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淫羊藿属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52
1
作者 郭宝林 肖培根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8-243,共16页
用HPLC法研究了具8位异戊烯基的黄酮醇甙类(A类)及一般结构的黄酮醇甙类(B类)在淫羊藿属EpimediumL.中的存在和含量情况,得到一些具分类学意义的结论。1)依据化学成分可将Epimedium分为3群:A群,... 用HPLC法研究了具8位异戊烯基的黄酮醇甙类(A类)及一般结构的黄酮醇甙类(B类)在淫羊藿属EpimediumL.中的存在和含量情况,得到一些具分类学意义的结论。1)依据化学成分可将Epimedium分为3群:A群,主要含A类成分;B群,主要含B类成分;AB群,两类化合物含量都高。B群的8个类群(种或亚种)有多项演化程度较高的形态特征,它可能是Epimedium发展演化中较为进化的一个分支群。AB群的种类为本属较原始的类群,因而在化学性状上有AB群→A群、AB群→B群的演化趋势,与形态演化趋势基本相关。A、B、AB群的划分与现有分类系统不一致,也与花粉、染色体C带的结果不很吻合。2)分布于地中海的E.alpinum因有较高含量的A2类成分(A类中4′OH的一类化合物)而体现了与中国的原始类群的一些联系。3)E.davidi和E.ecalcaratum的化学成分几乎相同,表明花瓣距的有无在Epimedium中的原始类群可能不具重要的分类价值。4)HPLC图谱为E.×fanjingshanense这一杂交种的亲本来源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本研究结果为建立一个合理的Epimedium的分类系统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属 黄酮类 分类学
下载PDF
杜鹃花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38
2
作者 王玉国 李光照 +1 位作者 漆小雪 欧祖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5个亚属20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16种)为首次报道。杜鹃花属花粉均为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为圆角三角形,连接紧密。单粒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具三沟孔。在扫描电镜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5个亚属20种杜鹃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大部分(16种)为首次报道。杜鹃花属花粉均为四合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四合体为圆角三角形,连接紧密。单粒花粉为球形或近球形,具三沟孔。在扫描电镜下,除了杜鹃亚属的百合杜鹃、羊踯躅亚属的羊踯躅以及马银花亚属的马银花组具有明显的纹饰特征之外,其它类群的形态特征相互重叠,不足以作为现有亚属的分类依据。花粉粒具不同的外壁纹饰,可为分类研究提供孢粉学方面的证据,但应慎重应用花粉形态对杜鹃花属植物特定种进行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属 花粉形态 四合花粉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26种杜鹃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周兰英 王永清 张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5-63,共9页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四川西南山区的26种野生杜鹃花粉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21种为首次报道。26种杜鹃分属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杜鹃组(10种),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常绿杜鹃组(14种),糙叶杜鹃亚属(Subgen.Pseud...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四川西南山区的26种野生杜鹃花粉进行观察和比较研究,其中21种为首次报道。26种杜鹃分属杜鹃亚属(Subgen.Rhododendron)杜鹃组(10种),常绿杜鹃亚属(Subgen.Hymenanthes)常绿杜鹃组(14种),糙叶杜鹃亚属(Subgen.Pseudorhodorastrum)(2种)。本属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呈正四面体排列,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具三孔沟,极少数为四孔沟,表面粘丝多少不等。花粉粒外壁呈现大小颗粒、裂纹等不同纹饰,沟界区和极区与其他部位的纹饰并无明显差异。外壁纹饰和萌发孔长宽不宜作为亚属划分的依据,四合体直径可作为划分亚属的参考指标。在同一亚属内,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划分组或亚组的辅助手段。花粉形态特征不宜单独用于种的鉴定,但结合组或亚组的划分,孢粉学特征对种的确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属 电镜扫描 花粉形态 分类
下载PDF
山茶属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32
4
