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尾矿砂力学特性及再生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吕绍伟 姜屏 +2 位作者 钱彪 王伟 李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6-470,512,共6页
铁尾矿砂的储量日趋增加,要减小铁尾矿坝的风险、提高铁尾矿砂的利用率,须明确铁尾矿砂的力学特性。通过对铁尾矿砂静力特性及动力特性的分析发现,尾矿砂的粒径分布是决定尾矿坝稳定及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细粒含量、干密度... 铁尾矿砂的储量日趋增加,要减小铁尾矿坝的风险、提高铁尾矿砂的利用率,须明确铁尾矿砂的力学特性。通过对铁尾矿砂静力特性及动力特性的分析发现,尾矿砂的粒径分布是决定尾矿坝稳定及铁尾矿砂再生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细粒含量、干密度、含水率等因素对铁尾矿砂动力特性有一定影响。再生利用铁尾矿砂的主要方式是将铁尾矿砂混凝土、改性铁尾矿砂用作工程材料,水泥、石灰、纤维是改性铁尾矿砂的主要材料。最后指出需进一步研究新型材料取代传统改性材料改善铁尾矿砂的力学特性,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砂 粒径分布 力学特性 铁尾矿砂混凝土 改性铁尾矿砂
下载PDF
粉磨方式对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的性能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北星 陈梦义 +1 位作者 王威 朱志刚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63-1467,共5页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RRB(Rosin-Rammler-Bennett)方程拟合、强度测定、X-射线衍射(XRD)测试及孔结构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混合粉磨、单独粉磨、梯级粉磨这三种粉磨方式对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磨能耗相等的条件... 通过激光粒度分析、RRB(Rosin-Rammler-Bennett)方程拟合、强度测定、X-射线衍射(XRD)测试及孔结构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混合粉磨、单独粉磨、梯级粉磨这三种粉磨方式对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粉磨能耗相等的条件下,梯级粉磨制备的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的颗粒群分布、强度、水化进程及孔结构优于混合粉磨和单独粉磨。另外,在常温下,利用梯级粉磨制得的铁尾矿-矿渣基胶凝材料与尾矿砂配合,制备了28 d抗折强度24.4 MPa、抗压强度97.0 MPa的高强砂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磨方式 铁尾矿 胶凝材料 颗粒分布 孔结构
下载PDF
齐大山铁尾矿粉磨特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晓燕 倪文 +1 位作者 祝丽萍 王中杰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3-1257,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激光粒度仪(LPS)研究齐大山磨细铁尾矿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并以比表面积为评价指标,比较了铁尾矿与水淬高炉渣的易磨性.结果表明:铁尾矿的易磨性远远优于水淬高炉渣;铁尾矿经实验用... 利用扫描电镜(S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激光粒度仪(LPS)研究齐大山磨细铁尾矿的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并以比表面积为评价指标,比较了铁尾矿与水淬高炉渣的易磨性.结果表明:铁尾矿的易磨性远远优于水淬高炉渣;铁尾矿经实验用球磨机粉磨140min后,能够填充水泥粉体堆积结构间隙的粒径小于5μm的颗粒质量分数为62.60%,并且还含有大量亚微米级和纳米级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易磨性 粒度分布 颗粒形貌
原文传递
铁尾矿砂混凝土力学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宁波 闫艳 +1 位作者 左夏伟 梁仁旺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9-164,175,共7页
