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郭得平 李曙轩 曹小芝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80-84,共5页
研究了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冬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该菌在合成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8℃,最适生长pH为6,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菌丝生长的良好碳源,氮源以蛋白胨和天门冬酰... 研究了茭白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冬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结果表明冬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pH为6,该菌在合成培养基上的生长适温为28℃,最适生长pH为6,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是菌丝生长的良好碳源,氮源以蛋白胨和天门冬酰胺为佳,菌丝生长需要98~100%的棚对湿度,菌丝体含多种氨基酸,以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黑粉菌 生物学特性 菌丝体
下载PDF
套式PCR直接检测印度腥黑穗病菌冬孢子 被引量:18
2
作者 易建平 陶庭典 +3 位作者 潘良文 沈禹飞 印丽萍 郑建中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用印度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制备模板DNA ,利用印腥特异性引物T3 /T6,T3 /T4和套式PCR(nestPCR)扩增技术直接检测印腥冬孢子 ,检测的灵敏度可达 1个冬孢子。检测时间缩短为 1天。这种简单、快速、灵敏、实用和准确的PCR检测技术适用于口岸... 用印度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制备模板DNA ,利用印腥特异性引物T3 /T6,T3 /T4和套式PCR(nestPCR)扩增技术直接检测印腥冬孢子 ,检测的灵敏度可达 1个冬孢子。检测时间缩短为 1天。这种简单、快速、灵敏、实用和准确的PCR检测技术适用于口岸印腥检疫的需要 ,解决了常规PCR检测中DNA制备需要萌发冬孢子和检测时间长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式PCR 直接检测 印度腥黑穗病菌 冬孢子 电泳图 小麦病害
下载PDF
菊花白锈病菌冬孢子萌发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顺利 刘红霞 戴思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394,共4页
The white rust,caused by Puccinia horiana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pidemic diseases on Chrysanthemum,and also was a quarantine action pest in the world.Trials determined the teliospores germinating biology of P.... The white rust,caused by Puccinia horiana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pidemic diseases on Chrysanthemum,and also was a quarantine action pest in the world.Trials determined the teliospores germinating biology of P.horiana : the teliospores were germinated between 4 ℃ and 32 ℃,while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range was 15 ℃ to 24 ℃,especially between 18 ℃ and 21 ℃.Water was necessary for the teliospores germination.Without free water,it couldn’t germinate in 24 h,even with 100 % R.H.The propriety of pH for germination was pH 4 to 6.5, while pH 6 was the most favorite.2 % glucose solution promoted the germination of the teliospores evidently,whereas the fresh juice of chrysanthemum foliages restrained it prominently.Light didn’t influence on the ger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白锈病 堀柄锈菌 冬孢子 萌发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Ⅱ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兴红 康绍兰 +4 位作者 李金云 张国保 马跃辉 韩福才 陈柏柱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7-61,共5页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 本试验明确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冬孢子在中性或偏酸性的条件下有利于冬孢子萌发,pH=3.pH=5和pH=7的冬孢子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3.2%,48.8%和37.2%;黑暗促进冬孢子萌发,连续黑暗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分别为28.4%和27.2%;而连续光照处理48h和72h的冬孢子萌发率仅为13.2%和11.8%;冬孢子萌发适温为25℃左右,其萌发率为32.06%;冬孢子在60℃热水中处理10min即丧失萌发力;氧气促进冬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黑穗病 冬孢子 玉米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鉴定印度腥黑穗病菌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新华 王良华 季健清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用一对专化于印度腥黑穗病菌的引物T117M1(5'-TCCCCTTG-GATCAGAACGTA-3')和T117M2(5'-AGAAGTCTAACTCCCCCCTCT-3')可特异地扩增印度腥黑穗病菌产生一段825b... 