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茶用水对名茶感官评价和成份浸出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杜晓 何春雷 谢应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551-554,共4页
本文试验采用5种敢自不同水源的水.冲泡两种名茶,通过对水质的分析和名茶主要成份没出率的测定.探讨了不同评茶用水及名茶种类对冲泡后茶汤的滋味、香气的感官评价,以及成分浸出率的影响,本文为研究名茶冲泡方法和审评技术提供了... 本文试验采用5种敢自不同水源的水.冲泡两种名茶,通过对水质的分析和名茶主要成份没出率的测定.探讨了不同评茶用水及名茶种类对冲泡后茶汤的滋味、香气的感官评价,以及成分浸出率的影响,本文为研究名茶冲泡方法和审评技术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49F] 审评 名茶冲泡 浸出率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遗产中“品尝”的人类学解释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兆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7-82,共6页
中国饮食传统彪炳于世,"品味"是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文化表达和身体体验,然而,学术界从人类学角度对这一文化现象和身体经验进行的研究非常鲜见,文章以民族志范式对我国饮食的"味道-品味"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传统饮食... 中国饮食传统彪炳于世,"品味"是其中至为重要的一种文化表达和身体体验,然而,学术界从人类学角度对这一文化现象和身体经验进行的研究非常鲜见,文章以民族志范式对我国饮食的"味道-品味"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遗产中的"反哺"表述,以就教于学术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 文化遗产 民族志 品味 反哺 品尝民族志 食物味道的一种文化表述
下载PDF
发酵法制备食用木薯酸性淀粉 被引量:4
3
作者 沈辉 王梅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8年第4期5-9,共5页
对4种布隆迪产木薯(RUMONGE,RIZIMETI,MPEMBURIRA,INAKI-RARA)块根茎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主要组分的差异不大,淀粉含量都高,且都含有生氰毒物(以氢氰酸含量计为100~... 对4种布隆迪产木薯(RUMONGE,RIZIMETI,MPEMBURIRA,INAKI-RARA)块根茎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主要组分的差异不大,淀粉含量都高,且都含有生氰毒物(以氢氰酸含量计为100~140mg/kg)。通过实验,研究出了发酵法制备木薯酸性淀粉的工艺,并对发酵过程中淀粉的乳酸含量、pH值及淀粉与制备环境的温度差的变化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发酵时间以28d为宜;此时基本脱掉了木薯中的毒物,并使淀粉中的乳酸质量分数从0.1%逐渐增加到0.56%(增加了5.6倍),pH值从7.5降低到3.50,而且淀粉的卫生指标、粘弹性及焙烤面包的性能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淀粉 发酵工艺 面包 感观评定 酸性淀粉
下载PDF
白茶优异品质成因分析与品鉴要领 被引量:9
4
作者 林燕萍 黄毅彪 郭雅玲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75-82,共8页
白茶发源于福建,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以其独特的毫香及鲜醇的清雅品质享誉中外。目前国内存在“白茶热”的现象。分析白茶品质的成因,成因包含产区条件、制作工艺、原料嫩度、品种资源、年份等,并阐述白茶的品鉴要领。通过设计白茶... 白茶发源于福建,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以其独特的毫香及鲜醇的清雅品质享誉中外。目前国内存在“白茶热”的现象。分析白茶品质的成因,成因包含产区条件、制作工艺、原料嫩度、品种资源、年份等,并阐述白茶的品鉴要领。通过设计白茶主题(嫩度、产区、年份、品种、等级)审评与品赏,使得习茶者更好的认知白茶品质成因。有利于推动白茶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品质 成因 感官审评 品鉴
下载PDF
武夷岩茶“岩韵”成因分析与品鉴要领 被引量:8
5
作者 林燕萍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6-10,共5页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韵品质享誉中外,其品质的评判标准以"岩韵"为核心。通过分析武夷岩茶"岩韵"的成因,包含地利条件、制作技艺、天气条件、种质资源等要素,并阐述武夷岩茶"岩韵"的品鉴要领,为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韵品质享誉中外,其品质的评判标准以"岩韵"为核心。通过分析武夷岩茶"岩韵"的成因,包含地利条件、制作技艺、天气条件、种质资源等要素,并阐述武夷岩茶"岩韵"的品鉴要领,为武夷岩茶的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专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岩韵 成因 品鉴
下载PDF
简析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松英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79,共4页
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这几项工作在白酒生产工作中极其重要,对成品酒的感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是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品评是判定酒质好坏和勾兑、调味水平的主要依据,而勾兑和调味又都是... 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这几项工作在白酒生产工作中极其重要,对成品酒的感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酒的品评、勾兑与调味是研究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品评是判定酒质好坏和勾兑、调味水平的主要依据,而勾兑和调味又都是在品评的基础上进行。有人形容勾兑是"画龙",调味是"点睛",品评是鉴别。所以说品评是勾兑、调味的前提,没有品评就谈不上勾兑,不会品评的人也不能胜任有水平的勾兑和调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品评 勾兑 调味