通过对尾矿砂混凝土开展室内力学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含水率、颗粒粒径和干密度对尾矿砂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尾矿砂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是随着应变的增大... 通过对尾矿砂混凝土开展室内力学试验研究,分析不同含水率、颗粒粒径和干密度对尾矿砂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尾矿砂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是随着应变的增大应力逐渐增大,当应变增大一定值时应力逐渐趋于平缓;同时,随着围压的增大,尾矿砂混凝土应力峰值点对应的应变值相对滞后。当尾矿砂混凝土的围压一定时,尾矿砂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和峰值应力的数值大致一样,故尾矿砂混凝土变形特性受含水率的影响作用较小,受到围压的影响作用较大;随着尾矿砂粒径的不断增大,尾矿砂混凝土的黏聚力呈现出增大变化规律,而内摩擦角却呈现出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由于干密度越大,尾矿砂混凝土内部含有固体颗粒越多,尾矿砂混凝土就越加密实,进而使得颗粒之间的相互咬合力增大,在宏观上呈现出尾矿砂强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砂混凝土 含水率 粒径 干密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下载PDF
铁尾矿砂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刘文燕 张友来 +2 位作者 李绍纯 邢卫疆 孟玉冰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4-86,共3页
研究了铁尾矿砂取代率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铁尾矿砂取代率为40%时,混合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与河砂相近,此时,混合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最优;随着铁尾矿砂取代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混... 研究了铁尾矿砂取代率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铁尾矿砂取代率为40%时,混合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与河砂相近,此时,混合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最优;随着铁尾矿砂取代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氯离子侵蚀性能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砂 机制砂 颗粒级配 混凝土 性能
下载PDF
废石尾砂混合料浆流变特性及充填采场流动性试验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志强 高谦 +1 位作者 王永前 王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4-299,共6页
为了在金川充填采矿中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了废石和尾砂两种骨料的混合充填料浆流变特性以及在采场中的流动性研究.首先基于现场取样进行废石和尾砂两种骨料的粒径级配分析,获得了满足充填骨料级配的废石与尾砂的质量比分别是6∶4... 为了在金川充填采矿中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了废石和尾砂两种骨料的混合充填料浆流变特性以及在采场中的流动性研究.首先基于现场取样进行废石和尾砂两种骨料的粒径级配分析,获得了满足充填骨料级配的废石与尾砂的质量比分别是6∶4和5∶5.然后针对这两种混合充填料,进行高浓度充填料浆坍落度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合充填料浆的坍落度大于20cm,满足金川矿山充填料浆泵送输件的要求;其质量分数在78%以上时属于高流态料浆,但废石与尾砂质量比为6∶4的混合充填料浆的流动性略优于质量比为5∶5的.通过混合充填料浆环管试验,确定了废石与尾砂质量比为6∶4、管径为130mm和质量分数为78%的混合充填料浆为合理管输参数.最后根据充填采场现场调查和强度分析,发现废石与尾砂质量比为6∶4和5∶5的混合充填料浆在采场中流动的坡面角分别为0.55°~1.19°和0.38°~1.26°,但料浆在下料点存在不明显的"锥堆"现象.采场中胶结充填体强度呈现"下高上低"现象,说明废石尾砂混合充填料浆仍存在轻度的沉淀离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石 尾砂 混合充填料 粒径级配 流变特性 管道阻力 工业充填试验
下载PDF
不同粒径级配尾砂沉降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建国 刘福春 +1 位作者 熊有为 朱志根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44,共4页
为研究粒径级配对尾砂沉降特性的影响,配制了5组不同粒径级配的尾砂,并对各组尾砂浆分别开展静态自然沉降、静态絮凝沉降和动态絮凝沉降试验,对不同浓密方式下的尾砂浆沉降效率和底流质量浓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00目颗粒含量低于... 为研究粒径级配对尾砂沉降特性的影响,配制了5组不同粒径级配的尾砂,并对各组尾砂浆分别开展静态自然沉降、静态絮凝沉降和动态絮凝沉降试验,对不同浓密方式下的尾砂浆沉降效率和底流质量浓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00目颗粒含量低于60%时,尾砂沉降速度较快,采用静态自然沉降、静态絮凝沉降和动态絮凝沉降方式均能获得较高的沉降效率和浓密底流浓度。-200目颗粒含量超过60%时,尾砂沉降速度明显降低,泥层界面模糊不清,上层液中含固量较高,尾砂静态自然沉降变得困难,通过添加适量絮凝剂能提高尾砂沉降效率。对于-200目颗粒含量超过80%的超细尾砂,采用动态絮凝沉降方式,能同时获得较高的沉降效率和底流浓度。随着细颗粒含量增多,各组尾砂沉降的最大底流浓度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样粒径级配的尾砂样品,动态絮凝沉降的底流浓度最高,静态自然沉降的底流浓度次之,静态絮凝沉降的底流浓度相对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 粒径级配 沉降特性 絮凝剂 底流浓度