用一对专化于印度腥黑穗病菌的引物T117M1(5'-TCCCCTTG-GATCAGAACGTA-3')和T117M2(5'-AGAAGTCTAACTCCCCCCTCT-3')可特异地扩增印度腥黑穗病菌产生一段825bp的产物,而稻粒黑粉病菌则不能被扩增。实验还表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0个未萌发的冬孢子,这为进口粮印度腥黑穗病菌的检疫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腥黑穗病菌 菌丝 冬孢子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薛煜 邵力平 +2 位作者 谷镅 吴兴印 张景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4,共4页
1989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林场,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Litv.)松针上的春孢子向健康的黄药(Phelledendron amurenseRupr.)和紫花铁线莲(Clematis fusca var. violacea Maxim)叶片人工接种成功。用人工接种所产生的... 1989年在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林场,用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 mongolica Litv.)松针上的春孢子向健康的黄药(Phelledendron amurenseRupr.)和紫花铁线莲(Clematis fusca var. violacea Maxim)叶片人工接种成功。用人工接种所产生的夏孢子向相同寄主植物接种后,再次发病并产生夏孢子。由此证明阿城市料甸林场樟子松松针锈病菌(Cleosporium clematidis Barcl.)的转主寄主为紫花铁线莲和黄药,病原菌种应为铁线莲鞘锈菌(Coleosporium clema(?)idis Bar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锈菌 松针锈病 樟子松
下载PDF
美味黑粉菌冬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徐蝉 张敬泽 +2 位作者 王晓清 王志丹 郭得平 《长江蔬菜》 2012年第16期104-107,共4页
研究了疏亲水界面、温度、pH值和不同物质对美味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美味黑粉菌冬孢子在自然生境条件萌发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疏水界面促进美味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在疏水的聚苯乙烯塑料培养皿和茭白茎表皮上,萌发率高;冬... 研究了疏亲水界面、温度、pH值和不同物质对美味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探讨美味黑粉菌冬孢子在自然生境条件萌发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疏水界面促进美味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在疏水的聚苯乙烯塑料培养皿和茭白茎表皮上,萌发率高;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3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萌发;酸性条件促进冬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3~4;蔗糖促进冬孢子萌发,且以1%浓度最适,但同样浓度的甘露醇、葡萄糖、海藻糖、D-果糖等抑制冬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黑粉菌 冬孢子 萌发率
下载PDF
Ultrastructure and phylogeny of Ustilago coicis 被引量:4
8
作者 Jing-ze ZHANG Pei-gang GUAN +2 位作者 Gang TAO Mohammad Reza OJAGHIAN Kevin David HYDE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36-345,共10页
Ustilago coicis causes serious smut on Coix lacryma-jobi in Dayang Town,Jinyun County,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In this paper,ultrastructural assessments on fungus-host interactions and teliospore development are pre... Ustilago coicis causes serious smut on Coix lacryma-jobi in Dayang Town,Jinyun County,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In this paper,ultrastructural assessments on fungus-host interactions and teliospore development are presented,and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es have been done to elucidate the phylogenetic placement of the taxon.Hyphal growth within infected tissues was both intracellular and intercellular and on the surface of fungus-host interaction,and the fungal cell wall and the invaginated host plasma membrane were separated by a sheath comprising