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坂茂的“纸建筑”建构研究初探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振华 胡雪松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
通过对坂茂的"纸建筑"所运用的材料进行探究,了解坂茂对"纸"这种非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提升过程,并对"纸建筑"的连接方式进行总结,初步探究其建构方法.最后总结坂茂在纸建筑材料和结构实践中运用的策略,... 通过对坂茂的"纸建筑"所运用的材料进行探究,了解坂茂对"纸"这种非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提升过程,并对"纸建筑"的连接方式进行总结,初步探究其建构方法.最后总结坂茂在纸建筑材料和结构实践中运用的策略,以及其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连接 纸建筑
下载PDF
后人文建构 论数字建造中的技术与文化映射 被引量:10
2
作者 闫超 袁烽 《时代建筑》 2020年第3期6-11,共6页
文章以20世纪末建筑的数字化与建构性的对立为切入点,剖析了早期数字建构研究在尝试消解两者隔阂时"重形式生成过程、轻形式体验分析"的问题,进而针对数字建造催生出的建构形式本体展开具体研究。文章首先基于对建构文化中身... 文章以20世纪末建筑的数字化与建构性的对立为切入点,剖析了早期数字建构研究在尝试消解两者隔阂时"重形式生成过程、轻形式体验分析"的问题,进而针对数字建造催生出的建构形式本体展开具体研究。文章首先基于对建构文化中身体媒介的分析,讨论后人文主义身体认知对传统建构形式的挑战;然后进一步通过剖析人机共生下的后人文主义技术观,对后人类生产和后人类栖居语境下的建构形式意义展开思辨。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最终提出了将建构视为一种动态变化体而非一种静态形式语言的认知方式,并对数字化与建构性的对立本质展开发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建造 建构文化 数字建构 后人文主义 体验
下载PDF
《建构文化研究》书评 被引量:7
3
作者 蒂姆.卡尔弗豪斯 田丹妮(译) 彭怒(校) 《时代建筑》 2011年第3期132-133,共2页
文章是对弗兰姆普敦的著作《建构文化研究》批判性的评论。评论者认为弗兰姆普敦在绪论与案例研究之间建立的概念框架,将建构作为智识的方法论,忽视其与相关制度、理论、实践及其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该书提及一系列跨学科的概念,却未阐... 文章是对弗兰姆普敦的著作《建构文化研究》批判性的评论。评论者认为弗兰姆普敦在绪论与案例研究之间建立的概念框架,将建构作为智识的方法论,忽视其与相关制度、理论、实践及其影响之间的相互作用;该书提及一系列跨学科的概念,却未阐明这些概念所探讨的"建构文化"的边界、在个人的努力之外多种形式的合作以及建造实践中的诸多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文化 书评 弗兰姆普敦 概念框架
下载PDF
黔中产石遂与木合混而筑居:贵阳市镇山村布依族石板民居建构文化探究
4
作者 杨亚军 杨健 邓伟霞 《住宅科技》 2024年第8期43-50,共8页
一个民族的民居建构文化是该民族的精神和意识的集中体现之一,也是该民族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思想观念、艺术风格、社会习俗与生活方式等的总和。布依族石板民居是黔中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经典传统民居代表,文章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 一个民族的民居建构文化是该民族的精神和意识的集中体现之一,也是该民族共同创造和传承的思想观念、艺术风格、社会习俗与生活方式等的总和。布依族石板民居是黔中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经典传统民居代表,文章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为例,深入挖掘石板民居建构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对记录与保留该地区传统石板民居、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板民居 传统民居 布依族 黔中 建构文化 物质建构 意识建构
下载PDF
新地域建筑中建构文化的美学追求 被引量:3
5
作者 曾磬 石孟良 《中外建筑》 2015年第7期56-58,共3页
通过对建构的诠释,提出建构文化是建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建构文化与建构表现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类型、地形、建造等三个新地域建筑建构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建构文化的设计表现。并提出在建造过程中注入具有"诗意"的建构文... 通过对建构的诠释,提出建构文化是建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建构文化与建构表现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类型、地形、建造等三个新地域建筑建构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建构文化的设计表现。并提出在建造过程中注入具有"诗意"的建构文化,是新地域建筑创作建构文化的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建构文化 新地域建筑
下载PDF
建构视角下泉州蚵壳墙的材料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恒 李俐 《中外建筑》 2016年第9期76-78,共3页
本文通过对泉州蚵壳厝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以建构理论为出发点,解读泉州蚵壳厝"真实性"的建构特征,揭示蚵壳厝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希望通过对蚵壳材料选择和建造中的观念性的解读,为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文... 本文通过对泉州蚵壳厝的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以建构理论为出发点,解读泉州蚵壳厝"真实性"的建构特征,揭示蚵壳厝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希望通过对蚵壳材料选择和建造中的观念性的解读,为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提供与西方建筑观念不同的另一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蚵壳厝 材料 建构文化 真实 编织
