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盆地幕式构造旋回与层序构成 被引量:78
1
作者 解习农 程守田 陆永潮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7-33,共7页
构造沉降是陆相盆地层序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不同序次的构造幕控制不同序次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形成和演化.根据构造沉降及其可容空间变化特点,重点论述陆相坳陷盆地和裂陷盆地在拉张、挤压和热沉降背景条件下层序的基本构成样式及其... 构造沉降是陆相盆地层序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因素,不同序次的构造幕控制不同序次的层序地层单元的形成和演化.根据构造沉降及其可容空间变化特点,重点论述陆相坳陷盆地和裂陷盆地在拉张、挤压和热沉降背景条件下层序的基本构成样式及其沉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盆地 构造层序 幕式构造 层序构成
下载PDF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过程 被引量:57
2
作者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7,79,共7页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内 ,夹于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 ,是一个与两侧缝合带逆冲作用相关的沉积盆地 ,由羌北盆地 (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 )、羌南盆地 (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和中央隆起带构成 ,...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内 ,夹于金沙江缝合带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 ,是一个与两侧缝合带逆冲作用相关的沉积盆地 ,由羌北盆地 (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 )、羌南盆地 (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和中央隆起带构成 ,其中中央隆起是北部前陆盆地和南部前陆盆地共有的前陆隆起 ,显示为对称型复合前陆盆地 ;该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 ,并持续发育至早白垩世 ,盆地中充填了巨厚的同构造期的复理石和磨拉石 ,具有总体向上变粗变浅的充填序列 ,以不整合面可将其划分为 5个由顶底不整合面限制的构造层序 ,其中晚三叠世诺利期构造层序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主碰撞期 ,晚三叠世瑞替期构造层序对应于金沙江缝合带碰撞闭合后冲断抬升 ,早侏罗世构造层序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初始逆冲推覆 ,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层序对应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主碰撞期 ,中白垩世构造层序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碰撞闭合后冲断抬升与金沙江缝合带冲断抬升的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前陆盆地 复合型前陆盆地 构造层序 中生代 金沙江缝合带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 被引量:51
3
作者 赵宗举 张运波 +2 位作者 潘懋 吴兴宁 潘文庆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9-620,共12页
通过露头、钻测井及地震层序地层特征综合分析,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寒武系划分出6个可全盆地追踪与对比的三级层序。结合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全岩碳同位素旋回与反映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沉积旋回的对比分析... 通过露头、钻测井及地震层序地层特征综合分析,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寒武系划分出6个可全盆地追踪与对比的三级层序。结合反映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的全岩碳同位素旋回与反映沉积古水深相对变化的沉积旋回的对比分析,可将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三级层序分为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形成的全球海平面层序(层序CSQ2、CSQ4、CSQ5、CSQ6)及主要受地区性构造沉降作用控制形成的构造层序(层序CSQ1、CSQ3)2类。塔北轮南地区寒武系台地边缘总体呈现由早寒武世的缓坡向中—晚寒武世的镶边台地的演变以及由西向东的进积叠置型式,推测主要与寒武纪全球海平面总体微弱下降及塔里木盆地基底沉降速率总体稳定且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层序 碳同位素 全球海平面层序 构造层序 碳酸盐岩 寒武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构造层序与构造事件 被引量:44
4
作者 李勇 侯中健 +5 位作者 司光影 A.L.Densmore 周荣军 M.A.Ellis 李永昭 梁兴中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0-36,共7页
新生代龙门山前陆盆地和盐源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锦屏山冲断带内及前缘地区发育和保存最好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本次以地层不整合面和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将该区新生代构造地层序列划分为5个构造层序,即TS1(65~55Ma)、TS2(40~5... 新生代龙门山前陆盆地和盐源盆地是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锦屏山冲断带内及前缘地区发育和保存最好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本次以地层不整合面和ESR测年资料为主要依据,将该区新生代构造地层序列划分为5个构造层序,即TS1(65~55Ma)、TS2(40~50Ma)、TS3(23~16Ma)、TS4(4.7~1.6Ma)和TS5(0.74~0Ma),据此将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和隆升事件划分为5期,其中TS1与喜马拉雅地体和拉萨地体拼合事件相关,TS2与印亚碰撞事件相关,TS3与青藏高原第一次隆升事件相关,TS4与青藏高原第二次隆升事件相关,TS5与青藏高原第三次隆升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构 构造层序 构造事件 龙门山-锦屏山 青藏高原 前陆盆地 盐源盆地
下载PDF
南堡凹陷第三纪构造作用对层序地层的控制 被引量:29
5
作者 周海民 汪泽成 郭英海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6-330,共5页