作者 韦仲新 闵天禄 M.S.Zavada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2年第3期275-282,共8页
本文对山茶属(Camellia L.)18个组27个代表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大部分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并对花粉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和超微结构等作了综合的比较。结果表明,其形状和大小差异不很明显。花粉壁的层次、厚度和不... 本文对山茶属(Camellia L.)18个组27个代表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大部分进行了透射电镜的观察,并对花粉大小、形状、外壁纹饰和超微结构等作了综合的比较。结果表明,其形状和大小差异不很明显。花粉壁的层次、厚度和不同层次的比例,如复盖层与柱状层以及外壁外层与外壁内层的比例等也没有显著的差异。但花粉壁的纹饰特征在扫描电镜下显示出较大的差异,具有较重要的分类学价值。根据其纹饰特征,可以把山茶属花粉大致区分为六个类型:皱疣状纹饰;粗瘤状纹饰;颗粒状至皱-颗粒状纹饰;穴-网状纹饰;皱沟状纹饰及皱波-念珠状纹饰。孢粉学上区分的类型不完全与各个学者从植物形态上划分的组相一致。其中管蕊茶 Camellia lanceolata的纹饰非常特殊(粗瘤状),其外壁表面很象牛心果(Annona reticulata)的外形特征,为其重新分类提供孢粉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山茶属 分类学
下载PDF
骆驼蓬属种子微形态及其生态学与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31
5
作者 马骥 王勋陵 赵松岭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323-327,共5页
报道了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西北地区骆驼蓬属(PeganumL.)3种、9个地方居群的种子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分类学意义;同种的不同地方居群间基本类型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种子微形... 报道了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西北地区骆驼蓬属(PeganumL.)3种、9个地方居群的种子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在种的水平上具有分类学意义;同种的不同地方居群间基本类型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种子微形态与萌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蓬属 种子 微形态 分类学 生态学
下载PDF
锦鸡儿属花粉形态及其分类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明理 田希娅 宁建长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97-409,共13页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锚电镜下对锦鸡儿属31种2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根据外壁表面纹饰,可分:类型Ⅰ,表面具小穿孔;类型Ⅱ,具网状纹饰。在类型Ⅱ中据网眼大小和网脊宽度特征又分为两个亚类型。根据花粉体积大小,可分4个类型。本属植...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锚电镜下对锦鸡儿属31种2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根据外壁表面纹饰,可分:类型Ⅰ,表面具小穿孔;类型Ⅱ,具网状纹饰。在类型Ⅱ中据网眼大小和网脊宽度特征又分为两个亚类型。根据花粉体积大小,可分4个类型。本属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表明是一个自然类群。组、系的花粉形态特征与一般形态变异不一定相对应,即形态上有明显区别的种类,在花粉形态上未必有很大区别,仅一些种类及矮锦鸡儿系Ser.Pygmaeae的花粉形态相近。本属花粉形态在种下等级的变异,特别是青藏高原分布的种类的变异较为明显,例如C.bicolor,C.jubata,C.erinacea与各自的近缘种类。花粉形态为分类处理提供了参考。本属植物花粉形态是从表面具小穿孔向具网状纹饰演化,对应于羽状叶类群向掌状叶类群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属 花粉形态 分类学
下载PDF
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24
7
作者 杭悦宇 徐珞珊 +2 位作者 史德荣 秦慧贞 周义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对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40个种类地下茎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主要有单粒和复粒2种形态。单粒淀粉粒以类圆形为主,脐点多为点状。复粒淀粉粒可分为2类:A型由2~3个淀粉小粒构成,... 对中国薯蓣属(Dioscorea L.)40个种类地下茎的淀粉粒形态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中国薯蓣属植物地下茎淀粉粒主要有单粒和复粒2种形态。单粒淀粉粒以类圆形为主,脐点多为点状。复粒淀粉粒可分为2类:A型由2~3个淀粉小粒构成,以卵圆形和三角形为主,脐点点状且大多不明显,少数种类层纹清晰;B型由10个以上的淀粉小粒构成,以圆形为主,脐点不明显,无层纹。