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触觉显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4
1
作者 帅立国 姜昌金 +1 位作者 周芝庭 王雪梅 《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 2006年第6期74-79,共6页
首先阐述了触觉显示技术相关的触觉生理和触觉现象,然后介绍了触觉显示所采用的振动刺激、电刺激、射流刺激、气动刺激和顶针刺激等技术手段的现状,以及触觉语言设计问题,最后总结了触觉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和发展趋势,并对融合触觉、彩... 首先阐述了触觉显示技术相关的触觉生理和触觉现象,然后介绍了触觉显示所采用的振动刺激、电刺激、射流刺激、气动刺激和顶针刺激等技术手段的现状,以及触觉语言设计问题,最后总结了触觉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和发展趋势,并对融合触觉、彩色触觉、时空触觉、斜坡触觉和多模接口等做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显示 触觉生理 触觉现象 触觉刺激
下载PDF
假肢中的感知及其反馈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波 褚亚奇(综述) 赵新刚(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8-1054,共7页
假肢是帮助截肢患者获得或部分获得健全人肢体功能的重要工具。与传统的仅具装饰性功能和仅有前馈控制通路的假肢相比,假肢的感知反馈功能是其正常工作和实现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包括位置、力、纹理、粗糙度、温度等环境信息及假肢自身... 假肢是帮助截肢患者获得或部分获得健全人肢体功能的重要工具。与传统的仅具装饰性功能和仅有前馈控制通路的假肢相比,假肢的感知反馈功能是其正常工作和实现自身安全的重要保障,包括位置、力、纹理、粗糙度、温度等环境信息及假肢自身信息感知能力。本文从感知信号识别方式和感知反馈方式两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假肢在感知及反馈技术领域的发展和现状。其中,在感知信号识别方式上,主要概况了当前常用的与感知信息采集相关的传感器及其在假肢中的应用现状。同时从力反馈刺激、侵入式与非侵入式电刺激、震动刺激等方面对感知反馈方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最后,提出假肢在感知及反馈技术方面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肢 感知反馈 触觉传感器 电刺激
原文传递
颌面部触觉及热刺激痛时大脑皮层激活区定位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家 刘洪臣 +2 位作者 李科 金真 马军利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6年第2期87-9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运用于颌面部触觉及痛觉的大脑皮层定位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右利手正常志愿者1名,分别采用触觉、热痛刺激颌面部及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全脑fMRI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获... 目的:探讨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运用于颌面部触觉及痛觉的大脑皮层定位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右利手正常志愿者1名,分别采用触觉、热痛刺激颌面部及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全脑fMRI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获得脑功能成像。结果:触觉刺激任务引起左侧顶叶中央后回(BA3)、右侧顶叶中央后回(BA1)、左额叶中央前回、右侧颞上回激活。热刺激痛任务可见右侧顶叶中央后回、右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额上回、左前扣带回、左边缘叶前扣带回激活。结论:fMRI技术在合适的刺激条件下,可用于探讨颌面部触觉、疼痛与脑功能关系的研究,其脑激活区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颌面部 触觉 疼痛 热刺激
下载PDF
密度对甜菜夜蛾幼虫色型分化的影响
4
作者 李家旭 龚建福 +3 位作者 刘文 王攀 司升云 王小平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为明确田间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产生绿色型和黑化型的色型分化原因,在田间系统调查黑化型幼虫所占比例及其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在室内测定不同饲养密度对甜菜夜蛾幼虫色型分化的影响和色型分化敏感龄期,以及视觉、嗅觉和触觉对... 为明确田间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产生绿色型和黑化型的色型分化原因,在田间系统调查黑化型幼虫所占比例及其与虫口密度的关系,在室内测定不同饲养密度对甜菜夜蛾幼虫色型分化的影响和色型分化敏感龄期,以及视觉、嗅觉和触觉对幼虫色型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甜菜夜蛾1~3龄幼虫均为绿色型,4~5龄幼虫同时存在绿色型和黑化型;在甘蓝上,4龄幼虫中黑化型个体所占比例为21.14%,5龄幼虫中黑色型个体所占比例为28.53%,在辣椒上,4龄幼虫中黑化型个体所占比例为20.54%,5龄幼虫中黑色型个体所占比例为33.88%。随着百株虫量的增加,甘蓝和辣椒上黑化型幼虫所占比例呈现升高趋势。室内研究发现,随着甜菜夜蛾幼虫饲养密度的增加,黑化型幼虫占比显著升高,当饲养密度达到5头/盒时趋于稳定,体色等级指数为3.47;3龄是甜菜夜蛾幼虫色型分化的敏感龄期;视觉和嗅觉刺激对甜菜夜蛾幼虫黑化无显著影响,而触觉刺激显著促进幼虫黑化,甘蓝叶片碎片和白色聚酯纤维的摩擦处理导致幼虫体色等级指数分别显著升高68.59%和71.79%,表明触觉刺激信号对甜菜夜蛾的密度依赖性黑化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幼虫 色型分化 密度 触觉刺激 黑化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Neonatal Tactile Stimulation and Maternal Separation on the Anxiety and the Emotional Memory in Adult Female Rats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明 蔡景霞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4-350,共7页