two distinct layers between the fungal cell wall and the invaginated host plasma membrane.Ornamentation development of teliospore walls was unique as they appeared to be originated from the exosporium.In addition,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and large subunit(LSU) sequence data showed that U.coic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Ustilago trichophora which infects grass species of the genus Echinochloa(Poace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ngus-host interaction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SMUT teliospore wall development
原文传递
燕麦散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玉霞 赵桂琴 +2 位作者 姚拓 王国基 马文文 《草原与草坪》 CAS 2014年第2期33-38,共6页
为明确燕麦散黑穗病菌(Ustilago avenae )冬孢子在自然生境中的萌发条件,研究了疏亲水界面、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时间、pH、碳源和氮源对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界面促进冬孢子萌发,在水琼脂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冬孢子萌... 为明确燕麦散黑穗病菌(Ustilago avenae )冬孢子在自然生境中的萌发条件,研究了疏亲水界面、不同温度、湿度、光照时间、pH、碳源和氮源对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界面促进冬孢子萌发,在水琼脂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25℃,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抑制其萌发。冬孢子对湿度要求较高,RH≥90%时才可萌发,且萌发率较低。光照对冬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明显,酸性条件有利于冬孢子萌发,最适 pH 为4~7,葡萄糖和蛋白胨可促进冬孢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散黑穗病菌 冬孢子 萌发条件
下载PDF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的超微结构观察(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吕国忠 杨红 +3 位作者 曲波 黄国坤 陈伟之 Paul Cannon 《菌物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4-16,共3页
20 0 3年在沈阳的三裂叶豚草 (AmbrosiatrifidaL .)上发现了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PucciniaxanthiiSchwein .f.sp .ambrosia trifidaeS .W .T .Batra) ,这是在我国三裂叶豚草上发现的一种新病菌。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 20 0 3年在沈阳的三裂叶豚草 (AmbrosiatrifidaL .)上发现了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PucciniaxanthiiSchwein .f.sp .ambrosia trifidaeS .W .T .Batra) ,这是在我国三裂叶豚草上发现的一种新病菌。试验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该锈菌的冬孢子和吸器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 冬孢子 吸器
下载PDF
玉米丝黑穗病原菌冬孢子萌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洪亮 王险峰 +2 位作者 刘辉 沈国生 谢丽华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8,共4页
通过不同条件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率影响的试验研究表明,甲醛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萌发率达88.89%,冬孢子在麦芽糖和水琼脂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达84.49%。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冬孢子萌发率差异较大。... 通过不同条件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率影响的试验研究表明,甲醛处理对玉米丝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萌发率达88.89%,冬孢子在麦芽糖和水琼脂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达84.49%。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冬孢子萌发率差异较大。冬孢子在28℃时最适合萌发,达89.67%,在pH为7时萌发率最高达8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丝黑穗病 冬孢子 萌发
原文传递
电子辐照灭活小麦矮腥黑穗菌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圆 吴品珊 陈克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3-75,共3页
电子射线辐照处理小麦矮腥黑穗菌冬孢子 。
关键词 电子辐照 冬孢子 活性 小麦矮腥黑穗菌 萌发力
下载PDF
