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山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倪付勇 陈重 +2 位作者 许琼明 杨世林 陈道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8-802,共5页
目的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 目的研究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干燥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对羟基苯甲酸(2)、红景天苷(3)、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4)、苯乙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烯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6)、(2E,4R)-4,7-二羟基-3,7-二甲基-2-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高山红景天醇,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山柰酚(10)、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4)、小麦黄素(15)、3,5,7,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柽柳亭,16)、草质素-7-O-α-L-吡喃鼠李糖苷(17)、草质素-3-O-β-D-吡喃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8)。结论化合物9、12、16为首次从红景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8、14、1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红景天 槲皮素 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 3 5 7 5′-四羟基-4′-甲氧基黄酮
原文传递
雀瓢的黄酮醇成分 被引量:14
2
作者 邱声祥 张壮鑫 周俊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0年第2期227-228,共2页
雀瓢(Cynanchum thesioides var. australe)系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属地稍瓜组。该组植物我国产两种,即原变种地稍瓜(C. thesioides)和变种雀瓢。它们的化学成分均未见报道。本文报道雀瓢的化学成分。 雀瓢样品采自陕西秦岭。其干燥全草... 雀瓢(Cynanchum thesioides var. australe)系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属地稍瓜组。该组植物我国产两种,即原变种地稍瓜(C. thesioides)和变种雀瓢。它们的化学成分均未见报道。本文报道雀瓢的化学成分。 雀瓢样品采自陕西秦岭。其干燥全草2公斤,用工业酒精回流提取。粗提物经显色反应及薄层检查,示有黄酮类成分,未检出C_(21)甾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雀瓢 鹅绒藤属 黄酮醇
下载PDF
槲皮苷、槲皮素及其甲基化产物的高压液相-质谱测定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素云 李峥 +3 位作者 李敬来 高蔚娜 张振清 郭长江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3-607,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槲皮苷、槲皮素、异鼠李亭、柽柳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方法。方法以丁螺环酮为内标,将槲皮苷、槲皮素、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溶解于磷酸缓冲液(PBS)中,进行HPLC-MS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C18柱,流动相为...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槲皮苷、槲皮素、异鼠李亭、柽柳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测定方法。方法以丁螺环酮为内标,将槲皮苷、槲皮素、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溶解于磷酸缓冲液(PBS)中,进行HPLC-MS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1:1)(含0.1%甲酸),等梯度洗脱,离子源为ESI(+),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检测。结果槲皮素在2~20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槲皮苷、异鼠李亭、柽柳黄素在1~10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8、0.99712、0.99862、0.99806;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应用于细胞培养样品中槲皮苷、槲皮素及其甲基化代谢产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苷 槲皮素 异鼠李亭 柽柳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原文传递
基于促黑色素合成分子的结构相似性筛选潜在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被引量:6
4
作者 丁琼 于兰 +3 位作者 罗林 黄思露 王晓琴 张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2-770,共9页
目的白癜风是一种色素沉着减退性皮肤病,因发病机制复杂,治愈率低,需要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本文拟根据已报道的促黑色素生成化合物分子结构去筛选新的化合物分子。方法收集PubMed中已报道促黑色素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在in silico水平根据2... 目的白癜风是一种色素沉着减退性皮肤病,因发病机制复杂,治愈率低,需要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本文拟根据已报道的促黑色素生成化合物分子结构去筛选新的化合物分子。方法收集PubMed中已报道促黑色素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在in silico水平根据2D结构相似性聚类与Tanimoto相似性评分、2D QSAR和分子对接筛选能促进黑色素生成的化合物。在in vitro水平建立B16F10促黑色素生成细胞模型,通过对比促黑色素生成量效关系,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色素生成途径的基因表达情况综合评价潜在活性分子。结果共收集47个促黑色素生成的化合物并最终筛选出Ermanin,Tamarixetin,Quercetin 3,4’-dimethyl ether,这3个化合物均能引起B16F10细胞黑色素积累,对比黑色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3个化合物中Ermanin效果最好;qPCR结果显示Ermanin可以显著增强TYR和MITF基因的表达且与同浓度阳性药8-MOP组比具有显著性(P<0.05),Tamarixetin可以增强TYR,TRP-1,DCT,MITF基因的表达,Quercetin 3,4′-dimethyl ether高浓度组能增强TYR,DCT基因的表达。结论以Ermanin为代表的甲氧基黄酮化合物具有促黑色素生成而有望作为治疗白癜风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黑色素 Ermanin tamarixetin Quercetin 3 4’-dimethyl ether
下载PDF
Two New Flavonol Glycosides from Bridelia tomentosa 被引量:2
5
作者 Shi Hui SHU Jin Lan ZHANG Ying Hong WANG Hai Lin QIN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339-1342,共4页
Two new flavonol glycosides, tamarixetin 3-O-β-D-xylopyranosyl-(1-2)-α-L-ribopyranoside (1) and tamarixetin 3-O-α-L-ribopyranoside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Bridelia tomentosa. Their structures wer... Two new flavonol glycosides, tamarixetin 3-O-β-D-xylopyranosyl-(1-2)-α-L-ribopyranoside (1) and tamarixetin 3-O-α-L-ribopyranoside (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Bridelia tomentosa.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1D and 2D NMR analysis, as well as MS and IR spect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elia tomentosa flavonol glycosides tamarixetin 3-O-β-D-xylopyranosyl-(1-2)-α-L-ribopyranoside tamarixetin 3-O-α-L-ribopyranoside.
