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油气藏体积改造技术——内涵、优化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91
1
作者 吴奇 胥云 +2 位作者 王晓泉 王腾飞 张守良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2-358,共7页
系统阐述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基本内涵、优化设计及实现方法。其内涵包括5个方面:①可"打碎"储集层,形成复杂缝网,"创造"人造渗透率;②裂缝起裂不是单一张开型破坏,而是剪切破坏及错断和滑移等;③"突破"传... 系统阐述了体积改造技术的基本内涵、优化设计及实现方法。其内涵包括5个方面:①可"打碎"储集层,形成复杂缝网,"创造"人造渗透率;②裂缝起裂不是单一张开型破坏,而是剪切破坏及错断和滑移等;③"突破"传统压裂裂缝渗流理论模式,大幅度缩短流体有效渗流距离;④适用于较高脆性岩层的改造;⑤采用"分段多簇射孔"。分析表明:流体穿过100 m渗透率为0.000 001×10 3μm2的基质向裂缝渗流需要的时间超过100×104a,只有体积改造形成裂缝网络才能使流体从基质向裂缝实现"最短距离"渗流。簇间距优化、非均匀布段(簇)、优化支撑剂铺置模式等是实现体积改造的关键理念;加密分簇技术、多次停泵注入模式及多次端部脱砂压裂技术是低脆性指数地层实现体积改造的技术关键。体积改造技术在致密砂岩(油、气)、火山岩、碳酸盐岩的改造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利用多层多分支井技术对储集层实施"立体式"体积改造是高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藏 体积改造技术 内涵 优化设计 分段多簇 “立体式”改造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75
2
作者 李阳 薛兆杰 +2 位作者 程喆 蒋海军 王濡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7,共13页
向地球深部进军、拓展深层油气资源,对于筑牢中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也是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现实领域。在系统总结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和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深层油... 向地球深部进军、拓展深层油气资源,对于筑牢中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也是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现实领域。在系统总结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和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深层油气发展潜力、重点研究领域与科技攻关方向。中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低,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发育的多套油气成藏组合、东部断陷盆地深洼区岩性与前中—新生界古潜山油气藏、深层页岩气等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科技攻关方面需加强深层油气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深部流体流动机理研究,开展基于地球物理的深部目标识别与预测、复杂地层条件优快钻井和复杂储层改造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大力推动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理论与技术、企业与部门间的协同攻关,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管理和运行,为深层油气高效勘探与有效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石油 深层天然气 勘探开发 工程技术 资源潜力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理论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114
3
作者 胡文瑞 魏漪 鲍敬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6-656,共11页
基于对国内已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提炼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理论,总结了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探讨了低渗透油气藏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技术方向。中国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主要形成了5个方面的理论与关键技术:(1)发展了低... 基于对国内已开发低渗透油气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提炼了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理论,总结了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的关键技术,探讨了低渗透油气藏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技术方向。中国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主要形成了5个方面的理论与关键技术:(1)发展了低渗透储集层渗流、双重介质渗流、相对均质等理论;(2)研发了"储集层有利区与含气性预测相结合、叠前和叠后相结合"的井位优选技术;(3)完善了定向射孔多缝、多级加砂、多级暂堵、直井多层、水平井等体积压裂提高单井产量技术;(4)提出了整体降压、局部增压、聚能冲压解堵、精细分注、温和超前注水等增注保压技术;(5)形成了水平井注采井网优化提高采收率技术。继续经济有效开发低渗透储量,必须做好3方面的工作:(1)依靠技术进步,继续研发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建立低品位油藏效益开发新模式,确定主体技术界限并做好超前开发接替技术储备;(2)坚持"低成本技术+低成本管理"体系,通过"技术和管理的不断创新,建立一套完整的低成本二元集成创新体系";(3)争取国家优惠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藏 渗流理论 体积压裂 注水技术 井位优选 水平井 技术发展方向
下载PDF
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03
4
作者 程汝宏 师志刚 +3 位作者 刘正理 夏雪岩 相金英 陈媛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11期1-4,18,共5页
介绍了近年来谷子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培育抗除草剂简化栽培谷子品种、研发关键生产环节配套的农业机械、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现谷子简化栽培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通过育种与植保手段减轻谷子鸟害的思路。
关键词 谷子 简化栽培 栽培技术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土壤污染与修复科技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03
5
作者 骆永明 滕应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7-1142,共6页
土壤污染与修复是土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对推进中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作、保障国家土壤环境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简要分析了中国土壤污染状况,介绍了国内外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 土壤污染与修复是土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对推进中国土壤污染管控与修复工作、保障国家土壤环境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简要分析了中国土壤污染状况,介绍了国内外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科技研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土壤污染与修复科技研究与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主要方向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科技进展 发展方向 对策建议
