气温和前期108项月环流特征量指数,用滑动相关—逐步回归—集合分析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在建立模型时考虑各站冬季气温及前期月环流特征量的线性变化趋势影响,设计了原始序列和去线性趋势两种建模方案,对比... 利用新疆33站1961—2011年冬季气温和前期108项月环流特征量指数,用滑动相关—逐步回归—集合分析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在建立模型时考虑各站冬季气温及前期月环流特征量的线性变化趋势影响,设计了原始序列和去线性趋势两种建模方案,对比两种方案下新疆冬季气温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建模方案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相比之下,去线性趋势方案的预测效果好于原始序列方案;用独立试报相关系数为指标,得到集合方案预测结果,集合方案预测效果明显优于原始序列方案,与去线性趋势方案相比略有改进。对比10月、11月起报的集合方案预测结果,得到的滚动综合结果能进一步改进新疆冬季气温预测的大部分指标。分离预测量和前期环流特征量因子线性趋势和集合分析等方法,都能有效地改进新疆冬季气温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暖趋势 线性趋势 滑动相关 预测效果 冬季气温 新疆
原文传递
潍坊市暖冬气候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爱红 王月兰 《山东气象》 2005年第3期8-11,共4页
利用潍坊市丘陵、平原、沿海三种下垫面地区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冬季(12-2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等资料,对潍坊市不同下垫面地区近50年的冬季气温变化特征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为偏冷期,70-80年代... 利用潍坊市丘陵、平原、沿海三种下垫面地区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冬季(12-2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等资料,对潍坊市不同下垫面地区近50年的冬季气温变化特征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为偏冷期,70-80年代为振荡期,90年代以来为偏暖期;冬季和冬季各月气温有增温趋势,特别是平均最低气温升高最显著;统计潍坊市的冷、暖冬年,发现:潍坊市暖冬年冬季海平面气压为负距平,东亚500hPa位势高度为正距平,西太平洋海温为正距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坊 暖冬 气温 气压场 海表温度
下载PDF
冬季红枣果园内外温度差异及与气象站气温关系建模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吉春容 邹陈 +2 位作者 罗继 刘海蓉 白书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2,共5页
基于红枣果园冬季实测温度,对比分析果园内、外温度变化差异及其与气象站气温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根据气象站气温资料建立果园实际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冬季红枣果园内、外平均气温差异不显著,但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低气温变化... 基于红枣果园冬季实测温度,对比分析果园内、外温度变化差异及其与气象站气温关系,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根据气象站气温资料建立果园实际温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冬季红枣果园内、外平均气温差异不显著,但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低气温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果园内平均最低气温比果园外偏高1.2℃,极端低温偏高1.7℃。冬季气象站平均气温显著高于果园内外气温变化(P〈0.01),分别偏高1.2、1.3℃。气象站最低气温的差异变化幅度大于平均气温的差异,日最低气温比果园内、外偏高1.5℃、2.7℃,冬季极端低温偏高1.4℃、2.7℃。果园小气候的形成显著影响极端低温的差异变化,冬季气温比气象站温度偏低,利用气象站气温变化预测果园内外实际气温差异比较可行,关系模型检验绝对误差在0.3~0.8℃之间,可为红枣果园开展冬季冻害监测预警服务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气温 果园 气象站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气候变化敏感区气温变化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郝成元 关中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6期724-729,共6页
近50 a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3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的日气温数据,就年均气温及四季气温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3省区增温幅... 近50 a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是当今自然科学重大课题之一,中国的区域响应也日渐引人关注.依据黑龙江、新疆、西藏3省区93个国家基准或基本气象站1961—2008年的日气温数据,就年均气温及四季气温变化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3省区增温幅度分别为1.71,1.20,1.15℃,且线性趋势明显;增温过程方面,黑龙江和西藏均为持续增温,而新疆增温、降温过程动荡大;季节对比可知,虽然黑龙江以冬春、新疆和西藏以秋冬增温最强,但冬季的贡献率都最为显著,分别为38.35%,38.73%和3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敏感区 区域响应 变化特征 冬季气温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Winter of China and Arctic Oscillation
9
