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皮肤角质层对青藤碱脂质体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英丰 汪小根 周莉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考察大鼠皮肤角质层对青藤碱脂质体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分别考察正常腹部、背部皮肤及经采用胶带剥离法制备的去角质层腹部、背部皮肤的透皮吸收特性,以预设的采样间隔采样,HPLC法检测,以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 目的考察大鼠皮肤角质层对青藤碱脂质体贴剂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分别考察正常腹部、背部皮肤及经采用胶带剥离法制备的去角质层腹部、背部皮肤的透皮吸收特性,以预设的采样间隔采样,HPLC法检测,以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对时间拟合,透皮速率常数(J)作为判断的标准。结果除去角质层的腹部及背部皮肤比相应部位的正常皮肤J有明显增加,且皮肤中药物释放速率常数也大于相应部位的正常皮肤。结论皮肤角质层对青藤碱脂质体贴剂透皮特性有显著影响,在制备动物皮肤时应注意皮肤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脂质体贴剂 胶带剥离 角质层 透皮吸收
下载PDF
趋化因子CCL20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谢湘江 王颖 +6 位作者 陈维文 李宁飞 翟春燕 刘正荣 肖祖苗 李萍 赵京霞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5-511,共7页
目的观察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观察银屑病患者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CCL20的表达。采用胶带剥脱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 目的观察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观察银屑病患者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CCL20的表达。采用胶带剥脱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标准,观察CCL20蛋白注射后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变化;显微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垂直厚度。采用咪喹莫特诱导小鼠银屑病模型,用PASI评分标准,观察CCL20单克隆抗体注射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表皮层垂直厚度;免疫组化观察表皮增殖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小鼠皮肤组织样本中CCL20的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及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损中CCL20的表达增加;CCL20蛋白复合胶带剥脱组(CCL20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程度较重,红斑、鳞屑、浸润以及表皮增厚程度高于单纯胶带剥脱模型组;CCL20单克隆抗体组(anti-CCL20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程度较轻,红斑、鳞屑、浸润、表皮增厚以及表皮细胞增殖程度轻于咪喹莫特模型组,皮肤组织CCL20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CCL20在银屑病皮损中呈高表达,CCL20蛋白可加重胶带剥脱诱导小鼠银屑病样皮损,CCL20单克隆抗体注射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20 银屑病 胶带剥脱 咪喹莫特 CCL20抗体
下载PDF
广藿香叶提取物的皮肤舒缓和修护功效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云珊 江月明 +2 位作者 鲁文嘉 贾明明 瞿欣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33-838,共6页
研究设计了3组基于不同皮肤刺激模型的人体测试,分别通过胶带剥脱法建立皮肤屏障物理性损伤模型,苯氧乙醇或辣椒素化学刺激原建立皮肤刺激模型,并结合主观自觉症状评分、客观非创仪器检测皮肤的生理学参数和光谱成像血流分析仪,系统性... 研究设计了3组基于不同皮肤刺激模型的人体测试,分别通过胶带剥脱法建立皮肤屏障物理性损伤模型,苯氧乙醇或辣椒素化学刺激原建立皮肤刺激模型,并结合主观自觉症状评分、客观非创仪器检测皮肤的生理学参数和光谱成像血流分析仪,系统性地研究了广藿香叶提取物对敏感性皮肤人群的临床皮肤舒缓和修护功效。结果表明,面膜中添加1%广藿香叶提取物可显著减轻苯氧乙醇引起的皮肤灼烧感和刺痛感(p<0.05)。使用含1%广藿香叶提取物乳霜30 min、1 h和2 h后,受损皮肤的经表皮失水率(TEWL)均显著减少(p<0.05),表明受损皮肤修复加速。通过TiVi 700图像可视化地比较和展示了1%广藿香叶提取物减轻皮肤红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叶提取物 敏感性皮肤 皮肤屏障 胶带剥脱 皮肤刺激
下载PDF
胶布撕脱皮肤角质层对皮肤刺激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3 位作者 秦鸥 谈益妹 程英 刘娜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53-556,共4页