We investigated the long-lasting effects of early postnatal tactile stimulation (TS) and maternal separation (MS) on the emotional behaviors of adult female rats. A split-litter design was introduced to remove con... We investigated the long-lasting effects of early postnatal tactile stimulation (TS) and maternal separation (MS) on the emotional behaviors of adult female rats. A split-litter design was introduced to remove confusing factors such as maternal disturbance. Pups of the non-tactile stimulation (NTS) group did not receive any handling. Pups subjected to the TS treatment were handled and marked for approximately 30 s daily from postnatal days (PND) 2 - 9 or from PND 10 - 17. Pups subjected to the MS treatment were handled and marked in the same way as the TS pups and then individually placed in a cup with familiar nest bedding for 1 h daily. At the age of 3 months, female rats with different neonatal experiences were employed in the light/dark box test and the one-trial passive avoidance response. Both PND 2 - 9 TS and PND 10 - 17 TS groups exhibited more time spent in the illuminated chamber of the light/dark box, and longer step-through latencies in the passive avoidance response when compared to the NTS group, indicating that early life TS treatment reduced novelty-induced anxious emotion and facilitated the retention of emotional memory in adult female rats. No significant effects were found on any behavioral measures between the MS groups and the TS groups, suggesting that neonatal short-time MS treatment was not intensive enough to alter the emotional behaviors, at least in female rats. Infantile age was not an effective factor for these measures. This result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neonatal tactile stimulation and maternal separation lead to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neural development of postnatal p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 tactile stimulation Maternal separation ANXIETY Emotional memory Neonatal period
下载PDF
基于微电流刺激的多强度分级虚拟触觉反馈
6
作者 谭铭昱 花浩镪 +7 位作者 熊奇炜 朱齐 舒琳 徐向民 梁家铭 魏磊 黄国志 曾庆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15-2027,共13页
触觉反馈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虚拟现实交互的沉浸感,但是采用振动方式的触觉反馈存在反馈模态单一的缺陷;采用机械传动式、微流驱动方式的触觉反馈存在结构复杂、难以集成等缺陷.微电流触觉反馈具有集成度高、反馈模态丰富等优点,但是存... 触觉反馈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虚拟现实交互的沉浸感,但是采用振动方式的触觉反馈存在反馈模态单一的缺陷;采用机械传动式、微流驱动方式的触觉反馈存在结构复杂、难以集成等缺陷.微电流触觉反馈具有集成度高、反馈模态丰富等优点,但是存在反馈强度识别准确率不够和长时间作用下易造成不适感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计了基于微电流刺激的新型多强度电触觉反馈系统,通过研究电流参数、电极阵列和接地电极等影响因素,并引入双相电流脉冲,优化电流正负电荷量比值等方式,确定了该系统的刺激模式.35名受试者的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表明该反馈系统能够在有效减少微电流刺激带来不适的同时实现93.3%和81.7%的四级和五级强度识别准确率,优于传统方法,这可能是具有广泛应用场景的触觉反馈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觉反馈 微电流刺激 优化的电刺激范式 高准确率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触觉刺激异常激活脑区意义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曹恒毅 赵艺蕾 +3 位作者 郑旭宁 徐晓俊 孔德兴 张敏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的:探求原发性帕金森病(PD)触觉功能脑区异常激活程度是否与病情严重度直接相关;对PD触觉脑功能改变与尾状核功能缺陷间的联系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对前额叶的激活在PD脑功能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做出可能的解释。