原文传递
全尾砂沉降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朱时廷 侯运炳 +2 位作者 陈林林 李鹏 樊攀峰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1-937,共7页
全尾砂固结排放工艺是一种处理尾矿的高效安全新型排放工艺,尾砂沉降性能综合反映了尾砂物理特性、离析等特点,是影响过滤机对尾矿浓缩脱水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全尾砂固结干排工艺的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采用全尾砂料浆进行单因素试验,... 全尾砂固结排放工艺是一种处理尾矿的高效安全新型排放工艺,尾砂沉降性能综合反映了尾砂物理特性、离析等特点,是影响过滤机对尾矿浓缩脱水效率的重要因素,对全尾砂固结干排工艺的应用研究具有指导意义。采用全尾砂料浆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浓度下料浆沉降性能,建立了不同浓度全尾砂料浆沉降速度的数学模型。根据沉降速度数学模型可知较低浓度料浆沉降速度快,沉降周期长且极限下沉量大,而较高浓度料浆则相反;全尾砂料浆沉降速度曲线大致符合单峰右拖尾类型:初期沉降速度不断增大直至最大下沉速度,以最大沉速下沉一定时间后速度减缓,最后停止沉降。采用均匀设计法,建立不同浓度及不同粒级组成的5因素6水平均匀试验,对配级尾砂沉降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极限下沉量与浓度、-210^+120μm尾砂含量、-120^+75μm尾砂含量呈负相关,与+210μm尾砂含量、-75μm尾砂含量呈正相关;浓度对尾砂料浆的极限下沉量影响最大,粗颗粒(+210μm)次之,细颗粒(-75μm)对极限下沉量影响排在粗颗粒和浓度之后,中粒径(-210^+75μm)的影响最小。在浓度较低时,配级尾砂沉降速度比全尾砂缓慢,尾砂级配占主导因素;在浓度较高时,配级尾砂和全尾砂沉降速度相差不大,此时主导因素为料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性能 速度模型 全尾砂料浆 粒级组成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水泥-分级尾砂充填料浆的沉降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代强 高永涛 +1 位作者 姚中亮 杨耀亮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3-807,共5页
根据生产需要,为满足采矿工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及时排水来提高充填料浆浓度可降低充填作业的风险。文中对矿山水泥-分级尾砂充填料浆进行沉降测试,根据测得的试验参数,得到各种情况下沉降参量的变化趋势线,分析了沉降参量随浓度、... 根据生产需要,为满足采矿工艺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及时排水来提高充填料浆浓度可降低充填作业的风险。文中对矿山水泥-分级尾砂充填料浆进行沉降测试,根据测得的试验参数,得到各种情况下沉降参量的变化趋势线,分析了沉降参量随浓度、配比的变化规律。充填时若能够及时将料浆上部泌出的清水从采空区排出,则能够加快料浆凝结硬化速度,从而减小充填挡墙所受的侧向静水压力,可为安全采矿和减少采充接续时间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尾砂 沉降性能 采矿工艺 粒径分布 静水压力
下载PDF
油泥与油砂尾砂共混萃取回收油泥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罗宽勇 韩冬云 曹祖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6-70,共5页
以辽河油田浮渣油泥和玉门油砂萃取后尾砂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梯度筛分表征了其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尾砂主要含结晶度高的石英、碳酸钙,质地坚实,粒径大于75μm的颗粒占95%以上;油泥主要含黏土矿... 以辽河油田浮渣油泥和玉门油砂萃取后尾砂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梯度筛分表征了其矿物组成、形貌特征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尾砂主要含结晶度高的石英、碳酸钙,质地坚实,粒径大于75μm的颗粒占95%以上;油泥主要含黏土矿物,质地松软呈絮状,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占89.7%。根据两者性质上的差异性将其进行合理配比,提出了油泥、油砂尾砂共混萃取的新工艺。通过不同比例油泥与尾砂的共萃取实验,考察了尾砂?油泥质量比、溶剂?(油泥+尾砂)质量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油泥油收率的影响,确定共混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尾砂?油泥质量比0.5、溶剂?(油泥+尾砂)质量比2、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一级共萃取油泥油收率高达81.8%,二级共萃取油泥油总收率高达89.4%。共混萃取通过利用油砂萃取后尾砂作为萃取助剂,提高了油泥萃取的油分收率,对油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业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渣油泥 油砂尾砂 粒径 矿物组成 共混萃取