下载PDF
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 被引量:95
6
作者 王国栋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0,共10页
创新驱动钢铁行业转型发展、调整结构、实现钢铁行业绿色制造势在必行。从钢铁行业的重要前沿技术(产品)和钢铁行业的重要关键共性技术(产品)介绍了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内容包括:复杂难选铁矿石预富集-悬浮焙烧-磁选技术;低碳... 创新驱动钢铁行业转型发展、调整结构、实现钢铁行业绿色制造势在必行。从钢铁行业的重要前沿技术(产品)和钢铁行业的重要关键共性技术(产品)介绍了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向。内容包括:复杂难选铁矿石预富集-悬浮焙烧-磁选技术;低碳炼铁技术;炼钢二次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先进钢铁全流程一体化组织控制;改进型热带无头轧制短流程工艺、装备及产品;薄带铸轧短流程工艺、装备与产品;无酸洗涂镀制备热轧涂层板技术;新一代钢包喷射冶金工艺;高品质连铸坯生产工艺与装备;热轧钢材组织性能控制;极限规格板材先进热处理装备及工艺技术;薄板坯半无头轧制+无酸洗涂镀制备热轧AHSS;高精度冷轧板形控制技术与装备技术;先进连续退火与涂镀技术;真空制坯轧制复合板技术;旨在大规模定制的钢材智慧制造系统等。旨在实现钢铁工业的绿色制造,促进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技术创新 前沿技术 共性技术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 被引量:72
7
作者 石美峰 《山西焦煤科技》 2007年第3期7-9,共3页
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与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要和发展背景,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 国内现状 煤矿机电一体化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9
8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2 位作者 巫芙蓉 董世泰 李彦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3-853,676+854,共11页
水力压裂、酸化压裂是致密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在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页岩、煤层等储层连通性改造中广泛使用。对压裂效果的评估以及对裂隙的空间描述,是编制开发方案、提高产能的关键环节。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可... 水力压裂、酸化压裂是致密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在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页岩、煤层等储层连通性改造中广泛使用。对压裂效果的评估以及对裂隙的空间描述,是编制开发方案、提高产能的关键环节。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可靠性高的一种压裂裂缝监测及储集体空间描述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压裂裂缝的空间展布,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压裂裂缝监测和油藏动态监测。本文分析了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的需求、国内外(包括中国石油集团)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微地震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领域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微地震 监测技术 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集团
下载PDF
中国电推进技术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59
9
作者 于达仁 乔磊 +1 位作者 蒋文嘉 刘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1,F0002,共12页
为了促进国内电推进技术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电推力器的种类和特点,并结合国外电推进技术的研究及在轨应用情况,介绍了中国电推进技术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总结了国内外电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深空探测、商... 为了促进国内电推进技术的发展,简要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电推力器的种类和特点,并结合国外电推进技术的研究及在轨应用情况,介绍了中国电推进技术发展过程和应用现状,总结了国内外电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深空探测、商业航天、重力场测量、引力波探测等空间任务对推进器的高比冲、长寿命、宽调节范围、低成本、高精度等需求,提出了国内电推进技术应该将小型离子推力器、大型霍尔推力器、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以及无拖曳控制推力器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技术 发展过程 应用现状 发展方向 综述
下载PDF
中国油气田开发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56
10
作者 韩大匡 《中国工程科学》 2010年第5期51-57,共7页
回顾了我国油气田开发所走过的不平凡光辉历程,简要叙述了我国油气田的储层地质特点、主要类型和已形成的技术系列,揭示了近年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对策和开发好高含水、低渗透、稠油、海洋等主要类... 回顾了我国油气田开发所走过的不平凡光辉历程,简要叙述了我国油气田的储层地质特点、主要类型和已形成的技术系列,揭示了近年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对策和开发好高含水、低渗透、稠油、海洋等主要类型油田和各种复杂气田的技术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油气田开发 技术系列 高含水油田 低渗透油田 稠油油田 海洋油田 复杂气田 技术发展方向
下载PDF
含油污泥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49
11
作者 陈明燕 刘政 +1 位作者 王晓东 许志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3-317,222,共5页
含油污泥处理是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含油污泥的常规处理技术和近几年新出现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对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认... 含油污泥处理是石油工业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技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了含油污泥的常规处理技术和近几年新出现的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理新技术,对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化学-生物联合调理技术将是今后的主要攻关方向。根据含油污泥的物化特性,按照"无害化与再利用相结合"的思路,实现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泥 无害化 资源化 新技术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重大科学理论技术发展方向 被引量:47
12
作者 马新华 郑得文 +2 位作者 魏国齐 丁国生 郑少婧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99,共7页