下载PDF
槲皮素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上的跨膜吸收和甲基化代谢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素云 李峥 +3 位作者 王立芹 高蔚娜 张振清 郭长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280,共8页
目的基于人小肠吸收模型,研究槲皮素的跨膜吸收和甲基化代谢。方法人小肠吸收模型选用Caco-2单层细胞,分别于基底侧或腔侧加入槲皮素9.0和18.0 mg·L-1(终浓度),于30,60,90,120和150 min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加... 目的基于人小肠吸收模型,研究槲皮素的跨膜吸收和甲基化代谢。方法人小肠吸收模型选用Caco-2单层细胞,分别于基底侧或腔侧加入槲皮素9.0和18.0 mg·L-1(终浓度),于30,60,90,120和150 min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法测定加载侧和透过侧样品中槲皮素、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的含量。先于腔侧加入外排蛋白P-糖蛋白(P-pg)或多药耐药蛋白2(MRP2)的特效抑制剂环孢菌素A(CysA)10 mmol·L-1或MK571 1 mmol·L-1(pH=7.2),孵育15 min后,再于腔侧加入槲皮素(终浓度9.0和18.0 mg·L-1),同法测定透过侧样品中槲皮素含量。结果双向转运过程中,在150 min孵育时间内,加载侧槲皮素剩余量的动态变化表现为随孵育时间持续下降(相邻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透过侧槲皮素透过量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征,120 min达峰,150 min下降(相邻时间点之间比较P<0.05);在透过侧和加载侧均检测到槲皮素的甲基化产物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两侧的动态变化特征与槲皮素相似;不同的是,无论腔侧还是基底侧加载槲皮素,在30~60 min后,腔侧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基底侧。分析双侧槲皮素、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占槲皮素加载量的百分比,发现孵育30 min时,加载侧槲皮素剩余量不足加载量的20%~25%,透过侧槲皮素含量仅为加载量的约1%;150 min时加载侧槲皮素剩余量下降至不足加载量的10%,而透过侧槲皮素含量仅为加载量的6%~7%;槲皮素甲基化产物异鼠李亭和柽柳黄素在两侧的产生量也仅为槲皮素加载量的0.1%~0.3%。与槲皮素对照组比较,预先加入CysA或MK571,均明显增加槲皮素从腔侧到基底侧的转运(P<0.05)。结论槲皮素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上的转运具有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征,并发生甲基化代谢;P-pg和MRP2的外排作用对槲皮素跨膜转运可能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异鼠李亭 柽柳黄素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跨膜转运
下载PDF
柽柳黄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AMPK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伍明江 张德芹 +2 位作者 李盼 石旭柳 刘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3-960,共8页
为探讨柽柳黄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AMPK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通过给药后检测细胞对Glu的摄取量和细胞内TG的含量,并采用qRT-PCR对AM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进行... 为探讨柽柳黄素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AMPK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地塞米松诱导3T3-L1脂肪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通过给药后检测细胞对Glu的摄取量和细胞内TG的含量,并采用qRT-PCR对AM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利用分子对接软件对AM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进行分子对接,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进行蛋白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柽柳黄素作用48 h后,高低剂量组均显著增加细胞对Glu的摄取(P<0.01),高剂量组显著降低细胞内TG含量(P<0.05);作用机制显示柽柳黄素具有显著提高AMPK(P<0.01)和降低FAS(P<0.05)基因的表达,能与FAS蛋白具有较好的分子对接,可增加P-AMPK、P-ACC、P-PKB和PPARα和抑制FAS蛋白的表达。