下载PDF
基于Weibull模型的细粒尾矿粒径分布 被引量:10
11
作者 巫尚蔚 杨春和 +3 位作者 张超 冒海军 杜艳强 张修照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2,共12页
尾矿细粒化是矿业发展趋势,细粒尾矿的粒径分布对尾矿宏观力学特性及坝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筛分法和沉降法,对82个尾矿试样进行了颗分试验,建立了细粒尾矿粒径分布的Weibull函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尾矿粒径呈"细多粗少... 尾矿细粒化是矿业发展趋势,细粒尾矿的粒径分布对尾矿宏观力学特性及坝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筛分法和沉降法,对82个尾矿试样进行了颗分试验,建立了细粒尾矿粒径分布的Weibull函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尾矿粒径呈"细多粗少"的分布规律,这种规律服从Weibull分布,可以用Weibull分布对粒径分布进行描述和外推预测;传统分形模型中假设每级粒度的破碎率为常数与实际情况不符,Weibull分布可以看作对分形模型误差的一种修正;在破碎过程中,粒径的概率密度分布会出现峰值,这个峰值不断向粒径小的方向偏移,最终形成"细多粗少"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有助于磨矿工艺的改进,并可以为土工试验做出科学的级配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尾矿 粒径分布 Weibull函数 级配描述 磨矿工艺
下载PDF
尾砂粒径对尾矿坝漫顶溃坝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武立功 肖利兴 +3 位作者 刘晓峰 姚池 姜清辉 周创兵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5,共6页
为探究不同粒径尾砂筑坝的尾矿坝发生漫顶溃坝时的溃决反应,以永平燕仓尾矿库尾砂为筑坝材料,将尾矿砂筛分为中砂、细砂、粉砂,开展溃坝物理模型试验,并采用FLOW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中砂筑坝时,漫顶溃坝溃决形式主要表现... 为探究不同粒径尾砂筑坝的尾矿坝发生漫顶溃坝时的溃决反应,以永平燕仓尾矿库尾砂为筑坝材料,将尾矿砂筛分为中砂、细砂、粉砂,开展溃坝物理模型试验,并采用FLOW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中砂筑坝时,漫顶溃坝溃决形式主要表现为冲刷推移破坏;粉砂筑坝时,溃决形式主要表现为侵蚀下切破坏;细砂筑坝时,则表现出冲刷推移和侵蚀下切2种特性。物理试验和数值模拟在溃坝流量、时间等方面取得较好的一致性,证明物理模型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在模拟尾矿库漫顶溃坝中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坝 粒径 漫顶溃坝 物理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掺钼尾矿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 被引量:8
13
作者 崔孝炜 狄燕清 +2 位作者 南宁 刘璇 周春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196,共5页
研究了不同粉磨时间钼尾矿的粒度分布,探讨了钼尾矿细度对胶砂试块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对胶凝材料水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钼尾矿粉中微细颗粒比例不断增加,粉磨时间达到120 min时,钼尾矿粉出现明显的... 研究了不同粉磨时间钼尾矿的粒度分布,探讨了钼尾矿细度对胶砂试块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对胶凝材料水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粉磨时间的延长,钼尾矿粉中微细颗粒比例不断增加,粉磨时间达到120 min时,钼尾矿粉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较为合适的粉磨时间为100 min。粉磨后的钼尾矿表现出一定的火山灰反应活性。掺钼尾矿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主要是钙矾石和水化硅酸钙凝胶,二者的相互交织促进了胶砂试块强度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尾矿 粒度分布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下载PDF
某铅锌尾矿粒度与其作水泥混合材性能的灰色关联 被引量:8
14
作者 耿碧瑶 倪文 +1 位作者 王佳佳 仇夏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6-180,共5页