作者 Yangna Lei Xian Su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9期6-10,14,共6页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winter of China and arctic oscillation. [Method] By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O index series and monthly temperature...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variation in winter of China and arctic oscillation. [Method] By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O index series and monthly temperature data from 160 stations of China,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 tics of temperature in winter and AO index series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 from 1951 to 2007 were studied. [Result] Temperature in winter of Chi- na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AO index series. Both arctic oscillation and winter temperature in China had two major periods of 8 and 18 years. ⅠWTr and ⅠAO series, which had obvious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presented the almost same rising trend and had close relationship on an inter-decadal scale. Compared with AO, the Siberia high had more distinguished influences on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in winter of China. AO might affect changes in the Siberian high and thereby influence temperature in winter of China. AO had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empera- ture in winter of China than the Siberia high on an inter-decadal scale. When the East Asian through was weak, temperature in winter of China and AO index were low, while they were high as it was strong. The impact of AO index on an inter-decadal scale wa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impact on an inter-annual scale. [ Condusien] The research could make the effects of AO on winter temperature of China cl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tic oscillation temperature in winter The Siberia high The East Asian through China
下载PDF
气温变化对鲁西北冬小麦最佳适播期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荣云鹏 朱保美 +5 位作者 韩贵香 高克华 郭春荣 刘延涛 王家仁 乔秀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113,共4页
近十几年来,地处鲁西北地区的桓台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半年气温上升较明显,冬小麦的生长受其影响,冬前旺长和绿体越冬时常出现,冬小麦抗低温能力受到影响,容易成灾。降低冬小麦冬前旺长几率,可以通过选取适应气温变化的播种时间... 近十几年来,地处鲁西北地区的桓台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半年气温上升较明显,冬小麦的生长受其影响,冬前旺长和绿体越冬时常出现,冬小麦抗低温能力受到影响,容易成灾。降低冬小麦冬前旺长几率,可以通过选取适应气温变化的播种时间来增强冬小麦抗低温能力。将冬小麦播种出苗所需要的日平均气温、播种至停止生长期积温、播种到收获所需总积温等3个农业气象指标,与近10年气温变化统计比较,发现在气温升高趋势下,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最佳时段比传统的播种时间明显后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冬小麦 适宜播期
下载PDF
北极涛动、极涡活动异常对北半球欧亚大陆冬季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沈柏竹 廉毅 +1 位作者 张世轩 李尚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4-439,共6页
利用1951—2012年NCEP/NCAR全球月平均500 hPa高度场、气温场等再分析资料,北极涛动(AO)指数,北半球及其4个分区的极涡指数等资料,分析极涡和AO对北半球特别是欧亚大陆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半球气温相关场呈... 利用1951—2012年NCEP/NCAR全球月平均500 hPa高度场、气温场等再分析资料,北极涛动(AO)指数,北半球及其4个分区的极涡指数等资料,分析极涡和AO对北半球特别是欧亚大陆冬季气温异常分布的影响。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与北半球气温相关场呈由北向南的"+、-"分布,显著正相关中心位于极区,显著负相关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AO指数与气温的相关场分布与此反位相。极涡各分区面积指数体现与各大洲气温显著相关的地域特征,尤其是亚洲极涡面积指数比AO的相关区域更偏向亚洲和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能表征亚洲大陆冬季风向中低纬度爆发的某些特征。2006年以来AO指数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北半球、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这是有利于欧亚大陆近几年连续冬季气温异常偏低的年代际背景;2009—2011年北半球欧亚大陆冬季大范围低温事件,不仅与冬季AO负位相明显变强有关(2011年除外),与北半球以及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偏大联系更为密切,亦表明该区域冬季变冷的自然变率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 冬季低温 北极涛动 极涡活动 全球变暖
下载PDF
冬前积温对河南省小麦冬前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巧云 年力 +3 位作者 刘万代 李磊 周苏玫 尹钧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4期563-569,共7页