介绍了南堡凹陷的地质背景,研究了构造作用与层序地层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的一级构造运动使得从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由断陷作用向坳陷作用转化,并分别形成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构成两个构造层序.在早第三纪发生的两幕裂陷作用形... 介绍了南堡凹陷的地质背景,研究了构造作用与层序地层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的一级构造运动使得从早第三纪到晚第三纪由断陷作用向坳陷作用转化,并分别形成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构成两个构造层序.在早第三纪发生的两幕裂陷作用形成了两个亚构造层序,而裂陷幕内的盆缘正断事件形成了三级层序.盆缘正断事件过程中的不均衡沉降造成了沉积体系的变化和迁移.层序地层的构成和沉积体系的变化规律控制了油气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分布规律.下第三系作为南堡凹陷的主力含油层系,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湖泊扩张早期及湖泊萎缩期,且往往分布在扇三角洲前缘,而湖泊发展鼎盛期是生油岩和盖层发育的有利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作用 构造层序 第三纪 财堡凹陷 层序地层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构造层序划分及盆地演化 被引量:31
6
作者 林良彪 陈洪德 +2 位作者 胡晓强 纪相田 姜平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5-422,共8页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 晚三叠世是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运用构造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和方法,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层序界面、层序划分和层序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可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1)上三叠统与中、下三叠统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2)须二段与小塘子组的分界面;3)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的次级构造不整合面;4)三叠系与侏罗系之间的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根据层序界面的发育情况,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每个层序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盆地扩张体系域(BE)和盆地收缩体系域(BW)2个体系域。晚三叠世四川盆地的演化主要是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其中TS1为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TS2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阶段,龙门山逆冲推覆体开始逆冲推覆;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使得整个四川盆地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四川盆地演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盆地演化 上三叠统 川西前陆盆地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张满郎 张琴 +2 位作者 朱筱敏 李新兵 王俊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36,共10页
通过地震、钻测井及生物地层资料的综合研究 ,认为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发育 6套层序、两个构造层序。层序及沉积相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八道湾期至西山窑期以北部物源为主 ,下部构造层序揭示了北部抬升、南部均衡沉降的构造格局 ,... 通过地震、钻测井及生物地层资料的综合研究 ,认为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发育 6套层序、两个构造层序。层序及沉积相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八道湾期至西山窑期以北部物源为主 ,下部构造层序揭示了北部抬升、南部均衡沉降的构造格局 ,头屯河期至喀拉扎期以南部物源为主 ,上部构造层序反映南部抬升、湖盆急剧收缩的构造格局。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 -辫状河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 ,其次为曲流河 -三角洲 -湖泊沉积体系。早中侏罗世 ,本区以暖温带潮湿气候为主 ,但在三工河早期及头屯河中期有两次气候变干变热过程 ,晚侏罗世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晚期的干旱气候还是导致湖盆急剧萎缩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地层学 构造层序 古气侯
下载PDF
鄂尔多斯含油气区构造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汪泽成 刘焕杰 +1 位作者 张林 李熙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2-436,共5页
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 ,研究了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对盆地内层序界面或区域性层序界面进行了追踪对比 .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含气区可以划分出 5种类型的构造层序界面 ,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 1 2个二级构造层序 .一级构造... 应用构造层序分析方法 ,研究了区内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对盆地内层序界面或区域性层序界面进行了追踪对比 .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含气区可以划分出 5种类型的构造层序界面 ,5个一级构造层序和 1 2个二级构造层序 .一级构造层序揭示了盆地经历了 5个构造演化阶段 ,形成 5个盆地原型 .二级构造层序揭示了大的构造幕中次一级构造作用 (如构造沉降 )所引起的充填地层层序变化序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层序地层 盆地演化 油气区
下载PDF
渤中凹陷古近系构造层序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周士科 魏泽典 +3 位作者 邓宏文 王洪亮 谢武仁 杨孝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6年第4期236-240,254,共6页