水泥混合材中尾矿的掺量和粒度分布对水泥性能有一定影响.为了提高掺加尾矿的水泥混合材的性能,以福建尤溪某铅锌尾矿为主要掺加料,以灰色关联分析为手段,研究了有无减水剂情况下铅锌尾矿粒度分布对水泥混合材胶砂流动度和胶砂试块抗压... 水泥混合材中尾矿的掺量和粒度分布对水泥性能有一定影响.为了提高掺加尾矿的水泥混合材的性能,以福建尤溪某铅锌尾矿为主要掺加料,以灰色关联分析为手段,研究了有无减水剂情况下铅锌尾矿粒度分布对水泥混合材胶砂流动度和胶砂试块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尾矿细度有利于提高水泥胶砂的流动度和胶砂试块的抗压强度;在尾矿掺量为30%时,胶砂流动度与胶砂试块的抗压强度均与尾矿中+8.39 μm粒级负相关,与-8.39μm粒级正相关,其中与8.39~4.24 μm粒级关联度最大,与4.24~2.15、2.15~1.09及1.09 ~0 μm粒级的关联度依次减小;要提高该铅锌尾矿水泥混合材的性能,在尾矿掺量为30%时,应尽量增加-8.39 μm粒级的产率,尤其应增加8.39~4.24 μm粒级的产率,并尽量降低+8.39μm粒级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粒度分布 流动度 抗压强度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基于粒径效应影响的尾矿毛细特性试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迪 卢才武 +1 位作者 连民杰 顾清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46-2757,共12页
为探究尾矿粒径对尾矿坝毛细水上升的影响机制,利用自主研发的在线监测毛细水上升试验系统(简称OM-CRT系统),针对尾细砂、尾粉砂和尾粉土尾矿,分别开展不同粒径尾矿的毛细水上升全过程试验,得到了尾矿毛细水上升高度、上升速度与时间的... 为探究尾矿粒径对尾矿坝毛细水上升的影响机制,利用自主研发的在线监测毛细水上升试验系统(简称OM-CRT系统),针对尾细砂、尾粉砂和尾粉土尾矿,分别开展不同粒径尾矿的毛细水上升全过程试验,得到了尾矿毛细水上升高度、上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拟合方程,并分析毛细带不同断面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尾矿毛细水上升湿润锋与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试验初期毛细水上升速度较快,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毛细水上升速度逐渐减小并最终降为0,且毛细水上升高度及速度与尾矿粒径呈负相关;不同断面的瞬时含水率变化与时间的关系类似于水土特征曲线呈“S”形,3个柱体中含水率变化均随高度增长而减小;尾粉土试样底端毛细带的含水率为23.77%,形成了300 mm的稳定饱和毛细带。通过建立毛细管径与尾矿粒径的关系,进一步推导出粒径与毛细水上升高度的关系。毛细水上升试验很好地验证了尾矿中吸力以及毛细作用的存在,进一步验证了界面作用的原理。研究结果可为建立考虑毛细作用影响下的坝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理论奠定基础,同时可为边坡等工程的稳定性研究工作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 粒径效应 毛细特性 毛细水上升高度 瞬时含水量 饱和毛细带
下载PDF
铁尾矿粒径和湿度因子对高光谱特征参量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汪金花 曹兰杰 +2 位作者 白洋 吴兵 郭云飞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利用地物光谱仪(350~2500 nm),在实验室对不同粒径、不同干燥状态的铁尾矿样本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进行观测,采用小波变换去除噪声并进行包络线去除将光谱数据归一化后,通过光谱特征参量分析及光谱匹配分析,研究铁尾矿可见光-... 利用地物光谱仪(350~2500 nm),在实验室对不同粒径、不同干燥状态的铁尾矿样本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进行观测,采用小波变换去除噪声并进行包络线去除将光谱数据归一化后,通过光谱特征参量分析及光谱匹配分析,研究铁尾矿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光谱反射特征及其特征识别波段。试验结果显示,铁尾矿的反射率随粒径的减小逐渐增大;0.40μm、0.55μm、2.22μm、2.30μm左右的光谱吸收特征不受样本粒径、干湿状态的影响,在其所处的吸收波段范围内,样本间的匹配分值较高,在进行光谱识别时,可作为光谱的敏感特征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粒径因子 湿度因子 高光谱特征 光谱匹配
下载PDF
铁尾矿机械力粉磨特性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孝炜 狄燕清 +5 位作者 邓婉心 南宁 刘璇 杨强 范新会 周春生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75,共3页
利用比表面积测试仪、激光粒度仪,系统研究了铁尾矿的粉磨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分析粉磨后的铁尾矿。结果表明:铁尾矿易磨性较好;粉磨100 min时,比表面积可达590 m^2/kg。随着球磨时间增加,粉体颗粒畸变程度加... 利用比表面积测试仪、激光粒度仪,系统研究了铁尾矿的粉磨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分析粉磨后的铁尾矿。结果表明:铁尾矿易磨性较好;粉磨100 min时,比表面积可达590 m^2/kg。随着球磨时间增加,粉体颗粒畸变程度加大,表面不稳定性增加,活性颗粒增多,但是粉磨时间过长会因团聚问题造成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易磨性 粒度分布 反应活性