目的:比较直接进行斑贴试验(patchtest,PT)与先反复多次进行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TAP)再进行斑贴试验(tapestripping+pacthtest,TAPPT)后皮肤反应的异同,探讨已受到亚临床刺激的皮肤对再次发生的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 目的:比较直接进行斑贴试验(patchtest,PT)与先反复多次进行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TAP)再进行斑贴试验(tapestripping+pacthtest,TAPPT)后皮肤反应的异同,探讨已受到亚临床刺激的皮肤对再次发生的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女性双前臂屈侧按随机原则分别进行TAP、PT、TAPPT及空白对照4种处理。TAP共5d,PT于第6天进行。试验期间每天进行临床评估,第0、第6天胛前及第7、第8天进行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及皮肤表面pH值的检测。结果:①PT、TAPPT刺激率分别为60%、100%,TAPPT刺激率高于PT(P〈0.05)。(2)TAPPT评分高于PT(P〈0.05)。③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与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升高,TAP门部位△B-8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大于PT部位△B-8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与第7天相比,第8天PT、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下降,TAP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小于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④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的表皮含水量下降,TAPPT的表皮含水量上升,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与TAP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与基础值相比,PT、TAPPT部位的a*值均升高,TAPPT△B-8 a*值高于PT△B-8 a*值(P〈0.05)。⑥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a*值正相关,TAP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a*值、pH值之间正相关。结论:①当皮肤屏障经胶带粘贴后产生亚临床刺激的破坏,如再次发生刺激性皮炎,会增加其发生率,增强其严重程度。②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能反映皮肤受到TAP及PT刺激后的变化,可作为评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客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刺激 刺激性皮炎 斑贴试验 胶带粘贴 经表皮水分丢失率 表皮含水量 皮肤表面pH值 a*值
下载PDF
胶带粘贴技术结合LC-MS法测定人体皮肤角质层中艾迪康唑浓度 被引量:5
5
作者 吴黎莉 周可 +2 位作者 徐兰芳 陈沄 盛春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9-83,共5页
采用胶带粘贴技术采集人体浅层皮肤样本,经提取处理后进行LC-MS测定,建立了人体皮肤角质层中艾迪康唑的定量分析方法。LC-MS测定以酮康唑为内标,甲醇-0.01%甲酸水溶液(65∶35)为流动相,经Shim-pack VP ODS C18 柱分离后,电喷雾... 采用胶带粘贴技术采集人体浅层皮肤样本,经提取处理后进行LC-MS测定,建立了人体皮肤角质层中艾迪康唑的定量分析方法。LC-MS测定以酮康唑为内标,甲醇-0.01%甲酸水溶液(65∶35)为流动相,经Shim-pack VP ODS C18 柱分离后,电喷雾离子化,选择性正离子检测。研究表明该方法在0.6~1 8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方法回收率、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本药物浓度测定要求。运用该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外用艾迪康唑乳膏后皮内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专属,可用于人体局部外用艾迪康唑乳膏后角质层中药物浓度测定及人体皮肤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迪康唑 皮肤药代动力学 LC-MS 胶带粘贴 角质层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胶带粘贴试验前后皮肤生物物理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7 位作者 周玉田 谈益妹 程英 叶蔓莉 储蕙 林银芬 张清祥 陈德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了解6个皮肤生物物理参数在皮肤受到物理性刺激后变化情况。方法用3M胶带粘贴面部2次,臂部10次,在粘贴前及粘贴至2、5、10次时进行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皮肤电容量(capicitance,CAP)、红斑指数(erythema-in... 目的了解6个皮肤生物物理参数在皮肤受到物理性刺激后变化情况。方法用3M胶带粘贴面部2次,臂部10次,在粘贴前及粘贴至2、5、10次时进行经表皮失水率(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皮肤电容量(capicitance,CAP)、红斑指数(erythema-index,EX)、黑素指数(melanin-index,MX)、L、a的检测。结果发现面部粘贴后TEWL、CAP、EX、L、a均增高,而MX降低;臂部随粘贴次数的增加,TEWL、CAP及L增高,MX降低,EX及a先减小,后增大。粘贴至2、5、10次时各检测值及基础值间两两比较,TEW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6个皮肤生物物理参数可以反映皮肤受到物理性刺激后的变化,以TEWL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带粘贴试验 皮肤生物物理参数 经表皮失水率 电容量 颜色测量法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单纯性浅表皮肤感染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有效性验证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永芳 李新宇 +2 位作者 宋莎莎 高纪伟 徐兰芳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3-576,共4页