为了给播期调整和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3个半冬性和3个弱春性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冬前积温为350~900℃.d范围内的小麦冬前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①播种-出苗的天数和所需积温随着冬前积温的... 为了给播期调整和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3个半冬性和3个弱春性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冬前积温为350~900℃.d范围内的小麦冬前生长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①播种-出苗的天数和所需积温随着冬前积温的降低而增加,冬前积温每降低100℃.d,播种-出苗天数约增加0.7d,所需积温约增加3.7℃.d(半冬性)或2.5℃.d(弱春性);②冬前积温与冬前主茎叶龄和冬前每叶积温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冬前积温每降低100℃.d,冬前主茎叶龄约减少0.9片(半冬性)或1.0片(弱春性),每叶积温减少5.0℃.d左右;③随冬前积温的降低,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和二棱期的时间推迟,单棱期持续天数增加而二棱期持续天数减少,冬前积温每降低100℃.d,单棱期平均增加10.0d(半冬性)或12.9d(弱春性),二棱期平均减少15.5d(半冬性)或17.4d(弱春性)。结论为,符合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适宜冬前积温为550~750℃.d(半冬性)和450~600℃.d(弱春性),保证小麦以二棱期安全越冬的适宜冬前积温为650~800℃.d(半冬性)和550~700℃.d(弱春性),从叶龄指标和安全越冬两方面考虑,河南省小麦适宜冬前积温范围为650~750℃.d(半冬性)和550~600℃.d(弱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前积温 河南省 小麦 生长发育
下载PDF
冬季低温条件下6种水生植物水质氮、磷净化能力比较 被引量:25
13
作者 周金波 金树权 +1 位作者 姚永如 陈若霞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9-372,共4页
选取大聚藻、香菇草、鸢尾、黄菖蒲、金鱼藻和黑藻等6种水生植物,在静水条件下比较水质氮、磷净化能力。结果显示:(1)大聚藻和香菇草具有较好的生物量增长,鸢尾和黄菖蒲能保持正常生长且生物量有所增长,金鱼藻基本停止生长,黑藻出现部... 选取大聚藻、香菇草、鸢尾、黄菖蒲、金鱼藻和黑藻等6种水生植物,在静水条件下比较水质氮、磷净化能力。结果显示:(1)大聚藻和香菇草具有较好的生物量增长,鸢尾和黄菖蒲能保持正常生长且生物量有所增长,金鱼藻基本停止生长,黑藻出现部分腐烂现象;(2)6种水生植物总氮(TN)、总磷(TP)平均净化率存在较大差异,与无水生植物的空白对照相比,大聚藻、香菇草、鸢尾、黄菖蒲、金鱼藻和黑藻的TN净化增效作用分别为45.7%,39.6%,18.7%,16.4%,6.1%和-4.1%,TP净化增效作用分别为31.1%,30.1%,16.7%,9.9%,3.3%和-2.0%;(3)大聚藻、香菇草可以作为优选水生植物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应用于各种生态净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低温条件 水生植物 氮、磷净化能力
下载PDF
我国北方冬季持续变暖对采暖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39-41,共3页
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即日平均温度≤5℃)的规定,计算了我国连续11年冬暖的1987-1997年1月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及与1961-1990年常年值比较,并用≤5℃日数、负积温变化值等采暖气候指标分析了... 根据国家规范中关于采暖气候条件(即日平均温度≤5℃)的规定,计算了我国连续11年冬暖的1987-1997年1月平均温度、冬季平均温度及与1961-1990年常年值比较,并用≤5℃日数、负积温变化值等采暖气候指标分析了暖冬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暖 负积温 暖冬 能源消耗
下载PDF
冬前高温和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及群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梁志刚 王娟玲 +2 位作者 崔欢虎 王裕智 靖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185-189,共5页
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和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 ̄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 在山西临汾采用连续递增密度试验小区设计法,开展了播期密度对小麦苗期个体和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前气温偏高的年型条件下,播种密度在225 ̄450万粒/hm2范围内,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单株绿叶数减少并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主茎叶龄则无显著性差异;播种期在9月24日 ̄10月4日范围内,株高、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3个性状均随播种期的推迟株高降低、主茎叶龄和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茎数和绿叶均为9月29日播种的居多;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株高、主茎叶龄、单株茎数、单株次生根数和单株绿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影响不同。9月24日和9月29日播种的4个播种量冬前群体均分别不足1200万/hm2和超过了1200万/hm2。本试验达到壮苗和合理群体指标的组合为播期10月4日、播种量225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前高温 播期 密度 个体群体生长动态 小麦
下载PDF
安徽省设施农业冬季低温风险分析和区划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德 杨太明 +1 位作者 刘瑞娜 马晓群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3-709,共7页
利用1960-2010年安徽省29个气象观测站的冬季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由年极端低温发生的气候概率,确定设施农业类型布局;由年极端低温气候概率及其波动性、各地冬季逐日最低气温发生强度及其平均日数4个参量,构建设施农业低温... 利用1960-2010年安徽省29个气象观测站的冬季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由年极端低温发生的气候概率,确定设施农业类型布局;由年极端低温气候概率及其波动性、各地冬季逐日最低气温发生强度及其平均日数4个参量,构建设施农业低温综合风险指数,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安徽各地冬季低于-5.0℃的极端低温的气候概率超过80%,不宜发展塑料小拱棚。(2)低于-10.0℃的极端低温的气候概率为20%,其等值线基本与淮河走势一致,沿淮河向南极端低温逐渐减小的地区适宜发展塑料大棚,沿淮河向北逐渐增高的地区适宜发展日光温室。(3)冬季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生产的低温冷(冻)害风险综合指数可分为无、轻、中、重和特重5级,淮河以南塑料大棚发展区内,除沿淮河为重度风险区外,其它区域均为中度-轻度风险区,尤其是皖西南部和皖东南部的大部区域均为轻度风险区。淮河以北日光温室发展区内,东北部的宿州市全境和淮北市大部区域为特重风险区,西南部的亳州和阜阳市所辖的区域为中度风险区,其它区域为轻度风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冬季低温 风险分析 区划
下载PDF