下载PDF
木薯酸性淀粉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沈辉 王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20,共4页
用发酵法制备了无毒性、乳酸含量高、卫生达标、粘弹性能好的食用木薯酸性淀粉。用其制作面包,不仅成本低,而且在感观性能上完全可以与小麦粉面包相媲美;并且掺入适量豆粉后制作的面包,其营养价值高于小麦粉面包。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组成 发酵工艺 面包 感观评定 豆粉
下载PDF
贵州酱香型白酒的品评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蔡天虹 徐海燕 +2 位作者 曹石燕 孟望霓 李其书 《酿酒科技》 2021年第5期65-69,共5页
酱香型白酒和董香型白酒是贵州省独创的两个香型白酒,茅台酒和董酒是贵州省立足中国白酒行业十二大香型酒中的两个重要香型代表,是中国老八大名酒,是贵州白酒的骄傲,是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更是中国传统白酒作为中国传统... 酱香型白酒和董香型白酒是贵州省独创的两个香型白酒,茅台酒和董酒是贵州省立足中国白酒行业十二大香型酒中的两个重要香型代表,是中国老八大名酒,是贵州白酒的骄傲,是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重要组成成员之一,更是中国传统白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记载的特殊符号之一。其中,酱香型白酒作为中国白酒四大基础香型之一,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及广泛的消费市场,特别是近年来酱香白酒市场持续向上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白酒风味的评价主要分为感官评价及理化分析,其中感官评价更为直观,也更为大众所认知。在“酱香热”的当下,如何评价一款酱香型白酒,如何引导消费者了解“酱香风味”特征,需要在酱香白酒感官评价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于此,从酱香白酒的颜色、香、味、格以及七轮次酒各自风味特点出发,阐述酱香型白酒风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酱香型白酒 品评 分析
下载PDF
绍兴酒的品评与欣赏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国军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100,共3页
绍兴酒的主要成分有醇、酯、醛、酸、酮、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单糖、多糖、肽、氨基酸、多酚以及含量丰富的B族维生素、无机元素等10多个类别几百种。色泽、透明度、澄清状况及有无沉淀物是对她的综合评定。香主要由酒香(醇香)、糖化... 绍兴酒的主要成分有醇、酯、醛、酸、酮、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单糖、多糖、肽、氨基酸、多酚以及含量丰富的B族维生素、无机元素等10多个类别几百种。色泽、透明度、澄清状况及有无沉淀物是对她的综合评定。香主要由酒香(醇香)、糖化发酵剂和配料中麦曲带来的独特曲香、以及酒贮存后产生的焦(糖)香、酯香(陈酒香)所组成。味甜、酸、苦、辣、鲜、涩六味协调;酒芳香舒适,味柔和、醇和、醇厚、丰满、爽口。色、香、味、格的天人合一体现了她的博大精深。(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酒 品评 鉴赏 色、香、味、格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勋菊 郑智心 +2 位作者 纠松涛 徐岩 张才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第5期44-48,共5页
随着全球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应用案例,为人工智能对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支撑、改造和助推... 随着全球经济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智能系统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应用案例,为人工智能对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支撑、改造和助推发展进行阐述。人工智能已经在葡萄栽培管理、品种鉴别、烟雾污染评估、收获管理、产量估计、酿酒工艺决策、葡萄酒品质鉴定与推荐等方面进行应用。同时,对于人工智能在葡萄和葡萄酒产业中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葡萄 葡萄酒 酿酒 栽培 品鉴
下载PDF
适宜口感下的绿茶品饮冲泡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彬 王蓉 +3 位作者 刘青如 李敏 肖文军 龚志华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50-3858,共9页
目的通过茶叶的耐泡性品质特征探究适宜口感下的绿茶冲泡上限及其技术参数。方法试验以一芽二叶绿茶为原料,将感官审评方法制备的茶汤梯度稀释并由50名志愿者品饮确定适宜口感浓度,以适宜口感下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浓度为考察指... 目的通过茶叶的耐泡性品质特征探究适宜口感下的绿茶冲泡上限及其技术参数。方法试验以一芽二叶绿茶为原料,将感官审评方法制备的茶汤梯度稀释并由50名志愿者品饮确定适宜口感浓度,以适宜口感下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浓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的试验设计优化筛选了绿茶每次品饮冲泡的技术参数以及适宜口感下的冲泡次数。结果绿茶茶汤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14、1.07、0.34 mg/mL时,具有适宜的品饮口感;采用茶水比1:60(g:mL)、100℃的纯水冲泡3.0 min的优化参数冲泡第1次以及茶水比1:50(g:mL)、100℃的纯水冲泡5.0 min的优化参数冲泡第2次,各次所得茶汤均具有适宜的品饮口感并达到适宜口感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浓度;但采用茶水比1:33.21(g:mL)、90℃的纯水冲泡5.86 min的优化参数进行第3次冲泡,所得茶汤口感过淡,同时茶汤中水浸出物、氨基酸也未能达到适宜口感下的浓度要求。结论适宜口感下的绿茶品饮冲泡以冲泡两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品饮 冲泡技术 适宜口感 响应面法