方法:21名早期PD患者,... 目的:探求原发性帕金森病(PD)触觉功能脑区异常激活程度是否与病情严重度直接相关;对PD触觉脑功能改变与尾状核功能缺陷间的联系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对前额叶的激活在PD脑功能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做出可能的解释。方法:21名早期PD患者,平均年龄(60.43±9.65)岁;22名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平均年龄(59.23±11.12)岁。所有患者进行统一PD量表(UPDRS)评分,以评价病情严重程度。首先通过触觉任务的fMR I研究,确定PD患者相较于正常人激活增强和减弱的脑区。接着将上述脑区作为感兴趣区(ROI),提取出每个PD患者执行触觉任务时各ROI平均BOLD信号强度,并计算信号变化百分比。将各ROI的信号变化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作相关分析,同时作ROI之间相关分析。结果:PD患者右侧初级感觉及运动区,右侧辅助运动区,双侧楔前叶,双侧枕叶视觉皮层,左侧颞中回及双侧尾状核的激活较对照组降低;右侧前额叶及右侧尾状核激活较对照组增高。右侧辅助运动区的信号变化与UPDRS评分呈负相关。双侧尾状核与异常激活脑区的信号变化呈现正相关。右侧前额叶与激活降低脑区的信号变化呈现正相关。结论:早期帕金森患者接受触觉刺激时,辅助运动区的信号改变可以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尾状核在PD触觉神经功能改变中应该起着重要作用。前额叶激活增加的原因可能并不是代偿作用,而更可能是PD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触觉 磁共振成像 FMRI 辅助运动区 尾状核/病理学 前额叶
下载PDF
基于触觉P300的脑控下肢康复机器人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翔 郭士杰 +2 位作者 陈玲玲 田玺伟 段晓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15659-15666,共8页
基于P300信号的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P300信号的诱发方式多为视听刺激诱发,容易导致患者视听疲劳,同时也限制了视听障碍患者的使用。针对这些不足,设计一种基于触觉P300的脑控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在被试的... 基于P300信号的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P300信号的诱发方式多为视听刺激诱发,容易导致患者视听疲劳,同时也限制了视听障碍患者的使用。针对这些不足,设计一种基于触觉P300的脑控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在被试的左右食指处各放置一个振动器,通过调整左右手振动器的刺激间隔、刺激时长及刺激比例让P300信号更容易诱发和区分;利用共空间模式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对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被试通过选择关注左手或右手的振动刺激输出不同指令,从而控制下肢康复机器人进行相应动作。实验证明,被试通过感受振动刺激可以轻松诱发脑电中的P300信号,在不进行P300信号平均叠加的条件下,分类准确率为86.50%,既保证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又缩短了指令输出时间。每位被试均可通过下肢康复系统顺利完成训练任务,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触觉刺激 P300范式 下肢康复机器人 共空间模式
下载PDF
磁共振功能成像与癫痫
9
作者 张微微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9年第12期42-43,共2页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当今神经影像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功能成像在脑功能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对癫痫病人的临床定位和指导手术中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磁共...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当今神经影像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功能成像在脑功能研究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对癫痫病人的临床定位和指导手术中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磁共振功能成像在癫痫中的应用进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功能成像 癫痫 FMRI
下载PDF
胎儿抚触刺激对出生后3个月气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哲蔚 徐雨虹 花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年第3期357-361,共5页
