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德树人:师德的养成之道 被引量:48
1
作者 于泽元 王开升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9-159,共11页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 师德是我国文化语境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话语,必须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才能够展开其应有的范畴,构建师德养成之道。在我国传统文化视野中,师德养成的本质是教师的自我立德树人,是一种"为己之学",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最大的师德所在。通过对"德"的文化发掘,可以发现师德之"德"应该由教师的道德转向教师的"德性",师德的养成要高扬本真自我的德性价值,让教师在日常实践和伦常关系中以身体道,通过知行合一、格物致知、自我统整、诗意栖居而涵养自身的知识之道、人生之道和价值之道。指向德性的师德养成之路让教师能够无违本心进入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传统文化 师德 德性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逻辑框架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43
2
作者 陈亮 杨娟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5,53,共14页
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我们需要在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明确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价值... 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现。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我们需要在诠释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内涵的基础上,通过价值逻辑、目标逻辑和实践逻辑明确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然而,目前高校教师立德树人陷入了育人环节与评价功利化矛盾交织、教师育人模式与学生诉求摩擦对立、口号式宣传与形式主义作风双重裹挟等困境,这阻滞了高等教育育人价值的有效释放。基于此,我国应将以德育德、以规立德和以文化德的“三位一体”协同模式作为破解这一困境的良策,从而助推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使命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立德树人 育人模式 师德师风 道德自觉
下载PDF
师德的伦理意蕴与师德养成的认识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蕖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8,共5页
教师的素质关乎教育的成败,师德的伦理意蕴不仅通过负有神圣职责的教师职业彰显出来,还体现在对学生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影响上。它是大学"教育场域"里教师"生存心态"的再现,更是构成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养... 教师的素质关乎教育的成败,师德的伦理意蕴不仅通过负有神圣职责的教师职业彰显出来,还体现在对学生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影响上。它是大学"教育场域"里教师"生存心态"的再现,更是构成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养成是在外在价值的引领下,由内向外的自发、自觉、自主的形成过程,而非由外向内的灌输过程,即"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爱是师德内化的基础,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与敬畏是师德内化的前提,承担义务和履行责任是实现师德内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伦理意蕴 师德养成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被引量:15
4
作者 林崇德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教育强国,教师是关键。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应选人与学历相结合,健全教师教育的招生体系;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夯实教师教育的责任体系;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相结合,建构以师范院校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体系;达标与创新相结合,建... 教育强国,教师是关键。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应选人与学历相结合,健全教师教育的招生体系;师德与师能相结合,夯实教师教育的责任体系;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相结合,建构以师范院校为中心的教师教育体系;达标与创新相结合,建设教师教育的高质量体系;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建教师教育的开放体系;协同扶持与“优师计划”相结合,打造教师教育的支持体系;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结合,完善教师教育一体化体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设专业化教师教育的目标体系;教育需求与教师结构相结合,建立教师教育的编制体系;制度与立法相结合,筑牢教师教育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专业化 师德师风
原文传递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责任的重要论述探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森 彭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17,共9页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大局"出发,立足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论述了教师责任的独特价值、具体内容、素养要求和实现...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从"两个大局"出发,立足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论述了教师责任的独特价值、具体内容、素养要求和实现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注重教师责任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秉持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鲜明的人民立场,明确教师要履行的三种责任;坚持知、情、能三位一体,提出了教师责任素养要求;兼顾教师主体自觉与外部支持以推动教师责任的实现。系统而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责任的重要论述,让教师人人明责、个个尽责,对于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教师担当好时代赋予的使命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教师责任 立德树人 师德师风 教师队伍建设
下载PDF
论教师伦理发展的共同体逻辑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生全 刘志慧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1-88,共8页
教师伦理发展的既有逻辑将发展的动力和阻碍主因归咎于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忽略了教师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角色担当,从而使教师伦理发展遭遇困境。共同体视域下,教师伦理是共同体对教师身份的本质确认,为教师伦理发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方... 教师伦理发展的既有逻辑将发展的动力和阻碍主因归咎于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忽略了教师作为共同体成员的角色担当,从而使教师伦理发展遭遇困境。共同体视域下,教师伦理是共同体对教师身份的本质确认,为教师伦理发展提供新的认识视角、方法路径和价值标准。共同体对教师伦理发展的价值表征主要表现在作为意义共同体的理念引导、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情境交融和作为实践共同体的行为构筑等三个层面,而最终价值效用的发挥有赖于共识性的伦理信念的建立、交往理性为基础的发展机制的生成以及反思性实践智慧的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伦理 共同体 伦理共同体