加快推进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设是持续提升储气调峰能力,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中国地质条件复杂,储气库选址、设计、建设与运行面临一系列重大科技挑战。为此,在概述国内外储... 加快推进天然气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设是持续提升储气调峰能力,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中国地质条件复杂,储气库选址、设计、建设与运行面临一系列重大科技挑战。为此,在概述国内外储气库理论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以陆相沉积、中深层复杂断块为主的建库目标,提出了储气库科学建设亟待创新的交变载荷储气地质体动态密封、高速注采渗流、大井眼注采井高质量建设和地下地面注采全系统完整性监测等重大理论技术问题,并系统阐述了我国储气库建设理论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深化以动态密封性评价为核心的储气库地质理论体系攻关;②持续开展中低渗储层高效建库理论和设计方法研究;③加强注采转换灵活、高效和低能耗地面关键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和国产化;④创建以微地震监测为核心的地层—井筒—地面“三位一体”风险实时预警技术;⑤加快开展储气库数字化建设和智能化调峰运行技术攻关。结论认为,随着我国储气库类型多元化、储气空间日益复杂化、储气库功能多样化,开展储气库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十分必要。新理论与新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将大幅提升储气库运行效率、降低建库投资,对保障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运行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储气空间 动态密封性 库容参数设计 数字化建设 智能化调峰 理论技术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稠油热采开发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6
13
作者 孙焕泉 刘慧卿 +3 位作者 王海涛 束青林 吴光焕 杨元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64-1674,共11页
稠油是重要的石油资源类型,实现稠油资源持续、高效开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中国热采稠油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地质和油藏特征方面,中国稠油油藏类型多、埋藏深、油层薄、储层非均质严重、油水系统复... 稠油是重要的石油资源类型,实现稠油资源持续、高效开发,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中国热采稠油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地质和油藏特征方面,中国稠油油藏类型多、埋藏深、油层薄、储层非均质严重、油水系统复杂;在组成特征方面,胶质和沥青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导致稠油黏度大;在流变特性方面,稠油存在临界温度,当温度大于临界温度时,稠油流变行为呈现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当温度小于临界温度时,稠油流变行为呈现具有屈服值的宾汉流体特征;在渗流特征方面,稠油在地下渗流呈现非达西渗流特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其受温度、储层渗透率、地层原油黏度及沥青质含量影响。综述了国内外稠油开发技术现状,详细阐述了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火烧油层、热复合开发等技术的主要机理、适用条件、应用实例、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蒸汽吞吐仍是稠油热采的主要方式,蒸汽驱是蒸汽吞吐后有效接替技术之一,SAGD技术在引进吸收中取得重要进展,火烧油层成为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热复合开发技术实现难采稠油高效开发。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稠油开发需要发展高质高效的热力开发技术,协同采收率和油汽比"双目标"最大化,持续加强油藏描述、动态监测和注采调控,积极探索产热方式转变,从而实现稠油效益开发和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采 开发技术 热复合开发 提高采收率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中国石油集团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3
14
作者 撒利明 甘利灯 +2 位作者 黄旭日 陈小宏 李凌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1-626,420,共16页
在回顾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历程、技术内涵变迁的基础上,从油藏类型和开采方式出发分析了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任务与需求,对照当今世界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最新进展,结合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岩石物理分析、高精度地震资... 在回顾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历程、技术内涵变迁的基础上,从油藏类型和开采方式出发分析了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任务与需求,对照当今世界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最新进展,结合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岩石物理分析、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定量解释、井筒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时移地震、井震藏联合动态分析、微地震监测和应力场模拟等9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石油集团的技术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 发展历程 技术需求 技术现状 技术挑战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中国石油修井作业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40
15
作者 雷群 李益良 +7 位作者 李涛 李辉 管保山 毕国强 王家禄 翁定为 黄守志 韩伟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通过全面梳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修井作业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修井作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内涵,明确了中国石油修井作业技术在修井装备、修井工具、修井技术、信息与标准化建设4个方面的新进展。... 通过全面梳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修井作业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修井作业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内涵,明确了中国石油修井作业技术在修井装备、修井工具、修井技术、信息与标准化建设4个方面的新进展。指出中国石油与国外修井作业技术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修井装备(工具)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高;"三高(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带压作业、长水平段找堵水、超深井连续管作业配套工艺技术与国外有差距;修井作业信息化、标准化和大数据应用有待开展等。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修井作业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面临的技术难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发展建议:①加强储集层特征认识,提高修井方案针对性;②系统攻关大修技术,解决疑难井治理难题;③加大水平井作业攻关,研发长井段水平井作业配套技术;④完善带压作业技术,拓展带压作业空间;⑤扩充连续管作业能力,提升特种作业水平;⑥发展自动化修井技术,迈向人工智能领域;⑦全面推广清洁作业,建设绿水青山油气田;⑧完善信息化建设,实现修井作业资源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作业 修井装备 修井工具 修井技术 发展现状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40
16