目的评估胎儿抚触刺激对出生后3个月气质类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分别对孕期未实施抚触胎教的164例,不规范实施的62例和规范实施的76例孕妇进行随访,对其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进行气质评定。结果规范实施组中,婴儿气质为... 目的评估胎儿抚触刺激对出生后3个月气质类型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分别对孕期未实施抚触胎教的164例,不规范实施的62例和规范实施的76例孕妇进行随访,对其分娩的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进行气质评定。结果规范实施组中,婴儿气质为易养型的占73.7%,高于不规范实施组以及对照组(x~2值分别为6.241和20.794,均P<0.05);3组出生婴儿在气质的3个维度上有差异:经过抚触胎教的婴儿适应性较强(F=12.408,P<0.05),趋避性趋向于迎合(F=6.064,P<0.05),持久性较好(F=5.984,P<0.05)。结论胎儿抚触刺激对婴儿易养型气质的塑造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教 抚触 婴儿 气质
下载PDF
足三里穴触觉刺激对初级听觉皮质的激活
11
作者 魏鹏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8期1659-1661,共3页
目的:观察触觉刺激足三里穴在初级听觉皮质引发的激活效应。方法:共15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T2*像。以组块方式实施穴位刺激,并采用不同的穴位刺激期时长和重复次数。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分... 目的:观察触觉刺激足三里穴在初级听觉皮质引发的激活效应。方法:共15例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采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全脑T2*像。以组块方式实施穴位刺激,并采用不同的穴位刺激期时长和重复次数。以SPM5软件包分析数据,分析初级听觉皮质及其亚分区内的激活信号。结果:对于不同的穴位刺激重复次数,都可观察到刺激肢体对侧的初级听觉皮质激活。激活信号主要分布在初级听觉皮质的TE 1.1亚分区。结论:在足三里穴进行触觉刺激能够激活肢体对侧的初级感觉皮质。这一脑内触觉信息处理系统对听觉通路的影响,可能具有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触觉刺激 初级听觉皮质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3种机械门控离子通道在AMsh神经胶质细胞对触觉刺激响应中的作用
12
作者 蔡阳 薛雅丹 +3 位作者 张虎 程汉奎 康利军 程路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1期1357-1361,共5页
目的探讨3种机械敏感通道在AMsh神经胶质细胞对机械刺激钙信号响应中的作用,为医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分子遗传学构建一系列转基因线虫品系,通过在体胞内钙成像技术,检测并分析AMsh神经胶质细胞对机械刺激的钙信号变化。结果机械刺... 目的探讨3种机械敏感通道在AMsh神经胶质细胞对机械刺激钙信号响应中的作用,为医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分子遗传学构建一系列转基因线虫品系,通过在体胞内钙成像技术,检测并分析AMsh神经胶质细胞对机械刺激的钙信号变化。结果机械刺激可引起AMsh神经胶质细胞的钙浓度升高,野生型荧光比值(FGCamp5.0/FmCherry)升高,与trp-4(sy695);deg-1(u38)双基因突变体荧光比值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rp-4(sy695);mec-4(e1611)双基因突变体荧光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敏感通道TRP-4和DEG-1均不参与AMsh神经胶质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响应,但是机械敏感通道MEC-4参与了AMsh神经胶质细胞对机械刺激的响应。AMsh神经胶质细胞上的机械敏感受体可能是某种全新的离子通道;ALM等触觉神经元可能对AMsh神经胶质细胞的活性起着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h胶质细胞 触觉生成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 胞内钙成像
下载PDF
早产儿经口喂养综合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7
13
作者 苏杉杉 燕美琴 +2 位作者 冯瑶 范洪媛 赵希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喂养综合干预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104例在NICU住院的早产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发育支持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发育支持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口腔运动干预、吞咽训练及触觉... 目的探讨经口喂养综合干预对NICU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104例在NICU住院的早产儿,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发育支持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发育支持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口腔运动干预、吞咽训练及触觉/动觉刺激联合应用的经口喂养综合干预。结果对照组49例,干预组47例完成全程研究。两组早产儿非营养性吸吮功能评分均逐渐升高,干预组干预第7天、14天时非营养性吸吮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开始经口喂养时,干预组经口喂养效率、喂养成效、摄入奶量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达完全经口喂养时,干预组早产儿喂养效率和喂养成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口喂养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改善经口喂养表现,缩短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吞咽训练 口腔运动干预 触觉/动觉刺激 联合干预 经口喂养 护理