根状茎组(Sect.Stenophora Uline)、基生翅组(Sect.Opsophyton Uline)和周生翅组(Sect.Enantiophyllum Uline)均为单粒淀粉粒;顶生翅组(Sect.Shannicorea Prain et Burkill)为复粒淀粉粒A型;丁字型毛组(Sect.Combilium Pra Jnet Burkill)和白薯莨组(Sect.Lasiophyton Uline)为复粒淀粉粒B型;复叶组[Sect.Botryosicyos(Hochst.)Uline]兼有单粒和复粒淀粉粒。淀粉粒形态特征支持白薯蓣(D.hispida Dennst.)由复叶组分出单列成组及毛芋头薯蓣(D.kamoonensis Kunth)和高山薯蓣(D.delavayi Franch.)互为独立种的分类学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属 地下茎 淀粉粒形态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鹅观草属部分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蔡联炳 《木本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2-378,共7页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 ,本文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 1 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 ,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 ,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 在过去叶表皮实验的基础上 ,本文从鹅观草属不同组、系中新增解剖了 1 6个有代表性的种。根据这些种叶片反映的表皮微形态特征 ,进一步证实了鹅观草属共族分属以及属下类群划分的正确性 ,揭示了属中各主要类群的演化水平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最后表明 :鹅观草属的半颖组最原始 ,在系统发育中它可能既派生了较进化的小颖组和大颖组 ,又派生了最进化的长颖组 ;在大颖组中 ,齿草系较原始 ,纤毛草系较进化 ,宽叶草系最进化 ,纤毛草系和宽叶草系可能相继起生于齿草系。并且 ,鹅观草属的这种进化关系同过去细胞学和形态学提供的证据是基本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属 叶表皮 分类学意义 微形态特征
下载PDF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嵘梅 陈文红 +2 位作者 税玉民 陈少瑜 魏志丹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5-678,共14页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7组52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在属内组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大多数种类表皮细胞内具有晶体,气孔器仅分布于...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7组52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在属内组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大多数种类表皮细胞内具有晶体,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且以不等型为主。叶表皮综合特征,例如表皮细胞形状,表皮毛类型,表皮细胞内晶体的类型和形态,气孔器形态以及与一些种类独有特征的组合,在种间,尤其在近缘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秋海棠属 叶表皮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中国兜被兰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及其分类意义 被引量:11
10
作者 席以珍 郎楷永 胡玉熹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8年第6期496-502,共7页
兜被兰属Neotianthe全世界共约12种,中国均有分布,其中9种为我国所特有。本属花粉形态和组成都很特殊,它是由许多单粒花粉粘结在一起形成复合花粉———花粉小块,其形状一般为狭长的三棱锥体形。外壁表面具5种纹饰类... 兜被兰属Neotianthe全世界共约12种,中国均有分布,其中9种为我国所特有。本属花粉形态和组成都很特殊,它是由许多单粒花粉粘结在一起形成复合花粉———花粉小块,其形状一般为狭长的三棱锥体形。外壁表面具5种纹饰类型:(A)近光滑,或具十分微弱的小凹陷;(B)外壁具穿孔状纹饰;(C)外壁具沟渠状纹饰;(D)外壁具拟网状纹饰;(E)具典型的网状纹饰。本属有些种类,例如:N.calcicola,N.monophyla,N.pseudodiphylax和N.cuculata等4种在分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分类学家把N.calcicola,N.monophyla,N.pseudodiphylax3种均归并于N.cuculata。孢粉学资料表明上述4个种花粉特征完全不同,因此,上述4种仍应各自独立为种。最后,强调指出N.camptoceras的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等特征在本属为特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形态 分类意义 兜被兰属 中国
下载PDF