根据构造发育史和沉积特征,渤中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及9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为区域不整合面,三级层序界面在凹陷不同部位分别为局部不整合面、顶超面、下超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根据边界断层和古地貌特征,渤中凹陷斜坡... 根据构造发育史和沉积特征,渤中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及9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为区域不整合面,三级层序界面在凹陷不同部位分别为局部不整合面、顶超面、下超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根据边界断层和古地貌特征,渤中凹陷斜坡带层序构型分为陡坡型、缓坡型、断阶型,分别发育不同的沉积体系。构造演化阶段性、边界断层、斜坡带古地貌是控制渤中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和层序构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古近系 构造层序 沉积体系 层序构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探讨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满郎 张琴 朱筱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的各种方案进行回顾与对比 ,总结了层序地层划分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阜东斜坡及其外围地区的侏罗系层序地层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新的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该方案将侏罗系划分为 6个层...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的各种方案进行回顾与对比 ,总结了层序地层划分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阜东斜坡及其外围地区的侏罗系层序地层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新的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方案。该方案将侏罗系划分为 6个层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层序 构造层序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构造层序划分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晓平 李仰春 +2 位作者 柳震 汪岩 王洪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6-621,共6页
依据钻孔及露头资料,对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进行了构造层序划分及研究,共划分了1个Ⅰ级、2个Ⅱ级、5个Ⅲ级构造层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鸡西盆地动力学演化机制,证实鸡西盆地主要由敦密断裂在白垩纪左旋走滑拉分而成。纵向上表现为两个构... 依据钻孔及露头资料,对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进行了构造层序划分及研究,共划分了1个Ⅰ级、2个Ⅱ级、5个Ⅲ级构造层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鸡西盆地动力学演化机制,证实鸡西盆地主要由敦密断裂在白垩纪左旋走滑拉分而成。纵向上表现为两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早中期表现为断陷盆地特点,控制了鸡西群含煤层序的生长和发育;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表现为坳陷盆地特征,控制了桦山群红层的生长、发育。该盆地的层序划分及动力学分析对黑龙江东部白垩纪地层对比、构造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西盆地 构造层序 动力学 黑龙江东部
下载PDF
南海北部湾盆地构造特征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杜振川 《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55-59,共5页
构造运动控制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也是控制盆地不同级次的层序单元形成和构型的关键因素.据构造运动和可容纳空间变化特点,论述了北部湾盆地在第三纪构造发育特征及盆地在拉张和热沉降背景下沉积层序的基本构成样式和沉积特点。
关键词 盆地 构造层序 构造特征 沉积 控制作用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纪构造层序地层格架内沉积充填特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胜林 侯明才 +3 位作者 林良彪 陈安清 钟怡江 张成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27-2338,共12页
为了研究侏罗纪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盆山关系,以侏罗系3个构造层序(TS1~TS3)体系域(BE,BW)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充填特征的研究发现:龙门山造山带构造运动与沉积盆地的构造层序充填特征吻合较好,并且龙... 为了研究侏罗纪龙门山造山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盆山关系,以侏罗系3个构造层序(TS1~TS3)体系域(BE,BW)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通过对川西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充填特征的研究发现:龙门山造山带构造运动与沉积盆地的构造层序充填特征吻合较好,并且龙门山造山带北段,中段,南段在各期次构造活动中活动情况具有差异。TS1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都发育有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中部地区为三角洲沉积,显示该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南段构造活动可能较为剧烈,中段相对较平缓。TS1BW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都以湖泊沉积为特征,仅在川西前陆盆地中部地区发育有三角洲沉积,显示本期龙门山造山带构造活动不发育,较为平稳。TS2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自西而东为冲积扇,三角洲—滨湖、浅湖沉积环境,中部地区为三角洲沉积,显示龙门山造山带又一次剧烈隆升,且北段和南段活动较为剧烈,中段相对较弱。TS2BW期,层序充填结构表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中段活动情况再次趋缓,但南段构造活动仍然较为活跃。TS3BE期,川西前陆盆地北部和南部地区发育有冲积扇沉积,中部则以三角洲-湖泊沉积为特征,显示该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南段都发生了较为剧烈的构造隆升运动,龙门山造山带中段,构造活动相对较为平缓。TS3BW期,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和中段构造活动减弱,南段活动持续加剧,于芦山两河口地区沉积有巨厚的冲积扇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构造层序充填 盆山关系 侏罗纪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中上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构造意义及盆山耦合关系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云生 郭战峰 +1 位作者 梁西文 杨振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1-205,共5页