下载PDF
非侵入性多感官刺激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 赵翠 +6 位作者 吕中月 周燕 付帆 励佳熠 赖国钢 杨凯霞 谢国民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4年第1期77-80,F0003,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的记忆力减退以及认知障碍,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AD已经成为本世纪最昂贵,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变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的记忆力减退以及认知障碍,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AD已经成为本世纪最昂贵,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多种生物物理刺激技术等非侵入性方法被开发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其中包括超声、光、电和磁刺激等,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介绍针对AD的非侵入性多感官刺激治疗(non-invasive multisensory stimulation therapy,NIMST)方法的基础上,综述了这些方法对AD动物模型和AD患者认知功能相关行为表现的影响,以及对改善AD病理的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非侵入性多感官刺激治疗目前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治疗AD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多感官刺激治疗 40 Hz声光联合刺激(GENUS) 40 Hz振动触觉刺激 Gamma振荡
下载PDF
口部触觉刺激联合音乐游戏对口部触觉障碍孤独症患儿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明 黄美貌 +1 位作者 覃洪金 覃洁 《护理管理杂志》 201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口部触觉刺激联合音乐游戏对口部触觉障碍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部触觉刺激(皮肤刺激、齿龈刺激、舌部刺激及硬腭刺激)联合音乐游戏训练。干预前后,采用孤独症患儿口... 目的探讨口部触觉刺激联合音乐游戏对口部触觉障碍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部触觉刺激(皮肤刺激、齿龈刺激、舌部刺激及硬腭刺激)联合音乐游戏训练。干预前后,采用孤独症患儿口部触觉敏感问卷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口部触觉敏感评分在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交互及组间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口部触觉刺激联合音乐游戏可降低孤独症患儿的口部触觉高敏,有利于促进孤独症患儿口部触觉感知正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患儿 触觉敏感 口部触觉刺激 音乐游戏
下载PDF
基于力触觉感知与电刺激反馈的灵巧假手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旭晖 石珂 +1 位作者 祝佳航 宋爱国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18,共9页
针对生机电一体化灵巧操作假手这类典型共融机器人,开展结构优化、力触觉感知和临场感反馈功能重建的研究。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欠驱动手指机构设计的交叉四连杆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手指运动轨迹最优、近指关节(PIP)扭矩与掌指关... 针对生机电一体化灵巧操作假手这类典型共融机器人,开展结构优化、力触觉感知和临场感反馈功能重建的研究。为此,提出了一种用于欠驱动手指机构设计的交叉四连杆参数优化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手指运动轨迹最优、近指关节(PIP)扭矩与掌指关节(MCP)扭矩之比最大;提出了义肢手指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集成设计方法,实现假手对抓握物体的实时力触觉感知;提出了基于电刺激的指端力触觉临场感反馈方法,实现对义肢抓握情况和握力的再现,增加操作者的本体感。该假手手指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连杆参数优化方法能够提升手指的抓握能力。对9名肢体健全受试者与1名前臂截肢患者进行灵巧假手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尖力触觉感知方法能够很好辅助受试者完成精细抓握控制;使用电刺激方式作为力触觉临场感反馈器具有更好的本体感知效果。同时,明显提升受试者在视觉受阻碍状况下使用假手完成抓取任务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触觉感知 电刺激反馈 灵巧假手
原文传递
基于手指的触觉替代视觉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竹茂 刘捷 +2 位作者 赵瑛 任秋实 柴新禹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设计与实现触觉替代视觉系统(TVSS),该系统尝试通过电极阵列刺激皮肤产生触觉感受,并利用触点的二维分布,为盲人开辟一条重获视觉信息的新途径。方法: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多通道电触觉阵列,电极驱动电路以及嵌入式控制图像处理模... 目的:设计与实现触觉替代视觉系统(TVSS),该系统尝试通过电极阵列刺激皮肤产生触觉感受,并利用触点的二维分布,为盲人开辟一条重获视觉信息的新途径。方法: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多通道电触觉阵列,电极驱动电路以及嵌入式控制图像处理模块。其中256通道的电触觉阵列通过将球形镍电极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的方式制作而成。采用多路分时技术为多通道提供高压电脉冲刺激信号,通过光电隔离电路实现强弱电信号之间的隔离与控制。使用DM642开发板来实现图像的获取、处理以及传输功能。结果:手指尖电脉冲刺激的阈值在130V左右。结论:不同的刺激脉冲宽度,会引起刺激阈值以及刺激效果的变化,150V以上的电脉冲会在指尖产生一个局部的舒适的电触觉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VSS 感觉替代理论 电触觉 多路分时
