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端粒酶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仕明 房殿春 +2 位作者 罗元辉 鲁荣 刘为纹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9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端粒酶活性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6例胃肠道粘膜下肿瘤(5例恶性淋巴瘤,1例平滑肌瘤)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对恶性肿瘤端粒酶提取物进行梯度稀释,以检测其活性大小.结果恶性淋巴瘤中5例中有... 目的探讨胃肠道粘膜下肿瘤端粒酶活性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TRAP法检测6例胃肠道粘膜下肿瘤(5例恶性淋巴瘤,1例平滑肌瘤)的端粒酶活性,同时对恶性肿瘤端粒酶提取物进行梯度稀释,以检测其活性大小.结果恶性淋巴瘤中5例中有4例端粒酶阳性,1例平滑肌瘤亦为阳性,6例瘤(癌)旁组织中,端粒酶2例阳性,余均为阴性.结论端粒酶不仅在胃肠道粘膜下恶性肿瘤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酶学 胃粘膜 肠粘膜 端粒
原文传递
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徐晓玲 戴海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改良的PCR ELISA法检测 37例恶性、32例良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与胸水细胞学、癌胚抗原 (CE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恶性胸腔积液中有 2 6例端粒... 目的 探讨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改良的PCR ELISA法检测 37例恶性、32例良性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 ,并与胸水细胞学、癌胚抗原 (CEA)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7例恶性胸腔积液中有 2 6例端粒酶活性阳性 (2 6 / 37) ,阳性率为 70 2 7% ,高于良性胸腔积液中端粒酶活性表达 (2 / 32 ,P <0 0 1) ;端粒酶活性检测诊断恶性胸水敏感性为 70 2 7% ,特异性为93 75 % ,与胸水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 5 4 0 5 % ;其敏感性高于胸水CEA诊断结果 (敏感性为 5 1 35 % )。结论 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细胞学检查的辅助手段能提高恶性胸水的诊断率 ,有助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酶学 胸腔积液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和CD8^+细胞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林进 谢珏 钱文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 4+、CD 8+和CD 19+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 4+、CD 8+和CD 19+淋巴细胞,提取细胞蛋白后,用PCR为基础的端粒酶测定法(T...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 4+、CD 8+和CD 19+细胞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磁珠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CD 4+、CD 8+和CD 19+淋巴细胞,提取细胞蛋白后,用PCR为基础的端粒酶测定法(T e lom eric repeats am p lification protoco l,TRAP)测定端粒酶活性;Sou thernB lot测定细胞端粒长度。结果:SLE患者CD 4+、CD 8+和CD 19+细胞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但只有CD 19+细胞端粒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SLE患者CD 4+和CD 8+淋巴细胞的端粒长度均较正常对照明显缩短,CD 19+淋巴细胞的端粒长度无明显缩短。结论:SLE患者CD 19+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增高,维持了细胞端粒长度;而CD 4+和CD 8+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不足以维持由于细胞分裂所导致的细胞端粒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端粒 末端转移酶/分析 T淋巴细胞 端粒/酶学 抗原 CD8 抗原 CD4 抗原 CD19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端粒酶亚基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4
作者 李淳 梁英锐 吴名耀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9-233,共5页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ERT)及端粒酶相关蛋白 - 1(TP- 1)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 TRAP-银染法对 45例食管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同时应用原位杂交对癌组织切片进行 h TERT、TP- 1的 m RNA...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端粒酶逆转录酶 (h TERT)及端粒酶相关蛋白 - 1(TP- 1)的表达及其关系。方法 应用 TRAP-银染法对 45例食管鳞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同时应用原位杂交对癌组织切片进行 h TERT、TP- 1的 m RNA表达的检测。结果 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2 .2 %。癌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的端粒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癌组织中 h TERTm RNA表达的阳性率为 6 4.4%,TP- 1的阳性率为 6 2 .2 %。 h TERT的 m 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而 TP- 1的 m 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无相关。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h TERT、TP- 1的 m RNA表达均较高。端粒酶活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h TERT与端粒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组织端粒酶亚基 表达 端粒酶活性
下载PDF
端粒长度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姜英华 黄迪南 祝其锋 《肿瘤防治杂志》 2004年第1期93-96,共4页
端粒长度调控是一个复杂的机制 ,端粒酶、端粒特异性结合蛋白 (TRF1、TRF2、Pot1等 )均通过直接或间接与端粒结合发挥其对端粒长度、端粒稳定性的调节作用 ,此外还存在不常见的ALT途径。
关键词 肿瘤 治疗 端粗 酶学 端粒延伸替代机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反义端粒酶RNA对肺癌细胞A549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凤军 王智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93-195,235,I001,共5页
目的探讨反义人端粒酶RNA (humantelomericRNA ,hTR)对肺癌细胞A5 49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研究以端粒酶为靶的肺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将端粒酶hTR的cDNA反向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RN中 ,转染包装细胞PT6 7后获得反义... 目的探讨反义人端粒酶RNA (humantelomericRNA ,hTR)对肺癌细胞A5 49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研究以端粒酶为靶的肺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将端粒酶hTR的cDNA反向插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 pLXRN中 ,转染包装细胞PT6 7后获得反义hTR重组病毒 ,感染肺癌细胞A5 49。处理前后采用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光镜观察细胞形态 ,DNA电泳观察凋亡情况。结果作用后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反义hTR对肺癌细胞A5 49端粒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使肺癌细胞A5 49生长抑制 ,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端粒酶 RNA 肺癌 抑制作用 肺肿瘤 端粒酶 基因治疗 肺癌细胞A549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adenoviral vector for luciferase driven by hTERT core promoter modified with MYC-responsive elements
7
作者 杨旻 王臻 +2 位作者 李立文 苏明权 于文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期170-171,共2页
AIM:To construct adenoviral vectors for luciferase driven by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core promoter with multimer of MYC responsive elements.METHODS:Multimer of MYC responsive elements was cloned ... AIM:To construct adenoviral vectors for luciferase driven by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 core promoter with multimer of MYC responsive elements.METHODS:Multimer of MYC responsive elements was cloned into the upstream site of hTERT core promoter and the modified hTERT promoter and luciferase were cloned into the plasmid pDC316 to construct shuttle plasmids which cotransfected HEK 293 cells with rescue plasmid pBHGlox(delta)E1,3Cre to achieve 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s.The cytopathic effects and PCR using primers specific for luciferase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al vectors.RESULTS:Adenoviral vectors with luciferase driven by hTERT core promoter with none 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six copies of MYC responsive elements were constructed and amplified.The titer of the adenovirus were 3.5×106 pfu/ml,2.5×106 pfu/ml and 1.5×106 pfu/ml respectively determined by plaque assay.CONCLUSION: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ransciriptional targeting in osteosarcoma gene therapy can be done using adenoviral vectors with luciferase driven by hTERT promoter with MYC responsiv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反应元件 HTERT 启动子引导 荧光素酶表达 腺病毒载体 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