绞股蓝属植物种皮微结构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航 陈书坤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309-311,共3页
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的13种和1变种的种子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本属植物种子表皮特征有光滑型和具纹饰型两大类。且以具纹饰型种类为主。就种的特征而言,每种在种子表皮细胞的形态、大小、纹饰等特征又... 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的13种和1变种的种子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本属植物种子表皮特征有光滑型和具纹饰型两大类。且以具纹饰型种类为主。就种的特征而言,每种在种子表皮细胞的形态、大小、纹饰等特征又各自有别,是较好的分类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属 种子 微结构特征 分类学
下载PDF
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丁松爽 孙坤 +2 位作者 苏雪 董莉娜 张爱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4,共8页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2组1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疏花组(Sect.Cotoneaster)植物叶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气孔均为无规则型;单花组(Sect.Uniflos)植物叶表皮细胞...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栒子属(Cotoneaster Medikus)2组15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疏花组(Sect.Cotoneaster)植物叶表皮细胞多为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气孔均为无规则型;单花组(Sect.Uniflos)植物叶表皮细胞常不规则型,垂周壁多浅波状,气孔除无规则型(anomocytic)外还兼有十字型(staurocytic)、四分体型(tetracytic)和等三体型(isotri-cytic)。依据气孔周围角质膜特征等叶表皮性状,把15种植物分为W型、S型和I型,其中W型是S型的特化类型,疏花组的种类为W型或S型,单花组的种类为I型。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以为栒子属植物组及种的分类学处理提供解剖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子属 叶表皮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繁缕和无瓣繁缕六个居群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守栋 王庆亚 顾德兴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5-190,共6页
对繁缕 (Stellariamedia)和无瓣繁缕 (S apetala)的 6个居群的 5 7个性状进行Q -聚类和R -聚类的研究。结果表明 :(1)Q -聚类中 ,用一条结合线 ,可以把繁缕的 4个居群聚为一类 ,无瓣繁缕的 2个居群聚为一类。这一结果支持把繁缕和无瓣... 对繁缕 (Stellariamedia)和无瓣繁缕 (S apetala)的 6个居群的 5 7个性状进行Q -聚类和R -聚类的研究。结果表明 :(1)Q -聚类中 ,用一条结合线 ,可以把繁缕的 4个居群聚为一类 ,无瓣繁缕的 2个居群聚为一类。这一结果支持把繁缕和无瓣繁缕划分为两个物种 ;(2 )R -聚类中 ,发现了呈现完全正相关、极大正相关和极大负相关的性状 ,并根据R-聚类的结果 ,运用一条适当的结合线 ,把繁缕和无瓣繁缕的 5 7个性状划为 5个类群 ,并分析了各性状的分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缕 无瓣繁缕 居群 数值分析 Q-聚类 R-聚类 相关性 性状演化 分类地位
下载PDF
鹅观草属一些种种子胚乳细胞的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蔡联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1070-1075,T006,共7页
解剖观察了鹅观草属 1 8个种的胚乳细胞 ,发现这类细胞在鹅观草属各类群间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其中胚乳细胞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反映丰厚程度的长宽比不仅具有类群鉴分的价值 ,而且还可作为推证类群演化关系的旁证。分析结果表明 ,胚... 解剖观察了鹅观草属 1 8个种的胚乳细胞 ,发现这类细胞在鹅观草属各类群间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其中胚乳细胞的大小、形状、数量以及反映丰厚程度的长宽比不仅具有类群鉴分的价值 ,而且还可作为推证类群演化关系的旁证。分析结果表明 ,胚乳细胞体积的增大、数量的增多、细胞的变圆、长宽比值的减少皆与类群的进化趋势相顺应。