下载PDF
口部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孤独症患儿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明 覃洪金 +1 位作者 黄美貌 张靖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口部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孤独症患儿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72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对患儿照顾者行口腔保健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口部触觉刺激干预,连续干预2个月... 目的探讨口部刺激联合健康教育对孤独症患儿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将72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对患儿照顾者行口腔保健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口部触觉刺激干预,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口腔健康行为及照顾者口腔保健知信行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照顾者口腔保健知信行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两组患儿口腔保健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将口部触觉刺激技术结合口腔健康知信行健康教育,用于孤独症患儿口腔健康行为干预和照顾者指导,能提高孤独症患儿口腔健康行为及照顾者口腔保健知信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患儿 口腔健康行为 口部触觉刺激 知信行 健康教育
下载PDF
电触觉皮肤机理仿真与刺激模式量化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凯 于鹏 +2 位作者 赵亮 席宁 刘连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20-930,共11页
电触觉是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触觉实现方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缺乏触感量化和不同刺激模式下同种触感再现效果比较方法,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电触觉应用的广泛开展。本文以经典电刺激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刺激模式下3种皮肤机械感受器(Meiss... 电触觉是目前虚拟现实技术触觉实现方法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缺乏触感量化和不同刺激模式下同种触感再现效果比较方法,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电触觉应用的广泛开展。本文以经典电刺激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不同刺激模式下3种皮肤机械感受器(Meissner触觉小体,Merkel触盘和Pancinian环层小体)的刺激响应,分析了3种机械感受器最优刺激范式,以及电极间距、数量等参数对于不同感受器响应的影响。首次引入神经纤维电位传导模型、对电触觉触感强度分级实验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不同刺激模式的实现方式。最后通过指尖电触觉心理学分级实验评价了不同模式下感受器的刺激效果,得到了对于两种感受器(Meissner触觉小体,Merkel触盘)独立刺激的最优刺激范式,为进一步提高电刺激触觉再现效果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触觉 皮肤电刺激建模 触觉量化 触觉再现 神经传导 触觉分级理论基础
下载PDF
手掌触觉刺激诱发皮层感觉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熙 张微微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3-325,共3页
目的 用磁共振功能成像 (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f MRI)技术研究建立恒定的感觉皮层功能图像检查方法。方法  7例健康受试者和 1例左顶部脑肿瘤患者 ,均为男性。感觉刺激采用毛刷触刷右手掌面 ,刷动频率 1Hz。 f MRI图像检... 目的 用磁共振功能成像 (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f MRI)技术研究建立恒定的感觉皮层功能图像检查方法。方法  7例健康受试者和 1例左顶部脑肿瘤患者 ,均为男性。感觉刺激采用毛刷触刷右手掌面 ,刷动频率 1Hz。 f MRI图像检查采用 1.5T场强、超高速自旋回波成像方法 ( EPI)。 TR=3sec,TE=60 ms,12 8× 12 8矩阵 ,扫描层厚 6mm,视野 2 0 cm。试验过程采用无刷动刺激 ( Rest)和触刷 ( stimuli)两种模式 ,重复三次 ,在 4 .5分钟内共采集 4 50帧 EPI图像。结果 原始数据经图像重建和显著性处理分析 ,受试者均获得对侧皮层感觉区功能信号 ,成功率 10 0 %。结论 用毛刷触刷法可获得理想的感觉功能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功能成像 躯体感觉 手掌触觉刺激 脑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