原文传递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道德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廷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教师道德从本质上是教师自我实践的产物。教师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替代的部分。如果教师道德水准不能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而加以提高,而是由环境诸因素所左右,那么教师的专业性存在就应该受到质疑。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道德从社会的纯粹... 教师道德从本质上是教师自我实践的产物。教师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替代的部分。如果教师道德水准不能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而加以提高,而是由环境诸因素所左右,那么教师的专业性存在就应该受到质疑。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道德从社会的纯粹理性演变为教师个人的实践理性,并进而从个人实践理性升华为教师群体自觉遵守的纯粹理性。它是教师道德自我塑造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道德 教师实践 教师专业化
下载PDF
网络生态视域下的师德舆论困境:生成与化解 被引量:12
8
作者 岳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75,共7页
网络环境作为一种舆论传播生态场域,具有传播效应的聚焦性、传播逻辑的非常规性和传播走向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师德问题在网络舆论生态中容易被放大和被舆论走向所影响,从而使得师德主体陷入舆论困境。其生成机理在于:部分教师的失德行... 网络环境作为一种舆论传播生态场域,具有传播效应的聚焦性、传播逻辑的非常规性和传播走向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师德问题在网络舆论生态中容易被放大和被舆论走向所影响,从而使得师德主体陷入舆论困境。其生成机理在于:部分教师的失德行为因网络的聚焦被人们误解为师德的集体滑坡;师德争议问题的解决可能因网络舆情的介入而超出教育自身规定性;师德自身的价值领地和意义世界可能因舆论的非理性干扰而走向荒芜。师德舆论困境的化解,在于教育管理部门对争议案件的合理处置和对舆情的智慧引导;教师权限及行为界限等细则问题有待师德政策法规的确立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生态 师德 舆论困境 生成 化解
下载PDF
教师伦理现状调查与问题反思——以江苏省城市初中教师为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朱水萍 高德胜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1-59,共9页
教师伦理是教师共同体承担的教育的道德责任。调查显示了教师伦理六个关系维度的现实样态:教师最看重学生成绩,师生伦理关系一般;教师职业认同不够坚定;教师专业自主受到多方面挑战;教师的非专业任务繁重;教师对待家长态度差异大,班主... 教师伦理是教师共同体承担的教育的道德责任。调查显示了教师伦理六个关系维度的现实样态:教师最看重学生成绩,师生伦理关系一般;教师职业认同不够坚定;教师专业自主受到多方面挑战;教师的非专业任务繁重;教师对待家长态度差异大,班主任责任凸显;教师同伴合作观念优于实际的合作行为。教师伦理重构需要反思:现实境遇下教师应坚守教育的道德性目的;"全面关心学生"是教师伦理的首要指标;教师共同体伦理责任亟待加强;适度量化考核,提升教师自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伦理 关系维度 现实样态
原文传递
“四个统一”: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价值遵循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宏伟 王新影 李雪梅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74,共7页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四个统一"为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提供了价值遵循。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研究生导师职责的深刻诠释,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本质要...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与重任,立德树人是研究生导师的首要职责。"四个统一"为研究生导师履行立德树人职责提供了价值遵循。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是研究生导师职责的深刻诠释,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本质要求和研究生教育活动的核心所在;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是研究生导师职责的践行方式,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和研究生教育活动的检验标尺;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是研究生导师职责的时代指向,是培养时代新人的现实诉求和研究生教育活动的应然向度;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是研究生导师职责的基本要求,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题中之义和研究生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统一” 研究生导师 立德树人 师德师风 价值遵循
下载PDF
地方师范院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体系构建与路径探索——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范玲娜 赵杨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01-106,共6页
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都师范学院积极构建师德养成教育体系、探索师德养成教育路径,在理论集成方面,提出了“立德、融通、内化、践行”的师德养成培养体系;在实施路径方面,注重发挥师德课程、校园文化和实践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 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 师德养成 师德养成教育 立德树人 师范生 职业道德 地方师范院校
下载PDF
“爱无差等”的伦理诉求与现实挑战——论教师作为学校德育主体的公正与偏爱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郝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2,共3页
对待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是对教师的伦理诉求和职业道德规范,但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偏爱行为却普通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教师难以均衡地施爱于每一位学生;另一方面,爱可以分为... 对待学生"爱无差等,一视同仁"是对教师的伦理诉求和职业道德规范,但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偏爱行为却普通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教师难以均衡地施爱于每一位学生;另一方面,爱可以分为自然爱和社会爱。"爱无差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层面,属于社会爱,当自然爱与社会爱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难以达成一致,极易出现非公正的偏爱行为。因此,教师需要明确"爱无差等"的真正内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消除偏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尽量避免对学生的偏爱行为,为学生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无差等 教师公正 教师伦理 偏爱
下载PDF