该研究说明柽柳黄素可增强胰岛素抵抗模型3T3-L1脂肪细胞对Glu的摄取,降低TG在细胞内的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和蛋白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黄素 胰岛素抵抗 3T3-L1脂肪细胞 AMPK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槲皮素及其甲基化产物对大鼠肝细胞DNMTs蛋白表达与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高蔚娜 边祥雨 +5 位作者 金秀 王玲玲 麻玉莹 于艺婧 蒲玲玲 郭长江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观察槲皮素及其甲基化产物(异鼠李素和柽柳黄素)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RL大鼠肝细胞,以MTT法测定槲皮素甲基化产物和DNMTs活性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对BRL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 目的观察槲皮素及其甲基化产物(异鼠李素和柽柳黄素)对DNA甲基转移酶(DNMTs)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RL大鼠肝细胞,以MTT法测定槲皮素甲基化产物和DNMTs活性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对BRL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细胞内S-腺苷蛋氨酸(SAM)、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法检测DNMT1、DNMT3a、DNMT3b的蛋白表达水平,DNMTs活性及细胞总DNA甲基化水平。结果根据MTT的结果,确定异鼠李素和柽柳黄素的处理浓度为5μmol/L,5-Aza的浓度为20μmol/L,处理时间均为24h。与对照组相比,槲皮素组细胞内SAH含量显著降低(P<0.05)。异鼠李素组细胞内SAM含量、SAM/SAH比值显著升高(P<0.05),柽柳黄素组细胞内SAM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槲皮素组DNMT1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和异鼠李素组比较,柽柳黄素组DNMT1则显著增加(P<0.05);与异鼠李素组比较,柽柳黄素组DNMT3b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5-Aza组、槲皮素及其甲基化产物组DNMTs活性均显著降低(P <0.05);与5-Aza组比较,槲皮素组、异鼠李素组DNMTs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槲皮素组和异鼠李素组比较,柽柳黄素组DNMTs活性显著增加(P<0.05)。与其余3组比较,异鼠李素和柽柳黄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增加(P <0.05)结论槲皮素显著抑制DNMTs活性,减少DNMT1的蛋白表达。柽柳黄素提高DNA甲基化水平。槲皮素、柽柳黄素与异鼠李素对DNMTs的作用存在差异。[营养学报,2020,42(3):275-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异鼠李素 柽柳黄素 DNA甲基转移酶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柽柳素和山奈甲黄素的组织分布研究
9
作者 许福泉 冯媛媛 郭雷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2年第9期845-848,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大鼠口服西河柳总黄酮后柽柳素和山奈甲黄素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pH 2.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组织样品用固相萃取法...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大鼠口服西河柳总黄酮后柽柳素和山奈甲黄素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pH 2.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 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5℃,组织样品用固相萃取法处理。结果在多种组织样品中同时检测到柽柳素和山奈甲黄素,柽柳素在肺、心中分布最高,山奈甲黄素最高分布在心,次之为肺。结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同时进行柽柳素和山奈甲黄素组织分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分布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柽柳素 山奈甲黄素
原文传递
柽柳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柳生 梁晓欣 +1 位作者 蔡自由 李利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829-1833,共5页
目的研究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干燥细嫩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柽柳干燥细嫩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目的研究柽柳Tamarix chinensis干燥细嫩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柽柳干燥细嫩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1)、柽柳素-3-O-α-L-鼠李糖苷(2)、芦丁(3)、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4)、槲皮素-7,3′,4′-三甲醚(5)、5,7,4′-三羟基-3-O-β-D-葡萄糖醛酸苷(6)、芹菜素(7)、鼠李柠檬素(8)、山柰酚(9)、槲皮素(10)、柽柳素(11)、白桦脂酸(12)、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13)、β-香树脂醇乙酸酯(14)、12-齐墩果烯-2α,3β,23-三醇(15)。结论化合物1~7、13~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和15为首次从柽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柽柳素-7-O-β-D葡萄糖苷 芦丁 芹菜素 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 12-齐墩果烯-2α 23-三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