下载PDF
建构图语——从远古到未来的模件化建构 被引量:2
7
作者 崔彤 王一钧 《建筑技艺》 2019年第4期12-15,共4页
从建构图语的角度认知人类史上的建构方式,从中得出两种建构图语:架构和砌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字、画及营造法式也同样运用了图语的表达方式,具有其特定的语法结构。以“架构”和“砌筑”两种图语为线索,列举当代建筑设计实践的案例,... 从建构图语的角度认知人类史上的建构方式,从中得出两种建构图语:架构和砌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字、画及营造法式也同样运用了图语的表达方式,具有其特定的语法结构。以“架构”和“砌筑”两种图语为线索,列举当代建筑设计实践的案例,并以此证明建构图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 图语 模件化
下载PDF
近代天津租界区城市风貌特征及其成因探研——基于建筑材料的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冯琳 胡子楠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18,共6页
以建筑材料的视角考察近代天津租界区风貌之形成,探讨建设法规中对于材料择选的多维度管控、建材工业领域材料生产的机械化变革、建造文化视野下材料使用的多样化发展,由引发建筑材料革新的肇因,探查驱动城市风貌演变的内力,以期为建筑... 以建筑材料的视角考察近代天津租界区风貌之形成,探讨建设法规中对于材料择选的多维度管控、建材工业领域材料生产的机械化变革、建造文化视野下材料使用的多样化发展,由引发建筑材料革新的肇因,探查驱动城市风貌演变的内力,以期为建筑遗产保护与当代城市设计带来有关物质层面的新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天津租界区 城市风貌 建筑材料 建设法规 建材工业 建造文化
原文传递
赫伯特·克莱默与我对建构文化的学术自信心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辰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1,共7页
赫伯特·克莱默对中国现代建筑学术的影响是多侧面和多层次的,选择笔者重点受益的“建构”主题,解析个人内在学术自信心的建立过程:1990年代克莱默成功结合构造的建筑教学体系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建构思想,给已在一定意义上理解... 赫伯特·克莱默对中国现代建筑学术的影响是多侧面和多层次的,选择笔者重点受益的“建构”主题,解析个人内在学术自信心的建立过程:1990年代克莱默成功结合构造的建筑教学体系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建构思想,给已在一定意义上理解中国传统“营造”的笔者带来了深刻体验并建立了与国际现代建筑体系接轨的学术自信;而引介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则使得这项学术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更为顺理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伯特·克莱默 建构文化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建筑教育 中国建筑学术
原文传递
建构文化语境下青岛里院清水砖墙研究
10
作者 徐飞鹏 孙莹雪 蒋正良 《城市建筑》 2023年第6期120-122,共3页
里院作为青岛本地的民居建筑,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建筑,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对历史图纸的研究,将社会文化角度作为切入点,探讨里院的清水砖墙如何在传承青岛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 里院作为青岛本地的民居建筑,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融合中西方文化的建筑,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文章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对历史图纸的研究,将社会文化角度作为切入点,探讨里院的清水砖墙如何在传承青岛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方建筑样式,达到青岛里院所特有的建构文化表现力,并对当下对里院的保护与更新带来启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院 青岛地域文化 清水砖墙 建构文化
下载PDF
流动的雕塑与入胜的结构——哥本哈根大学马士基大楼幕墙-百叶系统
11
作者 黄恒 郑静 张砾琦 《建筑技艺》 2023年第7期59-63,共5页
哥本哈根大学马士基大楼的幕墙-百叶系统同时体现了高技和古典,通过分析建筑幕墙-百叶系统的结构细节、安装程序、技艺效果,旨在探讨建筑“核心形式”和“艺术形式”齐头并进的建构文化之美。
关键词 幕墙 结构 活动百叶 技艺 建构文化
下载PDF
重塑场所的“桥”——杭州滨江断点上的设计实践
12
作者 张晓雅 姚冠杰 章明 《建筑技艺》 2023年第7期22-29,共8页
从系统性空间营造的角度,回溯杭州滨江区域提升改造项目中绸桥设计工作的出发点。基于现状需求的解读,阐述如何以桥这种空间意象及形态要素回应功能需求、文脉延续、场所关系、空间感知四个层面的设计思考。
关键词 空间营造 基础设施 建构文化 日常性
下载PDF
通向永恒之路:路易·康作品中的拱形母题来源及其设计演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思俭 杨涛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106,共9页
以路易·康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拱形母题”为线索,回溯康的相关建筑思想的形成轨迹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性思考,剖析其以“纪念性”为主题的建筑理想。基于对康本人的草图、图纸、访谈语录等相关资料的整理,以及对多位建筑理论家、评... 以路易·康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拱形母题”为线索,回溯康的相关建筑思想的形成轨迹与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性思考,剖析其以“纪念性”为主题的建筑理想。基于对康本人的草图、图纸、访谈语录等相关资料的整理,以及对多位建筑理论家、评论家的相关文献的研究,分类归纳拱形元素的呈现形式,总结其设计演化过程,追溯作品中“拱形母题”的来源,并探讨其最终意欲表达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易·康 拱形母题 纪念性 现代主义 建构文化