随机森林回归法在冬季路面温度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可心 包云轩 +2 位作者 朱承瑛 陈粲 袁成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3,共12页
基于宁宿徐高速公路三个交通气象站2015—2018年冬季逐10 min实时观测资料,使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报这三个站的未来1 h冬季路面温度,分析了该模型在冬季路面温度预报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法可以被用来预报高... 基于宁宿徐高速公路三个交通气象站2015—2018年冬季逐10 min实时观测资料,使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预报这三个站的未来1 h冬季路面温度,分析了该模型在冬季路面温度预报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回归法可以被用来预报高速公路冬季路面温度,不同类型的交通气象站点的特征输入方案和参数调试标准存在差异;与简单特征相比,引入的复合特征能更好地补充解释交通气象站所处的环境和气象要素,且其对普通路面交通气象站和靠近桥梁、水体的交通气象站的区分度更高,故引入复合特征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可以被用来预报高速公路冬季路面温度,且其在对普通路面交通气象站和靠近水体、桥梁的交通气象站的预报效果较好,而对服务区交通气象站的预报效果略差;袋外误差率的降低并不代表预报精度的提高;引入复合特征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不论在何种天气状况下,均可用于各不同类型交通气象站冬季路面温度的预报,雨雪天时的预报效果最佳,阴天其次,晴天略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路面温度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CART回归树 预报效果评估
下载PDF
西峰黄土高原冬季积温变化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樊晓春 郭江勇 杨小利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用黄土高原西峰站1965-2005年冬季积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苹果、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计算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05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5.5℃... 用黄土高原西峰站1965-2005年冬季积温和1981-2005年冬小麦、苹果、梨树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计算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作物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05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5.5℃.d/a,2000年以来持续为正距平,1994年以后作物发育期持续变早;冬季积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明显的负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其次是抽穗期,再次是起身期;冬季积温典型偏高年份(1986、1998、2000年)均比典型偏低年(1983、1984、1988年)的发育期提前,冬小麦最明显的是全发育期提前了21d,苹果最明显的是叶变始期提前了19d,梨树最明显的是叶变盛期提前了20d。研究结果对掌握作物发育期的变化规律以及物候预测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冬季积温 作物发育期
下载PDF
小麦发育期对冬季积温变化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闫小珍 张随贤 +1 位作者 苗国柱 黄克磊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年第4期37-39,共3页
利用沁阳站1980-2007年冬季积温和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分析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07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6.8(℃.d)/a,1995年以后小麦发育期基... 利用沁阳站1980-2007年冬季积温和小麦发育期资料,分析了冬季积温和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用相关分析和典型年份对比方法探讨了冬季积温对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07年冬季积温增加率为6.8(℃.d)/a,1995年以后小麦发育期基本持续提前;冬季积温与冬小麦各发育期呈负相关,最显著的是起身期,其次是抽穗、开花、返青期;冬季积温典型偏高年份作物平均发育期比典型偏低年份的早,最明显的是起身期,提前了26 d,其次是返青期为21 d,再次是全生育期为16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发育期 冬季积温 响应
下载PDF
宁夏冬季气温的变化及同期500hPa环流特征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郑广芬 陈晓光 +2 位作者 赵光平 孙银川 纳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4,共6页
通过近40多年来宁夏冬季气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冬季气温总趋势是变暖的,冬季平均气温在1985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升温最明显的是中部干旱带;宁夏冬季气候变暖与大区域有不同之处,1967-1990年宁夏冬季升温过程,最低气温是... 通过近40多年来宁夏冬季气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冬季气温总趋势是变暖的,冬季平均气温在1985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后升温最明显的是中部干旱带;宁夏冬季气候变暖与大区域有不同之处,1967-1990年宁夏冬季升温过程,最低气温是主要的,但1990年以后宁夏冬季的变暖,并不完全是由于最低气温的变暖而形成,最高气温的变暖也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夏冬季气候变暖的重要特征;宁夏极端气温变化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80年代末期以后极端最低气温的变率明显增大;冬季北半球500 hpa极涡面积、亚洲西风环流指数、东亚大槽位置、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与宁夏冬季平均气温有较为一致的年代际气候特征;小波分析发现,以上环流特征量与宁夏冬季平均气温存在相同的4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且在时、频域上有较为一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冬季气温 大气环流 年代际特征 小波变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