建立与临床上单纯性浅表皮肤感染较为接近的小鼠模型,便于致病机制和外用抗菌药物筛选及疗效观察研究。选用BALB/c小鼠,采用胶带反复粘贴法破坏局部皮肤屏障,通过皮肤水分流失(TEWL)值标定皮肤屏障破坏程度,然后在其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 建立与临床上单纯性浅表皮肤感染较为接近的小鼠模型,便于致病机制和外用抗菌药物筛选及疗效观察研究。选用BALB/c小鼠,采用胶带反复粘贴法破坏局部皮肤屏障,通过皮肤水分流失(TEWL)值标定皮肤屏障破坏程度,然后在其创面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7.5×106CFU/mL)及化脓性链球菌(1.5×108CFU/mL),建立局部皮肤的实验感染模型,并给予氧氟沙星凝胶以验证模型的敏感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胶带反复粘贴7次和10次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前皮肤屏障破坏的最佳次数;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3株化脓性链球菌局部感染后,创面活菌培养结果分别为4.99±4.74、5.52±5.45、4.92±4.56、5.24±4.84、5.20±5.01、4.94±4.69和4.82±4.87、5.34±5.45、4.63±4.41CFU/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氧氟沙星凝胶后,对感染灶细菌生长的抑制率均大于80%。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皮肤浅表感染模型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有效性,对皮肤浅表感染发病机制研究、外用抗菌药物筛选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皮肤感染 胶带粘贴 金黄色葡萄球菌 化脓性链球菌
下载PDF
In vivo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topical bioavailability of iodiconazole, a new triazole antifungal agent
8
作者 Li-Li Wu Ke Zhou +2 位作者 Wen-Kai Zong Yun Chen Chun-Quan Sh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18年第4期195-201,共7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 vivo cutaneous bioavailability of iodiconazole in a topical formulation. Methods Iodiconazole cream was topically administrated to the ventral forearms of 10 healthy volunteers for 1 hour, a...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 vivo cutaneous bioavailability of iodiconazole in a topical formulation. Methods Iodiconazole cream was topically administrated to the ventral forearms of 10 healthy volunteers for 1 hour, and the excess formulation was removed. The stratum corneum (SC) at the application sites was tape-stripped immediately or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quantified gravimetrically, and extracted for analysis. Together with concomitant 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 measurement, SC drug concentration-depth profiles were reproducibly determined and fitted mathematically to obtain the SC-vehicle partition coefficient (K) and a first-order rate constant (D/L2) related to iodiconazole diffusivity.