原文传递
关于江南传统木结构外延性的观察
14
作者 张璐嘉(译) 张洁(校) 《时代建筑》 2023年第3期28-31,共4页
文章触及了鲜少被讨论的木结构用法与开放性问题,包括与民居结构相关的一系列附加结构、附属物品和加工工具的物理连接.通过2012-2022年十年间的田野村落调查,研究探讨了明清江南民居结构构造的外延性及其与居住方式的关联,房屋结构构... 文章触及了鲜少被讨论的木结构用法与开放性问题,包括与民居结构相关的一系列附加结构、附属物品和加工工具的物理连接.通过2012-2022年十年间的田野村落调查,研究探讨了明清江南民居结构构造的外延性及其与居住方式的关联,房屋结构构造的细节和边界与外延结构的物理可操作性相对应,并植根于木结构的历史"关联环境"中.大小木作之间的外延结构的存在可以从地域性的农业实践中获得注解,并以多样化的形式与当地的乡土木结构建造产生紧密的联系.文章通过对诸如细部、完成面和大小木作之间的节点等乡土建构类型的思考,深化了对江南木结构农业相关属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乡土 建构文化 外延性 东阳帮 民居 木结构
下载PDF
建构文化视野下的石塘村互联网会议中心设计
15
作者 刘晓芬 《山西建筑》 2021年第12期21-23,共3页
基于建构文化的视角,从核心形式与艺术形式两方面对石塘村互联网会议中心设计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并验证了石塘村互联网会议中心的设计是基于结构与建造的本体性思维,且超越了对结构和建筑的工具性认知。
关键词 建构文化 核心形式 艺术形式 建筑装饰
下载PDF
离散之间--人人馆设计札记
16
作者 秦曙 《建筑技艺》 2021年第12期94-99,共6页
通过对人人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设计历程的回溯,阐述了寻求现代钢木结构同东方文化语境相呼应所形成的离散组织功能空间与建构体系的设计理念,以及在这一设计理念导引下塑造出的互动交融的空间体验。项目的最终投入使用... 通过对人人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设计历程的回溯,阐述了寻求现代钢木结构同东方文化语境相呼应所形成的离散组织功能空间与建构体系的设计理念,以及在这一设计理念导引下塑造出的互动交融的空间体验。项目的最终投入使用打破了展示类建筑封闭盒体的固有定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木结构 东方意境 建构文化 景观建筑
下载PDF
自然和文化启示下的结构轻型化探索——以斯图加特大学轻型结构研究所为例
17
作者 王祥 高伟哲 +1 位作者 苏骏邦 曲伟昊 《建筑技艺》 2020年第8期74-79,共6页
建筑的轻型化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建筑创新实践中一种新的范式。然而除了关于结构性能化设计的技术视角的探索之外,建筑"轻型化"背后的时代和文化意义也是当前建筑学界众多学者试图论证和探索的另一个方向。"为什么要... 建筑的轻型化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建筑创新实践中一种新的范式。然而除了关于结构性能化设计的技术视角的探索之外,建筑"轻型化"背后的时代和文化意义也是当前建筑学界众多学者试图论证和探索的另一个方向。"为什么要采用轻型化的建筑",也因此成为当前建筑哲学和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一个著名研究机构——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轻型结构设计研究所的发展过程和其中多位重要学者的学术贡献研究的视角,试图论述在结构轻型化思潮的发展过程中,时代、材料、设计技术等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轻型化 历史背景 生态效率 数字过程 建构文化
下载PDF
南京大学“木构建造实验”之体验
18
作者 缪峰 《南方建筑》 2006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本文从建构的理论意义出发,探讨“建造实验”在现代建筑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一次实验性的教学尝试,学生参与建造的真实体验可能是最为珍贵的知识收获。
关键词 木构建造 建构文化 设计教学 体验
下载PDF
现代视角下探析建构的诗学表达
19
作者 翁淑娟 《建筑技艺》 2021年第8期101-103,共3页
以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一书为理论背景,从"建构"与"建造的诗学"两者关系思考建构的内在意义,提出"理论"与"反理论"、"建构"与"非建构"两对看似悖论... 以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一书为理论背景,从"建构"与"建造的诗学"两者关系思考建构的内在意义,提出"理论"与"反理论"、"建构"与"非建构"两对看似悖论的主题并进行探讨,以此剖析"建构"的诗学表达,激发设计者对现代建筑的重新思辨,以期促进建筑理论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文化 建构 非建构 反理论
下载PDF
《建构文化研究》译后记(上) 被引量:28
20
作者 王骏阳 《时代建筑》 2011年第4期142-149,共8页
文章以译后记的形式对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的基本内容进行评述。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建筑学界关于"建构"问题的理论翻译和讨论,文章还对"建构学"在我们时代的意义以及... 文章以译后记的形式对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论19世纪和20世纪建筑中的建造诗学》的基本内容进行评述。结合近几年来国内外建筑学界关于"建构"问题的理论翻译和讨论,文章还对"建构学"在我们时代的意义以及与中国建筑的关系进行解读。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本期刊登的是第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文化研究》 建构学 建造的诗学 建筑学 当代建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