利用Dickinson等人建立的砂岩碎屑模型,对中上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的组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碎屑岩的物源区类型,认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龙门山、江南逆冲带,具有明显的再旋回造山带属性,碎... 利用Dickinson等人建立的砂岩碎屑模型,对中上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的组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碎屑岩的物源区类型,认为晚三叠世—侏罗纪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东秦岭—大别造山带、龙门山、江南逆冲带,具有明显的再旋回造山带属性,碎屑组分变化序列是盆缘造山带三期逆冲活动的沉积响应。通过分析晚三叠世—侏罗纪碎屑岩组分的构造意义,确定晚三叠世—侏罗纪中上扬子地区盆地性质为发育于碰撞造山、逆冲推覆带之前缘的前陆盆地,并探讨了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及其盆山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组分 砂岩 物源 构造层序 盆山耦合 晚三叠世-侏罗纪 中上扬子地区
下载PDF
兰坪盆地侏罗纪陆相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利东 刘登忠 +3 位作者 王国芝 陶晓风 徐新煌 李佑国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0-43,共4页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 (尤其是陆棚海盆地 )的沉积充填具有着不同的主控因素 ,构造的控制作用在陆相盆地中尤为重要。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划分依据为构造作用的转化面划分为构造层序 ,构造层序内部依据沉积充填样式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出层序... 陆相盆地与海相盆地 (尤其是陆棚海盆地 )的沉积充填具有着不同的主控因素 ,构造的控制作用在陆相盆地中尤为重要。陆相盆地的层序地层划分依据为构造作用的转化面划分为构造层序 ,构造层序内部依据沉积充填样式的差异进一步划分出层序。兰坪盆地的侏罗系共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坪盆地 侏罗系 陆相层序地层 构造层序 层序
原文传递
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闫小雄 周立发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60-64,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急待解决的问题。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应用于构造活动区盆地分析的一个特例 ;前陆盆地二级构造层序代表了盆地不同成盆期的产物 ;前陆盆地的三级构造层序的成因并非受... 本文主要介绍了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及急待解决的问题。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是将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应用于构造活动区盆地分析的一个特例 ;前陆盆地二级构造层序代表了盆地不同成盆期的产物 ;前陆盆地的三级构造层序的成因并非受全球统一海平面变化控制 ,而与盆缘造山带的区域构造活动、盆内沉积作用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的联合作用有关 ,是一个成盆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产物 ;前陆盆地地层的层序反映了前陆盆地构造演化史为一个多旋回的沉积 构造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层序地层学 形成演化 充填序列 构造层序 构造活动 沉积作用
下载PDF
柴达木第三纪转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 被引量:12
17
作者 付国民 李永军 石京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4-41,共8页
运用沉积体系组合 ,构造地层分析和岩浆热流体标志综合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柴达木第三纪转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过程 ,笔者认为 :柴达木第三纪盆地是以扩展裂陷为主的单型盆地 ,可划分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水下洪积扇 近岸浊流沉... 运用沉积体系组合 ,构造地层分析和岩浆热流体标志综合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柴达木第三纪转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及动力学过程 ,笔者认为 :柴达木第三纪盆地是以扩展裂陷为主的单型盆地 ,可划分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水下洪积扇 近岸浊流沉积体系 ,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常态湖三角洲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在湖盆演化的不同阶段 ,形成冲积扇 扇三角洲 滨浅湖 砾质辫状河沉积 ,近岸水下重力流 中深湖 扇三角洲 ,扇三角洲 中浅湖 河流三种湖盆充填形式。依据古构造运动界面和相应整合界面 ,将第三纪盆地划分为三个构造层序 ,分别对应于初始裂陷 ,伸展扩张裂陷和转换坳陷三个发展过程。柴达木第三纪转换裂陷盆地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地幔热柱的形成和衰减作用 ,同时喜马拉雅运动等运程应力作用对盆地的演化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组合 构造层序 岩浆热流体 柴达木盆地 地幔热柱 裂陷盆地