下载PDF
水泥电石渣固化淤泥-铁尾矿渣的强度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储诚富 王利娜 +1 位作者 李小春 董满生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86,80,共7页
利用疏浚淤泥和铁尾矿渣粒径的互补性,将工业废料铁尾矿渣与废弃淤泥混合后采用电石渣、水泥等固化剂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改变各材料组合配比对废弃的疏浚淤泥和尾矿渣进行固化,尝试配制一种既环保又能变废为宝的新型土工材料,实现淤泥、... 利用疏浚淤泥和铁尾矿渣粒径的互补性,将工业废料铁尾矿渣与废弃淤泥混合后采用电石渣、水泥等固化剂进行改性处理,通过改变各材料组合配比对废弃的疏浚淤泥和尾矿渣进行固化,尝试配制一种既环保又能变废为宝的新型土工材料,实现淤泥、尾矿渣和电石渣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基于室内一系列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以正交试验和单掺试验为基础,得出改性淤泥各材料之间最佳组合配比为:水泥10%、电石渣10%、尾矿渣60%;尾矿渣对于提高淤泥的强度具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渣 淤泥 颗粒级配 电石渣 强度
原文传递
工艺矿物学在新疆某铜矿浮选尾矿降尾工艺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川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17,共5页
针对新疆某单一铜矿石选矿厂浮选尾矿铜品位(0.065%)较高的问题,对其浮选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开展降尾工艺试验研究,最终采用浮选尾矿分级抛尾、粗粒级(+0.15mm)尾矿再磨再选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铜品位20.13%、铜回收率95.75... 针对新疆某单一铜矿石选矿厂浮选尾矿铜品位(0.065%)较高的问题,对其浮选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开展降尾工艺试验研究,最终采用浮选尾矿分级抛尾、粗粒级(+0.15mm)尾矿再磨再选的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铜品位20.13%、铜回收率95.75%的铜精矿。尾矿铜品位可降至0.040%,比现场生产的铜品位降低了0.025百分点,达到了降低尾矿品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浮选尾矿 工艺矿物学 矿物粒度 单体解离度 降尾
下载PDF
原状铁尾矿砂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曦 张云鹏 +1 位作者 甘德清 贾玉娜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7,共8页
铁尾矿砂渗透特性是影响其坝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其渗透性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学者均对渗透系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但这些公式多适用于粗粒土,其对铁尾矿砂的适用性尚不明确。因... 铁尾矿砂渗透特性是影响其坝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渗透系数是表征其渗透性的重要指标。国内外学者均对渗透系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分别建立了相应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但这些公式多适用于粗粒土,其对铁尾矿砂的适用性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公式准确性进行验证,并建立适用于铁尾矿砂的渗透系数计算模型。通过室内变水头试验,从FC值、级配、粒径、比表面积和粉粒间孔隙比等多个角度出发,对铁尾矿砂原状样的渗透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状铁尾矿砂的渗透系数受细粒含量影响明显,细粒含量的临界值在40%左右;应用传统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对原状铁尾矿砂渗透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并不准确;受细颗粒含量影响,原状铁尾矿砂的渗透系数与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平均粒径、加权平均粒径、体积比表面积和粒间孔隙比es之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应用这些参数难以表征细粒含量较大时的渗透系数变化;但是,有效粒径和粉粒间孔隙比与原状铁尾矿砂的渗透系数呈现出了较好的相关性,据此建立铁尾矿砂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较为准确。这对陈坑尾矿坝的渗流场分析与稳定性计算具有一定意义。同时,所取尾矿砂试样主要为磁铁矿尾砂,这对类似铁尾砂渗透性计算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砂 细粒含量 渗透系数 有效粒径 粉粒间孔隙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