下载PDF
试论钟嵘《诗品》的“滋味说”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维国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88,共3页
钟嵘在他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诗品》中,通过对选入其中的一百二十二位诗歌作者及其作品的评论,充分肯定了五言诗的形式,打破了那种认为四言为“正宗”、五言为“流调”的保守观念,起到了针砭颓风、矫讹归正的积极作用。同时,作者提出... 钟嵘在他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诗品》中,通过对选入其中的一百二十二位诗歌作者及其作品的评论,充分肯定了五言诗的形式,打破了那种认为四言为“正宗”、五言为“流调”的保守观念,起到了针砭颓风、矫讹归正的积极作用。同时,作者提出了其品评诗歌的原则———“滋味说”,其实质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既是诗歌创作的学说,也是审美的原则,更是品评诗歌的准则。总之,“滋味说”是一个严密的诗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品》 滋味说 探析
下载PDF
作为“有味道的形式”的美——中国古代审美中身体性维度的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再林 张少倩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从身体出发的中国哲学不仅导致了中国古人对身体的生命欲望的积极肯定,而且也进而从"欲"到"食"、从"食"到"味"地使"味道"作为"原道"地位得以确定。把这一理解用于审美领域... 从身体出发的中国哲学不仅导致了中国古人对身体的生命欲望的积极肯定,而且也进而从"欲"到"食"、从"食"到"味"地使"味道"作为"原道"地位得以确定。把这一理解用于审美领域,则使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即:对于中国古人来说,美与其说是一种贝尔所谓的视觉化的"有意味的形式"(significant form),不如说是一种我们所谓的味觉化的"有味道的形式"(tasty form)。同时,这种作为"有味道的形式"的美,一如对味道本身的分析所示,其具有"亲体性"、"咸和性"以及"品味性"这三个主要理论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与中国古老的大易之道一致,并与业已趋于唯心化的西方传统的美学理论迥然异趣,中国古代美学代表了人类文化中的一种更忠实于我们自身生命的,也更为原生态的美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美学 有味道的形式 亲体性 咸和性 品味性
下载PDF
钱著述学“识味”--涉其角色、行当、笔意
14
作者 夏中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8,171,172,共16页
大抵仰慕钱锺书著作的“文化昆仑”峰值的人,大多慨叹其述学文体之厚味也独步今世。可以从“识味四步曲”来体认钱著述学之厚味。第一步,先界定钱著述学意味之“厚”,是“厚”在著者将其豪贤式“人格自期”渗入其文体,大凡述学既要“本... 大抵仰慕钱锺书著作的“文化昆仑”峰值的人,大多慨叹其述学文体之厚味也独步今世。可以从“识味四步曲”来体认钱著述学之厚味。第一步,先界定钱著述学意味之“厚”,是“厚”在著者将其豪贤式“人格自期”渗入其文体,大凡述学既要“本位”,又敢“出位”,此谓“异量之美”。第二步,这就决定钱著述学之“角色”系复合型,既守其鉴赏家“本位”,始终重视“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又敢“出位”当第二类美学家,因深究文学之美而涉足文论暨文艺史。第三步,若谓“角色”指著者对其学科的身份认同,“行当”当指著者对其“角色”的专业依托且执行。这就驱使著者将浩瀚的实例考证即显性“我注六经”,巧妙地安置到其精微精妙的“六经注我”的隐性框架,此框架即著者的理论发现暨史论建模。第四步,就史论而言,最能体现钱著述学之“厚味”构成的经典莫过于《宋诗选注》。这诚然不是所有专家能一瞥即辨的教材式书写,故只有难得的别具慧眼者方能体认即“识味”。可将能觉知钱著述学“厚味”的慧眼称作“变焦”视角(如王水照),以区别于学界惯常流行的、难以识别钱著述学“厚味”的“单向度”视角(如郑朝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著述学 识味 角色 行当 笔意 钱锺书
下载PDF
鲜食糯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差异变化分析
15
作者 杨明花 廖必勇 +4 位作者 刘强 彭云承 达吾来·杰克山 冯国瑞 唐式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87-2093,共7页
【目的】分析鲜食糯玉米籽粒授粉后不同时期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以10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灌浆期中籽粒蔗糖、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营养品质与品尝感官的相关性。【结果】糯... 【目的】分析鲜食糯玉米籽粒授粉后不同时期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以10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灌浆期中籽粒蔗糖、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营养品质与品尝感官的相关性。【结果】糯玉米籽粒中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为单峰变化曲线,蛋白质含量始终保持上升趋势,饲料玉米中粗蛋白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始终保持上升趋势,而糯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蛋白质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淀粉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糯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蔗糖、蛋白质含量持续下降是糯玉米特有的营养品质变化规律,各品种灌浆后期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较小。