稻粒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影响因素及其产孢培养基的筛选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胜军 王艳丽 +7 位作者 张震 姜华 柴荣耀 毛雪琴 邱海萍 王教瑜 杜新法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72-576,共5页
稻粒黑粉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齿黑粉菌属的稻粒黑粉菌引起的。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pH值等培养参数,观察这些不同的参数对稻粒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孢子在充分吸水、温度24~28℃、光照与黑暗间隔培养12 h... 稻粒黑粉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齿黑粉菌属的稻粒黑粉菌引起的。试验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光照时间、pH值等培养参数,观察这些不同的参数对稻粒黑粉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孢子在充分吸水、温度24~28℃、光照与黑暗间隔培养12 h、pH值为7左右的条件下,最适宜冬孢子萌发。试验还观察并描述了稻粒黑粉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此外,为了建立稻粒黑粉病人工接种体系及研究稻粒黑粉菌与水稻之间的互作,需要筛选到能够产生稻粒黑粉病的接种体——次生小孢子的培养基。试验还研究了麸皮培养基等7种液体培养基的产孢效果,结果发现麸皮培养基最适合稻粒黑粉菌产生次生小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菌 冬孢子 萌发率 产孢培养基
下载PDF
大豆锈菌冬孢子形成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谈宇俊 费甫华 +3 位作者 单志慧 周乐聪 沈明珍 李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大豆锈菌可在大豆植株上形成冬孢子和冬孢子堆 ,田间在 10~ 11月初形成 ,但数量较少。冬孢子堆的形成与大豆品种、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关 ,日均温 2 0℃以下 ,日最低气温 16℃以下有利于冬孢子形成。昼夜温差大 ,形成冬孢子堆数量多... 大豆锈菌可在大豆植株上形成冬孢子和冬孢子堆 ,田间在 10~ 11月初形成 ,但数量较少。冬孢子堆的形成与大豆品种、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关 ,日均温 2 0℃以下 ,日最低气温 16℃以下有利于冬孢子形成。昼夜温差大 ,形成冬孢子堆数量多。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出现冬孢子的时间早 ,数量多 ,但体积小。冬孢子堆的大小与数量成负相关 ,在 13~ 2 5℃、2 0 0lux条件下 ,冬孢子堆体积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锈病 冬孢子 形成条件 生物学特性 侵染循环
下载PDF
小麦网腥黑粉菌与光腥黑粉菌冬孢子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龚报森 商鸿生 王旭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13-17,共5页
测定了小麦网腥黑粉菌[Tiletiacaries(Dc.)Tul.]和光腥黑粉菌[T.foetida(Wallr.)Liro.]冬孢子的红外光谱,获得了谱图,两种光谱的差异较大,而同种的光谱则较为相似。光腥的光谱各吸... 测定了小麦网腥黑粉菌[Tiletiacaries(Dc.)Tul.]和光腥黑粉菌[T.foetida(Wallr.)Liro.]冬孢子的红外光谱,获得了谱图,两种光谱的差异较大,而同种的光谱则较为相似。光腥的光谱各吸收带的强度均较高,且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好;网腥光谱的强度则较低,酰胺Ⅰ,Ⅱ两带的分离度较差,酰胺Ⅱ呈现一个宽斜肩峰。据此,可用于两种孢子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孢子 红外光谱 小麦 黑粉菌
下载PDF
新疆玉米普通锈病(Puccinia sorghi Schw)侵染生活史及初侵染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贾菊生 胡守智 +2 位作者 马德英 黄全生 陈勋基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38-2244,共7页
【目的】研究玉米普通锈病在新疆自然的生境条件下,个体发育中各个孢子世代的生物表现型及其初侵染源形式。【方法】采集玉米普通锈病孢子,分析夏孢子和冬孢子存活能力,并将病原菌接种于玉米上观察发病情况。【结果】菌初侵染时期和整... 【目的】研究玉米普通锈病在新疆自然的生境条件下,个体发育中各个孢子世代的生物表现型及其初侵染源形式。【方法】采集玉米普通锈病孢子,分析夏孢子和冬孢子存活能力,并将病原菌接种于玉米上观察发病情况。【结果】菌初侵染时期和整个夏季所生成夏孢子堆的生物特性,只是为病原在寄生生活周期内营扩大再侵染的繁殖用。夏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0.829℃,最适温度为14.922.4℃,温度在10℃以下萌发终止。玉米收割后,夏孢子在寄主基质上可残生时间约在55 d以内,至11月26日检验其活性时,发现许多夏孢子体内的颗粒体已消耗殆尽,形成透明的空腔,有的则失去光泽,呈现淡灰褐色,丧失了发芽能力,鉴此看出该病夏孢子抗逆性很差,不能逾越新疆漫长严酷的寒冬。研究还发现,临秋时节,玉米病体上出现一种深锈褐色的休眠夏孢子堆的菌态,此菌态有强劲抗逆性的特异功能,在持续2个多月零下2024℃的寒冬期后,仍具有正常的萌发力和对寄主侵染的致病毒性。【结论】在新疆的冬季,玉米普通锈病是以休眠夏孢子堆作为越冬世代,而且是玉米在生产中感染锈病唯一的初次感染源。该病冬孢子世代在新疆的侵染生活史上并无实质性的病理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PUCCINIA sorghi Schw 生活史 初侵染 夏孢子 冬孢子 休眠夏孢子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雷 张道环 +6 位作者 李寒松 于立繁 王文相 叶正和 张爱芳 陈雨 高同春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是一种真菌病害。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测定了嘧菌酯、灭菌唑、拌种灵、多菌灵、咪酰胺和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同时研究了药剂浸种处理对稻种的安全性... 