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by Drug and Statistics software. With these parameters, the uptake of iodiconazole of time into SC was assessed. The variation of iodiconazole concentrations in stratum corneum post-removal of the formula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mean values of K and D/L2 of 1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0.13 ± 0.07) and (0.15 ± 0.08)/hour, respectively. The classic lag-time for diffusion (Tlag) across the SC varied from 0.52 hours to 2.28 hours. The mean value of time to reach steady-state transport (Tss) was (3.74 ± 1.69) hours. The mean values of the elimination half-life (t1/2) and the 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Kel) of 1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8.47 ± 5.36) hours and (0.11 ± 0.05)/hour,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After topical application, iodiconaole penetrated into the SC rapidly and maintained a high concentration at the target sit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liable evidences for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the design of following phaseⅡstudy for iodiconaz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rmatopharmacokinetics BIOAVAILABILITY tape stripping STRATUM corneum Skin absorption Iodiconazole
原文传递
胶带剥离法在特应性皮炎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董丽萍 马静 肖风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9-342,356,共5页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屏障缺陷及免疫缺陷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胶带剥离法即通过反复使用合适胶带来依次去除皮肤浅层,由于无创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屏障缺陷及免疫缺陷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胶带剥离法即通过反复使用合适胶带来依次去除皮肤浅层,由于无创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近年来被应用到AD研究中,发现皮肤浅层中某些物质的RNA、蛋白质、脂质及细胞因子等的异常表达,有助于揭示AD发病机制。本文主要介绍胶带剥离法及其在AD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胶带剥离法 蛋白质 脂质 细胞因子 RNA
下载PDF
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雅琴 冯军 +1 位作者 侯延辉 王文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方法 Franz扩散池法考察低共熔纳米乳凝胶、普通纳米乳凝胶、饱和溶液凝胶在离体小鼠皮肤上的渗透及滞留行为,胶带剥离法比较志愿者涂抹凝胶后在角质层和毛囊中的滞留量和渗透量。结果各凝胶在离体... 目的比较3种丹皮酚凝胶经皮渗透性能。方法 Franz扩散池法考察低共熔纳米乳凝胶、普通纳米乳凝胶、饱和溶液凝胶在离体小鼠皮肤上的渗透及滞留行为,胶带剥离法比较志愿者涂抹凝胶后在角质层和毛囊中的滞留量和渗透量。结果各凝胶在离体小鼠皮肤上的累积渗透量和滞留量均依次为低共熔纳米乳凝胶>普通纳米乳凝胶>饱和溶液凝胶。3种凝胶均主要滞留在志愿者皮肤表面,而且低共熔、普通纳米乳凝胶的透过量及在角质层和毛囊中的滞留量明显高于饱和溶液凝胶(P<0.05)。结论纳米乳技术可显著促进丹皮酚经皮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凝胶 经皮渗透 Franz扩散池法 胶带剥离法
下载PDF
HPLC测定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凝胶剂在小鼠皮肤中的含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秀丽 羊波 +1 位作者 李承乐 黄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75-377,共3页
目的考察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凝胶剂给药4 h后在小鼠皮肤各层中的含量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胶带粘贴技术剥脱角质层,以HPLC测定紫杉醇在皮肤各层中的含量,比较紫杉醇脂质体凝胶剂以及紫杉醇凝胶剂在皮肤各层中的分布特点。结果紫杉醇纳米脂... 目的考察紫杉醇纳米脂质体凝胶剂给药4 h后在小鼠皮肤各层中的含量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胶带粘贴技术剥脱角质层,以HPLC测定紫杉醇在皮肤各层中的含量,比较紫杉醇脂质体凝胶剂以及紫杉醇凝胶剂在皮肤各层中的分布特点。结果紫杉醇纳米脂质体给药4 h后在角质层和活性皮肤层中的药物含量分别为3.41,5.35μg·cm-2,与紫杉醇凝胶剂比较,能显著提高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P<0.05)。结论与紫杉醇凝胶剂相比,紫杉醇纳米脂质体能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纳米脂质体凝胶剂 角质层 胶带粘贴技术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大麻二酚舒缓抗刺激功效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招敏聪 郭文姣 +3 位作者 孙美娟 蔡慧珍 杨悬 贺锐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1年第4期88-93,87,共7页