鲜食糯玉米的籽粒营养成分中蒸煮品质与蔗糖含量(0.4599^(**))、可溶性总糖含量(0.4728^(**))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蛋白质含量(0.7949^(**))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可溶性总糖含量(0.5642^(**))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食糯玉米淀粉含量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0.4275^(**))。【结论】10个糯玉米品种的蒸煮品质与蔗糖、可溶性糖的相关性较高,蒸煮品质与可溶性糖、蔗糖的浓度呈正相关,蒸煮品质与营养成分相关性对定向选育糯玉米新品种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糯玉米 品质 品尝感官 营养成分
下载PDF
柠檬汁在奶酪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辉 王梅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9年第1期31-34,共4页
分别用生物酶法、微生物发酵法和生物化学法制备了感观性能良好的熟化奶酪。实验结果表明,以柠檬汁作为制作奶酪的天然生化凝乳剂,完全可以与发酵微生物和凝乳酶相媲美。它不仅凝乳性能好,而且用其制成的奶酪富有营养,感官性能好。
关键词 奶酪 熟化 感官评定 柠檬汁 凝乳剂
下载PDF
葡萄酒品尝过程中的美感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华 王照科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91,共5页
葡萄酒一般清亮、晶莹、透明、有光泽,具有令人愉悦的外观和回味无穷的内涵,因而葡萄酒具有美学特性。葡萄酒品尝过程中美感活动是一种逐渐深化的过程,美感的形成机理研究介于哲学辩证法的借入,诠释葡萄酒品尝过程中美感形成的机理。由... 葡萄酒一般清亮、晶莹、透明、有光泽,具有令人愉悦的外观和回味无穷的内涵,因而葡萄酒具有美学特性。葡萄酒品尝过程中美感活动是一种逐渐深化的过程,美感的形成机理研究介于哲学辩证法的借入,诠释葡萄酒品尝过程中美感形成的机理。由葡萄酒品尝过程中主观、客观存在的美感追溯其美感内涵,以提升葡萄酒品尝者对葡萄酒的欣赏水准,倡导葡萄酒消费审美文化,引领葡萄酒时尚品味,旨在使葡萄酒品尝者通过葡萄酒品尝,怡神悦意、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斗志、升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品尝 美感 审美 形成机理
下载PDF
生香酵母在青稞酒中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张天俊 唐东恒 +3 位作者 喇录忠 薛晓晴 赵文娟 李玉英 《酿酒科技》 2024年第8期56-59,共4页
运用清蒸清烧四次清传统工艺在酿造七车间开展生香酵母应用于青稞酒酿造的应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酒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风味物质的含量变化明显,比对比组中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83%,总酸含量提高了20.1%,杂醇油含量下降了7.5%,... 运用清蒸清烧四次清传统工艺在酿造七车间开展生香酵母应用于青稞酒酿造的应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酒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等风味物质的含量变化明显,比对比组中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83%,总酸含量提高了20.1%,杂醇油含量下降了7.5%,使得原酒更加协调,清香纯正、突出。青稞香型原酒的特点雏形正在建立,此实验的开展可丰富原酒基酒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生香酵母 发酵 蒸馏 品评 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新课标的古诗词读写教学探微
19
作者 张槐莲 《成才之路》 2024年第35期85-88,共4页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新课标的古诗词读写教学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率。文章在分析基于新课标的古诗词读写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品鉴语言、关注... 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基于新课标的古诗词读写教学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创新古诗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效率。文章在分析基于新课标的古诗词读写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品鉴语言、关注作者、聚焦意象、随文练笔、文学评论等层面,梳理古诗词读写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古诗词的意蕴,理解古诗词的内涵,逐步形成语言运用、文化自信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标 小学语文 古诗词 读写教学 品鉴 迁移 意象 练笔 评论
下载PDF
文言文教学的感情渗透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宝玲 《平原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103-104,共2页
文章从摒弃陈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出发,主张用恰当的方法深入挖掘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从而更好地掌握字词篇章,继承民族语言精华.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感情渗透 诵读 想像 教学模式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