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是一种真菌病害。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测定了嘧菌酯、灭菌唑、拌种灵、多菌灵、咪酰胺和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同时研究了药剂浸种处理对稻种的安全性以及浸种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嘧菌酯和二硫氰基甲烷对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高,MIC为0.4μg/mL,多菌灵的抑制活性次之,MIC为0.8μg/mL,其他3种药剂的抑制活性不高,MIC均大于1.6μg/mL。种子安全性试验表明,嘧菌酯在2.0、4.0、8.0μg/mL和多菌灵在4.0、8.0、16.0μg/mL处理3d和7d后,稻种的萌芽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二硫氰基甲烷在4.0和8.0μg/mL处理下,所选稻种的萌芽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该药剂在浸种处理后会影响所选稻种的萌芽,但其在低剂量处理下对稻种的萌芽率影响较小。关于稻粒黑粉病浸种处理的合适农药剂型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浸种处理 冬孢子 最低抑制浓度
原文传递
大豆锈菌冬孢子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谈宇俊 单志慧 +3 位作者 周乐聪 沈明珍 费甫华 李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9-51,共3页
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大豆锈菌 (PhakopsorapachyrhiziSydow)冬孢子不能萌发直接侵染大豆 ,落入土中的病菌残体也不能引起大豆植株发病 ,说明在我国锈菌虽然能在自然条件下形成冬孢子 ,但不能成为大豆锈病初次侵染源。
关键词 大豆 锈病 豆薯层锈菌 冬孢子 侵染循环
下载PDF
应用电子辐照技术灭活小麦矮腥菌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志恒 王圆 +3 位作者 吴品珊 陈克 李凤梅 谢立青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9-62,共4页
应用电子辐照处理小麦矮腥黑穗菌冬孢子 ,实验室直接研究结果表明 ,5kGy的剂量可使冬孢子丧失萌发力失去活性。注意到电子辐照处理延迟了冬孢子的萌发 ,3kGy可能是控制小麦矮腥黑穗病在中国土地上繁衍的有效剂量。
关键词 矫腥黑穗病 电子辐照 冬孢子 小麦 灭活处理
下载PDF
Decline in a Tilletia indica Teliospore Population in a Naturally Infested Arizona (USA) Wheat Field
20
作者 Gary L. Peterson Kathleen L. Kost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11期2622-2634,共13页
Following a 2004-outbreak of Karnal bunt in an Arizona wheat field where infection had not been detected in recent years, the population and viability of Tilletia indica teliospores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layers of... Following a 2004-outbreak of Karnal bunt in an Arizona wheat field where infection had not been detected in recent years, the population and viability of Tilletia indica teliospores in surface and subsurface layers of soil were monitored over a four-year period. The field was seeded with two parallel 1.8 m × 190 m strips of wheat, 11 m apart and the remainder planted in non-host barley. Thirty-eight 1.22 m2 wheat plots were harvested and seed examined for infection. Several times throughout each season soil samples were taken from each of 25 points throughout the field. Teliospores extracted from subsamples of each soil sample were examined to estimate the number of teliospores per gram soil an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The average (SD) infection observed for each of the four consecutive seasons was 7.05 (4.6), 2.89 (5.5), 0, and 0.004% (0). The average number of teliospores recovered per gram of soil during the first sampling was 36 and 39 for the 0.5 cm deep (surface) and 5.5 cm deep (subsurface),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teliospore germination of 29%. By the last season, the average numbers of teliospores recovered were 5 and 2.5 per gram of soil, respectively, with an average germination of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nal Bunt SOIL SURVIVAL teliospore RECOVE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