研究大麻二酚(CBD)缓解由于表面活性剂、机械损伤、防腐剂导致的肌肤红肿、热胀、发麻的功效。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模型、胶带撕拉模型测定经皮水分流失TEWL值、血红素EI值、皮肤红度a^(*)值的变化程度,评价不同浓度CBD的抗炎... 研究大麻二酚(CBD)缓解由于表面活性剂、机械损伤、防腐剂导致的肌肤红肿、热胀、发麻的功效。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刺激模型、胶带撕拉模型测定经皮水分流失TEWL值、血红素EI值、皮肤红度a^(*)值的变化程度,评价不同浓度CBD的抗炎和舒缓抗刺激功效。用苯氧乙醇刺激模型评价CBD即时舒缓刺痛、发烫感的效果;用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HET-CAM)评价CBD抗刺激性能力。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05%和0.1%的CBD在胶带黏贴试验中于7天后能达到81.05%和87.35%的损伤修复率。0.05%和0.1%的CBD能够降低皮肤受到外界刺激因素后的TEWL值、EI值和a^(*)值,并且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同时改善皮肤红斑情况,对受损皮肤具有一定的舒缓修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二酚 SDS刺激模型 胶带撕拉模型 皮肤屏障 舒缓修复
下载PDF
盐酸特比萘芬成膜给药系统皮肤药动学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柏佳倩 马晋隆 +2 位作者 王健 倪睿 黄乐乐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8-213,239,共7页
以巴马小香猪为动物模型,利用胶带剥离法对自制盐酸特比萘芬成膜给药系统和其市售参比制剂(1%盐酸特比萘芬涂膜剂)的皮肤药动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法,分别用于测定给药0~7 d和7~14 d剥离下来的猪皮角质层... 以巴马小香猪为动物模型,利用胶带剥离法对自制盐酸特比萘芬成膜给药系统和其市售参比制剂(1%盐酸特比萘芬涂膜剂)的皮肤药动学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法,分别用于测定给药0~7 d和7~14 d剥离下来的猪皮角质层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显示,自制盐酸特比萘芬成膜给药系统与参比制剂的主要皮肤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制与参比制剂的c_(max)为(14603.95±1461.59)和(14542.08±1481.07)ng/cm^(2),t 1/2为(75.84±22.35)和(68.34±3.41)h,AUC_(0→t)为(920447.88±166949.76)和(901108.6±141669.28)ng·cm^(–2)·h;二者t_(max)均为3 h。自制盐酸特比萘芬成膜给药系统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15±15.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特比萘芬 成膜给药系统 胶带剥离法 皮肤药动学
原文传递
防鼠光缆改进及测试方法探讨
14
作者 吴祥君 赵坤祥 +2 位作者 邱勇 刘杰 唐子红 《现代传输》 2022年第1期54-57,共4页
本文介绍了目前架空光缆的防鼠技术及其防鼠效果,通过对常用的GYTS04型防鼠光缆的结构进行改进,创新生产工艺,提升其防鼠能力,探讨新结构光缆防鼠性能的测试评价方法。
关键词 防鼠光缆 铠装钢带 绕扎钢丝 剥开力
下载PDF
胶带粘贴法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后白癜风皮损的复色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凯凡 汪宇 陆洪光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23-726,共4页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前后照射区浅表角质层细胞中黑素颗粒的变化。方法使用胶带粘贴法对接受NB-UVB治疗的白癜风皮损进行浅表角质层细胞取样,银氨染色后观察细胞中黑素颗粒形态、分布、颜色的变化,使用Image—ProPl...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前后照射区浅表角质层细胞中黑素颗粒的变化。方法使用胶带粘贴法对接受NB-UVB治疗的白癜风皮损进行浅表角质层细胞取样,银氨染色后观察细胞中黑素颗粒形态、分布、颜色的变化,使用Image—ProPlus6.0显微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细胞内黑素颗粒面积百分比,使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白斑区仍残存少量含黑素颗粒的浅表角质层细胞。治疗前黑素颗粒面积百分比为(5.31±4.12)%,治疗10次后为(6.24±2.65)%,治疗20次后为(10.14±5.73)%,治疗30次后为(13.05±6.17)%,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前、治疗10次、治疗20次、治疗30次后黑素颗粒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4,P〈0.05),经两两比较分析,治疗30次后细胞内黑素颗粒面积百分比相对治疗前及治疗10次后均增高(P值均〈0.01)。皮损复色区新生黑素颗粒染色后形态、颜色与治疗前周边正常肤色区有所不同。结论用浅表角质层细胞胶带粘贴法可以客观评估NB—UVB治疗白癜风的复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紫外线疗法 胶带粘贴法 黑素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