作者 雷毅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总结了"十二五"以来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开发技术装备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开发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要依靠煤炭科技创新,推动井工煤矿智能化开发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进步。同时,针对井工煤矿智能化... 总结了"十二五"以来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开发技术装备取得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井工煤矿智能化开发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提出要依靠煤炭科技创新,推动井工煤矿智能化开发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进步。同时,针对井工煤矿智能化开发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了"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科技需求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煤矿 智能化 技术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十三五”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李德文 赵政 +3 位作者 郭胜均 郑磊 张小涛 隋金君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有效防治煤矿粉尘职业危害,改善矿井作业环境,从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其他作业地点粉尘防治、粉尘连续监测与尘肺预警等3个方面,论述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综合防尘、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自适应控风除尘、呼吸性粉尘连续监测、尘肺预警等... 为有效防治煤矿粉尘职业危害,改善矿井作业环境,从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其他作业地点粉尘防治、粉尘连续监测与尘肺预警等3个方面,论述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综合防尘、综掘工作面长压短抽自适应控风除尘、呼吸性粉尘连续监测、尘肺预警等我国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及装备在“十三五”期间的最新进展,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总结分析了现有粉尘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及装备存在的不足,并对我国煤矿粉尘职业危害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粉尘 职业危害 防治技术 呼吸性粉尘 最新进展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与研发路径 被引量:37
18
作者 黄荣怀 陈丽 +3 位作者 田阳 陆晓静 郑勤华 曾海军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8,共9页
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未来教育的包容性与个性化、推动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国际比较方式分析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的现状,发现有待突破的五大技术难题为网络交互、学习资源供给、学习者建模... 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未来教育的包容性与个性化、推动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国际比较方式分析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的现状,发现有待突破的五大技术难题为网络交互、学习资源供给、学习者建模、学习空间融合和教育决策。针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情况,围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智能教育服务的迫切需求,提出远程教学交互系统、知识建模与分析、学习者建模与学习分析、学习环境设计与评测、系统化教育治理等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工程化研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智能技术 发展方向 研发路径
下载PDF
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SSCI和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肖海林 董慈慈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2-208,共17页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中国落实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等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以2001—2018年发表于SSCI和CSSCI期刊的765篇文献为研究样本,从多个视角系统揭示国内外突破性...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中国落实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等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知识图谱工具,以2001—2018年发表于SSCI和CSSCI期刊的765篇文献为研究样本,从多个视角系统揭示国内外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主要研究结论是:近18年国内外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且持续热度较低、对外合作研究较少且国际影响力不足;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遵循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网络理论、动态资源管理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技术、组织、资源和财务四个方面,与市场发展问题相关的研究是薄弱环节。进一步从创新主体、创新变轨、研究层次和研究主题四个方面归纳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热点的演化规律和存在问题。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跨国合作战略、大数据赋能和绿色导向会成为未来突破性技术创新研究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性技术创新 文献计量 现状 发展方向
原文传递
南海高温高压气田开发钻完井关键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李中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30-736,共7页
海上高温高压气田开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难度的大型海上系统工程活动。针对南海西部高温高压气田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南海西部高温高压气田开发在井筒安全、钻完井液、固井、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钻井综合提速、完井等方面面临的... 海上高温高压气田开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高难度的大型海上系统工程活动。针对南海西部高温高压气田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南海西部高温高压气田开发在井筒安全、钻完井液、固井、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钻井综合提速、完井等方面面临的技术难点,并系统总结了目前已形成的油套管综合防腐、"五防"固井水泥浆和自修复水泥浆、超压盖层提速、储层精细保护、定向井轨迹控制以及安全完井等高温高压钻完井关键技术。随着南海高温高压勘探领域进一步拓展,当前正面临超高温高压、深水高温高压环境的巨大挑战,提出未来海上高温高压天然气开发钻完井技术应加强能适应更高温压等级的设备、材料、新工艺技术的研发以及完善海上应急救援体系,保障海上高温高压钻井的安全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高温高压 气田开发 钻完井 关键技术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