据此 ,进一步阐述了鹅观草属组、系、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属 胚乳细胞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中国水青冈属(壳斗科)叶结构及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小燕 曹明 邓敏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叶结构对壳斗科(Fagaceae)现存植物和化石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水青冈属5种植物叶结构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水青冈属植物叶脉有羽状弓形脉、羽状半达缘脉两种类型;三级脉有波状对生贯穿、互生贯穿及混合贯穿三种类型;小脉... 叶结构对壳斗科(Fagaceae)现存植物和化石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水青冈属5种植物叶结构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水青冈属植物叶脉有羽状弓形脉、羽状半达缘脉两种类型;三级脉有波状对生贯穿、互生贯穿及混合贯穿三种类型;小脉缺失、简单无分支或一次分支;脉间区发育良好,网眼有三边形、四边形和五边形三种类型,排列规则;具齿种类叶齿由齿主脉和齿侧脉构成,齿侧脉环状。研究结果表明水青冈属二级脉与更高级脉序形成的结构稳定且存在种间差异,具重要分类学价值。基于水青冈属叶结构特征观察结果,本次研究编制了水青冈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参照已有研究结果并结合重要外部形态学特征,编制了壳斗科相关类群分属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斗科 水青冈属 叶结构 分类学意义
原文传递
五味子属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成仁 《云南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3-393,共11页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70多份五味子属种子样品,并拍摄了照片,其中34幅展示在文中。选取代表27个分类群,34个居群的36份种子样品,每份样品20粒,测量长、宽、厚,取平均值。采用“相对体积”这一新概念作为种子形态比较的一项指征。同时对种...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70多份五味子属种子样品,并拍摄了照片,其中34幅展示在文中。选取代表27个分类群,34个居群的36份种子样品,每份样品20粒,测量长、宽、厚,取平均值。采用“相对体积”这一新概念作为种子形态比较的一项指征。同时对种子整体照片所呈现的表面纹饰进行了分析归纳,将其分为4个类型:(1)平滑或基本平滑,(2)有明显的皱纹,或有或疏或密的疣状突起,(3)有密集而显著的乳头状突起,(4)密被不规则的、有结节的绳索状突起,突起物曲折蜿蜒,酷似哺乳动物的大脑。综合种子的大小、颜色、表面整体纹饰以及雄蕊群特征等分析的结果表明,少蕊组sect.Maximowiczia、五味子组sect.Schisandra和球蕊组sect.Sphaerostema的种子形态分别与其雄蕊群特征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而多蕊组sect.Pleiostema的情况稍微复杂一点,但种子形态与与其雄蕊群特征之间仍然有部分相关性。本文以种子的整体形态为基础讨论五味子属种子表面形态在该属分类上的意义。研究种子整体形态得到的证据与研究种子表面微形态得到的证据一致,不支持林祁(2000)和Saunders(2000)对五味子属的分类修订,也不支持刘玉壶(1996)将球蕊组sect.Sphaerostema划分成两个亚属的修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属 种子表面形态 分类学意义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山茶属油茶组、短柱茶组和红山茶组植物叶的 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锦波 吕洪飞 +2 位作者 彭秋发 郑菊芳 田玉梅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204,共11页
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OMNI采样器直接、迅速、准确地测定山茶属Camellia4组63种2变种植物叶片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分类群(种)的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异性,其红外光谱图的变化可以作为山茶属植物属下的分类依据之一。这也暗示了利用... 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OMNI采样器直接、迅速、准确地测定山茶属Camellia4组63种2变种植物叶片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各分类群(种)的红外光谱具有高度特异性,其红外光谱图的变化可以作为山茶属植物属下的分类依据之一。这也暗示了利用标准红外光谱图库,可以区分和鉴定出山茶属植物的种类。经主成分分析后的红外光谱数据构建的树型聚类图与先前的形态分类结果大体一致,能将油茶组sect.Oleifera和短柱茶组sect.Paracamellia植物明显区分,并且各组中亲缘关系较近的种聚在一起。因此支持它们作为两个独立的组处理。但是,红山茶组sect.Camellia内的滇山茶亚组subsect.Lucidissima和光果红山茶亚组subsect.Reticulata植物在聚类图上很难区分,建议将这两个亚组植物进行归并。最后讨论了张宏达和闵天禄系统中存在分歧的油茶组、短柱茶组和红山茶组内的种间分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聚类分析 红外光谱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长苞铁杉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林初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1年第3期309-313,共5页