胜任力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建设范式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金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4-146,共3页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工作,需要不同的视角与思路来推动;胜任力视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很好的思路和视角,理应受到重视。但是,环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场域,确实还存在很...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工作,需要不同的视角与思路来推动;胜任力视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很好的思路和视角,理应受到重视。但是,环视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场域,确实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与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的要求相去甚远。有鉴于此,高校在开展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时应该主动按照胜任力提升的要求,根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三化"要求,全力做好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理念构建、内容拓展、方式整合创新、保障考核机制的构建与执行等工作,以此建构一套适应胜任力提升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任力 高校辅导员 师德师风
下载PDF
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丁化 《船舶职业教育》 2015年第3期60-63,共4页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在阐述了师德师风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意识;注重思想培训,营造师德师风建...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教育的主力军。在阐述了师德师风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意识;注重思想培训,营造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制订考评方式,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等应对策略。为推进高职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创建合格高职院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德师风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下载PDF
师德内涵新论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志中 梁雅玲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年第4期87-89,共3页
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师德的内涵包括师之魂,师之本,师之道,师之衡,师之智,师之能,师之勤,师之识,师之职,师之责,师之行,师之为,师之表,师之爱,师之乐等十五个方面。
关键词 师德 内涵 教师 生命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观视域下高校师德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玉娇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60-64,共5页
教育强则国家强,师德兴则教育兴。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师德建设是造就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是高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教育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包含有做“四有好... 教育强则国家强,师德兴则教育兴。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校师德建设是造就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是高校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教育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包含有做“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统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结合时代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新时代条件下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提供了前进路径和科学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观 师德 高等学校
下载PDF
师德与师能并驾齐驱: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邢晨 《保定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20-125,共6页
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有生力量,代表着高等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基于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师德师能的辩证关系,高校应多措并举,着力引导青年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树立终身学习观,完善青年教师管... 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有生力量,代表着高等教育的未来和希望。基于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师德师能的辩证关系,高校应多措并举,着力引导青年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树立终身学习观,完善青年教师管理和评价机制,为青年教师实现师德与师能“并驾齐驱”的职业成长目标提供价值引领、实践平台和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新时代 师德 师能
下载PDF
国外教师伦理教育例谈及启示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水萍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5-59,共5页
国外对教师伦理教育的重视体现在教师专业标准、教师伦理规范以及教师伦理课程等方面。借鉴国外经验,通过不同国家教师伦理教育现状的了解及其比较,可以获得对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教师伦理 伦理规范 案例教学
下载PDF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以黄山学院为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曹盈 《黄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5-88,共4页
如何科学地评价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构建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我国高校的特点,构建高校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以解决教师道德评价中指向性不明确、评价标准不完善的问题,并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关键词 高校 师德师风 评价体系 实证
下载PDF
师范生师德培养过程中的课程体系构建 被引量:7
20
作者 冉静 王京强 罗御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35-38,共4页
师范生作为教师的后备军,其师德养成状况直接影响未来教师的师德水平,在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师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师范生师德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课程的学习,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职业道德... 师范生作为教师的后备军,其师德养成状况直接影响未来教师的师德水平,在高等师范院校加强师范生师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师范生师德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课程的学习,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的隐性课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师德 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