下载PDF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Tertiary tectonic sequences and their response to foreland tectonism in the Kuqa depression, the Tarim Basin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畅松 肖建新 +3 位作者 刘景彦 陈建强 张燕梅 纪云龙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2年第3期250-258,共9页
The Tertiary Kuqa depression is a foreland basin generated by flexural subsid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outhward thrusting of the southern Tianshan Mountains. Tertiary basin fills of the depress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 The Tertiary Kuqa depression is a foreland basin generated by flexural subsidence resulting from the southward thrusting of the southern Tianshan Mountains. Tertiary basin fills of the depress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ectonic sequences bounded by gentle angular unconformities. The sequences are composed of two parts, the lower transgressive and the upper progradational successions, which are separated by a regional maximum transgressive surfa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sequences is attributed to the foreland tectonic process from flexural subsidence caused by thrust loading to rebounded uplift due to the erosion and stress release. The generation of the angular unconformities defining the tectonic sequences has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the rebounded uplift and the following thrusting.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positional pattern between the northeastern and the northwestern margins. The relatively strong thrusting and mountain building occurring along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ick-bedded alluvial fan and angular unconformities.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in contract, lacks thick alluvial fan accumulation due to weak thrusting. This difference is likely related to the pre-existing east-west partition of the basin bas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tonic sequence DEPOSITIONAL architecture TERTIARY KUQA depression.
原文传递
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曾洪扬 陈洪德 +1 位作者 林良彪 胡晓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9,53,共5页
晚三叠世是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物探资料,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以构造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图,揭示了该... 晚三叠世是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的重要时期。根据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和物探资料,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以构造层序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的岩相古地理图,揭示了该期岩相古地理演化规律。构造层序TS1始于印支运动第Ⅰ幕,川西地区处于浅海及海陆过渡环境,对应的地层是马鞍堂组和小塘子组。构造层序TS2包含须家河组二段—三段,此期龙门山地区开始形成以逆冲推覆作用为主的造山带雏形,为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期,沉积环境为海陆过渡相。构造层序TS3为川西前陆盆地发展期,发育的地层为须家河组四段—五段,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逆冲褶皱成山,研究区为陆相沉积环境。构造运动是控制晚三叠世川西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构造层序 晚三叠世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近系层序类型与发育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潘春孚 纪友亮 +4 位作者 高志勇 朱如凯 朱健湖 俞国鹏 胥猛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三纪—第四纪为前陆盆地再生阶段。在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野外露头、钻测井等资料,将准噶尔南缘新近系沙湾组和塔西河组地层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依据准噶尔南缘前陆... 准噶尔盆地南缘第三纪—第四纪为前陆盆地再生阶段。在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野外露头、钻测井等资料,将准噶尔南缘新近系沙湾组和塔西河组地层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依据准噶尔南缘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及其形成机制,将2个三级层序分别归纳为构造层序和气候层序2种类型,每类层序内部均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造层序发育受逆冲构造作用影响明显,气候层序发育主要受气候引起的相对湖平面变化影响。依据2种层序内部结构发育的特点结合山前带所处盆地的特殊构造部位及层序发育演化阶段的不同,将准噶尔盆地南缘新近系层序发育模式总结为陡坡型和气候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层序 气候层序 层序模式 准噶尔盆地南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