本文首次分析了特产我国的长苞铁杉亚属(Subgen. Paleotsuga)的代表种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的核型,它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4=22m+2sm,属“lA”类型。第12号染色体具“长着丝点区域”。染色体相... 本文首次分析了特产我国的长苞铁杉亚属(Subgen. Paleotsuga)的代表种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的核型,它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K(2n)=24=22m+2sm,属“lA”类型。第12号染色体具“长着丝点区域”。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2M_2+10M_1+2S。作者发现铁杉亚属(Subgen. Tsuga)植物的核型全为“2A”类型。胞核学资料支持对长苞铁杉亚属和铁杉亚属的划分并表明前者(长苞铁杉)较为原始。长苞铁杉应隶于长苞铁杉亚属、长苞铁杉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bao铁杉 核型 分类学
下载PDF
柃属植物叶宏观结构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祥刚 黎运钦 +2 位作者 李成仁 宋晓虹 叶创兴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7-523,共7页
为了探讨柃属植物属下等级的系统演化路线及一些种的具体分类学地位,采用脉络法对国产柃属植物34种1变种进行了叶宏观结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柃属植物脉序类型皆为环节曲行羽状脉,一级脉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二级脉与一级脉的夹角为锐角... 为了探讨柃属植物属下等级的系统演化路线及一些种的具体分类学地位,采用脉络法对国产柃属植物34种1变种进行了叶宏观结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柃属植物脉序类型皆为环节曲行羽状脉,一级脉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二级脉与一级脉的夹角为锐角或近直角,二级间脉为简单型或复合型,三级脉多为结网型,叶缘末级脉序结环或不完全,网眼的形状和大小不规则,发育不完全或不完善;这些特征存在种间差异,可用于类群的比较和鉴别。研究同时采用UPGMA法对所选16个叶宏观结构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系统树的5个分支,讨论了柃属植物叶的基本演化路线。研究证明叶宏观结构特征对本属植物分类及系统演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柃属 叶宏观结构 脉序 演化路线 分类学意义
下载PDF
紫堇属(Corydalis DC.)植物的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文平 王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7,共7页
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了湖北产紫堇属(Corydalis DC.)15种及2变型的种子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其种子小,近圆形、扁圆形或肾形,黑色或深棕色,具油质体。油质体帽状、扇形、条形或不规则,紧贴种子表面或分离。根据种子表面形态,种子可分为4... 在光学显微镜下研究了湖北产紫堇属(Corydalis DC.)15种及2变型的种子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其种子小,近圆形、扁圆形或肾形,黑色或深棕色,具油质体。油质体帽状、扇形、条形或不规则,紧贴种子表面或分离。根据种子表面形态,种子可分为4种类型:(1)表面光滑,如大叶紫堇(C.temulifolia Franch.)、川东紫堇(C.acu-minata Franch.)、巴东紫堇(C.hemsleyana Franch.ex Prain)、北岭黄堇(C.fargesii Franch.)、鄂西黄堇(C.shennongensis H.Chuang)和小药八旦子(C.caudata(Lam.)Pers.);(2)表面具刺或疣状突起,如阜平黄堇(C.wilfordii Regel)、小花黄堇(C.racemosa(Thunb.)Pers.)、地锦苗(C.sheareri S.Moore)和珠芽地锦苗(C.sheareri S.Moore f.bulbillifera Hand.-Mazz.);(3)表面具凹点状印痕,如刻叶紫堇(C.incisa(Thunb.)Pers.)、紫堇(C.edulis Maxim.)、地柏枝(C.cheilanthifolia Hemsl.)、蛇果黄堇(C.ophiocarpa Hook.f.et Thoms.)、北越紫堇(C.balansae Prain)和延胡索(C.yanhusuo(Y.H.Chou et C.C.Hsu)W.T.Wang ex Z.Y.Su et C.Y.Wu);(4)表面具凹点状印痕,并被有疣状突起,如伏生紫堇(C.decumbens(Thunb.)Pers.)。种子大小、形状和表面形态以及油质体形态在种内相对稳定,对一些物种的划分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堇属 种子形态 分类学意义 湖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